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年级数学应用题
1、商店里有15筐苹果,10筐梨。香蕉的筐数比苹果和梨的总数少4筐,有香蕉多少筐?
2、校园里有24棵杨树,18棵槐树。柳树的棵数比杨树和槐树的总数多6棵,柳树有多少棵?
3、小华有12张邮票,小明有15张邮票,小林的邮票是小华和小明总数的2倍。小林有多少张邮票?
4、三年一班图书角有36本故事书,21本科技书。这两种书比连环画多14本。连环画有多少本?
5、学校买了12瓶红墨水,买的黑墨水比红墨水少3瓶,买的蓝墨水是黑墨水的2倍,蓝墨水有多少瓶?
6、妈妈买了一些水果。有20个苹果,梨比苹果少5个,橘子比梨多2个。橘子有多少个?
7、国庆节,同学们做了黄花环30个,绿花环比黄花环少12个,红花环有54个。红花环是绿花环的多少倍?
8、学校合唱组有35人,舞蹈组比合唱组多7人。两个组一共有多少人?
9、操场上打篮球的有12人,踢足球的比打篮球的少3人,打篮球的和踢足球的一共有多少人?
10、动物园有5只虎,鹿的只数是虎的3倍。(1)鹿比虎多几只?(2)鹿和虎一共有多少只?
11、三年一班有学生45人,其中女生有26人,男生比女生少几人?
12、小红和哥哥的年龄加起来是20岁。哥哥今年12岁,哥哥比小红大多少岁?
13、动物园里有8只大猴子,15只小猴子,孔雀比猴子少16只。孔雀有多少只?
14、妹妹有9本科技书,23本故事书,姐姐的书是妹妹的3倍。姐姐有多少本书?
15、停车场有8辆公共汽车,5辆大卡车。小汽车比公共汽车和大卡车的总数多8辆。小汽车有多少辆?
16、商店里运来一批自行车。第一天上午卖出10辆,下午卖出12辆,第二天卖出17辆,第二天比第一天少卖出多少辆?
18、一筐梨重25千克,一筐苹果比梨轻5千克,一筐香蕉比苹果重10千克,一筐香蕉重多少千克
19、幼儿园买了15盒铅笔,买的蜡笔比铅笔多3盒,买的水彩笔是蜡笔的2倍。买了水彩笔多少盒
21、同学们做团体操。女生有6排,每排8人,男生有32人。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
22、养兔场养了24只灰兔,32只黑兔,养的白兔是灰兔的3倍。白兔比黑兔多多少只
23、同学们去参观展览。一年级有48人,二年级比一年级多16人,比三年级少20人。三年级有多少人
24、学校买了3包粉笔,每包12盒,平均分给9个班,每个班分得多少盒
25、一个篮子可以装5千克水果。现在有25千克葡萄和30千克香蕉,需要几个篮子
26、 三年级有少先队员85人,四年级比三年级多27人,两个年级一共有少先队员多少人
27、山坡上有绵羊16只,比山羊多4只,一共有羊多少只
28、小华和小明踢毽子,小华踢了23下,小明踢的是小华的2倍,两人一共踢了多少下
29、李大妈养了7只公鸡,养的母鸡是公鸡的4倍,母鸡比公鸡多几只
30、商店有一批洗衣机,卖出8台后,剩下的是卖出的3倍。原来有多少台洗衣机
31、柳树和杨树一共有46棵,杨树有18棵,杨树比柳树少多少棵
32、一本书有56页,小明已经读了29页。如果每天读9页,剩下的还要读几天
33、王师傅计划加工50个机器零件,已经工作了6小时,每小时加工7个。还有多少个没有完成
34、一辆汽车上有乘客23人,在胜利街有4人下车,又上辣一些人,这时车上有乘客28人,上来多少人
35、食堂买了3袋大米,每袋25千克,吃去了一部分,还剩30千克。吃去了多少千克
36、学校科技小组有18人,摄影小组有9人,棋类小组的人数是科技小组的2倍。棋类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几倍
37、体育室有8个篮球,20个习毛球。篮球和足球的总数比羽毛球少5个。有多少个足球
38、小明上学,来去都骑车要用去时间是26分。如果去时骑车,回来时步行,一共要用的时间是40分。回来时步行用了多少分
39、有一些彩色粉笔。黄粉笔比绿粉笔多6枝,红粉笔比黄粉笔多8枝。红粉笔的枝数正好是绿粉笔的2倍。绿粉笔、红粉笔、黄粉笔各有多少枝
40、湖里有4只鹤,鹅的只数是鹤的3倍,还有15只鸭。鹤、鹅和鸭一共有多少只
41、有两筐橘子,第一筐重26千克,第二筐重18千克。要使两筐的橘子一样重,需要从第一筐中拿出多少千克橘子放人第二筐
42、畜牧场养山羊80只,养奶羊110只。养的绵羊比山羊和奶羊的总数多120只。
?(提出用两步计算的问题,再解答出来。)
43、有2个书架, ,每层放40本书,一共放多少本书?(补充一个条件,再解答出来。)
44、学校为奖励三好学生,买了8盒钢笔,每盒12枝,每枝6元。一共用去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45、一辆汽车3小时行12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先分步列式,再列综合算式。)
1、300厘米=( )分米=( )米
2、一节5号电池长约5( )。
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比宽长3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4、被减数、减数、差三个数相加等于400,被减数是( )
5、一个数除以7的商和余数相同,这个数是( )
6、在一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8=3……( )里,余数是( ),这时被除数是( );余数最小是( ),这时被除数是( )
7、四月份有30天,如果四月份有5个星期六和星期日,那么4月1日是星期( )
8、把1、3、5、7分别填入( )内,要使积,应填( )( )( )×( );要使积最小,应填( )( )( )×( )
9、如果有5只猫,同时吃5条鱼,需要5分钟时间才能吃完。按同样的速度,100只猫同时吃掉100条鱼,需要( )分钟时间。
10、甲、乙、丙三个组有不同数量的图书,乙组比甲组多40本,丙组比甲组少50本,乙组的图书本子是丙组的2倍。甲组有图书( )本,乙组有图书( )本,丙组有图书( )本。
1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增加2厘米,它的周长增加( )厘米。
12、一个长方形长10厘米,宽8厘米,从中截 一个的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13、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3份是它的( )
14、 1 9 8 ( )6( ) ( )( )( )
- ( )( ) + 2 ( )6 - ( )( )
---------- ---------- ----------
( )( ) 8 0 3 ( )
15、小明星期天想帮妈妈做事情,下面是分别所需的时间:
用洗衣机洗衣服(20分钟) 扫地(5分钟) 搬家具(10分钟) 晾衣服(5分钟)
他至少要花( )分钟才能把这些事情全部做完。
16、甲筐苹果重40千克,从甲筐取出3千克放入乙筐,则甲筐比乙筐还多2千克。原来乙筐苹果有多少千克?
17、桌面上散放着50支彩笔,平均8只装在一个盒子中,至少需要多少个盒子?
18、三一班做完语文作业的有37人,做完数学作业的有42人,两种作业都完成的有31人,每人至少完成一种作业。三一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19、一个数乘4,小马虎把乘号看错了,当成了加号,得到的结果是254,快帮小马虎算算正确的积应该是多少?
20、有白红黑三种颜色的球。白球红球合在一起共15个,红球黑球合在一起共18个,白球黑球合在一起共9个,问3种球共多少个?
#三年级# 导语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认识到解答应用题的重要性,更要从各方面摸索解答应用题的途径,利用好每一个应用题,让学生从中得到各方面的提升和锻炼,从应用题的解答中得到成就感,喜悦感,让每一个学生慢慢地爱上数学。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
1、王老师带了元钱,买一台电脑用去了元,买一台打印机用去元,还剩多少元?
2、三、四年级同学一共收集树种千克,三年级同学收集袋,每袋千克,四年级心理学收集了多少千克?
3、电视机厂第一天上午生产电视机台,下午生产台,如果第三天生产台,第一天比第二天少生产多少台?
4、家具厂上个月生产单人木床张,双人木床张,铁床张,铁床比木床少生产多少张?
5、手帕厂原计划八月份生产手帕打。采用新的生产流水线后,生产的手帕运走了打,还剩打。比原来计划增产多少打?
6、箱里放着同样个数的铅笔盒,如果从每只里拿出个,那么只箱里剩下铅笔盒的个数的总和等于原来只箱里个数的和。原来每只箱里有多少个铅笔盒?
7、参加四年级数学竞赛同学中,男同学获奖人数比女同学多人,女同学获奖人数比男同学人数的一半多人,男女同学各有多少人获奖?
8、两块同样长的布,第一块用去米,第二块用去米,结果所余的米数第二块是第一块的倍。两块布原来各长多少米?
9、一个正方形,被分成个相等的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10、少先队员割草。第一小队割草千克,第二小队割草千克,第三小队比第一、二小队割草总数少千克,第三小队割草多少千克?
2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
1、有一个空瓶,倒进2杯水后,水连瓶重共480克,倒进4杯水后,水连瓶子共重780克,一杯水重多少克,空瓶子重多少克?
2、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平均每分钟心跳72次,照这样计算,一个健康的成年人,10小时心脏跳动多少次?
3、铺路机滚筒宽3米,每小时前进400米,照这样计算,它工作3小时,能铺路多少平方米?
4、一台收音机85元,一台电视机的价格是收音机的36倍,电视机比收音机贵多少元?
5、一辆车运一批大米,一车运70袋,已运了15车,现在还剩70袋,这批大米原有多少袋?
6、爸爸买了5箱饮料,一共花了240元,每箱8瓶,每瓶饮料多少元?
7、小刚家养了3头奶牛,这个星期一共产奶525千克,平均每头奶牛每天产奶多少千克?
8、爸爸妈妈带着小红各小丽去某海洋馆看表演,共花门票120元,成人门票一张45元,学生门票每张多少元?
9、教室的图书角有故事书400本,比科技书的7倍还多36本,科技书多少本?
10、用一个杯子向一个空瓶里倒牛奶,如果倒进2杯牛奶,连瓶共重450克,如果倒进5杯牛奶,连瓶共重750克。一杯牛奶和一个空瓶各重多少克?
3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
1、每盒有2个球,每排5盒,求3排一共有多少个球?
2、每辆汽车每次运货物9吨,有6辆车,这些车4次运货物多少吨?
3、一种高级瓷砖每块13元,每箱有25块,小刚家修时买了3箱,一共多少元?
4、学校图书馆共有700本书,有7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每层放多少本书?
5、学校组织学生去植树,共去540人,要分成5个植树点,每个植树点分成9组,每组多少人?
6、市场运来5车黄瓜,每车70袋,每袋20千克。一共运来多少千克黄瓜?
7、光明小学教学楼有3层,每层12间教室,每间教室安装6盏日光灯。这些教室一共安装多少盏?
8、学校的花坛里有180盆蝴蝶兰,比月季花的3倍少15盆,月季花有多少盆?
9、小明家养鸡275头大牛,比小牛头数的5倍多25头,小牛有多少头?
10、妈妈买7个杯子用105元,觉得还不够用,又多买3个,妈妈买杯子一共花多少元?
4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
1、同学们做习题,小华做了75道,小明做了85道,小青比小华和小明的总数少30道,小青做了多少道?
2、学校有14棵杨树,杨树的棵数是松树的2倍,柳树比松树多4棵,有多少棵柳树?
3、三年级(1)班有46人,其中21人是女生,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4、公园有7只大猴,小猴的只数比大猴多9只,公园一共养了多少只猴?
5、甲有140元,甲的钱数是乙的2倍,甲乙共有多少元?
6、一列火车早上5时从甲地开往乙地,按原计划每小时行驶120千米,下午3时到达乙地,但实际到达时间是下午5时整,晚点2小时。问火车实际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7、一辆汽车早上8点从甲地开往乙地,按原计划每小时行驶60千米,下午4时到达乙地。但实际晚点2小时到达,这辆汽车实际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8、小宁、小红、小佳去买铅笔,小宁买了7枝,小红买了5枝,小佳没有买。回家后,三个人平均分铅笔,小佳拿出8角钱,小佳应给宁多少钱?给小红多少钱?
9、三个好朋友去买饮料,小亮买了5瓶,小华买了4瓶,阳阳没有买。到家后,三个人平均喝完饮料,阳阳拿出6元钱,他应给小亮多少钱?给小华多少钱?
10、用一个杯子向空瓶里倒牛奶,如果倒进去2杯牛奶,连瓶共重450克;如果倒进去5杯牛奶,连瓶共重750克。一杯牛奶和一个空瓶各重多少克?
5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
1、我和3位同学共搬了360本书,平均每人搬了多少本书?
2、暑假里小利坚持每天写36个大字,八月份,她一共能写多少个大字?
3、三年级3个班同学,一起外出参加“我爱科学”活动,每个班平均分成4组,每组14人,三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这次活动?
4、小明用150元买3个热水瓶,营业员找了6元,每个热水瓶多少元?
5、兰兰从7月15日去夏令营,到下个月的9日回来,夏令营共有多少天?
6、一个化肥厂每天生产化肥150千克,7至9月份共生产化肥多少千克?
7、制伞厂要生产5000把雨伞,已经生产了12天,还剩2120把没完成,平均每天生产多少把雨伞?
8、副食店运来5箱色拉油共重150千克,每箱装6桶油,平均每桶油重多少千克?
9、一列火车每小时行75千米,9时从甲地开出,19时到达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0、棉纺厂5天织布250千米,照这样计算,16天一共能织布多少千米?
11、小红和小华跳绳比赛,小红6分钟跳612下,小华5分钟跳520下,谁跳得快些?快多少?
12、学校准备用一些钱买奖品,买90支钢笔,每支5元,剩下100元买笔记本。如果用这些钱只买每个8元的文具盒,最多可以买多少个?
13、大米每袋25千克,面粉每袋25千克,粮店运来40袋,大米和20袋面粉,请根据有关信息提出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解答出来。问题:粮地点分别云了多少千克大米和面粉?
14、大号运动服30元一套,小号运动服20一套。
(1)买25套大号运动服需付多少元?列式计算:
(2)买45套小号运动服需付多少元?列式计算:
(3)买15套大号运动服和12套小号运动服,一共要付多少元?
15、影 院有25排座位,每排可坐24人。我们想组织600同学看**,坐得下吗?你是怎么想的?
#三年级# 导语数学是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重要工具。它是一门古老而崭新的科学,是整个科学技术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重要。以下是 无 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题(三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题
一、填空:27分
1、3000米=( )千米
50千米=( )米
6米=( )厘米
2、750是5的( )倍。75的5倍是( )。
3、估算:29×42的积比( )大,比( )小;
4、填“平年”或“闰年”
1892年( )
1900年( )
2000年( )
5、今年的第一季度有( )天,全年有( )天。今年有( )个星期零( )天。
6、国际儿童节是( )月( )日,在第( )季度。
7、小强的生日是十月一日的前一天,是( )月( )日。
8、填“平移”或“旋转”:
汽车在平地上行驶时,车身的运动是( ),车轮的运动是( )。
9、 在下面的括号里能填几?
①60()<370
②80()<472
③60()<280
④()26<160
10、□24÷5,要使商是二位数,□里可以填( );要使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可以填( )。
二、判断:5分
1、0除以任何数都得0。……………………………………( )
2、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
3、两个乘数的末尾共有几个0,乘得的积的末尾就只有几个0。…………………………………………………( )
4、光盘在电脑里的运动是旋转。…………………………( )
5、一艘轮船的船体长125千米。…………………………( )
三、选择:5分
1、平年与闰年上半年的天数相比( )
(1)相等 (2)闰年多一天 (3)闰年多2天
2、二位数乘二位数的积是( )
(1)三位数 (2)四位数 (3)三位数或四位数
3、跑道一圈长250米,( )圈是1千米。
(1)4 (2)5 (3)2
4、与85×31结果相等的算式是( )
(1)85×30+1 (2)85×30+85 (3)85×30+30
5、□43÷6的`商可能是()位数
(1)1 (2)2 (3)3 (4)2或3
四、计算:27分
1、口算:10分
400÷2= 0×58= 120÷6= 0÷10=
30×22= 42×20= 600÷3÷2=
40×90= 68+0= 12×2×5=
2、竖式计算:(打的要验算)17分
908÷5= 78×56=
224÷8= 90×65= 309÷3=
五、判断。(6分)
1、两位数乘以三位数,积不可能是四位数。( )
2、面积是1m2的正方形可以分割成100个边长是1dm的小正方形。( )
3、被除数中间有几个0,商的'中间就有几个0( )
六、解决问题:(30分,每题5分)
1、商店运来10箱牙膏,每箱12盒,每盒15支,一共运来多少支牙膏?
2、同学们去划船,6条船可以坐30人,三年级共有48人,9条船够吗?
3、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照这样计算,这辆汽车5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
4、三年级3个班有120人参加了文艺小组,如果每个班有2个文艺小组,平均每个文艺小组有多少人?
5、明明和红红8分钟共打字720个,平均每人每分钟打字多少个?
6、王老师家平均每月电费95元,宽带费每天3元,照这样计算,
(1)王老师家上半年电费多少元?(2分)
(2)王老师家今年上半年宽带费多少元?(3分)
篇二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题
一、填空题:(14分)
1、小红晚上9:15分睡觉,第二天早晨6:05分起床,他睡了()小时()分。
2、381分=()小时()分144个月=()年 12日=()时336时=()日=()星期
3、一个数是七位数,它的位是()位,一个数的位是千万位,这个数是()位数。
4、一个六位数,它的千位上的数字是位上的数字的7倍,个位上的数字是千位上的数字与位上的数字的和,其他数位上的数字是0,这个数是()。
5、六千零九万零五十写作(),80704030读作()
6、1600年,1900年,1982年,1992年中,平年有(),闰年有()。
7、除数=()被减数=()
二、选择题:(4分)
1、写数时要()
①先写个级,再写万级。②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2、30708020这个数应读()个零。
①1②2③3
3、华光小学有640人,要平均分成32个小队做好事,每个小对有多少人?设品均每个小队有X人。正确的答案是()
①640÷32=X②X÷32=640③X×32=640
4、三千零五十万写作()
①300500000②3050000③30500000
三、判断:(4分)
1、85000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85。()
2、39□984≈40万,□里可填5-9中的任意一个数。()
3、口算3600÷200时,可以看作求36个百里有多少个200。()
4、如果x×12=60,那么x÷60=12()
四、计算:
1、口算:(10分)
6×300= 1800÷200= 22×200= 150+600=
4200÷600= 12×60= 11×600= 8800÷400=
900-600= 5000÷500=
2、估算:(4分)
20×39 343÷49 403×58 2090÷31
3、简算:(12分)
19×4×5 810-199
25×28 680+97
4、求未知数x。(12分)
x×34=2924 186×x=2604 x+73=1280
8670÷x=15 x÷28=147 7083-x=3465
5、脱式计算:(6分)
2000-45×24 (854+938)÷14
6、列式计算:(9分)
(1)从160里面减去一个数得55,减去的数是多少?(两种方法)
(2)920减去6300与45的`商,差是多少?
(3)一个数的74倍是5106,求这个数。(列含有未知数X的方法解答)
五、应用题:(25分)
1、爷爷今年72岁,正好是孙子岁数的6倍,孙子多少岁?(列含有未知数X等式解答)
2、米店原有大米120袋,每袋大米25千克,卖出一半后,还剩多少千克?
3、老五屯今年修了4条水渠,总长1608米,等于去年修的3倍。今年比去年多修多少米?
4、三年级同学做间操,排成16行,每行站15人,如果每行站20人,可以站几排?
5、“五一”期间,学校将组织同学们游园,准备让30人参加,一共要付900元入场费,还要租一辆车要付150元,请同学们算一算平均每人要交多少元?
六、思考题:
1、如果2003年9月10日是星期三,那么2004年9月10日是星期几?
2、一根木头长24分米,要锯成4分米长的木棍,每锯一次要3分,锯完一段休息2分,全部锯完需要多少分?
篇三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题
一、你知道吗?填一填。(每空1分,共25分)
1、地图通常是按上( )、下( )、左( )、右( )绘制的。
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年()月()日成立。
3、太阳早晨从( )面升起,傍晚从( )面落下。燕子每年秋天都从( )方飞往( )方过冬。
4、平年全年有()天,闰年全年有()天。
5、通常所说的八个方向是()、()、()、()、()、()、()、()。
6、3年=()月 360分=()时
4个星期=( )天 63日=()个星期
7、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上午8时 下午2时 深夜12时
黄昏6时 晚上8时 早晨7时
二、公正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
1、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绘制的。 ( )
2、457÷3的。商是三位数。 ( )
3、今年是5月30日,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 ( )
4、一个数除以8,有余数,那么余数可能是7。 ( )
5、2002年是平年。 ( )
6、十月份最多有5个星期日。 ( )
7、小刚的生日正好是2月30日。 ()
8、夜里12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 ( )
9、晚上8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20:00 ( )
10、平年和闰年下半年天数一样多。 ( )
三、选择题。
1、下面年份不是闰年的是( )。
①1984 ②1990③2000
2、346÷6商的位是( )。
①百位 ②十位 ③第二位
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 )。
①两位数 ②三位数 ③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4、下午3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
①3时②15时 ③下午15时
5、南南6:40开始晨练,练了30分钟,( )结束。
①17 ②27 ③31
6、被初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 )
①一定有0 ②没有0 ③无法确定
7、刘利2006年8月满10岁,她出生在( )
①1995年 ②1996年 ③1997年
四、我真棒能计算。
1、口算。
120÷6= 30×10= 3000÷5= 300÷3=
12×30= 505÷5= 960÷3= 69÷3=
2000÷4= 550÷5= 90×50= 53×20=
2、列竖式计算。
342÷3= 804÷5= 2040÷6=
验算:
78×34= 65×59= 83×41=
五、我能解决问题。
1、花店运来194朵玫瑰花,每6朵扎一束,最多可以扎成多少束?
2、店1—6月份共卖出彩色电视机258台,平均每个月卖出多少台?
3、学校买回18箱粉笔,每箱36盒,用去了一半,还剩下多少盒?
4、小轿车 面包车 大客车
准乘4人 准乘8人 准乘56人
满员的大客车在路上出现了故障,全体乘客将换乘其他车辆。
(1)如果全部乘客都换面包车,需调用几辆这样的面包车?
(2)如果全部乘客都换乘小轿车,需调用多少辆这样的小轿车?
六、统计。
六年级四个班同学植树情况如下:六年级(1)班25棵,
六年级(2)班20棵,六年级(3)班30棵,六年级(4)班25棵。
1、四个班植树一共多少颗?
2、平均每个班植多少棵树?
这篇关于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精选,是 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判断题(每道小题 3分 共 12分 )
1 用来量长短的单位有吨、千克、克 ( )
2 4个250米是2千米 ( )
3 小华身高50千克 ( )
4 1米是10个10厘米 ( )
二、 单选题(每道小题 3分 共 12分 )
1 小张身高 [ ]
A140厘米 B140分米 C140毫米
2 一支铅笔长 [ ]
A20厘米 B20分米 C20毫米
3 一袋大米重 [ ]
A25千克 B25克 C25吨
4 一筐水果约重 [ ]
A30克 B30吨 C30千克
三、 填空题(1-8每题 2分, 9-16每题 3分, 共 40分)
1 4千克=( )克
2 20分米=( )米
3 45厘米=( )毫米
4 10米=( )厘米
5 800毫米=( )厘米
6 70分米=( )厘米
7 300分=( )小时
8 10千米=( )米
9 47厘米-27厘米=( )厘米=( )分米
10 在○里填上或=
2吨○2200千克
11 1吨-40千克=( )千克
12 在○里填上或=
3时 ○ 300分
13 在○里填上或=
490克○1千克
14 1米+3分米=( )分米
15 在○里填上或=
4米○400厘米
16 41毫米+159毫米=( )毫米=( )分米
四、 口算题( 10分 )
(1)15×4×3= (4)480÷8÷6= (7)80÷4+6=
(2)810÷(4+5)= (5)(43-13)×6= (8)120÷6×4=
(3)100-12×8= (6)60+18×5= (9)(24+16)÷8=
(10)20+60÷5=
五、 文字叙述题(每道小题 5分 共 10分 )
1 250吨是5吨的多少倍
2 多少分米是36分米的2倍
六、 应用题(每道小题 8分 共 16分 )
1 在7千米长的公路一侧,每隔4米插一根电杆,一共要分多少段
2 小丽从家去公园走了1千米又500米,她来回共走了多少米
语气和作用上了解句子的类型。
2、扩句和缩句练习。
3、认识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4、认识并修改常见的病句。
5、进行句式变换练习。
6、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
(一)句子及其类型
1、认识什么是句子。
句子就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组成形式是“谁(什么、哪里)”加“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例如: 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地 学习知识。
认识句子对我们后面的修改病句、句式变换等很有帮助。
2、分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子类型。
陈述句: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号。如:我游览了长城。
疑问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如: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祈使句:向别人得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有时也用感叹号。如:油库重地,请勿吸烟!
感叹句: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如:我们的生活多幸福啊!
同一个意思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表达。表达样式不一样,语言效果也不一样。变换句式,就是把一个句子改变为另一个句子,意思不变。常见的有:
1、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2、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3、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4、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变为被字句、把字句)
(分析)变被字句时,主语与宾语调换位置后加“被”字,变“把”字句时,如果是“被”字句,将主语与宾语的位置调换加“把”字,如果是陈述句则将“把”字放在宾语前,谓语放在句子末尾。
二、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反问句并不是向对方提出问题,需要对方回答,而是用反诘(追问)的语气强调某个问题,表达某种感情。它是问句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句中,句末用问号;陈述句变感叹句,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等,将句号改为感叹号。
他是一个好人。
(分析)陈述句变反问句,加上“怎么”、“难道”、“什么”等,句末尾加上“吗”、“呢”,句尾句号变为问号。该题是肯定的陈述句变为反问句,要加上一个否定词,表示否定的意思;变为感叹句直接加上感叹词。
一个句子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强调绝对的事实,语气更坚定有力。
一、依照样子写句子。
例:这个书包是王强的。
这个书包怎能不是王强的呢?
谁也不能否认这个书包是王强的。
1、那辆自行车是小丽的。
2、这件漂亮的风衣是李萌的。
二、仿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1:红红低着头对妈妈说:“我不要皮鞋穿了。”
红红低着头对妈妈说,她不要皮鞋穿了。
1、鲁迅给颜黎明的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2、老师告诉小明:“你去大队部找赵老师领《我们爱科学》。”
3、中队长对张铭说:“我去开会,你自己去参加比赛。”
4、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
5、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6、蔺相如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例 2:下课了,老师叫我到办公室去。
下课了,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去。
下课了,我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去。
7、困难没有吓倒他。
8、凡卡将信放在邮筒里。
9、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撕破了网。
10、狼牙山五壮士引敌人上了绝路。
11、汹涌的洪水冲毁了古老的大堤。
三、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2、种子的力是世界上最大的。
3、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像海边上的浪花。
4、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人感到亲切、舒服。
5、游览了长城,我受到了教育。
修改病句
内容和结构上有毛病的句子叫病句。常见的病句有:
成份残缺;搭配不当;重复罗嗦;语序颠倒;前后矛盾;用词不当;指代不明;分类不当;不合事理;含糊不清等。
1、先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句子是否完整,搭配是否恰当。
2、如果句子主干没有毛病,就检查辅助成份与主干搭配是否合适。
3、检查句子是否符合逻辑,语序是否合理,指代是否明确,有无逻辑错误等。
4、如果确有错误,就开始动笔修改。
(1)学习《革命烈士诗两首》一课,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成份残缺,整个句子缺少了主动者,谁学习这一课?谁受到了教育?
(答案)
使用权
学习《革命烈士诗两首》一课, 使 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我游览了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和南京长江大桥等名胜古迹。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搭配不当。根据常识知道,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
(答案)
我游览了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南京长江大桥和秦始皇兵马俑等名胜古迹。
(3)秋天的北京是一个迷人的季节。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语序不合理。“秋天”和“北京”两个词没有按要求表达的意思排列,使意思表达不清楚。
(答案)
秋天的北京是一个迷人的季节。
(4)全班同学都到齐了,只有王娟同学没有到。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前后自相矛盾,“全班同学”中包括王娟同学。既然都到了,怎么王娟同学没有到呢?
(答案)
全班同学除了王娟没到之外,其余的都到齐了。
(5)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许多外国游客都不住地赞叹不已。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重复罗嗦,“不住”就是不停的意思,而“赞叹不已”是不停地称赞。
(答案)
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许多外国游客都不住地赞叹不已。
(6)一进花园,我就闻到一阵阵清香和悦耳的鸟叫声。
(分析)这个句子存在不合事理的现象,怎么能闻到声音呢?
(答案)
一进花园, 我就闻到一阵阵清
听到
香和悦耳的鸟叫声。
附:常用病句修改符号
1、删除符号: 、 。
如:提高产品产量、质量。
2、增补符号: 或 、
加
如:一定要中强安全教育。
3、保留符号: 、
如: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4、对调符号: 。
如:认真总经验结。
5、改换符号: 。
漂亮
如:我有一件美丽的衣服。
修改下列病句,在括号里注明病因。(在原句上修改)
1、多次反复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 )
2、爷爷经常想起许多过去的往事。( )
3、《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毛泽东写的。( )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改善。( )
5、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扁豆、茄子等各种蔬菜。( )
6、参加会议的同学基本上都到齐了。( )
7、我上完五年级了,还有一年没有毕业。( )
8、从这件普通的小事中,却说明了深刻的道理。( )
9、春天的街心花园飘着醉人的桂花香。( )
10、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
11、一阵雷雨下了一天一夜。( )
12、我肯定今天可能会下雨。( )
13、我们必须认真改正并仔细检查作业中的错误。( )
14、在会上,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
15、李老师的关怀,我一辈子终生难忘。( )
16、我勇敢地冲下山坡,心里不免有些害怕。( )
17、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 )
18、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中国。( )
19、望着邓奶奶的遗像,同学们不禁忍不住放声痛哭。( )
20、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
(四)扩句和缩句
扩句就是通过添加词语,把简单的
句子扩充为个具体、形象的生动的句子。
缩句就是把复杂的长句子缩减,去掉全部或一部分附加的成份,留下主要部分。
扩句就是先画出句子的主要部分,找到了主要部分,就可以明确在哪儿加表示修饰、限制的成份,近而思考扩充什么样的词语,还可以抓住句子的主要成份,自己提一些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
缩句可按三步进行:
1、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
2、找每部分的主干部分。
3、最后去掉修饰、限制词语,把主干词语连接成完整的句子。
一、填上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完整。
例:他是一名少先队员。
他是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1、周总理听汇报。
周总理( )听汇报。
2、天空中挂着园月。
( )的天空中挂着园月。
3、燕子掠过湖面。
燕子( )地掠过湖面。
4、战士们守卫边疆。
( )战士们( )守卫( )边疆。
二、判断下列缩句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缩写为“这不是奇观。”( )
2、“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缩句为“主力奔赴最前线。”( )
3、“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像一排卫兵似的的,在宽阔而又笔直的公路两旁排列。”可缩写为“白杨树在公路排列。”( )
4、“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来此观光。”可缩写为“游客观光。”
三、扩写句子。
1、微风吹拂着柳丝。
2、月亮升起来。
3、雨花石像翡翠。
4、游客登上了长城。
5、屋里走出老人。
四、缩句。
1、大家热情地接待了远方的客人。
2、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
3、我们追寻诗仙李白在这里游览山水、痛饮狂歌的行踪。
4、繁花似锦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一幅美妙的图案。
5、童年的往事多得像天上的繁星。
6、我们要努力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7、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8、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于线。
9、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10、这是远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就读的妈妈特意送给我的圣诞礼物。
修辞手法
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
要掌握几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1、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的,人们容易理解的事物去给抽象的、深奥的、人们生疏的事物打比方。一个比喻句中有本体和喻体以及比喻词。
2、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
3、夸张是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使其更鲜明,更突出。
4、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
5、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6、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排列起来,就是排比。
1、***像太阳。(什么修辞手法)
(分析)“***”是本体,“太阳”是喻体,“像”是比喻词。这是典型的比喻句,把“***”比作“太阳”。
(答案)比喻。
2、千万颗雨点落在水面上,好像一群小女孩在跳芭蕾舞。(什么修辞手法)
(分析)这句话是把“雨点”比喻成“小女孩”,而且还在“跳芭蕾舞”,所以运用了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
(答案)比喻、拟人。
3、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什么修辞手法)
(分析)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马跑得越快离楚国越远。
(答案)反问。
4、是谁准确、及时地按住了大海的脉搏,使它紧随祖国前进的步伐一齐跳?是他们,战斗在海洋台站的海洋工作者。(什么修辞手法)
(分析)这句是明知故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紧接着作了回答,故是设问。另外,大海是没有脉搏的,这儿把大海当作人写,故又运用了拟人。
(答案)设问、拟人。
5、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什么修辞手法)
(分析)这个句子中故意把“五岭”说成是“细浪”、“五岭”当作“泥丸”,把事物往小处说,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扩大、缩小、超前)
(答案)夸张
6、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分析)这个句子中连用了三个结构相同、意思密切联系的词组,并且有一个共同的提示语“互相”,所以是排比句。
(答案)排比
一、将句子补充完整。
1、春雨像( )一样细。(比喻句)
2、月亮( )躲进云朵里。(拟人)
3、蓝天、白云构成( )(比喻句)
4、高梁( )脸、稻子( )腰。(拟人句)
二、判断,是夸张句的在括号里划“√”,不是的在括号里划“×”。
1、桂了花开,十里飘香。( )
2、春雨贵如油。( )
3、公共汽车里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4、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
5、冬风生气地吹掉了老鸦的住宅。( )
三、照样子,写句子。
例1、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例2、鸬鹚像等待命令的士兵,整齐地排列在船舷上。
例3、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四、判断下列句子是否用了修辞手法,如果运用了,在括号里注明类型;没有运用则在括号里划“×”。
1、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
2、人群在欢跃,小草也从地下伸出头来向人们微笑。( )
3、旷野里一片黑暗,天地交融在一起,什么也看不见。( )
4、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 )
5、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6、他是在介绍白杨吗?不是的,他是在表白自己。( )
7、清清的溪水,照着蓝天的影子、照着彩霞的影子、照着山上松树林的影子、照着行人来往的影子。( )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排列句子
会把错误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整理错乱的句子的关键在于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确定应按什么结构排列。
1、把要排列的几句话默读一两遍,看看主要意思是什么。
2、用“排除法”找出首句。
3、再读剩下的句子,思考整篇文章的写作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写作顺序:时间先后、事情发展、地点空间转换等)
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几句话,按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
()1、他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
()2、她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
()3、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学习雷锋争做好事。
()4、下课了,小丽在操场上玩。
()5、她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了刚才看到的那一团废纸。
()6、想着她就若无其事地走了。
()7、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团白纸。
(分析)解答此题应先仔细读句子,了解其大意,思考间关系和写作顺序。经过阅读分析,我们知道这段话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定的。一般说来,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定的文章,应先交代时间、地点,那么我们就确定其中的第4句为第一句。接着“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色的东西”,这会是什么呢?——“原来是一团废纸”,后来事情就顺理成章地发展了。排完以后,再按正确的顺序读一读,如果不正确,再修改。
(答案)4、2、7、1、6、3、5。
一、把下列几个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 )1、多少静静的深夜啊,老师还在灯下备课、批改作业。
( )2、如果将来我能取得一些成绩,那我要说,是老师用身躯为我架起了通往成功之路的桥梁。
( )3、他们普通而平凡,但他们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
( )4、那作业本上条条批语、个个红勾,不全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吗?
( )5、他既不像著名科学家那样驰名中外,也不像**名星那样引人注目。
( )6、老师啊,您为我们无私地奉献了一切。
( )7、老师把一批批学生送到各个工作岗位,而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却像火炬一样燃烧自己。
( )8、我赞美桥,更赞美我们敬爱的老师,老师像桥一样朴实。
( )9、老师像桥一样辛勤。
( )10、老师像桥一样无私。
二、把下面错乱的几句话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并注明依据。
( )1、周瑜的兵船跟在后面。
( )2、黄盖向曹操假投降。
( )3、选有东风的一天作为进攻时间,并在船上装上引火用的东西。
( )4、周瑜带兵从后面追杀。
( )5、黄盖接近曹操兵船时下令点火,让火船冲进曹营。
排列依据: 。
标点符号
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根据标点符号的作用与性质,能正确地使用它,附表为几种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
体会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把番号填在括号里)
①、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
②、表示语音的停顿;
③、表示话没说完。
⑴、呷一口茶,他们娓娓地说起了小镇的历史、变迁…… ( )
⑵、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 ( )
⑶张指导员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分析)第一句省略号前是“说起了小镇的历史、变迁”,表示不止说了这些,文中省略了。所以选第①种;第二句是周恩来话没有说完,故选第③种;第三句指导员临牺牲前已无力说话了,语音是断断续续的,故选第②种。
(答案)(1)①;(2)③; (3)②
1、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
据说 苏东坡有一次作诗时 有意将 申 字写成 甲 字 诗作完后 他周围的朋友个个赞不绝口 独有一个人看了捧腹大笑 嘿 你竟敢笑话东坡大人 其中一个捧场的对笑者喝道 不 苏东坡意味深长地说道 我想他笑的绝不是我
2、比较每组句子,在标点运用完全正确的一组后打“√”。
我的爸爸常常这样说:“小孩子做什么事都不能三心二意。”
周总理接着说:“好了,别生气了,再给你拿一份”!
我的爸爸常常这样说:“小孩子做什么事都不能三心二意。”
周总理接着说:“好了,别生气了,再给你拿一份!”
我的爸爸常常这样说:“小孩子做什么事都不能三心二意。”
周总理接着说“好了,别生气了,再给你拿一份”!
数学
一、 小数的意义
要了解小数的意义,可从分数的意义著手,分数的意义可从子分割及合成活动来解释,当一个整体(指基准量)被等分后,在集聚其中一部份的量称为「分量」,而「分数」就是用来表示或纪录这个「分量」。例如:2/5是指一个整数被分成五等分后,集聚其中二分的「分量」。当整体被分成十等分、百等分、千等分……等时,此时的分量,就使用另外一种纪录的方法-小数。例如1/10记成01、2/100记成002、5/1000记成0005……等。其中的「」称之为小数点,用以分隔整数部分与无法构成整数的小数部分。整数非0者称为带小数,若为0则称纯小数。由此可知,小数的意义是分数意义的一环。
二、 小数的结构
小数记数系统是透过书写符号与物理数量的连结,来描述其规则。小数点往前算(左边)用以表示整数部分的量,第一位整数是纪录整数有几个一的量,该位置称为个位;小数点往前算的第二位整数纪录是纪录有几个十的量,该位置称为十位;……,以此类推。小数点往后算(右边)用以表示小数部分(不足1)的量,第一位小数是纪录有几个十分之一的分量,该位置称为十分位;小数点往后算的第二位小数是纪录有几个百分之一的分量,该位置称为百分位……,以此类推。数的多单位记数系统中,「十位」、「个位」、「十分位」、「百分位」……等,被称为「位名」;其所指示的数值「十」、「一」、「01」、「001」……等,被称为「位值」。「十」、「一」、「01」、「001」……等,可被用来当作被记数单位。
另外,「数」也可以由不同的记数单位「一」、「01」、「001」……等,来共同表示。从上述的小数结构来看,让学生建构小数的十进结构与位值概念,对学生的小数概念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结论与建议
一、 教学方面
(一)宜加强小数概念的指导
在教学上,如果老师花较多的时间来指导学童理解小数的意义,使学童建立正确的概念,这样不仅能扩大小数与整数、分数的连结,对往后小数计算的学习也是有帮助。
(二)宜正确清楚的比较整数、分数与小数的异同性
教师在教学时应确实指导学童清楚认识整数、分数与小数的异同性,这样才不致造成学童对三个数系统的概念是模糊的。
(三)教学的过程中多使用具体操作物
小数点右边的数对小朋友而言是一个完全新的意义存在,需以具体操作物与符号表徵产生连结,使学童能理解小数的符号表徵和所代表的量值之间有所关联。如此将小数符号给予意义化,在小数概念的基础上与发展上才会稳固。
(二) 在课程内容上
1 宜将整数、分数与小数的异同性加以列述比较之。
2 提早实施小数稠密性概念。
应阐述为何在任意两个数之间还有其他数存在的原因,同时也应增加教材内容的广度,应用「逼近」的关系,让学童知道在哪些数之中,哪两两数之间是较接近的,以加广对稠密性概念的认识。
3 加强小数意义的材料内容。
具体建议内容包括如下:a对位值与十进位结构的正确认识。b利用不同的模式反覆说明小数代表的意义,将「量」与「符号」建立起连结。
(1) 明确建立小数位值与位名的关系
教材中应增加两者间关系的指导,使不至於造成学童认识小数的位名多於小数的位值
(2) 增加小数十进位结构的教材内容
(3) 宜增加小数与数线对应关系的教材
在课程的安排上,应增加不同等份的数线教材与应用分数概念的教材,以增进学童在学习小数内容上的广度与深度。
三、 小数知识教学问题
(一)、~分数引入小数的教学问题
1.教具的「数学属性」与「基准量」用语的问题
小数意义若由分数意义引入,教具选择除了要能引起学生兴趣外,亦须具有基准量是「10等分」,也就是有1比10的部分全体属性,及使用合适的基准量定义,才易使学生建构数学知识。若以「全部」定义基准量分母,容易使学生产生迷思概念。
2.提出分数与小数的「数字摆放」问题
数字在分数与小数的位置摆放不同,其所代表的意义不同。不管分数或小数,各个位置所代表的意义是约定成俗的,且没有第二个答案。课堂上若提出数字摆放的问题,可促进学生的思考分母分子的意义,及小数的位值概念问题,进而建构稳固的数学知识。
(二)~小数概念的教学问题
1.带小数比带分数先教学的问题
学生未学习带分数前就引入带小数,学生无法以带分数来诠释带小数的意义,而以真分数来解释带有整数的小数,但如果学生受「分母(基准量)」就是「全部」的影响,可能产生迷思概念。此迷思概念,应可藉由提出认知冲突的问题,让学生於反思自己的数学概念是否正确,并藉由分数意义的补救教学,让学生重新建构正确的数学概念。
2.忽视小数点的小数位名的命名问题
小数的记数系统来自於整数记数系统的延伸,所以其位值与位名,与整数的位值与位名有密切的关系。实际教学发现,学生有忽视小数点,把小数视为整数,以整数的位名替小数命名。
3.小数化聚的迷失问题
对於初次接触小数化聚问题的学生而言,由於生活中不多见,又是第一次学习,学生往往有迷失的问题存在。以逆向操作具体物来验证答案的方式,应可让学生重新思考小数化聚的问题。
4.以01做一位纯小数的比较大小问题
一般学生可透过具体物的比较,顺利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但要学生提升小数比较大小的运思层次,可引导学生以01为单位作大小比较。
5.以直尺的10等分之特性引入数线学习的问题
学生平常有以直尺画线的经验,而直尺又具有十等分的属性,由描绘直尺的刻度,进而引入数线学习,不但让学生有操作数线的机会而印象深刻,学生也感到兴趣。另外,公分与毫米是极微小的长度,可将直尺藉由投影机投射於萤幕上教学,让学生有长度的量感,有利於教学。
6.数线上的「位置」、「长度」及「数字摆放」的问题
学生在数线上标示小数时,经常搞不清楚「位置」与「长度」的区别。因此,教学时,必须对「位置」与「长度」的区别,做一比较与确定的教学。另外,在数线上标示小数时,学生也往往忽视「整数部分」,只注意到「小数部分」在数线上所对应的位置,因而发生标示错误的情形,而此问题,可藉由提出带小数(如16)与纯小数(如06)等「小数部分」相同的数字,在数线上摆放的问题加以澄清。
(三)、~小数加减的教学问题
1.澄清减法概念之情境的问话问题
部分低成就的学生,对於何种情境使用何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有困难,透过如「加法」的情境,为什麼不用「减」的问话,可使学生进一步反省思考加法与减法的意义。
2.尊重学生的各种加法解题策略问题
新课程重视学生的自然想法,对於无固定解题策略的问题,应尊重其自然想法。所以,学生所使用的任可一种加法解题策略,只要合理都应给予肯定,而不急著给予固定的成人加法直法算则,等到学生的位值概念稳固了,计算能力增加了,自然而然的就有使用成人加法直式算则的需求,届时再引入,可轻松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3.破除直式加法之位值迷思概念的问题
部分学生在位值概念尚未十分稳固的情形下,使抈加法直式算则,却不知位值对齐的道理,而沿用整数的向右对齐的不当想法,造成了小数直式加法的位值问题,此问题可藉具体的积木操作,破除此迷思概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