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没有在一起,一是她跟关于告白是因为喝了华佗的“变很大”,本来,貂禅在第十七集就跟关羽表白自己喜欢他了,可是,偏偏孙尚香给关羽喝了“忘东忘西忘情水”,本来“忘东忘西忘情水”是用来让关羽忘记与董卓的约定,没想到让关羽忘掉了与貂禅约定的爱情七件事,貂禅很生气,对关羽十分的失望。后来吕布违背董卓的命令,不惜和董卓决裂也要救出被关起来的五虎将和貂蝉,让两人的感情回复,从此貂禅和吕布隐性埋名,为爱走天涯! 二是因为貂蝉对关羽的是感激,而不是爱情,这点要分清楚恐怕貂蝉自己也会搞混⑧。
关羽,三国时期大名鼎鼎的人物,更因为其对于刘备的忠诚,而被后世奉为神明,是忠诚和信义的历史代表人物。但是,在关羽的一生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是:他曾经短暂投降刘备的敌人曹操,成为其忠诚的一个疑点。
关羽难道不能像陈宫、高顺、沮授那样宁死不屈,至死不投降吗?关羽至少也可以像同时的张飞那样,突围到某个山区隐藏起来。可是他为什么选择投降曹操呢?
一、关羽投降曹操的三个借口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也把关羽塑造成忠诚与信义的楷模,但是也无法回避其在下邳投降曹操这一史实。《三国演义》于是虚构了三点,来为关羽的投降寻找借口。三个借口是:
1、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两位夫人,只能暂时投降;
2、关羽与曹操说好只投降汉朝 而不投降曹操;
3、关羽还与曹操约定:一旦知道刘备的下落,就要离开曹操。
显然,这三点都是不能成立的借口。
首先,根据史料记载,建安五年正月曹操亲征刘备时,刘备的夫人是与刘备一起驻在豫州的小沛,而并不在徐州的下邳,并且在刘备兵败小沛时就已经被曹操俘获。因此,说关羽是为了保护驻在下邳城里的刘备夫人而投降曹操,不成立。相关史料如下: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遂东击备,破之,生禽其将夏侯博。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先主乃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而身还小沛。……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先主败绩。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关羽以归。
《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先主之袭杀徐州刺史车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而身还小沛。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其次,所谓降汉不降曹,也是错误的。当时曹操就是代表汉朝 东征西讨,平定四方的,投降汉朝,其实就等同于投降曹操,这一点前人早已认识到。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刘备自称有汉天子密诏,其起兵反对曹操是代表汉朝,如果此时关羽表白是投降汉朝,则无疑是自己承认他们的起兵是反叛,是背叛汉朝的,所以此时才会被包围后投降汉朝。大概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时,也没有考虑到这样的原则性问题,出了大错。而实际上,所谓关羽降汉不降曹在史书中是没有记载的,是完全不能成立的借口,而且还是错误的借口。
第三,所谓一得到刘备的消息就要离开曹操,也是子虚乌有的借口。这个问题,将是我们下面重点谈到的关羽投降曹操的核心问题。如果关羽说知道刘备消息后,就会离开曹操,则表明当时已经知道刘备没有死亡,而只是不知道逃奔何处了。那么,以关羽对刘备的忠诚,他在下邳完全可以选择不投降曹操。以关羽的战斗力,他至少可以突围而走。比如张飞,据说也是在小沛战败后突围而走,跑到徐州西面的乡下隐藏起来,打听刘备下落,等待时机。因此,关羽如果知道刘备在世,应当不会投降刘备的死敌曹操,并在曹操阵营等待回归刘备。至少有一点,关羽不能保证一旦知道刘备消息,曹操真的会放他回到刘备阵营继续与自己为敌。
因此,关羽投降曹操的三个借口,或者说理由,其实都是不成立的。而问题在于忠心的关羽为何会选择投降刘备的死敌曹操呢?这个问题大概还没有人知道。
曹月娥。
在淮剧《关公辞曹》中关羽的妻子是曹操的义女曹月娥,曹月娥原是曹府的侍女,后来被曹操收做义女并将他许配给关羽,但是关羽与她同床异梦,后来不辞而别,曹月娥知道后奋力追赶上乞求与其同行,关羽不应,曹月娥自尽与他脚下。
也有说是曹月娥在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时候没有追赶上自杀殉情,总之曹月娥算是关羽的一位妻子。胡氏一说:早《全像通俗三国志传》中有一段关索荆州认父的故事,是说关羽杀死当地恶霸后追随刘备行军打仗,途中其子关索前来寻父,根据父子对话得知关羽的岳父姓胡。
在说唱词话《花关索传》中有比较明确的记载,关羽的妻子名叫胡金定,当时刘关张结义后,刘备担心关、张家有妻室不能与其生死同心,于是张飞就与关羽相约相互交换杀绝妻儿。张飞来到关家心中不忍将关羽的妻子胡金定放走了,而当时胡金定已有身孕,后来生下一子,取名关索。
关羽人生经历
汉末亡命涿郡,与张飞从刘备起兵。刘备得徐州后,使关羽行太守事。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东进,击破刘备,关羽被俘,遂随曹操于官渡迎击袁绍军,刺袁绍大将颜良于万众之中,封汉寿亭侯,不久辞归刘备。后随刘备依附荆州牧刘表。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入荆州,刘备率众南逃,关羽与之共至夏口。及曹操败于赤壁,刘备收江南诸郡,任命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刘备西定益州,使关羽镇守荆州。建安二十年(215年),关羽尽逐孙权所置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吏。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拜为前将军,围攻曹操将征南将军曹仁于樊城,时值汉水泛滥,左将军于禁所督七军皆被淹没,又斩将军庞德,自许(今河南许昌)以南往往遥应,威震华夏。曹操派平寇将军徐晃往救。
而吴乘机袭取江陵,关羽遂败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与儿子关平同为吴军俘杀。追谥壮缪侯。好《左传》,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以忠义见称于后世。
关羽失荆州评议
关羽是刘备集团的头号大将,对刘备一片忠心。刘备西取益州,使命他“董督荆州事,”为时九年(建安十六年一二十四年),是他一生中的重要阶段。在他镇守荆州的最后一年,襄樊战役一开始,接连胜利,“威震华夏”,使他的功业达到了顶峰。但是,最后却丧失了荆州。从当世到现代,评论关羽者指责他失荆州之过,却不全面检讨他镇荆州期间的活动,看不到他的功绩。关羽失荆州,原因是多方面的,陈寿则归之于关羽“刚而自矜”,便定下了评论关羽的基调,后世论者多从这个角度发挥,几乎成了千人一口。当然“刚而自矜”是关羽的一大缺点,但是仅仅从这个角度考察,把丧失荆州的全部责任推到关羽身上,指责他擅自发动襄樊之役,破坏了诸葛亮的孙刘联盟战略方针,甚至对曹操“篡汉”都有责任,就与事实相违背了。本又试图从另一个视角,把关羽失荆州放在当时的环境中去考察,并结合一些批评关羽的问题进行讨论,希望从中得到对关羽的重新认识。
(一)“孙权之逼”,孙刘矛盾与斗争
荆州,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有力量的军阀都想占领它。还在建安五年(200),鲁肃就对孙权说:“荆楚与国邹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实,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建安九年(204),沈友又向孙权“陈荆州宜取之计”。建安十三年(208),富于又建议孙权图荆州。刘备集团也想染指。司是,在赤壁战前,孙、刘任何一方都没有达到占领荆州目的。
赤壁之战,曹操败北,孙权集团完全有可能实现占有荆州的宿愿,但是刘备集团捷足先登了。正当孙权集团的主力还在与曹操留后部队作战的时候,刘备表刘琦为荆州刺史,紧接着刘备带兵南循,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的太守投降。这时是建安十三年十二月。不久,“(刘)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刘备集团用行动向远近宣布:刘备集团占有荆州四郡,刘备是那里的统治者。接着刘备又接受庐江雷绪率领数万部曲归附。这样一来,刘备集团的实力,比起赤壁战前就大为增长了。
赤壁战后不久,刘备集团发生了如此巨大变化,作为一个独立的军事、政治集团在荆州顺起,骎骎乎与孙权集团并驾齐驱。
刘备集团的这种变化,孙权集团根本不愿看到。虽然既成事实,但是并不甘心,便千方百计要把它扼杀在荆州,或者挤出荆州,不容许它发展壮大。从此,孙刘两个集团之间产生了矛眉,围绕着荆州四郡(刘备占有的四郡)开展了明争暗斗。
刘备集团实力增长使孙权集团畏惧,孙权“进妹固好,”表示拉拢。孙权此举,不是出自真诚,而是出于孙权集团的政治需要,是孙权集团对刘备集团施出的第一招,目的在于软化、控制刘备。唐代诗人吕温《刘郎浦》诗说:“吴蜀成婚此水浔,明珠步障屋黄金。谁知一女轻天下,欲换刘郎鼎峙心。”这首诗就说破了孙权“进妹固好”的政治目的。
孙权集团认为这样作还不够,旋即施出第二招枣逼。后来诸葛亮回忆刘备在公安时的情况说:“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孙权逼迫之层,刘备处境之难,可想而知。
建安十五年(210),刘备为了改善同孙权的关系,不得不亲自去京口(今江苏镇江而见权,“绸缪恩纪”。“绸缪恩纪”四字包涵着刘备的无限苦楚。可惜陈寿把它的内容抽掉了(或者今本有脱文)。
刘备此行是昌了很大的风险的。他到京口,周瑜、吕范主张趁此机会将他扣留。周瑜向孙权上书说: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居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徒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使如瑜者挟其攻战,大事可定也。 周瑜对刘备的态度很鲜明:(1)视之如附庸;(2)“徒备置吴”,使刘备部曲群龙无首;(3)用武力挟制关、张。一句话,要消灭刘备集团。
周期的主张未能实现。一计不成,又生二计。刘备离开京口,周期又向孙权提出夺取益州的建议。周瑜的取蜀方案,把刘备集团排斥在外,不让其参加。如按计划完成,则出现曹、孙争衡的南北对峙局面,刘备集团则降为“国中之国”,其前途就不卜自明了。
孙权接到周瑜建议后,大概经过磋商,作引修改,决定邀请刘备集团共同取蜀。后一方案比前一方案为优,对刘备集团说,仍然是一个圈套。双方共同取蜀,刘备必须派出主力或相当数量的部队,而且孙方要求刘军为“先驱”,自然孙权部队为后继,雁行而进。孙权集团的这一打算,一则把刘备集团的主力或相当数量的部队调出荆州,削弱刘备在荆州的力量,易于挟制;二则刘军在前面攻坚,必然造成重大消耗,削弱刘备集团的实力;三则孙部在后面收地,轻而得到益州、汉中。作到这一步,便“一统吴、楚”,在荆州的刘备集团余部也就一统在孙权集团之中了。同时,孙权的使者还说:“雅愿以隆,成为一家。诸葛孔明母、兄在吴,可令相并。”想把诸葛亮拉过去。孙权集团要分化、吞并刘备集团的图谋不是很明显吗?刘备集团中人也看得清楚,便对联合取蜀之约,用好话搪塞,借故不行动。孙权迫不及待,立即调兵适将,克期进发。刘备亦部署兵将,阻挡孙军西进之路。这时周瑜已经病死,又遇到刘备的坚决抵制,孙权才把取益州计划搁置起来。
建安十六年(211),刘备率军西取益州,孙权大为不满,气愤地说:“猾虏乃敢挟诈!”“大遣冉船迎妹,而(孙)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昔日孙权向刘备“进妹固好”,目的在于消磨刘备意志和控制刘备,此计不成,这门政治婚姻关系便没有必要保存了。就在割断这条裙带之顷,孙夫人犹想把住最后一关,将刘备唯一的儿子刘禅挟回东吴,作为人质,继续牵制刘备,赵云、张飞“截江夺斗”,孙夫人的图谋才未能得逞。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孙、刘自赤壁鏖兵之后就开始产生矛盾,而旦迅速紧张起来。两家围绕荆州(刘备占有部分)的斗争,实质上是孙权集团要搞垮刘备集团、刘备集团争取生存的斗争。两家的矛盾与斗争,在关羽镇守荆州之前便已产生而目展开,并非如有的学者所说,孙刘联盟在诸葛亮入蜀(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之前还不错,关羽镇荆州后,情况才逐渐发生变化。
(二)关羽镇荆州鲁肃吕蒙“图取关羽”
有这样的孙、刘关系,必然产生相应的策略。
刘备从孙权那里借得荆州(南郡),便以关羽镇江陵。东吴以鲁肃为汉昌太守,屯陆口(今湖北嘉鱼县西南)。在鲁肃往陆口赴任的途中,吕蒙特别提醒鲁肃要认真对付关羽。《吕蒙传》裴注引《江表传》说: 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蒙曰:……兄今代公瑾……与关羽为邻。……当有单复以卿待之。”密为肃陈三策(《吕蒙传》作五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
鲁、吕对话,表白了他们对关羽的态度:第一,吕蒙认为关、鲁两镇是对抗关系。第二,针对这种关系,吕蒙教鲁肃“当有单复以向待”关羽。单复即单复之术,“盖指与对方作战出奇制胜的策略。”吕蒙为鲁肃划的三策(或五策),不言而喻是以这种思想为指导的。鲁肃“敬受”吕蒙的三策,即一并接受了吕蒙敌视关羽的思想,务在制胜。这就表明鲁肃移屯陆口,一开始就以临战姿态出现,而不是以同盟友好相对待。这时,建安十五年底一十六年,刘备还没有离开荆州,关羽、鲁肃两镇已是对抗之势。
两镇对抗,其表现怎样呢?《鲁肃传》说: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场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
在关、鲁邻镇而守的岁月里,彼此公私交往一定不少,而记载缺如,所见者仅仅这二十个字,未免简略过当。这段材料,显然是吴人语气,陈寿据以成书。它一方面指责关羽惹事生非,在边境制造事端;另一方面表扬鲁肃识大体,对于关羽的挑衅行为,“以欢好抚之”。这个“抚”字用得很有分寸。抚有体恤、抚慰的意思,为上级对下级的用词。这里说鲁肃“以欢好抚”关羽,正是孙权集团把刘备集团一贯当作部属、附庸的心态的流露。
鲁肃真是“以欢好抚”关羽吗?不是。后来孙权与陆逊论周期、鲁肃、吕蒙时说:“(吕蒙)图取关羽,胜于子敬。”“图取”二字把鲁肃、吕蒙屯驻陆口的真正目的揭示出来了。“图取关羽”,就是吃掉关羽,别无其他解释。所以,两镇的斗争是孙刘两个集团斗争的体现,其性质相当严重。但是,鲁、吕图取关羽,还是有区别的。其区别仅仅在缓急之间。鲁肃是孙刘联合的倡议者,“借荆州”给刘备就是在鲁肃的孙刘联合抗曹思想的指导下达成的妥协。鲁肃屯陆口时,仍然主张借关羽的力量抵御曹操。他写信给孙权说:“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意思是:帝王兴起,都会遇到对手,必须排除;关羽镇守荆州,抵挡住曹操势力的南下,适足以为吴驱除涡患,不一定急于把他消灭。鲁肃基于这样的思想,所以在他屯驻陆口的五年中,关、鲁两镇之间没有发生大的冲突,只出现了一些小摩擦。
最初接触三国(那时候当然是演义层次的),就特别钟爱关羽。当然,小时候的所谓爱,总是有种傻傻的感觉,真的喜欢关羽的一切。最喜欢的兵器:大刀,最好还是青龙偃月;最喜欢的颜色:绿色……甚至还幻想着自己长大后留着个像关羽那样的长须,以至现在也非等到胡子乱得不能见人时才无可奈何的刮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英雄人物的“爱”也渐渐变成了理性的佩服和欣赏,我的“三国第一爱”也渐渐从关羽转移给了曹操。时隔多年,想到关羽,童年读三国,听三国故事的情景,依然在目,作此篇,只愿让这种“爱”变得更理性些。
一、正说关羽
演义中的关羽,生前身后风光,人称“义绝”。据统计(按回目标题中人名出现次数),关羽是演义中戏分仅次于诸葛亮和曹操的重要人物,但正史《三国志 关羽传》却非常短,相关的裴注也不多,甚至连相貌都无记载。可见,作为三国重要人物的关羽,在当时并不是众人关注的焦点。直到关羽崇拜的出现,关于他的野史传闻才逐渐兴起,连周仓这样史无记载的人物,也“鸡犬升天”,跟着关老爷享受香火。“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的形象以及青龙偃月刀,也已刻在广大人民心中,挥之不去了。
演义中的关羽被拔高了不少,主要表现在武力方面,三国历史上的单挑并不多,将领的勇猛善战也主要是提升士气的作用,并不能左右战争的胜负。正史上关羽刺颜良的描述“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也比演义中的偷袭(尤其是罗本更为明显)更能体现他的勇武,可见,历史上的关羽武力应该是很高的。
关羽的忠义也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但演义里的描述大多正史是有点影的,《三国志》记载关羽曾说:“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虽不曾过关斩将,也无土山三事,但可见,关羽的忠义之心是名副其实的。“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也变成了演义中的挂印封金,可见关羽是不贪财的。至于曹操赠马、赠袍,以及关羽秉烛达旦,大概是小说家之言。
关羽的统军大概是不错的,否则善于识人用人的刘备也不会让他独当一面。水淹七军,虽非关羽用计,但为将者善用天时地利,也不失为一代名将。
综合而言,历史上的关羽,长于用兵,短于智略、政略,至于他的性格弱点,下面来谈。
二、性格悲剧
《史记 淮阴侯列传》有一段我非常喜欢的对话:
上(刘邦)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通例,善将兵者为善将将者所用,善将兵者为善将将者所擒。关羽就是一个典型,为刘备所用,为孙权所擒。
关羽不能识人。纵观《三国志》全文,不见关羽从敌营或行伍提拔任何人才的记录,作为一个长期独当一面的大将,没有慧眼识人的意识和能力,是难以持久的。同时,关羽对自己的对手吕蒙和陆逊了解不够,轻易被对方攻心成功,导致原本骁勇善战的荆州兵土崩瓦解。
关羽不懂用人。“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轻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对于关键职位上的人员,要么换人,要么就不要轻易责备和恐吓,否则往往叛逃。
关羽不会做人。据记载,关羽重士卒而轻士大夫,可见,蜀国的文官集团大多和关羽不和,甚至还有诸葛亮谋害关羽一说。重要将领中,关羽又先后不服马超和黄忠,只有张飞这个老哥们还算亲密,倒是和曹营的徐晃张辽两个老乡关系不错。
很多人说,关羽败在骄傲,依我看,更多的是败在不懂“人”的哲学,这是不能不让我们深思的。
三、关羽和我
我一个朋友曾经说过:“你开哪一扇窗就会看到哪样的风景,你爱上哪一个人就会有着哪样的命运。”从小就把关羽视为偶像的我,也在自己的性格塑造上向他靠近。任何时候,我都会努力把“忠义”二字放在最先,同时,我非常非常的骄傲,骄傲的难以让人亲近,我也习惯孤独,在人际关系方面做得不是很好……
尊敬也好,崇拜也好。爱也好,都像是一种信仰,不会轻易的改变。信仰的同时,不要让他的弱点和失败再出现在我的身上,我想,这才是最大的信仰。
关羽失荆州评议
关羽是刘备集团的头号大将,对刘备一片忠心。刘备西取益州,使命他“董督荆州事,”为时九年(建安十六年一二十四年),是他一生中的重要阶段。在他镇守荆州的最后一年,襄樊战役一开始,接连胜利,“威震华夏”,使他的功业达到了顶峰。但是,最后却丧失了荆州。从当世到现代,评论关羽者指责他失荆州之过,却不全面检讨他镇荆州期间的活动,看不到他的功绩。关羽失荆州,原因是多方面的,陈寿则归之于关羽“刚而自矜”,便定下了评论关羽的基调,后世论者多从这个角度发挥,几乎成了千人一口。当然“刚而自矜”是关羽的一大缺点,但是仅仅从这个角度考察,把丧失荆州的全部责任推到关羽身上,指责他擅自发动襄樊之役,破坏了诸葛亮的孙刘联盟战略方针,甚至对曹操“篡汉”都有责任,就与事实相违背了。本又试图从另一个视角,把关羽失荆州放在当时的环境中去考察,并结合一些批评关羽的问题进行讨论,希望从中得到对关羽的重新认识。
(一)“孙权之逼”,孙刘矛盾与斗争
荆州,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有力量的军阀都想占领它。还在建安五年(200),鲁肃就对孙权说:“荆楚与国邹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实,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建安九年(204),沈友又向孙权“陈荆州宜取之计”。建安十三年(208),富于又建议孙权图荆州。刘备集团也想染指。司是,在赤壁战前,孙、刘任何一方都没有达到占领荆州目的。
赤壁之战,曹操败北,孙权集团完全有可能实现占有荆州的宿愿,但是刘备集团捷足先登了。正当孙权集团的主力还在与曹操留后部队作战的时候,刘备表刘琦为荆州刺史,紧接着刘备带兵南循,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的太守投降。这时是建安十三年十二月。不久,“(刘)琦病死,群下推先主为荆州牧,治公安。”刘备集团用行动向远近宣布:刘备集团占有荆州四郡,刘备是那里的统治者。接着刘备又接受庐江雷绪率领数万部曲归附。这样一来,刘备集团的实力,比起赤壁战前就大为增长了。
赤壁战后不久,刘备集团发生了如此巨大变化,作为一个独立的军事、政治集团在荆州顺起,骎骎乎与孙权集团并驾齐驱。
刘备集团的这种变化,孙权集团根本不愿看到。虽然既成事实,但是并不甘心,便千方百计要把它扼杀在荆州,或者挤出荆州,不容许它发展壮大。从此,孙刘两个集团之间产生了矛眉,围绕着荆州四郡(刘备占有的四郡)开展了明争暗斗。
刘备集团实力增长使孙权集团畏惧,孙权“进妹固好,”表示拉拢。孙权此举,不是出自真诚,而是出于孙权集团的政治需要,是孙权集团对刘备集团施出的第一招,目的在于软化、控制刘备。唐代诗人吕温《刘郎浦》诗说:“吴蜀成婚此水浔,明珠步障屋黄金。谁知一女轻天下,欲换刘郎鼎峙心。”这首诗就说破了孙权“进妹固好”的政治目的。
孙权集团认为这样作还不够,旋即施出第二招枣逼。后来诸葛亮回忆刘备在公安时的情况说:“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孙权逼迫之层,刘备处境之难,可想而知。
建安十五年(210),刘备为了改善同孙权的关系,不得不亲自去京口(今江苏镇江而见权,“绸缪恩纪”。“绸缪恩纪”四字包涵着刘备的无限苦楚。可惜陈寿把它的内容抽掉了(或者今本有脱文)。
刘备此行是昌了很大的风险的。他到京口,周瑜、吕范主张趁此机会将他扣留。周瑜向孙权上书说: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居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徒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使如瑜者挟其攻战,大事可定也。 周瑜对刘备的态度很鲜明:(1)视之如附庸;(2)“徒备置吴”,使刘备部曲群龙无首;(3)用武力挟制关、张。一句话,要消灭刘备集团。
周期的主张未能实现。一计不成,又生二计。刘备离开京口,周期又向孙权提出夺取益州的建议。周瑜的取蜀方案,把刘备集团排斥在外,不让其参加。如按计划完成,则出现曹、孙争衡的南北对峙局面,刘备集团则降为“国中之国”,其前途就不卜自明了。
孙权接到周瑜建议后,大概经过磋商,作引修改,决定邀请刘备集团共同取蜀。后一方案比前一方案为优,对刘备集团说,仍然是一个圈套。双方共同取蜀,刘备必须派出主力或相当数量的部队,而且孙方要求刘军为“先驱”,自然孙权部队为后继,雁行而进。孙权集团的这一打算,一则把刘备集团的主力或相当数量的部队调出荆州,削弱刘备在荆州的力量,易于挟制;二则刘军在前面攻坚,必然造成重大消耗,削弱刘备集团的实力;三则孙部在后面收地,轻而得到益州、汉中。作到这一步,便“一统吴、楚”,在荆州的刘备集团余部也就一统在孙权集团之中了。同时,孙权的使者还说:“雅愿以隆,成为一家。诸葛孔明母、兄在吴,可令相并。”想把诸葛亮拉过去。孙权集团要分化、吞并刘备集团的图谋不是很明显吗?刘备集团中人也看得清楚,便对联合取蜀之约,用好话搪塞,借故不行动。孙权迫不及待,立即调兵适将,克期进发。刘备亦部署兵将,阻挡孙军西进之路。这时周瑜已经病死,又遇到刘备的坚决抵制,孙权才把取益州计划搁置起来。
建安十六年(211),刘备率军西取益州,孙权大为不满,气愤地说:“猾虏乃敢挟诈!”“大遣冉船迎妹,而(孙)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昔日孙权向刘备“进妹固好”,目的在于消磨刘备意志和控制刘备,此计不成,这门政治婚姻关系便没有必要保存了。就在割断这条裙带之顷,孙夫人犹想把住最后一关,将刘备唯一的儿子刘禅挟回东吴,作为人质,继续牵制刘备,赵云、张飞“截江夺斗”,孙夫人的图谋才未能得逞。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孙、刘自赤壁鏖兵之后就开始产生矛盾,而旦迅速紧张起来。两家围绕荆州(刘备占有部分)的斗争,实质上是孙权集团要搞垮刘备集团、刘备集团争取生存的斗争。两家的矛盾与斗争,在关羽镇守荆州之前便已产生而目展开,并非如有的学者所说,孙刘联盟在诸葛亮入蜀(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之前还不错,关羽镇荆州后,情况才逐渐发生变化。
(二)关羽镇荆州鲁肃吕蒙“图取关羽”
有这样的孙、刘关系,必然产生相应的策略。
刘备从孙权那里借得荆州(南郡),便以关羽镇江陵。东吴以鲁肃为汉昌太守,屯陆口(今湖北嘉鱼县西南)。在鲁肃往陆口赴任的途中,吕蒙特别提醒鲁肃要认真对付关羽。《吕蒙传》裴注引《江表传》说: 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蒙曰:……兄今代公瑾……与关羽为邻。……当有单复以卿待之。”密为肃陈三策(《吕蒙传》作五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
鲁、吕对话,表白了他们对关羽的态度:第一,吕蒙认为关、鲁两镇是对抗关系。第二,针对这种关系,吕蒙教鲁肃“当有单复以向待”关羽。单复即单复之术,“盖指与对方作战出奇制胜的策略。”吕蒙为鲁肃划的三策(或五策),不言而喻是以这种思想为指导的。鲁肃“敬受”吕蒙的三策,即一并接受了吕蒙敌视关羽的思想,务在制胜。这就表明鲁肃移屯陆口,一开始就以临战姿态出现,而不是以同盟友好相对待。这时,建安十五年底一十六年,刘备还没有离开荆州,关羽、鲁肃两镇已是对抗之势。
两镇对抗,其表现怎样呢?《鲁肃传》说: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场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
在关、鲁邻镇而守的岁月里,彼此公私交往一定不少,而记载缺如,所见者仅仅这二十个字,未免简略过当。这段材料,显然是吴人语气,陈寿据以成书。它一方面指责关羽惹事生非,在边境制造事端;另一方面表扬鲁肃识大体,对于关羽的挑衅行为,“以欢好抚之”。这个“抚”字用得很有分寸。抚有体恤、抚慰的意思,为上级对下级的用词。这里说鲁肃“以欢好抚”关羽,正是孙权集团把刘备集团一贯当作部属、附庸的心态的流露。
鲁肃真是“以欢好抚”关羽吗?不是。后来孙权与陆逊论周期、鲁肃、吕蒙时说:“(吕蒙)图取关羽,胜于子敬。”“图取”二字把鲁肃、吕蒙屯驻陆口的真正目的揭示出来了。“图取关羽”,就是吃掉关羽,别无其他解释。所以,两镇的斗争是孙刘两个集团斗争的体现,其性质相当严重。但是,鲁、吕图取关羽,还是有区别的。其区别仅仅在缓急之间。鲁肃是孙刘联合的倡议者,“借荆州”给刘备就是在鲁肃的孙刘联合抗曹思想的指导下达成的妥协。鲁肃屯陆口时,仍然主张借关羽的力量抵御曹操。他写信给孙权说:“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意思是:帝王兴起,都会遇到对手,必须排除;关羽镇守荆州,抵挡住曹操势力的南下,适足以为吴驱除涡患,不一定急于把他消灭。鲁肃基于这样的思想,所以在他屯驻陆口的五年中,关、鲁两镇之间没有发生大的冲突,只出现了一些小摩擦。
一、桃园结义
公元162年,山西运城的一个普通农户家中诞生了一个呱呱坠地的巨婴,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个孩子后来竟成为驰刹风云的一代名将,他就是蜀汉共和国著名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武术家以及一代围棋国手关羽关长生。
关羽同志幼年喜欢读书,但由于家中贫困上不起学,所以只能借放牛的时候在私塾外偷听先生讲课,小长生记性特别好,对听到的东西过耳不忘,尤其对《春秋》上的革命先烈的故事感兴趣。直到关羽同志晚年,他还对书中的记述倒背如流。
幼年的关羽武学天赋极高,他在砍柴割草之间,自己摸索了一套劈柴割草刀法,他以后杀起那些反革命分子就象割草一样,就源与于他少年时期的勤学苦练和不断摸索,无师自通,从而成为一带武学大师。
公元184年,也就是关羽同志22岁那年,时逢甲子,天下大乱,黄巾党造反,再加上连年饥荒,民不聊生,在关羽同志的家乡,恶霸横行,关羽看不惯恶霸的所做所为,一怒之下拿着两把菜刀把恶霸一家人砍翻了,这就是著名的“两把菜刀闹革命”。
之后,关羽同志毅然出走,离别家里为他找的童养媳,踏上了寻求革命为国为民的道路,为躲避仇家的追杀,关羽同志将自己的字改为云长。
那时的关羽怀着一颗赤胆忠心和对反动阶级的深仇大恨,本想投靠黄巾党救民于水火,但很快他就认清了黄巾党这一反动邪教组织的本质,离开反动队伍,开始了流亡生涯。
在长达五年的流亡生涯中,关羽同志以贩卖绿豆为生,他公平买卖,童叟无欺,从不缺斤短两,他在做生意的同时,很注意体察民情,同时也在不断摸索革命的真理,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五十县农民运动调查报告》等文章。关羽同志那时就立下了以身报国的宏愿:革命不成功,就不结婚,不刮胡子。
公元189年,也就是关羽同志二十七岁那年,在河涿县,关羽同志遇到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前蜀汉共和国主席,革命家、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旅游家、表演艺术家、厚黑学派创始人之一、蜀汉人民的大救星刘备同志,从而找到了组织,看到了光明,从此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也开始了关羽同志极具传奇的军事政治生涯。
此后,关羽同志和刘备同志以及另一位共和国创始人张飞同志,形成了共和国第一带领导核心,这三位伟人同志加兄弟的感情成为后世的楷模,在他们的带领下,很快形成了一支队伍,在民主人士苏双、张世平的捐助下,有了自己的经费和武器,开始了他们打击反动势力的第一刀。
二、温酒斩华雄
在追随刘备同志参加歼灭邪教组织平淼的战斗过程中,关羽同志作战勇敢,智勇双全,第一次战役(涿县战役)仅用一个营的兵力(500人)就击败伪敌军一个军50000人,关羽同志亲自击形钡军军长程远志,在青州战役中,关羽同志率1000人埋伏在左山,配合刘备、张飞大破敌军,并协助前大剿匪总司令卢植大败黄巾党副总司令张宝等,并从而使黄巾党徒们闻关公之名而丧胆。但当时政局混乱,卢总指挥遭到陷害被免职,关羽也并没有因为立功而受封赏。在当时,关羽同刘备同志、张飞同志还救了后来野心勃勃要窜权的军阀董卓,但由于志不同道不和,离开了董卓的队伍。由于刘备同志为人正派,并得罪了当时的邮电部部长督邮,后来仅当上了平原县县长兼军分区司令,上校团长,而关羽仅为平原县军区骑兵营长(少校,妇科级干部),但他没有怨言,协助刘备同志干好本职工作,博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队伍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公元190年,野心家董卓杀掉了当时国家主席刘辨,立刘协为新一届国家主席,并开始了他本人的独裁统治,董卓这一大逆不道的举动,引起了部分军阀的不满,开始了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时期。以直军阀袁绍、袁术,皖系军阀曹操、江东系军阀孙坚等十八路军阀形成了短期联盟,组成抗董盟军,推举袁绍为总指挥(兼任盟军第十七路集团军军长),孙坚为前敌总指挥(兼任盟军第十六路集团军军长)。
刘备及关羽张飞同志在平原县遇到了盟军第十四集团军军长公孙赞,刘备同志从大局考虑,率关羽张飞等同志暂时加入军阀队伍,形成统一战线共同抵抗董卓,参加了讨董战争(史称中原大战)。在战争初期,董卓部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华雄上将骁勇异常,先后击毙孙坚部第四师师长祖茂、盟军第九集团军副军长鲍忠等名将,一时之间无人敢迎战,关键时刻仅为妇科级干部的关羽同志挺身而出,亲自将华雄击毙,当时关羽同志不但作战勇敢,而且立场鲜明,坚决与曹操(时为第十八集团军军长)划清界限,拒绝喝曹操为他烫的酒,在曹某频频暗送秋波的情况下,关羽同志丝毫不为动摇。在虎牢关前,关羽同志同刘备同志、张飞同志一起并肩作战,大败号称“天下第一美男”的吕布,并为讨董卓打开了一个很好的局面,但由于军阀之间明争暗斗,不能团结一心,致使联盟迅速解散,未能完成讨伐董卓的大业。之后关羽同志随刘备又回到了平原。
关羽同志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对当时救董卓一事后悔不已。
三、许田杀曹瞒
不久,黄巾党余党又起,兵围北海,北海市市长、知名民主人士孔融先生(曾任盟军第十路集团军军长,后因反对曹操反动派独裁统治而遭杀害)向时任平原相的刘备同志求救,已升任少将师长的刘备同志与关羽、张飞带三千人马前往救援,当时关羽同志已经由少校营长升为上校团长,在与黄巾党交战中,关羽同志亲手击形钡军长管亥,解了北海之围,之后又随刘备去徐州救陶谦(曾任盟军第十二路集团军军长),并协助刘备同志第一次解了徐州之围。在此之间,刘备同志再三婉言谢绝了陶谦主动让徐州的要求,最后实在退让不过,只好同意出任江苏省省长兼徐州军区司令,此时关羽同志已经成为副部级干部,少将师长,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将军。
之后,刘备同志收留了战败的吕布,但吕布贼心不改,趁刘备与关羽等同志出兵在外之机夺取了徐州,刘备同志从抗曹大局出发,对吕布进行了一定让步,与吕达成协议互不侵犯,在此间关羽同志参加了讨伐袁术的护国战争,不久吕布又背约,终于使刘备与关羽张飞同志看清了吕布反复无常的丑恶嘴脸,联合曹操,于公元198年消灭了吕布,为人民除了一大害。
刘备、关羽、张飞同志经过不屑的努力,终于由地方进入中央,刘备被刘协主席认做亲叔叔,并封为大将军衔,关羽、张飞为少将军长,可是当时实权掌握在曹操手中,曹操为了试探自己在国中、军中的地位,发动了有名的“许田打围事件”,关羽同志对此非常愤慨,并差点当场杀了曹操,刘备同志担心投鼠忌器,阻止了关羽将军。后来在当阳战役之后,刘备同志也后悔地说:“我现在也是‘投鼠忌器’了”,证明当时关羽将军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
四、身在曹营心在汉
公元200年,刘备同志借机脱离曹操束缚,重回徐州,在夺取徐州一战中,关羽将军用计击毙曹操爱将、徐州卫戍区司令长官车胄,为重夺徐州立下头功。在第一次反围剿过程中,关羽同志与张飞同志分别活捉了敌军长刘岱(曾任盟军第四军军长)和副军长王忠,成功粉碎了第一次围剿。刘备主席还专门赋诗:齐声唤,前面捉了伪刘岱。不久,曹操亲自为总司令,兵分五路,共二十万人马,组织了第二次围剿,由于兵力相差悬殊,第二次反围剿失利了,刘备同志去联合袁绍共同反曹。关羽将军在下坯被围,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为了保全革命的火种和两位国母的安全,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通过曹操的五虎上将之一,关羽将军的故交敌第一集团军军长张辽将军约法三章,在“降汉不降曹”“一旦知道主席去向便离开曹操”的前提下,投降了当时被曹操控制的大汉共和国。
关羽同志在曹营期间,不为金钱地位美女所利诱,他时刻不忘同志加兄长的刘备,正是 “身在曹营心在汉”,他生活简朴,对曹操为拉拢他而送的金银财宝,全部上缴两位国母以作为革命活动经费,在曹营期间,他始终穿着刘备主席送他的那件旧大衣,对于曹操送他的美女,他一概拒收,实在拒绝不了,他就给那些女子讲革命道理,并赠送路费送她们回家。刘主席后来说:“关羽同志在曹营所作所为,对得起天地,对得起人民和蜀汉共和国,任何想借“降曹”攻击关羽将军的言行,都是反革命的,是别有用心的。”
关羽同志在曹营期间,参加了著名的“白马战役”,击毙直系军阀袁绍部下四大主力中的颜良军长和文丑军长,这时关羽将军正当壮年,他的武艺达到了颠峰时刻。在曹操等众人的吹捧面前,关羽同志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他在谦虚谨慎的同时,不忘给曹操等施加压力,他说:“我弟翼德可在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唬的曹操等闻张飞之名而色变,后来张飞一人吓退百万曹兵,里面有关羽很大的功劳。由于他立下大功,被曹操授予元帅军衔,他是惟一一位在蜀汉共和国和违曹魏帝国都有元帅军衔的将军。
五、千里走单骑
在得知刘备同志的下落后,关羽同志归心似箭,立即向曹操提出辞职,尽管曹操想尽诡计要留住关羽,但都被关羽同志一一识破,最后关羽同志挂印封金,毅然离开曹营,开始了长达一千多里地的长征,在此期间,关羽同志先后经历了东岭关,击毙伪师长孔秀;在洛阳击毙伪副军长韩福、敌伪师长孟坦;在死水关击械伪师长卞喜;在荥阳关识破敌伪师长王植诡计并将其击毙;在黄河渡口关击械伪师长秦琪,这就是著名的“过五关斩六将”。
在千里转战过程中,关羽同志先后结识了后来成为蜀汉共和国著名军事家、国家军委副主席的廖化同志,并积极争取他从草寇走上革命的道路,结识了后来成为开国中将的胡班同志,把他从敌人的队伍中拉了过来,促使其后来起义投诚,还有著名民主人士,后为蜀汉共和国政协副主席、蜀汉共和国佛教研究会名誉主席普净大师,以及著名民主人士关定、胡华等人。另外还收留了周仓、关平、裴元邵等共和国开国元勋,并与敌伪元帅张辽、夏侯敦做了坚决斗争。由于关羽同志长期投身革命,因此年过四十仍是光棍一根,为了革命后继有人,为了割草刀法昌盛不衰,关羽同志将关平收为义子,一时传为佳话。
在得知刘备同志在汝阳开辟了新的革命根据敌后,关羽同志立即回师汝南,途中遇到在古城建立根据地的张飞同志,因此又有了“斩蔡阳兄弟释疑”的佳话,可以说,关羽同志的这次长征,是极其辉煌的历程,不但积聚了革命的力量,而且狠狠地打击了反动势利的嚣张气焰。
六、转战荆襄
大革命失败后,关羽同志重新回到了刘备同志的阵营中,暂时投靠了著名开明军阀湖北省省长兼荆州军区总司令刘表,继续高举刘姓大旗。刘备同志进驻新野期间,关羽同志及张飞同志跟随刘主席不辞辛苦,三次拜访后蜀汉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兼军委常务副主席的诸葛亮同志,后在刘备、诸葛亮同志的正确领导下,在对曹操的围剿过程中,参加了火烧拨望坡、火烧新野的战斗,当阳战役时,关羽同志驻军在江夏,带领一个军成功地接应了因敌众我寡而战败的刘备同志,刘备同志有诗赞道:汉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关云长。
关羽同志参加了著名的赤臂大战,之后参加了收复荆州战役,公元208年,在长沙会战中,关羽同志只用一个营的兵力就攻克了长沙,并收服了黄忠、魏延等后来的革命骨干力量,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之后,在同东吴修正主义集团的多次斗争中,关羽同志协同诸葛亮等同志,屡次击败敌军,确保了荆州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
在刘备同志、诸葛亮同志、庞统同志指定西线作战计划后,关羽同志辅助诸葛亮固守后方,西线战事失利,庞统同志不幸中箭,为革命壮烈献身,诸葛亮率张飞、赵云等同志支援前线,关羽同志独自则担负起了保卫荆州的重任。
七、单刀赴会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关羽同志坚定执行刘备、诸葛亮同志制定的游击战术,与敌周旋,他用兵如神,多次击败号称“世间福将曹子孝”的伪敌五大主力之一的敌新一军军长苋始安操嫡系部队上将徐晃等,并言辞拒绝了东吴集团的拉拢,孙权欲与关羽同志结亲,实际上是想以关羽同志的爱女为人质要挟关羽,被关羽同志识破奸计,并义正词严地怒斥投靠东吴集团的诸葛谨:“我虎女焉能嫁汝犬子!”吓的诸葛谨抱头鼠窜,狼狈逃回,东吴集团又生一计,假意邀请关羽同志赴宴,妄图加以谋害,如果关羽同志不去,东吴集团就借口关羽没有和谈的诚意,从而破坏联盟挑起内战,关羽同志为了揭穿敌人的奸计,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单刀赴会,他凭借个人智慧和勇敢和魅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胆大心细,遇事不慌,征服了江东,吓得当时江东警备总司令鲁肃“如痴似傻”,以至于当时江东兵将闻关公之名而色变,小儿半夜闻关公之名而不敢啼哭。
关羽同志的威名引起了曹操反动集团目只牛在屡战屡败之后,曹操下定决心,派出七路大军,以伪敌中南剿总副司令于禁为总指挥,原西北马家军名将庞德上将为前敌总指挥,发动了对荆洲地区的第五次围剿,在同庞德的单挑时,由于被庞德以暗箭所伤,关羽同志未能将其击败,这是关羽同志几十年征战以来第一次在单挑中未能获胜,也是关羽同志一生第一次负伤。
面对强大的敌军,关羽同志不与其打消耗战,而是利用天将大雨的有利时机,不战而屈人之兵,放水淹七军,大败曹军,生擒于禁、庞德,击毙敌师长成何、董超、董衡等。
不久在同曹仁的一次战斗中,关羽同志又一次右臂中箭,虽然伤上加伤,但关羽同志带病坚持工作,在部下的劝说下,同意由著名民主人士,号称“神医”的华佗主刀动手术,为了不影响智力,关羽同志坚持不用麻药,他一边和参谋长马良同志下棋,一边让华佗为他疗伤,始终镇定自若,谈笑风生,令华佗赞叹不已。这就是著名的“刮骨疗毒”。“华佗同志作为一个外国人,作为曹操的同乡,不远千里,来到荆州为关羽同志治病,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样好的一个同志,竟被曹操杀害,这给大汉医学界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八、大意失荆州
刘备同志出任益州总司令之时,便任命关羽同志为荡寇将军,汉寿亭侯,上将军衔,刘备同志出任汉中主席时,任命关羽为前将军,与张飞等人号称为“五虎大将”,大将军衔,关羽同志为大将之首。时年关羽同志已经58岁了,有部下劝其退休养老,关羽同志则说:我大丈夫,年近六旬,即死何憾?”
曹操、孙权反动集团趁关羽同志领兵在外之时,互相勾结,发动了震惊一时的“荆州事变”。由东吴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成功,关羽同志在外遭到曹军徐晃的顽强阻击,兵败麦城,再加上投降主义分子公安军军长糜芳、政委“不是人”叛变投敌,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上庸军军长刘封、政委孟达坐视不救,关羽同志不幸阴沟翻船,被东吴无名鼠辈少将旅长马忠擒获,面队孙权的威逼利诱,关羽同志大义凛然,厉声骂贼:“碧眼小儿,紫髯鼠辈!吾与刘皇叔桃园结义,誓扶汉室,岂与汝叛汉之贼为伍耶!我今误中奸计,有死而已,何必多言!”。
公元219年腊月,关羽同志被孙权杀害,时年58岁。与关羽同志同时遇害的,还有关平、周仓、王甫、赵累等同志。
公元220年,关羽同志遇害的消息传到成都,举国皆悲,刘备同志亲自担任“关羽同志治丧委员会主任”,为关羽同志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并写下悼亡诗:“记得当年草上飞——”,并亲手题写挽联:“武学泰斗,人世楷模”。参加关羽同志追悼会并赠送花圈的领导同志还有:诸葛亮、张飞、赵云、黄忠、马超、许靖、李严、魏延等。
关羽同志死后被追封为“壮缪侯”,追封为元帅军衔,追认为蜀汉共和国001号烈士,追认为著名革命家、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社会活动家、武术家、旅游家,为蜀汉共和国33位军事家之一。并被蜀汉共和国围棋协会名誉会长“白毛”马良同志追授“围棋国手”“名誉七段”头衔。
关羽同志生前,曾获“大汉共和国十大杰出青年”之首,“大汉共和国十大帅哥”第十名,并在“大汉共和国武力排行榜”中获第四名称号。
关羽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刘备主席的亲密战友,是共和国第一代领导核心人物之一,关羽同志的不幸逝世,为当时尚未诞生的蜀汉共和国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关羽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关羽同志永垂不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