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具体内容如下:
宝玉出了神,见袭人和他说话,并未看出是何人来,便一把拉住,说道:"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袭人听了这话,吓得魄消魂散,只叫"神天菩萨,坑死我了!"便推他道:"这是那里的话!敢是中了邪?还不快去?"宝玉一时醒过来,方知是袭人送扇子来,羞的满面紫涨,夺了扇子,便忙忙的抽身跑了。
二、简介:
1、贾宝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男主角。他是女娲补天弃在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和赤霞宫神瑛侍者转世真身,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因衔玉而诞,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贾府通称宝二爷。他是大观园女儿国中唯一的男性居民。
2、袭人,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第二位,宝玉房里四个大丫鬟之首。
袭人原名珍珠(程乙本作“蕊珠”),从小因家贫被父母卖入贾府为婢,原是跟着贾母,先服侍史湘云几年,贾母素喜袭人心地纯良,恪尽职守,命她服侍宝玉。
看完《红楼梦》我感觉根本就没怎么写宝玉和黛玉爱情故事
其实我个人觉得红楼梦有两条线索,一个是四大家族尤其是贾家的衰败史,这是主线,还有一个是贾宝玉的感情史,这是穿插著的。宝黛的爱情贯穿始终,从林黛玉进贾府开始,就写明贾宝玉对待黛玉和别的姐妹是有区别的,然后两个人之间的小吵小闹不断,都是因为两个人之间产生了感情,后来紫鹃试探宝玉,宝玉在潇湘馆外听琴,黛玉含恨而终等等的一些重大事情的描述,都能看出宝黛之间的爱情之深,建议你多读几遍红楼梦,每次看都会有不同的收获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有所领悟,谢谢!
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故事的作文我既喜欢林黛玉,又讨厌她。我喜欢她没有王熙凤那样让人无法猜透的心机,心狠手辣的为人。因为她单纯,所以她直接讲出了他所要讲的,感情表达之准确,令人叹为观止,足可以传世不朽。但是大多数人却无法理解,只认为她的心直口快是咄咄逼人,在大多数人眼中,她敏感多疑、多愁善感、小气,刻薄,她这样清丽脱俗,神丽色照,人态天娇,婉转温柔的人,加上敏感多疑、多愁善感、小气刻薄,实在只有两个字,可惜!三个字,没天理!四个字,残无人道!……”
因为她单纯,所以不大愿意奉承别人,在贾府里也只有她和宝玉敢对已深入人心的封建思想叫板。但大多数人还是无法被正确看待,只认为这是放肆,拆散了她和宝玉,她最后只能郁闷而死。实在是非人世所堪……
她柔弱、清秀、飘逸,她的灵魂是那样的贞洁和纯净。但她生活的世界,使她孤独、愁苦和不幸。因为父母早逝,她不得不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而正因为寄人篱下,才更要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正因为身处污秽之中,才更寻求保持自己的高洁;正因为孤独忧伤,才更渴望寻求知己得到温暖的爱。我认为林黛玉是一位多愁善感、爱哭的人。
林黛玉注定是一个追求真爱,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的人,爱便是她生命的支柱,她对爱情执著、真诚、始终如一,她同贾宝玉一样都具有极强的叛逆精神,她向往的是自由恋爱,她确定了宝玉对自己的真爱,打消了对他的怀疑与不放心,她们的爱能穿越时空和地域的阻隔止,能经得起时间永恒的考验……”
对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故事的看法200字《红楼梦》爱情表白的方式带有十足的中国文化的特点。宝玉的表白是三个字:“你放心!”这比西方恋爱男女常说的“我爱你”,内涵要丰富得多也深刻的多。它包含着决心、誓言、宣示、信任、责任诸多内容。“我爱你”,是一方对另一方情感趋向的单一表达;“你放心”,是对双方溶解在一起的爱的情感的概括。“我爱你”的情感分量比较轻泛,“你放心”的情感分量凝重而深挚。“我爱你”可能是刹那间的情感流露,“你放心”是海枯石烂不变心的终生誓言。 《红楼梦》称得上是中国的爱情宝典……现代人如果不熟悉《红楼梦》,他们的爱情语言符号会显得单调而不够典雅。不读懂贾宝玉,就不知道什么叫对所爱女性的体贴。不理解林黛玉,就不明白恋爱中的女性的复杂心理。 宝黛爱情故事的第四方因素是否存在,研究者多予忽略。我持肯定的态度。这“第四方”不是别人,乃是地位、身份和美貌与钗黛具有同等竞争力度的史湘云。 论容貌,林黛玉的美是超群的。王熙凤说所有的丫鬟比起来,“都没晴雯生得好”,但是王夫人眼里的晴雯,“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读者可以想像黛玉的眼睛是何等动人的美丽。黛玉的身材也超乎寻常的美,“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一句已思过半矣。但宝钗也美不让人。明显的是,她雪白丰腴的身体,透露出一种情感的美。所以宝玉第一次看到,就惊呆了。她又善于养护自己的身体,吃冷香丸,可以增加体内热量,避免衣服穿得臃肿。陈寅恪先生考证,宝钗此举和欧洲贵妇为同一取义。 《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情知欲、灵和肉、情爱和 、爱情和婚姻,恰好是分离的而不是合一的。《红楼梦》里的婚姻,大都是失败的、残缺的,尤其少有与爱情的结合。中国传统社会男女之间的爱情感受,婚姻与爱情分离,足以成“痛”。
红楼梦中写了贾宝玉和谁的爱情故事贾宝玉林黛玉,最后娶了王宝钗
《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什么?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我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关于红楼梦旨义思想的研究历来众说纷纭。自红楼梦成书之初脂砚斋即有评论:悼专制社会红颜之苦,故谓之悼红轩;索隐派的代表人物蔡元培《红楼梦索隐》:揭清之失,悼明之亡。考证派的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中说:红楼梦是曹雪芹隐去真实之后的自述。
为什么我每次看红楼梦里面的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就会很难过呢
我感觉宝玉不是那么爱黛玉,再加上困难重重
红楼梦林黛玉王宝钏有着怎样的爱情故事晕啊,红楼梦里哪有王宝钏啊!
王宝钏,古代人物。唐懿宗时期朝中宰相王允的女儿。不顾父母之言,下嫁贫困的薛平贵为妻。被父母赶出家门,薛平贵入伍后,王宝钏独自一人在寒窑中苦度18年。后来薛平贵成为朝廷高官,将王宝钏接入府中,夫妻团聚。然而仅过了18天的幸福生活便死去。
这简直是关公战秦琼!你恶搞吗?
用什么词形容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故事的评价精锐教育提示你: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无奇缘,今生偏遇他。若说有奇缘,心事偏度终虚化
红楼梦写了_______和__________的爱情故事红楼梦写了_贾宝玉______和_林黛玉_________的爱情故事
红楼梦,讲的不就是宝黛爱情故事吗明线是家长里短,儿女情长
暗线是那个时代贵族家族的兴衰起落和政局
第一黛玉和宝玉心灵上相互有所感应
从他们的初次相见就有似曾相识的共鸣,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的?何等眼熟!……” 宝玉的反应是这样的, 宝玉看罢,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两人的共同点都是好像曾经见过的,这种心灵的感应是纯自然的,心有所牵所系。
那么在哪里见过,那就是彼此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潜意识中早早就有个心心念念的一个梦中人,她或他并没有一个十分清晰模样很模糊,而一旦这个自己深深喜爱的人一旦出现之时,发自内心深处的呼喊都不约而同的认定了就是他或她,这就是心中灵犀的相通,产生奇缘的感应。神奇而稀缺。
和宝钗就一点这样的感觉都没有,宝玉没有这样的感觉,宝钗也没有。因为彼此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所喜欢的人对不上号,没有触碰到可以产生共鸣的心弦,所以他们的初次相见也只能是彬彬有礼,没有丝毫的心灵上的波澜甚至连产生一点涟漪的可能都不存在,
第二黛玉对宝玉无微不至的关怀
在薛姨妈家吃完酒准备各自回家,一个小丫头给宝玉戴斗笠笨手笨脚的没戴好, 黛玉站在炕沿上道:“过来,我给你戴罢。”宝玉忙近前来。黛玉用手轻轻笼住束发冠儿,将笠沿掖在抹额之上,把那一颗核桃大的绛绒簪缨扶起,颤巍巍露于笠外。整理已毕,端详了一会,说道:“好了,披上斗篷罢。” 黛玉的动作简直温馨到了极点。
还有一次,雨夜中宝玉去看望黛玉,黛玉看宝玉穿的蓑衣就说宝玉象渔翁,宝玉说你喜欢就送给你, 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了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那渔婆儿了。” 她把宝玉比渔翁,把自己比渔婆都是潜意识想和宝玉成双成对而脱口而出的心里话。宝玉自然是喜欢的。
分别时,黛玉把自己的玻璃绣球灯给宝玉用,宝玉也有一个怕打碎了没用,黛玉就责问了宝玉, “跌了灯值钱呢,是跌了人值钱?你又穿不惯木屐子。那灯笼叫他们前头点着,这个又轻巧,又亮,原是雨里自己拿着的。你自己手里拿着这个,岂不好?明儿再送来。-
对宝玉的责怪是发自对宝玉的关爱,世间万物还有比身体更值钱的吗?对宝玉的疼爱超过对自己身体疼爱的程度,知道身体是生命之根本为什么不好好珍惜自己的身体,多加运动,强身健体,
以面对将来的风风雨雨,如果黛玉身体和湘云一样的健康就有可能扛得住后来的变故。
还有宝玉作诗被罚,大家让他去妙玉去要红梅,又是黛玉倒了一杯酒给宝玉喝了再去,她总是记挂和关爱着宝玉,用无微不至来形容只怕都还够,我们看不出宝钗为宝玉做过什么稍微有点关心的事来,而黛玉这一切都是发自内心的,下意识就做出来了,这些都让宝玉感到亲切。
反观宝玉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林妹妹住的潇湘馆,就是吵架了第二天一早就要去看看林妹妹的心情怎么样。下雨的夜晚也要去,一进门就问 “今儿好?吃了药了没有?今儿一日吃了多少饭?” 宝玉总是关注黛玉的一切神态和面貌的变化,一进门就看黛玉的脸色 今儿气色好了些。
他的贴心还必须在关心林妹妹的生活,想吃什么,想要什么,能察觉到林妹妹比以前瘦了。甚至关心到林妹妹晚上咳嗽几次,起来几次,什么时候睡的,什么时候起来的,还找妈妈要300多两银子给林妹妹做药,虽然没有要来其心至真至切可见一斑。
第三黛玉视宝玉为知己
林妹妹在读书和仕途上从来不强求宝玉做什么,因为这些是强求不来的,她深知宝玉的心里想的是什么,喜欢的是什么,愿意做的是什么,能够做的是什么,对宝玉写下参禅的诗文宝钗是慌了手脚,生怕宝玉就此看破红尘,皈依f佛门。
宝钗是又是撕毁宝玉的诗文又是给宝玉讲大道理,黛玉只是会心的一笑,用了两句诗 无立足境,方是干净 就令宝玉哑口无言,所以对宝玉的了解林妹妹是知心,宝钗姐姐是知人,而且还是知人最初级还没有达到中级的水平。
宝钗有两次规劝宝玉读书都遭到了宝玉的反感和不快,一次是在宝玉的房里,看到宝姐姐来访宝玉高高兴兴叫宝钗请坐,宝钗坐下就说宝兄弟你真的要好好读书了,宝玉的脸色立刻从和煦的阳光变成黑云压顶,并且说到我有事要出去,起身就出去了。留下个呆雁似的宝钗。
第二次宝钗袭人和宝玉看到香菱很用心的读书,宝钗就对宝玉说你要是象香菱那么用功,学习还有问题吗,宝玉立刻白了她一眼,心里的不快油然而生,只是没有马上走开算是给了宝钗一个面子,但和宝钗的心心是不相通的,宝玉当然是不会喜欢和父亲一样腔调的人的。
而对林妹妹的了解从他所说的话就可以看得出, “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吗?要是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而林妹妹听到宝玉的这番话是又惊又喜 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 互为知己才有可能成为相爱的人。
第四林妹妹的言行都是宝玉喜欢的
也是在薛姨妈家吃酒,有人老是劝阻宝玉喝酒还让林妹妹也劝劝,林妹妹不仅不劝还帮宝玉开道, 黛玉冷笑道:“我为什么助着他?我也不犯着劝他。 以酒助兴,说不定宝玉喝了酒就写出来好诗词也不一定。宝玉听了乐不可支。
再看宝钗是不让宝玉喝冷酒,黛玉是管你什么冷酒热酒你喜欢喝就喝过痛快尽性,人生需得尽欢。本来宝玉就喜欢和习惯喝冷酒,一件小事就看出了黛玉和宝钗的差别,一个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痛痛快快的生活,一个是谨小慎微顾虑多多象个裹脚的老太婆,是观念的差异,是性格和气量的差异。是海阔天空和谨小慎微的差异。
林妹妹总是出现在宝玉出于困境之中,宝玉的姐姐元妃省亲要大家做诗,宝玉只做出了三首还差一首,黛玉就帮助他做了一首杏帘在望,解了宝玉的燃眉之急,就算作弊也要帮助宝玉,黛玉就是有这个胆量和才情。
而这样的情况也不止一次,在诗社和聚会上只要宝玉招架不住或败下阵来,黛玉就会挺身而出你下去我来多次救场,宝玉每一次外出,上课堂,到父亲前聆听教诲,被父亲打骂,都牵动着黛玉的心,只要宝玉平平安安的她才会安心的睡下,宝玉当然会被黛玉的情深意切所打动。
第五宝玉也知道林妹妹为自己弄了一身的病来
他的表白彻底道出了自己的对林妹妹的爱恋之心, 好妹妹!我的这个心,从来也不敢说;今日胆大说出来,就是死了也是甘心的!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捱着。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
林妹妹的病在身,宝玉的病是在心里,我们常说林妹妹小心眼子任性,在我看来林妹妹的任性和小气第一绝大部分都是只针对宝玉而来,第二也是宝玉娇惯出来的。只要林妹妹生气宝玉就会又是追着喊林妹妹的叫过不停又是解释又是道歉又是作揖的,下跪都是可以的。
是不是惯坏了林妹妹,和林妹妹一日不冰释前嫌就一日不停往到林妹妹住处负荆请罪。我敢说世间绝大部分的女子都是喜欢有人哄的,林妹妹这个小女生就更是如此,恰恰宝玉什么就是个哄人达到了顶尖的人物,宝玉为什么要哄林妹妹,那还不是因为林妹妹对宝玉用情真挚深情。没有爱哪来哄,你看贾琏 什么时候哄过王熙凤,贾蓉什么时候哄过秦可卿,连说话都几乎没有看到过。秦可卿还那么优秀。
所以宝玉对林妹妹的情有独钟是因为他们有太多的契合点,都喜欢向往西厢记这类书对感情的自由的追求,也希望自己插上一双理想的翅膀飞翔在广阔,无边无际的天空,没有世俗的约束,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羁绊,没有什么金玉缘,麒麟缘的干扰,比翼齐飞甜甜蜜蜜。
他们都喜欢有自己的爱好,不要苛求或强求他们什么,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宝玉就喜欢做自己最拿手最有技术含量的胭脂,就是放到今天宝玉的纯天然的胭脂也是有一定的市场和潜力的,他的胭脂的配方很多都是自然界中的花朵香气怡人没有毒副作用,我是不是在给宝玉的品牌胭脂做广告。谢谢大家。
林黛玉。
前世:林黛玉是绛珠河畔的一珠绛珠仙草,受神瑛侍者(也就是贾的前世)日日浇灌,修炼成一女体,即绛珠仙子(林黛玉的前世)。神瑛下凡了,绛珠愿用一生的眼泪来还他的灌溉之恩,于是下凡,便分别是贾宝玉与林黛玉。
今生:贾宝玉与林黛玉是姑舅表兄妹,即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是贾宝玉的姑妈,是贾政的妹妹;同时,贾林二人青梅竹马,相恋已久,是名副其实的恋人,但因种种原因而未结成连理。
扩展资料
角色生平——仙界来历
女娲补天之时,炼成补天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单单剩了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此剩一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得换人形,太虚幻境警幻仙子命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
他却常在西方灵河岸上行走,对绛珠仙草(林黛玉前世,属木)施以甘露之惠,相互许下木石前盟(神瑛侍者属石,推知他的前世为神瑛仙石)。
后因凡心偶炽,被一僧一道携入红尘,幻化为通灵宝玉(形),其真身即转世为贾宝玉(质)。待劫终之日,人与玉“形质归一”,变回青埂峰下那块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的女娲剩一石,上面编述有《石头记》原稿,静候有缘人空空道人抄去问世传奇。
-贾宝玉
共读西厢指的是贾宝玉跟林黛玉在一起读《西厢记》,在《红楼梦》中有重要意义。宝黛爱情通过共读西厢变得明朗而且更有内涵和诗意。
共读西厢发生在贾宝玉和林黛玉进入大观园之后,一方面因为大观园具备诗情画意的背景,另一方面,进入大观园之后贾宝玉的心理发生了微妙变化。
照我看来,林黛玉和贾宝玉本质上是一致的,甚至于可以说,林黛玉更多情,比贾宝玉更高层次的多情。林黛玉和贾宝玉在心灵相通、心性相同的事物上总是很合拍。在爱花之情这一点上,林黛玉比贾宝玉走得还远。林黛玉的思维比贾宝玉还要多情。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说贾宝玉对待落花是“情不情”,第一个“情”是动词,第二个“情”是名词,就是对没有感情的物体动情。那么,林黛玉对待落花就是“情情”。林黛玉把花朵看成像人一样有感情,是人生另一种形式,人生的诗意表达形式。林黛玉完全把花朵拟人化了,同时她也把自己花朵化了。曹雪芹借林黛玉表现了特殊的哲学思考。在林黛玉这位极有诗人气质的少女身上,“情”有多层次、多方面的解释,它不仅是男女之情,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大自然的花花草草都是有情的,都是跟林黛玉息息相关、命运相通的。林黛玉特别敏感,就是因为她特别多情。像扫花这样的事,豪爽大气的史湘云不会干,精明世故的薛宝钗不会干,心胸开阔的贾探春不会干,只有林黛玉会干。
林黛玉要把花埋到花冢里,贾宝玉高兴地说,我放下书来帮你收拾。这就引出了共读西厢这个富有诗情画意和哲理意味的场面。
林黛玉问贾宝玉看的什么书?贾宝玉慌忙藏之不迭。为什么?他不想在林黛玉眼前露出看所谓“诲*”书的马脚,编谎说“不过是《中庸》、《大学》。”林黛玉还能不知贾宝玉撒谎?这样的书他躲都躲不及,还会带到大观园桃花树下看?林黛玉说:“你又在我跟前弄鬼呢,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贾宝玉马上交待:“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
林黛玉拿到了《西厢记》,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的时间把十六出戏全部看完,还只管出神,在心里默默记诵。
林黛玉为什么这么爱看?为什么要在心里默默记诵?显然,这戏引起了林黛玉的感情共鸣。曹雪芹写林黛玉觉得“词藻警人,余香满口”,似乎是对《西厢记》文学欣赏的话,实际也是对其思想内容的概括。“警人”,如何警人?主要是莺莺情怀引起了黛玉共鸣。崔莺莺追求爱情迈出的大胆步伐使黛玉感动。
黛玉要求宝玉“既朝东来又朝西”
就在这时,贾宝玉来了番似乎很大胆又带点儿调侃性质的表白:“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
什么意思?在《西厢记》里边,张生因为对国色天香的崔莺莺一见钟情,害起相思病来,在《闹斋》张生唱:“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怎当你倾国倾城的貌”。贾宝玉这样说,等于把他和林黛玉的关系和张生跟崔莺莺的关系画上了等号。说他们两人是恋人关系、情人关系。
贾宝玉终于做爱情表白了,虽然还不是直接的“我爱你”,但毕竟算是爱情表白了。林黛玉听了该喜欢吧?不,林黛玉立即恼了,立即翻脸,用手指着贾宝玉说他是“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账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二字,眼圈儿还红了,说完了转身就走。
是不是林黛玉认为贾宝玉是拿她取笑才生气才恼呢?
不是。这一点脂砚斋评语早就说得很明白:“看官说宝玉忘情则有之,若认作有心取笑,则看不得《石头记》。”
林黛玉很清楚,贾宝玉是借戏文说真心话,不是取笑。
既然不是取笑的话而是真心话,那么林黛玉为什么还要恼呢?照现代青年人的心理来看,林黛玉是不是太不可思议了?既然你喜欢贾宝玉,贾宝玉又表示他喜欢你,还明确地把你们的关系说成张生和莺莺般的恋人关系,这不正合你的心意?为什么要恼?为什么还要说是贾宝玉“欺负”而且眼圈都红了?
是不是林黛玉既盼望贾宝玉喜欢自己又矫揉造作地故意不表现出来、故意要表示她生气呢?也不是。林黛玉一点儿也不造作,她的表现很自然,甚至于可以说是本能。林黛玉的表现正是她所受的教育的必然结果。
如此说来,林黛玉对贾宝玉的要求居然是:你必须心里有我而且只能有我一个,你又绝对不可以直接把你爱我的话说出来,也绝对不可以借用小说戏曲里把我们的爱情关系说出来,说出来,就是不尊重我,就是欺负我。
怪哉!有的读者朋友可能要说,这样一来,林黛玉岂不是要求贾宝玉“既得朝东又得朝西”?
恭喜你答对了!林黛玉就是要求贾宝玉既朝东来又朝西。
宝黛爱情之所以好看,就是它既写出了宝黛爱情的缠绵悱恻、甜蜜温馨,写出了宝黛爱情的曲曲折折、回回环环,又写出了封建社会贵族青年男女爱情的深层次内涵,写出了他们既追求爱情幸福又受制于封建礼教羁绊的复杂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在林黛玉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林黛玉所受的教育,就是要求深闺**要遵守闺训,要“贞静”,要“三从四德”,要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远离那些*词艳曲,要牢记“男女授受不亲”。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感情是她的青春觉醒的结果,但是环境对她的要求,道德规范对她的约束,又是深入在血液里、深入在骨子里的。所以,她听到贾宝玉那番话,必定要恼,必定认为是贾宝玉欺负她,千金**受委屈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林黛玉虽然没有崔莺莺那样的相国**身份,却比崔莺莺更多地受到封建礼教的压抑,她渴望爱情却又不能迈出崔莺莺的关键的一步,她还在等待双赢,也就是她既得到了心上人的爱情,又得到了家长的允许,仍然是个中规中矩的千金**。
那么我们就要进一步探讨:林黛玉在骨子里真的对贾宝玉非常恼怒吗?
曹雪芹写林黛玉生气的样子很美:“不觉连腮带耳通红,登时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桃腮带怒,薄面含嗔”。这是愤怒吗?当然是愤怒,但是愤怒和愤怒不同,林黛玉的样子完全是因为害羞而愤怒的样子。
林黛玉真的非常生气而且真的是要到舅舅舅母那儿告贾宝玉的状吗?绝对不是。林黛玉说完这些话,转身就走,她不是要到贾政和王夫人跟前告状去,而且要躲开口没遮拦的贾宝玉,避免把这个太敏感的话题说下去。
全世界恋人之间赔不是的绝响
贾宝玉怎么办呢?老老实实承认是拿*词艳曲“欺负”了林黛玉?他才不认这个账。但是贾宝玉立即向林黛玉赔不是。贾宝玉赔不是的语言简直是全世界恋人之间赔不是的绝响。他先告饶,叫“好妹妹,千万饶了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至于他哪儿错了?为什么错了?怎么样改?贾宝玉才不趟这个浑水,他跟林黛玉口是心非地混赖,而且发下个似乎严重惩罚自己的誓言:“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明儿你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碑去。”
贾宝玉的誓言,脂砚斋说“虽是混话,却成了最新最奇的妙文。”为什么说贾宝玉是混话?因为贾宝玉的誓言纯属胡说八道:
第一步,贾宝玉先得掉到大观园的池子里,他能掉进去吗?
第二步,贾宝玉得给个癞头鼋吞了。癞头鼋是“龙生九种”里叫作“奰屭”的大龟,难道大观园的池子里恰好还有这种“龙生九种”被叫作奰屭的大龟吗?可能吗?
第三步,贾宝玉被癞头鼋吞了,没变成一堆大粪,反而变成个大忘八,这可能吗?忘八,是骂自己的话,也是叫林黛玉开心的话。
第四步,林黛玉活得很长久,做一品夫人,再病老归西。
第五步,这时贾宝玉变的大忘八再替林黛玉驮一辈子碑。
贾宝玉的誓言一步比一步胡说八道,一步比一步不可能,却又一步比一步有趣,一步比一步好玩,令人喷饭。贾宝玉似乎有儿童文学创作的才能,他顺口就能编故事,编得有鼻子有眼儿有情趣。上次贾宝玉编的“香竽”的故事,说盐政林老爷家的**才是真正的“香玉”,叫林黛玉非常开心。《红楼梦》第一次写贾宝玉就加了个“如傻似狂”的评语,其实,“傻”、“呆”、“痴”、“狂”,正是宝黛爱情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每当贾宝玉说出这类呆话、傻话,宝黛爱情就会向前迈一大步,都会叫林黛玉非常开心。林黛玉的欢笑似乎总是和贾宝玉的儿童文学的创作联系在一起。
这次贾宝玉顺嘴胡诌的“大忘八”又使得林黛玉马上化啼为笑,笑得非常开心。小说写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笑出声来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得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鑞枪头’。”
林黛玉挖苦贾宝玉的话也是从《西厢记》来的。“银样鑞枪头”是《西厢记》红娘嘲笑张生时唱的。鑞枪头意思是用锡和铅熔成的合金,是软金属,样子像银。如果拿它来做鑞枪头,那是一点儿也没用的。红娘用这话挖苦张生中看不中用,林黛玉用这话挖苦贾宝玉不中用。这句“银样鑞枪头”说明林黛玉对贾宝玉一点儿都没生气,可能在回味之后,她还颇有点儿欣喜呢。
贾宝玉马上跟进:“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你不是说我用《西厢记》是讲*词艳曲“欺负”你,那么,你不是也引用了《西厢记》里的话吗?你说的是什么?贾宝玉要“告诉去”,他能告诉谁去?他不可能告诉任何人,他逗林黛玉玩呢。
林黛玉冰雪聪明,她知道贾宝玉决不会告他的状。她才不具体解释,你的话是什么意思,我的话什么意思,你的话得算“欺负”,我的话只算调侃。她用一句囫囵吞枣的话来回答:“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
说这样的话,等于没有回答贾宝玉的问话,实际上又回答得很妙。这话暗藏的意思是:我们共同都喜爱《西厢记》!
宝黛爱情通过共读西厢上了一个台阶,这个台阶跟前边的几个台阶一样,先吵架后和解,然后感情上一个新台阶。
我们看宝黛爱情似乎就是“吵架”的爱情,但是每一次的吵架,都有特殊的吵架原因,特殊的吵架方式,特殊的和解办法。林黛玉和贾宝玉一次比一次吵得厉害,一次比一次吵得蹊跷,贾府那些最聪明的人,必定会观察这对表兄妹的吵架,思考这对表兄妹的吵架。可以庆幸的是,共读西厢这场宝黛爱情的重要环节,始终没任何人介入。为什么?因为这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心灵的“过招”,当然不应该有其他人在场。这是宝黛爱情中最富有诗情画意、最有韵味的重要环节。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是稳固的和牢不可破的爱情。
情到深处,是不需要更多语言的。在四十五回以后,贾宝玉和林黛玉,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吵架,也没有那么多话唧唧歪歪了。如果说之前两人还有很多不放心的话,那么,现在,他们彼此已经对对方深信不疑了。所以,爱已经深深根植于心底,再不需要热恋时期的那样罗嗦的甚至矫情的表白了。而这时候的感情,才是稳固的和牢不可破的了。
请看,五十二回,贾宝玉和林黛玉这样的一段对话:
大家说了一回方散。宝玉因让诸姊妹先行,自己落后。黛玉便又叫住他问道:"袭人到底多早晚回来。"宝玉道:“自然等送了殡才来呢。觉心里有许多话,只是口里不知要说什么,想了一想,也笑道:"明儿再说罢。 "一面下了阶矶,低头正欲迈步,复又忙回身问道:"如今的夜越发长了,你一夜咳嗽几遍醒几次"黛玉道:"昨儿夜里好了,只嗽了两遍,却只睡了四更一个更次,就再不能睡了。"宝玉又笑道:"正是有句要紧的话,这会子才想起来。"一面说,一面便挨过身来, 悄悄道:"我想宝姐姐送你的燕窝____"一语未了,只见赵姨娘走了进来瞧黛玉,问:"姑娘这两天好"黛玉便知他是从探春处来,从门前过,顺路的人情。黛玉忙陪笑让坐,说:"难得姨娘想着,怪冷的,亲身走来。"又忙命倒茶,一面又使眼色与宝玉。宝玉会意,便走了出来。
这段话,我们可以份两部分来读。
第一部分,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对话。
林黛玉问袭人多早晚回来。其实挂念的不是袭人,而是她知道贾宝玉在生活上依赖惯了袭人,怕贾宝玉过得不舒适。多么体贴的用心呐!
而贾宝玉呢?更甚。先是“因让诸姊妹先行,自己落后”,为的就是能够单独和林黛玉说话呀。而且是“觉心里有许多话,只是口里不知要说什么”,这就是情到深处的典型表现,因为彼此已经存在于彼此心中,话儿反而是多余的了。那种想说又不想说,欲说还休的感觉,其实是无比甜蜜的。
第二部分就是应付赵姨娘。
这实在像小夫妻俩的一次小默契。好精明的主妇,一眼就看穿了赵姨娘的虚情与假意,有这样的妻子,该是何等幸福的事情。而且,小妻子是那么默契,心里是这么想,表面却一点不怠慢,忙着倒茶,还说什么大冷天的,可谓八面玲珑滴水不漏。一面却使眼色让丈夫离开,躲过这个“天敌”。很多人一直说,林黛玉可以谈恋爱,不可以做妻子。这时的林黛玉,难道又比薛宝钗差吗?大家一直以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结合未必幸福。是这样的吗?不是。曹雪芹用这些暧昧的描写告诉人们,如果他俩结合,那才是真正的心灵交融的幸福呀。在曹雪芹和贾宝玉的心里,今生不能与林黛玉结合成为夫妻,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痛。所以,在下意识里,在前八十回,曹雪芹是有意无意的把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相处一些场景,描写得像小夫妻一样的甜蜜的,这其实是一种“补偿性的描写”。不信,请看:林黛玉为贾宝玉戴斗笠。渔翁渔婆的笑话。耗子精的典故。包括这一次,让人们恍然以为就是这两人婚后的甜蜜生活呢。
很多时候,痛苦也可以是快乐的和幸福的,但那是在精神的世界里,在幻想的国度里。
《红楼梦》贾宝玉真正爱的是林黛玉。
林黛玉和薛宝钗都长得貌若天仙,贾宝玉两个都爱,但他的内心选择的是林黛玉。
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贾宝玉是一个怜惜美貌女子的情种,薛宝钗有家人相伴不至于孤单,而林黛玉孤身一人更加可怜,他更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怜悯,所以他的内心选择了林黛玉,并不代表他对林黛玉的专情,而是还有其他考量。
贾宝玉和其他女子
一开始在贾宝玉外床睡的人是花袭人,后来变成了晴雯。所以宝玉和袭人晴雯关系,都有一个过程。
贾宝玉早期和袭人关系亲密,希望袭人永远陪着自己,当得知袭人被内定为自己的小老婆也非常高兴,认为袭人可以和自己厮守在一起。
然而到宝玉长大,少年变成青年,对男女感情更能清晰的辨别,他对晴雯也就越来越认可。
在晴雯被撵出去后,贾宝玉私下偷偷去看晴雯,晴雯临终前向宝玉表白,此时二人的感情升华为爱情,晴雯最终成为了宝玉的红颜知己。
所以宝玉早期喜欢袭人,后期更爱晴雯。但是若说宝玉究竟最爱谁,真的很难说,似乎最爱晴雯,但是袭人明显对贾宝玉更重要。
品读《红楼梦》第二十六回:宝黛引《西厢记》曲词起冲突
《红楼梦》第二十六回目中,重点写了三件事:林黛玉起相思,贾宝玉引《西厢记》曲词引发的冲突,以及后续林黛玉对贾宝玉产生误会。
这里,我们主要看前两件。
潇湘馆,林黛玉春困发幽情,对贾宝玉起相思。
巧的是,林黛玉思念贾宝玉的时候,贾宝玉刚赶上,来看望她。
一般剧情的发展是,宝黛二人马上要,卿卿我我,互相诉不完的衷肠。
《红楼梦》的精彩之处,正是突破了一般剧情的发展。
其结果就是,一对小情侣互诉衷肠的美好画面,变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冲突。
宝黛二人,为什么就不能心平气和,好端端地谈个恋爱呢?
要理解他们两个人的想法,我们还是看书中的情节。
原本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之前有过一起偷看《西厢记》的共同经历,可以说,二人彼此对对方的心意和感情,都已经直接挑明。
两个小年轻男女,也算是正式谈恋爱了。
这不,二人你来我往,走动频繁,也很随意。
在这个阶段,《西厢记》一书,更多时候,像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二人之间的媒介,类似于红娘在张生和崔莺莺之间,所起的作用。
这一天,意思懒懒、无精打采的贾宝玉,又不在状态了,他想睡觉,袭人怕他太闷。
贾宝玉就信步出门,随便走走,就顺脚又来到了林黛玉所居住的潇湘馆。
正当贾宝玉把脸贴在纱窗上往里面看时,忽然听到一句细细长长的叹息声,和一句熟悉的语句:
———“每日家情思睡昏昏。”
一听到这句话,贾宝玉的反应是什么呢?立即“不觉心内痒将起来”。
听完林黛玉的话,贾宝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我们看看林黛玉那句话的出处,便会得知。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中,崔莺莺在与张生和韵酬诗后,开始对张生生情,继而朝思暮想,情意绵绵。
崔莺莺在对张生思念地魂不守舍的情况下,自言自语,其中便有这么一句话。
崔莺莺当时这话,是表达她因为太过于思念张生,以至于每天都是想着这些情思,昏昏地睡的状态。
林黛玉又为什么会说这句话?一起读过《西厢记》的贾宝玉,岂非心知肚明?
听到自己的恋爱对象,每天里躺在床上昏睡,一个劲地思念着自己,贾宝玉的心里,又怎么会不欣喜,不“痒将起来”呢?
贾宝玉先是在窗外,情不自禁就笑问林黛玉,为什么“每日家情思睡昏昏”的?
然后,贾宝玉就走进林黛玉的卧室,要伸手去扳,因为不好意思而装睡着的、林黛玉的身子。
只是贾宝玉一进屋,便惊动了林黛玉的奶娘和婆子,以及贴身丫鬟紫鹃。
装睡不成的林黛玉,就索性起床了。贾宝玉看林黛玉星眼微饧,香腮带赤,不觉神魂早荡,整个人都痴了。
接着,贾宝玉和林黛玉因为让紫鹃是先给宝玉沏茶,还是先给黛玉舀水洗漱的问题而玩笑争执。
贾宝玉在听到紫鹃要先给自己沏茶后,欣喜之下,他对着林黛玉,也说了一句《西厢记》的曲词。
———“好丫头!‘ 若共你多情**同鸳帐,怎舍得叫你叠被铺床。’”
贾宝玉本是赞赏紫鹃,但林黛玉听罢,登时急哭了,她一边哭,一边责骂贾宝玉,还准备往外走,要去告发贾宝玉。
我们初看到此处,看到林黛玉如此之大的反应,还真以为林黛玉是真生气了,真的要去告发贾宝玉呢。
等我们看到后面林黛玉的内心独白,才明白,原来当时只是林黛玉的一时气话。
但是,我们还是想弄明白,为什么林黛玉听到贾宝玉那句话后,会有如此之大的反应呢?
贾宝玉那句话,出自《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
当时张生在普救寺住持处,看到崔莺莺的丫鬟红娘的举止端庄、行事干练后,在心里发了一通感叹,其中有就这一句。
贾宝玉自比张生,将紫鹃比作红娘,将林黛玉比作崔莺莺,那句话明面上是夸赞紫鹃,实质上是在向林黛玉表白爱意。
林黛玉也熟知《西厢记》,听到贾宝玉如此直白露骨的一句表白,林黛玉过于敏感的性格,一下子就受不了了。
再说了,虽说林黛玉年龄还小,但人家可是货真价实的才女一枚,对于如此露骨的言语,当然第一反应,是觉得粗鄙不堪了。
外加上过于敏感的性格和心理,她又哪里会经得住如此的“混账话”呢?
其实,如果我们全然了解了林黛玉的性格和心理,我们就会发现,林黛玉当时对贾宝玉的生气,并非是真像她表现出来的那样生气。
毕竟,恋爱的对象,如此直截了当地向自己表白,那一定是真情实感的真实流露。
试问,哪个女孩子,面临那样的情况,心里会不高兴呢?
只是,意思虽是那个意思,但也要看表达的方式,遣词用句的方式。
就像薛蟠,那个不学无术的大老粗,在贾宝玉面前,可真是一个粗俗不堪的下里巴人。
可贾宝玉在林黛玉面前,情况却又似薛蟠了,人家是才女,诗社文采正数第一,贾宝玉是倒数第一。
薛蟠在贾宝玉面前,说粗俗的言语,贾宝玉不会觉得有什么妨碍,毕竟,他没有林黛玉的那样的敏感心理。
但贾宝玉在林黛玉面前说那种话,虽说至少比薛蟠的言辞,会文雅一些,但对才女林黛玉来说,那一样属于粗鄙的范畴,谁让人家才女标准高呢!
再者说,贾宝玉说那句话的时候,也没有考虑林黛玉的心理感受,不仅仅因为她过于敏感的缘故,人家女孩子听到那种露骨的表白,为保矜持,也是会害羞、不好意思的吧。
只是在当时那种突发、限定情景下,贾宝玉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自然而然地脱口表达出来,也不由他去考虑那么多。
很多人都觉得林黛玉小气,爱生气,耍小性子,动不动就哭之类的性格特点,很不招人喜欢。
但我们也应理解到,很多时候,林黛玉之所以那样,一是因为确实自尊心强,心理敏感脆弱。
而更多时候,则是因为贾宝玉虽引林黛玉为知己,但是他并不了解林黛玉,他没办法反过来做林黛玉的知己。
林黛玉的苦恼,也在这里。
她喜欢贾宝玉,她也知道贾宝玉也很喜欢她,但是她没法让贾宝玉深入她的心境,更没法让贾宝玉与她的心理感受和她对事物的认知,保持一致。
贾宝玉从小养尊处优,他不能体会林黛玉寄人篱下的那种独特思想。
贾宝玉只是时时、事事让着林黛玉,他却不能与林黛玉进行对等的、知心的交流。
二人成长环境,大多时候虽一样,都生活在贾府和大观园;二人的心理感受差异,却截然不同。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就是因为这种大相径庭的心理和想法差异的存在,二人之间的相处,才充满了矛盾、猜疑和误解等等。
宝黛二人之间的故事,也因为矛盾、猜疑和误解等的无法消除,才有了千回百转、牵动人心的强大引力。
此处,也正因为宝黛二人,有着对《西厢记》曲词的非议,才产生了接下来节外生枝的误会冲突。
从而,更大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加剧发展,才最终给“黛玉葬花”这个高潮情节,提供了充分的燃料和动力支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