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毛笔字书法作品图片欣赏

楷书毛笔字书法作品图片欣赏,第1张

 在当代行草书风弥漫书坛,楷书发展式微的情况下,要写出体现今人审美、富有时代气息的楷书,继承传统、锤炼笔墨技法、提高文化修养、借鉴敦煌写经书法、克服急功近利的学书心态,无疑是一条正确之路。下面我带给大家的是楷书毛笔字书法作品,希望你们喜欢。

楷书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

 楷书毛笔字书法作品1

 楷书毛笔字书法作品2

 楷书毛笔字书法作品3

 楷书毛笔字书法作品4

 楷书毛笔字书法作品5

 学习书法从楷书开始

 汉字是中国文字。汉字是中国人对周围客观环境、事物、人情观察描绘的记录。故每一个汉字都有其内涵的意义,甚至一字多义,其文化特性强。汉字具有艺术性而外文最多具工艺性。汉字书写可从左到右,可以从右到左,也可以从上至下,形式多样复杂。汉字艺术性的书写就是书法。汉字书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独特艺术。

 汉字书法的书体有甲骨文,一种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距今四千多年。金文(钟鼎文)它是铸刻在金属物品上的文字,出现在距今三千多年的殷商时期。篆书(分大、小篆),为秦始皇时臣相李斯所创。隶书出现于秦汉,特别是汉代。汉隶的出现是对古体汉字的一场革命。楷书,又称正书、真书,既不似篆字修长,也不像隶书扁平,而是端正方齐。认为是汉字的正统、范式、楷模。楷书兴起于两晋南北朝,成熟于唐代,又称唐楷。草书,广义理解是随意潦草,有龙飞凤舞之势,有“草稿”之意,狭义理解是不按书法。行书,是如何节约草书太潦草但又不过于简约,而用连笔省笔。行书是书体但没有字法,像草又像隶、自由游移。而草书简便,书写快速,但草书符号过于简约,不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教育。于是节制草书的行书出现。行书借鉴隶书的形式,再收敛而为楷书。通俗易懂是行书的文化个性,雅俗共赏是行书的艺术个性。行书的潇洒、灵动、自由、写意、抒情、变化充分彰显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最精妙的体现了东方人的人格价值和中国书法文化的特征。行书的出现是东汉、三国魏晋时,这一时期要求自由、追求精神解放,喜欢雅趣,故能出现王羲之《兰亭序》这样美妙绝伦的行楷书作品。

 中国书法中的每一种书体都非常艺术,非常精美。甲骨文、金文、篆书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三种古体汉字。如果从这源头学起,是可以的。然而因其难识难认,学起来较为困难,不易入门。学隶书不是太难,因为自然形态的笔画,如精细、藏露、方圆等较适合人的生理运动节奏。隶书形体较扁平,在水平品方向上左压右挑,书写起来较快。如需在书法上有一定成就,学习隶书不失为一条捷径。晋唐以降,发蒙学童以及学校的书法教育中,其范本多为楷书。楷书形体严谨,均衡适度,用笔、结构讲究法度(唐楷尚法),如讲笔法的“永字入法”,讲结构的欧阳询的“三十六法”。线条和结构奠定了书法的基本形质,这些在所有书体中楷书是最能体现的了。楷书中又有魏碑楷书和南方楷书之分说。魏碑厚重、质朴雄健,有“骏马朔风漠北”的意境风格,具“金石气”,如“龙门二十品”“瘗鹤铭”等。南方楷书秀丽典雅,有“杏花春雨江南”之意境,具“书卷气”,如王羲之的“洛神赋十三行”等。晋唐始,强调学习书法和提高书艺的表现力应从楷书入手。

 王羲之从12岁起学书法,学卫夫人和钟繇的楷书和众碑,书艺大进,后楷、行书达最高境界。欧阳询初学钟王楷书,后又得汉隶魏碑之法,自成一家,世称“欧体”。苏轼学《乐毅》《东方先生》的晋人小楷,又学“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的楷、行书,遂成书法大家。董其昌年青时学颜真卿的《多宝塔》楷书和王右军的《官奴贴》,又学米芾,广取精炼,为明代大书法家。何绍基先师承颜真卿的楷书,中期又学欧体,晚年遍学魏碑,博学广猎,终成清代书法家居前者。于右任学书以魏碑楷书为基础,中年后攻草书,形成著名“于体”,毛泽东极为欣赏。为我国近代书坛一颗巨星。纵观中国书坛的书法大家钟繇、“二王”、颜欧柳赵、苏黄米蔡、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王铎、刘墉、郑板桥、何绍基、于右任、沙孟海、启功等无不以楷书始,而又以楷、行书著名而享誉书坛近二千年,并成为主流地位的书风。

楷书可分为大楷、中楷、小楷,楷体四大家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赵孟頫。楷书别名正楷、真书等,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手写字体风格,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它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始于汉末,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

五言绝句书法作品楷书有: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4、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5、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五言绝句书法作品楷书:

五言绝句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画图,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其最大特色。

五绝有仄起、平起二格。代表作品有: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鸟鸣涧》、杜甫的《八阵图》、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

五言绝句在初唐时起点较高,像“初唐四杰”、沈佺期、宋之问等都有佳作,特别是王勃的五绝,以其优柔不迫被沈德潜誉为“正声之始”。

盛唐时,崔国辅、孟浩然、储光羲、祖咏等一大批文人对五绝作了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其中王维、李白更是把五绝的创作推向了极致,使五绝发展达到了繁盛的顶峰。

楷书书法作品有:

1、洛神赋

《洛神赋》是东晋王献之楷书代表作,原墨迹写在麻笺上,内容为三国著名文学家曹植著名文章《洛神赋》。此作王献之用笔挺拔有力,风格秀美,结体宽敞舒展。字中的撇捺等笔画 往往伸展得很长但并不轻浮,笔力运送笔画末端,遒劲有力,神采飞扬。字体匀称和谐,各部分的组合中又有细微生动的变化,字的大小不同,字距、行距变化自然。

2、九成宫醴泉铭

唐代《九成宫醴泉铭》是唐贞观六年(632)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而成的楷书作品,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

此作结体修长,中宫收紧,四边开张,左敛右纵,化险为夷。字形随势赋形,左右结构作相背之势,上下结构上窄下宽,间架开阔稳定,气象庄严。

3、孔子庙堂碑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刻。虞世南撰书。为初唐碑刻中杰出之作,亦为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之虞书妙品。此碑是为记述高祖武德九年(626)封孔丘三十三世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及重修孔庙事而立。

4、雁塔圣教序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是书法史上著名碑刻作品,为褚遂良五十八岁时书,是最能代表褚遂良楷书风格的作品,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

在字的结体上改变了欧,虞的长形字,创造了看似纤瘦,实则劲秀饱满的字体。《雁塔圣教序》在运笔上则采用方圆兼施,逆起逆止;横画竖入,竖画横起,首尾之间皆有起伏顿挫,提按使转,规矩入神。

5、多宝塔碑

颜真卿《多宝塔碑》,是唐天宝十一年(752年)由当时的文人岑勋撰文、书法家徐浩题额、书法家颜真卿书丹、碑刻家史华刻石而成的经典楷书作品。

此碑整体秀美刚劲,清爽宜人,简洁明快,字字珠玑。用笔丰厚遒美,腴润沉稳;横细竖粗,对比强烈;起笔多露锋,收笔多锋,转折多顿笔。结体严谨道密,紧凑规整,平稳匀称,又碑版精良,存字较多,学颜体者多从此碑下手入其堂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034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6
下一篇2024-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