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歌的特点

西北民歌的特点,第1张

其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常见的民体裁材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儿歌、风俗歌等。其中以“花儿”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其基本特点是: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其节奏自由,纯朴大方,高亢悠长。句式结构非常特别,一般每节两句,两句一韵,下一节可换韵,亦可不换。上句起兴、作比,下句点题。短歌可能只有一节,长的可接连数十节乃至成百上千节。

扩展资料

在当地,人们习惯于站在坡上、沟底远距离地大声呼叫或交谈、为此,常常把声音拉得很长,于是便在高低长短间形成了自由疏散的韵律,歌腔高度集中地展示了高原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

信天游是陕北人对生命的祭歌,是对爱情的颂歌,它恒久的生命力来自广袤的黄土高原上生生不息的情与爱。蓝天、白云、黄土地、信天游,这是陕北最亮丽的风光。 榆林,是信天游的故乡。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另一种称谓,曲调缠绵,旋律优美,歌词情感深沉。

-西北民歌

西北民歌——信天游

"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流行于陕西北半部及宁夏、山西、内蒙古与陕西接壤的部分地区。以往,由于交通不方便,这里的生产、经贸全靠驴、骡驮运,当地把从事此种劳动的人称作"脚户""脚夫""赶脚的"。"脚户"长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沟壑间,便顺乎自然地以唱歌自娱。他们所唱的主要就是"信天游"。他们既是传播者,又是创造者。在传唱中,他们免不了矢口寄兴的随意创作,在创作了之后,又不断地传播出去。当然,"信天游"属于所有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无论在放牧耕地,或是节日游乐,他们总要哼唱几句。作为一种风格个性都很强的山歌品种,"信天游"的基本特征是结构短小简洁,曲调开阔奔放,感情炽烈深沉,具有浓厚的抒咏性。它的词曲仅有上、下两句。唱词上句起兴,下句点明主题。如"马里头挑马不一般高,人里头挑人就数哥哥你好"。曲调多建立在"征-宫-商-征"这样一种"双四度框架"上,上句分成两个腔节,并在头一个腔节上作较长的延伸,给人以辽阔悠远之感。下句一气呵成,在上、下句变化反复的歌唱中,歌手们浸注着自己的人生感慨。代表曲目有《脚夫调》《兰花花》《赶牲灵》《横山下来游击队》《见面容易拉话难》等。

西北民歌的奇葩——花儿

“花儿”又称“少年”,是广泛流传于我国西北的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省(区)回、汉、东乡、撒拉、保安、土、藏、裕固等八个民族的一种独特民歌。

“花儿”是在山里唱的情歌,多是在田间劳动、山中放牧、赶车上路、河里淘金时,即兴顺口编唱的。由于是情歌,得回避长辈与家人,不仅家里不能唱,村子里禁唱,平时,即使是过年过节或有什么喜庆,也是从来不唱“花儿”的。只有到“ 花儿”会上,你才可以放开喉咙尽情地唱。

“花儿”常识

“花儿”分三类

根据“花儿”的发源地,我们可把“花儿”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河州花儿”,发源于河州地区,即今甘肃省临夏县,现在遍及临洮、康乐、和政、广和、永靖、夏河等县,有的流传到宁夏。

第二类叫“洮岷花儿”,在洮岷地区,即现在甘肃省的临潭、岷县、单尼一带。

第三类是“西宁花儿”,发源于西宁地区,即现在青海省的西宁、湟源、贵德、乐都、循化一带。三个地区的“花儿”各有特色。

“花儿”的形式多样

“花儿”有句、令、调之分。“花儿”的句,要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河州花儿”与“西宁花儿”为四句一首,少数为六句一首:“洮岷花儿”一般三句为一首,少数六句为一首。六句的“花儿”又叫“又套儿”。构成“花儿”的句子编排,三个地区基本相同,大都是前半段引用典故,后半段表达感情。

“令”即曲名。“花儿”的令,一般为地区和民族的名称,如“河州”令、“马营”令、“土族”令、“东乡”令、“保安”令等,有数十种至上百种。各地区的令又没法统一,因而各不相同。“调”即“花儿”的歌谱。不同的令有不同的唱法,也就有不同的歌谱

《赶牲灵》

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呦、三盏盏的那个灯,

啊呀带上了那个铃儿呦噢、哇哇得的那个声。

白脖子的那个哈叭呦、朝南得的那个咬,

啊呀赶牲灵的那个人儿呦噢、过呀来了。

你若是我的哥哥呦、你招一招的那个手,

啊呀你不是我那哥哥呦噢、走你的那个路。

《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羊啦肚子手巾呦~三道道蓝,

咱们见了面面容易哎呀拉话话难,唉^。

一个在那~山上呦一个在~那沟,

咱们拉不上那话话哎呀招一招~哟手。

了见那~村啦村呦^了不见个人,

我泪格蛋蛋抛在~哎呀沙蒿蒿林。

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见面面容易拉话话难。

一个在山上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招一招手。

了的见那村村了不见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这么好的妹妹见不上个面》

这么长的个辫子辫子探呀么探不上个天,

这么好的个妹妹呀见呀么见不上个面。

这么大的个锅来锅来下呀么下不了两颗颗米,

这么旺的些火来呀烧呀么烧不热个你。

三疙瘩的石头石头两呀么两疙瘩瘩砖,

什么人呀让我心呀么心烦乱,

什么人呀让我心呀么心烦乱。

02 《在那遥远的地方》 词曲:王洛宾 1939年创作于青海湖畔

03《黄昏的炊烟》 哈萨克族民歌 1938年改编于甘肃民乐

04《西琳江》 维吾尔族民歌 1978年改编于新疆

05《掀起你的盖头来》 维吾尔族民歌 1939年改编于甘肃九泉

06《我不愿擦去鞋上的泥》 哈密民歌 1949年改编于新疆哈密

07《达版城的姑娘》 维吾尔族民歌 1938年改编于兰州

08《可爱的一朵玫瑰花》 哈萨克族民歌 1939年改编于青海西宁

09《阿拉木汗》 维吾尔族民歌 1938年改编于青海西宁

10《青春舞曲》 维吾尔族民歌 1939年改编于甘肃九泉

11《牡丹汗》 伊犁民歌 1957年改编于新疆伊犁

无伴奏合唱。青海民歌,蔡余文改编。这本是由作曲家王洛宾根据西北地区民间音调创作的一首歌曲,因为曲调优美,意境深远,易于学唱而流传全国,常被误认为青海民歌,原作者反而被人们遗忘。王洛宾长期在西北地区从事民歌搜集、研究和音乐创作,改编了大量民歌。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文工团顾问。合唱由广东省歌舞团蔡余文改编。合唱短小、精练,富有合唱音乐所特有的协调感。歌曲表现了青年人的爱情生活。全曲采用带再现的三段体写成。第一段与第三段曲调平稳,充满夜晚的宁静气氛。大调式的密集和弦,使各声部产生均衡的音响。中段旋律起伏较大,旋律分别由男高音、男低音及女高音唱出,“请你把那纱窗快打开”的句子,表现小伙子的焦急心情。第三段仍回到第一段宁静的气氛中。似在温馨的夜色里,年轻人尽情享受着爱情的喜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016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6
下一篇2024-04-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