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清照遇上李白作文

当李清照遇上李白作文,第1张

当李清照遇上李白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当李清照遇上李白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秋风带着满腔的愁绪残落黄花一地,岁月磨去了她的棱角,留下沧桑的味道。往事不断在脑海里翻涌,泪水浸湿了眼角。倚窗望着迷蒙的天空,希望天空有她找寻的珍贵的幸福。

 突然,一阵疾风带走了载满回忆的丝绢,它是岁月的积淀,是她一生最珍贵的信物。她追啊,追啊,汗水让她忘记了伤痛,压抑的心得到了几十年来唯一一次的释放。终于,她在湖边拾回了她的丝绢,却被眼前的美景震撼了。落日的余晖撒落在湖面上,波光粼粼,河畔的金柳像夕阳中的新娘,美丽动人。悄然间,竟不知自己遗失了这么多的美好。

 隐约听见远处传来悠扬的`歌声,歌声里传达出的是她很久都没有感受到的快乐。她快步向前,只见一位男子身着白衣,举杯痛饮。她心想:自古以来,文人雅士便借酒浇愁,却往往是举杯消愁愁更愁,他是否也跟我一样,深陷愁绪的泥潭不可自拔,所以才想用酒水掩盖泪水?

 秋风带着缕缕清香,吹醒了李白的酒意,看见眼前满面愁容的女子,他便说:这不正是恐双溪的舴艋载不动她满腔愁绪,人比黄花瘦的女词人,李清照吗?她一脸茫然:为何你认得我?秋风在天空中盘旋缭绕,像李清照此时心中解不开的绳结。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空气不知怎么地变得沉闷,沉闷得让人缓不过气来,李白从酒意中清醒,迷茫的眼睛却可以清晰地看出脸上的笑意,他又要举杯饮酒,李清照却道: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李白大笑,挥一衣袖说:我可不是借酒浇愁,自古以来,一个愁不知愁煞多少人,其实人生不该有太多的忧愁陪伴,尽管人生有太多磨难,当我们仕途不济时,依然可以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当我们遇到坎坷时,我们依然自信地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是一种幸福而不是简单的消愁。李清照看着他坚定地目光,眉开眼笑,身上散发的气息让人感受到少有的快乐,那绝不是假装什么伤都没有,不让眼泪往下流。

 面对眼前这个乐观的贤士,使她在那一秒忘记了忧伤。她向他问道:人生就像一条泥泞的道路,痛苦永远多于快乐,不是吗?李白笑道:是啊,人生是有太多的痛苦,所以我们更要学会自己找寻快乐,假如你错过了皎洁的月亮,不要悲伤,否则你将错过闪烁的星辰;假如你错过了故事的开头,不要悲伤,否则你将错过完美的结局;假如你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不要悲伤,幸福最终会敲开你的门扉。真的吗?这是真的吗?李清照反问着,如果花儿凋零了,春还在吗?如果人生的扁舟覆水,岸还在吗?如果梦破碎了,幸福还在吗?幸福属于我吗?

 时间是最伟大的治愈师,你又何必纠结于往事,而陷入愁闷之中呢?其实幸福很简单,只要你敞开心扉去接受它。

 突然,悠扬的箫声从耳边响起,明月也渐渐爬上枝头,银辉透过一片片树叶,映射在草地上像一颗颗璀璨的星辰,一切是这么的宁静美好。她静静地躺在草地上,会心地笑了,她想:这应该就是幸福的滋味吧。箫声像一首催人振奋的进行曲,激活了她身上每一个沉睡的细胞,不知不觉中,她舞动起来了,飘逸的罗裙在风的陪衬下,像一汪翻涌的湖水,灵动美丽。她好想时间永远定格在这个幸福的时刻,原来幸福真的这么简单。

 但时间永远不会眷恋幸福,该分别了,但,是带着笑意的分离,这次地相遇虽然只是漫漫人生中一个简短的片段,却是李清照一生都无法磨灭的回忆。临行前,李白赠给李清照一句话:幸福离你并不遥远,只要你愿意去找寻。李清照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身影消失在尽头。

 李清照重新回到这个物是人非的地方,没有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愁滋味,她清扫了满院凋零的黄花,载上了美丽的向日葵,绿藤缠绕房屋。她时而在院中漫步,时而在窗前晨读,时而跳动优美的舞姿,她觉得自己太幸福了,尽管回忆还在上演,但李白教会了她从痛苦中找寻幸福。

 平凡的幸福需要我们珍惜,痛苦孕育的幸福更弥足珍贵,不要让悲伤迷离了双眼,幸福就在前方。

上至80岁的老爷爷老奶奶下至三岁的儿童,只要提起李白,大家应该都知道,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而且李白他是后代很多人的偶像,尤其他洒脱的性子真的特别狂放,要不然怎么会有让高力士帮他脱靴子的经典桥段呢?李白是最爱喝酒的,所以他除了诗仙这个称号之外,还有一个酒圣的名号。

虽说李白是一个特别有才华的人,可是他却一直怀才不遇,主要是因为他从小生活的环境比较好,从小就见证了盛唐的繁荣景象,家里也有钱,所以他对金钱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概念。你看他诗句里面说的就能感受到他的思想,“千金散尽还复来”,所以他年轻的时候尽情的挥霍,而且还交了很多狐朋狗友。

李白的性格就像现在的背包客是一样的,他特别喜欢旅游,喝酒和交朋友,李白的一生一共有过三次婚姻,第一次婚姻就是因为他老是爱出去玩,每天找朋友喝酒,无所事事,所以他的夫人去世的也比较早,留下了一个孩子,结果他把他的孩子扔给了亲戚之后自己就又跑出去云游四海了。

后来唐玄宗比较欣赏李白的诗,就把他叫到了宫里面,但是李白的性子是比较放荡不羁爱自由的,宫里面那些繁琐的礼仪让他觉得生活没有意思,而且他受到了很多人的排挤,所以他入朝当官也没有几年就辞官归隐了,所以李白空有一身的才华,却也无处施展。

李白在唐代受欢迎程度排名第一。他是许多诗人崇拜的偶像。有人为他担心,有人为他痛哭,有人为他千金换酒,有人千里迢迢赶来看他,有人为他养老送终,有人为他写诗。贺知章是李白的头号粉丝,贺知章的地位是相当高的,也是最著名的,这极大地推动了李白在长安政界和文坛上站稳脚跟。

李白初到长安时,没有朋友,政界不认识他,文学界也不认识他。当他张之听说李白在这里时,他亲自去酒店看望他。贺知章在大唐的地位很高。皇帝非常喜欢他。据说贺知章退休后,皇帝亲自给他一大片土地来建造他的别墅。贺知章做了一些事让李白出名。他戏称李白为“谪仙人”,仿佛在说李白的才华不可能在地球上产生。这个绰号广为流传,并帮助李白成名。

好朋友杜甫是第二大粉丝。杜甫年轻时遇到了李白,并立即成为李白最好的朋友,杜甫本人也是这样认为的。他们过去常常一起骑马射箭,一起睡觉,一起喝醉时歇斯底里地大笑,过着一种无足轻重的自由的生活。李白离开后,杜甫想念他的时候。他给就会李白写了一首诗。后来,据说李白去世了,杜甫非常伤心,不能自己。

从他写给李白的诗和对李白的评价来看,杜甫对李白的钦佩是无止境和真诚的。他写了李白的酒量,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评价李白写的诗和歌是独一无二的,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1、在黄鹤楼公园东边,有一亭名为“搁笔亭”,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便搁笔不写了。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诗辩解:“我确实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才又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

实际上,李白热爱黄鹤楼,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连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

山川人文,相互倚重,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黄鹤楼之名更加显赫。后来,李白也仿照《黄鹤楼》写下《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极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风光,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这位伟大的诗人小时候就很聪明,不过却很贪玩,不爱学习,常常趁老师不注意,溜出学堂,四处捣蛋。

一天,李白又逃学了,调皮的他带着弹弓,准备去后山打鸟。路过山下的小溪时,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坐在溪边的石头上,正吃力地磨着一根粗粗的铁棒。李白觉得很奇怪,就走过去问道:“老婆婆,您这是在干什么呀?”

老婆婆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微笑着说:“磨铁棒呀,我想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

“将这么粗的铁棒磨成绣花针?怎么可能啊!”小李白脱口而出,惊讶极了。

这时,老婆婆停下手中的动作,信心十足地说:“‘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相信,只要天天磨,总有一天能将这铁棒磨成绣花针的。”

老婆婆的信心和勇气让李白非常感动,想想自己平时贪图玩乐而荒废学业,李白惭愧极了。他拜别了老婆婆,马上回学堂上学去了。此后,李白再也没有旷课逃学,不仅如此,他还坚持博览群书。经过不懈努力,李白终于成为名垂千古的“诗仙”。

3、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钦慕,便召李白进宫。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

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4、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

不久,孔巢父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镜湖,往来剡溪等处,当然也少不了在繁华都市会稽流连忘返。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

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每次游玩时,都尽情畅游,不计早晚。他们泛舟秦淮河,通宵达旦地唱歌,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拍手为他们助兴。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

5、李阳冰曾与伟大的浪漫诗人李白有过一段不平常的交往。唐肃宗时李白曾投身于永王李璘幕府帐下,因李璘丹阳起兵叛乱兵败,李白受到牵连,被治罪流放。

后虽被大赦,但居无定所,穷困潦倒,流浪到当涂,李阳冰时任当涂县令,仰慕李白的文才和人品,得知李白遭遇后,毅然把李白在当涂安置下来,生活上给予多方照顾。

李白死于当涂,终前,把一生诗作托付给李阳冰。李阳冰不负重托,便用精美的书法把书稿重新抄录编成《草堂集》20卷,还为诗集写了一篇序言。流传于世。李白的诗作所以能广为流传,除诗本身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外,李阳冰编辑整理之功也是功不可没。

1 关于李白想象力的诗句解释(李白的诗中富有想象力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李白想象力的诗句解释(李白的诗中富有想象力的诗句有哪些) 1李白的诗中富有想象力的诗句有哪些

望庐山瀑布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夜宿山寺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的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很多想象里奇特的诗句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2谈李白诗歌的想象力

主观色彩 想象特色 意象类型与词语色调 在盛唐诗人中,李白是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的一位;在中国诗歌史上,他的作品的艺术个性也是独一无二的。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讲究纵横驰骋,一气呵成,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

如《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以大鹏自喻,并非庄子式的逍遥以自适的大鹏,而是奋飞以引起震动惊怪的大鹏。在这不凡的浩大气势里,体现的是自信与进取的志向和傲世独立的人格力量。

李白诗之所以惊动千古者在此。如他在《江上吟》诗中所说:“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暴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飚和喷溢的火山。

如《鸣皋歌送岑征君》抒写对于政治黑暗、是非颠倒的愤慨: 鸡聚族以争食,凤孤飞而无邻。蝘蜓嘲龙,鱼目混珠。

嫫母衣锦,西施负薪。若使巢、由桎梏于轩冕兮,亦奚异于夔龙蹩躠于风尘? 悲愤不平,慷慨激昂。

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节奏变换,追摹情绪冲动时情感喷发奔涌的起伏跌荡,让人直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又如《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一开始便如行云流水般把浓烈激越的情怀抒写出来,接着便是抑制不住的感情浪潮的喷发: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

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

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

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意鸣春风。《折杨》、《皇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

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由来贱奇璞。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

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 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完全是李白式的。

与喷发式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如:“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赠裴十四》)“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秋浦歌十七首》其四)“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真是想落天外,匪夷所思。 他的奇特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一个想象与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之间,跳跃极大,意象的衔接组合也是大跨度的,离奇惝恍,纵横变幻,极尽才思敏捷之所能。 与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

他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似乎尤为倾心,大鹏、巨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喜欢吟咏的对象,李白将它们置于异常广阔的空间背景下加以描绘,构成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的“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声,白波九道流雪山。” 雄奇壮美的意象组合,给人以一种崇高感。

又如《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意象亦极为阔大壮观。 但是,李白诗里亦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

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清溪行》)。“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秋浦歌》其十三)。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别储邕之剡中》)。“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这些由清溪、明月、白鹭、竹色、白露等明净景物构成的清丽意象,极大地丰富了李白诗歌的艺术蕴含。

因此,李白诗的意象,便有壮美与优美两种类型。 李白在《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一诗中说:“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

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他对白色的透明体,有一种本能的喜欢,最感亲切的东西是月亮,其《月下独酌》云:“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月的形象在李白诗中反复出现。

在李白诗里,用得最多的色彩字是“白”,其次是金、青、黄、绿、紫等。他天性开朗,喜欢明丽的色调,不喜欢灰暗色。

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具有清亲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雕饰的诗,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

参考资料:

/jrxz/WXS/Xws2-14htm。

3能体现李白想象丰富、感情奔放、激昂澎湃的诗句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 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又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李云:又名华,是李白的族叔。是当时著名的散文家,曾任秘书省校书郎 ,天宝十一年任监察御史。

著有《含元殿赋》,此外还写有《鲁山令元德秀墓碑》碑文,颜真卿书,李阳冰篆额,时称“四绝碑”。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中记载:“(天宝)十一年拜监察御史 。

会权臣窃柄,贪猾当路,公入司方书,出按二千石,持斧所向,列郡为肃。”可见李云为官的刚直、清正和不畏权贵。

这首诗是在李云行至宣城与李白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李白为之饯行而作。全诗辞语慷慨豪放,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著追求。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意思是说,背弃我而离开的,是昨天的岁月,它已经不可挽回地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扰乱我心绪的,是现在的时光,它引起我的烦恼和忧愁。

“弃”字,刻划出了过去岁月对诗人的冷酷无情;“留”字,又显示出诗人对往昔时光流连不舍的矛盾心情。李白曾经身怀报国宏图大志。

但是,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的幻想。唐玄宗将他召入长安并非是让他施展其政治抱负,而只不过是将他看作御用文人而已。

同时,李白不肯摧眉折腰的刚正性格,也难为那些权贵们所容。因此,不久就遭受谗言诽谤,被迫离开京都。

在遭受了第一次重大挫折后,李白心情非常苦闷。“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

了解了这些,我们不难想象到这“昨日之日”和“今日之日”的涵概了诗人今昔多少辛酸及悲愤!三四两句突作转折:面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

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朗爽壮阔的境界,仿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但这正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

正因为他素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又长期为黑暗污浊的环境所压抑,所以时刻都向往着广大的可以自由驰骋的空间。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为之一爽,烦忧为之一扫,感到一种心、境契合的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也就油然而生了。

一个“酣”字摒弃了哀怨的消极情绪,凭添了几分豁达与豪放。五、六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是借建安至唐期间的文学概况,总结李云和诗人自己的创作风格,这两句诗的大意是:你的诗文颇具建安风骨,我的诗象谢朓一样清丽秀奇。

“蓬莱”是海中仙山,传说仙府难得的幽经秘录都藏于此。东汉中央校书处东观藏书极多,当时的学者称东观为道家的蓬莱山。

这里的“蓬莱文章”四字,既点明李云校书郎的身份,又暗示其文章颇有仙气。“建安骨”即建安风骨,指东汉建安年间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等人诗文所共同形成的刚健清新的艺术风格 。

“中间小谢又清发”一句之“中间” ,是指从建安到唐之间的时间。“小谢”是指谢朓楼的建造者谢朓。

《南齐书·谢朓传》中记载 :“朓字玄晖,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清发”是指谢朓的诗风清丽隽逸。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二句,是从共同的志趣、理想和抱负写二人的友谊之深。意思是说:我们俩都怀有超逸的兴致和抱负,几乎想要飞上青天去摘取明月照亮黑暗的现实。

这里,一个“俱”字,联贯主客,表示了二人理想的相近和豪迈气魄的相同;一个“揽”字,极度夸张而又轻巧自如,它说明诗人只有在明净如洗的“青天”中才能获得理想的自由,也为下句跌落现实之后的“不称意”作了铺垫。“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二句,写面对黑暗现实所激起的愤懑和似水难断的哀怨。

“抽刀断水”是比喻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事 。“水更流”则是抽刀断水非但不能阻止流水,而且水流受阻后会更加急迫的意思。

暗示明知不能为而为之,只能更痛苦。这一句是为“举杯消愁愁更愁”句取喻,以作抒情咏志的铺垫。

“举杯消愁愁更愁”一句是正面坦露情怀。这里,“举杯”的目的 ,本为“消愁”,但是酒落愁肠 ,不但不能“消愁”,相反却激起更多的愁绪,使“愁更愁”。

这两句中的比喻不仅奇妙生动 ,而且极富于哲理,表明诗人的狂放不羁虽然不受封建礼教的约束,却还是受到清醒理智的严格制约的诗人实际上还是不能摆脱现实的纷扰。诗的最后两句“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既有对过去总结,又有为自己设计未来的意思。

诗人回首“昨日”,痛感人生的“不称意”;放眼“今日”,烦忧不堪,不平满目;于是,他决心与世决绝,从此浪迹江湖。表现了诗人难能可贵的叛逆与反抗的精神。

尽管李白的“明朝散发弄扁舟”里也含有某种消极避世的思想成份,但其中所绘写的放浪不羁之态和与世决绝之语,实为诗人的愤极之语,并非赌咒发誓之言。李白晚年。

4关于想象力的诗句

关于想象力的诗句

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宋 ·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唐 · 李商隐《锦瑟》

4、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唐 李商隐 《霜月》

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6、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怨》唐李白

7、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月下独酌》唐李白

8、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唐李白

9、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10、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暮江吟》唐白居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8621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3
下一篇2023-08-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