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中秋原文_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中秋原文_翻译及赏析,第1张

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宋代·米芾《水调歌头·中秋》 水调歌头·中秋 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中秋节 , 饮酒抒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中秋的时候,捣衣声混杂着风声,蟠蟀好像在思索高爽的秋天。我面对着这样的景象,是不会学宋玉去纾解悲愁的。把凄凉的心意收拾起来,给每个酒樽里都倒上美酒,内心更加觉得抵不过这样的幽静。明月挂在南楼正是我觉得充满情趣的地方所在。

怅惘这样的胸怀,于是拿起笛子吹奏,笛声的韵律悠悠扬扬。在这清平之时,良美之夜,就把这块地方借给我让我痛饮。看着这一天可爱的风景,我倚著曲曲折折的栏杆,宇宙在我眼里也只是小小的浮萍。喝醉困乏了就靠著枕头临江而睡,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醒来。

鉴赏

米芾,字元章,宋代大书画家。据《挥麈后录》记其为人:“滑稽玩世,不能俯仰顺时”。这首词就是借赏中秋之机,表白他为人的高洁。

“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砧声”、“蟋蟀”为秋天典型的象征景物。砧上捣衣远寄征人,表明气候转寒了;墙边蟋蟀鸣叫,也是一种触发人秋思的景象。前一句为了突出“砧声”,增强秋的感觉,属倒装句,写词人先是听到急促的砧声,而后才觉仿佛是砧声送来了秋风。同样,也是先听到蟋蟀鸣叫,而后才意识到时令已进入高秋季节。

“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宋玉《九辨》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名句佳句,从此,“见落叶而悲秋”,便成为文人一种传统的心态和崇尚。米芾一反宋玉伤感的秋景的幽雅,正显示出词人的高洁与旷达。

“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倍觉不胜幽。”因为砧声和蟋蟀等秋声,毕竟会给人带来秋意,所以词人说,让酒杯里的好酒,把凄凉的情调收起来,就会感觉到这些景物加倍的幽雅。

上片结句:“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就是说还有富于情致之处,就是一轮明月在楼的南边冉冉升起,以它皎洁的光辉,把宇宙幻化成银色的世界,使人从压抑沉闷的情绪中解放出来为之清爽。

词的下片,侧重抒发词人向往隐居生活之意。过片换头“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三句,写词人要把他胸中的忧思,用富有情韵笛声抒发出来。接着“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二句,承上述忧伤意脉,于是想到要借此清时良夜,来一番吃酒浇愁的情致。下面“可爱一天风物,遍倚栏干十二,宇宙若萍浮”三句,则是写词人面对诱人的风物,并不是惬心地去欣赏,而是倚遍阑干在深思。最终悟出了,世界像浮萍一样的结论。词的歇拍“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两句。这是词人悟出了“宇宙若萍浮”的人生哲学之后的付诸行动,即要像李白那样“但愿长醉不愿醒”,“明朝散发弄扁舟”,而远离污浊的人世,去隐没江湖之中去。以发泄他的不满,这正是米芾晚年学禅的思想基础。

赏析

米芾写中秋赏月,却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撇开月亮,先写自己晚来的秋意感受。“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古人有秋夜捣衣,远寄征人的习俗,砧上捣衣之声表明气候转寒了。墙边蟋蟀鸣叫,亦是触发人们秋思的。李贺《秋来》诗云:“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米芾这两句着重写自己的直觉,他是先听到急促的砧声而后感到飒飒秋风之来临,因此,才觉得仿佛是砧声送来了秋风。同样,他是先听到蟋蟀悲鸣,而后才意识到时令已届高秋了。

接着米芾说:“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秋”,表现出他的旷逸豪宕的襟怀。他这句抝折刚健之笔使文气为之一振。因为砧声和蟋蟀等秋声,毕竟要给人带来一种凄凉的秋意,而倔强的词人不愿受其困扰。所以,接着他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了。可是“凄凉兴况”偏不那么容易收拾,酒后反而心里加倍感到不胜其幽僻孤独。才说“不学宋玉解悲愁”,强作精神,是一扬,这里“倍觉不胜幽”,却是一跌,如此一来,作者闻秋声而引起的内心感情上的波澜起伏,就充分表露了出来。

“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就在这个时候,一轮明月出来了。月到中秋分外明,此时,明月以它皎洁的光辉,把宇宙幻化为一个银色的世界,也把作者从低沉压抑的情绪中解救出来,于是词笔又一振。至此,词人才托出一轮中秋月点明题意。“多情”二字是在词人的感情几经折腾之后说出的,极其真切自然,使人感到明月的确多情。在反复渲染中秋节令的秋意,从反面为出月铺垫,以“自有”二字转折,使一轮明月千呼万唤始出来,用笔颇为奇妙。

下片写赏月时自己在月光下“横玉笛”、“倒金瓯”、“倚栏干”乃至“醉困不知醒”的情景。“怅襟怀”的“怅”字承接上下片,巧妙过渡,既照应上片“不胜幽”的“凄凉兴况”,又启下片的赏月遣怀。“横玉笛,韵悠悠”,玉笛声本富有优美情韵的,而在大放光明的中秋月下吹奏,那更是妙不可言,可是词人马上想到要借此清时良夜,痛痛快快大饮一场。“遍倚栏干十二”,说明他赏月时间之长,赏览兴致之高,于是他不由神与物游,生发出对宇宙对人生的遐想。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米芾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代·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节 , 月亮思乡阆苑高寒。金枢动、冰宫桂树年年。翦秋一半,难破万户连环。织锦相思楼影下,钿钗暗约小帘间。共无眠。素娥惯得,西坠阑干。 谁知壶中自乐,正醉围夜玉,浅斗婵娟。雁风自劲,云气不上凉天。红牙润沾素手,听一曲清歌双雾鬟。徐郎老,恨断肠声在,离镜孤鸾。——宋代·吴文英《新雁过妆楼·中秋后一夕李方庵月庭延客命小妓过新水令坐间赋词》

新雁过妆楼·中秋后一夕李方庵月庭延客命小妓过新水令坐间赋词

阆苑高寒。金枢动、冰宫桂树年年。翦秋一半,难破万户连环。织锦相思楼影下,钿钗暗约小帘间。共无眠。素娥惯得,西坠阑干。

谁知壶中自乐,正醉围夜玉,浅斗婵娟。雁风自劲,云气不上凉天。红牙润沾素手,听一曲清歌双雾鬟。徐郎老,恨断肠声在,离镜孤鸾。 中秋节 , 宴饮 , 咏物 , 月亮孤独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唐代·张九龄《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唐诗三百首 , 月亮 , 中秋节 , 思乡 , 思念早教古诗100首

1、掩妾泪,听君歌。李白《夜坐吟》

2、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一一佚名《西洲曲》

3、仰不愧于天,义以方外。孟珂《孟子》

4、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杜甫《岁暮》

5、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齐己《早梅》

6、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杜甫《江汉》

7、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李白《西施》

8、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于鹄《题邻居》

9、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刘桢《赠从弟》

10、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王维《辛夷坞》

11、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卓文君《白头吟》

12、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李白《天台晓望》

13、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王维《渭川田家》

14、东风吹尽去年愁,解放丁香结。刘翰《好事近》

15、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潘安《悼亡诗三首》

16、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17、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白居易《秋雨夜眠》

18、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李峤《中秋月二首》

19、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李白《江夏送友人》

20、舟遥遥以轻扬,风飘飘而吹衣。一一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22、自连云栈道开,杜鹃啼血溅莓苔。易士达《杜鹃》

23、黄鹤楼前月,清辉千里寒。张耒《赠杨念三道孚》

24、长安清明好时节,只宜相送不宜别。王建《长安别》

25、君王旧迹今人赏,转见千秋万古情。杜甫《越王楼歌》

26、忆昔相逢俱少年,两情未许谁最先。王安石《君难托》

27、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李白《行路难三首》

28、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崔道融《溪居即事》

29、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一一李白《清平乐画堂晨起》

30、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陈文述《夏日杂诗》

31、莫是杜鹃飞不到,故无啼血染芳丛。杨公远《白杜鹃花》

32、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言者无二三。《晋书羊祜传》

33、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龚自珍《浪淘沙写梦》

34、却又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杨万里《晓行望云山》

35、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36、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爱情诗句

37、春日酿成愁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柳如是《金明池》

38、满目山河增感慨,一时风景寄遨游。姜塘《摘星楼九日登临》

39、势治者则不可乱,而势乱者则不可治也。《韩非子难势》

40、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杨炎正《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41、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42、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鲍照《拟行路难(其六)》

43、坠粉飘香,日日唤愁生。卢祖皋《江城子画楼帘暮卷新晴》

44、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45、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旧。辛弃疾《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46、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47、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48、若问二妃何处所,零陵芳草露中愁。屈大均《潇湘神零陵作》

49、霜前月下,斜红淡蕊,明媚欲回春。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50、扰扰马足车尘,被岁月无情,暗消年少。元好问《玉漏迟咏杯》

51、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52、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53、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纳兰性德《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54、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55、民感桑林雨,云施李靖龙。赵汝愚《雨后送李将军还祠偕同寅饮一杯亭》

56、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57、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纳兰容若《水龙吟再送荪友南还》

58、生一世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世一双人》

59、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60、去留无意,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幽窗小记》

61、人生无百岁,百岁复如何?古来英雄士,各已归山河。刘基《绝句人生无百岁》

62、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63、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庐山瀑布》

64、西风吹日弄晴阴,酒罢三巡湖海深。岳阳楼上登高节,不负南来万里心。陈与义《两绝句》

65、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66、白发怕寒梳更懒,黄花晴日照初开。篱头应是蝶相报,已被邻家携酒来。司空图《重阳四首之四》

67、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68、路迢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陈草庵《中吕山坡羊》

69、草绿古燕州,莺声引独游。雁归天北畔,春尽海西头。向日花偏落,驰年水自流。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楼。李益《献刘济》

70、昔为大堤客,曾上山公楼。开窗碧嶂满,拂镜沧江流。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此地别夫子,今来思旧游。李白《忆襄阳旧游,赠马少府巨》

71、纳禄惟愁晚,蒙恩未听辞。猖狂思再渎,感恋独多时。但有花开日,无非饮醉时。白头何所用,满与插花枝。杨万里《上章休致奉诏不允感恩书怀》

72、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荫》

73、引身漂然不系舟,吕梁滟澦皆安流。江湖万顷浮一鸥,此心元世常休休。吴山楚水纪所由,湘累老枚宁匹俦。琢句亦复晨羞,掏抉肝肾掉白头。陈造《赠送行六子》

74、流年冉冉不容追,余息厌厌只自知。马革裹尺违壮志,鹿门采药卜幽期。林蝉委蜕仙何远,巢燕成雏去已迟。触事尔来多感慨,北窗闲赋早秋诗。陆游《初秋书感》

75、重阳未到已登临,探得黄花且独斟。客舍喜逢连日雨,家山似响隔河砧。乱来已失耕桑计,病后休论济活心。自贺逢时能自弃,归鞭唯拍马鞯吟。司空图《丁巳重阳》

76、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77、重阳时节。可怜又是天崖客。扁舟小泊花溪侧。细雨斜风,不见秦楼月。白衣望断无消息。举觞一笑真难得。归兮学取陶彭泽。采菊东篱,悠然见山色。赵善括《醉落魄/一斛珠》

《水调歌头·中秋》

宋代:米芾

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__,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译文:晚风送来急促的砧声,蟋蟀发出深秋的哀鸣。对此情景,我没有宋玉悲秋之情。把凄凉的况味收起,顷进盛满美酒的杯中,对周围的一切倍感幽胜。还有那饭富情韵的地方,是挂在南楼的碧天明镜。抒发郁闷情怀,吹起悠扬玉笛,清韵浮动在空中。

在这美好的夜晚,天借此地,令我尽兴倾金盅。面对一天美好风物,我将栏杆倚遍,觉宇宙万物沉浮,就象水中浮萍。让我醉入梦中不要醒,倚在枕上听澎湃江声。

扩展资料

中秋的时候,捣衣声混杂着风声,蟠蟀好像在思索高爽的秋天。我面对着这样的景象,是不会学宋玉去纾解悲愁的。把凄凉的心意收拾起来,给每个酒樽里都倒上美酒,内心更加觉得抵不过这样的幽静。明月挂在南楼正是我觉得充满情趣的地方所在。

怅惘这样的胸怀,于是拿起笛子吹奏,笛声的韵律悠悠扬扬。在这清平之时,良美之夜,就把这块地方借给我让我痛饮。看着这一天可爱的风景,我倚着曲曲折折的栏杆,宇宙在我眼里也只是小小的浮萍。喝醉困乏了就靠着枕头临江而睡,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醒来。

借中秋赏月之机,表白了词人为人的高洁,也流露了他对“从仕数困”的些许幽恨。词的上片反复渲染中秋节令的秋意,并从反面为出月铺垫,以“自有”二字转折,使一轮明月千呼万唤始出来,用笔颇为奇妙。

词的下片,侧重抒发词人向往隐居生活之意,发出对宇宙对人生的遐想。全篇用笔空灵回荡,而自有清景无限,清趣无穷,表现出米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轨辙”的特有风格。

-水调歌头·中秋

#诗词鉴赏# 导语《水调歌头•中秋》此词写中秋之夜,借中秋赏月之机,表白了词人为人的高洁,也流露了他对“从仕数困”的些许幽恨。下面就和 一起来了解下这首诗词,欢迎阅读!

《水调歌头•中秋》

 宋•米芾

 砧声送风急,蟠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可爱一天风物,遍倚阑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枕卧江流。

  赏析

 这是一首中秋赏月词,词人先撇开月亮写自己对秋的感受。作者听到急促的砧声与蟋蟀的悲鸣声,而感到秋风飒飒袭来,时令已届高秋。悲秋是大多数诗人们面对萧瑟秋景的普遍感受,然而米芾却说“不学宋玉解悲愁”,表现出他的旷逸豪宕的襟怀。接着他还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了。可是,酒后心里反而加倍感到孤独。

 正在作者“倍觉不胜幽”之时,一轮明月缓缓而升,“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月到中秋分外明,它好像一面明镜,挂在南楼之上;它把皎洁的光辉洒满人间,把人间装点成一个如梦似幻的水晶世界。而此时的作者宛若置身于仙境,他的孤独压抑瞬间被一扫而空,自有一种洒脱情怀油然而生。明月是多情的,它用柔美的月光抚摸着孤独之人,也把作者从低沉压抑的情绪中解救出来。至此,词人才托出一轮“中秋月”点明中秋。“多情”二字是在词人的感情几经折腾之后说出的,极其真切自然。上片,作者在反复渲染秋意中,从反面为月出铺垫,以“自有”二字转折,以“多情”二字言情,再把明月和盘托出,用笔颇为奇妙。

 中秋月是最美的,词人下片便写赏月情景,透露出作者归隐倾向。词人面对良辰美景,并不是惬心地去欣赏,而是转向深思,最终悟出了“宇宙若萍浮”的结论。最后两句表达了词人远离污浊的人世,而隐没江湖的决心。

 扩展阅读:名人评价

 《宋史·文苑传》: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飞,得王献之笔意。

 书法家启功:能在中国的北京看到米芾的《研山铭》,饱了眼福。过去看《研山铭》的照片高兴,临《研山铭》高兴。今天我90多岁了,看到了真的《研山铭》原作,是眼福啊!能多看几天就多看几天。

 明代庐州府同知刘师朱:清风灏气,至今袭人。

 清代书法家王文治: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

 宋朝苏东坡:①米书超逸入神。②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明代书法家董其昌:①沉着痛快,直夺晋人之神。②米元章书,笔锋灿烂,少奇多怪,意到力寡,正当逸处,却有懒笔。如高阳酒徒,醉后便欲凭儿。

 《宋史·米芾传》:特妙于翰墨,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

 宋代黄山谷:余尝评米元章书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然似仲由未见孔子时风气耳。

 宋高宗赵构:米芾得能书之名,似无负于海内。芾于真楷、篆、隶不甚工,惟于行、草诚入能品。以芾收六朝翰墨,副在笔端,故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无不当人意。然喜效其法者,不过得外貌,高视阔步,气韵轩昂,殊不究其中本六朝妙处酝酿,风骨自然超逸也。

 《米公墓志铭》:平居退然,若不能事事;至官,下则率职不苟,喜为教戒,吏民初为烦,已而安之。时亦越法纵舍,有足大者。

 明代宋濂:予尝评海岳翁书如李白醉中赋诗,虽其姿态倾倒,不拘礼法,而口中所吐,皆成五色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322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1
下一篇2024-04-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