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的文化艺术

昆山的文化艺术,第1张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共有19个申报项目入选,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中国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在语言上,该剧种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苏州白话为主,北昆以大都韵白和京白为主。 昆山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

昆山话和相邻的同属吴语的苏州话和上海话都比较接近,也有自己的语言特色。

昆山话具有27个声母,41个韵母,7个声调。 考古工作者先后在昆山发现了许多良渚文化时期的墓葬区,大量玉器、石器、陶器和人体骨架等珍贵文物。这些考古发现对于考察良渚文化社会风貌和探索中华文明起源,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墓葬区一座座大小不一的土丘,是5000年前的先民人工堆筑而成的,用以埋葬氏族首领、贵族和平民,也用作祭坛。无论是堆筑年代、形态和用途,它们都与古埃及王国修筑在尼罗河畔的金字塔——法老陵墓有着相似之处。

良渚文化研究已成为考古界的一大热点。少卿山、绰墩山出土的5件玉器,1995年经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市花:琼花

市树:广玉兰

市标:从整体看,是一个山体的图案,而祥云的图案则构成了“昆”字,暗合昆山市名,而且山体寓意“山高人为峰”,象征昆山人在攀登现代化新高峰的征程中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精神。

讲张

“讲张”是昆山方言中的一个常用语,意即“谈话”。为啥拿“谈话”说成“讲张”?这要从明朝开始讲起。 在元朝末年,张士诚称王苏州之后,对老百姓倒做了些好事,所以老百姓都感激他。后来,张士诚被朱元璋所败,平江(今苏州)城破,张士诚被活捉到金陵(今南京),张士诚后来不肯投降,就上吊自寻短见。老百姓知道后,很同情张士诚,都在怀念张士诚生前的功德。于是,街头巷尾、村梢浜口,几个人一碰头,就窃窃私议着张士诚的好处。这个情况渐渐被朱元璋知道了,就下令捉拿在讲张士诚的人。一时,苏州城乡搞得人心惶惶,大家再也不敢讲张士诚了。当差的只要看到有人在交头接耳时,就大着声问:“你们在‘讲张’吗?”回答的总是说:“我们不在‘讲张’。”“好!大家识相点,不准‘讲张’,否则,嘿嘿……” 人们心里不服,“讲张”两字却在人们口头上耳朵里讲惯听惯了,逐渐形成了口头语,都把谈话习惯地说成讲张了,一直延续流传至今。

“搭浆”

“搭浆”是本地的方言口头语。意指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其来源与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女子有关。她就是当时引得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陈圆圆。 陈圆圆是明末时期的苏州名妓、秦淮八艳之一,生养于昆山盆渎村(今仍有该地名),能歌善舞,称得上是色、艺、才三绝。 有一天,著名诗人吴伟业由太仓家乡来到昆山,看望好友知县杨永言,杨知 6 县当然要殷勤款待一番。他晓得吴伟业进士出身,官左庶子,不但有诗坛盛名,而且酷爱昆曲,特邀陈圆圆堂会以待。吴得悉陈圆圆登场,高兴非凡,便点唱了盛极一时的梁辰鱼所写的《浣纱记》。 陈圆圆演主角西施,由于仓促上演,缺一套西施穿的服饰,一时怎能办到?陈圆圆不愧是聪明人,情急生智,就用绵筋纸来裁制服装,用浆糊搭搭,稍加点染,很快制成一套轻盈漂亮的纸装。 《浣纱记》演得很成功,看得吴伟业不住点头,抚掌大笑,赞不绝口,连说:“演得好!演得好!圆圆姑娘真是声甲天下;唱得圆润,看得圆满,真不愧乎圆圆也!” 可圆圆演出时一直提心吊胆,唯恐撕破假衣当场出丑。一场戏演下来,疲乏加上心急,身上汗水早浸透了假衣,里外粘住了。幸亏度过这关,敷衍了过去。事后,吴伟业知道了此事真相,捋着胡须对杨知县道:“这次幸得应付过去,下回可不能再做这种‘搭浆’事体了。”自此以后,“搭浆”一词渐被传开,并引申为形容搪塞和临时应付的意思。

1、昆曲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 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2、昆山话

昆山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昆山话和相邻的同属吴语的苏州话和上海话都比较接近,也有自己的语言特色。昆山话具有27个声母,41个韵母,7个声调。完整保留中古汉语的全浊音,保留入声、尖团音分化。

3、良渚文化

昆山有许多良渚文化时期的墓葬区,大量玉器赵陵山良渚文化遗址 、石器、陶器和人体骨架等珍贵文物。这些考古发现对于考察良渚文化社会风貌和探索中华文明起源,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墓葬区一座座大小不一的土丘,是5000年前的先民人工堆筑而成的,用以埋葬氏族首领、贵族和平民,也用作祭坛。无论是堆筑年代、形态和用途,它们都与古埃及王国修筑在尼罗河畔的金字塔——法老陵墓有着相似之处。 

良渚文化研究已成为考古界的一大热点。少卿山、绰墩山出土的5件玉器,1995年经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扩展资料:

昆山地方特产:

1、奥灶面

奥灶面出自奥灶馆,位于现亭林路,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的前身是昆山的“天香馆”,因为经营不善,店主弃馆而走。

2、万三蹄

万三蹄出自明代富翁周庄沈万三的家里。相传江南巨富沈万三“家有筵席,必有酥蹄”。

3、正仪青团子

青团子从前是江南地方清明节扫墓用的祭物,皮子粳糯混杂,馅心酿制粗糙,一般为农家自食。

4、阳澄湖大闸蟹

阳澄湖的大闸蟹可算是昆山特色,有很多名人为吃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而特地到昆山一游。当地人有种说法,农历九月吃雌蟹为最好,而在十月吃雄蟹则最好。

—昆山

人民网—特色文化:绽放昆山时代光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063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9
下一篇2024-04-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