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字帖(唐诗三百首)

行书字帖(唐诗三百首),第1张

行书字帖如下: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而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且见功夫;相比较而言,草书则是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扩展资料:

行书书写起源

一、据张怀瓘《书断》说:“行书者,乃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故谓之行书。”由是说而知:“行书”是“正书”转变而成的字体。清宋曹云:“谓行者,即真书之少纵略。后简易 相间而行,如云行流水,秾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遁圆,乃楷隶之捷也。

务须结字小疏,映带安雅,筋力老健,风骨洒落。字虽不连气候相通,墨纵 有馀肥瘠相称。徐行缓步,令有规矩;左顾右盼,毋乖节目。运用不宜太迟, 迟则痴重而少神;亦不宜太速,速则窘步失势。”

二、据王僧虔《古来能书人名》云:“锺繇书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河东卫凯子,采张芝法,以凯法参,更为草稿。草稿是相闻书也。”由是而知行书亦称行押书,起初当由画行签押发展而来。相闻者,系指笔札函牍之类。

行书出现的时间大约同八分楷法差不多,而其形式也和八分楷法及以后的正书非常接近。这相当于从隶书中变出(章)草书——由“正体字”中派生出别支来。桓灵朝的“正体字”除了隶书以外,其次就是“八分楷法”,所以人们又认为行书就是“八分楷法”的别支。

1古诗的书写格式

如果是传统的毛笔书法,那么就从右向左竖排书写,上对齐,下可不对齐,且不用按诗行排列 ,题款不与正文对齐。如果是条幅,四句诗可以写成两排等等。

如果用硬笔书写,可以写成传统的竖排条幅形式,也可以写成横排形式。横排的时候,为了整齐,一般按诗行书写。

中国古代书法书写格式一直是“自右往左,自上往下”,不用打标点。从正文开始写,一直写到文末,不用空格。如若文末下还有足够的空间就可以落款,落款包括摘录的古诗词题目及其作者,一般是敬录某某诗或词一首,还有书写者的名字和摘录的日期。

如空间不足,则可以适当省略诗词题目,就是敬录某某诗或词一首,还可省略书写的日期。题目和作者一般是不省略的。也可以把落款另起一行,比正文的字略小,低于正文一个半字开始书写。

扩展资料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早期,诗、歌与乐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如今诗歌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分为白话诗和旧体诗词,白话诗更多称为新诗或自由诗,但“诗词”连称时一般指旧体格律诗、词。

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

参考资料 诗词

2古诗书写格式

中国古代书法书写格式一直是,“自右往左,自上往下”,不用打标点。从正文开始写,一直写到文末,不用空格。如若文末下还有足够的空间就可以落款,落款包括摘录的古诗词题目及其作者,(一般是敬录某某诗或词一首)还有你的名字和摘录的日期。

如若空间不足,则可以适当省略诗词题目,就是敬录某某诗或词一首,还可省略书写的日期。题目和作者一般是不省略的,否则就不是一幅完整的作品。你也可以把落款另起一行,比正文的字略小,低于正文一个半字开始书写。

书法格式一共有7种,分别为斗方、三开、对幅、中堂、条幅、对联、扇面。

扩展资料:

1、斗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正方形。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2、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长方形,尺寸不等。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3、对幅: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通常两幅成对悬挂。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对联”。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书法作品格式

3写古诗有什么格式

写古诗的格式有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以及四言古诗。

具体介绍如下: 1、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以及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和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到盛唐杜甫手中成熟。

2、五言律诗。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和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间两联须作对仗。

3、四言古诗。中国最早的诗体是四言的“诗经体”,接着出现了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体”。

扩展资料:

古诗格律特征如下: 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相对于近体诗,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和声律。 所有古体诗都是按照诗句的字数分类。

四字一句的称四言古诗,简称为四古;五字一句的称五言古诗,简称五为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为七古。

参考资料:

-古诗。

4古诗的格式怎么写

无非两种,绝句与律诗,又分七言与五言。

而你要写的诗,就要弄清楚平仄与押韵,这可能就是你说的格式

以五言绝句为例子

大抵的格式如下

一、五言绝句

平起首句起韵型: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首句不起韵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首句起韵型: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起首句不起韵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五言绝句,尾字押韵,第三句可不用。

5古诗的正确书写格式是什么

第一种:先写正文,标题及出处写在落款处一般不标点(也可以标点),可分段,也可以不分段,诗文作者、标题等写在落款处。

上下两阙分两段,自然书写,参差错落,没有可以的安排。最后三行小字落款,显得第二种:先写标题出处,后写正文再落款一般采用分段书写,可以有层次感。

按照顺序书写,先写词牌名,然后题记,再写正文,最后落款。这种写法适合写斗方和小品,比较现代感。

第三种:采用题签形式,将标题出处等写在题签上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书写格式,带有装饰效果,题签多为古色古香的色宣,题签的字可以采用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多为古朴的篆书、隶书、汉简等。典型的如下图:掌握了以上三种最为重要的格式以后,可以灵活应用,比如说也可以把这种格式用到斗方、扇面、条幅、横幅上去,万变不离其宗。

扩展资料中国古代书法书写格式一直是,“自右往左,自上往下”,不用打标点。从正文开始写,一直写到文末,不用空格。

如若文末下还有足够的空间就可以落款,落款包括摘录的古诗词题目及其作者,一般是敬录某某诗或词一首,还有书写者的名字和摘录的日期,如若空间不足,则可以适当省略诗词题目,就是敬录某某诗或词一首,还可省略书写的日期。题目和作者一般是不省略的,否则就不是一幅完整的作品。

书写者也可以把落款另起一行,比正文的字略小,低于正文一个半字开始书写。

6诗歌的书写格式

古诗分为两大类,即

也即通常所讲的

源于

成于唐朝。其中

为正体,分五言律、七言律和

三种。每诗八句四联,分别为首联、

、颈联、尾联,其中

和颈联必须

四句的为绝句,是指将

断开的意思,分

两种。

与之相对的是

唐朝之前的诗基本上都是

唐以后也有大量古体诗存在。

按字数分,有

、四言、五言(

)、七言(

),七言以上称杂言。

也即

也属于古体诗。

古体诗用韵、

都不严格——因为这些都是

的基本特征。

古体诗中间还有一大类是乐府,汉以前诗是合乐的。汉以后

分离,曲调可能失传,但乐府的格式和名称保留下来,通常都以具体而固定的题目出现。这些题目体裁包括:歌行、吟、辞等等。其中歌行又分

(五言)和

(四言)。三国时的曹操善写乐府。

唐时李白尤善古体(也称

)和乐府,杜甫乐府、古体写得也很多

1、凡有血气,皆有争心——《左传·昭公·昭公十年》

2、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3、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罹。——李郢《南池》

4、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佚名《信南山》

5、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纪昀《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6、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7、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

8、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墨子·04章 法仪》

9、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晏殊《玉楼春·春恨》

10、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11、绕遍回廊还独坐。月笼云暗重门锁。——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13、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李白《妾薄命》

14、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15、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16、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司马光《客中初夏》

17、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彊。——《史记·商君列传》

18、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李东阳《柯敬仲墨竹》

19、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周紫芝《卜算子·席上送王彦猷》

20、别来不寄一行书。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晁冲之《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21、外乱而内整,示饥而实饱,内精而外钝。——《六韬·文韬·兵道》

22、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曹雪芹《咏红梅花得“梅”字》

23、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元稹《离思五首》

24、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吴激《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25、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李白《怨情》

26、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张元干《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

字帖的诗词有:《李庄简三字帖赞》《米元章四大字帖赞》。

字帖的诗词有:《米元章四大字帖赞》《李庄简三字帖赞》。注音是:ㄗ_ㄊ一ㄝ_。拼音是:zìtiè。结构是:字(上下结构)帖(左右结构)。

字帖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字帖zìtiè。(1)供学习书法的人临摹的范本。

二、引证解释

⒈写着简单话语的纸条,多为通知、启事之类。引《红楼梦》第二二回:“袭人笑道:‘姑娘请站着,有一个字帖儿,瞧瞧写的是甚么话。’”《恨海》第六回:“仍旧写几个字帖儿,在码头上要路贴下,_明我们已经南下。”洪深《申屠氏》第六本:“(放大)押司解包,见里面全是银子,夹有字帖。(加圈)上写‘事不宜迟’。”⒉供学习书法的人临摹的范本,多为名家墨迹的石刻拓本、木刻印本或影印本。引冰心《斯人独憔悴》:“每天临几张字帖,读几遍唐诗,自己在小院子里,浇花种竹。”

三、国语词典

记有文字的便条、简帖。如:「选用字帖是练习书法的第一步工作。」词语翻译英语copybook(forcalligraphy)_德语Sch_nschreibheft,Schreibheft(S)_法语modèled'écriture

四、网络解释

字帖字帖(zìtiè)是供学习书法的人临摹的范本,多为名家墨迹的石刻拓本、木刻印本或影印本。字帖多为儿童识字练字是习字形时使用,有塑字体的作用。字帖按字体划分,可以分为楷书、草书、行书、隶书、篆书等字体。字帖来历:古代著名的书法都被刻在石碑上,后人为了临摹他们的书法就把石碑上的字用纸拓下来,然后临摹书写。

关于字帖的诗句

学士大书金字帖几行书字帖轻云

关于字帖的成语

字字珠玑帖耳俯首妥首帖耳生辰吉帖唐临晋帖

关于字帖的词语

妥首帖耳垂首帖耳俯首帖耳鱼书雁帖_首帖耳鱼封雁帖生辰吉帖帖耳俯首伏首帖耳鱼封_帖

关于字帖的造句

1、这是一本类似毛笔字帖的册页,纸张黑黄,折痕残破,但整体未残缺。

2、毕竟书法家临的字帖都是古人写的,可那些笔画简单的字,古人照样写得好看呀!梁惠王。

3、刘老师让我们在寒假写下学期的生字帖,这样既可练习写字,又可预习下个学期的字词,真是一举两得呀!

4、我记得我那时练字时都要用钢笔,现在都时买字帖在练,每晚上就练一小时,一月下来肯定有成效,重要的是坚持。

5、一见钟情爱上你,二话不说追求你,三番五次去约会,四处奔波拜访你,五福临门喜字帖,六六大顺邀朋友,七上八下成一家,八星高照我爱你,九九归一到永远,十全十美甜蜜蜜!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字帖的详细信息

写古诗的格式有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以及四言古诗。具体介绍如下:

1、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以及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和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到盛唐杜甫手中成熟。

2、五言律诗。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仄起和平起两种基本形式,中间两联须作对仗。

3、四言古诗。中国最早的诗体是四言的“诗经体”,接着出现了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005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9
下一篇2024-04-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