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级合资车受追捧,这四款最高降4万,最低跌至18万起

B+级合资车受追捧,这四款最高降4万,最低跌至18万起,第1张

由于汽车消费的升级,许多B+级合资轿车也越来越受消费者的青睐,即使今年在疫情的影响下国内车市整体下滑,但这些B+级合资轿车的销量仍然有增无减。相比主销车型在30万左右的豪华中型车,这些B+级轿车的价格普遍在20万出头,整体价格相比豪华品牌便宜不少,性价比更高。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去看看四款B+级合资车的行情,这四款新车比去年更加受消费者欢迎,最高优惠达到4万元,最低售价跌至17,98万,希望购买大空间中型车的朋友可以参考下。

丰田亚洲龙

指导价:1998-2898万

优惠幅度:最高优惠8000元

终端参考价:1918万起

丰田亚洲龙可以说是一款非常成功的A+级轿车,新车于2019年3月正式推出市场,当年销量达到62329辆,月均销量超过6千辆。今年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但销量不跌反升,前7个月累计销量达到59416辆,在中型轿车销量榜中可以进入前十位。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现如今非常抢手的亚洲龙也开始提供优惠。

车型简介:亚洲龙的长宽高分别为4975/1850/1450mm,轴距为2870mm,相比别克君越和福特金牛座,新车在尺寸和轴距上都要略小些,不过相比凯美瑞、雅阁等车型空间更大,定位也更高。新车大嘴式前进气格栅内部采用了黑色钢琴漆涂装的中网,搭配两侧造型凶狠的散热口,让新车前脸看起来更有质感。车尾部分,新车采用多边形的尾灯造型,并使用了贯穿式的设计,提升了尾部视觉宽度。

别克君越

指导价:2198-2898万

优惠幅度:最高优惠40000元

终端参考价:1798万起

今年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但别克君越销量并没有受到影响,前7个月累计销量达到26948辆,略高于去年同期的销量,接近C级车的空间以及高额的终端优惠,使得别克君越具有不错的性价比。7月27日,2021款君越上市,新车主要是增加了15T版本车型,使得别克君越的起售价又向下探2万元,购车门槛更低了。

车型简介:2021款别克君越标配了最新版本的别克eConnect智能互联系统,具备账号管理、智能语音,并支持Apple CarPlay和百度CarLife手机映射、安吉星以及OTA远程升级功能。2021款将全系配备带PM25空调滤芯双区独立全自动空调系统,以及负离子空气净化系统及AQS空气质量控制系统。别克君越的长宽高分别为5026/1866/1462mm,轴距2905mm,空间非常宽大。

福特金牛座

指导价:2289-2889万

优惠幅度:最高优惠18000元

终端参考价: 2109万起

今年前7个月福特金牛座累计销量为9210辆,虽然销量很一般,但相比去年同期的1647辆还是进步很大。在售2019款金牛座仅提供三款搭载20T动力的车型,并对外观进行了大幅度调整,整体更加年轻时尚。

车型简介:金牛座长宽高分别为5018/1884/1506mm,轴距2949mm,尺寸与别克君越相近,轴距更长,基本达到中大型车的尺寸。2019款金牛座的前脸变化明显,不规则造型的新样式灯组内侧与前格栅相接,简约而时尚。同时,新款金牛座的前格栅尺寸更小,内部由横向镀铬饰条填充,大灯采用LED光源,其中由22颗LED灯组成的转向灯还集成了示宽灯与日行灯,且转向时可呈现由内而外渐进点亮的流水式动态效果。

大众CC

指导价:2468-3018万

优惠幅度:优惠38万元

终端参考价:2088万起

大众CC也是今年大众旗下为数不多销量不跌反升的车型,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但今年前7个月大众CC累计销量达到15819辆,明显高于去年同期的11760辆,可见随着终端优惠的增加,被誉为“最美大众车”的大众CC还是很多人喜欢的。

车型简介:新一代大众CC长宽高分别为486418701447mm,轴距2841mm,相比上一代车型,车身长度增加50mm,轴距大幅加长129mm,乘坐空间有大幅提升。2020款大众CC主要在配置上进行了升级,全系增加顶棚USB接口以方便行车记录仪使用、全系三区自动空调屏幕升级为触控式、华颜版增加后备厢电动关闭功能、魅颜版仪表升级为103英寸全液晶仪表、魅颜版LCNS智能车载导航多媒体系统升级为全触控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一波三折,喜提325Li,趁下午有空写写用车感受和求认证

jiehb 世嘉

1369浏览/2022-08-12 17:18/发布于 四川

+关注

提车一周了,行驶里程有350公里,原本想提车时就发个帖,但提车后因为工作忙、贴膜上户等等各种原因, 就一直没时间记录。直到今天下午,工作忙差不多,也安静下来,觉得空闲之余是时候该写点东西,为男人一生都绕不开的3系留点足迹,为自己第一辆BMW留点足迹

其实在论坛已经关注大半年,去年10月份就计划换个车了,经历过之前轰轰烈烈的漏机油贴,新盖子贴,到最近的缺货(325无车可买)贴,最后庆幸自己在7月底拿下了本地区最后一辆黑色的325Li黑色。

关于选车:

40来岁的年纪,夫妻俩都是各自公司的小领导,考虑到要相对豪华(面子作祟),舒适,家用,轿车。预算35万左右,所以当时选车没有太多选项,奥迪A4L、宝马3系,奔驰C,凯迪拉克CT5、捷豹XFL、雷克萨斯ES、林肯Z。前5个品牌的4S店距离我家不到3公里,一次性搞定。

1、奥迪A4L:第一个去的4S店,试驾过朋友的19款,22款的前灯和尾灯觉得很犀利,很酷。带着媳妇小孩一坐进车里,那股味道,冲的头晕,关键那车还是4窗都开的,这异味真心无法接受,另外就是内饰满满是塑料感,没觉得有多少豪华感,还没几分钟当即就说走人。。。第二次因销售顾问确实比较热情,去试驾了高配4驱夸脱,感觉油门偏硬,座椅舒适度差。

2、宝马3系:第二个去的是宝马4S店,可能是因为奥迪内饰太拉胯,一进宝马3系车内,我两个小孩都喜欢得不得了,我媳妇也觉得内饰比奥迪漂亮多了。开始选择的是320Li,年前因为银子不够,年后和媳妇都领了些年终奖,直接升级到325Li。试驾过,感觉不愧是操控之王,比奥迪好开。关于价格,后面提出再描述。

3、奔驰C:一个是因为大屏幕,感觉就是放了一个大的苹果ipad在中控,虽然内饰做工确实的豪华,但是接受不了大ipad的中控屏。另外15T的动力实在对不起30多万的价格,再加上大奔这个品牌太高调了些(我和媳妇公司都没同事开大奔)和价格相对也坚挺(优惠2万),都没试驾过,直接放弃了。

4、凯迪拉克CT5: 试驾了CT5白金版本,车是好开,但是据同事说他的CT5是油老虎,再加上副驾座位,16米身高的媳妇坐下左腿都没办法伸直,直接也放弃了。

5、捷豹XFL:优惠力度大,接近10万,对标宝马5系的平台,优惠后跟3系价格差不多,车长和轴距确实大一圈,试驾了也好开,该有的功能都有。无奈媳妇对这个品牌不感冒,加上7折豹和奇瑞生产的,还是放弃了。

6、雷克萨斯es:饱受诟病的动力,其实对我而言没所谓,还有外观,这个真的因人而异,很多人说好看,可是我觉得外观有点异形,中网像是张开血盆大口,车身像一颗飞行的子弹,内饰也老派,唯一就是雷车质量杠杠的,保值之王,耐造, 还有就是一分钱不优惠,提车要等3个月以上,果断放弃。

林肯Z:去看过新款实车,觉得大连屏,又是福特金牛座换个马甲,油老虎,还是放弃了。

关于订车:

我是四川绵阳这里的,有2个宝马4s店(据说是一个老板开的,销售顾问的服装都是一样的,但两边的政策有些不同),其中一个就在我家隔壁,非常的方便。

春节前一直想买320Li,价格也比较坚挺,最多优惠2万,还必须按揭。加上烧机油,前前后后去了4S点四五次,都没下定决心。真正打算购买是6月底后。下定也可以说经历是一波三折:

7月10日车展,销售开价优惠4万,加上旧车置换补贴3000,我计划是加补贴优惠45万拿下。我问他们X3优惠多少,销售开价优惠5万,我就顺着话说3系也优惠5万吧,我马上下定。可能这个价格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直接在洽谈室请我走人,nnd,我心想菜市场买菜有的时候还谈个价,何况这个30多万的车子。气不过,我也甩手走人。虽然没走200米,销售电话过来道歉,心里堵着气,直接离开了车展。

7月17日的时候,4S店另外一个美女销售打电话说有辆黑色现车(别人订的,因贷款审核没过),优惠35万,有些不甘心(一周时间少了5000)。没要。

7月28看到论坛上爆出没车(主要为325Li)可定了,咨询销售,回复说有辆白色,可以优惠34,也可以改色成黑色,谈好29好下午去订,没想到29好中午就给订走了,又没车。好不容易从另外那家4S店查到还有1辆白色和1辆黑色,黑色内饰摩卡(虽然我喜欢火山红一些,没办法),但优惠只能33,没办法,媳妇小孩就喜欢这款,只能匆忙下定。感觉自己有点傻,4万没要,35万没要,33万被迫要了。还好,当天股票给力,中了个新股。

关于提车:

因为是在途车,8月2日就喊我去提车,因为出差,8月5日提的车。恰巧另外一辆白色的325Li也是今天提车,一问是汉中的,他们那边也没车,从汉中过来(单边距离400多公里)我们这边买车,还不能享受当地购车补贴3000和我一起提车的。比较庆幸的是轮胎普利司通,不是韩泰的。白色那个是米其林的,都不错。最后说说价格:

裸车:313900(炭黑、内摩卡)

上牌费:800元(自费)

贷款服务费:2800

购置税:13889元

保险:11172元

绵阳购车补贴-3000元

落地:339560元

贷款10万,5年,2年后可以无违约金提前还款。利息388%。

赠送的如下:

5年10万公里无忧免费保养

全车量子膜 全包围脚垫

隐藏式行车记录仪

镀晶一次,除异味一次

4s店内终身5折保养

宝马旅行箱、宝马雨伞、宝马水杯、宝马钥匙扣小东西

关于驾驶感受:

分享一下这短短300公里目前的感受,我一般只用舒适模式,刹车点头有,但可以靠脚感减掉最小,能接受。玻璃一键升级功能要长按键不放,一些麻烦,还不如我之前10万公里的雪铁龙世嘉。很多车友反馈的低速顿挫 ,我到没感觉出来,发动机启停的功能还没适应过来,60码以上车道偏离纠正功能也没适应过来。

最后吐槽一下碳黑色真的很容易脏,3-4天就脏,白车3-4天还跟新的一样,如果碰到下小雨天,泥巴溅起来,更是惨不忍睹。。。有些想贴车衣去,问问好点国产膜都接近上万了,还在找理由说服自己。

最后说一句:买车不能太着急,如果年前或者年后爽快买了,320li的价格就没买到325Li的车子了(享受了更多优惠,购置税减半和政府补贴,大概节省了2-3万)。

随着二宝一天天长大,一家四口出行频率日渐增多,新福的局促空间显然已开始显得捉襟见肘了,老婆大人虽然不会开车,但是每次出行总要对新福的空间一通数落,顺便又把SUV夸奖一番,于是换车计划随之提上日程。 探岳、冠道、皓影、CX-5、X1、昂科威、75-PLUS、GS-5一一看过,最终老婆大人对探岳赞不绝口(其实并不懂车,就是好看、空间满意而已)。但是大众的暗地减配,尤其看到新帕萨特的碰撞试验,让我心里膈应不已,双离合又饱受诟病,总觉得心里有阴影。冠道空间没的说,做工精良、外观大气,但性价比不高,皓影比CR-V好看,也就仅此而已,CX-5倒是打心里喜欢,试驾了好几次,东瀛宝马并非浪得虚名,无奈老婆大人后排一坐,一票否决了。至于X1,除了车标,我找不到选择它的理由。昂科威空间、做工俱佳,但自始至终不喜欢这个品牌。剩下的国产车75-PLUS、GS-5,配置、空间、外观、内饰、价格,真是让人蠢蠢欲动,又询问一个修车的朋友,结果一句:哥啊,你都花到16、7万了,买什么国产呢?当头一盆凉水,心里真是拔凉拔凉的。也许若干年后国产会让我高攀不起,但我一介小民只能看到当下。继续纠结中 选择锐际纯属机缘巧合。之前个人资料在4S店有存档,经常收到福特家的促销信息,某天说是老车主置换,终生免费保养。对于这一点倒是并不感冒,谁知道这是什么套路?不过锐际以前去4S店的时候看到过,当时也没觉得怎样,后来在网上也看过评论,评价倒是不错,试驾车现在也有了,不妨去看看。疫情期间,人迹罕至,店里顾客稀少,销售倒是忙的不亦乐乎,都在忙着做直播。进门后直奔锐际(以前想过换金牛座,无奈老婆非要SUV),销售一番讲解,什么248马力、393扭矩、毫秒级四驱响应、铝合金摆臂、马氏体钢、蝎子胎,主要还是价格不到19万。咱也不懂,咱也不敢问,先开开试试。进入车内,首先内饰改变了我对福特以往的成见,好车咱也没开过,但比起我的新福克斯,做工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自动挡以前没大开过,试驾也不敢操作太猛,一圈下来,就整体驾驶感受而言,除了经济模式下加速稍感沉闷,一切都是福克斯的味道,换到运动模式,锐际的野性才显现出真实面目,动力随叫随到,推背感会给你足够的信心。回到店里再看看全新福克斯,从某些方面说锐际就是加大号的福克斯。对锐际好感渐增,再说之前的新福克斯7年间从未出过毛病,福特仍不失为好的选择。第二天叫上老婆大人再次验车,一见钟情,当即拍板!当日交定金、办手续管他什么福克斯漏油、翼虎断轴、蒙迪欧发臭,反正咱也没遇到。 说说最终落地:全系无优惠,86万两年免息(月付3600),终生免费保养(一年两次,仅限机油、工时费),1000油卡,前门、风挡贴膜(福克斯的挺好,现在不知道),行车记录仪(垃圾),全包围脚垫(大赞),砸金蛋(茶具)。费用:分期手续费:3000,保险:7500,挂牌:600,浮光白加价:2000,低配最终落地22万(差了几百,忘了)。回家路上,心里嘀咕:是不是太冲动了? 低配浮光白恰好店里有现车,办完置换大约5天后,锐际开回家,咱也不是小年轻了,稍加装饰,这就算是拜堂成亲,以后的日子将会风雨相伴了。一个半月,2000多公里下来,咱就说说自身体会。 1、外观:没啥好说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没有多么惊艳,但也属于耐看。站在车前斜看,大灯确实有点像卡宴,不过又有什么关系呢?众泰1:1山寨保时捷,不是惊呼一片吗?拖拉机谁都不像,你买吗?个人觉得锐际蓝色低配最好看,无奈老婆大人喜欢白色,销售说浮光白年久不会泛黄,加价2000,好吧。中网难道只有我觉得中低配比顶配好看吗?

2、做工:也是,豪车咱没开过,不过比起福特以前的做工来说,进步很大,虽然和探岳、昂科威仍有差距,个人觉得已经不大了,简约、舒适足够了,软性中控台,缝线包边、全系皮座椅、恰到好处的镀铬装饰和烤漆面板,加上各种贴心设计,还想要多少呢?福特的用料的确厚道,安装流媒体拆塑料板的时候,内部雪白的隔音棉、布线等等,让人好感倍增。车身缝隙处理的比较到位,大灯有时候里面看起来会有一层薄雾似的,不知什么时候又会消失,网上说是正常,目前不解。可是福特总像个爱捣蛋的学业优等生,刚夸完它就给你堵心,就在我拆下头枕准备装个挂钩的时候,那个塑料头枕导管竟然断了,断了?断了!问了4S,导管33,工时费100,滚吧!反正装回去也不影响使用。

3、空间:本人180,头部空间充裕,主副驾均调到舒适位置,后排头部、腿部空间充裕,且后排座椅前后可调,家人坐后排,完全可以自由活动。至于网上说后排座椅短,个人觉得舒适度还可以(天籁没坐过,应该不能和大沙发比)。后备箱不大,但是应付一家四口短途出行,完全没问题,有网友吐槽后备箱没有遮物帘,而且不能加装,连卡槽都不给留,个人觉得这个东西真不重要,因为我的后备箱很少装满,也没啥隐私,再说后排和后风挡有隐私玻璃。逢年过节送年货,放倒座椅就是了。需要吐槽的是,后排座椅不能完全放平,虽说后备箱盖板有一级增高调节,但是会出现一个小的斜坡,行车过程中后备箱的东西会滚落到后门,发出磕碰的声音。我的解决方案是加装一个弹力网。后备箱盖板掀起比较费力,而且掀起后没有挂钩固定,这个可以自己解决,但是设计师为什么就不能在这些小细节上动动心思呢?车门储物槽形同虚设,反复端详,只能放抹布、雨伞啥的,真是无语了。

4、安全性:不懂。只是销售说7个气囊,马氏体钢车身结构,包括天窗横梁,至于ESP啥的,那一直都是福特标配,低配无主动安全系统,虽说高大上,个人觉得还是自己掌控比较放心,何况电子件越多,后期故障率越高,维修费用越大,当然各位也可以说我穷酸。我就会按按车门和发动机盖,按不动,车皮比起同级别大众、韩系、两田,让人心里踏实。还有个事,锐际的行车电脑仍然放在左翼子板处,有人说一旦碰撞很容易伤到,增加维修成本,以前福克斯也这样,网友也吐槽过,为什么还不改?中央后视镜视野不好,如果后排坐满人,视线基本就没了,自己加装的流媒体,完美解决。

5、油耗:目前行驶2000多公里,市区、郊区路况4:6吧,油耗稳定在76--8之间,小试了一下运动模式行驶,油耗逐步上升,就没再用,不过想要超车,切换至运动模式超爽。个人对油耗很满意,有点超出预期,与铝合金摆臂有没有关系,无法考证。再者油耗也看你怎么开,我的体会是:缓慢加速、不猛踩油门、红灯提前减速、尽可能均速行驶,市内堵车也遇到过,300米走了20分钟,表显油耗196,所以市内上班族你得好好掂量掂量。四驱模式目前还没用到,歇班时间闲得蛋疼,就去爬了一小段山路,小坑小坡如履平地,但终归是新车,不舍得让它吃屈,就没再继续往前走,期待真正的考验来临时的表现。自启停红灯超过一分钟时候打开,其余时间关闭,略有小用。本人一年行驶15000左右,算下来也实在不必纠结于油耗的问题,何况福特家族一直都是吃粗粮长大,目前当地92#汽油418元/升(北京中胜石油公司加油站),那叫一个爽啊!

6、操控:以前的新福克斯,虽然是16手动自吸,不过7年下来,真是越开越好开,车身灵活、底盘稳健、指向精准,锐际完全就是这个味儿,且动力更猛,尤其是运动模式下,动力随叫随到,推背感,那不是盖的!有人说那是因为你没见过BBA、法拉利好吧,我杠不过你。当然,灵活性不及福克斯。70迈转弯没太敢试,SUV肯定不如轿车沉稳,虽说操控性不输福克斯,安全第一吧。旋钮换挡刚上手有点不适应,一个多月下来已经轻车熟路了,反而觉得不错,而且节省空间,前排也显得整洁。

7、舒适性:四季胎胎噪有些大,但是在本人的可接受范围内,车窗全关能达到不影响车内低声交谈足矣。座椅软硬适中,包裹性一般,腰部支撑有点鸡肋,座椅加热、通风很实用,可惜低配没有。车机系统论坛上有车友说出现过卡顿、死机,目前没遇到,语音控制非常灵敏,大屏触控灵敏度、清晰度非常高,无反光。音响系统只有6喇叭,个人要求不高,不过听DJ重低音很带劲儿。自动大灯很灵敏,每次刚进地下车库入口就会自动亮起,阴天、天刚擦黑也是,很方便。模式切换按键设计不合理,按一下切换一个模式,如果用旋钮是不是更好呢?和自启停开关放在换挡旋钮的后面,不利于盲操作,建议学习一下标致的钢琴按键布局,锐际还需改进。自启停开启,如果此时车内空调打开,红灯时间较长的路口车子熄火30秒后,即使没有任何操作,会自动重新启动,应该是出于保护电瓶的设定吧。学到一个小技巧:锐际也可以用遥控器实现熄火后开关车窗。熄火下车后,如果忘记关车窗,按一下锁车键,再长按锁车键,四门玻璃和天窗会同时关闭,同样,如果夏天高温暴晒,想要提前开窗通风,可以按一下解锁键,再长按解锁键,四门玻璃和天窗可以同时开启。福特派只能远程上锁、解锁、启动,两者配合最好,尤其是在夏天。

8、锐际的低配配置其实已经足够用,除了必备的行车记录仪,也没有什么必须加装的项目,下面的装饰,纯粹个人喜好,直接上图,供刚买车的朋友们参考。

总结:啰里啰嗦、婆婆妈妈说了这么多,虽然不专业,但相信你也看出我对锐际的喜爱。虽说槽点多多,但是均在我的接受范围内。16年之后,自从福克斯过了巅峰期,福特每况愈下,直至今日举步维艰,人家怎么想的,咱也不懂,咱也不问,但就车子来说,福特造车相对还是比较良心的,锐际的价格相比较配置来说绝对充满诚意。动力强劲、操控灵活、做工优良、用料厚道、价格适中,锐际都有了,对于一个爱妻教子,尽孝父母,老实本分生活,骨子里时不时又有点激情躁动的居家男人来说,锐际适合你。你可以说福特品控差,但BBA不也曾毒死过人、失过速、漏过油、被毛驴拉着游过街吗?概率大小而已,我希望自己是那个运气好的人,也祝福特好运。

福特金牛座车内后视镜有摄像头。那是自适应远近光!探测外边光线的车载摄像头,金牛座加装后视镜电动折叠多少钱福特金牛座车内后视镜功,爱卡汽车导购原创提起福特金牛座可能大家对它并没有太过深刻的印象反而是它名叫蒙迪欧和福克斯的小弟们更为人所熟知。

金牛座车侧盲区影像系统

车侧盲区影像系统在右后视镜安装摄像头,可以在显示屏上看到位于视野死角范围内的车辆。若金牛座配备车侧盲区影像系统,能减少金牛座后视镜的视觉死角,辅助扩大视野范围,并能在准备改变车道时,可以确认后方更宽的视野范围,为金牛座车内外所有人的安全提供了更切合实际的保障。

福特金牛座有360全景吗,图前挡风玻璃的摄像头是什么作用金牛座论坛汽车之家,摄像头,图关于前挡风玻璃几个摄像头及装行车记录仪的位置金,20的金牛前挡风玻璃很明显有3个摄像头。

其实并不只是大众车后排中间会有比较高的隆起,其它品牌车辆后排中间存在隆起也比比皆是;说到底这是个具有年代感的问题,早期的后排中间凸起可以看作区分前驱、后驱车的标志(简单点说凸起就是为了将传动轴嵌入到凸起的空间内),而随着 汽车 的发展、相关规定的日益严苛,现在要嵌入凸起空间内的已经不仅仅是传动轴了,很多车型连排气管都给嵌入进去了;总得来说就是,后排中间若是平的那么肯定是前驱车、而且排气管布置在底盘下方而不是被底盘包裹,这同样与底盘离地距离也有关系,一般SUV的后排凸起都比较低、甚至是没有凸起,就是因为SUV底盘高,不用采取将排气管嵌入的布局方式!

如上图所示,这就是一个比较常见 汽车 底盘结构,在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中间的凸起部位,但凡采用了这种底盘结构方式,无论前驱车、后驱车的后排都会有凸起,因为底盘存在凸起,车内后排空间也必然存在凸起,只是凸起程度或存在不同,但凸起必然存在!反之若底盘是平的,那么车内后排也必然是平的;这也解释了鄙人在第一段中所提到的人,要么凸起位置下方空间装传动轴、要么提供给排气管用、要么传动轴+排气管都塞进去,所以后排有凸起并不只是大众的专利,大众的凸起部分与BBA相比较根本不值一提,后驱车、四驱车的凸起部分更高!

前文中提到,早期后排凸起是作为区分前、后驱车的重要标志之一,因为那个时候的相关要求少,大多数车辆的排气管并不会被选择嵌入底盘内部,所以早期的前驱车后排中间的凸起很小、甚至没有凸起;但随着相关法规越来越严格、全面,比如欧盟的规定要求排气管不能距离地面太近,据说是防止排气高温炙烤地表植被?在一点就是也取决于底盘离地距离的高低,底盘本身就低的车,如果再把排气管给露出来,那不等着刮么?整体上看,德系车底盘比日系要低一些、再一点就是德系车中采用后驱、四驱布局的比较普遍,而日系车在前几年大都主打前驱,所以日系车后排凸起往往相对低一些,但那些日系的后驱车也都是高高的凸起!

总而言之在各种各样的规则不断完善的加持之下,采用这种中间凸起设计的底盘将会越来越多,因为在强度上,这种设计也是有一定好处的;比如一张白纸很柔软,前后很容易形成弯折、卷曲变形,而将其折叠成拱形、加上几道棱,它的强度就增加了(如上图所示),至少将图中折叠后的纸拿起来不会弯折,而同等大小的平面白纸拿起来就会卷曲,所以在强度上这种设计是有好处的;所以后排中间凸起并非只是大众的专利,绝大多数欧系轿车后排中间都是后驱的,而日系轿车后排中间有凸起的车款也越来越多,这毕竟牵扯到强度问题;所以即便日系前驱车多,但在安全的大框架下也都采用了这种布局!

大众 汽车 后排地板凸起特别明显,不管是七八万块钱的捷达、桑塔纳还是POLO,也不管是中级车帕萨特迈腾,还是带字母的都会有这种情况。对于大众 汽车 后排凸起原因也是众口不一,有人说这是为了节省成本,厂家不愿开发新模具;也有人说这是为了提升车身强度而为。

首先来说说为啥 汽车 后排底板会有凸起,绝大多数的四驱轿车和后驱轿车都会有这个凸起,主要是用来走传动轴的,前置发动机将动力传给后轮需要传动轴来实现。如果传动轴过低容易出现托底的问题,影响 汽车 的通过性。如果车身做的高一些,又会影响到 汽车 的操控性和稳定性,因此需要把局部底板做成凸起的形状,进一步保护传动轴,并提升 汽车 的通过性、稳定性和操控性

对于一些四驱SUV来说,虽然也有后轮传动轴,但是后排凸起并不明显,这是因为suv具有底盘高的优势,适当降低传动轴的位置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因此可以将后排做的平一些,以此提升 汽车 的空间表现和利用率。

可能很多朋友会提出疑问,为啥前驱的大众 汽车 也会有这个凸起呢?原因很简单,这是因为四驱车与前驱车共用平台,为了减少重新开模的费用,即便是前驱车也会用这种造型的底板,说白了这是厂家节省成本而已,后排高高的凸起确实是影响 汽车 的空间表现,后排中间坐人确实不够方便。因为成本控制的原因,前驱车也会保留这种设计,对于前驱车来说这个凸起可以用来走排气管和一些线路等,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车身强度。

对于四驱或者后驱轿车来说,这个凸起还是很难避免的。而对于前驱轿车来说则是可以避免掉的,这个要看厂家愿不愿意在各方面花钱了。对于SUV来说因为具有底盘高的优势,也是可以避免掉的。

欧系车的法律法规不一样,后排隆起高,不止是大众,比如福特,也是一样,一般情况下,看到这种情况,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凸起部分是为了安装四驱、以及排气管、后驱车的传动轴等,事实其实并不是完全这样。

大众-POLO

福特-福克斯

大众-迈腾

福特-金牛座

如果说是后驱车后排隆起太高可以理解,那么上面大众和福特的四款 车型,均为前驱车型,一样程度不一的隆起,原因很简单,欧洲曾经法律法规有明文规定, 汽车 的排气管道不能和地面距离太近,以免温度过高对底盘下的草坪等造成伤害,鉴于这一规定,在底盘高低不变的情况下,就得升高排气管道,最后将其藏在后排的隆起中,所以,欧系车后排普遍隆起那么高,就不难理解了。

大众-辉腾

对于后排凸起,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设计理念”,有些车型就是设计风格不同,在设计师设计的时候,可能就考虑到,“此车乃车主一人专属”,后排少有人坐,而坐三人的时候会少之又少,所以即使前驱车也不会太考虑高与不高,只能说欧洲和亚洲的国情不同,比如排放标准、碰撞标准、再到小细节上的 汽车 日行灯、喇叭等,都不一样,还有一个不同的,现在我们国产车可以标配行车记录仪,在欧洲法律法规中,是坚决不允许的。

总之,后排凸起与不凸起,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不凸起,坐三人中间位置的乘客不用刻意劈腿,会更舒服自然一些。凸起,一般底盘会更低一些,重心自然也会更低一些,对操控性能有利。

大众的轿车后排中间为什么是凸起的,这个话题老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回答的也都是五花八门的。有人说为什么不把后排做成平的呢, 看人家日系啥的都是平的。就大众个性。 其实不是大众个性,大众人家造车技术几十年了,大众能不知道后排凸起,减小后排空间吗,不知道后排做三个人的时候中间那个人非常难受吗,其实大众也知道,但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没有改变,为了全安起见,不得不让后排凸起。必竞后排长期做三个人的时候较少。车辆安全高于一切。 那我们就通过两点来剖析一下大众后排为什么要凸起。为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车辆安全,一个是底盘平整度。下面详细说说这个两个方面:

1、底盘平整度,为了底盘平整,只能把排气管和传动轴放进底盘里面去,所以才会发生第二排中间位置凸起。 为什么要把排气管和传动轴放到底盘里面,一、底盘平整,在车辆快速行驶的时候风阻大大减小,自然油耗降低,动力增进。二、排气管道离地间隙高了,这样通过性也好了。不至于卡到排气管道。 这也是大众为什么要这做的原因之一

2、车辆安全,第二排中间位置放脚的地方凸起为了保护车上人员安全。如果车辆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突然出现突出事故,被前后车辆夹击,大大减小车辆对折弯度。因为凸起的地方起到一个“梁”的作用。就好比一张平整的铁板对折和一个钢梁对折,梁的韧性肯定要比一张铁板好。 有人说这种事,百年不遇。大众太杞人忧天了。但是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汽车 事故一辈子都不想发生。 但是发生一次,就会要了命。这个“梁:可以说是对后排乘客的最后一道安全保障。

一直以来,无论哪个段位的大众 汽车 ,在后排的地板上都有一个凸起的身影,对于这个凸起可谓褒贬不一,有的认为这降低了乘坐舒适性,有的则认为这是对底盘进行了加强,那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呢?今天就对这个问题来进行分析。

首先这个凸起说的简单一些就是通过底盘“折”出来的,下面是空的并贯穿车身前后,最开始是为四驱车型所设计,下方用于容纳传动轴,由于 汽车 现在越来越追求通用化生产,多个车型可以采用同一平台以及相同的重要部件,如果专门为两驱车型设计底盘的话,那需要重新各种设计、开模具等,这对车企来说要花费不少的投入,目的只是解决了那影响并不是很大的后排凸起问题,所以这样做的意义不大。

再来看所谓的底盘加强,不能否认这样能起到一定的加强作用,就类似于一张纸折叠后不容易弯曲了,但如果真是出于这种考虑的话,这个凸起真心没必要这样设计,那高度确实有些夸张,简单的做上两公分的实心加强筋,那效果比这要好很多,可以肯定这并不是为了加强而专门设计,只能说是在为四驱考虑的同时起到了一定的加强作用,当然也可以理解成为以后的四驱车型提前做了考虑等。

当然大众车上这个凸起会影响到舒适性,是在后排坐满三个人的前提下,会让中间那位的脚下有些别扭,只坐两个人的话基本没有什么影响,而且大部分家用车平时后排坐三人的情况应该比较少,这一定意义上并不能成为选车的决定性因素,所以买车的时候没必要太过于纠结。

可以这么理解,中央通道的产生是矛盾协调的产物,排气管/传动轴的防护、后排腿部空间、车体刚性等等因素相互制约。有时候真的没必要为了这样一个小东西所纠结,除非你的座驾是天天满员载客!

掀开 汽车 的地毯,会发现其实中央通道的凸起,是由于车辆地板的钣金结构设计所导致的。一般来说,整个通道从驾驶舱前围一直延伸到行李箱后地板。

为什么设计后排中央通道

从上图看,前排的通道作用就比较好理解,可以为换挡手柄和面板的布置提供支撑,对中控台的塑料结构进行加强。但是,后排这个中央通道有啥作用呢?

从车底下看上去,作用就一目了然:作为排气管通道。除了排气管以外,中央通道也可以布置驱动轴,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后驱车或者四驱车的中央通道通常要比前驱车要高。由于排气管和传动轴都是会产生振动的零件,它们与车体间的连接是通过弹性的吊耳来实现的,如果不将其藏到中央通道中,出现托底时会有掉落的风险。另外,在欧洲和日本等地有法规要求,车停在草坪上时排气管不能烘烤到草坪引起安全隐患,所以全球车型后排通常都会凸起不低,用来给底盘的传动轴和排气管预留空间。

另外,从结构上来看,中央通道连接了前围和后地板,其凸起的结构增强其纵向的刚度,进一步提升驾驶时车身的稳定性。但对于碰撞来说,其实中央通道的作用并不大,因为它不是主要的承受力的结构件。

为什么有的车后地板可以那么平?

简单科普完之后,就要点名看实例了。其实,有关心后排空间的读者应该知道,也有一些车型的后排地板可以做得很平,甚至一点凸起也没有,这又是为什么呢?

先看看最近的当红炸鸡——宝骏560。

本来车内空间就很大,坐在后排座椅上,甚至发现已经没有了后排通道这个概念了,整个后排地板都是平整的。它是怎么做到的?

可以看到,排气管外露,并没有藏到底盘里面,其实这样的设计就需要承担底盘托底时排气管被磕碰或者掉落的风险。但鉴于560空载时离地间隙有202mm,相对较高,对于日常路面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再看看卡罗拉。有留意过卡罗拉后排中央通道的,应该都会有比较深刻的印象。不像宝骏560整个后排地板平整,卡罗拉后排中央通道还是会有一点凸起,但绝大多数消费者都能够接受。对比了一下目前同价位车型的后排中央通道及排气管布局。

可以看到,卡罗拉既兼顾了后排空间,又保证了排气管的防护。卡罗拉之所以能做到这种效果,主要是在进行排气管设计的时候,将三元催化的触媒集成在副消声器中,并将其位置前移。这种设计算是比较巧妙,不过从上一代卡罗拉上已经有所应用。

舒适经济取向的家用车会尽可能的抬高底盘,设计更佳平整的后排地板。但也并不是说后排地板低,整体的舒适性就好,一个典型案例就是思域,老款思域后排地板几乎是平整的,虽然腿部空间不错,但受限于其车身尺寸,假如后排坐三个人的话,整体乘坐舒适性并不好;因此在10代思域上有新的设计思路,不再为了一个时有时无的空间座位而委屈其他四个坐席,抛弃了后排平地板结构,降低了底盘高度,改善后排座椅倾斜度,使得左右座椅的下凹和包覆性更强。

公众号直接搜索:车域无疆,关注后回复"车型库“,即可了解疆哥最全的车型评价

不仅仅是大众的轿车,现在很多的, 汽车 中间都是有隆起的,而且中间的隆起也会造成中间乘客乘坐的舒适感下降,那么为什么不取消呢?这个原因是为什么呢?

每个 汽车 的开发现在都是有一个平台的概念,平台说白了就是一个研发的方案。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你会发现大多数有四驱的版本,两驱的车也是有中间隆起的,如果是像一些国内的 汽车 ,只有两驱的车型那么中间隆起比较少。

这就是因为在开发一个车型的时候,研发方案是不变的,因为如果是单独的改这一个平台的话,会花费更多的金钱和成本,所以说就会设计一个更高的,综合性更强的平台,中间隆起也是为了前置后驱,或者是四驱做传动轴用的。

另外呢,这种隆起的设置有利于底盘的设计,比如说可以给油箱或者是说其他的,排气管三元催化等等,提供充沛的布局位置,预留空间。

另外这种加高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增加 汽车 底盘的刚性,使 汽车 更加的稳定。所以说像这种中央隆起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

其实这个凸起是为了底盘的平整性,由于 汽车 下面的底盘设有排气管或传动轴,通常后轮驱动的 汽车 必须透过传动轴将发动机的动力传到后轮上,所以结构上需要有这样一个凸起。

这样的问题其实在大众车型中,还是非常普遍存在的,因为我们在平时使用的时候都有所顾虑,甚至有些朋友再买车的时候就会因为这样的原因,会考虑别的车型。

其实这个问题最初的存在就是来自于大众的平台设计,大众目前很多车型采用的都是来自大众自己的MQB平台,这样的平台其实能够兼容较多的车型,因此为那些有着四驱动力的车型预留了传动轴的位置,从普通的轿车到中大型SUV车型,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有更多的配件通用,降低整个造车的成本,其实是非常有好处的。

图为最新款高尔夫的后排中间位置

还有部分的原因也是在于整个车子的车身强度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了它对于安全系数的照顾,每个车企对于车子的主被动安全方面的理解是不同的,我们没有办法去刻意的要求哪一个车子去为了降低安全系数来平衡整个车子的结构,这样的做法也是欠妥的。

大众车,别的不知道,迈腾B6,B7,CC,帕萨特,后排的隆起确实是为了装四驱。应该说欧版、美版四驱车型,遗弃大众和伤害大众都没有引进(主要是考虑价格,实际上引进了以后卖40W+也没几个人买,参考R36)

B6时代,迈腾,CC,迈腾旅行都有过36V6版本,由进口大众销售,这些版本都是四驱的。其中迈腾旅行版就是大名鼎鼎的R36。到了B7时代,V6的迈腾,帕萨特,CC一股脑儿国产,在国产过程中进行了阉割,考虑政策影响,把36的发动机修改行程改为30,另外去掉四驱功能。当然也别说大众黑,因为国产后,价格由R36的50W+降到30W左右。因此,实际上国产30的迈腾,CC,帕萨特都可以自己加装原厂四驱套件,费用在十万左右。注意,改装这几款车四驱版,油箱都要更换为国外四驱版本的油箱,不能只加传动轴的。

欧版帕萨特(B7迈腾),美版帕萨特,海外版CC,在国外都是有36V6 四驱版本的。美国36V6 CC 四驱版本,要价RMB 40W左右。若平行进口回国,和之前R36价格差不多。

2020年5月1日我的爱车(锐际ST+科技包)来到了我的身边,头天晚上小雨,我提车的时候天公作美,天气放晴,让我的爱车可以美美的出镜(一会在后面给大家上图),选择锐际这款车可谓一波三折,我最开始想选的是大众CC(因为大众的服务态度我放弃了)然后我结缘了福特,我看到了新蒙迪欧和金牛座(当时锐际还未上市),就在我为这两款车纠结的时候,锐际上市了,我当时看到这款车就爱上了它,它的外观和科技配置深深吸引了我,当然还有超强的动力(0-100加速65s),借用福特官方的话就是“雅悍慧”好了下面给大家上美照(原谅我的拍照技术)

45度角

凶悍的灯

正面

电动折叠后视镜

挺翘的屁股

电动尾门

后排座椅

后排空调出风口和USB插口

前排座椅

中控控制台和旋转档把

行车记录仪接口

前排空调出风口

BO音箱(远处)

中控大屏

自动大灯

HUD抬头显示

主驾电动座椅

副驾电动座椅

BO音箱(近处)

防盗油箱口

夜景下的锐际!美呆了![嘻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9543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30
下一篇2023-08-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