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表白的经典情话

名人表白的经典情话,第1张

顾城

1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

就十分美好

三毛

2

荷西问三毛:你想嫁个什么样的人?

三毛说:看的顺眼,千万富翁也嫁。看的不顺眼,亿万富翁也嫁。

荷西就说:那说来说去你还是想嫁个有钱的。

三毛看了荷西一眼说:也有例外的时候。

“那你要是嫁给我呢?”荷西问道,

三毛叹了口气说:要是你的话那只要够吃饭的钱就够了。

“那你吃的多吗?”荷西问道。

“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一点。”三毛小心的说道。

曹雪芹

3、这个妹妹我曾见过!

4、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5、黄金万两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6、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

7、我为的也是我的心,难道你就知道你的心,不知道我的心不成?

鲁迅

8

我寄你的信

总要送往邮局

不喜欢放在街边的绿色邮筒中

我总疑心那里会慢一点~

9

听讲的学生倒多起来了,大概有许多是别科的。女生共五人。我决定目不斜视,而且将来永远如此,直到离开厦门

钱钟书

10

在遇到她以前,我从未想过结婚的事。和她在一起这么多年,我也从未想过娶别的女人。

沈从文

11

我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

行过许多地方的桥

看过许多形状的云

喝过许多种类的酒

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林徽因&梁思成

12

" 有一句话,我只问这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

“答案很长,我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回答,你准备好要听了吗?"

王小波

13、你要是愿意,我就永远爱你 。你要是不愿意,我就永远相思。

14、我会不爱你吗?不爱你?不会。爱你就像爱生命

15、我们应当在一起,否则就太伤天害理啦。

朱生豪

16、我想要在茅亭里看雨、假山边看蚂蚁,看蝴蝶恋爱,看蜘蛛结网,看水,看船,看云,看瀑布,看宋清如甜甜地睡觉。

17、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张爱玲

18、生命中是否会有一个人,当你第一眼看到他时,你已经知道,就是他了。这时,你微笑的眼睛望着他,笃定地说:“你哪里都别想再去了!”

19、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

扎西拉姆·多多

20、来我的怀里, 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 寂静欢喜。

仓央嘉措

21、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冯唐

22、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23、我们是世人最好的朋友 我们是世人最差的情人 我们彼此相爱 就是为民除害

徐志摩

24、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25、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01

民国文人里,鲁迅胡适无疑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人。

鲁迅先生,一生横眉冷对千夫指,性格多疑,轻信,迁怒,极尽的尖酸刻薄,一辈子怼天怼地怼宇宙,咋咋呼呼的骂个不停。

胡适先生,为人谦逊厚道,无论如何也是从不轻易给别人难堪,让别人下不了台。至于公开撕逼怼架,这就更是极少在他的身上发生了。

对于胡适,鲁迅评价他时是这样说的: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鲁迅这逗逼又不失含蓄的评语,我总是忍不住想笑。

对于鲁迅,胡适从不和他公开怼骂,甚至鲁迅多次公开批评他的时候,他都装的跟没事人一样,从不做应答。鲁迅去世后,面对诬蔑鲁迅的人,他还主动反驳,维护鲁迅。

对于鲁迅而言,做人的极致是说个痛快。对于胡适而言,做人的极致却是厚道。

02

倘若非要从鲁迅和胡适这样两个截然不同性格的人身上找出某些相同点的话,那至少有两样他们是一样的。

第一、 同为新文化运动的****。

第二、 都接受了母亲一手包办的旧时封建婚姻。

03

鲁迅先生是个极孝顺的人,只是他的一时孝顺,却苦了妻子一辈子。

鲁迅的妻子名叫朱安,是一个性格温和,善良,待人宽容,厚道,又懂得礼仪的旧式小脚女人。虽然鲁迅与她仅是夫妻之名,朱安却将鲁迅的母亲侍侯了一辈子。

1906年,26岁的鲁迅被母亲装病骗回国,娶了一个大她三岁的女人,这个女人就是朱安。

听说鲁迅喜欢大脚,因此在出嫁那天朱安特意穿了双大鞋,鞋里面塞了很多棉花。意外的是在出花轿时,轿子太高,朱安的鞋子掉了下去,露出了代表旧式特征的三寸金莲小脚。

成亲时掉鞋,是凶兆。这似乎预示着朱安以后一生的不幸。

婚礼当天,鲁迅表现的非常顺从,司仪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以至于让所有的人的都感到惊讶,异常。

新婚当天,是鲁迅第一次见到朱安。映入鲁迅眼帘的是一个面色黄白,尖下颏,薄薄的嘴唇使嘴显得略大,宽宽的前额显得微秃的朴实姑娘。她是鲁迅本家叔祖周玉田夫人的同族,平日似乎跟鲁迅的母亲谈得挺投机,亲戚们都称她为"安姑"。

婚后,鲁迅很少向外人诉说过他与朱安的婚姻生活,仅对好友许寿裳说过这么一句沉痛的话:她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鲁迅的这句表白很著名,曾被许多人引用,以证明他对朱安确实毫无感情,只有供养的义务。

可惜的是,作为"礼物"的朱安本人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婚后第四天,鲁迅就携二弟周作人去了日本,离开了母亲强加给他的女人。没有人提到,朱安在这新婚的三四天里是怎么熬过来的。不知她是一动不动呆坐在新房里呢还是一边垂泪,一边听那些过来人现身说法,教她如何慢慢熬出头

也许,就是在那一刻,她想到自己就像一只蜗牛,只要慢慢爬,慢慢熬,总能等到周家少爷回心转意的那一天。可遗憾的是,朱安到死都没等来这一天。

04

1927年10月,鲁迅在上海与许广平同居,开始了共同生活。

这一年,鲁迅46岁,许广平28岁。

鲁迅和许广平的恋情,更是让朱安断了希望。我不知道这个可怜的女人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是什么反应,当时的人也没人注意过她,只是在人们提到鲁迅夫人的时候,才会想到有一个叫朱安的女人。

鲁迅的一生既是伟大慈爱的,也是自私绝情的,对于朱安,这个他压根就不爱的女人,他一辈子也没有给过她爱情和温暖。能给予的,也仅是周家太太的头衔和力所能及的生活赡养。

1936年,鲁迅在上海逝世。

1944年,生活拮据的朱安,接受周作人的意见,出售鲁迅藏书。得知这个消息后,上海文化界进步人士都很焦急,不仅由许广平、内山完造出面写信阻止,还推举唐弢、刘哲民二人去北京解释劝阻。

当着前来劝阻她禁止出售鲁迅遗物的代表,朱安,这个苦命的女人悲愤的说出了一句让人心酸的话:

你们总说鲁迅遗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鲁迅遗物,你们也得保存保存我呀!

05

和鲁迅一样,胡适也是因为对母亲的孝顺,接受的包办婚姻。

只是和鲁迅不同的是,他和妻子江冬秀的婚姻被称为“民国七大奇事”之一,诚如张爱玲所说:“他们是旧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

胡适的妻子名叫江冬秀,是旧式望族江家的千金**。她貌陋没文化,小脚脾气爆,爱打麻将夫管严,一个活脱脱的“母老虎”形象。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却将鼎鼎大名的胡适之调教的像只猫一样温顺。江冬秀的厉害可见一斑。

胡适三岁时就没了父亲,由母亲一人拉扯长大,因此上他对母亲非常孝顺,不敢有丝毫悖逆。13岁那年,胡适要到上海读书,临行前母亲为他和江冬秀订了婚。虽然胡适对这门婚事不感兴趣,可是他对母亲非常孝敬,就默认了。

1918年,27岁的胡适在母亲来信的一再逼迫下,回到了安徽老家。这年冬天,他和江冬秀结婚了。

当天,胡适在新房门上贴下来这样一副对联:三十夜大月亮,二十七老新郎。

在时兴早结婚的安徽,二十七岁的胡适就算老新郎了,而比胡适大一岁的江冬秀,自然是老的不能再老的新娘了。

06

胡适的婚后生活,并不是恬淡安闲的风平浪静,而是惊涛汹涌的波澜壮阔。

他的绯闻女友,从共穿幽径趁溪斜韦莲司,到半年内通了四十几封信陈衡哲,从烟霞洞里的佳人曹诚英,再到上海的罗曼蒂克徐芳,以及恩师杜威的妻子洛维茨,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陆小曼,可谓群芳争艳。

这些女人,随便一个,无论是才华、修养、学识、气质、颜值、品味,都能甩江冬秀八条街。其中尤以江冬秀的表妹曹诚英最为突出。

1923年,胡适在杭州疗养期间与前来照顾他的曹诚英相恋,两人瞒着江冬秀爱的死去活来。回到北京后,江冬秀以此事质问胡适,胡适心虚气怯,死不认账,事情暴露后又吵着要离婚。

属虎的江冬秀面对属兔的胡适,说出手就出手,菜刀、剪刀一齐上,并以杀死两个儿子相威胁,摆出了一副你敢离婚,老娘就敢跟你玩命的架势,吓得胡适连忙认怂,此后再也不敢提离婚之事。

07

自然,胡适之所以能跟江冬秀这样一个旧时妇女白头偕老,也不全是因为因为他的厚道,这自然也跟江冬秀个人有着一定关联。

江冬秀虽然泼辣,却也不是一昧的任性胡闹,除了对于自己的名分认定不容商议外,其他方面她还是很理解胡适的,她从干预胡适的学问研究和政治生涯。反而在适当的时候,她也给过胡适贤内助般的建议,虽然胡适后来并没有采纳,她却也不生气。

生活上,江冬秀也并不完全像旧式妇女般枯燥无趣,相反她也有自己兴趣爱好。譬如打牌。

除了为胡适的生活服务以外,江冬秀经常以打牌消遣日子。她每次打牌必赢,不知何故。她在麻将桌上赢来的钱,也是胡家的经常收入之一。后来,胡适在台湾任研究院长时,胡太大也经常邀朋友来家打牌,胡适也从不干预,有时当四缺一时,她还要胡适来凑一角。

身为院长的胡适,为了维护前院长(蔡元培)规定不准在公房打牌的好传统,曾对他的秘书说,请帮我买所房子给我太太住,因为太太打麻将的朋友多,在公房打牌不方便。由此可见,胡适对太太还是蛮体贴的。

让人意外的是,江冬秀还有一个喜好就是爱读武侠小说,金庸的作品,她如数家珍。大概,这也和她风风火火的性格有着一定关联吧。

08

1975年,江冬秀在台湾去世,终年85岁。

当时,距离他的丈夫胡适去世,已经有13个年头了。

不般配的爱情,往往最深情!

<影的告别>写于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四日。

鲁迅先生写道“我愿意只是黑暗,或者会消失于你的白天;我愿意只是虚空,决不占你的心地。”鲁迅先生当时处于历史的生存困境中,而笔下的影之价值在于反抗黑暗,当自己辛苦奋斗得到的光明来临之时,却又甘愿于消亡。这是何等的生命境界,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在1925年3 月到7 月之间,鲁迅与许广平通信四十余封,他们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渐渐升腾为爱情的火焰。但是,他们信中没有花呀月呀的辞藻,没有悱恻和缠绵的柔情,而是对社会人生难题严厉的探讨。许广平说:“没有灿烂的花,没有热恋的情,俺们的心换着心,为人类工作,携手偕行……”

  他们的爱情碰到了守旧者的讥讽和反对。在讥笑和压力面前许广平表现了超凡脱俗的远看见,坚韧不屈的精神。1925年10月,她在鲁迅主编的《国民新报》副刊颁发了《同行者》一文,象烈火一样炽热,公开表达了对鲁迅的爱,她说,她不畏惧“人间的冷漠,压迫”,“一心一意的向着爱的方向奔驰。”

  许广平还在《风子是俺的爱》的文章中公布誓言。针对旧礼教的威吓,她说:“不自量也罢,不相当也罢,合法也罢,不合法也罢,这都与俺不相干!”这铿锵有力的声音,百折不回的决心,赢得了爱情的胜利。1927年10月3 日,鲁迅和许广平同到上海,开始了共同的生活。那一年,鲁迅46岁,许广平28岁。

鲁迅朱安许广平三个人一台戏

--------------------------------------------------------------------------------

作者:-

此文绝非否认鲁迅在文学史上的功绩,相反,鲁迅一直是我非常尊敬的文学家。此文只是我对鲁迅爱情的一点点看法。绝对没有对鲁迅进行人身攻击的意思,绝对没有,真的以及肯定没有……

——鉴于鲁迅读者太多,事先为自己买的保险

不可否认,鲁迅先生是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文学巨匠,他带来的影响不可估量。他的名字跨越一个世纪,但震撼力丝毫未减。亦不可否认,许广平女士与鲁迅的结合是非常完美的。鲁迅生前,许广平在鲁迅身边,不仅仅是生活上的照料,而且,在那个白色恐怖年代,两人同舟共济,相濡以沫,其建立起来的深厚感情是任何辞藻无法形容的。

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表明,鲁迅与许广平的结合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于是,人们就将朱安摆在了一个不引人注意的角落里。

她自始至终扮演着一个尴尬的角色。

其实,这个角色似乎很适合漂亮女子,比如苏小小,比如林黛玉……但朱安,很抱歉地说,长得不是不好看,而是——很难看。她比鲁迅还大三岁,没有文化。因此,当1906年,鲁迅母亲骗他回家成亲那晚,他一个人坐在藤椅上抽一夜的烟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我还埋怨过朱安,凭什么要嫁给鲁迅,她“不够格”啊。我觉得这个本身畸形的婚姻,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许广平曾经提到过对这桩婚姻的看法:“他(鲁迅)没有最起码的家庭生活。他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爱情。他为什么只想到牺牲自己呢?为什么没有想到,他有权利爱,他有权利得到爱呢!”似乎鲁迅和朱安的结合,是一种“自我牺牲”的表现,是朱安让鲁迅“自我牺牲”的。这让我想起一位先哲的话:“爱情可以让女人自私。”许广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自私的,她为什么不想一想,朱安,“有权利爱”也“有权利得到爱”!

我不知道许广平是出于什么动机向鲁迅表白的,或许,是为了让自己得到爱吧。是啊,她赢了,她成了鲁迅夫人,红颜知己,从此流芳百世,永垂不朽。但是,许广平是踩在朱安的肩膀上赢的!当他们花前月下时,朱安正一个人活在角落里。

1929年9月,许广平生下儿子周海婴。鲁迅将一切收拾得井井有条,许广平为此感动不已,她曾这样写到:“女人除了在进行恋爱时享受异性的体贴温存之外,到了做母亲,如果是合理的丈夫,看到自己的爱人为生产所受到的磨难,没有不加倍同情爱惜的。这时的体贴温存,也是女人最幸福生活的再现。”很感人,许广平得到了自己作为女人应有的一切。可她应该也能了解朱安的心啊,朱安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她作为女人何尝不渴望享受丈夫的体贴温存?许广平为什么要剥夺一个无财无力无貌的普通女子的权利呢?不要说什么朱安和鲁迅之间无希望之类的理由,那会让我觉得许广平是在充分利用鲁迅的剩余价值。

在这桩畸形三角婚姻中,我认为,鲁迅不是一个优秀的丈夫。既然答应与朱安的婚事,就应尽一个丈夫的责任,好好爱自己的妻子,拒绝许广平;要么,就在结婚前干干脆脆地拒绝这门婚事。可是,享誉文坛的鲁迅是怎么做的?结婚当晚,鲁迅在藤椅上抽一夜的烟;第二天,独自睡进了书房;第三天出走,把朱安晾一边到日本去了。他也在利用朱安的剩余价值么?仅仅只是希望朱安能替自己照顾母亲?多伟大的孝心!以断送一个人的幸福为代价!从日本回来,鲁迅不到万不得已,从不到朱安的房里去,碰到了都只形同陌路。鲁迅曾反复强调朱安无错,可他从没平等地对待过她!鲁迅和许广平结合,世人用了一大堆褒扬之词,“义无反顾”“高尚的”……可笑的是,鲁迅在与许广平结婚前还说什么如果和朱安离婚无异于宣判他死刑,与许广平结婚后到成了“冲破舆论压力”。既然如此,鲁迅为什么不在与朱安结婚时“冲破封建舆论”而拒绝呢,或许这样,朱安也不会一辈子独守空房,甚至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

朱安,仅仅是鲁迅身后被遗忘的一个女人。可是,我可以肯定地说,她对鲁迅的爱不亚于许广平对鲁迅的爱,或者远远超过,而且爱得无怨无悔。单纯的朱安,只是一味单纯地爱着自己的丈夫,更单纯地做着一个善良无私的女人。

朱安不懂鲁迅,鲁迅不爱朱安。无疑,她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但是,她从不怨恨许广平,甚至,将许广平看作姐妹,视周海婴如己出。

我想,朱安对鲁迅的爱,也许是世间最深沉的爱了。朱安的爱,无私,无畏,无怨,无悔。朱安默默地忍受了一切,又默默为鲁迅做了一切。1936年鲁迅先生去世后,朱安的生活费用主要由许广平和周作人负担,但朱安很快就开始拒绝周作人的钱。那时候社会动荡,物价飞涨,朱安的生活非常艰难。她的生活状况传到社会上后,各进步人士纷纷捐资,但朱安始终一分钱也不收,她宁可吃苦,也不轻易接受别人馈赠。一次,有个报馆提出赠朱安一笔钱,条件是只要朱安交出鲁迅的遗作,她当场表示“谢逊不收”,拒绝交出鲁迅的遗作。此类事情不是一件两件,但她都一一谢绝。她说“顾宁自苦,不愿苟取”……朱安无疑是个有骨气的人,她活得坦坦荡荡。也正是由于她的小心保管,鲁迅在北京的故居和遗物才得以保存。这些,无不源于朱安对鲁迅的爱!

一个宽容,善良,坦荡的女子,四十一年的婚姻竟如同荒漠,孤独地来来去去,连去世时,也没有一个人陪伴,他临死前唯一的遗憾是没有见过海婴一面,唯一的愿望是葬在鲁迅旁边。如此,一个无助的落寞女子,就这样地被鲁迅扔在角落里还被假惺惺地告知角落里暖和。

鲁迅和朱安的结合是错误的,鲁迅认为自己是受害者,于是给自己理由,又错了下去,许广平为鲁迅委屈,就和鲁迅一起错。岂料,这样错下去,就造就了一代文学巨匠,造就了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情故事。于是,“谎言说了一百遍就成了真话”,鲁迅与许广平都做对了,都成了顺理成章,而错误,就推给了那个时代,那吃人的封建礼教,推得义正词严。我感到痛惋。

朱安,蜷缩在历史的角落里,用一个落寞女子的眼光看鲁迅,看许广平,看世人,看世态炎凉,看沧海桑田,也看自己。历史本身不会评价,舆论却可以把人分三六九等,世人眼里,朱安是什么?也许,只是鲁迅和许广平爱情之路上的一块绊脚石,至多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陪衬,朱安本身无错,可世人早已把她定性为一个丑角。究竟,谁之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6967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5
下一篇2024-01-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