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记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详细介绍

狂人日记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详细介绍,第1张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文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写于1918年4月。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

《狂人日记》主要内容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所患的病是“迫害狂”,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其突出的症状是病患者处于一种反应性妄想之中,对于周围的一切,都可能因某一事物特征引起多疑性反应:或怀疑有人害他,或怀疑有人侮辱他。这篇短篇小说的主题十分明确,就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鲁迅以其长期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深刻观察,发出了震聋发聩的呐喊:封建主义吃人!

《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对迫害狂者的精神状态虽然有逼真的描写,但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更令人震惊,揭露了“仁义道德”的极端虚伪性,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不仅表现了鲁迅的“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表现了他以创造改造社会和人生的总体精神。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以娴熟的白语口语,以足够的思想艺术份量,深刻的体现了思想革命的和文学革命的实质,把彻底反封建的精神和崭新而完美的形式相结合,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狂人日记》中心思想

《狂人日记》的主题,据鲁迅说,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弊害”何在?乃在“吃人”。鲁迅以其长期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深刻观察,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封建主义吃人。作者通过狂人的内心表白这样一种角度,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的社会病态,并且在文章末发出了对社会的深切忧虑和期盼。

《狂人日记》这篇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直指中国封建主义文化的核心,同时对现实社会中的黑暗又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揭露。作者通过对狂人形象的描写,尖锐地揭示了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狂人日记》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至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是的。

110话意识到喜欢白。

152话已经被白告白。

176话正式向白表白。

尤娜对白:因为白一直在她身边陪伴且以前的尤娜非常的天真直率而没有意识到白对于她而言是怎样的存在,但是在一系列的事情发生之后尤娜意识到白可能会离开她而让她真正的将意识放在了白的身上却又不自知,在一次又一次的接近生离死别之后,尤娜送给了白一条项链作为礼物。

白回应:“公主**,如果你能幸福的话,对我来说就是十分的幸福了”的言语让尤娜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和感动而哭泣师意识到白对于自己“不知从何时开始,对于我而言,白居然已经是如此的特别和重要”(出自漫画110话尤娜语和白语)。

剧情简介

从小备受父王及哈克宝贝呵护的高华国公主‧优娜,在她16岁生日的当天,她的心上人苏芳来到宫殿,并送她漂亮的发簪。

不过优娜的父亲并不允许她跟苏芳的交往,依旧对苏芳无法死心的优娜决定向父王表明她的心意时,却意外地撞见父亲被刺杀的惊人场面。不肯面对事实的优娜从此便与护卫哈克展开一连串的逃亡生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6796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4
下一篇2024-0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