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表白佳句

文言文表白佳句,第1张

1 表白古诗词名句集锦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美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我愿与君相知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汉 ;卓文君〈白头吟〉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元稹〈离思〉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 ;刘禹锡《竹枝词》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唐;李商隐〈无题〉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赠别〉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 杜秋娘〈金缕衣〉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清平调之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凤栖桐》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李煜 《更漏子 金雀钗》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朱淑真〈山查子〉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司马光〈西江月〉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玉楼春〉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生〈千秋岁〉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多情自古伤离别。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虞美人〉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云案元夕〉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秦观〈鹊桥〉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元徐再思《蟾宫曲春情》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清;史清《溪佚题》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黄増《集杭州俗语诗》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曹雪芹《红楼梦》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民国;梁启超 几次细思量 情愿相思苦! 胡适〈生查子〉 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宋;欧杨修《玉楼春》哎!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古人云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思 日日相思夜未眠,笑问人间何处无,苦苦盼望能相见。笑看人生过一世。

次次相见不相问,不必伤心不流泪,偷偷留下这首诗。悲欢离合人人有。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 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燕子楼 张仲素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无题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 李商隐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暮秋独游曲江 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赠别 杜牧 。

2 表白语有哪些 古文的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君子兮未敢言。--屈原《九歌•湘夫人》

世人谓我恋长安,其实只恋长安某--殊同《我亦好歌亦好酒》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越人歌》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幸得识卿桃花面,从此阡陌多暖春。崔护《题都城南庄》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调张籍》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2)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3) 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

4) 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5)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邈邈兮余 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6)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7) 积雨细纷纷,饥寒命不分。揽衣愁见肘,窥镜觅从文。

8) 嗟叹红颜泪、英雄殁,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欢颜。

9)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10)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1)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唯独你是我情之所钟。

2) 生能尽欢,死亦无憾。

3) 蓄起亘古的情丝,揉碎殷红的相思。

4) 江水孤寂,两岸墨绿,到处站的都是你的身影。

5) 忧悒清远的气韵,是遥远的不可触及的忧伤,如微云孤月,只能遥望那天涯的距离

6) 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乌云蔽月,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寂寞。

7) 万般故事,不过情伤;易水人去,明月如霜。

8) 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9) 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10) 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

11) 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12) 短长条拂短长堤,上有黄莺恰恰啼。

姑娘美则美矣,尚能饭否

驼峰熊掌岂堪夸,猫耳拨鱼实且华,四座风香春几许,庭前十丈紫藤花。 

快快与我同去,鞍前马后,肴馔饲候,岂不美耶

有言道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也不瘦,竹笋焖猪肉。 今你为丝竹,我为猪肉

3 表白诗句大全

1、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2、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3、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4、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5、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6、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7、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8、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9、只缘感君一回顾, 使我思君朝与暮。

10、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4 “表白”的古诗词名句有哪些

1、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2、我愿与君相知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5、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6、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

7、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8、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0、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出自越人歌--先秦作品

译文:山有树啊树有枝,心里爱慕着您呀您却不知。

2、我愿与君相知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出自汉古诗中的《上邪》

译文:我愿意与他(你)相知相守、白头到老永不相离。除非山没有了棱角、天地和在一起,我才敢和他(你)分别。

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出自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译文:在天上我们愿做比翼双飞的有情鸟;在地上我们愿做连理并生的双树杆。

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宋代柳永《凤栖桐》,

译文: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5、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出自黄増《集杭州俗语诗》

译文:因爱慕之情所迷,觉得对方女子无处不美,完全呈现一种自我陶醉的境界

6、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出自金、元之际,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

译文:世间所指的感情是什么东西,直接叫人生死相随相许。

7、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出自汉 代卓文君〈白头吟〉

译文:满以为嫁了个情意专一的称心郎,可以相爱到老永远幸福了。

8、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出自唐代卢照邻《长安古意》

译文: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愿做凡人不羡慕神仙。

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出自唐代刘禹锡《竹枝词》

译文:猜想,这个人的心思就像黄梅时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是晴天吧,西边却下着雨,说是雨天吧,东边却有太阳。真是有些琢磨不定了。这里的晴是用来暗指感情的情,就是道是无情还有情。通过这两句把少女的迷惘,眷恋,忧虑,忐忑,希望和等待全部表现出来。

10、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出自辛弃疾〈青云案元夕〉

译文:(这人)对着众多走过的女人一一辨认(但没有一个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偶一回头,却发现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处。

曹操五十岁前就是赤壁前夕,而赤壁之前老曹未称丞相,基本上属于摄政,孔融之类的重量级反对派也活得很滋润。那时擅权也有限,与后来称王称公不同。《让县自明本自令》写于赤壁之战后第二年年底,当时南郡以为周瑜所破,并且发生著名的“借荆州”事件。老曹到那个时候已经感觉天下不是短期能平定的了,但他也不再有什么压力。于是开始转而巩固自己的政权

下面一段段来:

1 孤始举孝廉②,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③,恐为海9内人之所见凡愚④,欲为一郡守⑤,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⑥,使世士明知之⑦。故在济南⑧,始除残去秽⑨,平心选举⑩,违忤诸常侍(11),以为强豪所忿(12)。恐致家祸,故以病还(13)。

讲的是曹操二十岁那年,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这个官相当于北京公安厅副厅长)。然后他干了棒杀蹇硕叔的英雄之举,于是被赶出京城,左迁为顿丘县令。

曹瞒传曰: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馀枚,有犯禁,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迹,莫敢犯者。近习宠臣咸疾之,然不能伤,於是共称荐之,故迁为顿丘令。

汉灵帝中平元年(184),曹操调任济南国相,扫除了一些邪教与名人祠堂,也就是他说的“除残去秽”。总之当时老曹少年气盛,把人都得罪遍了,好在他老爸是三公之一的太尉,罩得住他,但最后他还是怕连累到家人,辞官回家。这就是第一阶段。

2去官之后(14),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15),年有五十,未名为老(16)。内自图之(17),从此却去二十年(18),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19)。故以四时归乡里(20),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21),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低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22),绝宾客往来之望(23),然不能得如意。后征为都尉(24),迁典军校尉(25),意遂更(26)。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27),然后题墓道言(28):"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这一段主要写的是老曹从赋闲到复出的心绪,典型的自传文字。

3而遭值董卓之难(29),兴举义兵(30)。是时合兵能多得耳(31),然常自损(32),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33),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34)。故汴水之战数千(35),后还到扬州更募(36),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这一段写的是老曹参加关东讨伐董卓军,孤军追击汴水一役被徐荣打得落花流水,后来到扬州募兵又遭遇兵变。搞得只剩三千人这么惨,不得不去河内投奔盟主袁绍。不过老曹讲的很冠冕堂皇,把大败仗导致的寄人篱下称为“此其本志有限”。到此是第二阶段。

4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37)。又袁术僭号于九江(38),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39),衣被皆为天子之制(40),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41)。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四将(42),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43),发病而已(44)。及至袁绍据河北(45),兵势强盛。孤自度势(46),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47),以义灭身,足垂于后(48)。幸而破绍,枭其二子(49)。又刘表自以为宗室(50),包藏奸心,乍前乍却(51),以观世事,据有当州(52)。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位已极,意望已过矣(53)。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54)。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这一段写的是老曹讨灭袁术、袁绍、刘表这些对手的过程。但是却没有提劲敌吕布,为啥呢?因为这三个人都想称王称帝,不臣之心已久,袁术更是等不及直接称帝。只有吕布压根没这想法,所以尽管打吕布打得很辛苦,几次搞得生死一线,比官渡危险多了,但是老曹却直接跳过。到此是第三阶段,写《让县自明本自令》时老曹直辖的地盘基本上就这些了。

5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55),言10有不逊之志(56),妄相忖度(57),每用耿耿(58)。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59),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60)!"夫能以大事小也。昔乐毅走赵(61),赵王欲与之图燕(62),乐毅伏而垂泣(63),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64),放在他国(65),没世然后已(66),不忍谋赵之徒隶(67),况燕后嗣乎(68)?"胡亥之杀蒙恬也(69),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70)。今臣将兵三十馀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71)。

孤祖、父以至孤身(72),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73);以及子桓兄弟(74),过于三世矣。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75),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76),汝曹皆当出嫁(77),欲令传道吾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78)。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79),恐人不信之故。

然欲使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80),以还执事(81),归就武平侯国(82),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已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封三子为侯(83),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孤闻介推之避晋封(84),申胥之逃楚赏(85),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奉国威灵(86),仗钺征伐(87),推弱以克强(88),处小而禽大(89),意之所图,动无违事(90),心之所虑,何向不济(91)?遂荡平天下,不辱主命,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然封兼四县(92),食户三万(93),何德堪之(94)!江湖未静(95),不可让位;至于邑土(96),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97),少减孤之责也(98)。

这一段写的自书胸臆,貌似很真诚。但紧接下来让出去的二万户又分掉一万五千户给自己三个儿子,却让“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显得尤为耀眼:

魏书曰:庚辰,天子报:减户五千,分所让三县万五千封三子,植为平原侯,据为范阳侯,豹为饶阳侯,食邑各五千户。

文章确实写得很漂亮,但比照史实一看,艺术色彩立刻褪去不少。可以说从第二阶段开始,老曹每走一步都为形势所迫,不灭强敌就会为敌所灭,“诚恐已离兵为人所祸也”。辅汉不辅汉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乱世求存,手中必须握有枪杆子。至于第三阶段为什么变本加厉,个人主要是因为老曹的地盘扩大太多,制度又无法做出合理的调整。

因此老曹三子受封,不管是他自己想要,还是朝中摇尾系统讨好他,本质上其实没啥区别。表面文章做完了,实际上该怎么办还怎么办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此说法有待考据,另一说为曹腾堂兄弟之子),因为后来成为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于是改姓曹氏。曹操年轻时即已文武双全,《魏书》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三国志》说他「才武绝人」,「少机警,有权数」。 汉魏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父曹嵩,是宦官中常侍曹腾的养子。曹操自幼机警有智计

好游 荡任侠。20岁时

举孝廉为郎

授洛阳北部尉

执法严厉、不避豪强。黄巾起义爆发后,拜骑都尉

参与起义军。初平元年(190),参与关东州郡讨伐董 卓,开始建立自己的武装。此后与陶谦、吕布、袁术等连年互相攻战,实力逐渐壮大。建安元年(196),迎汉献帝于洛阳

又奉帝迁都于许昌,拜司空,封武平 侯。自此建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建安五年,官渡一战,击败袁绍,此后即逐步统一了北方广大地区,结束了中原地区持续达20年之久的战乱。建 安十三年,拜丞相,南征荆州,在赤壁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三国鼎立形势初步形成。建安十八年,封魏公,二十一年,进封魏王。二十五年正月,病逝于洛阳。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 曹操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薤露行》、《蒿里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前一篇 反映何进谋诛宦官事败

董卓入洛阳作乱;后一篇写关东各州郡兴兵讨卓

又各怀野心,互相杀伐,在内容上紧相承接。诗篇以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这一 段历史过程,因此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钟惺《古诗归》)。尤其可贵的是,在《蒿里行》诗中他以同情的笔调,写出了广大人民在战乱中所罹的深重苦 难:“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苦寒行》作于建安十一年征高干时,诗篇描写冬日太行山区的酷寒、荒 芜、险峻

形象生动

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步出夏门行》作于建安十二年征三郡乌桓时。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解。“艳”着重写了诗人出 征时的复杂心情。一解“观沧海”

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三解“河朔寒”

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龟虽寿”

写取得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 的思想活动。其中“观沧海”描写大海景象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气势磅礴

格调雄放

映衬出诗人包容宇宙、 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龟虽寿”以一系列生动的比喻

表达诗人对人生及事业的看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诗人贯彻终生的积极 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白。 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短歌行》等。前两篇写诗人的政治理想。他设想的太平盛世是儒法兼采、恩威并用的贤 君良臣政治。这在汉末社会大破坏的现实背景下,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

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来 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冀成其大业的心情。 游仙诗有《气出唱》、《秋胡行》等。曹操是不信方士神仙之说的,所以他写这些诗当别有所寄,不能据此把他与秦皇、汉武的求仙等量齐 观。 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它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慷慨悲凉,这本来是建安文学的共同 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出。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而是有所发展。如《薤露行》、《蒿里行》,在汉乐 府中都是挽歌,他却运用旧题抒写了全新的内容。曹操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建安作家以及从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许多诗人

他们拟作的大量乐府 诗

都可以说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曹操的散文多是应用性文字,大致可分表、令、书三大类。其代表作有《请追增郭嘉封邑表》、《让县自明本志令》、《与王修书》、《祀 故太尉桥玄文》等。这些文字的共同特点是质朴浑重、率真流畅,写出了曹操的独特声口。如《让县自明本志令》,自述大半生奋斗经历,分析当时形势,剖析自己 的心志,其中“设使国家无有孤

不知当几人称帝

几人称王”等语,写得极其坦率而有气魄。从东汉以来,散文出现了骈化的趋势,至汉末而渐显;一般散文作者 开始讲求对偶、注重用典。而曹操以其平易自如、质实明练的文体,在当时独树一帜。鲁迅曾称赞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曹操在文学上的功绩

还表现在他对建安文学(见建安七子)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上

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他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刘勰在论述建安文学繁荣原因时,就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心雕龙·时序》)。事实上,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无不同他有密切关系。曹丕、曹植是他的儿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托庇于他的荫护。可以说,“邺下文人集团”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质条件基础上形成的;而他们的创作,也是在他的宣导影响下进行的。 曹操著述

据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考证

有《魏武帝集》30卷录1卷、《兵书》13卷等十余种

然多已亡佚

今存者唯《孙子注》。明代张溥辑散见诗、文等145篇为《魏武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丁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中也有《魏武帝集》,所收作品略多于张溥辑本。1959年,中华书局据丁福保本,稍加整理补充

增入《孙子注》

又附入《魏志·武帝纪》、《曹操年表》等,重新排印为《曹操集》。有关曹操作品的注释,主要有黄节《魏文帝魏武帝诗注》,北京大学出版组1925年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校正重排

改称《魏武帝魏文帝诗注》。

参考: me

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在与黄巾军作战中起家,献帝初平二年(192年)据有兖州,并收编青州黄巾,用其精锐建成「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将汉献帝迎到许(今河南许昌),自任丞相,把持朝政。在诸侯争战中占据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他收降了张绣,击杀了吕布,在官渡之战中战胜了袁绍,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在赤壁被孙刘联军打败,退回北方。以后又打败关中的韩遂、马腾。他在北方大兴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专营,使辖区的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在政治上,他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在军事上,他戎马一生,身经百战,精通兵法,在战略战术及军事理论上都有建树。他还擅长诗歌,一些作品如〈短歌行〉等更是千古名篇。曹操可说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操的一生挚爱就是蔡文姬,但也应该是他一生的遗憾吧始终没能娶到蔡文姬。蔡文姬出身高贵,他的父亲蔡邕更是大名士,而彼时的曹操则只是一个无名小辈,身份的悬殊也让曹操没有勇气坦诚自己的心事,曹操拜蔡邕为师,但是直到学成离去都不曾表白过。

蔡文姬第一任丈夫还是曹操受蔡邕之托嫁给了卫青的后人卫仲道,可是没过多久幸福生活,卫仲道就病逝了,加上没有子嗣蔡文姬就离开卫家回到自己家了。此时天下混乱,而蔡邕也因为替董卓说情而被王允所杀,蔡文姬走投无路之际就去找自己的妹妹投靠。

曹操此时也成为了中原霸主,想到蔡邕的事情心中有愧,就命人四处打探蔡文姬的下落,原来当年蔡文姬在寻找妹妹的路上被匈奴劫走了,此后长达十二年的日子中都与匈奴人一起生活,生子。曹操最终到底是把她找回来了。其实蔡文姬当时在匈奴生活已经随遇而安了,有丈夫也有儿子了,只是曹操一厢情愿的一直为她的身世操心,蔡文姬不忍拒绝就只能跟随他回到中原。

但是找回来后曹操并没有娶她,而是把蔡文姬嫁给了一个屯田都尉,要知道当时蔡文姬已经三十多了,还生过两个孩子了,而这个屯田都尉还是年轻小伙,时间长了自然耐不住外面的吸引,后来曹操因为这个都尉搞外遇要杀掉他,蔡文姬披头散发的跪倒雪地里求情,才救下了丈夫也挽回了自己的婚姻。

曹操对蔡文姬的这些心思,其一是愧对老师,所以想要帮助蔡文姬,其二曹操是个惜才的人,蔡文姬的才华他还是非常欣赏的,所以带着这种特殊的感情曹操花重金而没有娶她,而这个种田老汉实际上军队中有实权的高级职位,屯田也不是种庄稼的意思,也算是为蔡文姬觅得一个好的归宿了吧。

六、登高必赋,歌以咏志;

改造文学,开创诗风。

曹操一生“外定武功,内兴文学”。(《魏志-荀 传》引《魏氏春秋》)。他不仅有很高的政治军事才能,而且还是一个多才多艺,有很高艺术修养的人。《魏书-武帝纪》说他:“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他写下了不少内容深刻、感情炽烈的诗篇:《薤露行》和《蒿里行》以挽歌写时事,慷慨悲凉。前者叙何进误国与董卓殃民,后者写群雄私争使兵灾延续。这两首诗批评政治,叙写现实,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明朝钟惺语)。表明其政治态度的诗有《对酒》、《度关山》和《短歌行》(《周西伯篇》),后一篇歌颂周文王,齐恒公和晋文公。作者以这三个人自比,说明自己尊奉汉室,谨守臣守,如文王事殷,桓、文之尊周。从此我们也可了解曹操的思想和政治见解。抒情成分较多的诗则以《苦寒行》、《龟虽寿》、《短行歌》(《对酒当歌篇》)和《观沧海》这几首诗最被人传诵,《龟虽寿》的正文有十二句:“神龟虽寿,犹有尽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诗表达了曹操是一个有志进取的人,他虽然知道年寿有限却雄心壮志不为减少;他不信成败夭寿全由天定,认为人力也可以有所作为。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晋人王敦常在酒后吟咏“老骥伏砺”四句,用如意敲击唾壶来打拍子,日久天长,连壶口都被敲缺了(《世说新语-豪爽篇》)。这首诗正道出了一个人生普遍的矛盾,引起读者的深沉感慨,又因其积极乐观,终于令人精神发奋,难怪它是这样脍炙人口了。《短行歌》也是四言诗的名篇。作此诗时,曹操已横扫群雄,统一北方,成为一世之雄,此时曹操与文武百官酾酒临江,意气洋洋,才演出了英雄横槊赋诗的壮举。其诗开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四句表现作者对人生短促的苦闷,而这并不是消极颓废的。只要细读“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和品味结尾“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便可觉察到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和要象周公那样安邦治国的雄心大志。

其忧思积胸正是因统一天下的壮志未酬所致。而人们所熟读背诵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雄伟的气魄,豪迈的情感,丰富的想象,震憾心灵的语句真堪称为借物言志的绝世之篇,吾搜遍古今大家名作,唯有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所表之气势堪与之相比。

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当时文人起了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文心雕龙-时序篇》说:“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他不但使儿子们继承了他的文学才华,与曹丕、曹植并称“三曹”;还注重培养臣子们的文学休养,如史上的“建安七子”便是他的僚 属,可见他在当时文学上的领袖地位。曹操在改造诗文方面的最大成就是不再把文学当作名门世家,士族地主阐发儒家经籍的工具,而是用来反映现实生活和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使文学出现了新的面貌。如《宋书-臧焘传论》道:“自魏氏膺命,主爱雕虫,家弃章句。”这话说明曹操他使得传统的经术(即分析儒家经策的章节句读)在民间完全被文学所代替了。他继承了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开创了一代“清峻、通脱”(鲁迅语)的“建安风骨”(清峻是指作品简约严明,不虚伪浮华;通脱是指作品不受传统思想和形式的束缚,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使得建安时代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了“彬彬之盛大备于时”(钟嵘《诗品》)的前所未有的辉煌时代。其真可谓改造文学的开山鼻祖,此功永不可没!

综上所述可归结为一点――曹操真乃英雄人杰也!所谓英雄者即杰出的人物。(见《辞海》英雄词条)。曹操当然是一个杰出的人物,也就理所应当称作英雄了。纵观曹操一生,他凭借机智谋略以及高瞻远瞩的政治家才能,在三国前期特别是汉末的复杂形势中,发展实力,兼并英豪,广揽人才,逐步扩大势力范围,最终通过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完成了统一北方的艰巨任务。虽然曹操在赤壁大战中败给了孙、刘联盟,而未能统一全国,但这并不是曹操个人才能的缺陷造成的,而是历史客观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古代很多帝王都非常崇拜曹操,象唐太宗评价曹操:“以雄武之姿,当艰难之任,梁栋之任,同手曩世,匡世之功,异于往代。”现代如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他平生在历代帝王中最推崇之一人便是王中之王的曹操。可见,古今许多有识之士都给予了曹操很高的评价。所以,我认为,综观曹操一生的文治武功,是应当给予很高评价的。在中国历史上,能与曹操相提并论的历史人物也不是很多的,他的确称得上是一代英雄,旷世人杰!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

曹操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薤露行》、《蒿里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前一篇反映何进谋诛宦官事败,董卓入洛阳作乱;后一篇写关东各州郡兴兵讨卓,又各怀野心,互相杀伐,在内容上紧相承接。诗篇以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这一段历史过程,因此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钟惺《古诗归》)。尤其可贵的是,在《蒿里行》诗中他以同情的笔调,写出了广大人民在战乱中所罹的深重苦难:“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苦寒行》作于建安十一年征高□时,诗篇描写冬日太行山区的酷寒、荒芜、险峻,形象生动,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步出夏门行》作于建安十二年征三郡乌桓时。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解。“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一解“观沧海”,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三解“河朔寒”,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龟虽寿”,写取得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的思想活动。其中“观沧海”描写大海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格调雄放,映衬出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龟虽寿”以一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诗人对人生及事业的看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诗人贯彻终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白。

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短歌行》等。前两篇写诗人的政治理想。他设想的太平盛世是儒法兼采、恩威并用的贤君良臣政治。这在汉末社会大破坏的现实背景下,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来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冀成其大业的心情。游仙诗有《气出唱》、《秋胡行》等。曹操是不信方士神仙之说的,所以他写这些诗当别有所寄,不能据此把他与秦皇、汉武的求仙等量齐观。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它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慷慨悲凉,这本来是建安文学的共同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出。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而是有所发展。如《薤露行》、《蒿里行》,在汉乐府中都是挽歌,他却运用旧题抒写了全新的内容。曹操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建安作家以及从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许多诗人,他们拟作的大量乐府诗,都可以说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曹操的散文多是应用性文字,大致可分表、令、书三大类。其代表作有《请追增郭嘉封邑表》、《让县自明本志令》、《与王修书》、《祀故太尉桥玄文》等。这些文字的共同特点是质朴浑重、率真流畅,写出了曹操的独特声口。如《让县自明本志令》,自述大半生奋斗经历,分析当时形势,剖析自己的心志,其中“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等语,写得极其坦率而有气魄。从东汉以来,散文出现了骈化的趋势,至汉末而渐显;一般散文作者开始讲求对偶、注重用典。而曹操以其平易自如、质实明练的文体,在当时独树一帜。鲁迅曾称赞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曹操在文学上的功绩,还表现在他对建安文学(见建安七子)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上,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他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刘勰在论述建安文学繁荣原因时,就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心雕龙武帝纪》、《曹操年表》等,重新排印为《曹操集》。有关曹操作品的注释,主要有黄节《魏文帝魏武帝诗注》,北京大学出版组1925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校正重排,改称《魏武帝魏文帝诗注》。

陈寿《三国志》:“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王沈《魏书》:“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孙权:“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孙楚:“太祖承运,神武应期,征讨暴乱,克宁区夏;协建灵符,天命既集,遂廓弘基,奄有魏域。”

陆机:“接皇汉之末绪,值王途之多违,伫重渊以育鳞,抚庆云而遐飞。运神道以载德,乘灵风而扇威。摧群雄而电击,举勍敌其如遗。指八极以远略,必翦焉而后绥。釐三才之缺典,启天地之禁闱。举修网之绝纪,纽大音之解徽。扫云物以贞观,要万途而来归。丕大德以宏覆,援日月而齐辉。济元功于九有,固举世之所推。”

潘安:“魏武赫以霆震,奉义辞以伐叛,彼虽众其焉用,故制胜于庙算。”

刘渊:“大丈夫当为汉高、魏武,呼韩邪何足效哉!”

王导:“昔魏武,达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

裴松之:“魏太祖机变无方,略不世出。”

垣荣祖:“昔曹操、曹丕上马横槊,下马谈论,此于天下可不负饮矣!”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李世民:“帝以雄武之姿,常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乎往代。”

王勃:“魏武用兵,仿佛孙吴。临敌制奇,鲜有丧败,故能东禽狡布,北走强袁,破黄巾于寿张,斩眭固于射犬。援戈北指,蹋顿悬颅;拥旆南临,刘琮束手。振威烈而清中夏,挟天子以令诸侯,信超然之雄杰矣。”

魏元忠:“魏武之纲神冠绝,犹依法孙、吴,假有项籍之气,袁绍之基,而皆泯智任情,终以破灭,何况复出其下哉!”

朱敬则:“观曹公明锐权略,神变不穷,兵折而意不衰,在危而听不惑,临事决机,举无遗悔,近古以来,未之有也。”“昔魏太祖兵锋无敌,神机独行,大战五十六,九州静七八,百姓与能,天下慕德,犹且翼戴弱主,尊奖汉室。”

赵蕤:“运筹演谋,鞭挞宇内,北破袁绍,南虏刘琮,东举公孙康,西夷张鲁,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志绩未究,中世而殒。”

张说:“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墟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邺傍高冢多贵臣,娥眉曼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

张鼎:“君不见汉家失统三灵变,魏武争雄六龙战。荡海吞江制中国,回天运斗应南面。隐隐都城紫陌开,迢迢分野黄星见。流年不驻漳河水,明月俄终邺国宴。文章犹入管弦新,帷座空销狐兔尘。可惜望陵歌舞处,松风四面暮愁人。”

司马光:“王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豪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刈群雄,几平海内。”

何去非:“曹公逡巡独以其智起而应之,奋盈万之旅,北摧袁绍而定燕、冀;合三县之众,东擒吕布而收济衮;蹙袁术于淮左,彷徨无归,遂以奔死。而曹公智画之出,常若有余,而不少困。彼之所谓势与勇者,一旦溃败,皆不胜支。然后天下始服曹公之为无敌,而以袁、吕为不足恃也。至于彼之任势与力,及夫各挟智勇之不全者,亦皆知曹公之独以智强而未易敌也,故常内惮而共蹙之。”“言兵无若孙武,用兵无若韩信、曹公。”

苏洵:“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曹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玄德有取天下之量,而无取天下之才。”

王安石:“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蝼蚁往还空垄亩,骐驎埋没几春秋。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何必地中余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

洪皓:“长笑袁本初,妄意清君侧。垂头返官渡,奇祸怜幕客。曹公走熙尚,气欲陵韩白。欺取计已成,军容漫辉赫。跨漳筑大城,劳民屈群策,北虽破乌丸,南亦困赤壁。八荒思并吞,二国尽勍敌。四陵寄遗恨,讲武存陈迹。雉堞逐尘飞,浊流深莫测。回首铜雀台,鼓吹喧黾蝈。”

钟惺:“邺则邺城水漳水,定有异人从此起。雄谋韵事与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没岂随人眼底?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文章有神霸有气,岂能苟尔化为群?横流筑台距太行,气与理势相低昂。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为霸大不王?霸王降作儿女鸣,无可奈何中不平。向帐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谓无情。呜呼!古人作事无巨细,寂寞豪华皆有意。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张溥:“孟德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兼草书亚崔张,音乐比桓蔡,围棋埒王郭,复好养性,解方药,周公所谓多材多艺,孟德诚有之。”“汉末名人,文有孔融,武有吕布,孟德实兼其长。”

《三国志通俗演义》:”雄哉魏太祖,天下扫狼烟。动静皆存智,高低善用贤。长驱百万众,亲注《十三篇》。豪杰同时起,谁人敢赠鞭?“

陈祚明:“孟德天分甚高,因缘所至,成此功业。”

黄摩西:“魏武雄才大略,草创英雄中,亦当占上座;虽好用权谋,然从古英雄,岂有全不用权谋而成事者?”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毛泽东:“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后又在词作《浪淘沙·北戴河》称及曹操:”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范文澜:“他是拨乱世的英雄,所以表现在文学上,悲凉慷慨,气魄雄豪。”

《剑桥中国秦汉史》:“给予汉王朝的致命一击却留给了中国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的曹操。曹操出身微贱,是大诗人、大战略家,也是现实主义的政治思想家;他反对儒家的礼仪和道德束缚。”

短歌行 曹操,是三国时期魏国丞相曹操的名作,《短歌行》一共两首,这里取的是非常著名的第一首,在这里进行翻译和赏析。本文由大学高考网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短歌行 曹操

其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概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咽,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字词解释:

几何:多少。

去日苦多:跟(朝露)相比一样痛苦却漫长。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当以,这里“应当用”的意思。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呦呦:鹿叫的声音。

鼓:弹。

苹:艾蒿。

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另解 掇读chuò,为通假字,掇通辍 ,即停止的意思。何时可掇,意思就是什么时候可以停止呢?

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思念。

讌(yàn):通“宴”(原文中讌为“)”)。

三匝(zā):三周。匝,周,圈。

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这里是借用《管子 形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斧钺(yuè):古代兵器。

谲(jué):诡诈。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胙(zuò):古代祭祀时供的肉。

圭瓒(zàn):古代的一种玉制酒器。

鬯(chàng):古代祭祀用的酒。

虎贲(bēn):勇士 武王。

葩(pā):花。短歌行翻译: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创作背景:

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操取槊(长矛)立于船头,慷慨而歌。作品赏析:

这首诗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有:感情深挚,婉曲动人;引用《诗经》成句,自然贴切。风格则苍茫悲凉。它是继《诗经》之后的四言名篇。

《短歌行》,属乐府《相和曲·平调曲》。本篇通过宴会的歌唱,来表达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分为四节,首八句为第一节,写人生有限,诗人苦于得不到众多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立功业。

次八句为第二节,诗人两次引用《诗经》成句来表现求贤思想:一则求之不得而沉吟忧思,再则求之既得而以笙瑟酒宴加以款待。再次八句为第三节,前四句写愁苦,后四句设想贤才到来,分别照应前两节。最后八句为第四节,先以情景启发贤才,要他们择善而栖;后则披肝沥胆,表白自己能容纳贤才,使天下归心统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情调悲凉,并非表现及时行乐的思想,而与诗人求贤未得、功业未就有密切关系。建安时期的诗人,常常感到人生短暂,不能及时建功立业,曹操如此,他的儿子曹植也如此,曹植《求自试表》云:“常恐先朝露,填沟壑,坟土未干,而身名并灭。”又是一例。

此诗三次写到忧,曹操《秋胡行》云:“不戚年往,世忧不治。”年岁的流逝本不足过于伤心,令人担忧的是天下不太平。所以,此诗的情调苍茫悲凉,但诗人的情绪并不低弱,表现的仍然是奋发进取的精神。 自古以来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者,大有人在。

有的是因岁月蹉跎、“不知老之将至”而嗟叹;有的是因富贵荣华未及尽享而叹惋;也有的是因贪生畏死而惆怅。曹操的《短歌行》开头也发出了时光短促、人生几何的慨叹。但我们读过全传,就会感到,作者发此感慨,是因为他感到年事渐高(时年五十四岁),时日见浅,而眼下大业未成,匡扶济世之才又极为难得,是紧迫感、焦灼感使然。正是因为有这种 思想,对于已经“越陌度阡”屈尊任用的,“契阔谈宴”,热诚相待;对那些尚在“绕树三匝”、徘徊不定的贤士,发出“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呼唤,坦露自己求贤若渴的心迹。

这首诗使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政治家 的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他有开创新局面的进取精神。

曹操的这首诗气魄宏伟,感情充沛。读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样的诗句,你会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渴求贤才的殷切心情;读着“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你会感到诗人博大坦荡的胸怀。而这种诗句,也只有像曹操这样一位有雄才大略、感情豪放的人才能吟得出来。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政治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恢复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并实行一系列较为进步的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稳定了社会秩序。文化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以上这篇敕勒歌 北朝民歌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8881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9
下一篇2024-01-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