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家谱辈序表

郭氏家谱辈序表,第1张

郭氏家谱,入 朝 国 成 延 ,唯 金 照 祖 德,红 玉 显 宗 荣,如 绍 传 世 吉,付 桂 振 佳 生。

郭姓的由来:

1、出自夏、商时代郭支z与郭崇的后代。据《姓氏考略》记载:"夏有郭支,见《抱朴子》。商有郭崇,见《三一经》,此郭氏之始。"看来,郭姓早在我国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了。

2、以居处为氏。拒《风俗通》上记载:"氏于居者,城、郭、园、池是也。"郭,字义为外城,即因住在城外,而以郭为氏。在我国大多数的姓氏起源中,这种现象是比较少的。

3、来自炎黄,出自姬姓,古代"郭"与"虢"两字相通,郭氏即为虢氏,为黄帝姬姓后裔。周武王时封文王弟虢叔(一说虢仲)于西虢,虢仲(一说虢叔)于东虢。周平王时,郑武公功灭郐和东虢,建立郑国,都今河南新郑,此时平王也不得不认可,并名正言顺地将虢叔之地分封给郑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诸侯王的不满。

于是,位于南方的楚国,从楚庄王时起不断发动对周的战争,兼并了周围许多国家。被分封给郑国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将东虢叔的裔孙序封于阳曲作为补救。由此,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后代遂有郭氏。

西虢,亦称成虢,在西周灭亡之后,也向东迁移,建都上阳,史称南虢。后被晋国所灭。西虢东迁时,还有虢国支族留居原地,史称小虢。后被秦所灭。这些虢国的后代,均以郭为姓。

4、出自冒姓或改姓。如后梁有成纳,后冒姓郭氏;后晋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汉姓;后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随母适郭氏,故改姓郭。

扩展资料:

郭氏族谱,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主要分支:

1、九子东大郭分:

定远西南九子东大郭,发脉于江西瓦西坝,约在明末清初,始祖郭道迁于现在东大郭居住地。至今约340年左右,人口在2000人以上。

始祖郭道,二世祖天光,三世郭涛,四世祖永贵,均葬在杨马村马家家西庄南500米处的小南山和庄北小山上。在清朝中期,本分支备份较乱,由秀才郭春棠为首立了二十八个字辈,使九子东大郭、永康北郭、吴圩西郭统一辈分。

早年本地连年灾荒,一部分人携带郭氏家谱前往舒城境内,落居某山洼,历城山洼郭(此族谱没记录)。

1962年冬,本氏祭祖上坟,当时根据各家所存牌位,重新修订,但已经不完全了,后在文革期间全部损失。居原地的叫东大郭;迁往吴圩西的叫南郭(现在叫吴圩西郭);迁往永康南的叫北郭。

2、九子西大郭分支:

九子西大郭,发脉于江西瓦西坝,约在明末清初,郭正乡公和妻侯氏迁居九子西大郭,该村500米处有祖墓,谱中列有十八房。

3、二龙郭分支:

二龙(郭李童)郭氏,发脉于江苏句容,后于清末从肥东向导乡小郭村迁到此,始迁者一人名讳无法追远,现其坟墓仍存于郭李童村民聚居处西南角,称“老祖坟”,二龙(徐湖)郭氏,亦发脉江苏句容于清末从肥东向导乡郭吴迁到此,始迁者名讳无法追远,现其坟墓仍存于郭吴村。

4、天河郭分支:

天河郭发脉于山西太原,约清朝中期郭氏兄弟数人迁居天河,定居在上、下郭。后因修水库,下郭搬迁分散居住。谱中列为上郭中份、上郭东份、上郭西份和下郭份。其中上郭中份子嗣尤众。始祖墓坐落于现上郭。

5、西卅店金山郭分支:

原籍山东新泰县(现在的泰安市)郭庄,于清末郭方清迁至定远西卅店金山郭。

6、严桥郭分支:

祖籍何地,无法追远。

7、张桥大路郭分支:

发脉江西瓦西坝。约在明末清初郭氏兄弟两人(名讳不详)和表弟迁居现在的大路郭,兄弟两人仅长兄生有五男,朱氏无后裔。现在大路郭有三座始祖墓,谱中列有六房。

郭吉锘 郭吉骊 郭吉耘 郭吉恺 郭吉若 郭吉欣 郭吉亲 郭吉豪 郭吉谨 郭吉冕 郭吉开 郭吉盈 郭吉煜

郭吉镇 郭吉澈 郭吉铮 郭吉钊 郭吉思 郭吉奎 郭吉卜 郭吉芯 郭吉滇 郭吉聪 郭吉笠 郭吉彗 郭吉耒

郭吉弘 郭吉逊 郭吉炅 郭吉秉 郭吉魁 郭吉升 郭吉萱 郭吉鑫 郭吉忻 郭吉弢 郭吉为 郭吉蔺 郭吉昌

郭吉栅

族谱记载:岳池郭姓人是郭子仪后裔2010-06-14 昨日,《郭氏宗族简谱》现身广安市岳池县九龙镇回龙沟村。《郭氏宗族简谱》记载,回龙沟村的郭姓人家系唐代名将郭子仪后裔。 三次抄录:传承脉络十分清晰 唐代名将郭子仪可谓家喻户晓,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功居平乱之首,被封为汾阳王。 回龙沟村1组77岁的村民郭昌轩老人从箱子里拿出《郭氏宗族简谱》。此谱修于1998年,但此谱中交代:老谱修于清朝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是郭家第四十四代孙(郭子仪之后第三十二代孙)达州人郭文经修纂。道光十五 年(1835年),四十四代孙、岳池县人郭文映抄录。“1998年,郭家见老谱过于陈旧,就重新抄录了一次。” 令人惊讶的是,从郭家第一代先祖至今,既没有乱一代,也没有断一代,每一代某人娶妻何人,生几子,几子各叫什么名字,都记载得清清楚楚,其传承脉络十分清晰。 迁移路线:康熙年间入川 《郭氏宗族简谱》记载:郭家第一代先祖名叫郭高山……郭子仪为第十二代,官至右庶子历,封汾阳王,谥忠武。 郭子仪其长子郭曜官至工部尚书。岳池文史专家称,《郭氏宗族简 谱》里关于郭子仪的记载同正史记载的郭子仪“祖籍山西,生于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等相吻合。 《郭氏宗族简谱》还记载,唐懿宗咸通年间,为避战乱,郭曜次子郭嵩携家室告别陕西,捧汾阳王(郭子仪)图像入闽(即福建),居长乐县芝山下郭坑焉。 此后,郭氏族人在福建代代繁衍。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第四十一代孙郭士拔携家从福建漳州移居于四川省岳池县西门外高垭口左边老宅定居。 自此郭子仪之后裔开始在岳池县繁衍。因此,郭士拔被岳池郭氏族人称为“岳邑始祖”。回龙沟村的郭氏族人现已传至第五十六代。 村民讲述:郭沫若曾到岳池认亲戚 郭昌轩老人说,郭家老宅在九龙镇大坟堡村,“听上辈老人讲,湖广填川时,郭家先祖便住在那里,以前那里有很多郭家的老坟,但在1958年、1959年间,老坟全部被毁了。” 郭昌轩回忆,他还是小孩的时候,就听老人讲,郭沫若和回龙沟村郭家是同宗,郭沫若的家谱字辈与我们的字辈基本吻合,郭沫若是开字辈,叫郭开贞,“老人们讲,解放前郭沫若来过岳池,还参加了我们郭家的清明会呢!” 据历史记载,解放前郭沫若的确来过岳池,并留下题为《题朴园藏书》的诗作:“一成一旅仰涂山,此日谁嗟蜀道难。况是中原文化尽,仅留福地在人间。” 胡佐斌记者汪仁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7552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