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听的十首陕北民歌

最好听的十首陕北民歌,第1张

最好听的十首陕北民歌为《信天游》、《黄土高坡》、《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东方红》、《兰花花》、《三十里铺》、《绣金匾》、《赶牲灵》、《翻身道情》、《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

1、信天游

传统民间歌谣《信天游》在陕北大地有两千年以上的流传史,在20世纪80年代,这首动听的陕北民谣在全国歌坛刮起一股“西北风”,浓厚的黄土风情将中华民族魂演绎得淋漓尽致。

2、黄土高坡

说到陕北最好听民歌,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这句经典歌词,之后大家把陕北民歌的风格称之为“西北风”也是因为这首歌曲。

3、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最经典的陕北民歌之一,由经典民歌《信天游》和陇东民歌《揽工调》改编而成,两首民歌交替演唱,前者悠扬高亢,后者奔放,全曲有变化对比,又相互融合,浑然一体。

4、东方红

中国民歌中有许多经典的爱国歌曲,歌曲以朴实的语言,该曲不仅是人民集体创作的结晶,也是人民情感的真挚表达。

5、兰花花

《兰花花》是陕北最好听的十首经典民歌之一,歌曲的旋律属于信天游的曲调,由上、下两句组成,曲调悠扬柔美,节奏舒缓自由,歌词口语化,极具地方特色,以淳朴生动、犀利有力的语言,热情歌颂了一位封建时代的叛逆女性——兰花花。

6、三十里铺

陕北的民歌中有不少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其中《三十里铺》就是一首流传很广、脍炙人口的优秀陕北爱情民歌,它产生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它的诞生地也就是榆林市绥德县城东30华里的满堂川乡“三十里铺”,根据当时发生的一件真人真事编成的,故名《三十里铺》。

7、绣金匾

《绣金匾》是一首抗日战争时期,流行于陕甘宁边区后来传至全国的陕北传统民歌,歌曲结构短小,全曲共上下两乐句,下句的曲调骨架是上句的下四度变化模进。旋律的进行明快流畅,起伏自然,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8、赶牲灵

赶牲灵是一首陕北的地方经典民歌,广袤厚重的西部大地,自古就是民歌的摇篮,这里流传着许多与赶牲灵和赶牲灵的脚夫们有关的民歌,赶牲灵就是其中的一首。

9、翻身道情

《翻身道情》是一首根据陕北道情音调填词而成的陕北风民歌,这首歌改编、填词后立即就由延安的文艺工作者唱出了,随后传遍全国,一直传到现在。

10、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

20世纪30年代土地革命时期,陕北贫苦群众使用传统民歌曲调。

《173首陕北民歌》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6b57

陕北民歌,主要流传在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上的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歌曲陕北民歌,主要流传在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上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陕北民歌历史形成时间较早,如民歌信天游即产生于周代中期,至汉代稳定成形。

陕北民歌主要包括信天游、山曲、爬山调、船工号子、大秧歌调、旱船曲、酒曲、二人台、榆林小曲、清涧道情、传统小调及众多风俗歌曲等共两万七千余首。其代表性曲目有《东方红》《兰花花》《三十里铺》《赶牲灵》等。

2008年6月,陕西省榆林市、延安市申报的陕北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Ⅱ-73。

陕北民歌的历史渊源

早期的陕北民歌流传没有出现文字记载形式,流传下来了一些简单、笨重的人力劳动形式,如《榆林号子》:“呦嗬,呦嗬,呦嗬嗬!”再如《老号子》:“呦嗬幼嗬,呦嗬幼嗬嗨。”

受到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制约,加上万物枯焦的旱灾、飞沙走石的狂风、吞没一切的洪水等自然灾害给人类所带来的恐惧和磨难是难以抗拒的,于是他们开始祈求神灵的保佑,希望得到心灵上的解脱。

原始的巫术活动开始涌现,又产生了祭祀歌,成了劳动号子之后又一古老的带有宗教色彩的民歌雏形。封建社会的到来,一些具有陕北地区特色的陕北民歌逐渐形成。陕北民歌一直以口头形式来传承,具体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已经无从考证。

陕西民歌十首有《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兰花花》、《黄河船夫曲》、《东方红》、《三十里铺》、《赶牲灵》、《信天游》、《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拥军秧歌》。

1、《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首陕西民歌正宗经典歌曲,曾经被众多艺术家演唱,其中尤以70年代歌唱家朱逢博演唱版流传甚广。此曲是2003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延安颂》片尾主题歌。

2、《兰花花》是陕西最好听的10首民歌之一,歌曲的旋律属于信天游的曲调,由上、下两句组成,曲调悠扬柔美,节奏舒缓自由,歌词口语化,很具地方特征。

3、《黄河船夫曲》是一首朴素、短小、精悍并具有鲜明形象的民歌,歌曲以其质朴的语言、粗犷的声调、高亢浪漫的激情,展现了陕北人民在恶劣生活环境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4、《东方红》是陕西民歌中经典的革命爱国歌曲。歌曲的歌词简单,情感真实,旋律好记。该曲不仅是人民集体创作的结晶,也是人民情感的真挚表达。

5、《三十里铺》是一首流传很广、脍炙人口的优秀陕北爱情民歌。该歌曲根据陕北地区的真人真事,用信天游曲调编唱的。

6、《赶牲灵》是一首陕北的地方民歌。在山大沟深的陕北,赶牲灵的人们笑对人生,用生活创造了这首歌曲。

7、《信天游》是由刘志文、侯德健作词,解承强作曲,程琳演唱的歌曲,收录于程琳1987年发行的专辑《新歌·1987》。

8、《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源于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歌曲高起高落,高起低落,形成四度音程跳进结构,这是其他民歌所没有的一种特殊音乐结构。

9、《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由李思命、王向荣、石占明演唱,李思命作词、作曲。这首歌又名《黄河船夫曲》,为陕北老船工李思命在民间词曲的基础上编创而成。

10、《拥军秧歌》也称《拥军花鼓》或《拥护八路军》,是一首陕北民歌。该歌曲表达了陕北人民对八路军发起的南泥湾等大生产运动的赞颂。

歌曲《上一道坡下一道梁》

原唱:王宏伟

作词:王宏伟

作曲:王宏伟

发行时间:1994-12-01

歌曲标签:内地

所属公司:中唱艺能

所属专辑:陕北名歌典藏中国经典民歌VOL2

具体歌词:

哎上坡那个下梁

我看妹妹哎

走一回

上一道那个坡来坡

哎哟哟哎

下一道梁

想起了那个小妹妹

哎哟哟哎

好心慌

哎嗨

你不去那个掏菜

哎哟哟哎

崖畔上那个站

把我们那个年青青人儿哟

心扰乱

哎嗨

你在那个山上

哎哟哟哎

我在那个沟

探不见那个拉话话人

哎哟

哎招一招手

哎哎咳哟咳

探不见那个拉话话人

哎哟

哎招一招手

招一招手

哎哎咳咳

释义:八百里长的秦川边上,尘土飞扬,三千五的陕西老汉高声歌唱着秦腔。反映了陕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

出处:《陕西十怪歌》

这是一首陕西民歌,没有具体的作者出处。

原文: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端一碗髯面喜气洋洋,没撮辣子嘟嘟囔囔。

译文:八百里的秦川边上尘土飞扬,三千五的陕北老汉高声唱着民歌。端一碗髯面喜气洋洋的样子,面里没放辣子嘟嘟囔囔的。

扩展资料

陕南民歌是陕西南部秦巴山区的一大传统民俗,以汉中民歌和安康民歌为代表。这里自古有传唱民歌、山歌之风俗,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或一人独唱,或两人对唱。

有通山歌(又称茅山歌、放牛歌、姐儿歌)、山歌、小调、号子、仪式歌(迎亲歌、哭嫁歌、拜寿歌、祝酒歌、拳歌、礼宾歌、劝善歌、拜香歌、佛句等)以及盘歌、儿歌等,情趣诙谐,幽默含蓄,曲调委婉舒展,有高腔、平腔之分,感情柔和细腻,多有川楚之风。

陕南从地势上为两山夹一川的山地结构,它受了汉文化、蜀文化和三国文化的影响,陕南人民憨厚、勤劳而朴实,陕南民歌也因此而显得旋律优美动听、情感细腻柔和、结构舒展流畅等特点,给人以山清水秀的感觉。

在演唱风格上,陕南民歌少用假声,多用高腔和平腔演唱,给人听觉上以委婉而细腻 ,有一股清新山野之风的感觉;陕南民歌在演唱方法上,还多用上下滑音及小颤音相结合的演唱技巧,给歌曲增添了几分清秀和抒咏情绪。

陕北民歌百度网盘免费下载

sqxf     

陕北民歌,主要流传在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上的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陕北民歌历史形成时间较早,如民歌信天游即产生于周代中期,至汉代稳定成形。陕北民歌主要包括信天游、山曲、爬山调、船工号子、大秧歌调、旱船曲、酒曲、二人台、榆林小曲、清涧道情、传统小调及众多风俗歌曲等共两万七千余首。其代表性曲目有《东方红》《兰花花》《三十里铺》《赶牲灵》等。 

2008年6月,陕西省榆林市、延安市申报的陕北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Ⅱ-73。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1994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2
下一篇2024-02-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