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纠正一下题主问题,不是庞德弃马超而去,而是马超弃庞德投刘备而去,庞德不得已归顺曹操的。襄樊之战中,庞德之所以表现得忠义无比,主要原因有三:
一、马超弃庞德及妻儿投刘备,让庞德很窝囊地成为曹操俘虏庞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出道后不久跟随马超的老爹马腾平定羌氐叛乱,因军功做到了校尉。
官渡之战后,曹操开始着手平定河北,袁谭袁尚派郭援、高干攻打河东,以牵制曹操。曹操派书法家钟繇率领包括马腾在内的关中将领讨伐郭援、高干。庞德跟随马超参加了钟繇的讨伐大军,庞德神勇,作为先锋所向披靡,斩了郭援。这个郭援是钟繇的外甥,庞德就提着郭援的首级向钟繇请罪,钟繇说外甥是国贼,你杀了国贼何罪之有?庞德也因这一次优异表现被提拔为中郎将,封都亭侯。
后来弘农的张白骑造反,庞德又跟随马腾讨伐张白骑,在两崤之间大破张白骑。马腾到许都担任卫尉后,庞德就跟随马超,成为马超的手下。
赤壁之战后,马超、韩遂在关中造反,庞德也跟着马超与曹操对敌。马超、韩遂被曹操用离间计击破。马超逃到西凉后再次反叛,被杨阜、姜叙等地方将领击败,穷途末路的马超带着庞德及庶妻董氏、幼子马秋及从弟马岱等人逃到了汉中依附张鲁。
马超在张鲁那儿受到张鲁厚待,被封祭酒,张鲁都想把女儿嫁给马超。马超心心念念想夺回西凉,就向张鲁借兵去攻打凉州。张鲁对马超真不错,借兵让马超去收复老巢,结果马超征战不利,加上杨白想陷害马超,马超不敢回汉中,就带着马岱秘密投奔了刘备。
马超从张鲁处借兵收复凉州,没有带上庞德,让庞德留在汉中,估计是照顾庶妻董氏和幼子马秋吧。结果马超一走以后再也没回汉中,放了庞德和老婆孩子的鸽子。
庞德在汉中也没法离开,因为张鲁把庞德及董氏、马秋当作人质看起来了。如果马超投降刘备后,敢带蜀兵来打汉中,庞德及马超的妻儿就是最好的挡箭牌。
庞德在汉中没等到马超来救他,却等到了曹操来攻打汉中。张鲁本来就想投降曹操,张卫象征性地在阳平关抵挡一下后,张鲁就投降了曹操,庞德、董氏、马秋就成了曹操的俘虏。
《三国志马超传》:初超之入蜀,其庶妻董及子秋,留依张鲁。鲁败,曹公得之,以董赐阎圃,以秋付鲁,鲁自手杀之。
好人妻的曹操没看上董氏,把董氏赐给了阎圃,把马秋赐给了张鲁。结果张鲁为了表示与马超一刀两断,直接把马秋杀了,气得马超吐血不止。
而曹操早就知道庞德勇猛,直接拜庞德为立义将军、封关门亭侯、邑三百户,庞德虽然窝囊降曹,但感于曹操重视自己,也就死心塌地为曹操效力了。
二、马超的人品卑劣无底线,让庞德不再视马超为主人论起三国军阀的人品,一般人的印象是吕布最差,毕竟三姓家奴的名声太臭了。但是马超的人设之差,比吕布有过之无不及,吕布的人设在马超面前只能是小巫见大巫。
吕布害了两个义父,但没害亲爹啊?马超直接害死亲爹。
本来曹操表奏汉献帝,让马腾入京为卫尉,其实目的有二:
一是分化马腾、马超,让马腾进京当差,让马超带兵在西凉,其实是分而治之。二是以马腾为人质,牵制马超,让马超不要动小心思。三国时的人质制度非常流行,马腾入京当京官,其实也知道自己是人质。但是马腾并没有造反之心,因此并不害怕为人质,甚至还把家族都带到许都和邺城,同行的还有马超的兄弟马铁、马休等,一共200多人。一家家族200多人在当时的京城为人质,马超竟然毫无顾忌地起兵造反。虽然马超在潼关前线曾经一度占得上风,但是毕竟综合实力远不如曹操,智谋远不如曹操,被曹操用离间计轻松瓦解马韩联盟。
马超见打不过曹操,就派人和曹操谈判,要求割据关中。曹操当然不答应,一边用计打败马超,一边下令处死马腾,夷三族,可怜马超父亲马腾、兄弟马铁、马休及全族200余口都死在了许都和邺城。马腾及兄弟马铁、马休之死,完全是马超害死的,而《三国演义》为了丑化曹操,说马腾是因为衣带诏事件被曹操诱杀的,所以马超才起兵反曹的。
而无情的历史事实是:马超想割据关中,私自起兵,直接害死了父母及兄弟还有全族200余口,这人品是不是连吕布都不如?
马超兵败潼关,退回凉州后,曹操因为后方有事,就回师许都和邺城了。马超到了安定,又鼓动带领羌、氐等少数民族后军队跟着他一起造反,占领了冀城。结果杨阜、姜叙等人设计,把马超骗出城去,点领了冀城,又把马超老婆和长子杀了,让马超痛苦不堪。
马超在屠杀了杨阜、姜叙在历城的族人后,带着庞德及庶妻董氏、幼子马秋投奔张鲁。最后又放了亲人的鸽子,投奔了刘备。导致幼子惨死,庶妻被占,庞德归曹。
《三国志马超传》:是岁,曹公西征,与超等战於河、渭之交,超等败走。超至安定,遂奔凉州。诏收灭超家属。超复败於陇上。后奔汉中,张鲁以为都讲祭酒,欲妻之以女,或谏鲁曰:"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鲁乃止。
马超为了一己之私,不顾最亲的父母、兄弟、妻子等人的安危,一而再、再而三地发动叛乱,人品之低下庞德都看在眼里。当马超放自己的鸽子,让自己在张鲁手里成为人质,可想而知庞德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
所以,当曹操厚待庞德后,庞德决然归曹,对马超不再有一丝感情。这也是人之常情,试想想,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妻儿、兄弟的命都不顾的人,会在乎属下的生命吗?这种无情无义之人值得庞德效忠吗?
三、庞德的家小都在曹操手里,不能投降庞德归降曹操后,一直想找机会报答曹操。
先是宛城的侯音、卫开勾结关羽叛乱,庞德就带领兵马,配合曹仁镇压了宛城叛乱,顺带着就屯兵樊城,樊城众多守将都对庞德表示怀疑,说故主马超及庞德的哥哥庞柔都在蜀汉,对庞德的忠心表示怀疑。
庞德对此信誓旦旦地表白,自己身受国恩,必当以死相报,和关羽势不两立,要么庞德杀了关羽、要么被关羽所杀:
《三国志庞德传》:德常曰:"我受国恩,义在效死。我欲身自击羽。今年我不杀羽,羽当杀我。"
庞德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多次挑衅关羽,与关羽亲自交战,甚至箭射关羽额头。《三国演义》为了衬托庞德忠心,说庞德抬着棺材上前线,还用毒箭射伤关羽,迫使关羽刮骨疗毒。其实关羽刮骨疗毒是在襄樊之战之前,与庞德无关。
庞德最终被关羽擒获,主要还是天气原因,因为连续十多天暴雨,汉水暴涨,庞德因为不受信任屯兵城外,被关羽水军击败。
庞德誓死不降关羽,一来是不想再见到人品卑劣的马超,二来是因为自己的家小都在曹操手里,如果投降关羽,家小就会遭受到马腾及马超妻儿同样的下场,因此誓死不降,以自己的一条命,既博得忠义之名,也为妻儿家小赢取生存空间。
庞德悲壮而死,曹操为之怆然流涕,封其二子为列侯,曹丕即位后,追谥壮侯。
后来,钟会、邓艾伐蜀时,庞德的儿子庞会跟随,蜀国投降后,庞会带人将关羽灭族,报了庞德被关羽所杀之仇。
《三国演义》最精彩的四场单挑,也就是太史慈独战孙策、关羽两战黄忠、许褚赤膊战马超、张飞挑灯战马超,除了许褚和马超,其余三场单挑的结果都是“不打不相识”。但是有人很奇怪:为什么刘备和诸葛亮安排对战马超的人选,不用关羽和赵云?
按照小说(咱们今天只说小说)的说法,关羽最讲义气,赵云最有大局观,既然已经打定主意要收服马超,派有招降黄忠成功经验的关羽,或者下手很有分寸的赵云岂不是更有把握,万一“发起怒来连自己都害怕”的张飞控制不住自己,跟马超来个两败俱伤,刘备岂不是跑了马超又丢了兄弟?但是我们细分析一下这三员大将的性格,就会发现张飞才是战马超的不二人选,要是派关羽赵云出场,一定会把事情搞砸。
我们知道,关羽虽然极讲义气,但可能也是整个是三国最骄傲的人,他一生只服刘备,或者还会给诸葛亮三分面子,别的武将在关羽眼里,基本都是“土鸡瓦犬”,关于这种骄傲,也体现在他后来要入蜀跟马超单挑,不认可黄忠与自己同为“五虎大将”,还说出了那句很伤人的话:“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可见在他心中,还记得黄忠曾经一箭射中自己的盔缨,根本就不存在惺惺相惜的意思。
而马超也是相当骄傲的,骄傲到连喝退曹操百万兵的张飞也不放在眼里:“吾家屡世公侯,岂识村野匹夫!”张飞听了当然大怒,但这话要是说给关羽听:“吾家屡世公侯,谁认识你个戴绿帽子的(或者说卖枣子的)!”那么关羽和马超就会成为不死不休的仇敌,即使马超后来归顺了,但是作为刘备阵营第一武将的关羽,也少不了给他穿小鞋。而刘备和诸葛亮最担心的,还是关羽和马超在战场上一定分出个死活。而为了照顾关羽的面子,即使是诸葛亮,也只能忍痛割爱,出计策黑死马超,那么刘备就失去了平定西凉的一个得力干将。
至于赵云,虽然跟马超同为英俊帅哥,但是赵云枪急马快,堪称闪电杀手,一般人在他面前走不上三个回合,说明赵云用的是真正杀人技。赵云的枪就像李寻欢的飞刀、阿飞的剑,是出手必杀人见血而例不虚发的。要是真派赵云出手,马超真的很难全身而退。而且赵云看似斯文,但是在战场上那就也个不要命的主,生平未逢一败,他的武功连关羽都要佩服。
想来想去,还是派猛张飞出场最合适,因为张飞既有关羽的义气,又有赵云的大局观,更重要的是张飞性格豪爽,即使跟马超打得头破血流,只要坐在一条板凳上,马上就会捐弃前嫌心无芥蒂。
事实证明,刘备和诸葛亮把宝压在张飞身上,还真押对了。虽然被马超藐视为“村野匹夫”,但是白天大战两百回合,晚上挑灯夜战之前,张飞和马超已经开始惺惺相惜了,似乎不是生死相搏而是比武较技了。一个大叫:“我捉你不得,誓不上关!”另一个回应:“我胜你不得,誓不回寨!”虽然嗓门儿都挺大,但是话语中已经全没了杀气,一个要“活捉”,另一个要“战胜”,谁也不提要干掉对方了。
这时候就看出刘备的知人善任和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了:张飞会用计,说明这是个聪明人,能够领会大哥刘备的意图;严颜曾经把张飞气得翻白眼儿,而且被俘之后还破口大骂张飞,但是张飞不但不生气,还“亲解其缚,取衣衣之,扶在正中高坐,低头便拜”——张飞知道,刘备最缺的就是有能力的大将,地盘大了,就靠二哥关羽四弟赵云是忙乎不过来的。所以他跟马超对战,下手也是极有分寸的,连马超曾经用链子锤偷袭自己也“忘记”了。
其实刘备和诸葛亮也并不厚道,先是用张飞告诉马超:我们这边也有高人,一个张飞你就未必打得过。然后又用赵云给马超来了个下马威:赵云当着马超的面,用摆筷子的功夫,就干掉了来追马超的两个大将。血淋淋的人头往马超饭桌前一扔,马超也肝儿颤:“马超亦惊,倍加敬重。”然后马上乖巧地表白:“不须主公军马厮杀,超自唤出刘璋来降。如不肯降,超自与弟马岱取成都,双手奉献。”此前马超还是称呼刘备为“玄德”的,现在终于摆正了位置,第一次管别人叫“主公”了。
其实马超心里也明白:你刘大耳朵不就是让赵云杀鸡给猴看吗,要不然你为什么把饭桌摆在城楼上?
魏武帝曹操(公元155年7月18日~公元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庙号太祖。
曹操祖父曹腾在汉桓帝时担任官职,封为费亭侯。据说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后成为曹腾养子并改姓继承侯爵。曹操小名阿瞒、吉利,故而有曹阿瞒之说。
年轻时期的曹操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研究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有梁国的桥玄等人认为他不平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对他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许劭,字子将,以知人著称,他也曾对曹操说过:“君清平之能臣,乱世之英雄”(此据《后汉书·许劭传》,孙盛《异同杂语》及《三国演义》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公元184年曹操于汉末黄巾时显露头角,后被封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参与了天下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董卓死后,独自发展自身势力,纵横乱世,南征北战,先后战胜了吕布、袁术,并接受了张绣的投降。
公元200年10月,曹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以少胜多挫败河北袁绍。
公元201年在仓亭(今河南管县东北)再次击破袁绍大军。
公元207年十二月北伐三郡乌桓,彻底铲除了袁氏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中原地区。
公元208年,成为东汉政权丞相。7月,曹操南征荆州刘表,12月在赤壁与孙刘联军作战,失利。
公元211年7月,曹操领军西征击败了以马超为首的关中诸军,构筑了整个魏国基础。
公元212年攻占阳平关,击败了汉中张鲁,至此,三国鼎立之势基本成型。
公元213年,汉献帝派御史大夫郗虑册封曹操为魏王,于邺城建立魏王宫铜雀台,享有天子之制,获得“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至高权力。
公元220年3月15日,曹操于洛阳逝世,享年66岁,谥号“武王”,死后葬于高陵。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谥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
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操去世后被葬于高陵,今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于2009年12月27日得到考古确认。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
曹操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
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典论自叙》,袁伯业名遗,袁绍从兄。)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钟嵘《诗品》)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薤露行》、《蒿里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前一篇反映何进谋诛宦官事败,董卓入洛阳作乱;后一篇写关东各州郡兴兵讨卓,又各怀野心,互相杀伐,在内容上紧相承接。诗篇以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这一段历史过程,因此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钟惺《古诗归》)。尤其可贵的是,在《蒿里行》诗中他以同情的笔调,写出了广大人民在战乱中所罹的深重苦难:“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苦寒行》作于建安十一年,诗篇描写冬日太行山区的酷寒、荒芜、险峻,形象生动,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步出夏门行》作于建安十二年征三郡乌桓时。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解。“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一解“观沧海”,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三解“河朔寒”,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龟虽寿”,写取得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的思想活动。其中“观沧海”描写大海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格调雄放,映衬出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龟虽寿”以一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诗人对人生及事业的看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诗人贯彻终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白。
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短歌行》等。前两篇写诗人的政治理想。他设想的太平盛世是儒法兼采、恩威并用的贤君良臣政治。这在汉末社会大破坏的现实背景下,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来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冀成其大业的心情。
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它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慷慨悲凉,这本来是建安文学的共同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出。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而是有所发展。如《薤露行》、《蒿里行》,在汉乐府中都是挽歌,他却运用旧题抒写了全新的内容。曹操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建安作家以及从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许多诗人,他们拟作的大量乐府诗,都可以说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曹操在文学上的功绩,还表现在他对建安文学(见建安七子)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上,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他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开的。刘勰在论述建安文学繁荣原因时,就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心雕龙时序》)。事实上,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无不同他有密切关系。曹丕、曹植是他的儿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托庇于他的荫护。可以说,“邺下文人集团”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质条件基础上形成的;而他们的创作,也是在他的倡导影响下进行的。
曹操著述,据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考证,有《魏武帝集》30卷录1卷、《兵书》13卷等十余种,然多已亡佚,今存者唯《孙子注》。明代张溥辑散见诗、文等145篇为《魏武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丁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中也有《魏武帝集》,所收作品略多于张溥辑本。1959年,中华书局据丁福保本,稍加整理补充,增入《孙子注》,又附入《魏志·武帝纪》、《曹操年表》等,重新排印为《曹操集》。
(以下资料从网上搜集并经过整理)一些副将会随机发出号令,这时我方人员的能力会得到暂时加强,有五种情况。如果购买了商人护卫书以及职人护卫书,那么商人和职人的能力也会暂时加强。只有男性武将才会发出号令,但也并非全部。
无双满值10秒:关羽、关平、姜维、曹操、司马懿、陆逊、周泰。
攻击2倍30秒:张飞、马超、魏延、张辽、甘宁、凌统、董卓、孟获。
防御2倍30秒:诸葛亮、庞统、典韦、曹仁、太史慈、吕蒙。
全体觉醒,玩家获得觉醒印:赵云、黄忠、夏侯敦、夏侯渊、曹丕、周瑜、孙策、左慈、自创武将。
攻击2倍30秒+无双满值10秒:吕布。
以下武将在战斗结束后有几率找来名医治疗,即全体回复体力50:
所有女性、刘备、诸葛亮、庞统、许褚、司马懿、张郃、周瑜、陆逊、袁绍、张角、左慈。
以下副将会镇压暴乱:
诸葛亮、姜维、曹操、徐晃、孙坚、孙权、吕蒙、黄盖。
以下副将在善行度偏高会叛乱:
司马懿、曹丕、吕布、董卓、孟获。
以下副将在恶行度偏高会叛乱:
刘备、马超、魏延、张角、左慈。
以下为副将的自身攻击属性:
炎:赵云、张飞、黄忠、关平、夏侯敦、典韦、许褚、张郃、周瑜、陆逊、孙尚香、孙坚、吕蒙、甘宁、黄盖、大乔、小乔、凌统、貂蝉、张角、孟获、祝融。
冰:魏延、庞统、月英、张辽、司马懿、甄姬、曹丕。
阴:周泰、自创武将。
阳:关羽、诸葛亮、刘备、马超、姜维、星彩、曹操、夏侯渊、徐晃、曹仁、庞德、太史慈、孙权、孙策、吕布、董卓、袁绍、左慈。
此外副将在跟随一段时间后会表白,表白要在副将与玩家人物的善恶度相近时才会发生,并不取决于跟随的固定关卡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dcd90f0100c9wxhtml~type=v5_one&label=rela_nextarticle更多修罗心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