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大学有表白墙。通过询问同学、在qq里搜索井冈山大学表白墙等方式都能找到对应的账号。
井冈山学院,被称为“京达”,位于吉安市,江西省,中国革命的摇篮。是江西省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支持的重点大学。江西省科技部和人民政府协商支持大学的建立。
同济大学为高校提供对口支援。是一所综合性研究生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是一所融留学生教育为一体的全日制综合性大学,是“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大学联盟”和“东西方大学课程共享联盟”的成员。
拥有与武汉大学建立了全面的支持与合作关系。是教育部首批“国家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民政部首批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基地四个学士学位单位启动硕士研究生培养试点工作单位,教育部“优秀博士教育培训计划”试点大学、教育部第二批合作大学中兴通讯产业教育一体化创新基地。
满载一船明月,从徐志摩的香巢说起
高远
一
浙江、海宁,硖石古镇,是诗人徐志摩的故乡。
海宁有两处徐志摩的故居。一处是徐氏老宅,一处是徐志摩的新居。徐志摩的老宅因为年久失修,前两年已经拆除。朋友说那是一座江南民居式的深宅大院,前后共四进,上下两层,位于硖石的保宁坊。徐志摩曾在这里读私塾,入学堂,习古文,学书法,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
我们现在要去参观的,是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时,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专门他们建造的一栋中西合璧式的小楼,名曰“清远楼”。徐志摩深爱此屋,给它取了一很浪漫的名字,叫做“香巢”。
清远楼建于1926年,楼的外部是青砖叠砌,灰瓦盖顶。正门是模仿欧洲建筑的格调,门的上方,有两座凸起的高墙。清远楼四周间杂有红砖砌成的线条,大门匾额金庸先生手书“诗人徐志摩故居”字样,匾额下端有“表弟金庸敬题”的落款。
金庸与徐志摩是姑表亲,几年前金先生回故乡探亲,特意为徐志摩故居书写此条幅,才首次揭开查徐两家世亲的秘密。
清远楼大门对面,还挂有另一幅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的手书“徐志摩故居”的横额,因为掩映在红花绿草间,所以极少被人注意。清远楼内的装修与布置,都是诗人亲手购置和设计。屋里有红色的西式家具,西式壁炉,铜制眠床,有藤椅,书桌和梳妆台,处处透露着诗人的浪漫气息。
里面的大厅现在已改为介绍诗人生平及文学活动的场所,屋正中有启功先生书“安雅堂”的匾额,还有臧克家的墨宝。厅内的资料向人们讲述了徐志摩幼年,童年,直到他中年乘飞机不幸在济南党家庄附近遇难的人生路程。
展厅中有两件展品最为人瞩目:一件是徐志摩在济南党家庄遇难时的报道,这则消息曾震动了中国文艺界。另一件就是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时,梁启超为他们所写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婚礼证讯词》。
词中这样写道:“志摩小曼皆为过来人,希望勿再做过来人。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至离婚再娶……陆小曼,你要认真做人,你要尽妇道之职,你今后不可以妨害徐志摩的事业……你们两人都是过来人,离婚后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
斗转星移,沧桑巨变,如今看这婚礼证讯词,感觉除有旧时师道威严的影子之外,仿佛还能触摸到徐陆二人冲破层层阻力,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不易和艰辛。
清远楼的二楼,是徐志摩和陆小曼新房和浴室,还有徐志摩父母以及徐志摩前妻张幼仪(此时已被徐志摩父母收为继女)的卧室。楼正中悬挂徐志摩托好友刘海粟专请康有为亲题的“清远楼”匾字。
二楼屋顶上还有很大的一片露台,这是诗人亲自设计建造而成,名曰“望月台”。徐志摩常常登临于此,指摘星月,吟诗作文。站在二楼往下望,可以看到楼后面一口小井,徐志摩曾经在此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眉,这一潭清澈的泉水,你不洗濯谁来;你不来解渴谁来;你不来照形谁来!”这汩汩井水,曾经映照过诗人“浓得化不开的”激情,见证过徐陆二人“既宁静又快乐”的美好岁月。
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事一波三折,他们的婚姻“既失欢于老父,又得罪于社会”,婚后他们并不幸福。陆小曼从北京来到上海,在社交界风头猛健,艳迹轰动。陆小曼很会追求享受,比如划船、开车、养花、赌钱、票戏……无一不精,游刃有余。徐志摩写稿教书,一个月收入近千元,也满足不了陆小曼各方面的消费。陆小曼后来抽上了鸦片,她原本是想用大麻医治神经衰弱的疾病,可是愈吸愈烈,结果成了鸦片的俘虏。
徐志摩本性善良,为此他更加努力工作。陆小曼最爱票戏,徐志摩为投其所好,时常登台客串,操着夹带硖石土腔的京调儿凑个角色为陆小曼配戏。据说有一次演京剧《三堂会审》,陆小曼饰苏三,徐志摩扮蓝袍陪审,饰演都天大人王金龙的正是日后成为陆小曼后夫的翁瑞午。
徐志摩为生计东奔西走,陆小曼也与那位“三郎” 翁瑞午暗渡陈仓,戏外有戏。陆小曼的移情别恋,让徐志摩极为伤心。在生活方面,徐志摩为增加收入,接受北京大学的兼职而奔波于京沪两地,为命丧荒郊埋下了伏笔。在精神方面,徐志摩渐渐感觉到爱情美梦的破灭,但是他还对旁人说:“瑞午不是好人,我要好好保护她。”
在生活和精神的双重压力之下,徐志摩逐渐陷入极度痛苦的境地。他为此也曾发出过“难到一个诗人只配颠倒在苦恼中”的愤然,也曾有过“我尝一尝莲心,我的心比莲心苦;我长夜里怔忡,挣不开的恶梦,谁知我的苦痛?你害了我,爱,这日子叫我如何过?”的心灵应叹。
但是,徐志摩仍然认为他爱的“心肠只是一片柔,不是我的!我依旧,将你紧紧地抱搂。除非是天翻——但谁能想象那一天?”这似乎应了“性格决定命运”的哲言,就在“谁能想象”的“那一天”,诗人徐志摩乘飞机不幸失事,命丧于济南党家庄。
据说人们找到徐志摩的残尸时,他的头部被撞了一个大洞,手足都烧得黑如焦炭,一代才子徐志摩身遭横祸,竟然死得这样凄惨。
走出徐志摩故居,回首又望,人逝楼在,小楼历经七十多个春秋,诗人的浪漫情怀和温柔情调定格在这中西合璧的香巢里。对于来世,诗人曾说:“顺著我的指头看……去到那理想的天庭——恋爱,欢欣,自由,辞别了人间,永远!”
二
徐志摩的墓地,坐落在海宁的西山。
离开徐志摩故居去西山墓,一路上弯弯曲曲,墓地紧靠沪杭铁路,据说硖石最早的铁路,是徐志摩的父亲修建。徐志摩的墓地原来在东山玛瑙谷万石窝,由胡适之题写“诗人徐志摩之墓”碑文。徐志摩老父徐申如前思后想,总觉得这七个字太过简洁,对于诗人儿子缺少点儿什么。
老先生辗转周折,请到徐志摩生前红颜知己,被称为闺秀派才女的凌叔华,请她为徐志摩再题一块碑文。凌叔华欣然应允,她所题碑文取自曹雪芹“冷月葬花魂”的寓意,转化为“冷月照诗魂”。
碑文是诗人的知音为诗人所提,诗意、画意、情意一应俱全,老先生终于心足意满。墓碑刻出后比胡适之先生所题的旧碑略小一些,凌叔华的碑和胡适的碑,无疑都是文坛的瑰宝,可惜这一切现在都已经荡然无存。
早年间,硖石乡间有一个传言,说“徐志摩的头是金子做的”,因此就有人掘开墓地,寻找徐志摩的“金头”,弃尸骨于荒野,结果黄金无处寻,墓碑也被搬去砌了猪圈。或许是天意,徐志摩的名诗《我有一个恋爱》里就有这样的表述: “我有一个破碎的魂灵,像一堆破碎的水晶,散布在荒野的枯草里。”诗人偶句,竟一语成谶。如今读这些诗句,还会使人感到凄凉和清冷。
东山徐志摩的墓地,因为坟陵早已损毁,故乡百姓为了表示纪念,由政府拨款把徐志摩的墓地迁葬到西山北麓白水泉边。徐志摩的外亲、著名建筑学家、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设计并撰迁墓记。
西山墓地古典雅致,白石铺地,青石为阶,半圆的墓台恰似一弯新月,有诗坛“新月派”的寓意。墓碑沧桑厚朴,海宁籍书法大家、曾任西泠印社社长的张宗祥先生根据胡适之原文补题碑文。墓碑两侧各有一方白石做就的书形雕塑,刻着徐志摩《再别康桥》等名诗名句。
当年徐志摩与陆小曼新婚燕尔,游西山,登紫薇亭,谈情说爱,悠然自得。于是诗人有了隐居硖石的心意,他说:“硖石至少有蟹和红叶,足以助诗兴,更不慕人间矣。”
我站在徐志摩的墓前,叶落人远,一流幽涧,诗人葬在了故乡的青山白水。诗人之魂和家乡春风一起合唱起了“最美的诗歌”,那正是春之声的前奏。
诗人喜欢春天,或许是因为春天如少女的缘故。徐志摩对春天有着巧致细腻的感悟。他那首借物喻人,含蓄风趣的《春》里就说:“蚱蜢匍匐在钱花胸前,钱花羞的不住的摇头,草里忽伸出只藕嫩的手,将孟浪的跳虫拦腰紧搂。”巧妙地把少女情怀揉在春天里,那正是诗人对理想爱情最动情的表白。
人们都说,徐志摩是情诗圣手,有人论他的诗过于“甜蜜蜜”。其实,徐志摩的诗中,也有描写社会底层人的义愤和无奈。你看他那首《谁知道》诗中,“我”和车夫的对话:“拉车的,这道儿哪儿能这么的黑?”“可不是先生?这道儿真——真黑!”诗中简洁巧妙的人物对话,道出了那一时代人们生活之路的坎坷和世道的黑暗。
对于人生,徐志摩则另有一种解释,它“象一阵凄风,象一阵惨雨,象一阵落花”。对于感情追求的最终理想,徐志摩这样写道:“吹灭你的灯,她在坟墓的那一边等,等你去亲吻,等你去亲吻,等你去亲吻!”孤独惨烈中带着凄美,甚至有一股阴冷的味道。
徐志摩生长在富贵之家,应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老话“情种只能生长在富贵家”。徐志摩是天生丽质的情种,他有幸出生在殷富之家,可以在个人“小庭院里……荡漾着无限温柔”。我们设想一下,假如徐志摩生在穷苦人家,那样即便他再怎么浪漫多情,清贫人家也都是消受不起的。
徐志摩就像天上的流星滑落到人间,他用短暂的生命创造了永存的文学作品。中国诗坛可以庆幸,庆幸温暖的花房里孕育出的旷世纯真;庆幸在那动荡的年代,人世间还流淌着一涧真挚情感的清泉。
徐志摩的诗中有才情,有爱情,有真情,有世情,情深无限,尽得风流。徐志摩“文笔轻飘飘”(鲁迅语)的语风里,始终蓄藏着他一生追求的浪漫情怀。徐志摩与林徽因的相恋,凌叔华的相知,徐小曼的相爱,都是以手书心,真情表述。在那一新旧交替的旧时代,这是何等的不易。
徐志摩颂人间真情,咏世间真爱,他是中国文学界的一个异数,是中国诗坛的一朵奇葩。徐志摩用诗的形式,融铸了诗的内涵。
诗魂绕双山,冷月空缱绻。时光走过了七十多个春秋,徐志摩的浪漫荧光如今还照耀着欧洲大地。诗人“香榭丽舍、枫丹白露”的译笔,至今仍在欧洲华人中众口传香。徐志摩浪漫传奇的一生,折射出了人间一道彩虹。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诗人徐志摩,只活了35岁,他留给了人间一卷长诗。
刘异龙
刘异龙,男,昆剧表演艺术家,上海昆剧团国家一级演员,首届上海戏剧白玉兰表演艺术配角奖得主。上海市戏曲学校首届昆曲班毕业,工丑角。曾得名丑华传浩、王传凇、周传沧等真传。唱念俱佳,文武兼备,表演诙谐风趣,嬉戏怒骂皆能入戏。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
中文名:刘异龙
外文名:LiuYiLong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日期:1940年
职业:昆剧演员
毕业院校:上海市戏曲学校首届昆曲班毕业
主要成就:首届上海戏剧白玉兰表演配角奖
代表作品:《济公三戏花太岁》、《枯井案》、《一捧雪》
基本介绍
刘异龙,男,昆曲副丑。1961年毕业于上海市戏曲学校第一届昆曲演员班。工丑、副,师从传字辈华传浩、王传淞、周传沧老师。其表演不仅出色继承了昆剧传统丰富的丑角艺术,而且在求新求通俗化方面作了成功的努力,赢得广大观众赞誉。多年来,在昆剧舞台上演出了大量传统折子小戏,如《下山》、《活捉》、《芦林》、《评话》、《借靴》、《狗洞》等,并创排了许多新剧目,如《济公三戏花太岁》、《枯井案》、《贵人魔影》、《一捧雪》等。1993年参与春晚戏曲小品:《群丑争春》。
获奖情况
20世纪60年代初即以《下山》一剧荣获1960年上海青年会演优秀表演奖。《活捉》一剧,获第二届上海戏剧节优秀表演奖、花冠奖双奖。他在《长生殿》中饰高力士一角,获第一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配角奖。获首届中国昆剧艺术节荣誉表演奖。
多次赴英国、美国、瑞典、丹麦、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演出。
塑造人物
他塑造了各种观众喜爱的人物形象,如《十五贯》中的娄阿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猪八戒、《长生殿》中的高力士、《枯井案》中的胡图、《潘金莲》中的西门庆,以及《下山》、《相梁刺梁》、《芦林》、《醉皂》等。《活捉》一剧荣获上海第三届戏剧节表演奖和花冠奖,被誉为“江南名丑”。曾多次赴港演出,又先后赴美、英、日、丹麦、瑞典等国家演出,深受观众喜爱。
艺术特色
刘异龙是一位全面的丑角艺术家,一专多能,丑、付、彩旦都擅长,文武兼备,扮男装女,妙趣盎然。或演小和尚,或演大太监,或演老道姑,或演丑妇人,都是浑身是戏,语言风趣,身手不凡。他的表演是丑角不丑,噱而不俗,热而不闹,活而不油,善于塑造鲜活的人物性格。他还特别会教戏,十几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出色的丑角演员,全国多个剧种都有他的学生。《借茶活捉》是《水浒记》中的两折。因为《活捉》在舞台上出现鬼魂,解放后一度被列为禁戏,没人敢动。1985年,刘异龙和梁谷音联手,在全国第一个复排公演此剧。刘异龙到浙江向王传淞学戏,王传淞倾囊相授。昆剧《活捉》还有一个别名——《情勾》,强调用情去勾魂。它不是表现人与人、鬼与鬼的爱情戏,而是表现鬼与人的爱情戏,突出表现了这个“勾”字。前一折,张文远垂涎于阎婆惜的美色,通过借茶,两人勾搭成奸;后阎婆惜被宋江杀了,死后难舍情郎张文远,成了鬼魂来找张文远,但他已另寻新欢,阎婆惜决意将他活捉一起赴阴间。现在的戏,不是渲染它的恐怖,而是细腻地刻划了一段人鬼情,是非常扣人心弦的。
著名曲目
在《借茶活捉》里,嬉笑怒骂皆为戏,一招一式总关情。这出戏既保留了昆剧的传统,又删除了某些色情表演,净化了舞台。张文远是一个否定性滑稽的丑角人物,表面上是个温文尔雅、风流倜傥的小吏,其实是一个调风弄月、寻花问柳的好手。在前一折,刘异龙运用酷似巾生的表演手法,在他的额头打上了卑琐的烙印。他一见年轻美貌的阎婆惜时,手中的那把折扇时开时合,身上那件褶子左摇右摆,貌似文质彬彬,却是花心毕露。突然,他漏出几句又软又糯的苏白,表白了他的好色心态。
在后一折戏里,阎婆惜含情脉脉、夤夜勾魂,张文远面对阎婆惜的鬼魂,始而惊恐、畏惧,后又被阎婆惜的媚态勾住,旧情重新萌发。为了表现张文远的诧异、猜测、恐慌、慌乱,乃至于痛楚、麻木的心态,刘异龙运用褶子丑的上乘功夫,把那件褶子舞弄得如游龙入海,并以甩袖、投袖、抓袖、抖袖等一系列精湛的水袖表演程式,外化其变幻不定的心理;张文远最后被阎婆惜用一根六尺白绫勒住脖子,先是惊吓过度,脸上的肌肉抖动、抽搐,后又变脸,终于被阎婆惜说动,以一个跃而起的绝技,直挺挺地躺在桌上。剧终,张文远被阎婆惜拎住衣领,随她双双入冥。刘异龙表现出来的种种失措的滑稽神态,入木三分地表现了人物极度惊恐的内心世界,他将生活丑转化为艺术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人物形象是丑的,表演艺术却是美的。艺绝若游龙。刘异龙师从昆坛名丑华传浩、周传沧、王传淞,是他们的得意门生,而且在正式入丑行之前,学过小生、武生、老生、花脸、老旦,促成他说、表、唱、演功夫全面。他既努力传承,又融会贯通,努力创新,独树一帜。在《借茶活捉》的高难度的表演中,刘异龙和梁谷音合作,珠联璧合,精妙绝伦,无论默契与演技都属无与伦比。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曾书赠刘异龙“清丑”两字。清就是雅,有书卷气,有灵气,也就是干净。一代名丑萧长华创办喜连成科班,教授丑角,首先强调“三净”:“扮戏干净”、“嘴里干净”、“行为干净”。丑角不是丑角,刘异龙饰演张文远,唱词不俗,表情得体,谑不失雅,出神入化,魅力无穷。赞之曰“清丑”,是为至评。
艺术人生
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刘异龙曾学过小生、武生、花脸、老生,并演过老旦,后来正式归入丑行,深得昆丑泰斗华传浩、王传淞、周传沧的真传,原汁原味地继承了老师们的表演艺术。学戏时,他悟性好,又认真肯学,学得最为扎实,因而能戏颇多。演戏时,他在自己的表演中又融入了不少新的元素,清新、干净、雅致是他的表演特点,故被著名园林艺术大师陈从周美誉为“昆坛清丑”。刘异龙对昆曲艺术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尤其是他丰富了昆丑语言念白,独创昆丑的川白、粤白、武汉白等极具地方语言特色的念白。这种特色方言念白既符合剧情,符合人物,又可以渲染现场气氛,体现了丑角活络的行当特点。观众觉得亲切,不仅拉近了角色同观众的距离,也成为了一条有效传播昆曲的途径。言慧珠钦点“小老旦”
刘异龙年轻时曾为梅兰芳、俞振飞、言慧珠等多位京昆表演艺术家配戏,回忆起当年在戏校学习时的情形,他感慨不已:“在这些老艺术家中,我和言慧珠合作的戏最多,要知道我现在能演老旦,也是多亏当初‘言校长’挖掘了我。”原来当时19岁的刘异龙,虽然学了武生、小生、老生和花脸,却没学过老旦。当时言慧珠要演《墙头马上》,一眼相中了机灵聪颖的刘异龙,说让他演“乳娘”。真所谓“初生牛犊不畏虎”,虽然没正儿八经地学过老旦,刘异龙倒也不谦虚,就这么上了场,没想到好评如潮,他也就这么顺理成章地成了一度炙手可热的“小老旦”,就连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张君秋看了他的表演后,也直夸这后生扮相俊,可把刘异龙乐开了花。而在演这出《墙头马上》时,刘异龙还无意中“臭”了言慧珠一把:一次上场前,贪吃的刘异龙又是大蒜又是洋葱,饰演“乳娘”的他一句略带京韵的“哎呀,**”只把饰演**的言慧珠熏得无处逃,下来被言校长好一顿教训。
从艺五十多年来,刘异龙始终以戏曲艺术传承为己任,效先师育后人,言传身教李鸿良、谈元、马宝旺、胡刚、侯哲等不同剧种的丑行艺术人才,让昆剧丑行艺术花繁叶茂,后继有人。据悉,此次专场演出将体现群丑闹春之喜庆场景,弟子们也将以刘异龙老师亲授的折子戏感馈师恩。
个人轶事
《龙江颂》
提及刘异龙,恐怕有些年轻人会陌生;但“把火烧得越旺越好!”,这句台词曾是30多年前十分流行的口头禅,70年代红遍大江南北的现代京剧《龙江颂》则妇孺皆知,剧中扮演反派人物黄国忠的便是刘异龙。而笔者眼前的刘异龙,则是容光焕发、精神矍铄、慈眉善目,与之握手时顿感大手厚实有力。江苏省昆剧院排演《小孙屠》的期间正值6、7月份,古城南京天热得如同一座大桑拿。在本团排演《长生殿》、去香港讲学的同时,66岁的刘先生乐呵呵地说,自己坚持了下来,身体经受住了考验;不但给全剧出主意、指导领衔主演及弟子李鸿良,还出演了其中的彩旦角色孙母,“我甘于扶持青年一代”。
《东方红》
总以为搞昆曲的,一定是江浙沪一带的人。但刘异龙先生却是生于武汉的江西省九江人。1953年,还是少年的刘异龙到上海的外婆家玩,恰巧遇见上海戏校招收首届昆曲学员,他就好奇地前去报考。考场上,什么都不会的他只唱了一曲《东方红》,便被录取了,1961年毕业与业已是上海昆剧团翘楚级人物的梁谷音等10位同学一起分配进入上海昆剧团,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昆剧演员。其实,刘异龙早在50年代末还是在校期间,就与昆曲大师俞振飞、梅派京剧艺术家言慧珠和同学梁谷音合演了一部昆剧大戏《墙头马上》,扮演剧里一位心地善良的老旦角色,该剧还拍成了同名昆曲**。
而近年来在《风筝误》、《牡丹亭》里刘异龙则又分别扮演了彩旦人物詹爱娟、石道姑;而且,《牡丹亭》的石道姑竟是一口川音的川白呢。
刘先生说,作为灵活多变的昆丑行当,其实到了广东演昆剧完全可以操粤白、甚至到了国外演昆剧用些外语念白,都未尝不可。当然,这就必须要求演员自身具备良好的素质才能胜任。而他自己恰恰在学校期间便广泛涉猎了生、旦、净、末诸行当,积累了多种表演技艺。他希望青年一代也能朝着这方面努力。
活动年表
1975年4月,农历乙卯年:“中央文革”成立录音录像组录制传统戏
1984年6月3日,农历甲子年五月初四日:“全国著名中青年京剧演员交流汇演”举办
1987年7月25日,农历丁卯年六月三十日:剧协上海分会、周信芳艺术研究会主办京剧流派交流演出
1988年10月15日,农历戊辰年九月初五日:“中国南派京剧研讨会”举行
1989年12月29日,农历己巳年十二月初二日:人民大舞台建场80周年纪念京剧专场举办
1989年12月29日,农历己巳年十二月初二日:上海人民大舞台建场80周年纪念京剧专场举办
2003年1月31日,农历壬午年十二月廿九日:2003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
2005年7月,农历乙酉年:首套以昆曲艺术为主题的传记类专题片DVD《寻梦半世纪》发行
2007年10月3日,农历丁亥年八月廿三日,13时30分:跨越时空的京昆情缘——迎国庆庆回归京昆合演重现经典系列演出第一场
2007年10月6日,农历丁亥年八月廿六日,13时30分:跨越时空的京昆情缘——迎国庆庆回归京昆合演重现经典系列演出第二、三场2007年12月2日,农历丁亥年十月廿三日,13时30分:言慧珠表演艺术教学成果研讨活动第二天
2008年1月25日,农历丁亥年十二月十八日,19时15分:“丑行天下”——刘异龙戏迎新春专场举行
2008年4月3日,农历戊子年二月廿七日,晚:上海东方艺术中心2008年4月3日演出
2008年5月8日,农历戊子年四月初四日:上海昆剧团团庆三十周年北京演出第三天
2008年5月10日,农历戊子年四月初六日:上海昆剧团团庆三十周年北京演出第五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