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清平乐》,梁怀吉按理说是个太监,怎能与公主相恋?

大家看《清平乐》,梁怀吉按理说是个太监,怎能与公主相恋?,第1张

太监的最大问题主要是在生理层面,而相恋更多是在心理层面,在双方心理层面连接、建设比较深入、顺利的情况下,生理层面的缺憾往往并不会成为相恋中的主要问题,或者最大障碍。而且梁怀吉和公主相恋,是该问题中的一个特列。

为什么说是特例?因为在公主徽柔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和梁怀吉便“熟识”了。那个时候梁怀吉本身也并没有比徽柔大太多,所以对他们而言,在二人交往的最初,是对很多事情包括生理方面,是没有认知,或者深刻认知的。

不过有无认知是一方面,但彼此给对方留下的初印象又是很重要的。梁怀吉初次见徽柔,是夜晚在皇宫内看见光脚的徽柔在月下为父亲即宋仁宗赵祯的身体健康祈祷。也正是从那时起,公主徽柔走进了他的生命之中。

之后,张妼晗先后两次向公主发难,那时人微言轻的怀吉每次都是不计后果地仗义执言,为公主脱困贡献了关键贡献。可以说,梁怀吉初入徽柔幼小但懂事的内心时候的形象,就是高大的甚至是带着光环的。

良好的开端有了,接下来的发展和维护就显得轻松了很多。两人都心地纯良,而怀吉又非常细致谨慎,对绘画等诸多方面均有极高天赋,这其中还有一点哥哥要照顾妹妹,保护妹妹的意味在其中。所以,随着两个人的逐渐长大,两个人也愈发地走进对方的心里,如同肝胆相照。

而在公主徽柔青春的种子逐渐开始萌芽,怀吉已经对自己的生理以及很多事情有了相对更深刻的认知。公主成为了他可望而不可即的白月光。公主对他的依赖也越来越强,也会偶尔对他说些让他脸红心跳的话,但那时公主还一派天真,心里最渴望的,是无与伦比的美好。她对怀吉和对后来分别遇到的状元郎冯京,和曹家的曹评时,那种内心为之一荡的感受,又有不同。

曹评和公主的相恋,无论是在原著小说《孤城闭》还是电视剧《清平乐》当中,都占有不小的篇幅。怀吉和公主之间的情感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是知己而非恋人。或者说公主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没有把怀吉当恋人的。这种情况直到曹评和公主的亲密关系被强制结束,直至公主嫁入“李府”很久一段时间,直至她和李玮的母亲斗智斗勇又多次被怀吉解救脱困之后,公主对他产生了“此生相依”式的依赖。两颗心终于紧紧连在一起。可以说,俩人走到这一步,已经是相恋了。

再说回相恋,其实梁怀吉已经用行动非常明白地告诉我们了,别说他是个太监,就是他明知道有些事做了会粉身碎骨但是能保护公主周全,他也会义无反顾,就像当年他出头为她仗义执言一样。他爱公主,与生理无关,与年龄无关,与所处的物理位置和职务位置无关。甚至与公主本人也无关。他爱她,是他此生的执念。所以,太监是不影响他与公主相恋的。

从史籍记载看,宦官大量娶妻养子出现于东汉,举个有名的例子就是曹操的爷爷曹节就是娶了老婆,收了义子,这才有后来鼎足三分天下的曹操。不过东汉时期的人并不认为宦官找老婆是一种婚姻关系,反而认为是对女性的摧残与迫害,从心理上不能接受这种婚姻关系。

到了唐代,人们的社会心理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宦官娶妻养子习以为常,不再视为违背人性的反常行为。在唐朝有一半的太监是有老婆的。很多五品以上的高级太监不但有老婆,有个三妻四妾也很常见。因为唐朝宦官势力大,娶的老婆很多都被封为诰命夫人。比如著名宦官仇士良的老婆胡氏就被封为鲁国夫人。

宦官婚姻是建立在大批妇女痛苦之上的,因而是一种残酷畸型的婚姻关系。可是尽管宦官婚姻如此残酷无情,由于种种原因,唐代的宦官娶妻并不困难。这个时代与宦官建立婚姻关系的,主要有如下几类家庭:第一类是官僚家庭,与其通婚者多为高层宦官。如右神策军中尉孙荣义的前妻,为骠骑大将军、赠开府仪同三司郭全羽之女;军容使、内侍监仇士良之妻胡氏,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子宾客兼御史大夫、赠户部尚书胡承恩之女;左神策军中尉刘弘规之妻李氏,为太子宾客兼侍御史李文皓之女。还有皇帝亲自为宦官娶妻的事例。李辅国权势正盛之时,唐肃宗曾为其娶故吏部侍郎元希声侄元擢之女为妻,并将元擢迁为梁州长史,元氏家族为北朝旧士族,故肃宗以其家之女嫁与李辅国,以抬高其社会地位,示以恩宠。

宦官能娶到大家闺秀必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多数具有一定地位的宦官来说,如果不愿与平民结亲,普通官吏之家的小家碧玉便是其最理想的选择对象。官僚与大宦官联姻,是官僚势力与宦官势力联合的表现。至于普通小官吏与宦官联姻,有迫于宦官权势压力的因素,但也不排除有人想借此飞黄腾达,捞取政治上的好处。第二类是宦官家庭,即宦官之间的相互通婚。这类婚姻在唐代宦官中占较大比例。宦官之间互为婚姻主要是门当户对,择偶方便,此外也有通过联姻以建立更为密切的政治联盟,以便亲党胶固,沆瀣一气的因素。

这一点在上层宦官家族的互通婚姻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第三类是与平民家庭通婚,这类婚姻多发生在中下层宦官家庭中。宦官与平民结亲,实在是不得已之举。虽说唐代宦官势力很大,专权擅政,这仅是对一小部分地位显赫的上层宦官而言,并非所有宦官均有此权势。对大部分宦官来说,不要说与官僚之家,就是与普通官吏联姻也是很困难的,因此只好退而与平民通婚。平民百姓与宦官通婚,不能排除宦官以势强娶的情况发生,更多的恐怕还是由于其生活贫困而被迫嫁女。在中国古代社会,贫苦人口必定占多数,这就为宦官普遍地娶妻养子提供了可能的社会条件。

在唐代,有权势的大宦官家族互相联姻,亲族之间相互庇护,从而对当时的政治局势形成了很大的影响。杨志廉家族是唐代著名的宦官世家,从其父杨延祚起,直到五代后唐时止,这个家族一直地位显赫,专权擅政,绵亘一百数十年之久。其家四代五人任神策军中尉,掌握禁军兵权,三人出任枢密使,把持中枢机要之权,史称“世为权家”。宦官世家形成的结果,必然是世代盘踞宫闱,养子凭借其养父的权势而迅速提升;而宦官之间的联姻尤其是高级宦官之间的联姻,则容易形成“枝派蝉联”,亲党胶固的局面,使宦官的势力更加膨胀,专权擅政,在南衙北司之间的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这种婚姻关系渗透着浓烈的政治因素。

唐代的宦官对配偶也是有许多要求的,而并非不加选择。归纳起来,大体有如下几种情况:首先是重视门第。找所谓的“名家”、“盛族”,目的自然是拔高自己,希望得到社会公认。其次,重视女方的德行贤淑。一得恪守妇德,耐得住寂寞。潘金莲那样的就算了。省的面子没赚到反而赚个绿帽子。二得能操持家务,赡养教育子女。当然是养子或者养女。三得长的漂亮,而且还得年轻。比如高力士的老婆脸蛋年纪就能跟杨贵妃一拼。 至于婚后,唐代宦官的婚姻观和当时世俗的婚姻观也没什么差别;除了夫妻生活问题和子女一般是收养之外,其家庭结构也与社会其他阶层没有明显的差别。由此看来唐代宦官婚姻是稳定的。稳定性、合法性和普遍性构成了唐代宦官婚姻的全部特点。

宦官娶妻另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宦官曾经是正常男性,当了宦官以后,虽然丧失了生育能力,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宗法观念压力下,随着政治与经济地位的变化,便开始力图改变这种状况。宦官娶妻虽无夫妻之间的男女之实,却可以得到有家有妻的满足感。宦官娶妻养子不仅是为了满足有妻有家的愿望,同时也想与其他正常男性一样能够传宗接代,使已经获得的政治地位和财产能得以继承,这是其娶妻养子的最主要目的。宦官通常都具有强烈的自卑心理,唯恐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如正常男性,所以他们除了养子外还要养女,凡是朝官拥有的特权,他们也都同样力争拥有。如封妻荫子,承袭爵位,参与决策,控制军权,兼并土地,营建府宅等,无不全力争取。掌管国学,教授徒众,历来是士大夫的专职,宦官也要染指,这就是唐代宦官中不止一人掌管国子监的原因所在。宦官阶层的这种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必然要首先解决婚姻问题,据史料显示,他们把这个问题解决的不错,下一步,他们要把手伸向整个政局。

男人被阉了之后会怎么样,这个问题首先让我想到了周星驰的《鹿鼎记》当中,韦小宝问海大富的一句话:海公公,请问你是站着尿,还是蹲着尿。海大富没有回答韦小宝的话,韦小宝早就逃之夭夭了。大导演王晶肚子里坏水多,留下这个问题,成为了悬念。此时我又想起梁实秋在散文《男人》中笑称“男人的谈话,最后不谈到女人身上便不会散场。”我似乎敢肯定地说,男人被阉割之后,大约是不会把最终的问题落实到女人身上。男人固然好色,臧否别人老婆相貌,甚而插科打诨,猥亵之词随口水喷薄而出,露出了十分的贱相,然而男人一旦被阉割后,便心有余力不足,如何惹出桃花债?然而我想错了,男人一旦被阉割,这毛病,似乎更严重,让人想不通的是,干嘛惹出这股哑火,心有余力不足岂不很难受?

是的,男人被阉割后,常常是力不足,然而不仅仅止于此,就似乎连脾气也矮了半截。平日里趾高气扬,刚猛雄健的男人,被阉割之后,说话多了些娘娘腔,柔声细语,不仅男人听了不舒服,连女人也讨厌。男人讨厌太监与女人讨厌的理由又不同,男人讨厌,大约是觉得太监猥琐下流,卑鄙无耻,或者是懦弱,女人讨厌太监大约是性别的缘故,女人本身就互相讨厌,一个男人突然间加入了女人的行列,要和她们抢男人,会让女人们压力增大,让她们冰释前嫌,调转枪口,一致对外。比如在徐克版的笑傲江湖中,东方不败最初对任盈盈还是很不错的,但当东方不败自宫变成了女人,和任盈盈争令狐冲的时候,任盈盈对东方不败的态度大变。不过有些男人被阉割之后,似乎还带着些脾气,比如司马迁,以口语遭祸,为闺阁之臣,心中意气减了三分,尚且有狂惑难解的悲叹。正因为司马迁保留了男人的几分脾气,所以后人尊崇司马迁为太史公,而东方不败和岳不群之流,只能遭受后人耻笑了。

与脾气矮了半截毗邻的是自卑。男人被阉割之后,就成为了不正常的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少了一点都是不孝,何况切掉小兄弟。司马迁被阉割之后,言语大变,行为和常人大大不同,连他自己也说“隐忍苟活”,似乎是一旦成了太监,便处处矮人一等,成了下等人,丧失了一切男人的资格,故而司马迁悲叹“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只因朝廷的士大夫不能容忍,一个不完整的男人,在朝堂上推贤进士,有碍观瞻。太监自卑,于是多崇拜雄性特征的举动。男人雄性特征有两个表现,第一是下面的弟弟,据说中国古代的太监常常把切下来的小弟弟妥善保存,等到自己死后,带入棺材,可见太监对自己的弟弟是非常珍惜的。然而太监毕竟阉割太早,下面还没长成,多是些个秋毫之物,非用放大镜,便瞧不见,于是很多时候,太监的弟弟就迷失不见了。在深宫大院里,只有那皇帝的阳具可解崇拜之渴,我记不清在哪部电视剧中,有个小太监听说自己要服饰皇帝洗澡,竟欢喜地晕厥过去,只因为能够一观皇帝的阳具,让他幸福地高潮了;第二男人多长胡子,胡子是男人独有的东西,女人是没有的,有种偏见似的误解,认为男人的胡子越长,下面的弟弟越厉害,而胡子又有另外的一些功能,比如在俄罗斯,胡子象征着权力,比如沙皇都是个大胡子,而后来的列宁是个大胡子,斯大林也是个大胡子,让人奇怪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竟然也是个大胡子。男人一旦被阉割之后,那胡子就玩起了捉迷藏,再也不会出来。于是有些个太监变会给自己弄个假胡子,就为了满足心中当一个真男人的愿望,有些不弄假胡子,就对那些长着大胡子的人崇拜、讴歌和赞美,就是为了安慰自己身体不完整的悲剧。

被阉割的男人还喜欢护短。护短是人人都会的,男人爱儿子护短,女人爱孩子护短,人人都难免护短,但是太监的护短和常人不同,太监不为亲人护短,不为朋友护短,只为那个阉割自己的人护短,只为阉割自己的制度护短。你见过哪个太监站出来反对过阉割制度?你见过哪个太监站出来说,谁阉割我,我就杀谁?都没有!男人一旦被阉割,就会变得害怕、恐惧、胆小。怕别人说自己不完整,害怕别人说自己是个太监,为了不让别人说,于是便拼命地鼓吹人人都应该被阉割,严格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度,是最公平的制度,他们之所以这么鼓吹,摇旗呐喊,倒不是他们多爱这个制度,只是为了掩盖他们被阉割的事实。然而这句话有些时候并不对,因为那满清的太监可是从心底里热爱阉割他们的皇帝制度的,西方人把这种现象叫做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男人被阉割之后,大多又坏又变态。林平之不用说,他接触岳灵珊本来就没按什么好心,切了自己小弟弟后杀害岳灵珊也算是个坏人本色。岳不群却不同,阉割自己后,性情大变,对待自己青梅竹马的老婆不仅恶语相向,甚至还有了杀害之心。这还不算坏的,在《后汉书·周策传》中记录了一件事“竖宦之人,亦复虚有形势,威逼良家,取女闭之。”只用一个“闭”字便把太监的变态描摹地淋漓尽致,他们不能和女人上床,就用更荒诞的法子来折磨女人,满足自己身体残缺的丑陋。同样在清代嘉靖年间,一个太监就用铁器戳穿女人下体的事情,可以说太监是最见不得美好和光明,只因为他们身处黑暗中,便从里到外都成了腐朽而溃烂的东西了。然而最为荒诞的是,太监是可以公开娶妻的,我不知道女人嫁给太监之后会如何感想,大约会觉得,还是像翁帆那样,嫁给杨振宁好些吧。

最坏的太监是嫪毐这样的。《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

不韦恐觉祸及己,乃私求大阴人嫪毐以为舍人,时纵倡乐,使毐以其阴关桐轮而行,令太后闻之,以啗太后。太后闻,果欲私得之。吕不韦乃进嫪毐,诈令人以腐罪告之。不韦又阴谓太后曰:“可事诈腐,则得给事中。”太后乃阴厚赐主腐者吏,诈论之,拔其须眉为宦者,遂得侍太后。

嫪毐鼓吹阉割制度最完美,号召人人热爱阉割,可怜那些煞笔们,看到嫪毐封官进爵,做了文信侯,真以为阉割自己,便能飞黄腾达,却不知那嫪毐身体完整,能“以其阴关桐轮而行”,在床上让皇太后“绝爱之”。假若真的阉割自己,岂能让皇太后“绝爱之”?等来的多半是一句煞笔,然后斩首。这个时候,大约是嫪毐一边玩着煞笔们的女人,一边笑翻了。

男人阉割之后,会变得如此不可理喻,按理说不会有男人喜欢被阉割,然而让人不解的是,为何在滚滚历史中,男人阉割自己的现象屡禁不绝,甚至蔚然成风,如今竟有些成为社会新风尚了。

中国的女人要可怜了咯,总算理解她们为何要嫁给洋鬼子了,谁让中国的男人喜欢当太监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119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9
下一篇2024-04-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