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级别的颜色是什么?

预警级别的颜色是什么?,第1张

一、蓝色

蓝色是预警级别当中第四级的代表颜色,指的是恶劣天地造成比较小的危害。其中暴雪蓝色以及暴雨蓝色都是指12小时内的气象带来的影响,而台风蓝色、霜冻蓝色、寒潮蓝色则是指48小时内,大风蓝色则是24小时内的大风影响。

二、**

**是预警级别当中第三级的代表颜色,当恶劣天气对环境及人体有可能造成较重的危害时。**的预警一般包括台风**、暴雨**、寒潮**、大风**、高温**、雷电**、霜冻**、大雾**、道路结冰**、霾**以及森林火险**预警信号。

三、橙色

橙色是预警级别当中第二级的代表颜色,一般是天气能造成危害严重的程度。橙色的预警一般包括台风橙色、暴雨橙色、暴雪橙色、寒潮橙色、大风橙色、高温橙色、雷电橙色、霜冻橙色、大雾橙色、道路结冰橙色、冰雹橙色、干旱橙色、霾橙色以及森林火险橙色预警信号。

四、红色

红色是预警级别当中第一级的代表颜色,也是预警级别中最高等级,主要是天气会造成特别严重的程度。红色的预警一般包括台风红色、暴雨红色、暴雪红色、寒潮红色、大风红色、高温红色、雷电红色、雷电大风红色、霜冻红色、大雾红色、冰雹红色、干旱红色、霾红色以及森林火险红色预警信号,因此出现红色预警时,最好减少外出,做好安全防范。

一只断了钢圈的火车车轮,在飞驰的德国列车上划出一道疤痕。

1998 年6月3日上午,一辆运载287人的德国城际特快列车(ICE)从德国慕尼黑开往汉堡,在途经小镇艾雪德附近的时候突然脱轨。短短180秒内,时速200 公里的火车冲向树丛和桥梁,300吨重的双线路桥被撞得完全坍塌,列车的8节车厢依次相撞在一起,挤得仅剩下一节车厢的长度。

这场列车事故造成101人死亡,88人重伤,106人轻伤,遇难者还包括两名儿童,生还的18名儿童中有6人失去了母亲。

这是迄今为止伤亡最重的高铁事故。目击者安德鲁·戴维斯说,在那一刻,“每个人都因为不敢相信眼前的惨烈景象而闭上了眼睛”。

人们不敢相信,因为眼前这一堆化为废铁的车厢,恰恰是德国人的骄傲。这个以工程设计著称的国家,1991年6月2日全面投入使用ICE。对德国人来说,这不单是一个崭新的铁路系统,“在柏林墙倒下2周年之际,先进的高铁象征着德国统一后光明的未来”。

这列代表高科技的德国列车高速行驶了7年,无一例死亡事故记录,直到1998年,途经艾雪德镇的这只车轮,开始崩坏。

这只崩坏的车轮划伤了德国列车,并一度划伤了德国人的信任。“但是因为德国铁路公司迅速做出了公开透明的调查,并努力改进失误,我觉得可以再次信任它。”德国记者史提芬·伍兹拉尔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

和史提芬一样,很多德国人在惊魂碰撞后重拾对高速列车的信任。时至今日,ICE依然是德国人出行的首选。每天有超过21万乘客选择乘坐ICE,在德国和欧洲的城市间往来穿梭。

“安全第一,是铁路公司的首要职责。今年是德国高速铁路运行20周年。直到今天,数据依然显示,在德国,乘坐火车出行是最安全的交通方式。”德国铁路公司(以下简称“德铁”)新闻发言人亨纳·斯潘努斯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德国列车并没有因为这只车轮而减缓行驶,却以更加积极的姿态,继续高速前行。

在德铁疏忽的庇护下,死神躲过了所有搜查,与列车上的287人一道,驶向通往毁灭的末路

德国记者史提芬·伍兹拉尔提起上世纪90年代的高铁,依然掩饰不住自己的赞许,“那是德国高科技的象征”。

1991年6月2日,德国高速铁路在惊叹和赞许中开始运行。最高250公里的时速,宛如飞机商务舱的列车车厢,以及铁路方面声称的极高安全性,成为德国人为之自豪的资本。它不仅大大缩短了城市间的交通时间,更带给旅客豪华享受。

据德铁介绍,ICE在1992年共计运载1000万旅客,而到了2010年,这个数字已然跃升至7800万人次。通车两年后,每日载客量超过65000人次。更重要的是,在通车后的7年时间内,这列德国列车保持了零死亡事故记录。

然而,这只车轮夺走了通车7年来ICE的全优安全记录,更如同死神一般夺走了101名乘客的生命,也一度夺走了德国人的“技术崇拜”。

第一个发现死神车轮存在的是搭乘这趟列车的约格狄曼。在列车行驶到艾雪德镇以南约6公里的地方时,他突然看到一截巨大的金属条从太太和儿子中间的座椅扶手中弹出,车厢的地板被捅出一个大口。

根据此后的调查,这片金属条是第二节车厢的第三条车轴上一个车轮的外钢圈,因为长时间频繁使用出现了金属疲乏现象,进而造成金属爆裂,而突然爆裂的外钢圈插进了车厢正中约格狄曼的包厢。

约格狄曼迅速离开车厢去找列车员。然而,就在他和列车员赶回包厢的短短一分钟内,列车驶过转换铁路线路的转辙器,破裂的车轮外钢圈把转辙器上并不牢靠的铁轨勾起,这块铁轨插入车体,并冲破车厢顶,造成车头和此后的车体分离,列车脱轨。

当约格狄曼和列车员赶回包厢时,列车第二节车厢脱轨撞入树丛中,而此后的车厢撞断了重达300吨的桥梁,天桥主体倒塌压在第三节车厢中后段,而此后的所有车厢全部出轨,挤压在一起,强大的冲击力将两名正在桥下工作的德国铁路员工撞死。

这只车轮就像一个躲藏在列车下的死神,狞笑着等待死亡宣判。而这位不受欢迎的死神,却原本可以不出现在这班列车上。

原本在ICE上使用的是德国专有技术的整块钢材切割而成的单毂钢轮,但是由于这种车轮会产生较大的噪音,而且会让车体明显摇晃,德国旅客觉得“摇摇晃晃的餐车太不雅观”,所以德铁才将车轮换成箍着钢条的双毂钢轮,因为其中有橡胶层,可以减少噪音,且使运行更平稳。

但这种双毂钢轮的缺点是容易出现金属疲乏现象,进而造成金属断裂。1997年秋天,德国电车公司曾告知德铁,这种车轮会出现问题,应较为频繁地更换车轮,但德铁仅以一句“我们并没有发现金属疲乏”而草草了事。

而最后放过死神车轮的,是德铁负责检查设备的员工。检察院称,他们“本应该能够在对列车例行的检查中发现裂缝”,但因为“没有足够重视车轮异响”,在检查中没有使用超声波检测,而仅用一只手电筒查看。

就这样,在德铁疏忽的庇护下,死神躲过了所有搜查,与列车上的287人一道,驶向通往毁灭的末路。

现场救援和搜寻工作整整持续了3天,而技术调查和法律审判则持续了5年

事故发生后,德国震惊了。德国《明镜》周刊用“德国的泰坦尼克号事件”来形容此次事故。文章称,艾雪德事件标志着德国人对“技术崇拜”的结束。

虽然“技术崇拜”有所动摇,但依然秉持着“专业精神”的德国,开始了近乎惊人的援救和调查。时任德国交通部长的马蒂亚斯·魏斯曼在媒体前向德国公众保证:“绝不允许蒙混过关,不允许半点掩饰和含糊,一定清查到底。”

——事故发生6分钟后,接到报警的警车、消防车和救护车抵达现场,德国红十字救援协调中心宣布临近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事发20分钟后,为了确保重伤员能够第一时间被救助转移,德铁宣布停止运营,并于7分钟后停驶所有列车。

——事发一个半小时后,所有被找到的重伤者都被转移到附近医院,24架直升机、60名医护工作者和150名救援人员到达现场。现场迅速搭起帐篷,就地诊治轻伤者。

——事发后,德国联合信息中心(GAST)和紧急事件信息中心(EPIC)专门开设了统一的人员身份确认和失踪举报电话。电信通信系统也开设了两个专门的波段,供事故救援使用。

——事发约两小时后,德国联邦军队的三辆军用坦克及从汉诺威调派的一部40吨重的消防起重机一起挖掘现场残骸,随后开始了挖掘遇难者的工作。

——搜救工作整整持续了三天才结束。约有1900名救援人员参与了现场抢救,其中包括驻扎在附近的英国军队。

为了保证幸存者的救治,德铁在事发后很快派设了专员,赋予他500万马克的应急资金支配权,用于确保第一时间的救治需求。随后又设立两个捐款账户,并提供了 80万马克。除了援助基金外,直至2008年,德铁已支付3200万欧元作为事故补偿金,并预计未来还将支付千万欧元。时任德铁董事会主席的约翰内斯·路德维希走访了许多受难家庭,向受难者表示慰问。

现场救援和搜寻工作结束了,而长达5年的技术调查和法律审判才刚刚开始。德国联邦铁路局是监管铁路及其相关基础设施的权威机构。一旦有证据显示铁路公司未能尽责防范危机、保证安全,联邦铁路局作为监管机构将介入调查。在它的组织下,组成了独立调查小组,对事故原因展开全面调查。

检察院也对相关工程师展开公诉。检察院收集事故资料、技术报告等文件证据,到2000年,艾雪德事故的文档已超过600个文件夹。

当时媒体批评认为,受起诉的只是德铁的普通员工,而发生如此严重的事故,德铁高层应当承担责任。

1999 年,事故发生1年零3个月之后,德铁公司主席约翰内斯·路德维希被免职。《明镜》周刊评论说,不断展开的事故原因调查证明德铁存在重大疏忽和失职,以致最后灾难发生。艾雪德高速列车事故无疑是他被免职的主要原因,无休止的劳资谈判和并不理想的运营效益只是免职的最后一个推动力。

而对相关工程师的审判还在继续。由于事故审判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在2002年主审开庭的时候,庭审不是在法院举行,而是在市议会大厅。2003年,庭审结束,工程师被判无罪,每人支付一万欧元的赔偿金。虽然幸存者及受难者家属对判决不满,认为“德铁在赔偿问题上十分小气”,但终归这桩史上最惨烈的高铁悲剧,经历了长达5年的彻底清查,终于在技术调查和法律审判的领域,划上一个句号。

“我想德铁公司也不希望这件事情发生,遇到这种事情也很沮丧,但是不管怎么样,事情发生后,他们在用专业精神对待。”史提芬说。

事发第二天,德铁降低了全线高速列车的时速,并停运所有同型号列车

死神藏身的ICE列车,动摇了德国人对高科技的“技术崇拜”,致使事故发生后,人们一度对高速列车产生了怀疑,乘车人数锐减。

“对于ICE的乘客来说,艾雪德事故的确留下了阴影。但是德铁在事发后及时主动公开信息,并花费很长时间去研究改变高速列车车轮的构造方式。我认为德铁在事后处理上的表现令人满意。”德国柏林工业大学交通研究所主攻铁路研究的教授于尔根·西格曼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说。

艾雪德事发后第二天,德铁降低了全线高速列车的时速,并全面检查安全性,随后按照联邦铁路局的要求,停运所有同型号列车,对其进行超声波安全检测,将59辆同型号列车上所有箍着钢条的双毂钢轮,换成整块钢材切割而成的单毂钢轮。

由于联邦铁路局要求进行全面安全检测,德国实行了紧急列车时刻表,多辆列车被取消,多条线路被缩短,直至事故后一个多月才基本恢复国内铁路运营。德国旅客直至次年11月全部车轮更换完毕后,才重新体验到列车原有的运行状态。

尽管德国铁路在橡胶轮胎上具有领先技术,但时至今日,他们仍不敢恢复使用这类轮胎。

“对一个铁路公司来说,保证安全是至关重要的第一要务。”德国联邦铁路局新闻办公室发言人莫里兹·哈克布林克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

虽然死神藏身车轮中,但被改变的不仅仅是车轮。1999年,德铁根据对艾雪德事故原因的调查研究,公布了一份新的铁路安全方案。这份安全方案成为此后许多国家开展高速铁路的借鉴宝典。

例如,方案指出,由于在事故中列车撞上桥梁,导致伤亡惨重,所以德铁规定未来新建的铁路要避开隧道和桥梁等设施。

另外,在新方案中,德铁规定,要定期对列车进行超声波安全检查,而且至少要有两名工作人员共同检查。

此后,德铁对于安全隐患更加慎重。在2008年一次列车事故后,德铁施行了高于以往10倍的检测频率,来找寻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现在,负责监管的德国联邦铁路局要求所有行程超过3万公里的车轮每周都要接受检查。

而在艾雪德事故营救过程中,因为车窗难以被打破而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于是,在事故发生几个月后,德铁在ICE列车的每一节车厢都设置了能在紧急情况下敲碎的逃生玻璃车窗,而这种车窗之前只能在大型车厢里见到。

“艾雪德事故原因已从技术和操作层面彻底调查过了。现在的重点是如何防止相同的事故再度发生,并施行更为严格的安全规范。从艾雪德事故中吸取的教训,已被融入到日常规则和安全标准之中了。”德国联邦铁路局发言人莫里兹·哈克布林克说。

在面积近似云南省的德国,速度快、价格适中、安全性高的ICE依然是最常用的出行工具。

“乘坐时速好几百公里的列车,我本来也没指望是毫无风险的事。但是坏事发生后,德铁在调查期间公开了多份报告,每天都可以在新闻上看到跟进情况,在法律调查过程中也非常配合。他们公开透明地调查,并很快改进了列车。看到现在的ICE,我觉得很满意,乘坐高速列车很安心。”史提芬说。

虽然“技术崇拜”受到了动摇,但史提芬认为,知错就改、尊重真理的专业精神也是德国自豪的根本。

据于尔根·西格曼教授说,事故发生半年之后,乘坐ICE出行的人数开始恢复,此后开始不断增加,甚至超过了事故前的人数。

受损的车体没有被丢弃,它们是调查人员眼中最宝贵的“教材”

距离艾雪德事故已经过去了13年,死神经过的地方,重现的却是生的力量。

被死神车轮戳穿的车体,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远去。列车的前牵引车头由于并无太大受损,在事发后不久重新回到铁轨上,奔跑在德国城市之间。

而剩下的车体虽然受损,却并没有被当做废铁一般丢弃。在事发后长达5年的调查和审判期间,供调查机构研究、取证。在相关调查人员眼中,它们是最宝贵的“教材”。

2003年审判结束后,除了受损特别严重的车厢被销毁以外,可用车厢再度回到公众视野中。

其中,几乎没有受损的第一节车厢保持了1998年事故前的样子,它成为了德国联邦政府技术应急机构的教学样本。

列车的后牵引车头则长期存放在机车修理厂,为其他损坏的车头提供零配件。2007年,后牵引车头与其他两辆损坏的牵引车头被重新组装,成为一个新的牵引车头,再度回到铁轨上奔驰。

而在死神走过的铁轨周围,早已种下了101棵樱桃树。据艾雪德事故纪念官方网站的介绍,101棵樱桃树代表着101个逝去的生命,每年6月,鲜红的樱桃果实和繁茂的枝丫相互辉映,象征着事故的受害者彼此扶持,相互照顾。

2001年,当地政府在事故现场旁树立起一块长8米、高21米的纪念碑,上面刻着101位受难者的名字、出生年月和家乡,以及对事故的介绍。

每年6月,既有德国高速列车正式运行的纪念日,也有艾雪德事故的国悼日。此时,樱桃树也开始结果。挂满枝头的樱桃,“守护”着不远处铁轨上一列列飞驰的列车。

最优雅的祭奠

7月25日这一夜,无疑是属于温州世纪广场的。有人穿着白衣、举着白蜡烛,显然是有备而来。更多人则像平日一样,比如趿拉着拖鞋的老爷子,穿健身服的大妈,踏着溜冰鞋的孩子……

没有组织者,没有特别的仪式,只有最个体的表达。这一夜,几千人聚在一起,自发祭奠7·23遇难者。有人静默地点燃一支蜡烛;有人把蜡烛摆成心形,还有人把百只蜡烛排成长长的通往天堂的铁轨……

暖**的烛光不是唯一的颜色。一群学生用彩色的荧光棒,拼出项余岸老师一家三口的名字,那穿透黑夜的彩色光芒像在追忆这家人曾经彩色的人生。这些光芒虽然不能照亮数公里之外病床上2岁多的项炜伊,但来这里的每个人都为这个顽强的小女孩祈祷。

这一夜,烛光点点,有的过路人,停下来,摁亮自己的手机,高举它,成为那繁星般光亮的一部分——此刻,这是他们表达哀思唯一的办法。

人越来越多,有的开着宝马奔驰,有的推着板车,也有的推着婴儿车,大家向一个地方汇集,表达同样的心愿。

这一夜,似乎只有温州时间。

这个广场,有些面孔是不容忽视的。那张失去5个亲人,一身孝服,哭得近乎扭曲的汉子杨峰的脸。那些被父母抱着,把蜡烛捧在手心、第一次学着理解“死亡”这个词的孩子稚嫩的脸。

还有那张白天躲着城管、晚上才能出现的小商贩的脸。来自湖北的余女士一直在世纪广场卖小玩具、矿泉水等,但这一夜,她的孔明灯全部免费赠送。她哽咽着说:我只是普通人,只想表达对死难者的同情。

这句话正是数千人走到一起的理由。这也是,此刻世上最美、最朴素、最天经地义的理由。

对很多人而言,这样的广场就是一个人性主题的大讲堂,它讲述了生死、运命,它唤起人们心底最朴实的悲悯。请安静片刻,让亡灵回家。

希望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

人越来越多,相识的,不相识的。人群中,分不出你我。此时此刻,甚至广场内外、温州内外,千千万万的人都只有一种表情,一种祈福。

有些声音注定是要被铭记的。有群学生在唱校歌祭奠远在天国的同学,有几个男人在唱《倔强》为生者加油……最后,越来越多的声音汇集成一种声音——《国歌》。歌声中,有眼泪滑过老人皱巴巴的脸,也滑过孩子光滑如缎的脸。

这样的场合永远不缺少诗人。有群人大声朗诵着诗歌:“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手拉着手,生死不离!”一个大肚中年男人站在人群中间,大声朗诵自己的诗歌:“再救一个,再救一个,别让孩子的笑容长埋地下,你听见了吗,听见了吗……”

这样的诗篇,构成这一夜数千人的最强音。

此刻,人们会发现,原来这不仅仅是一次祭奠,更是一种对美好未来的企盼。这些个体的表达,最后汇成强大的公众集体表达。这烛光的海,也是民意的洋。

在集体的哀恸中,我们能看到公民精神的成长。

祭奠接近尾声,蜡烛都已熄灭,但人群迟迟不愿散去,孩子,老人,不认识的,曾经相识的都在一起。他们对扛着摄像机,记录这一切的媒体工作者,轻轻地递过一瓶水,轻声地说谢谢。多么平常的声音,此时此刻,却让年轻的摄像记者感动了。

镜头请不要离开,还有动人的一幕:人群散去,几名“90后”学生蹲下去,用硬币和纸巾清理地上的蜡烛油。他们要还这个城以“干净”,正如他们轻轻地来。

这是一次最优雅、最美丽的祭奠。

(https://wwwliuxue86com)

调查,银色轿车与其他颜色的车相比发生恶性事故的可能性小得多。驾驶银色车的人与驾驶白色车的人相比,在事故中严重受伤的可能性要低50%。

白色、**、灰色、红色和蓝色的汽车发生事故的几率一样,而黑色、棕色或绿色汽车发生恶性事故的几率则要高出两倍多。

为什么呢?因为银色属冷色,涂上银色的汽车反光更强,这对于紧随身后的汽车司机来说不仅较为醒目,还会产生银色汽车体积大以及相距很近的错觉,超车、尾随时就更加警惕。而同样体积的绿色、棕色汽车,由于反光差,看起来似乎更“瘦小”些,事故发生相对就多了。

什么颜色的车安全

 什么颜色的车安全,汽车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代步工具了,我们平时在购买汽车的时候都是非常注重外观的,颜色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下面为大家分享什么颜色的车安全。

什么颜色的车安全1

 假如从安全性能看来,白色车最安全性。依据相应的调查统计统计数据看来,在车祸事故中,车辆颜色也是有较为紧密的关联,在其中黑色车产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几率最大;而深灰色和银白色只此于黑色车,随后是红色、蓝色和绿色车辆,再其次是**汽车,最终是白色车。这很有可能与白色对光源的透射率较高、便于鉴别有挺大关联。

 不一样颜色,视认性好的颜色更安全性。颜色中有前行色有后褪色的叫法,全部颜色的车与大家维持同样的间距,暖色系(红、橙、黄)给人一种热情、激动之感,看上去觉得更近,这也是前行色,前行色的视认性最好是;冷色系(蓝、绿、青)给人一种严寒、恬静之感,看上去更远,这也是后褪色,后褪色的视认性一般。

 汇总,仅从安全来挑选车辆颜色,白色车毫无疑问是较好的,假如感觉白色过度简单,那麼还可以选用暖色系的颜色,例如红色、淡**、橘色这些。

  安全系数最高的汽车

 安全系数最高的汽车颜色是银白色。

  关于汽车颜色的选购技巧如下:

 1、银白色是最佳的颜色。出车祸的几率最小,而其即使出事,受伤程度也相对较轻,在车祸中遭受重伤的概率比开白色汽车的少50%。

 2、开白、黄、灰、红、蓝车的受伤几率大致相同。

 3、黑、褐车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驾车人受伤的机会是开白、黄、灰、红、蓝车的2倍。

 4、汽车颜色的深浅在不同灯光条件下的反射效果也有很大的差异。深颜色的车在清晨和傍晚光线不好的时段,最难被肉眼识别,而浅色则最容易识别,所以黑色车的颜色安全性较白色和银色车辆差。

什么颜色的'车安全2

  车身颜色影响销量

 根据全球知名车用涂料供应商发布的汽车色彩流行趋势数据,自然色系依然是最受购车族青睐的颜色。

 相关数据报告显示,全球生产的汽车中超过75%为白色、黑色、灰色或银色。而在这几种颜色当中,白色依然是全世界最流行的颜色。黑色、银色和灰色分列二三四位。

 有些人认为,白色汽车比其他颜色的车看起来更新、线条更好,甚至还有人认为白色的汽车更加耐脏。

 例如,开车难免会碰撞和摩擦,如果是深颜色如黑色,掉漆或出现划痕,看上去会非常明显,但如果车子是白色,即使掉点漆看起来也不会十分明显。

  车身颜色影响温度

 夏天汽车经历了长时间的暴晒,车内温度会明显升高,一屁股坐进去,不仅烫屁股,热的喘不过气都毫不夸张。

 夏天穿浅色的衣服会比穿深色衣服感觉更凉爽,那么这个道理用在汽车上行得通吗?

  有团队做过专业的测试:

 将几辆不同颜色的同一车型放在阳光下暴晒一个小时后,用温度计测量这几辆车车头盖位置的温度。

 测试结果显示,绿色车身为602℃,纯白色车身温度为617℃,银色车身为667℃,红色车身为756℃,黑色车身最高温则达到了令人咋舌的888℃!

 如此看来,夏天开一辆浅色的车出门,也是纳凉的法宝。

  车身颜色决定鸟粪数量

 这个理论听起来好像挺搞笑,但我们的车身被鸟粪“宠幸”是常有的事儿。颜色能够影响动物的情绪。有人曾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鸟类对颜色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

 红色视觉刺激强,蓝色像湖面,黑色倒影最清晰,这和人类的理解很像,但它们的表达方式却是排便。

 鸟类最喜欢“宠幸”的就是白色车,因为白色车身能产生强烈的反光,小鸟会觉得对它有威胁,惊吓导致大小便失禁,所以人们常常在白色车上看到鸟粪。

 鸟粪中含有酸性物质,会对车漆产生严重的腐蚀,在车上的时间一长,会把涂装面侵蚀成凹凸不平的状态。

  车身颜色影响安全性

 撞车等交通事故的发生与汽车颜色有着密切的联系。黑色汽车最容易发生事故。

 白天,黑色汽车发生事故的概率

 比白色汽车高12%

 而在傍晚和凌晨,这一数字则高达47%

 灰色和银色汽车的危险性

 仅次于黑色汽车

 然后是红色、蓝色和绿色汽车

 再其次是**汽车,而白色汽车最为安全

 细心的小伙伴会发现,各国的校车几乎都是**。这也是考虑到了汽车的安全性。

什么颜色的车安全3

  8种汽车安全颜色排名

 根据国内关于汽车安全性试验研究测试,测试人员选取白色、银色、灰色、**、红色、蓝色、绿色、黑色8种颜色的同一车型作为样本,在天气晴朗的条件下分别在清晨、白天、傍晚以及夜晚不同时间段内以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24小时可视性图像捕捉。

 从实验结论可知车身颜色和安全有着密切关系,其中颜色越浅则安全性越高,以上8种汽车安全颜色由好到差依次排名为白色>银色>**>红色>蓝色>绿色>灰色>黑色,其中白色安全性最高,黑色安全性最差。

  买车选颜色口诀

 买车选颜色口诀——小买白、大买黑、不大不小买银灰!

 白色的汽车因为车身明亮度较高,所以车身往往会看上去更加大气,车辆的视觉冲击感比较强,所以对于小型车、紧凑型车或者中小型的SUV来说买白色的会看起来更有气场,此外白色车漆也是最耐脏、安全性最高的车漆色彩。

 而黑色则显得比较严肃庄重,黑色的汽车一般都是采用亮黑,当光线照射在黑色漆面上会产生最佳的折射效果,给人一种神秘而又高贵的视觉感受,所以对于车身体积较大的汽车而言,黑色不仅低调沉稳,还更显高级感。

 至于银灰色,当一款中型车选择银灰色是最显大气的,银灰色既不张扬,又区别于黑色的庄重严肃,还具备帅气的视觉效果。并且银色的车是最好打理的,车上落灰或者有划痕也并不明显,当车辆发生剐蹭时也可以轻松搞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7151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7
下一篇2024-0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