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族的历史来源

景颇族的历史来源,第1张

景颇族的来源与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关,该地的居民包括景颇族先民在内,被称作“寻传蛮”。当时的寻传人居住在山野森林中,持弓挟矢,从事狩猎生活。

清代,景颇族地区属清朝所设置的有关府州县管辖。历史上,景颇族人民为维护祖国统一进行过英勇斗争,为捍卫祖国神圣领土完整和开发建设西南边疆作出了重要贡献。

古代景颇族先民劳动生息在康藏高原 南部,后来沿横断山脉南迁 至澜沧江、金沙江一带,至明末清初才移居到德宏地区,和德昂、傈僳、阿昌、汉等民族交错杂居于山区。新中国成立前,景颇族社会已经出现了地主、富农,过去的山官已经逐步演变为封建领主。

扩展资料:

景颇族人不是云南德宏地区的土著民族,景颇族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粮食作物以水稻、旱谷为主,其次是玉米。

景颇族民风纯朴、直爽,是一个晓勇的民族,他们从小就和大人一起上山打猎,肩背挎包、腰挂长刀、肩扛铜枪炮,十分威武。景颇族妇女善编织,能够织出数百种彩色图案花纹,其中大多数是动植物的图形,精美艳丽。

参考资料:

-景颇族

  景颇族,中国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之一,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少数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芒马、古浪、岗房以及耿马、澜沧等县。

  传统节日有目瑙节、撒种节、尝新节、 新米节、 采花节、 能仙节。

  目瑙节

  “目瑙纵歌”,景颇语意为“大伙跳舞”。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以后的九天内择双日举行,节期三至五天不等。目脑作为一种大型的群众性歌舞活动,其由来已久,历史上,每逢丰年,出征、凯旋、婚姻嫁娶、敬祭鬼神等重要活动,均要跳“目脑”。

  每逢目脑节日,村村寨寨的景颇人身着节日盛装,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入目脑广场。广场上人山人海,气氛热烈欢快而不失庄严古朴的特色。广场中央高竖着四根长约4米的目脑柱,亦称雌雄柱,中间两根为阴,外面两根为阳,上面皆绘有精美而富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右边柱上往往绘以蕨菜花纹,象征团结奋进;左边常画回纹构成若干个四方形,并涂以不同颜色,表示景颇族的迁徙路线;中间两根柱子之间,交叉着两把长刀,为景颇民族骁勇强悍、坚强刚毅性格的具体标志。目脑柱的左侧立着一个方形架子,上层是吹唢呐的座位;前面挂着一个两米长的大皮鼓和一面直径一米多的大芒锣,供跳舞时伴奏用。广场四周用竹篱笆围起,目的是为了防止野鬼的侵入和牲畜的干扰。舞蹈开始时,鼓乐齐鸣,人们由两位德高望重且又熟悉目脑舞路线的老人身穿大龙袍,头戴饰有孔雀、野鸡羽毛和野猪牙齿的目脑帽,手持长刀领头,后面跟着背铜炮和持长刀的队伍,妇女们拿着扇子或彩帕跟在最后,欢歌雀舞,热闹非凡。参舞者少则百多人,多则几千人,从清晨到日暮,以日暮到清晨,通宵达旦地尽情歌舞,其间舞者跳累时可自动退场憩息片刻,而后又继续登场舞蹈。

  撒种节和尝新节

  撒种节和尝新节,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梁河、陇等县阿昌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日和八月十五日举行。

  相传在远古时代,阿昌族人民中有个年逾古稀的老婆婆,每逢八月中旬收获季节,她总是不厌某烦小心翼翼地将各种谷物良种选留下来,转送给各村寨的人民。由于帮助大家提高了耕种技术,她受到人们深沉的爱戴和尊重。一年的八月,老婆婆突然在收获前逝去,为了弥补老人未能穿新、尝新而逝的最大遗憾,人们在她灵前敬献香喷喷的饭菜和新衣。以后,每年八月十五日,阿昌族家家户户都用新收获的粮、菜、瓜果做饭,这样就形成了尝新节。来年春天人们又将她留下的种子撒到地里,形成了每年三月十五日的撒种节。

  新米节

  新米节景颇族有趣的庆丰收节日。每年农历八九月间,当田里稻谷成熟时,家家户户都要欢渡“新米节”。

  新米节的前一天,主人家就开始准备。他们背着插满鲜花的篮子,然后拣起一捆成熟的糯谷,背回家中,摆在鬼门旁边。然后,便向各家发出热情的邀约,请他们在第二天作客。第二天,男女老少和魔头欢欢喜喜地来到主人家,主人取出水酒迎接来客。主宾互致问候完毕,就要准备新米节的饭食了。妇女和小姑娘炒谷子、舂扁米、做粑粑、煮新米饭,上山采野菜。小伙们欢歌结伴,下河捉鱼。按景颇族的传统规矩,新米节这天不能杀鸡宰猪。宴饮开始之前,主人要行祈祷仪式。他把粑粑、扁米、水酒、干鱼、干老鼠排好祈祝,向鬼表白心愿,盼望人畜平安,风调雨顺,祛灾除祸。如能如愿,将来一定杀牛供祭。

  在新米节的仪式上,由年高德重的长者讲述谷子的来源。据说在很久以前,景颇族种植谷子,但谷魂却上了天,地上的谷子长得不好,家狗见状日夜吠叫,终于把谷魂叫到了地上,从此,景颇族种植的谷子茁壮丰茂。

  因此,景颇族对狗另眼相看。新米节这天,要先给狗吃饭,其次才是牛,然后才给老人吃。新米节这天,人们一边饮酒谈笑,一面和主要总结农事,讨论下种的适当时机。泡田水的使用。栽秧的技艺,旱地播种的方法和时限,开荒的设计。轮种的学问等。新米节是一个庆贺丰收的节日,也是一个促进农业技术交流的节日。

  采花节

  景颇语称“思鲜鲜”或“吉达”、“宁打”等,一般在春节期间举行。届时,同寨或邻寨的青年男女相约在一起,带着粑粑丝、米饭、鸡蛋等食物,一同上山找一适合玩耍的地方,大家唱歌跳舞,说笑嬉闹,举行打“炀碟”等各种游戏。情侣们则谈情说爱、互赠礼物,其余男女老少,则每人出些酒肉等食物,共同煮食。老者唱歌给年轻人听,歌词多为吉利之语。饭后,大家唱歌跳舞,一同玩乐。晚上青年男女彼此相约,在公房和其它地方唱歌吟调,尽情娱乐,直到深夜。

  能仙节

  是景颇族青年男女为主的聚会、唱歌跳舞的节日。一般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十日举行。这个季节正值春回大地,万物生长,辛劳一年的青年男女利用这一农闲的好时节,依照传统在依山傍水的平坦地方举行能仙节。节日里,男女青年穿上节日的盛装,佩带各种的装饰品,聚集在一起,进行民歌、射击、打弹弓、刀舞等比赛。

  景颇族,中国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之一,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少数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芒马、古浪、岗房以及耿马、澜沧等县。

  传统节日有目瑙节、撒种节、尝新节、 新米节、 采花节、 能仙节。

  目瑙节

  “目瑙纵歌”,景颇语意为“大伙跳舞”。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以后的九天内择双日举行,节期三至五天不等。目脑作为一种大型的群众性歌舞活动,其由来已久,历史上,每逢丰年,出征、凯旋、婚姻嫁娶、敬祭鬼神等重要活动,均要跳“目脑”。

  每逢目脑节日,村村寨寨的景颇人身着节日盛装,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入目脑广场。广场上人山人海,气氛热烈欢快而不失庄严古朴的特色。广场中央高竖着四根长约4米的目脑柱,亦称雌雄柱,中间两根为阴,外面两根为阳,上面皆绘有精美而富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右边柱上往往绘以蕨菜花纹,象征团结奋进;左边常画回纹构成若干个四方形,并涂以不同颜色,表示景颇族的迁徙路线;中间两根柱子之间,交叉着两把长刀,为景颇民族骁勇强悍、坚强刚毅性格的具体标志。目脑柱的左侧立着一个方形架子,上层是吹唢呐的座位;前面挂着一个两米长的大皮鼓和一面直径一米多的大芒锣,供跳舞时伴奏用。广场四周用竹篱笆围起,目的是为了防止野鬼的侵入和牲畜的干扰。舞蹈开始时,鼓乐齐鸣,人们由两位德高望重且又熟悉目脑舞路线的老人身穿大龙袍,头戴饰有孔雀、野鸡羽毛和野猪牙齿的目脑帽,手持长刀领头,后面跟着背铜炮和持长刀的队伍,妇女们拿着扇子或彩帕跟在最后,欢歌雀舞,热闹非凡。参舞者少则百多人,多则几千人,从清晨到日暮,以日暮到清晨,通宵达旦地尽情歌舞,其间舞者跳累时可自动退场憩息片刻,而后又继续登场舞蹈。

  撒种节和尝新节

  撒种节和尝新节,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梁河、陇等县阿昌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日和八月十五日举行。

  相传在远古时代,阿昌族人民中有个年逾古稀的老婆婆,每逢八月中旬收获季节,她总是不厌某烦小心翼翼地将各种谷物良种选留下来,转送给各村寨的人民。由于帮助大家提高了耕种技术,她受到人们深沉的爱戴和尊重。一年的八月,老婆婆突然在收获前逝去,为了弥补老人未能穿新、尝新而逝的最大遗憾,人们在她灵前敬献香喷喷的饭菜和新衣。以后,每年八月十五日,阿昌族家家户户都用新收获的粮、菜、瓜果做饭,这样就形成了尝新节。来年春天人们又将她留下的种子撒到地里,形成了每年三月十五日的撒种节。

  新米节

  新米节景颇族有趣的庆丰收节日。每年农历八九月间,当田里稻谷成熟时,家家户户都要欢渡“新米节”。

  新米节的前一天,主人家就开始准备。他们背着插满鲜花的篮子,然后拣起一捆成熟的糯谷,背回家中,摆在鬼门旁边。然后,便向各家发出热情的邀约,请他们在第二天作客。第二天,男女老少和魔头欢欢喜喜地来到主人家,主人取出水酒迎接来客。主宾互致问候完毕,就要准备新米节的饭食了。妇女和小姑娘炒谷子、舂扁米、做粑粑、煮新米饭,上山采野菜。小伙们欢歌结伴,下河捉鱼。按景颇族的传统规矩,新米节这天不能杀鸡宰猪。宴饮开始之前,主人要行祈祷仪式。他把粑粑、扁米、水酒、干鱼、干老鼠排好祈祝,向鬼表白心愿,盼望人畜平安,风调雨顺,祛灾除祸。如能如愿,将来一定杀牛供祭。

  在新米节的仪式上,由年高德重的长者讲述谷子的来源。据说在很久以前,景颇族种植谷子,但谷魂却上了天,地上的谷子长得不好,家狗见状日夜吠叫,终于把谷魂叫到了地上,从此,景颇族种植的谷子茁壮丰茂。

  因此,景颇族对狗另眼相看。新米节这天,要先给狗吃饭,其次才是牛,然后才给老人吃。新米节这天,人们一边饮酒谈笑,一面和主要总结农事,讨论下种的适当时机。泡田水的使用。栽秧的技艺,旱地播种的方法和时限,开荒的设计。轮种的学问等。新米节是一个庆贺丰收的节日,也是一个促进农业技术交流的节日。

  采花节

  景颇语称“思鲜鲜”或“吉达”、“宁打”等,一般在春节期间举行。届时,同寨或邻寨的青年男女相约在一起,带着粑粑丝、米饭、鸡蛋等食物,一同上山找一适合玩耍的地方,大家唱歌跳舞,说笑嬉闹,举行打“炀碟”等各种游戏。情侣们则谈情说爱、互赠礼物,其余男女老少,则每人出些酒肉等食物,共同煮食。老者唱歌给年轻人听,歌词多为吉利之语。饭后,大家唱歌跳舞,一同玩乐。晚上青年男女彼此相约,在公房和其它地方唱歌吟调,尽情娱乐,直到深夜。

  能仙节

  是景颇族青年男女为主的聚会、唱歌跳舞的节日。一般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十日举行。这个季节正值春回大地,万物生长,辛劳一年的青年男女利用这一农闲的好时节,依照传统在依山傍水的平坦地方举行能仙节。节日里,男女青年穿上节日的盛装,佩带各种的装饰品,聚集在一起,进行民歌、射击、打弹弓、刀舞等比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748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7
下一篇2024-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