日本的风俗习惯与重要节目
(一)风俗习惯
日本以“礼仪之邦”著称,讲究礼节是日本人民的习俗。平时人们见面总要互施鞠躬礼,并说“您好”,“再见”,“请多关照”,等等。
日本人初次见面对互换名片极为重视。初次相会不带名片,不仅失礼而且对方会认为你不好交往。互赠名片时,要先行鞠躬礼,并用双手递接名片。接到对方名片后,要认真看阅,看清对方身份、职务、公司,用点头动作表示已清楚对方的身份。日本人认为名片是一个人的代表,对待名片就像对待他们本人一样。如果接过名片后,不加看阅就随手放入口袋,便被视为失礼。如果你是去参加一个商业谈判会,你就必须向房间里的每一个人递送名片,并接受他们的名片,不能遗漏任何一个人,尽管这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但这是表示相互间友好和尊敬的一种方式。
到日本人家去作客,要预先和主人约定时间,进门前先按电铃通报姓名。如果这家住宅未安装门铃,绝不要敲门,而是打开门上的拉门,问一声:“借光,里面有人吗?”进门后要主动脱衣脱帽,解去围巾(但即使天气炎热,也不能光穿背心或赤脚,否则是失礼的行为),穿上备用的拖鞋,并把带来的礼品送给主人。当你在屋内就坐时,背对着门坐是有礼貌的表现,只有在主人的劝说下,才可以移向尊贵位置(尊贵的位置是指摆着各种艺术品和装饰品的壁龛前的座位,这是专为贵宾准备的)。日本人不习惯让客人参观自己的住房,所以不要提出四处看看的请求。日本特别忌讳男子闯入厨房。上厕所也要征得主人的同意。进餐时,如果不清楚某种饭菜的吃法,要向主人请教,夹菜时要把自己的筷子掉过头来使用。告别时,要客人先提出,并向主人表示感谢。回到自己的住所要打电话告诉对方,表示已安全返回,并再次感谢。过一段时间后再遇到主人时,仍不要忘记表达感激之情。
日本人设宴敬酒时,往往要在桌子中间放一只装满清水的碗,并在每人面前放一块干净的白纱布。斟酒前,主人先将自己的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杯口朝下在纱布上按一按,使水珠被纱布吸干,再斟满酒双手递给客人。客人饮完后,也同样做,以示主宾之间的友谊和亲密。这是传统的敬酒方式。
日本人无论是访亲问友或是出席宴会都要带去礼品,一个家庭每月要花费75%的收入用于送礼。到日本人家去作客必须带上礼品。日本人认为送一件礼物,要比说一声“谢谢”的意义大得多,因为它把感激之情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了。给日本人送礼要掌握好“价值分寸”,礼品既不能过重,也不能过轻。若过重,他会认为你有求于他,从而推断你的商品或服务不好;若过轻,则会认为你轻视他。去日本人家作一般性拜访,带上些包装食品是比较合适的,但不要赠花,因为有些花是人们求爱时或办丧事时使用的。日本人对礼品讲究装潢,礼品要包上好几层,再系上一条漂亮的缎带或纸绳。日本人认为,绳结之处有人的灵魂,标志着送礼人的诚意。接受礼品的人一般都要回赠礼品。日本人不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品,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因礼品的不适而使客人感到窘迫。自己用不上的礼品可以转赠给别人,日本人对此并不介意。日本人送礼一般不用偶数,这是因为偶数中的“四”在日语中与死同音,为了避开晦气,诸多场合都不用“四”,久而久之,干脆不送二、四、六等偶数了。他们爱送单数,尤其是三、五、七这三个单数。但“九”也要避免,因为“九”与苦在日语中发音相同。
日本有许多传统的送礼时节,而不同的送礼时节,礼品价值和种类也不同。岁暮是最大的送礼时节,中元、岁暮礼品以食品为主,其它节日,非食品比例相当高。遇到送礼时节,往往是某些商品促销的好时机。各送礼时节礼品价值和礼品种类举例如下:
(l)中元节(7月15日)。礼品价值3000~10000日元,平均5120日元,礼品种类有糖果、酒、奶制品、食用油、咖啡、茶叶、衬衫、围巾、礼券等。
(2)岁暮。礼品价值5000~10000日元,平均5520日元。种类有食品、酒、茶叶、咖啡、食用油、衬衫、羊毛毯等。
(3)结婚。礼品价值2~10万日元(受邀参加婚礼)或价值3000~10000日元(不参加婚礼)。礼品种类有电壶、烤面包机、微波炉、拖鞋、睡衣、手提袋等。
(4)成年(20岁)。
礼品价值l~2万日元。种类有皮带、袖扣。领带夹、化妆品、衣服及配件、皮包、鞋子等。
(5)情人节。礼品价值400~1000日元。种类有糖果和饼干,女人送男人巧克力。
(6)母亲节。礼品价值3000~5000日元。种类有化妆品、花、衣服等。
(7)父亲节。礼品价值5000~10000日元。种类有衣服、配件如领带、领夹、袜子、打火机等。
(8)圣诞节。礼品价值5000~20000日元。种类有玩具、衣服配件、游乐器、贵金属、体育用品、激光唱片等。
(二)重要节日
日本的国定节假日共有14个,另有5个重要节日,简介如下:
元旦:1月1日。按照日本一般风俗,除夕前要大扫除,并在门口挂草绳,插上桔子(称“注连绳”),门前摆松、竹、梅(称“门松”,现已改用画片代替),取意吉利。除夕晚上阖家团聚吃过年面,半夜听“除夕钟声”守岁。元旦早上吃年糕汤(称“杂煮”)。
成人节:1月15日。凡年满20岁的男女青年在这一天要身穿节日盛装参加各级政府为他们举办的成人仪式和庆祝活动。
建国纪念日:2月11日。据日本神话,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统一日本,建立日本国。
女孩节
日本称“雏祭”,亦称“桃花节”。每年3月3日,家长为女孩过节,届时为女孩穿上鲜艳的和服,在家里摆上人偶,祝其摆脱恶运、灾难,幸福成长,并带女孩走亲戚,外出游玩。关西带还有“流雏”习俗,将“小人偶”放入河中,让其随流而下,冲走恶运。
春分:3月21日。是天皇祭祀祖宗、老百姓祭祀祖先的日子。
植树节:4月29日。
宪法纪念日:5月3日。纪念1947年5月3日日本国宪法的实施。
国民节:5月4日。
男孩节(又称“儿童节”和“端午节”):5月5日。这天有儿子的家庭房前均悬挂布制大鲤鱼(称“鲤帜”)。日本以阳历5月5日作为端午节。端午节与男孩节同日,所以这天家家户户门上还摆菖蒲叶,屋内挂钟馗驱鬼图,吃糕团(称“柏饼”)或粽子。
盂兰盆节
7世纪由中国传入日本,675年齐明天皇供奉父母,始成为宫廷节日活动,后广为流传民间,类似中国阴历7月15日的鬼节。日本原为每年阴历7月15日举行活动,后改为阳历7月15日,祈悼亲友亡灵、供奉祖灵、上坟扫墓,有时举办“盆舞”等悼念活动。这是日本较为普及的主要民俗节日之一,目前又成为城里人返回家乡会见亲友的节日。
中元节
亦在7月15日,古时是祀农业地神的节日,现与盂兰盆节合在一起,成为供奉祭祖之日。每至此时,即向亲友、长者、施惠之人赠送礼品,目前甚至发展为单位与单位或个人之间也相赠礼品。这种礼品被称为“中元”,成为一种新式礼俗。
敬老节:9月15日。各市、町、村纷纷集会庆祝,并向老人赠送纪念品。
秋分:9月23日。是天皇秋季祭祖的日子。
体育节:10月10日。纪念1964年第十八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日本东京开幕。
文化节:11月3日。对文化事业有卓越贡献者在这一天被授予“文化勋章”。
七五三
是每年11月15日日本社会及各家庭为7、5、3岁儿童祝岁的习俗节日。始于平安时代,当时贵族家庭为5岁男孩举行祝贺仪式。到了镰仓、室町时代,发展为公卿大臣为二、三岁男孩举行穿和服的仪式。江户中期以后,形成目前的习俗。每至此日,家长为男女儿童进行祝福,祝神灵保佑其健康成长,并为其穿上漂亮的和服,带其到神社参拜,为他们登记注册,领取氏子牌,以示可以开始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勤劳感谢节:11月23日。
天皇诞生日:12月23日。明仁天皇1933年12月23日出生,1989年1月7日即位,年号“平成”。
如果去日本作商务旅行,一年中应避开的时间是12月中至次年1月中(岁暮欢度新年时节)、4月29日至5月5日(黄金周假日,日本人一般外出旅游,许多商店都停止营业)、7~8月(这期间商人们要去度假)。
圣诞节
这并非日本传统的民俗节日,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日本日益流行,特别是在城市里过圣诞节者日增,成为现代日本一种习俗。
日本人初次见面对互换名片极为重视。初次相会不带名片,不仅失礼而且对方会认为你不好交往。互赠名片时,要先行鞠躬礼,并双手递接名片。接到对方名片后,要认真看阅,看清对方身份、职务、公司,用点头动作表示已清楚对方的身份。日本人认为名片是一个人的代表,对待名片就像对待他们本人一样。如果接过名片后,不加看阅就随手放入口袋,便被视为失礼。如果你是去参加一个商业谈判,你就必须向房间里的每一个人递送名片,并接受他们的名片,不能遗漏任何一个人,尽管这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但这是表示相互友好和尊敬的一种方式。
到日本人家里去作客,要预先和主人约定时间,进门前先按门铃通报姓名。如果这家住宅未安装门铃,绝不要敲门,而是打开门上的拉门,问一声:“借光,里面有人吗?”,进门后要主动脱衣脱帽,解去围巾(但要注意即使是天气炎热,也不能光穿背心或赤脚,否则是失礼的行为),穿上备用的拖鞋,并把带来的礼品送给主人。当你在屋内就坐时,背对着门坐是有礼貌的表现,只有在主人的劝说下,才可以移向尊贵位置(指摆着各种艺术品和装饰品的壁龛前的座位,是专为贵宾准备的)。日本人不习惯让客人参观自己的住房,所以不要提出四处看看的请求。日本特别忌讳男子闯入厨房。上厕所也要征得主人的同意。进餐时,如果不清楚某种饭菜的吃法,要向主人请教,夹菜时要把自己的筷子掉过头来使用。告别时,要客人先提出,并向主人表示感谢。回到自己的住所要打电话告诉对方,表示已安全返回,并再次感谢。过一段时间后再遇到主人时,仍不要忘记表达感激之情。
日本人设宴时,传统的敬酒方式是在桌子中间放一只装满清水的碗,并在每人面前放一块干净的白纱布,斟酒前,主人先将自己的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杯口朝下在纱布上按一按,使水珠被纱布吸干,再斟满酒双手递给客人。客人饮完后,也同样做,以示主宾之间的友谊和亲密。
日本人无论是访亲问友或是出席宴会都要带去礼品,一个家庭每月要花费75%的收入用于送礼。到日本人家去作客必须带上礼品。日本人认为送一件礼物,要比说一声“谢谢”的意义大得多,因为它把感激之情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了。给日本人送礼要掌握好“价值分寸”,礼品既不能过重,也不能过轻。若过重,他会认为你有求于他,从而推断你的商品或服务不好;若过轻,则会认为你轻视他。去日本人家作一般性拜访,带上些包装食品是比较合适的,但不要赠花,因为有些花是人们求爱时或办丧事时使用的。日本人对礼品讲究包装,礼品要包上好几层,再系上一条漂亮的缎带或纸绳。日本人认为,绳结之处有人的灵魂,标志着送札人的诚意。接受礼品的人一般都要回赠礼品。日本人不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品,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因礼品的不适而使客人感到窘迫。自己用不上的礼品可以转赠给别人,日本人对此并不介意。日本人送礼一般不用偶数,这是因为偶数中的“四”在日语中与“死”同音,为了避开晦气,诸多场合都不用“四”,久而久之,干脆不送二、四、六等偶数了。他们爱送单数,尤其是三、五、七这三个单数。但“九”也要避免,因为“九”与“苦”在日语中发音相同。
风俗:
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的两个方面——菊与剑。在日本有著名的 "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
茶道也叫作茶汤(品茗会),自古以来就作为一种美感仪式受到上流阶层的无比喜爱。茶道是一种独特的饮茶仪式和社会礼仪。现在,茶道被用作训练集中精神,或者用于培养礼仪举止,为一般民众所广泛地接受。日本国内有许多传授茶道各流派技法的学校,不少宾馆也设有茶室,可以轻松地欣赏到茶道的表演。但日本的茶道最终是由中国唐朝贞观年间传到日本的。在古代,日本与中国造有往来。盛唐时期,日本曾派大量使臣来中国,受中国影响较深。日本人民称"中国是日本茶道的故乡"。
花道作为一种在茶室内再现野外盛开的鲜花的技法而诞生。因展示的规则和方法的有所不同,花道可分成20多种流派,日本国内也有许多传授花道各流派技法的学校。另外,在宾馆、百货商店、公共设施的大厅等各种场所,可以欣赏到装饰优美的插花艺术。忌讳荷花,认为荷花是丧花。忌用山茶花,菊花是皇室家族的标志。
相扑来源于日本神道的宗教仪式。人们在神殿为丰收之神举行比赛,盼望能带来好的收成。在奈良和平安时期,相扑是一种宫廷观赏运动,而到了镰仓战国时期,相扑成为武士训练的一部分。18世纪兴起了职业相扑运动,它与现在的相扑比赛极为相似。神道仪式强调相扑运动,比赛前的跺脚仪式(四顾)的目的是将场地中的恶鬼趋走,同时还起到放松肌肉的作用。场地上还要撒盐以达到净化的目的,因为神道教义认为盐能驱赶鬼魅。相扑比赛在台子上进行。整个台子为正方形,中部为圆圈,其直径为455米。比赛时,两位力士束发梳髻,下身系一条兜带,近乎赤身裸体上台比赛。比赛中,力士除脚掌外任何部分不得触及台子表面,同时也不得超出圆圈。比赛在一二分钟甚至几秒钟内便能决出胜负。相扑的裁判共由6人组成。主裁判由手持折扇“行司”登台担任,其余5人分别在正面、东面、西面及裁判席上。大力士的最高等级是“横纲”。下面是大关、关胁、小结、前颈,这四个等级被称为“幕内”,属于力士中的上层。再次是十两、幕下,除此之外还有更低级的三段目、序三段。处于序之口、序二段的学员只能做一些打水扫地之类的打杂工作,只有到了三段目的时候,师傅才会传授一些技术,而到了十两的学员就是职业相扑选手了,被称为“力士”,不仅有工资,而且还可以参加各种比赛赢取奖金。能到达关协和大关的选手已是寥寥无几了。相扑手一旦达到了横纲,几乎就可以说是站在了日本相扑界的顶点,将拥有终身至高无上的荣耀。现在日本相扑史上的横纲一共只有68位;相扑与许多运动不同的,它的等级是不定的,会应不参加比赛或失败而导致等级下滑。
和服是日本传统民族服装的称呼。它在日本也称“着物”。和服是仿照中国隋唐服式和吴服改制的,所以在日本被称为"吴服"和"唐衣",和服是西方人对吴服的称谓,现在日本人已经接受的这个称谓,但是很多卖和服的商店,还是写着"吴服"。公元八至九世纪,日本一度盛行过“唐风”服装。以后虽有改变形成日本独特的风格,但仍含有中国古代服装的某些特色。妇女和服的款式和花色的差别是区别年龄和结婚与否的标志。例如,未婚的姑娘穿紧袖外服,已婚妇女穿宽袖外服;梳“岛田”式发型(日本式发型之一,呈钵状),穿红领衬衣的是姑娘,梳圆发髻,穿素色衬衣的是主妇。和服不用纽扣,只用一条打结的腰带。腰带的种类很多,其打结的方法也各有不同。比较广泛使用的一种打结方法叫“太鼓结”,在后腰打结处的腰带内垫有一个纸或布做的芯子,看去像个方盒。这就是我们常看到的和服背后的装饰品。由于打结很费事,战后又出现了备有现成结的“改良带”和“文化带”。虽然今天日本人的日常服装早已为西服所替代,但在婚礼、庆典、传统花道、茶道以及其他隆重的社交场合,和服仍是公认的必穿礼服。
柔道在全世界有广泛声誉。柔道的基本原理不是攻击、而是一种利用对方的力量的护身之术,柔道家的级别用腰带的颜色(初级∶白/高级∶黑)来表示。柔道是中国拳术的发展,源出少林之门。明末,中国的一位武林高手陈元赞将中国的传统武术传到扶桑(今日本),成为现代风行世界的柔道之先河。
剑道是指从武士的重要武艺剑术中派生而出的日本击剑运动。比赛者按照严格的规则,身着专用防护具,用一把竹刀互刺对方的头、躯体以及手指尖。
空手道是经琉球王国(现在的冲绳)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格斗运动。空手道不使用任何武器、仅使用拳和脚,与其它格斗运动相比,是一种相当具有实战意义的运动形式。
合气道原来只是一种用于练习“形式”的运动,其基本理念是对于力量不采用力量进行对抗。与柔道和空手道等运动相比,没有粗野感的合气道作为一种精神锻炼和健身运动,很受老年人和女性的欢迎。
书道,提起书法,相信不少人会认为它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其实,书法在日本不仅盛行,更是人们修行养性的方式之一。古代日本人称书法叫「入木道」或「笔道」,直到江户时代(十七世纪),才出现「书道」这个名词。在日本,用毛笔写汉字而盛行书法,应当是在佛教传入之后。僧侣和佛教徒模仿中国,用毛笔抄录经书。
能剧是日本的传统戏剧,也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能剧源于古代舞蹈戏剧形式和12世纪或13世纪在日本的神社和寺院举行的各种节庆戏剧。“能”具有才能或技能的意义。演员通过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暗示故事的本质,而不是把它表现出来。现在这一剧种在日本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歌舞伎和能剧一样是日本最有代表性的传统戏曲之一。和中国的京剧一样,也是以音乐和舞蹈为中心,由台词、歌曲、武打场面等构成的综合舞台艺术。歌舞伎起源于17世纪初的一位叫做“出云の阿国(出云之阿国)”的女性,她非常善于表演当时的社会习俗,受到人们的极大欢迎。然而,此后随着时代的变迁,歌舞伎改成了全部角色都由男性扮演,即使是女性角色也一样,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寿司是以生鱼片刺身(さしみ)、生虾、生鱼粉等为原料,配以精白米饭、醋、海鲜、辣根等,捏成饭团后食用的一种食物。寿司的种类很多,不下数百种,各地区的寿司也有不同的特点。大多数是先用米饭加醋调制,再包卷鱼、肉、蛋类,加以紫菜或豆皮。吃生鱼寿司时。赞同2| 评论(2)
[ #日本移民# 导语日本人结婚的话,有的新婚夫妇会选择传统结婚礼仪,那么日本人传统结婚风俗是怎么样呢?跟着 来看看吧!欢迎阅读。
据悉,日本的婚礼习俗和跟中国的婚宴礼俗不同的是,日本人在喜宴的最后会来一场掉泪谢恩大戏。
每个地方的传统婚礼风俗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在日本新娘们都应该要做些什么呢一般情况婚礼都是依俗要当着亲朋好友的面前完成。当然最开始是要事先准备好谢父母。现在就了解日本传统婚礼风俗,看看那所谓的掉泪谢恩大戏到底是怎么回事
1、新娘掉泪谢恩,在婚礼上上演一场婚宴大戏
日本人办喜宴,除了料理精美外,同样有新人换礼服、切蛋糕等排场。跟台湾婚宴礼俗不同的是,日本人在喜宴的最后,会来一场「掉泪谢恩」的大戏。日本新娘的“谢父母恩”,依俗要当着亲朋好友的面前完成。事先准备好谢父母恩信的新娘,当众要感情丰富地一面念一面哽咽落泪。
2、撒花瓣祝福红白米衬托戒指
无论和洋各式的婚礼,新郎新娘步入仪式的前后,观礼的亲朋好友都会为新人撒花瓣,祝福他们百年好合幸福美满。日本人结婚同样要准备结婚戒指,仪式中被捧出来的戒指礼盒,会放着染成红白两种色的米粒,男女双方当事人的戒指,就摆在那个红白米的中间。红白米放戒指的礼俗,在纯和式的婚礼中特别被强调。日本自古以来把“红白”两色,象征吉祥福寿的喜庆之事,而且稻米又有避邪去咒的用意。双方在父母及亲友的陪同下,出现在神社前殿的拜堂前。先是念祷文,后是交换戒指,最后在神前喝下“三三九度”的交杯酒。
身着“白无垢”的新娘,手拿红色浅酒杯喝一小口后,再交给新郎喝一小口,自己喝下最后一口的仪式,最后就是交换戒指,双方把已准备的戒指,截在对放的手上,结婚戒指所表示的就是双方的盟誓。
日本人见面多以鞠躬为礼。一般人们相互之间是行3O度和45度的鞠躬礼,鞠躬弯腰的深浅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弯腰最低、也最有礼貌的鞠躬称为“最敬礼”。男性鞠躬时,两手自然下垂放在衣裤两侧;对对方表示恭敬时,多以左手搭在右手上,放在身前行鞠躬礼,女性尤其如此。
在国际交往中,日本人也习惯握手礼,尤其是年轻人或和欧美人接触较多的人,也开始有见面握手的习惯。
在日本,名片的使用相当广泛,特别是商人,初次见面时有互相交换名片的习惯。名片交换是以地位低或者年轻的一方先给对方,这种做法被认为是一种礼节。递交名片时,要将名片正对着对方。名片在日语中写为“名刺”,女性大多使用比男性名片要小的名片。
日本人对坐姿很有讲究。在公司里,日本人都坐椅子,但在家里,日本人仍保持着坐“榻榻米”的传统习惯。坐榻榻米的正确坐法叫“正座”,即把双膝并拢跪地,臀部压在脚跟上。轻松的坐法有“盘腿坐”和“横坐”:“盘腿坐”即把脚交叉在前面,臀部着地,这是男性的坐法;“横坐”是双腿稍许横向一侧,身体不压住双脚,这常是女性的坐法。现在,不坐“榻榻米”的年轻一代在逐渐增多。
日本人待人接物态度认真、办事效率高,并表现出很强的纪律性和自制力。约会总是正点,很少误时。
日本人不喜欢针锋相对的言行与急躁的风格,把善于控制自己的举动看作一种美德,他们主张低姿态待人,说话时避免凝视对方,弯腰鞠躬以示谦虚有教养。
在社交活动中,日本人爱用自谦语言,如“请多关照”、“粗茶淡饭、照顾不周”等,谈话时也常使用谦语。
日常生活中,日本人谦虚礼让、彬彬有礼,同事、行人间极少发生口角。在与日本人交谈时,不要边说边指手划脚,别人讲话时切忌插话打断。三人以上交谈时,注意不要冷落大部分人。在交谈中,不要打听日本人的年龄、婚姻状况、工资收入等私事。对年事高的男子和妇女不要用“年迈”、“老人”等字样,年事越高的人越忌讳。在公共场合以少说话为好。乘坐日本的地铁或巴士,很少能看到旁若无人而大声交谈的现象。除非事先约好,否则不贸然拜访日本人的家庭。
按照日本人的风俗,饮酒是重要的礼仪,客人在主人为其斟酒后,要马上接过酒瓶给主人斟酒,相互斟酒才能表示主客之间的平等与友谊。斟茶时,日本人的礼貌习惯是以斟至八成满为最恭敬客人。
日本人给老人祝寿,是选一些有特定意义的年岁。如61岁为“还历”,意思是过了6O为1岁,返老还童;7O岁为“古稀”;77岁为“喜寿”;88岁为“米寿”,因汉字“米”拆开可变成八十八;99岁为“白寿”,因为“白”字上面加一横为“百”。
二)重要节日 日本的国定节假日共有14个,另有5个重要节日,
简介如下: 元旦:1月1日。按照日本一般风俗,除夕前要大扫除,并在门口挂草绳,插上桔子(称“注连绳”),门前摆松、竹、梅(称“门松”,现已改用画片代替),取意吉利。除夕晚上阖家团聚吃过年面,半夜听“除夕钟声”守岁。元旦早上吃年糕汤(称“杂煮”)。
成人节:1月15日。凡年满20岁的男女青年在这一天要身穿节日盛装参加各级政府为他们举办的成人仪式和庆祝活动。
建国纪念日:2月11日。据日本神话,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统一日本,建立日本国。
女孩节 日本称“雏祭”,亦称“桃花节”。每年3月3日,家长为女孩过节,届时为女孩穿上鲜艳的和服,在家里摆上人偶,祝其摆脱恶运、灾难,幸福成长,并带女孩走亲戚,外出游玩。关西带还有“流雏”习俗,将“小人偶”放入河中,让其随流而下,冲走恶运。
春分:3月21日。是天皇祭祀祖宗、老百姓祭祀祖先的日子。
植树节:4月29日。
宪法纪念日:5月3日。纪念1947年5月3日日本国宪法的实施。
国民节:5月4日。
男孩节(又称“儿童节”和“端午节”):5月5日。这天有儿子的家庭房前均悬挂布制大鲤鱼(称“鲤帜”)。日本以阳历5月5日作为端午节。端午节与男孩节同日,所以这天家家户户门上还摆菖蒲叶,屋内挂钟馗驱鬼图,吃糕团(称“柏饼”)或粽子。
盂兰盆节 7世纪由中国传入日本,675年齐明天皇供奉父母,始成为宫廷节日活动,后广为流传民间,类似中国阴历7月15日的鬼节。日本原为每年阴历7月15日举行活动,后改为阳历7月15日,祈悼亲友亡灵、供奉祖灵、上坟扫墓,有时举办“盆舞”等悼念活动。这是日本较为普及的主要民俗节日之一,目前又成为城里人返回家乡会见亲友的节日。
中元节 亦在7月15日,古时是祀农业地神的节日,现与盂兰盆节合在一起,成为供奉祭祖之日。每至此时,即向亲友、长者、施惠之人赠送礼品,目前甚至发展为单位与单位或个人之间也相赠礼品。这种礼品被称为“中元”,成为一种新式礼俗。
敬老节:9月15日。各市、町、村纷纷集会庆祝,并向老人赠送纪念品。 秋分:9月23日。是天皇秋季祭祖的日子。
体育节:10月10日。纪念1964年第十八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日本东京开幕。
文化节:11月3日。对文化事业有卓越贡献者在这一天被授予“文化勋章”。
七五三 是每年11月15日日本社会及各家庭为7、5、3岁儿童祝岁的习俗节日。始于平安时代,当时贵族家庭为5岁男孩举行祝贺仪式。到了镰仓、室町时代,发展为公卿大臣为二、三岁男孩举行穿和服的仪式。江户中期以后,形成目前的习俗。每至此日,家长为男女儿童进行祝福,祝神灵保佑其健康成长,并为其穿上漂亮的和服,带其到神社参拜,为他们登记注册,领取氏子牌,以示可以开始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勤劳感谢节:11月23日。
天皇诞生日:12月23日。明仁天皇1933年12月23日出生,1989年1月7日即位,年号“平成”。
如果去日本作商务旅行,一年中应避开的时间是12月中至次年1月中(岁暮欢度新年时节)、4月29日至5月5日(黄金周假日,日本人一般外出旅游,许多商店都停止营业)、7~8月(这期间商人们要去度假)。
圣诞节 这并非日本传统的民俗节日,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日本日益流行,特别是在城市里过圣诞节者日增,成为现代日本一种习俗。
一月一日----元旦(元旦)照日本的风俗,除夕前要大扫除,并在门口挂草绳,插上桔子(称“注连绳”),门前摆松、竹、梅(称“门松”,现已改用画片代替),取意吉利。除夕晚上全家团聚吃过年面,半夜听“除夕钟声”守岁。元旦早上吃年糕汤(称“杂煮”)。
一月第二个星期一----成人节(成人の日)是庆祝年满20岁的青年男女成人自立的节日,有各市、镇、村的行政机关举行成人仪式的典礼。此节2000年(平成12年)前为1月15日。
二月十一日----国庆节(建国记念日)据日本神话,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统一日本,建立日本国。故宪法上将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二月十四日----情人节 女生送男生巧克力
三月三日----偶人节 又称桃花节,是女孩子的节日
三月十四日 白色情人节 男生给女生回礼
三月二十一日左右----春分(春分の日)是扫墓、祭拜祖先的日子。
四月上旬----赏樱花
四月二十九日----昭和の日昭和天皇裕仁的生日,其在位时已是国家法定节日,裕仁死后改为现称,仍被保留为国家法定节日。此节在1989年(平成元年)前为天皇诞生日,1989年(平成元年)—2006年(平成18年)为绿の日,2007年(平成19年)至今为昭和の日。
5月3日 宪法纪念日
五月五日----儿童节(こどもの日)端午节也在这一天。是庆祝小孩成长,祈求幸福之日。其具体表现形式是有男孩的家庭在户外用高竿悬挂鲤鱼旗并摆放武士人偶。
四月二十九日到五月五日----黄金周
五月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
7月7日 七夕 起源于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民间传说。人们把自己的心愿写在纸上并系在竹节上以期梦想成真。
七月十五 盂盆兰节 扫墓,供奉祖先亡灵。放烟火,跳盂盆兰会舞。
七月第三个星期一----海节 (海の日)日本四面环海,为了感谢得自海洋的恩典,并祈祷能成为国运昌隆的海洋国家而制订。此节在2003年(平成15年)前的日期为7月20日。
阴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
九月一日----防灾日 纪念关东大地震,加强防灾意识
九月十五日----敬老节(敬老の日)以尊敬老人、感谢老人为宗旨,在1966年补制的节日。此节在2003年(平成15年)前的日期为9月15日。
九月二十三日左右----秋分(秋分の日)按日历每年前后有所不同,和春分一样,要扫墓及祭拜祖先灵位。
十月第二个星期一----体育节(体育の日) 纪念1964年在东京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的日子。此节在2000年(平成12年)前的日期为10月10日。
十一月三日----文化节(文化の日) 1954年以前是为纪念明治天皇诞辰而设立的节日。1964年11月3日日本公布新宪法,因此,将这一天改为文化节,用以提倡热爱自由平等,促进文化事业的社会原则。
十一月十五日----七五三 为7岁、5岁、3岁的孩子过节。
十一月二十三日----劳动感恩节(勤労感谢の日) 此时正值收获的季节,为了表示对收获的谢意,而制定了以感谢劳动为宗旨的节日。
十二月二十三日----天皇生日(天皇诞生日) 明仁天皇于1933年12月23日出生。由于明仁尚在人世,依日本礼仪,决不可以「年号(平成)+天皇」称呼之,应称为今上天皇。
十二月二十五日----圣诞节
十二月三十一日----大年三十
在日本传说,织女不但要赐给孩子们巧手,还要负责满足各种愿望。中国七夕节是祈求好手艺和祈祷得到爱情,在日本七夕节(Tanabata)主要不是用来祈祷得到爱情,只是祈求姑娘们能拥有一身好手艺。每年这个时候,大人和孩子都会聚在一起,在五颜六色的长条诗笺上写下愿望和诗歌,连同用纸做的装饰品一起挂在自家院内的小竹子上,此外还要在院子里摆上玉米、梨等供品,以此请求织女星保佑自家女孩的书法、裁衣等手艺能有所进步。
庆典结束时,这些供品将被放到河里顺水漂走,以此象征着自己的心愿能够到达天河。
据说七夕是奈良时代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提到七夕,人们即会联想是牛郎织女见面的那一天。这个牛郎织女美好的传说在日本也广为人知。
与中国不一样的是,日本自江户时代在七夕这一天开始了一种特殊活动。就是把自己的愿望写在带一根线的纸签上,然后把写好的这张纸签系在竹枝上,这样自己则会如愿以偿了。
这种做法只有日本存在,在别的国家是没有的。可见日本人对他国文化不是照搬而是按照自己民族的习俗去吸收,并且将他国的文化融入自己民族生活之中。
在日本的仙台、平冢、一宫地方七夕这一天祭典活动很轰动,还有相模原市、安城市、高岗市等多处都大规模的举行七夕活动
东京地区虽然没有什么大的祭典活动,但是在七夕这一天到处都可以看到人们把写着自己愿望的纸签,吊在竹枝上的情景。在田町车站,这一天竹枝把站内中心的大柱子装饰,上面挂满了港区各个幼儿园小朋友们写的志愿和希望。
根据各地不同的习惯,庆祝七夕祭的形式也各不一样,现在一般流行的做法,就是把自己的愿望写在短册,,即写诗作画用的长方形的纸上,并把它挂在竹枝上,以祈求心愿成真,据说室町时代室町将军家每年的七夕,由将军亲自在七张树叶上题上诗,然后把它和挂面等祭供品一起绑在竹枝上扔向屋顶,以求诗意通达到了江户末期,德川将军家则以在竹枝上挂短册的形式来庆祝了,那时的江户,正好开始普及读书习字,所以民间就流行起把彩纸,诗签、笔、墨、彩线、布条等挂在竹枝上,以祈望书法,珠算,缝纫等的技艺长进。
到了现代,七夕的祝愿已不再局限于此。人们把各种各样的祝愿都写在短册上,还因为这个习俗也来自美丽的爱情神话,所以如果要祈愿恋爱成功的话,更富于罗曼蒂克的情调。从前,挂有短册的竹枝一般在7月6日晚上竖起,7日就得把挂满祝愿的竹枝放进海里或河里,任其漂走,这叫送七夕就像日本很多行事中的做法一样,都含有希望水流带走灾难,带来好运的意思。现在,附近没有海和河流的地方,或者即使有也因为环境污染的关系,
送七夕的行事往往不能实现。在很多幼儿园、小学校,行事完毕后,把短册等付之一炬,以代替送七夕的行事。
这就是所谓的七夕节了!
1、日本神前婚礼时的新娘是一身白,称为“振袖”的白色长袖和服,上披白色和式罩衫,称为“白无垢”,据说白色是为了让新郎来染成自己喜欢的颜色,或者是为了证明新娘的纯洁。新娘还梳着称为“文金高岛田”的高高的日本发髻,戴白色丝棉帽子或者蒙白头纱,胸部插着荷包或者短剑。
2、婚礼最主要的是“三三九度”的交杯换盏仪式,原本用三组杯共举行三次,第一组杯先是新郎喝,然后是新娘,接下来是新郎;第二组杯是新娘喝,然后是新郎,接下来是新娘;第三组杯是一起喝,这样“三三得九”。
3、在日本,通常在结婚仪式之后会举行喜宴,考虑到出席者的交通便利性,很多人都在有大厅的酒店或结婚会场举行婚礼。而酒店和结婚会场会为结婚典礼准备所有的用品,还有华丽的演出,所以对于举行婚礼的人来说也非常便利。
4、戒指交换之仪”:新郎新娘互相将戒指带到对方无名指上,这是现代受西方影响出现的;“神乐奏上”:伶人演奏雅乐,巫女表演舞蹈;最后,全体起立,亲属饮干巫女斟好的供奉给神的酒,表示双方亲属结成亲戚。神官退场后,新郎新娘、媒人、亲属依次退场,仪式转移到喜宴。
5、“誓祝奏上”:新郎新娘在神前宣读誓词,并且将原稿供奉到神前;“玉串奉奠”:玉串(杨桐树带叶小枝,上缠白布条)据说发挥了将神和人的心连在一起的作用,新郎新娘从巫女手中取过玉串后奉献在神前,“二拜、二拍手,一拜”。
中国新闻网-日本婚俗的变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