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古诗

求助古诗,第1张

  爱情和生平是文学的两大主题,不知楼主是否可以细化一些。

  1,《诗经》从文学的角度写出了礼制完善之初时周代社会男女交往的清纯本色,表现出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为中国古代文化留下了情感的光辉。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是一种自发的不由自主的情感冲动,同时也是个体的一种自我选择。《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碰撞。《郑风·溱洧》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篇。诗写的是郑国阴历三月上旬己日男女聚会之事。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艳阳高照,鲜花遍地,众多男女齐集溱水、洧水岸边临水祓禊,祈求美满婚姻。一对情侣手持香草,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享受着爱情的甜蜜。他们边走边相互调笑,并互赠芍药以定情。

  这首诗如一首欢畅流动的乐曲,天真纯朴,烂漫自由。按封建卫道士的观点,《溱洧》通篇“皆为惑男之语”,实乃“*声”,然以今天的眼光客观地看,这种未经礼教桎梏的、道学家口中的所谓“*”,恰恰是自然的人性,是一种活泼生命的体现,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天地精神的遵从。它标志着和谐、自由、平等,散发着愉快与天真的气息。

  《邶风·静女》更是把当时青年男女在一起时的那种天真活泼、相互逗趣的情景写得活龙活现。一个故意逗惹,一个语带双关的凑趣,其开朗的性格,深厚的感情,愉快的情绪,跃然纸上。《卫风·木瓜》、《郑风·�兮》带有明显的男女欢会色彩,一是互赠定情物,表示相互爱慕,一是邀歌对唱,借以表白心迹。

  应该说,《诗经》中的这类爱情诗,展示给我们的是人类美好的情感世界。这里没有世俗的偏见,有的只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这种淳朴、自然、浪漫的平等爱情,是汉以后爱情诗的矫揉造作所不能比拟的。这种浪漫与明媚的爱情,如山野中不败的鲜花,虽然充满野性,但却像营养着生命的空气一样,培育着生活和情愫,塑造着生命的精神。

  《诗经》爱情诗,依据生活的逻辑,突出了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对生命内在本初结构恢复完整的焦渴,还原了生命与生活的意义。《周南·关雎》就是一首炽热感人的情歌。一位男子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姑娘,醒时梦中不能忘怀,而又无法追求到。面对悠悠的河水,目迎水流中浮动的荇菜,姑娘美丽的身影时时闪现在眼前,这更增添了他的痛苦,以致出现了幻觉,仿佛和那个姑娘结成了情侣,共同享受着协谐欢乐的婚后生活。

  诗中的相思之情是坦率的、大胆的:“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人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愿望。这种浓烈的感情和大胆的表白,正是生命欲望和生性本能的自然显露。

  《召南·�有梅》是少女在采梅子时的动情歌唱,吐露出珍惜青春、渴求爱情的热切心声;《郑风·褰裳》则是一首以性占有为唯一目的的情诗,女主人带着满足自己性欲的公开企图,简单而直接地要求心爱的男子和自己幽会。“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姑娘用激将法提醒对方,“子惠然而思我,则将褰裳而涉溱以从之。子不我思,则岂无他人之可以,而必于子哉?”《周南·汝坟》第一章代借枝来表示自己的性饥渴,公开表达“我要找寻配偶”的意图,表现的是《诗经》独有的高度人文关怀,率直大胆的内涵实则是对自己生命要求的尊重,是在追求自己生命性灵的完整。

  《诗经》中描写的爱情,绝无半点礼教和贞洁观念的束缚,没有掺杂任何世俗功利的考虑,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纯真的人类美好情感的讴歌。《郑风·野有蔓草》叙写一对男女不期而遇的欢乐:原本是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只因气质和形象的吸引,自然地走到了一起。促成他们结合的因素单纯而直接,激励他们生命叠合的仅仅是对“有美”之“美”的情感直觉,一许“清扬婉兮”的惊心动魄的感觉,将对异性的渴望确证为生命对人性真谛的追求,在瓦解和荡散了一切世俗杂念的同时,也使此处的“邂逅”两性血肉关系化生为性灵的合一。

  《诗经》是中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俗气的情爱文学圣典。作为民族青春时代的自由生活经历的真实记录,《诗经》爱情诗昭示后人,要摆脱“非人”的镣铐,回到人之所以为人的真实境界,就必须赢得主体精神的自由,而这也正是《诗经》这部古老经典具有不朽文化价值的根源所在。

  2,汉乐府爱情诗:有所思, 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 双珠玳瑁簪, 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 拉杂摧烧之。摧烧之, 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 勿复相思。 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3,楚辞:山鬼(诗经·九歌)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芬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澹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 啾啾兮穴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4,汉乐府诗

  上邪(汉乐府民歌)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孔雀东南飞(这个不用我说了吧,中学课本有,是中国古代最长的爱情诗)

  5,唐诗 望月怀远(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春江花月夜(唐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指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竹枝词(唐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锦瑟(唐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唐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唐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还有一首值得一提的:《长恨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描述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6,词:

  相见欢(南唐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浪淘沙令(南唐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乌夜啼(南唐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鹊桥仙(宋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雨霖铃(宋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凤栖梧(宋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青玉案 元夕(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江城子(宋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卜算子(宋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迈陂塘(金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儿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瑞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苏幕遮(宋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江城子(宋 苏东坡)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醉花阴(宋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一剪梅(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夜游宫

  周邦彦(宋)

  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沉沉千里。

  桥上酸风射眸子。

  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

  不恋单衾再三起。

  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自古表白多白表

从来情书难书情

笑谈少年多年少

常与生人道人生

莫问归处何处归

水中明月照月明

举头思乡是乡思

昨日谈笑成笑谈

今朝别离成离别

孤舟海上去上海

上海有个下海庙

独自本日回日本

日月潭边看月日

(每句当中有一个词,组成词的两个字,正读和反读,顺序倒置,然后组合成句,表达一个意思,妙趣横生,这种修辞叫回文。)

《我看红楼梦中的诗词》

近日看到诸位网友讨论红楼梦中的诗词,不禁心有所感,不揣冒昧,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要说明的是,既然心迷红楼,我也是非常喜欢红楼梦中的诗句的。但喜欢是一回事,客观评价它又是另一回事了。我既不觉得红楼梦中有什么拙劣的诗作,也不认为其中的诗词有极高的艺术水准。这两种观点,似乎在前面的帖子当中都有。我以前在红楼版就提到过,我以为,从红楼梦里的诗词来看,曹雪芹在明清的诗人中,只好算第二流的,比不上明代的高启,也不如清朝的纳兰性德。如果这样看的话,置之于唐人之中,恐怕就得等而下之,算第三流的水准了——自然,这个一二三流并不是一种严谨的说法,带有很大的主观色彩,不过一般的公论也还是有的。下面详细说一说我的看法。

纵观红楼梦一书,我们可以发现,曹雪芹似乎最工于七律,如诗社咏白海棠、咏菊、芦雪庵咏红梅花、宝玉的四时即事等等;其次是七绝,古风也还有几首(相对而言,因为一般的诗人古风都不多),五绝、五律稍少一些,词就更少了——仅有关于宝玉的两首西江月和后来的咏柳絮诸词等两三处。况且红楼梦中的词都是小令,没有长调。我一直有种疑惑,怀疑曹雪芹于词上面略逊一些。其实红楼梦中的诗作是极为令人佩服的,一般人能作到言自己心声就已经难得了,而曹雪芹要写出这么多人的声气情怀来,真是大才!——宝钗、黛玉这些颇富才情的人还好说,尤其是那些不精于诗词的人物,如李纨、迎春,还有香菱的最初两首诗作,实不知雪芹先生如何想出。何况这些诗词中还要隐含人物的身世、结局,言此及彼,明修暗渡,确是无人能及。

然而,因为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以诗为谶,难免就会有以辞害意的情况。就好像回文诗,从来就没有什么极好的作品——先天的限制在那里摆着呢。虽说写诗就是带着枷锁跳舞,但真正的好诗是在形式下表现自我,红楼梦诗词这种为小说服务的特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是最优秀的。

这是从红楼梦诗词的先天条件上说,只就诗词本身来说,红楼梦中诗作的缺欠在于:过于注重辞藻,用词浓艳华美,显得太精致了些。让我想起欧阳修《六一诗话》里的一个典故来:北宋有本名为《九僧诗》的诗集,收录了当时九位诗僧的作品(其中有很出名的惠崇)。一次,有位诗人出题,邀诸僧作诗,云诗中不得犯“山”、“水”、“云”、“竹”、“石”、“花”、“草”、“雪”、“霜”、“星”、“月”、“鸟”等字,于是诸僧搁笔……这当然是个很极端的例子,却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红楼梦里很多诗词中都有“女儿”、“公子”、“宝炬”、“锦罽”等字样(如宝玉《冬夜即事》“女儿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这些字眼未免有些轻飘,不够真切。使的熟语多,创意少,意境便不够独特。比如宝玉的“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便不怎么样,流于俗套。(咏白海棠)再如黛玉的“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源于“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看似更胜一筹,实际则显得过于用力,“偷”、“借”二字雕凿的痕迹重了些,反不如原来的句子那么自然。还有像黛玉的螃蟹咏,首联起得平平,颔联“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更有些堆砌,简单描摹,不够有诗意。再比如黛玉的《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格式套用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但因为出自黛玉之手,便有些一味凄清,比之“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境界来,总还是不如的,还且不说这种诗歌格式的开创意义更是难以匹敌的。缺少阔大深沉的气象,便很难跻身上乘。不说李杜,象李商隐的《杜工部蜀中离席》、杜牧的《题宣州开元寺……》以及初唐四杰、高岑、韩柳、元白以至郊、岛等人的作品,都有红楼梦诗词中难及之处。我感觉红楼梦中的诗词,在遣词用语上,略略有些像姜夔的词——清空,再稍微偏一点,就是周邦彦的路子了。

用王国维的话说,这种不好的感觉便是“隔”。所谓“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柔装束之态。”(《人间词话》)是不隔。如果堆砌典故,套用熟语,看起来如“隔雾看花”,就很难让人读后形成清晰的形象。所以王国维称许“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认为姜夔的《暗香》、《疏影》“情味索然”。我看钱钟书先生的诗作,便觉得钱先生才学是极高的,然而那样去写诗,到了不做注释,像我等还算对古诗词粗知一二的人根本看不明白的地步,终不能算诗家正道。红楼梦里虽到不了像王国维说的用“谢家池上”代春草的地步,但确实有很多地方犯了这个毛病。例如黛玉的咏柳絮词《唐多令》一首,开篇便是“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倒是很雅致,只是连用百花洲、燕子楼二典,不是实景,只是一种表象,就有些“隔”了。我们可以看看燕子楼的出处,苏轼有《永遇乐》一词云“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在这里,燕子楼是实用,不像黛玉的词是虚比,就显得实在多了。相比之下,咏菊诸首还算不错的,颇有风致,可探春“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以及黛玉“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等句还是缺少蕴藉浑然的感觉。

话说回来,红楼梦里的诗词也许不能代表雪芹先生的水平(但我们现在只能以此来衡量),而且现在红楼梦里也还是有很多高妙的诗句。我个人认为菊花诗、五美吟、怀古诗、柳絮词、桃花行都是很不错的,这些说的人很多了,不再赘述。而《真真国女儿诗》里面的“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一句我十分欣赏,以为堪比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是红楼梦里少有的阔大手笔,却不见以前有人提过。可是从总体上讲,红楼梦里的诗词在中国的诗词历史中,只好算三流的水准——可别以为这是贬低或者对其价值估计不足,照我看,第一流的诗人只是有数的几个,然后如杨万里、高启、晏殊、范成大、秦观等等一大批人都是第二流的,雪芹先生与他们已经可以说是差相仿佛了。

小子无知,唐突红楼,知我罪我,其在诸君。

1 关于蝴蝶_爱情的诗句

关于蝴蝶_爱情的诗句 1关于蝴蝶的爱情诗句

李白在《长干行》的诗中,也有一句:“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杜甫诗《曲江二首》中写道:“穿花峡蝶深深见,点水靖蜒款款飞”。

将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觅食、交配、产卵和蜻蜓点水产卵,一触即飞之状,描绘得栩栩如生。北宋谢逸在《蝴蝶》中描述到:“狂随柳絮有时见,舞人梨花何处寻”。

南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二首》诗云:“儿童急走追黄蝶,飞人菜花无处寻。”分别描述菜白蝶在白色的梨花中飞舞和黄粉蝶喜在**的油菜花中飞舞的情景……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第二联,大抵说往事如烟) 《春夕旅怀》 崔涂(唐) 水流花谢两无情, 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 杜鹃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 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 五湖烟景有谁争? (此诗用清丽的语言,工整的格律,把惜春,思乡之情表现得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骄儿诗》 李商隐 欲争蛱蝶轻,未谢柳絮疾。 (写少年活泼飞奔追蝴蝶抓柳絮) 《杂诗之八》 (晋)张协 述职投边城,羁束戎旅间。

下车如昨日,望舒四五圆。 借问此何时?蝴蝶飞南园。

流波恋旧浦,行云思故山。 闽越衣文,胡马愿度燕。

土风安所归,由来有固然。 《和主薄季哲怨情》 (南朝)谢眺 花丛乱数蝶,风帘入双燕。

《春感诗》 (唐)李白 尘萦游子面,蝶弄美人钗。 《古意二首》(之二) (南朝)梁武帝 飞飞双蛱蝶,低低两差池。

《曲江二首》(之二) (唐)杜甫 朝回日日典春衣, 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 暂时相伴莫相违。 [水调歌头](泛湘江) (宋)张孝祥 此事天公付我, 六月下沧浪。

蝉蜕尘埃外, 蝶梦水云乡。 [思佳客] (宋)吴文英 迷蝶无踪晓梦沉, 寒香深闭小庭心。

《晚日后堂》 (南朝梁)简文帝萧纲 岸柳垂长叶, 窗桃落细跗。 花留蛱蝶粉, 竹翳蜻蜓珠。

《答外》 刘令娴(女) 鸣鹂叶中响,戏蝶花间鹜。 《满江红·点火樱桃》 (南宋)辛充疾 蝴蝶不传千里梦, 子规叫断三更月。

听声声枕上劝人归, 归难得。 (希望王师北定思念故乡) 《青陵台》 (唐)李商隐 青陵台畔日光斜, 万古贞魂绮莫霞, 莫讶韩凭为蛱蝶, 等闲飞上别枝花。

《李义山诗集》 《咏蝴蝶》 (北宋)谢逸 狂随柳絮有时见, 舞入梨花何处寻。 江天春晚暖风细, 相逐卖花人过桥。

(谢逸作蝴蝶诗三百首,人号谢胡蝶,《豫章诗话》 ) 《荆南竹枝词·咏梁祝》 (清)史承豫 读书人去剩荒台, 岁岁春风长野苔。 山上桃花红似火, 双双蝴蝶又飞来。

宁波梁祝墓上,宜兴祝英台读书处,常有蝶聚,当地设“双蝶节”于农历三月一日 (祝英台生日) 《江行》 (唐朝)鱼玄机 大江横抱武昌斜, 鹦鹉洲前万户家。 画舸春眠朝未足, 梦为蝴蝶也寻花。

后二句,极言江上春色迷人,虽在梦寐之中,亦觉情思摇漾。空灵隽妙,传神语外。

《晴景》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兼无叶里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 应疑春色在邻家。

《咏蛱蝶》 梁简文帝 复此从凤蝶, 双双花上飞; 寄语相知者, 同心终莫违。 咏英台化蝶句 (宋)薛秀宣 蝶舞凝山魄, 花开想玉颜。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李商隐四首 其一 孤蝶小绯徊, 翩翾粉翅开。

并应伤皎洁, 频近雪中来。 其二 叶叶复翻翻, 斜桥对侧门。

芦花惟有白, 柳絮可能温。 西子寻遗殿, 昭君觅故村。

年年芳物尽, 来别败兰荪。 其三 初来小苑中, 稍与琐围通。

远恐芳尘断, 轻忧艳雪融。 只知防灏露, 不觉送尖风。

回首双飞燕, 乘时入绮栊。 其四 飞来绣户阴, 穿过画楼深。

重傅秦台粉, 轻涂汉殿金。 相兼唯柳絮, 所提是花心。

可要凌孤客, 邀为子夜吟? 转尾连环诗 清·佚名 古代回文诗是一种诗歌体裁,以奇趣著称,有多种形式。这里介绍两首与蝴蝶相关的回文诗。

转尾连环 清·佚名 春晴喜鹊噪前津 鹊噪前津柳媚新 津柳媚新花恋蝶 新花恋蝶去来频 频来去蝶恋花新 蝶恋花新媚柳津 新媚柳津前噪鹊 津前噪鹊喜晴春 注:[津:渡口] [柳媚:柳树婀娜多姿的妩媚样子] “转尾连环”是回文诗体的一种,由十六字首尾连成环形,可左右旋读各得七绝一首。读法:第一句从“春”字起左旋,后三句均从前一句的第四字读起。

右旋读法同左旋读法,至左旋读法第一字止。

2白莲与蝴蝶表达爱情的诗句

1、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咏同心芙蓉诗》 隋·杜公瞻 2、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李商隐 3、凿破苍苔涨作池,芰荷分得绿参差。晓开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妇出浴时。

——《咏莲》 宋·杜衍 4、玉雪窃玲珑,纷披绿映红; 生生无限意,只在苦心中。——《莲藕花叶图》 元·吴师道 5、雨馀无事倚阑干,媚水荷花粉未乾。

十万琼珠天不惜,绿盘擎出与人看。——《荷花》 宋·王月浦 6、涌金门外凉生早,无数荷花斗娇好。

自怜贫病不出门,无奈心情被花恼。夜来一雨愁思浓,晚看玉露垂庭草。

便须扶杖买兰舟,莫待红妆被霜老。——《荷花》 宋·湛道山 7、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

多谢浣沙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莲叶》 唐·郑谷 8、一雨池塘水面中,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雨后池上》 宋·刘颁 9、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

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煞江南。

——《水仙子·咏江南》 元·张养浩 10、夜深庭院寂无声,明月流空万影横。坐对荷花两三朵,红衣落尽秋风生。

——《秋初夜坐》 元·赵雍 11、秀樾横塘十里香, 水花晚色静年芳。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照潇湘。

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鹧鸪天赏荷》 金·蔡松年 12、斜雨飞丝织晓空,疏帘半卷野亭风。

荷花开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北亭》 唐·李群玉 13、小桥划水剪荷花,两岸西风晕晚霞。

恍似瑶池初宴罢,万妃醉脸沁铅华。——《荷花》 宋·白玉蟾 14、霞包霓荷碧,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

重重青盖下,千娇照水,好红红白白。每怅望,明月清风夜,甚低迷不语,妖邪无力。

终须放,船儿去,倩香深处住,看伊颜色。——《荷花媚·荷花》 宋·苏东坡 15、西子湖边水正肥,鸳鸯双浴湿红衣。

蜻蜓立在荷花上,受用香风不肯飞。——《湖边》 宋·崔复初 16、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旦敞测缎爻等诧劝超滑莲曲二首》 唐·王昌龄 17、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采莲曲》 梁·萧纲 18、团团堤路行无极,一株一步杨柳碧。

佳人反覆看荷花,自恨鬓边簪不得。——《东湖看荷花呈愿父》 宋·宋自逊 19、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

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

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新荷》 唐·李群玉 20、天机雪锦织鲛绡,艳朵亭亭倚画桥。

无垢自全君子洁,有姿谁想六郎娇。翠房分菂莲须褪,玉藕抽丝暑叶摇。

花里不妨呼净友,采香须棹月明桡。——《荷花》 宋·董嗣杲 21、水中仙子并红腮,一点芳心两处开。

想是鸳鸯头白死,双魂化作好花来。——《荷花》 宋·释仲殊 22、水上摘莲青的的,泥中采藕白纤纤。

却笑同根不同味,莲心清苦藕芽甜。——《竹枝词》 元·丁鹤年 23、水阔雨萧萧,风微影自摇。

徐娘羞半面,楚女妒纤腰。别恨抛深浦,遗香逐画桡。

华灯连雾夕,钿合映霞朝。泪有鲛人见,魂须宋玉招。

凌波终未渡,疑待鹊为桥。——《荷花》 宋·钱惟演 24、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赠荷花》 唐·李商隐 25、十里荷花带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只应舞彻霓裳曲,宫女三千下广寒。

——《月下看白莲》 宋·杨公远 26、诗曰:若耶溪边天气秋。采莲女儿溪岸头。

笑隔荷花共人语,烟波渺渺荡轻舟。数声水调红娇晚。

棹转舟回笑人远。肠断谁家游冶郎,尽日踟蹰临柳岸。

——《词笑令(采莲)》 宋·秦观 27、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折荷有赠》 唐·李白 28、三千美女学宫妆,占断薰风水一方。试问画工何处在,移来五月鉴湖凉。

高擎万柄绿参差,匹练横铺锦一机。喜对薰风描写得,秋风夜雨不敢知。

——《画荷花二首》 宋·释云岫 29、若耶溪边天气秋,采莲女儿溪岸头。笑隔荷花共人语,烟波渺渺荡轻舟。

数声水调红娇晚,棹转舟回笑人远。肠断谁家游冶郎,尽日踟蹰临柳岸。

——《采莲》 宋·秦观 30、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采莲曲》 唐·李白 31、曲沼芙蓉映竹嘉,绿红相椅拥云霞。生来不得东风力,终作薰风第一花。

——《荷花》 元·何中 32、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

——《秋池一株莲》 隋·弘执恭 33、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

3白莲与蝴蝶表达爱情的诗句

1、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咏同心芙蓉诗》 隋·杜公瞻 2、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李商隐 3、凿破苍苔涨作池,芰荷分得绿参差。晓开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妇出浴时。

——《咏莲》 宋·杜衍 4、玉雪窃玲珑,纷披绿映红; 生生无限意,只在苦心中。——《莲藕花叶图》 元·吴师道 5、雨馀无事倚阑干,媚水荷花粉未乾。

十万琼珠天不惜,绿盘擎出与人看。——《荷花》 宋·王月浦 6、涌金门外凉生早,无数荷花斗娇好。

自怜贫病不出门,无奈心情被花恼。夜来一雨愁思浓,晚看玉露垂庭草。

便须扶杖买兰舟,莫待红妆被霜老。——《荷花》 宋·湛道山 7、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

多谢浣沙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莲叶》 唐·郑谷 8、一雨池塘水面中,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雨后池上》 宋·刘颁 9、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

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煞江南。

——《水仙子·咏江南》 元·张养浩 10、夜深庭院寂无声,明月流空万影横。坐对荷花两三朵,红衣落尽秋风生。

——《秋初夜坐》 元·赵雍 11、秀樾横塘十里香, 水花晚色静年芳。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照潇湘。

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鹧鸪天赏荷》 金·蔡松年 12、斜雨飞丝织晓空,疏帘半卷野亭风。

荷花开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绿沼中。——《北亭》 唐·李群玉 13、小桥划水剪荷花,两岸西风晕晚霞。

恍似瑶池初宴罢,万妃醉脸沁铅华。——《荷花》 宋·白玉蟾 14、霞包霓荷碧,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

重重青盖下,千娇照水,好红红白白。每怅望,明月清风夜,甚低迷不语,妖邪无力。

终须放,船儿去,倩香深处住,看伊颜色。——《荷花媚·荷花》 宋·苏东坡 15、西子湖边水正肥,鸳鸯双浴湿红衣。

蜻蜓立在荷花上,受用香风不肯飞。——《湖边》 宋·崔复初 16、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采旦敞测缎爻等诧劝超滑莲曲二首》 唐·王昌龄 17、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采莲曲》 梁·萧纲 18、团团堤路行无极,一株一步杨柳碧。

佳人反覆看荷花,自恨鬓边簪不得。——《东湖看荷花呈愿父》 宋·宋自逊 19、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

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

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新荷》 唐·李群玉 20、天机雪锦织鲛绡,艳朵亭亭倚画桥。

无垢自全君子洁,有姿谁想六郎娇。翠房分菂莲须褪,玉藕抽丝暑叶摇。

花里不妨呼净友,采香须棹月明桡。——《荷花》 宋·董嗣杲 21、水中仙子并红腮,一点芳心两处开。

想是鸳鸯头白死,双魂化作好花来。——《荷花》 宋·释仲殊 22、水上摘莲青的的,泥中采藕白纤纤。

却笑同根不同味,莲心清苦藕芽甜。——《竹枝词》 元·丁鹤年 23、水阔雨萧萧,风微影自摇。

徐娘羞半面,楚女妒纤腰。别恨抛深浦,遗香逐画桡。

华灯连雾夕,钿合映霞朝。泪有鲛人见,魂须宋玉招。

凌波终未渡,疑待鹊为桥。——《荷花》 宋·钱惟演 24、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赠荷花》 唐·李商隐 25、十里荷花带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只应舞彻霓裳曲,宫女三千下广寒。

——《月下看白莲》 宋·杨公远 26、诗曰:若耶溪边天气秋。采莲女儿溪岸头。

笑隔荷花共人语,烟波渺渺荡轻舟。数声水调红娇晚。

棹转舟回笑人远。肠断谁家游冶郎,尽日踟蹰临柳岸。

——《词笑令(采莲)》 宋·秦观 27、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折荷有赠》 唐·李白 28、三千美女学宫妆,占断薰风水一方。试问画工何处在,移来五月鉴湖凉。

高擎万柄绿参差,匹练横铺锦一机。喜对薰风描写得,秋风夜雨不敢知。

——《画荷花二首》 宋·释云岫 29、若耶溪边天气秋,采莲女儿溪岸头。笑隔荷花共人语,烟波渺渺荡轻舟。

数声水调红娇晚,棹转舟回笑人远。肠断谁家游冶郎,尽日踟蹰临柳岸。

——《采莲》 宋·秦观 30、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采莲曲》 唐·李白 31、曲沼芙蓉映竹嘉,绿红相椅拥云霞。生来不得东风力,终作薰风第一花。

——《荷花》 元·何中 32、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

——《秋池一株莲》 隋·弘执恭 33、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

4你知道哪些有关描写蝴蝶与爱情的名言名句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玉蝴蝶 (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栏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萍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遗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

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歌词:蝴蝶飞不过沧海(邓智星) 曾以为只要深深相爱 我们就永远不会分开 可那天听到你的表白 眼泪却忍不住掉下来 当爱不能承载太多悲哀 爱的承诺变的那么苍白 再多努力结果依然失败 不忍心责怪也不再期待 我和你的爱 是不被祝福的爱 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 注定的结局心酸无奈 只留下刻骨铭心的记载 我和你的爱 冥冥中谁在主宰 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 收起无法结算的情债 挥别天边最后一抹云彩 。

5诗经关于蝴蝶的诗句

《论语》有云:“不学诗,无以言。”

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风、雅、颂三位一体的《诗经》,尤以“风”最为鲜活灵动。源自地方民歌的十五国风,不乏谈情说爱之作,恰似当代民谣。

古人以夫妇为人伦之始,“风”有“风天下而正夫妇”之意,以诗歌书写两性关系的文学模板,倾诉爱情最纯粹的悲喜。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或许,“思无邪”才是爱情的理想模样。从一见锺情到两情相悦,从你侬我侬到永结同心,从山盟海誓到地老天荒,诗意寄居的爱情世界,天然而美好。

如欲找寻唯美爱情,不妨在《诗经》的爱情世界中,发一场酣畅淋漓的鸳鸯蝴蝶梦。在诗经的世界,爱情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国风周南关雎》一双雎鸟合鸣作伴,一对璧人相依相恋。

美好的爱情,必须势均力敌。君子配淑女,正契合夫妇之德的美好范式,无异天作之合。

始于顾左右而言他的含蓄相思,经历一番追求考验,由爱情走向婚姻,终于修成正果,爱得青春而健康。作为《诗经》开篇,至圣先师以“乐而不*,哀而不伤”评之,《关雎》自是意义非凡。

欢乐而不放纵,悲哀而不伤痛,情感恰到好处,不过不失。纵是痴男怨女,却也懂得把握分寸,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树立夫子价值观的“中庸”典范。

在诗经的世界,爱情是惊为天人,一见倾心: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国风郑风野有蔓草》碧草葳蕤,露珠莹润。少女飘然而至,脉脉含情不语;少男怦然心动,款款尽诉衷肠。

毋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情投意合的花季男女,私定终身,结伴同行,爱得自由而奔放。在诗经的世界,爱情是郎情妾意,投桃报李: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国风卫风木瓜》“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一对热恋爱侣互诉衷曲,誓言投木报琼。

破除锱铢必较的迷障,真爱从不计较物质得失,而是情比金坚,爱得赤诚而热烈。在诗经的世界,爱情是新婚燕尔,春风一度: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国风唐风绸缪》洞房花烛夜,无边光景。亲友尽情谑闹,新人难掩兴奋。

缱绻情意,惟良辰美景不可辜负。“春宵一刻值千金”,“人生得意须尽欢”,爱得温馨而甜蜜。

在诗经的世界,爱情是久别重逢,欣喜若狂: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1神智体诗。

神智体诗是一种趣味性很浓的诗,据宋桑世昌《回文类聚》载,苏轼曾作神智体《远眺》诗。他不把诗直接写出来,而“以意写图,令人自悟”。将文字巧作安排,字形有长有短,有横写、有侧写、有反写、有倒写。因其设想新奇,启人神智,故名。神智体诗后广为流行。民间偶有作者,但意境不高,终不及苏轼诗的自然流畅、意境高超。

2连环诗。

连环诗的形式通常排列成圆圈形,字数不限,但由于难度比较大,字数一般在十几到二十几字之间。读的方法很多,一般从圆圈最上面的当中一个字起头(也有从任意一个字起读的),然后按照顺时针或是逆时针方向(有的连环诗两种方向皆可),每五字或是七字一断,即可读成若干首五言诗或是七言诗。有的读法则为前一句的最后几个字又作为下一句的开头几个字,这样的连环诗又称作借字体连环诗。

3同头诗。

同头诗,就是每句诗的开头一字都相同,大致与独韵诗相对称。但独韵诗有的是每句末尾一字都相同,有的则只是用同字作韵而未必是句句都押韵。同头诗在南朝已经存在,后世续有所作。吴承恩《西游记》中就作了“福”、“禄”、“寿”诗三首。同头诗与复字诗略有不同,复字诗是通篇每用复字,但未必都冠于句首,而同头诗则是各句句首一字必须相同。

4绕头诗。

绕头诗当为宋代大文豪苏轼所创,其形式为:一、三两句为三字,二、四两句为七字;一、二句押一韵,三、四句另押一韵。其中第三句的一、三字为第一句的三、一字,好比将尾绕到头,故称“绕头诗”。

5联边诗。

联边诗,是指诗句中的每个字都用偏旁部首相同的字组成,联缀成章。所谓联边,语本刘勰《文心雕龙·练字》:“联边者,半字同文者也。状貌山川,古今咸用,施于常文,则龃龉为瑕,如不获免,可至三接,三接之外,其字林乎!”刘勰认为诗文要练字,“一避诡异,二省联边”,对于联边字要少用,最多可连用三字,用多了就成了“字林”。这是针对“常文”而言,然而联边诗是有意利用这一特征,扩展其形式,戏作成诗,反别具趣味。南朝陈诗人沈炯首作《口字咏绝句诗》,每字都含有“口”字,或可视为联边诗的先声。北宋黄庭坚的五古《戏题》,可算得上是最地道的联边诗。

6宝塔诗。

宝塔诗,原称“一字至七字诗”。宝塔词则称《一七令》。从一字句到七字句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后来有增加到一字至十字,甚至一字至十五字的,每句或每两句字数依次递增,字数由少至多,形如宝塔,上尖底宽,所以叫宝塔诗。其实最早出现的李白的《三五七言诗》,以及以后出现的三五六七言诗、一三五七九言诗等,都是宝塔诗,并不仅仅限于“一字至七字诗”。宝塔诗是杂言诗的一种。但一般杂言诗是指诗中字句长短相间,并无规则,而宝塔诗中每句字数则是“依次递增”,由少至多,这是两者所不同之处。

7一字诗。

一字诗,顾名思义就是在诗中出现许多“一”字,而每一个“一”字后面一般都是跟一景一物或一个动作。按诗法论,一诗中出现重字(即一个字重复出现)乃大忌,但作为一种游戏之作,“一字诗”倒也别有趣味。

8九字诗。

九字诗即九言诗,全诗通篇九字。我国古诗一般为通篇五言或七言,也有通篇三言、四言和六言的,九言诗通常只是在古体诗中偶尔出现几句(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而通篇九言的极少见。在吟诵这类九字诗时要注意,其每句的停顿节奏为四、二、三或是二、四、三。

9十字图诗。

十字图诗是指诗的排列形式为“十”字形,读法很多,但一般居于“十”字中心的那个字在每一句中都会被用到。现存的两首“十字图诗”均在敦煌发现,后经著名的敦煌学家李正宇先生反复考证推敲,确定为古代失传已久的“十字图诗”。从诗的内容和形式来看,这种“十字图诗”大约曾流行于西北地区的下层知识分子中,以此来消遣或是斗智。

10十七字诗。

十七字诗俗称“三句半”,从宋代起就盛行于民间,并一直流传至今。全诗十七字,前三句为五字句,最后一句则为两个字,用来破题以总结全诗,或甩包袱以引起喜剧效果。在吟诵时前三句语气要平和缓慢,最后一句的两个字则要急促重读。现在的“三句半”已经演变为一种四人演出的微型小品形式。

11藏头诗。

《诗体明辨》:“藏头诗,每句头字皆藏于每句尾字也。”是说每句的第一字,都藏于前一句的末一字。这是利用汉字中合体字多的特点,从前句末一字分离出其中的一个“部件”,作为次句的首字,所以称为藏头诗或藏头拆字诗。现存藏头诗似以唐白居易《游紫霄宫》为最早,续作者不多。有的诗人不明藏头诗的含义,而把嵌字诗(嵌于句首)当作藏头诗,这是不对的。

12嵌字诗。

广义地说,按照修辞格“镶嵌”手法把特定的字嵌于诗篇的句首或句中,如人名诗、地名诗、药名诗、建除诗、八音诗、六府诗等都是嵌字诗。狭义的嵌字诗,专指嵌于每句句首的字合成短句,并且别有意义的一种诗体。近人胡才甫《诗体释例》:“嵌字体不知始于何时,宋以来题楹联语辄用之,以见贴切用工之巧。”人们有时把嵌字诗与藏头诗相混,这是由于不明藏头诗的含义的缘故。

13拆字诗。

拆字诗,是根据汉字多合体字的特点,将合体字拆成独体字,或拆成相关的部件(偏旁加独体字),敷衍成篇。拆字诗与离合诗相近似,但又不尽相同。离合诗是先分离后合并,一般是四句(或六句)离合成一字;拆字诗则是一句一字或两句一字。离合诗还有其他形式(如药名离合诗),而拆字诗则无。

希望对您有帮助。

世界对称日的意义

 世界对称日的意义,完全对称日寓意:万事圆满,心想事成。由此导致朋友间互发短信祝福致使这一概念在人际间广泛传播。下面是关于世界对称日的意义接下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世界对称日的意义1

 世界完全对称日是指公历纪年日期中数字左右完全对称的日期。如2010年1月2日(20100102),2011年11月2日(20111102),2020年2月2日(20200202)等。2020年2月2日,农历正月初九,不少人称之寓意为长长久久,又因其完整写法“20200202”谐音为“爱你爱你”,被网友戏称为千年一遇的“完全对称日”“最佳领证日”。

 世界完全对称日更严谨的叫法是回文日。首先阐述一下被称作回文日的这个概念:在用八位数字(数位不够用0补足)表示日期(年月日顺序)的时候,那些反过来读与自身无异的便是回文日,就像文学中的回文诗那样。以20111102为例,将八位数按两位两位分成四组,就得到了代表世纪、年、月、日的20/11/11/02。

 可以看到世纪数与日期、年份与月份分别互为镜像,因此只需考虑月日就能知道相应年份的特点。众所周知,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因此相应的八位回文数只有366个,其中2月29即0229对应的9220确实是闰年无误。虽然其实也就是一年中的每一天对应一个年份而已,不过镜像的顺序比较跳跃,所以有必要简要分析一下。

 一年有十二个月,因此(每个世纪)出现世界完全对称日的年份也就(至多)只有十二个,分别为01~12的镜像,(按顺序)就是01、10、11、20、21、30、40、50、60、70、80、90。同理,会出现世界完全对称日的世纪数也只能是日期的镜像,也就是01、02、03、10、11、12、13、20、21、22……90、91、92这31个。然后,考虑到并不是每个月都有31天,在这些可能的世纪中也就不一定会出现所有12个年份的世界完全对称日,比如公元四世纪就只有11个世界完全对称日(因为2月没有30日),而十四世纪只有7个(五个小月没有31日)。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午会把今天错算作第86个的直接原因(7×12+2)。

世界对称日的意义2

 1、完全对称日寓意:万事圆满,心想事成。由此导致朋友间互发短信祝福致使这一概念在人际间广泛传播。

 2、世界完全对称日是指公历纪年日期中数字左右完全对称的'日期。如2010年1月2日(20100102),2011年11月2日(20111102)等。

 虽然“世界完全对称日”概念来源无从可考,探究其现实意义的行为也终归徒劳,但最起码,民政局都能为了它破一次例,足以证明“对称”这件事对于人类来说确实有着非凡的意义。

 提到生活中的对称,你脑海中的形象大概是这样的——

 除了我们可以用眼睛看到的现实中的“对称”外,人类社会中还存在很多抽象的对称。

 在文学中,有一种写作手法为“回文”写作,即将相同的词汇或句子,在下文中调换位置或颠倒过来,产生首尾回环的效果。苏轼就经常在诗词中以这种方式“炫技”,在他的《记梦回文二首》中就有“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吐碧衫。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而这首诗,就是一首通体回文诗,它的顺序反过来——“岩空落雪松惊梦,院静凝云水咽歌。衫碧吐花余点乱,纤纤捧碗玉颜酡。”也同样成立。

 日常生活中,我们较多接触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等标语,同样即为典型“回文”。英文中也存在“回文”现象,拿破仑被流放到Elba岛时说的一句:Able was I ere I saw Elba(在我看到Elba岛之前,我曾所向无敌),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而在数学领域,同样存在类似概念——回文数。设n是一任意自然数。若将n的各位数字反向排列所得自然数n1与n相等,则称n为一回文数。比如123454321,即是一回文数。

 古代中国人对于因“对称”产生的平衡感推崇备至。道家讲求阴阳调和,太极中的阴阳鱼即是对这种对称性的完美诠释。

 而古代汉字中对称性的体现的,就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了——

 古汉字“丩”。

 古汉字“川”。

 古汉字“己”。

 为什么人类追求对称,或者说人类社会为什么以对称为美呢?

 其实,用一句话就可以解释这件事——因为人在结构上大体是对称的。

 人类的对称性始于自然选择。不光是人,世界上的动物几乎都可以以其对称性分类:辐射对称动物和两侧对称动物。

 辐射对称即动物体型呈辐射状的一种对称形式,这种体型仅有上下的差别,并无左右之分。一般的辐射对称生物均为水生生物,比如水母、珊瑚、海葵等。

 而两侧对称则是我们更熟知的、存在更广泛的对称形式。相比于海洋的无垠,陆地上的空间相对狭小,障碍和敌人也更多,所以陆地生物大都呈两侧对称形态,这种体态能提供定向运动的功能,方便捕食的同时也方便逃跑。

 不过,以上分类并不足以涵盖自然界中的所有动物,有一种动物和对称完全扯不上关系——海绵。它的捕食方法十分奇特,是用一种滤食方式。单体海绵很像一个花瓶,瓶壁上的每一个小孔都是一张“嘴巴”。海绵通过不断振动体壁的鞭毛,使含有食饵的海水不断从这些小孔渗入瓶腔,进入体内。由于拥有如此佛系的捕食方式,所以海绵可以长得随心所欲,成为了动物界的一朵奇葩。

 但是,之所以说人类在结构上是大体对称的,是因为人体中潜藏着诸多不对称之处——大脑看起来左右都有,然而左、右脑的形态和功能上还是有着不小的差异;肺脏也是左右都有,然而我们的左肺只有两叶,而右肺有三叶;心脏尽管长在中间,但事实上有2/3占在左边,只有1/3在右边……此外的脾胃肾肠子等诸多器官,也都是不对称的,更不用说有些人的脸天生就从感官上让人觉得不太对称了。

 而这些不对称,也成为了人类“不完美”的佐证。

 于是,对于人体自身的基本形态的共识逐渐形成了人的审美偏好,而基于自身“不完美”的现状也迫使人类催生出对于“完美”更多的向往。于是,完美的对称成为人类共同的审美基础,也就不足为奇了。

世界对称日的意义3

 不少网友认为,世界完全对称日就是一个成双成对甜蜜的日子,适合秀恩爱晒甜蜜,告白、结婚。

 也有网友认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好不容易迎来了世界完全对称日,自己却没有女朋友!

 从古至今,我们看到有很多建筑和绘画作品等,都有着对称的美感,因此今天这个日子里,也被摄入了一些很好的意蕴。

 很多年轻人计划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去登记结婚,但是因为疫情蔓延的原因,只能暂时待在家中。

 还有人打算在今天跟心爱的人表白,这绝对是一个难逢的好机会,可是当看向窗外的城市,本该热闹的街道,却安静得叫人害怕。

 大家很默契地乖乖待在家中,时刻关注着每日患者的数据变化,默默在心中为他们祈祷,为奔赴在前线的工作人员加油打气,说一句——爱你。

 世界完全对称日是指公历纪年日期中数字左右完全对称的日期。如2010年1月2日(20100102),2011年11月2日(20111102),(20200202)(20211202)等。

  详情

 1、对称数在数学上称为回文数,比如10101,即从中间分两边对称的数,也存在于奇位数中。

 2、由第一条,公元纪年后的第一个“对称日”为公元1年01月01日,即10101。中国正处在西汉时期,公元元年有很多个“对称日”,1年02月01日,1年03月01日等。

 3、继续算,会发现需要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时间才会出现“对称日”。比如2011年11月02日的上一次“对称日”是2010年01月02日,再上一次的“对称日”是2001年10月02日,再之前的那次,竟然是1380年08月31日,那时中国还处在明朝时期,相隔了两个朝代共621年左右。

 4、当度过2010年01月02日之后,下一个“对称日”是2011年11月02日,然后是2020年02月02日,然后是2021年12月02日,再是2030年03月02日,然后十年一次,直到2101年10月12日,开始下一个轮回。

 5、据计算,从公元纪年开始到现在,2020年02月02日(20200202)总共有514个世界完全对称日。

  《回文旋图诗》

  开篷一棹远溪流,走上烟花踏径游。来客仙亭闲伴鹤,泛舟渔浦满飞鸥。

  台映碧泉寒井冷,月明孤寺古林幽。回望四山观落日,偎林傍水绿悠悠。

  可倒读为:

  悠悠绿水傍林偎,日落观山四望回。幽林古寺孤明月,冷井寒泉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泛,鹤伴闲亭仙客来。游径踏花烟上走,流溪远棹一篷开。

  文学史上第一个作回文诗的是谁?朱存孝在《回文类聚序》中说,“自苏伯玉妻《盘中诗》为肇端,窦滔妻作《璇玑图》而大备”。《盘中诗》是否就是“肇端”,说法尚且不一,但说回文诗因《璇玑图》而“大备”,却是古今文人公认的事实。

  《赏花》由来——苏小妹遥寄回环诗

  六月的一天下午,苏小妹与长兄苏东坡正荡舟湖上,欣赏那无边景致,忽然有人呈上苏小妹丈夫秦少游捎来的一封书信。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首别出心裁的回环诗:

  苏小妹看罢微微一笑,立即省悟出其中的奥秘,读出了这首叠字回文诗:

  静思伊久阻归期,

  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转,

  时闻漏转静思伊。

  苏小妹被丈夫的一片痴情深深感到动,心中荡起无限相思之情。面对一望无际的西湖美景,便仿少游诗体,也作了一首回环诗,遥寄远方的亲人:

  采莲人在绿杨津,

  在绿杨津一阕新;

  一阕新歌声漱玉,

  歌声漱玉采莲人。

  苏东坡在一旁深为小妹的过人才智暗暗高兴,他也不甘寂寞,略加沉吟,便提笔写了如下一首: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苏氏兄妹也派人将他们的诗作送与秦少游。

  同上面的《赏花》有统一格式的又两篇,感觉也很不错

  其一、《赞园

  “园丁栽植树成材筑玉台高优质木”

  园丁栽植树成材,

  植树成材筑玉台。

  筑玉台高优质木,

  高优质木园丁栽。

  其二、明末浙江才女吴绛雪《四时山水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春 景 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莺啼岸柳弄春晴,

  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

  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 景 诗 (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香莲碧水动风凉,

  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

  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 景 诗 (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秋江楚雁宿沙洲,

  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

  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 景 诗 (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红炉透炭炙寒风,

  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

  风寒炙炭透炉红。

  除了上面的格式,另付几首其它格式的回文诗,也别有韵味

  一、广东高州县观山寺壁上刻有一回文诗:

  悠悠绿水傍林偎,

  日落观山四望回。

  幽林古寺孤明月,

  冷井寒泉碧映台。

  鸥飞满浦渔舟泛,

  鹤伴闲亭仙客来。

  游径踏花烟上走,

  流溪远棹一篷开。

  倒读诗如下:

  开篷一棹远溪流,

  走上烟花踏径游。

  来客仙亭闲伴鹤,

  泛舟渔浦满飞鸥。

  台映碧泉寒井冷,

  月明孤寺古林幽。

  回望四山观落日,

  偎林傍水绿悠悠。

  二、宋代李禺有回文诗《两相思》:

  思妻诗

  枯眼望遥山隔水,

  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

  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阳人离别久,

  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

  夫忆妻兮父忆儿。

  思夫诗

  儿忆父兮妻忆夫,

  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

  久别离人阳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

  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往来,

  水隔山遥望眼枯。

  三、湖北咸丰县有一首《万柳堤即景》回文诗:

  春城一色柳垂新,

  色柳垂新自爱人。

  人爱自新垂柳色,

  新垂柳色一城春。

  四、津人曹鸿年也有一首回文诗:

  寒风晓日映沙滩,

  日映沙滩竹报安。

  安报竹滩沙映日,

  滩沙映日晓风寒。

  五、清代诗人李《春闺》诗:

  垂帘画阁画帘垂,

  谁系怀思怀系谁?

  影弄花枝花弄影,

  丝牵柳线柳牵丝。

  脸波横泪横波脸,

  眉黛浓愁浓黛眉。

  永夜寒灯寒灯夜,

  期归梦还梦归期。

  回文诗中最有名的是宋代李禺写的《夫妻互忆回文诗》。

  夫妻相思

  宋朝李禺

  夫想妻(顺读) 妻想夫(倒读)

  枯眼望遥山隔水, 儿忆父兮妻忆夫,

  往来曾见几心知。 寂寥长守夜灯孤。

  壶空怕酌一杯酒, 迟回寄雁无音讯,

  笔下难成和韵诗。 久别离人阻路途。

  途路阻人离别久, 诗韵和成难下笔,

  讯音无雁寄回迟。 酒杯一酌怕空壶。

  孤灯夜守长寥寂, 知心几见曾来往,

  夫忆妻兮父忆儿。 水隔山遥望眼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9946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26
下一篇2024-01-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