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姓名印章有什么讲究

刻姓名印章有什么讲究,第1张

刻姓名印章有什么讲究

刻姓名印章有什么讲究?诗书画印都是相通的,这些都是东方文化审美的代表物,很多名人大家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姓名印章。下面一起来看看刻姓名印章有什么讲究及相关内容。

刻姓名印章有什么讲究 篇1

1、姓名一般都用正方形的。

2、印文要用篆书。

3、长方形、圆形或者随形章一般都用作闲章,刻点喜欢的字句或者吉语。

印章起源

中国的雕刻文字,最古老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钟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铜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称“金石”。玺印即包括在“金石”里。玺印的起源或说商代,或说殷代,至今尚无定论。

根据遗物和历史记载,至少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战国时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为商业上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证明当权者权益的法物,为当权者掌握,作为统治人民的工具。

战国时期,主张合纵的名相苏秦佩戴过六国相印。近几年来,出土的文物又把印章的历史向前推进了数百年。也就是说,印章在周朝时就有了。

刻姓名印章有什么讲究 篇2

古人认为,印章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古时不像现代信息这样透明,通过各种渠道就能了解个人信息,他们一般通过物件判断一个人的身份地位。而篆刻印章就是其中最能体现身份的物件之一。

“印、章、玺”用法大有讲究,不能随意乱用,官员、商人用的叫“印”,将军用的叫“章”,而只有皇帝用的才能叫“玺”。

不仅如此,印章就像文字护身符,而“符”同“福”,经常带着印章,也寓意着福气满满,是个有福之人。

而到了现代,篆刻印章早已走进大众视野。

材料选择

随着篆刻艺术的发展,我们已经从木头、铜制印章,变为选用经久耐磨,便于刻制的石制印章。而印石一般选用青田石、寿山石、巴林石、鸡血石作为最佳材料。

排版布局

在方寸之间刻制印章,排版好坏直接影响印章的美观,一般姓名为3个字的,后面可加上“印”字,让整个印章庄重,规整。如“张学良”,印章就可以刻“张学良印”4字。而姓名为2个字的,比如“李白”就直接刻“李白”即可。

刻法选择

印章刻法分为阳刻和阴刻。字突出来的是阳刻,字凹进去的是阴刻。对于初学者来说,阴刻较为简单,阳刻较为复杂,但两者都可尝试,看自己更适合哪种刻制方式。

在运用刀法中训练耐心与专注,在方寸之间掌握分寸与平衡,刻制属于自己的独特印章,感受篆刻艺术带来的潇洒禅意生活!

刻姓名印章有什么讲究 篇3

姓名印章的规则是什么

现代书画家张大千认为,姓名章的形状以“方形最好,圆形还可,若腰圆天然形等都不可用。”

一般用两方配合使用,是画面上必不可少的。一方刻姓名,一方刻字号;或一方刻姓,一方刻名字。一方刻朱文,一方刻白文。

用时,朱文红色轻,用在上边;白文红重,放在下边。印章大小约等于题字,或略小于题字。盖章的位置,如果署名下空白多,就盖在下边,如果署名下空白少,可盖在字迹左右。

两方章的距离,约等于一至二个图章的位置,不可拉得太开,或挤得太拢。

扩展资料

姓名、字号印:一般盖在作者名字的下方或左右。斋馆、堂号印一般盖在款字的四周或款字的下方,也有用作迎首,盖在右上角。

闲文、吉语、警句印,一般盖在书画的左右下角,作为押角,也有用作迎首。收藏、鉴赏印一般盖在书画的左右下角空处,或无碍书画作品本身的空白处,也可以盖在书画以外的装裱上。也有盖在书画最显著的位置,以示自己的权威,如乾隆、嘉庆皇帝等。

长方型的章, 我们称为扁章,一般盖在书画的右上角,印文的内容往往是闲文、吉语、警句之类的。也有圆形或者椭圆形之类的章。

印章的艺术作用

书法作品上的印章,是书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缺了印章就不成为完整的书法作品。

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证作用。宋、元以后,因注重了书画题跋和署款,书、印相映成趣,不但使书法作品增色,活跃气氛,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调整重心,补救布局上的不足,对作品起到稳定平衡的作用。

在书法作品上署名盖章,以示郑重,可防止伪造;盖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闲章,还可寄托书者的抱负和情趣。因此,历来书家都非常重视用印,甚至自己刻印,使、书印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更美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常用的几种印章

1、姓名章

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姓名有连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题款用章,以一名一字为正,一姓一名亦可。款名,印字;款字,则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款无姓,或不落款者,应用姓名章,以利辨识作者。

古人用章,讲究礼仪;凡卑幼致书尊长,当用名章;平辈间用字章;尊长给卑幼,用别号章即可。反之,则贻笑大方。现代书画家张大千认为,姓名章的形状以“方形最好,圆形还可,若腰圆天然形等都不可用。”

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两种。一幅书法作品上盖两方姓名章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大小相宜。款尾用多章时,次序是先姓名章,后字、号章。

所谓阳文就是字在石头上是凸出来的,阴文反之。

2、闲章

闲章亦称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拦边章、压角章和腰章。

引首章是钤盖在书法作品右上的章,又称“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造型顺势刻成的的章,一般不宜为方形,而以半通、长方、圆形、半圆形、随圆葫芦形、自然形、肖形等为好。

拦边章是指盖在书画作品一边的章,起拦边聚气的作用。

压角章是指盖在书法作品的边角的章。取右上角的称“迎首”,取两下角的称“押角”。拦边章只管一边;压角章则可管两边,紧贴边角起“拦边封角”、“补充空虚”和调整稳定画面的作用。

拦腰章可用于长幅书画作品如条幅。若仅在右上方盖一枚引首章,中间显得太空,可加盖拦腰章,其内容多为书者的籍贯,亦可用书家生肖肖形印。拦腰章应小于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三枚章切忌盖在一条直线上。

3、鉴藏章

鉴藏章是鉴赏收藏者用章。据载,鉴藏章亦始于唐,宋以后盛行。唐太宗自书“贞观”二字作连珠印,唐玄宗作“开元”二字连珠印,皆用于御藏书画。后来鉴藏名称颇多,如收藏,珍秘、审定、鉴赏、过目等。

鉴藏用章,应视字画之大小,以不损字面与画面为要。有些鉴藏者为了自己流芳千古,盖章时往往破坏画面,这是要注意防止的。

钤印的规矩

钤印(qián yìn),中国书画、书籍上面的印章符号是书画等作品在即将完成时的最后一个关键步骤,这是中国独有的特色艺术。钤印始于北宋苏东坡,迄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一幅书画作品用印得当,能够“锦上添花”,反之则会弄巧成拙。下面二十五条钤印规矩,要记牢:

1、书画上落款盖印,印不可比字大。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2、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须盖了。

3、国画横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此处如不须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4、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5、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喧宾夺主。

6、国画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与他行末字长短,不可整齐,盖印亦如此。

7、盖二印,一方形、一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得姓始祖

齐太公。名尚,字子牙(一说字望),又可称吕尚、吕望、姜太公,号太公望,又号太师尚父,是周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辅佐文王兴周,帮助武王灭纣,是周朝第一开国功臣。成王时封于齐。后来,姜尚将其支庶封于鄣。春秋时鄣国被同姓的齐国吞并,鄣国子孙耻于同室操戈,就以失国为氏,后去掉邑旁,称章姓。他们尊齐太公为其得姓始祖。

章姓为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以国名为氏,始祖盖为姜子牙。据《姓氏辨证》、《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所载,章姓的孕育地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鄣城村(现属章丘县),商朝时为鄣国;章姓的诞生地为豫章(今江西省南昌)。西周初,姜子牙受封于齐,建齐国,是为齐太公。鄣国被齐太公收为附庸国,后齐太公将鄣国及临近的齐国分封给庶子。春秋时鄣国被齐灭掉,

鄣国的后人以国名“鄣”为氏,因认为国家已不复存在,又去掉表示疆邑的“阝”,成为今天的章姓。鄣国和齐国都为齐太公的后裔,鄣国灭亡,国人为纪念故国而去邑为章,称为章姓,实乃同宗相残的悲剧。

出自妊姓

为黄帝赐封的十二个基本姓氏之一。据《元和姓纂》记载,妊姓是黄帝赐封的十二个基本姓氏之一,始祖为黄帝的长子。又据《左传》说,妊姓出自风姓,是太昊伏羲氏的后裔。黄帝二十五子,得姓十二,其一为妊,而谢、章、薛、舒、吕、终、泉、毕、过、祝十姓,都是出自最初的妊姓。因此,有章姓推溯起来当然是5000年前黄帝的后裔,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姓氏。

出自他姓改姓

汉代章弇原为仇氏者,因避仇而始改之为章姓。

元朝人章卿孙原姓刘,因由章姓人抚养长大,也以章为姓。

据《元史·孝友传》所载,章卿孙,本姓刘,幼为章姓养子,遂姓章。

据《蒋经国传》所载,蒋经国金屋藏娇,与章姓一胎产下二子,一曰章孝严,一曰章孝慈。

出自他族改姓

清满洲人姓氏有章姓,世居大凌河。

清满洲八旗姓章佳氏后改为章姓。

明清时云南北胜州副同知姓章,系蒙古人;后来改为单姓章。

当代土家族中原有人以姜加孔或姜加阿寅勒为姓,今蒙古、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后来也省作单姓章。

是一百二十四章表白。在第一百二十四章中,顾九思脸一拉,佯装生气似的低声表白道:“小小,你说什么呢你是我的女人,我疼你宠你还来不及。”长风渡是连载于晋江文学城的一本古代言情小说,作者墨书白,讲述柳玉茹为了嫁给一个好夫婿,当了十五年的模范闺秀,却在订婚前夕,被逼嫁给了名满扬州的纨绔顾九思后的故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847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7
下一篇2024-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