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帮忙评赏一首词

请大家帮忙评赏一首词,第1张

呵呵!有缘人!我最近也正好填了一首《九张机》,没有写《十一张机》,是因为对于格律有些不太明白,“十一首者,前九首与上述者相同,第十首、第十一首首句各减一字,其馀与前面九首相同。”按这样说,楼主的这个“十张机”首句是否应该减一字?还有,我看了一些《九张机》,押叶三平韵,我不太确定,但我想意思是不是说韵应该是平韵,那楼主的“绿、悴、坠、媚”都是仄声啊?

“满庭落花蝴蝶飞双双蝴蝶偏难织”,我觉得这句不太好,有些重复累赘,而且读起来不太顺口,是否可以修改一下。

至于意境嘛,我觉得挺好的,毕竟现代人写诗嘛,很难达到古代人的那种成就。

我觉得楼主这首很有创意的是加入了叠字,“一剪一剪,一滴一滴”等等,感觉很不错。

说实话,我的那首和楼主这首很像,我觉得两首都有共同毛病是:字词虽然优美,但是没有新意,差不多都是常用词,我想楼主平时写诗是否也是这些词用的多一些?

我把我的也贴上,惭愧,毛病多多,大家交流一下。正像一位诗词朋友(也可以说是前辈)所说,写一首自己的《九张机》,是很多人的一种愿望。总之,大家共同交流交流。我也是初学写诗,正在揣摩当中,说的不好之处,请勿怪!

一张机,雨疏风入旧宫衣,灯枯油尽夜迟迟。对镜残妆,鬓花摇落,颜故有谁惜。

两张机,窗影烛灭停杼机,更鼓催梦意难平。愁肠难抑,心怀似絮,泪浸枕函湿。

三张机,天明雨住起纱织,残花满眼落难寻。宫深院静,浮云遮日,空闻鸟音痴。

四张机,纺车轻推金线提,经纬巧制颜色新。牡丹争艳,红梅吐蕊,为谁织锦衣。

五张机,鸿雁在云欲语迟,寄情香花叶题诗。千般情愁,万种恩怨,写尽平生思。

六张机,重门掩映半生羁,容颜易逝淡钗裙。水流花谢,音尘两绝,弦寂叹佳期。

七张机,梁间燕子可相知,楼外天高万里晴。光阴荏苒,香巢错筑,徒温长叹息。

八张机,忍看流水各东西,聚散依依似浮云。天涯有尽,相思无凭,琴妙声渐希。

九张机,凉雨惊秋雨凄凄,繁花散落眼迷离。夏去秋渐,花残枝瘦,只盼来春依。

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美食家,而苏轼所留下来的文学作品也一直被传唱,甚至于拥有了崇高的文学地位,苏轼也是北宋时期的文坛领袖。

其文采卓越,姿意纵横,阅读苏轼的作品,可以感受到创作者的豪迈之情,并且他在词作当中也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阅读苏轼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他超凡豁达的人生态度,虽然苏轼历经坎坷,但是他却从未气馁,也从未被生活所打败,反而一直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生活,感知生命的律动。

在苏轼所留下来的众多文学作品当中,其中有一首被称为最神奇的诗,它顺着读是天亮了,而倒着读就是天黑了,这就是《题金山寺》。

释义

涨潮之后带来的惊涛巨浪拍打在河岸边,激起了朵朵浪花,此时形成的景象以及所带来的声音就如同雪山崩塌一样,十分壮观。

抬眼望去,远处的江面上有一个渔夫正在划着渔船垂钓,而天空中明月的倒影直接映在了江面上,十分的漂亮。

对面不远处就是金山寺的大门,金山寺内的小路十分的狭窄,悠长,而门槛处又有泉眼。

从泉眼处流出来的水流十分的清澈,打着石头,发出了清脆的响声。

就在这连绵不绝的江水间以及两岸翠绿的树木中,我迎来了天明时分。

此时红霞漫天,天气十分的晴朗,抬眼望去,远处的天空和江水连接在一起,水天一色。

而在江边又围绕着一些树木,鸿鹄又轻松的飞过。

这首诗如果正着读的话,那就是从月夜景色到江天破晓,如果倒着读的话,就是黎明晓日到渔舟唱晚,一首诗却给了读者两种意境,这首诗也是回文诗,也叫爱情诗。

从这一首诗当中能够感受到作者苏轼较高的文学素养以及文化底蕴,正是因为他的文学造诣高,所以才能够创作出这样一首奇诗。

回文诗是汉语当中特有的一种使用词序,是古典诗歌当中较为独特的体裁。

就是在这一首诗当中十分生动的描写了金山寺外的早晨和晚上的景色,所以顺读和逆度意境各有不同。

一首诗可以感受到两首诗的意境,因此也可以把这一首诗拆分为两首诗来解读。

《题金山寺》写作背景是,苏轼在朝堂之上抨击了新法,因此遭到了放逐,贬谪,这首诗创作于苏轼前往杭州就任通判之时路经镇江金山寺。

虽然在官场上不得自由,发展受到了限制,但是在这首诗当中作者仍然以超凡的心态去欣赏江间的美景,也能够感受到舒适,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他对于人生仍旧充满了期待。

而回文诗因创作困难,而且题材有限,所以所留下来的回文诗代表作不多,苏轼的《题金山寺》是回文诗的重要代表作,也是现代人研究回文诗的重要凭证之一。

在这首诗当中也能够感知到苏轼将内心放空于天地间,并且安然自得的和渔夫打招呼,此时的他把过往的烦恼抛在脑后,只享受了眼下的美景,从天亮写到天黑,或者是从天黑写到天亮,也能够表现出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规律的作息。

苏轼在《题金山寺》当中表现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凡态度,而这一份自得安乐的人生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尤其是在现今社会当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困难,也常常因为外界的因素而影响到了内在的情绪,所以多读一些《苏轼诗词》,感悟苏轼的人生态度,以此来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加豁达,更加轻松自在。

随着教改之后,古诗词在语文教材当中占据着重要的比例,因此阅读古诗词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通过对于古诗词的解读也可以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培养语感,在写作方面也是大有助益的。

而今天与大家推荐的这一套词传当中包括了《李清照词传》、《李煜词传》、《苏轼词传》、《辛弃疾词传》、《纳兰容若词传》和《仓央嘉措诗传》,整整六本书。

这一套词传记载了作者的文学创作,同时也深刻地描写了作者的生平,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感知诗词背后的故事,感知作者内心的愁绪以及喜乐。

感知文人典范,体会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就从阅读古诗词开始吧!

 赏析是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内容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现代诗词赏析,欢迎参考!

现代诗词赏析 篇1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赏析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廊,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现代诗词赏析 篇2

 烦忧——戴望舒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必读理由

 中国现代派的著名作品,古典的节奏,现代的哀愁有机结合。

 名作赏析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人戴望舒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创作的诗数量不多(不过百余首),却在诗坛中占有重要位置;他没有系统的诗论,但他的《论诗零札》和他友人杜衡整理的《望舒诗论》却备受重视,他在诗坛以现代派的面孔出现,可在他生命的终端却写出了《我用残损的手掌》这样浸透了血泪的现实篇章。

 在新诗史上,戴望舒自有他一席地位,不过地位并不是很高。

 “五四”前后,科学与民主的洪流震醒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美好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的激烈矛盾,笼罩了他们敏感的心灵。“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社会使命感笼罩了一个庞大的“烦忧”群。戴望舒就是这样一位由现实世界转到诗的世界中最忠实的烦忧者之一。他写了许多烦忧者的诗篇,这一杰出的诗篇《烦忧》为这一群体的心态与精神作了集中的观照与画像。

 这首诗出自戴望舒的诗集《望舒草》。作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诗坛的重要派别——“现代”派——的重要诗人,戴望舒的诗歌集中描写了现代人的生命感悟与情感体验的心灵轨迹。在人生的旅程中,有阳光灿烂般的欣悦激动,也有阴雨绵绵似的苦恼烦忧,那么,此刻郁结在诗人心中的烦忧是什么叫呢?诗人没有直接表露。

 清秋是一个怀人的季节,大海寄寓着无尽的`相思,读来已是使人伤怀,加上“寂寞”,加上“辽远”,便把诗人落寞无奈与欲罢不能的相思之情展示得更为深刻细致,一种“断肠人在天涯”的感觉便油然而生。然而在这愁肠百结,落寞孤寂中,作者却突发奇想,身边有人来问你的烦恼,你的忧愁,这时你会如何回答?是和盘托出,把一腔愁绪全部告诉对方,还是讳莫如深,紧紧瞒住?自己虽有选择的自由,但面对关爱你的朋友的询问,你能装聋作哑吗?那么,这种欲言又止的心理又如何表达呢?“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这“不敢”二字实在是确切地表达了作者的矛盾心态,且把读者引向无穷的遐想之中。上面四句,短短三十六个字,活画出了作者深刻的怀念,激烈的斗争,那种“欲说还休”的滋味,那种刻骨铭心的相思,既意味深长,又强烈迫切。

 下面四句,将上面四句作逆向排列,粗粗看似回文诗,细想又不是简单的重复,更不是花拳绣腿般的故弄玄虚,而是作者那种络绎不绝、日益汹涌的思念之情在放纵宣泄。首句既像反复,又似顶真,联络照应密不透风。尽管是激烈而又矛盾的“不敢说出”。但想要心情倾吐的希望又是那么迫切,在这里,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想像空间,有心人不妨在那里作一次感性的神游。全诗以“清愁”作结,却正好表达了成熟的思想者以“却道天凉好个秋”式的常语来表达自己复杂心态的不同寻常。

 全诗八句两组,呈轴对称排列,形式整齐,音节和谐,这是作者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格律诗影响的结果,前四句的压韵为后四句的复唱设置了先机,故读来十分上口,给人留下齿颊生香的愉悦之感。

现代诗词赏析 篇3

 让我怎样感谢你(又名:感谢)

 ——汪国真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

 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

 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

 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作品赏析

 收获、捧起、撷取、亲吻这四个词语都饱含着作者的深情,表达出“我”对“你”真挚的感谢之情,同时收获春风,捧起浪花,撷取红叶,亲吻雪花,都无一展示出这四季之景的特点。对仗工整,用词准确,表现出文学大师的深厚功底。 一年有四季,“我”写尽了四季,却也写不尽“我”深深的感谢,作者将自己饱满的深情蕴涵于四季最美的景色之中,用四节诗中丰满的形象与真挚的语言,表达出其真切动人的感谢之情。

 作者简介

 汪国真,1956年6月22日出生,中学毕业以后进入北京第三光学仪器厂当工人。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在学校时,喜欢读写诗歌,1985年起将业余时间集中于诗歌创作,期间一首打油诗《学校一天》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毕业后,分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后任《中国文艺年鉴》编辑部副主任。1990年开始,汪国真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的专栏撰稿人。

现代意义的“诗歌”,没有字数限制,长的史诗可以是一本书,短的可以是几行。

广义的“诗歌”,包括中国传统诗词在内,如律诗为七(五)言八句,绝句为七(五)言四句、词有一千多种格式,各自都有不同的字数限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6917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5
下一篇2024-0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