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1996年4月9日申时出生的男孩,他这一生爱情、财运、命运如何?应该注意那些问题?

公历1996年4月9日申时出生的男孩,他这一生爱情、财运、命运如何?应该注意那些问题?,第1张

  性格分析

  4月9日出生的人的确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绝不甘于平凡,经常表现出另类的流行趋势,并且对于自己的才华非常爱现。

  想要对他们的才能有所限制或干预,恐怕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们看待问题的观点非常明确、坦白、直接,有时甚至无情。不过,他们并不擅长把所做的事说出来,他们比较喜欢做事,做起事来就好象拼命三郎似的。

  4月9日出生的人有一项独特的天份,就是将理念转化为行动,换句话说,就是他们会尽可能地将幻想实现,甚至靠这个天份谋得不错的生计。幸好他们的理念多具有社会性,所以可以丰富他人的生命。4月9日出生的人,思路较奇特,通常颇为幽默。不过,他们并不是什么梦想家;相反地,他们非常务实,而且似乎还有一种超能力,知道灵感会在什么时候出现。由于4月9日出生的人不擅交际,所以和同事、朋友、家人之间,最主要是靠想法、观念来连系。他们的世界也多半相当个人,多少有点孤独。所以,他们很愿意将自己的发现和知己共享,但是不见得每次都如此。

  爱情运

  本日出生的人,一般来说,都具有一颗温柔体贴的心,以及浓厚的爱情。

  渴望被人爱,而且会是个调情圣手。生性喜欢闲游,所以对具有诱惑秀或竞争性的游戏,都很盲目的喜欢,也有可能成为一位花花公子或是太妹。牡羊座出生的人,性格本来就很浪漫,尤其是今天出生的人,可以说是最能够发挥牡羊座这种浪漫的性格。虽然具有强烈的独立心,不过如果缺乏爱及浪漫的情调,便无法得到满足。牡羊座的忠实性格,很明显的能在结婚或恋爱关系中表现出来;不过他们也要求对方忠于自己,同时也会以和这样的对象结婚而自豪,无论任何事,都想第一个告诉他。然而他们是不会听任另一半的摆布的,因为他们并不希望伴侣之间这种主从关系,而极力提倡对等关系。一旦在感情上被片或被伤害,会变得冷酷无情。把自己的事情当作第一等优先予以考虑,是牡羊座的特色,本日出生的人也不例外。今天出生的人,虽然有时候显得很难伺候,不过心地慈祥,与他相处,可以享受冒险及浪漫的情调,是一个有魅力的人。

  金钱运

  本日出生的人财运很好,有时候会收到一笔可观的巨款,不过,一大半的巨款,可能是冒着相当大的危险得来的。

  本日生的人是个喜欢投机,而且很有运气的人,不过要当心的是,运气也有用尽的时候,况且你的输或赢,往往不是小数目。喜欢花钱,不只是为自己的奢侈而花,也喜欢请朋友或情人,并因此感到快乐。不过本日出生的人,在本质上并不是一个物质主义者,不是为自己花钱,而是把钱花在别人身上,所获得的体面感到满足。如果能善用自己的精力,并充分发挥创造力,那么,不论在任何领域,都可以获得财富。

  事业运

  本日出生的寿星,拥有丰富的创造力,所以无论在任何领域工作,都能成功。

  通常牡羊座出生的人,不喜欢在他人底下工作。不论从哪一方面看,都是有着:自信、反应奇快及与生俱来的领导能力,因此,本日出生的寿星,最适合担任高级管理职位的工作。此外,具有演戏的能力,所以明星、导演、指挥家等与音乐及娱乐有关的职业也很适合。记者、大众传播的报导者及实业家也不错。对本日出生的人来说,成功是相当重要的。并且在快乐的气氛中,透过自己所认为有价值的事,去达成自己的野心的话,那才是真正的成功。

  健康运

  4月9日出生的人必须非常小心,千万不要让充沛的的精力毁了自己和别人(他们实在有弄伤自己的危险)。

  这天出生的人受火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容易与那些看不惯率直言语和表达方式直接的人为敌,甚至暴力相向。所以4月9日出生的人,在生活中需要用到体力的事情上,应加以节制。至于饮食方面,他们会在禁食、断食以及放纵口腹之欲之间摇摆不定,因此宜注意均衡的营养、合理的脂肪摄取。

1、花的含义

白丁香――纯洁;

水仙花――清纯、自尊;

郁金香――幸福、博爱;

紫罗兰――青春永驻;

柏树――永葆青春;

含羞草――知廉耻;

银杏――古老文明;

紫荆――兄弟和睦;

红豆――相思;

玫瑰――爱情;

勿忘我――永恒的爱;

杨柳――依依不舍;

并蒂莲――夫妻恩爱;

百合――百年好合;

马蹄莲――永结同心;

文竹――永恒;

菊花、竹、兰花――高洁;

山茶――质朴;

蔷薇花――美德;

牡丹――华贵;

向日葵――仰慕;

腊梅――坚贞不屈;

木棉花――英雄之花;

黄月季、棕榈――胜利;

葡萄――宽容、博爱;

桂花――友好、吉祥;

铁树――庄严;

金橘――招财进宝;

茉莉――和蔼可亲;

红枫――热忱;

石榴――子孙满堂;

富贵竹――吉祥、富贵;

万年春――友谊长存;

秋海棠――诚挚的友谊;

龟背竹――健康长寿;

大丽花――大吉大利;

一品红――共祝新生;

杉木――正直;

昙花――美好的事物不长远。

2、朵数

1朵花――你是我的唯一;

2朵花――你浓我浓、

3朵花――我爱你、

6朵花――顺利;

9朵花――坚定的爱;

10朵花――十全十美;

11朵花――一心一意;

99朵花――长相厮守;

100朵花――百年好合;

101朵花――唯一的爱;

108朵花――求婚;

111朵花――无尽的爱;

365朵花――天天想你;

999朵花――天长地久;

1001朵花――直到永远。

不同颜色的~~

玫瑰(红) 深爱着你,真诚的爱情

玫瑰(白) 天真,纯洁,尊敬

玫瑰(粉红) 感动,爱的宣言,铭记于心

父亲节。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通常以送**的玫瑰花为主。在有的国家,把**视为男性的颜色。在日本,父亲节时必须送白色的玫瑰花。

郁金香(红) 爱的表白,喜悦,热爱

郁金香(白) 纯情,纯洁

郁金香(紫) 无尽的爱,最爱

郁金香(粉) 热爱,幸福

郁金香(黄) 高贵,珍贵

红色康乃馨:用来祝愿母亲健康长寿

**康乃馨:代表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粉色康乃馨:祈祝母亲永远美丽年轻

白色康乃馨:除具有以上各色花的意思外,还可寄托对已故母亲的哀悼思念之情

牡丹 富贵

菊花 吉

爱丽丝 稳重

海芋 壮大的美

紫丁香 羞怯

火鹤 薪火相传

罂栗花 多谢

牵牛花 爱情永固

向日葵 爱慕

桃花 避邪

白山茶 真情

石斛兰 任性美人

风信子 恒心

满天星 爱怜

波斯菊 永远快乐

水仙 尊敬

桔梗 不变的爱

剑兰 用心;坚固

星座花语

牡羊座(03/21-04/20) 星辰花;雏菊;满天星 [热心;耐心]

金牛座(04/21-05/21) 黄玫瑰;康乃馨;金慧星 [温柔;踏实]

双子座(05/22-06/21) 紫玫瑰;卡斯比亚;羊齿蕨[神秘;魅力]

巨蟹座(06/22-07/22) 百合;夜来香 [感性;柔和]

狮子座(07/23-08/22) 粉玫瑰;向日葵;禅菊;熊草[高贵;不凡]

处女座(08/23-09/23) 波斯菊;黄铃兰;白石斛兰[脱俗;洁净]

天秤座(09/24-10/23) 非洲菊;火鹤花;海芋 [自由;爽朗]

天蝎座(10/24-11/22) 嘉德利亚兰;红竹;文竹 [热情;非凡]

射手座(11/23-12/21) 玛格丽特;素心兰 [活泼;开朗]

魔羯座(12/22-01/20) 紫色郁金香;紫丁香 [坚强;积极]

水瓶座(01/21-02/19) 蝴蝶兰;蕾丝花 [智慧;理性]

双鱼座(02/20-03/20) 爱丽丝;香水百合 [浪漫;开放]

01月 鸢尾花 [ 恋爱使者 ]

02月 水仙 [自我陶醉]

03月 雏鞠 [希望]

04月 蔷薇 [爱情]

05月 菖蒲 [朴实]

06月 瓠子 [谨慎]

07月 紫阳花 [冷爱]

08月 铃兰 [纯洁]

09月 鸡冠花[不褪色的爱]

10月 菊 [清静高雅]

11月 石榴 [富贵]

12月 紫丁香[初恋的感激]

各国国花

中国大陆 牡丹 中国台湾省 梅花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洋紫荆花

德国 矢车菊

泰国 睡莲

芬兰 肃珠菊

埃及 荷花

文莱 康定杜鹃

摩洛哥 石竹

利比亚 龙葵

普鲁士 菩提树

巴基斯坦 茉莉

马来西亚 扶桑

阿根廷 赛波花

葡萄牙 薰衣草

菲律宾 茉莉

澳州 金合欢

印尼 朱鼎兰

秘鲁 向日葵

巴西 热带兰

苏格兰 兰刺头

荷兰 郁金香

新加坡 万代兰

乌拉圭 女神之花

威尔斯 菜花

多明尼加 桃花,心木

哥伦比亚 热带兰

苏格兰 兰刺头

加拿大 枫叶

尼泊尔 杜鹃

英国 玫瑰

日本 樱花

伊郎 郁金香

瑞典 铃兰,白菊

巴林 刺杜鹃

意大利 雏菊

比利时 虞美人

爱尔兰 白金花菜

墨西哥 仙人掌,大丽花

罗马尼亚 白蔷微

委内瑞拉 五月兰

坦桑尼亚 丁香

西班牙 石榴花

匈牙利 郁金香

土耳其 郁金香,康乃馨

美国 山楂花

南韩 木芙蓉

刚果 芙蓉

法国 香根尾,百合

希腊 油橄榄花

夏威夷 扶桑花

尼泊尔 杜鹃

纽西兰 高夏

卢森堡 玫瑰

斯里兰卡 星兰花

圣马力诺 仙客来

保加尼亚 玫瑰

奥地利 白雪花

智利 可比佛

月之花

正月:梅花

二月:杏花

三月:桃花

四月:蔷薇

五月:石榴花

六月:荷花

七月:凤仙花

八月:桂花

九月:菊花

十月:芙蓉花

十一月:山茶花

十二月:梅花

花中12友

芳友--兰花

清友--梅花

奇友--腊梅

殊友--瑞香

佳友--菊花

仙友--桂花

名友--海棠

韵友--茶花

净友--莲花

雅友--茉莉

禅友--桅子

艳友--芍药

最后全的~~

花语: 即花的语言,源自1714年的瑞典王朝,查理十二根据民俗传说和花形、花色等特性赋与各种花卉不同的意义,不过各国风俗民情不同或有差异。但是花语的运用可以发挥表达情意的作用。

名称

花名 花语

1康乃馨 母亲我爱您 热情 真情

2白康乃馨 吾爱永在 真情 纯洁

3红康乃馨 相信你的爱

4粉康乃馨 热爱 美丽

5玫瑰 爱情

6白玫瑰 尊敬

7花蕾玫瑰 爱的表白

8红蕾玫瑰 纯洁可爱

9粉红玫瑰 感动

10玫瑰捧花 幸福

11深红玫瑰 害羞

12黄玫瑰 褪色的爱

13玫瑰叶 希望

14九重葛 热情

15三色堇 沉思 请想念我

16夕雾 热烈思念 一往情深

17大岩桐 华美 欲望

18大理花 华丽 优雅喜悦

19小苍兰 纯洁 幸福 清新舒畅

20天竺葵 爱情 安乐 愉快

21天堂鸟 潇洒 多情公子

22天鹅绒 不变的爱 高雅

23太阳花 神秘 兴奋 有毅力

24孔雀草 柔情 嫉妒

25尤加利 回忆

26木瓜花 平凡

27水仙 尊敬

28火鹤 新婚 祝福 幸运 快乐

29仙丹 团结

30卡斯比亚 喜悦

31古来稀 好静

32白头翁 坚忍 追随

33矢车菊 优美

34石斛兰 任性美人

35石蒜 甜蜜的回忆

36向日葵 爱慕 崇拜 忠诚 光辉

37百日草 思念

38杜鹃 节制 快乐的爱情

39牡丹 圆满 富贵

40夜来香 寻乐

41孤挺花 努力向上 坚持

42松红梅 胜利 坚定 高升

43波斯菊 野性美

44金鱼草 爱出风头 傲慢

45狗尾草 势力

46金盏花 离别 迷恋

47帝王花 胜利 圆满

48洋绣球 骄傲 自尊 酷

49美人蕉 无碍

50美人樱 同心协力

51茉莉花 你属於我

52风信子 喜悦 爱意 浓情蜜意

53风铃草 感谢

54飞燕草 清明 慈悲 骄傲

55海竽 希望 雄壮之美

56茴香 值得称赞

57茶花 魅力

58针垫花 欢乐 无限祝福

59马樱丹 严格

60高山羊齿 优雅

61彩色海竽 爱情 富贵 真情

62彩叶竽 欢喜 愉快

63梅花 坚毅 独立高洁

64梨花 安慰 爱情

65牵牛花 冷静 虚幻

66荷花 幸运 君子

67袋鼠花 毅力 温柔

68紫丁香 爱苗渐萌 初恋

69紫罗兰 永恒之美

70菊花 清净 高洁 真爱 我爱你

71黄金葛 无尽的爱

72爱情花 爱情

73爱丽斯 好消息 想你

74新西兰叶 高升 欣欣向荣

75万寿菊 友情

76圣诞红 我心燃烧 祝福你

77嘉德丽亚 优雅女性魅力

78满天星 衷心欢喜

79熊草 柔情 优美 俏

80玛格丽特 亮丽 满意 喜悦 骄傲

81翠菊 追想 可靠的爱情 请相信我

82银柳 迎春

83剑兰 用心 长寿 福禄 康宁

84燕子花 激情 想像 女性的贞节

85绣线 祈福 努力

86雏菊 活泼

87鸡冠花 爱美 痴情

88腊梅 喜悦 执爱

89樱花 优雅内在美

90百合 顺利 心想事成 祝福 高贵

91水仙百合 喜悦 期待相逢

92玉米百合 执着的爱 勇敢

93白百合 纯洁 庄严 心心相印

94狐狸百合 尊贵 欣欣向荣 杰出

95香水百合 纯洁 富贵 婚礼的祝福

96姬百合 快乐 荣誉

97圣诞百合 喜洋洋 庆祝

98葵百合 胜利 荣誉 富贵

99郁金香 爱的表白 荣誉 祝福 永恒

100白郁金香 纯情 纯洁

101羽毛郁金香 情意绵绵

102红郁金香 爱的告白 喜悦

103粉郁金香 美人 热爱 幸福

104紫郁金香 无尽的爱 最爱

105黄郁金香 高贵 珍重 财富

106双色郁金香 喜相逢 美丽的你

107桔梗 不变的爱 柔情真心

108薰衣草 等待爱情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约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

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扩展资料;

云冈石窟是汉代佛教传入中国以来第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石窟寺。它在历史上掀起了世界各地石窟寺的建设运动,对中原、河北、河西和西部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雕塑体系被佛教考古学家称为“云冈模型”,代表了公元5世纪世界雕塑艺术的最高水平,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20世纪上半叶,对云冈石窟的研究主要是由日本学者进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教授苏白从历史学和考古学的角度全面论述了云冈的历史和艺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本阐明了云冈石窟发掘的先后顺序和历史沿革。

然而,在过去的1500年里,风侵蚀了水河,石窟中的一些雕像受到严重破坏。人类文明的瑰宝正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危险。

为了给这些雕像留下完整的视觉档案,系统地记录濒危艺术名作,整理和总结云冈石窟在历史和国内外的所有研究成果,及时公布最新考古成果,2013年,由云冈市主席张卓率领的编撰组石窟研究所,开始云冈石窟编修的完整石窟。

云冈石窟全集首次充分披露了石窟前的考古成果,并首次通过计算机模拟呈现了西力佛等20座石窟坍塌的情况,极大地推动了云冈石窟的学术研究,是迄今为止云冈石窟最完整、最权威的影像谱系资料。

参考资料来源;——云冈石窟

禅,为梵语dhyana之音译;定,为梵语samadhi 之意译。禅与定皆为令心专注于某一对象,而达于不散乱之状态,或谓禅为dhya^na 之音译,定为其意译,梵汉并称作禅定。又色界之四禅与无色界之四定,合称四禅八定。法华经 [1]提婆达多品与坐禅 [2]同义。五家参详要路门附录(大八一·六一五上):‘夫修禅定者,先须厚敷蒲团,结跏趺坐。’

禅定是佛教译语中特别的译法,“禅”,这是印度梵语禅那的简称,其义为“定”、“思维修”、“功德丛林”等,故“禅定”是华、梵兼称,这是从其名称上来解说的。

若从其意义上来说,一个修行人,能摄受散乱心专注一境,即是所谓“定”;摄心系念一种法门,能出生种种三昧,即是“思维修”;依于禅定能出生种种功德,即所谓“功德丛林”。总括起来说,禅定是修菩萨道者的一种调心方法,它的目的是净化心理、锻炼智慧,以进入诸法真相的境界。由此看来,禅定是修菩萨行所必经过程的手段;禅味不可着,死水不藏龙,正是纠正认手段为目的的错误。

因禅定未必就是禅宗,所以世界各宗教,凡是有神秘效验的,无非是从禅定的工夫而来,不论他们是用持咒也好、祈祷也好、礼拜也好、诵经也好,所得的结果,多是禅定的作用。

禅定,又名“三昧”,所谓“念佛三昧,三昧之王。”“禅”“定”亦即“止”“观”,止是放下,观是看破。禅定是指“心一境性”,让混乱的思绪平静下来,外禅内定,专注一境。禅定必须先由“入静”开始,而到“至静”,才能达到“寂静”,此时已经是忘我的境界,从“身空”、“心空”而进入到虚空法界。然而坐禅要进入禅定的境界,也必须要具备“超越的精神”,才能突破一切生理、心理及潜意识的障碍。禅的意义就是在定中产生无上的智慧,以无上的智慧来印证,证明一切事物的真如实相的智慧,这叫作禅。

《六祖坛经讲话·坐禅品》:“禅定者,外在无住无染的活用是禅,心内清楚明了的安住是定,所谓外禅内定,就是禅定一如。对外,面对五欲六尘、世间生死诸相能不动心,就是禅;对内,心里面了无贪爱染着,就是定。参究禅定,那就如暗室放光了!”

《心经》:“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所谓“行深”,即是禅定、深定。观自在菩萨在禅定中发现,当五蕴皆空——也就是“无我”的时候,一切的烦恼与痛苦就解脱了,观自在菩萨就是在定中得到这个清净的大智慧而证得大自在成就。

一般来说,禅定不一定能悟道解脱,但要悟道解脱却离不开禅定。在“戒、定、慧”的三个阶段中,“定”是从“戒”至“慧”的桥梁。

对上根利智者而言,禅定并无一定之形式。所谓:“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十字街头好参禅。”“如来于二六时中常起观照。”只要念念觉照,当下“一念清净一念佛,念念清净念念佛。”,“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时时刻刻保任,修无修修,行无行行,修一切善而不执着所修之善,断一切恶且固不为一切恶所缚,当下这念心便是归于中道。

一切修行项目里危险性最高的就是修习禅定;习定很容易遭遇障难,若能克服障难,所得的成就也最大。就是因为成就大所以须要投注的资本也较多。首先须具足修习禅定的“先决条件”然后才可以起修,切勿不明就理而盲修瞎练,那样很容易出毛病,修禅定须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第一

要忏除业障

业障重的人常一修禅定,就为魔所乘,或为魔所缠,以致坏了所修之法。有时坏了自己修法还不说,最糟糕的是,常会为魔所用,而坏他人修法。如是,自坏坏他,修行就一团糟了。我们放眼望去,当今之世,这种在修行中自坏坏他的事,所在多有。因此,业障重的人,欲发心修殊胜之行,须先修学忏悔业障,等业障较轻薄之后,再进修胜法。

第二

修习禅定者须持戒

经上说:佛弟子须先“持佛禁戒”方可修佛定,群如圆觉经、楞严经、楞伽经等。若不持佛戒,即身心不得清净;身心不清净,极易为魔所扰。因为魔属染法,行者若自不持清净戒,则与染法相应;与染法相应故,即为魔之内应,魔即得其便。又诸多外道及凡夫亦皆修定,若修定不持佛戒,即不能称为在修佛定,而是在修凡夫定、或外道定。是故修习佛定者,必须同时亦持佛戒。

第三

修佛定者,须先通达佛之教理。

修禅定而不通佛理,必然错误百出。尤其是禅定止观法门及定慧法门,必须熟悉通晓。如果不知、不解定慧法门,切不可冒然修习禅定。当然,如果你只是一个星期中偶而静坐一~二次,每次单盘坐个二十~三十分钟,那倒不妨事。倘若你是很精进的每天打坐,每次坐半小时~~~一小时以上,这种情形下,已非偶一为之的玩票性质,就应照上面所说,一一完成准备工作,而且一定要有善知识在旁就近指导才好。设若无人指导,自己又一知半解,糊里糊涂就盘起腿来坐,只觉得禅定很神秘、很有意思,心里好奇,想“玩一玩”这断然是不行的;须知习定是“修道”非同儿戏。这种半玩票的修法,最好还是赶快停下来,不要继续玩下去;须“如法”修行,才是尊重“法”,才不会出事。

种类

禅定的种类很多,《瑜伽》卷十一《三摩多地》中归纳为四类,即静虑、解脱、等持、等至。

静虑

静虑,为梵语“禅那”之汉译,即于一所缘境系念寂静、正审思虑之意。静虑有四种,通常所说的四禅。

(一)初禅,离生喜乐。即离欲界诸恶不善法(身恶、语恶),有寻有伺,于寻伺未见过患,及有对治欲界诸恶之善寻伺。喜乐者,已获得所希求之色界初禅定境,内心喜悦,于喜乐未见过失,一切粗重(身心不自在性)皆得远离,得广大轻安,身心调畅,有堪能性。此初禅具足五支:寻、伺(为取所缘)、喜(为受境界)、乐(为除粗重)、定(心一境性,为禅所依。)。《瑜伽》卷十一中说,由断除五法、修满五法而证此定。所断五法者:(1)欲所引喜,于妙五欲,或见或闻,或曾领受,忆念欢喜。(2)欲所引忧,即于妙五欲若求不遂,或得已便失,多生忧恼。(3)不善所引忧,即由忧苦的心情而行杀业,乃至起邪见。(4)不善所引喜,即由喜乐的心情而行杀业,或生邪见等。(5)不善所引舍,如任由部属造杀业等,或放任自己,思惟作恶方便,或于诸恶放任不断;又不善现前,随顺而行。所修五法者:(1)欢,因清净持戒,生起无悔,心意适悦。(2)喜,由正修方便,心生欣悦。(3)安,谓离粗重,身心调适。(4)乐,由离身心粗重故,于诸(欲界)烦恼而得解脱。(5)定,即于所缘,审正观察,心专一境。

(二)二禅,定生喜乐。有四支:内等净(为取所缘)、喜、乐、定。即于初禅有寻有伺三摩地相心能弃舍,于无寻无伺三摩地相系念安住;对快速变化的所缘境界能正远离,于较为稳定的境界中安住其心,内心一味寂静,乃至极寂静。这种舍念正知,离寻伺乱,就是内等净。定者,超过初禅寻伺有间缺位,能正获得无间缺位。喜乐者,由超越寻伺,离初禅地诸烦恼品所有粗重,有广大轻安,身心调柔,有堪能乐,于彼喜相未见过患。

(三)三禅,离喜妙乐。有五支:舍、正知、念(三者均为取所缘)、乐、定。舍者,于前喜相深见过患,于喜离欲,由离寻、伺、喜故,名之为舍。由有舍故,安住所有正念。正知者,若由失念,或有前喜俱行想及作意现行,立即以慧觉知,方便弃舍。乐者,由离令心踊跃之喜,内心寂静,便唯有乐受及轻安乐。

(四)四禅,舍念清净。有四支:舍清净、念清净(二者为取所缘)、舍受、定。入此第四禅者,进一步舍断第三禅中之乐。至此,一切寻、伺、喜、乐、入息、出息都断尽无余;心住无动,一切动乱皆悉远离,故说舍念清净。

解脱

“解脱”类定,包括了八解脱、八胜处、十遍处三种,略说如次:

(一)八解脱:(1)有色观诸色解脱——已离欲界得色界定者,为于欲界色(如死尸等相)得观想自在,而于欲界诸色以光明相专注思惟,而成就观想。(2)内无色想观外诸色解脱——已离色界欲,无色界定不在前,又不思维彼想光明相(属于色界),于外色(属欲界)而作观想。(3)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于第四静虑解脱诸障,令得根本圆满。净,即第四禅中离诸障而舍念圆满清净;解脱者,能解脱净不净变化生起烦恼障;身即意身(体);作证,由于智断而证;具足住,第四静虑根本圆满,为圣所住。(4)空无边处解脱——于彼空处已得离欲,即于虚空思维观想。(空无边处定者,即心除遣诸色、想之后,起无边虚空观想而安住之。)(5)识无边处解脱——于彼识处已得离欲,即于此识思维观想。(识无边处定,这是先舍前虚空无边处想,即于能观之识起无边行相。)(6)无所有处解脱——于无所有处已得离欲,而于识无边思维观想。(无所有处定者,从识无边处求上进时,离其识外,更求余境,都无所得,由此令心安住。)(7)非想非非想处解脱——于非想非非想处已得离欲,即遍于想可生处,应作观想。(非想非非想处定,它是从无所有处求上进时,超过无所有处之想,及识处以下有所有想,名非有想;非无想者,谓非如无想及灭尽定,一切诸想皆悉灭尽,得自在故。)(8)想受灭(即灭尽定)解脱——修习暂背弃受想,令离定障。

(二)八胜处:(1)内有色相观外色少——以色界定观于欲界有情诸不净相,及少分资具之好、恶、胜、劣,于彼诸相能随意隐蔽、自在回转(改变),得如实相。(2)内有色相观外色多——以色界定观欲界广大之外色(如宫殿、房舍等),令得清净。(3)内无色相观外色多——无色相,即离色界欲,得无色界定。(4)内无色相观外色少。(5至8)内无色相观外色青、黄、赤、白。此八胜处,体即是前三解脱。初二胜处,由初解脱出;次二胜处,由第二解脱所出;后四胜处,由第三解脱所出。由三解脱故,得胜定自在。此以解脱为因,胜处为果。又此八胜处与修三种缘色解脱作所依止,此即以胜处为因,解脱为果。要之,前解脱中得观想自在,今于胜处得制伏自在。

(三)十遍处:即地、水、火、风、青、黄、赤、白、空无边、识无边十种遍处。于所观想之事,能成就普遍广大之境,故名遍处。初八遍处,唯从第三解脱流出,后二遍处,即是空无边、识无边二种解脱。对前八色遍处修习纯熟,能引贤圣观想神通,乃于诸事转变神通,其所变事,堪有所用。由识遍处修习纯熟,便能引发无诤、愿、智、无碍解等诸胜功德。由空遍处修习熟练,于一切物随其所欲,皆能转空。

修观行者,由解脱—→胜处—→遍处,次第而进。因先于所缘得思维观想自在,次能制伏,后即于此遍一切处,则能如其所欲而作观想。遍处、胜处是诸解脱能清净道,是故此三,如是次第。

等持

梵语三摩地,汉译等持,平等持心之意。此通摄一切有心位中“心一境性”,亦通散位定,如欲界定。有关三摩地(等持),《瑜伽》卷十二中说有十种,略解如下:

(一)三三摩地:即空、无相、无愿三种等持。解有二种:

1行境别相。空三摩地——于远离有情、命者及养育者、数取趣等,即空离蕴“我”,而心住一缘。空性略有四种:一观察空,谓观察诸法空、无常、无我、无我所;二彼果空,谓不动心解脱,空无贪等一切烦恼;三内空,谓于自身空,无计我我所及我慢等一切僻执;四外空,谓于五欲空无欲爱。初观察空是有学圣者所修,后三空是无学圣人所行。无愿三摩地——于五取蕴思维无常、苦,无所愿欲,心住一缘。无相三摩地——于五蕴灭思维寂静,心住一缘。2行别境同相,即依一真如观,而具三义:空性三摩地——即于此处无有彼物,由此道理,观之为空。无愿三摩地——即所观空,无所希愿。无相三摩地——观此远离一切行相。

(二)有寻有伺等三摩地:1有寻有伺三摩地,即三摩地寻伺相应者,如初禅。2无寻唯伺三摩地,即三摩地唯伺相应者,如中间禅(初禅以上,二禅之近分定)。3无寻无伺三摩地,即三摩地寻伺二种俱不相应,于寻伺心生弃舍,唯由一味于内所缘而作观想,又唯一味平等显现。此如二禅至有顶(非想非非想处定),唯除无漏诸三摩地。

(三)大、小、无量三摩地:小三摩地者,或由观少色故小,或由思维的范围狭小,如小信、小欲、观想的区域狭小,此属于欲界定。大三摩地者,由观多色名大,但所观色又非无边无际;或由上信、上欲及想诸天光明而令显现等,此属色界定。无量三摩地者,由于无量无边无际观诸色等而名无量定;或由无量无边信、欲等名无量定,如四无量心。

(四)四无量三摩地:即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为所缘之定。四无量心,解释分二:

建立所依及行相:有情有三种,即不苦不乐者、有苦者、有乐者。于不苦不乐者思维与乐——慈,于有苦者思维拔苦——悲,于有乐者思维其乐不相离而生随喜——喜,又即于前三欲与乐等,思维令不坚执、不染污(离贪或嗔)——舍。又于一切众生无怨(离恶念头)即慈,无敌(离现乖争)即悲,无恼即喜,不害(离不饶益)即舍。

无量之义:指慈相应等心,即欲利益、安乐之饶益相,一切无量之所显示:所缘广大,利益安乐思维最殊胜,极为纯熟,且能得无量果。要之,以强盛之心力,于所观慈等相令圆满、普遍、清白,而且专注,即四无量心。又圣者修四无量心达至极境相应之定:修慈者,极于遍净(第三禅);忆念空无边处,修习悲心最为第一;修喜定者,以识无边处为最胜;修舍定者,以无所有处为最胜(因无所有处是无漏心地最为后边故)。

(五)喜、乐、舍俱三摩地:喜俱者,它是初、二禅;乐俱者,是第三禅;舍俱者,是第四禅以上诸定。

(六)四种修定:(1)为得四现法乐住(即四根本禅)修定。即为得四根本定故,修近分定(近于根本定之定),或为令根本定清净圆满之所修习。(2)为得智见(天眼)修定。以四根本定修天眼,故修四根本定及前加行、无间道(即将证根本定之无间断惑之道)所有修定皆属之。修者应先于光明相殷勤恳切审谛而取。修成后于诸色境能照能观,即见;能知天等诸趣名字、种类等,名智。(3)生分别慧修定。见道前诸心或四无碍解(于法、义、辞、乐说四种无碍智),名分别慧。即为得见道修诸加行道或为得无碍解修四禅,皆属于此。(4)为尽诸漏修定,即是为证阿罗汉所修金刚喻定及加行道。

(七)五圣智三摩地

1自体智:即法智,在见道前断除烦恼,令定清净,这是圣(善、无漏)、无染、无执。

2补特伽罗智:即类智,是见道入无相位所得圣定。

3清净智:即尽智是一来、不还圣者所得之定,能损减贪等烦恼,断尽欲界诸惑。此非世间道(欣上厌下)、寂静(烦恼寂静)、微妙(于自地烦恼不生爱味)。

4果智:即是无生智,通不还及阿罗汉所得之定。此得安隐道(所得之道无退转),证心一趣(已得无寻无伺地),现安乐(能得现法乐住),后乐异熟(能引无余涅槃)。

5入出定相智:即道智,唯在无学位,常处无相心。这是正念而入(善取能入定相无忘失),正念而出(善取能出定相无忘失)。 此五种定,其体是一,而行相分五,故说五行相智。又唯善、无漏,名五圣智。

(八)圣五支三摩地:即四根本禅中所有圣贤心一境性及安立审谛观察,名圣三摩地。四根本定立为四支,依审谛观察法并为断除余结缚,立第五支。

鸠摩罗什译《成实论》中所立圣五支三摩地又与上不同:初、二禅之喜乐合为一,第三禅离喜之乐别为一,第四禅中清净心为第三,依前三支能生明相、观相为二。后观相、明相为因能坏裂五阴。观五阴空,名为观相。能证涅槃,说名为圣。

(九)有因有具圣正三摩地:指八正道中,前七道支能与圣正三摩地为因、为具。

定因者,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与正三摩地为前导次第。次第义者,这是说先了知世间实有阿罗汉圣者,便于出离深生希求,获得正见;次当思维如何出离居家迫迮等;从出家后,受学尸罗(正语、正业),修治净命(正命)。

定具者,正见、正精进、正念能为正三摩地作资具。依正见等五,配合闻、思、修,如实了知正见、邪见,乃至正命、邪命。为欲断除邪见等,及为圆满正见等,发勤精进。若由精进,能断所治,集能治法(正见等)令其圆满,即是正念。此正念也即是正三摩地部分。

此三摩地因为是善、无漏,故名圣。舍邪见等令得不生,修正见等令得圆满,因此名正。

(十)金刚喻定:断除有顶(非想非非想处)惑,最后加行道生,最细惑之观行、种子已灭。最后无间道生,最细随眠(烦恼种子)已灭,总此二名金刚喻定。此定是定中之尊,因为能断惑集善,成办无学之果,于有学圣者之修道行中是最尊最胜;又极坚牢,上无烦恼能摧伏之,而能摧伏一切烦恼,犹如金刚,能摧坏一切,而不为其所摧坏,由此得金刚之名。

等至

梵语三摩钵底,译为等至,是等引(指胜定地,离昏沉、掉举等,平等能引诸功德)之果,故名等至。此通指一切有心、无心诸定位中所有定体,包括了五现见等至、八胜处、十遍处、四无色定(此三已如前说)、二无心定(无想定和灭尽定)等。这里侧重说明五现见等至和二无心定。

(一)五现见等至:是见道以上的圣者修习五种观行,能亲所见、明了见,故名现见等至。圣者于修道所断烦恼,制伏对治有二:初不净观,为令贪欲不生现行,以四念住(身、受、心、法四种念住)为依止,观察内身种种不净,即内身中毛、发、爪、齿,乃至泪、汗、屎、尿等,属内身污秽不净,此即是初现见等至。第二不净观,也以四念住为依止,观察外身(即死后)青瘀、脓烂等,是外身污秽不净。或观彩画、木、石、泥等所作骨锁(骨人之相),令诸贪欲不起现行,这便是第二现见等至。

圣者又于烦恼修断灭对治,也分二:或观生身展转相续,谓粗观察行缘识等(即十二缘起),这是第三现见等至。或观刹那心识生灭不断、展转相续,谓细观察有贪心、离贪心等种种心识异生、异灭,迅速流变。即是第四现见等至。

若观察圣者由断烦恼之深浅所得住于世间的情况,即是第五现见等至。观察初二果人,兼住此世、他世(欲界人、天);不还果人,唯住他世(上界色、无色处);阿罗汉都无所住。

(二)无想等至:即无想定,指已离遍净(第三禅)欲,未离上欲(第四禅),永出离想思惟为先,诸心心法灭。修者观“想”如病、如痈、如箭,入第四静虑,修背想思维,于所生起种种想中厌背而住,唯谓“无想”寂静、微妙。于无想中持心而住,如是渐离诸所缘,心便寂灭。于此生中,可入可出;若生无想天者,唯入不出,“想”若生起,即从无想天中死没。

(三)灭尽等至:即灭尽定,谓离无所有处欲,暂安住想思维为先,诸心心法灭。

若诸圣者,已离无所有处欲,或依非想非非想处相而入于定:先于下地粗想及与无想深生厌舍,尔时唯微细想缘,无相境转,依于彼处思维为先,心求上进,求上所缘,竟无所得;因无所得,灭而不转,心便寂灭。或依灭尽相而入于定:即依无相定(于一切相不作思维),依此为依进趣所缘,因皆灭尽,心便寂灭。

入灭定时,次第灭三种行:即身行(出入息)、语行(寻、伺)、意行(受、想)。于初禅时,有寻有伺,至第二禅,无寻伺,名灭语行;第四禅无出入息,名灭身行;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心求上进,竟无所得,因无受想,名灭意行。

出灭定时,触三种触。触为受因,出灭定时,受想当生,故说触三种触。此三种触,由三境生:由有所缘以为境界,名由有境;于此境中无有我慢扰动其心,故说触不动触。由唯有事以为所缘,名由境境;于此境中无贪所有、无嗔所有、无痴所有,因此说为触无所有触。由无相界以为所缘,名由灭境;于此境中不思惟一切相,故说触无相触。

以上四大类型的禅定,其中四静虑是最基本的,它遍通于有漏无漏、大乘小乘,又是其它三类禅定的基础,其它禅定有些是建立在它的基础之上(如八解脱等),或依于它则容易成功(如三三摩地、四无量三摩地等),故习禅者应先以四禅为初课而次第修习之。

四禅定

佛教语。色界初禅天至四禅天的四种禅定。人于欲界中修习禅定时,忽觉身心凝然,遍身毛孔,气息徐徐出入,入无积聚,出无分散,是为初禅天定;然此禅定中,尚有觉观之相,更摄心在定,觉观即灭,乃发静定之喜,是为二禅天定;然以喜心涌动,定力尚不坚固,因摄心谛观,喜心即谢,于是泯然入定,绵绵之乐,从内以发,此为三禅天定;然乐能扰心,犹未彻底清净,更加功不已,出入息断,绝诸妄想,正念坚固,此为四禅天定。参见"四禅天"。

禅定坐

禅定坐为佛禅定时常用之坐势,故亦名“禅定坐”。再以加两趺而坐,亦谓为“全跏”。如来佛多为此坐,又称为“如来坐”。它与结跏趺坐相同,普通有两种:一为吉祥坐,一为降魔坐,坐法各不同。

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八云:“结跏趺坐,约有二种,一曰吉祥,二曰降魔,几[凡]坐皆先以右趾押左股,后从左趾押右股,此即右押右(疑左字),手亦左居上,名曰降魔坐。诸禅宗多传此坐,若依持明藏教瑜伽法门,即传吉祥为上降魔坐有时而用。其吉祥坐,先以左趾押右股,后以右趾押左股,令二足掌,仰于二股之上。手亦右押左,仰安跏跃之上,名为吉祥坐,如来昔在菩提树下,成正觉时,身安吉祥之坐,手作降魔之印,是故如来,常安此坐。”按今印度佛菩萨像,几于全部为吉祥坐,且如上所述,假若如来在菩提树下,纵手结降魔印,亦不是降魔坐,而仍为吉祥坐。结跏趺坐,为最安稳之坐法,且为佛家取道之方,所以[疑为“有”]坐法中,此坐最为重要。《大智度论》卷七有云:“问曰:‘多有坐法,佛何以故唯用结跏趺坐。’答曰:‘诸坐法中,结跏趺坐,最安稳不疲极,此是坐禅人坐法,摄此手足,心亦不散。又于一切四种身仪中最安稳,此是禅坐取道法坐,魔王见之,其心忧怖。”关此,《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三十九记之尤为明白。“问:‘诸威仪中皆得修善,何故但说结跏趺坐’答:‘此是贤圣常威仪故,谓过去未来过克伽沙数量诸佛及佛弟子,皆住此威仪而入定故,复次如是威严顺善品故,谓若行住身速疲劳,若倚卧时便增昏睡,唯结跏(趺)坐无斯过失。’……”结跏趺坐,意义极多,归纳言之,大概不外“五因缘”。《瑜伽师论》卷三十中云:“诸佛所许大小绳床草叶座等,结跏趺坐,乃至广说。何因缘故结跏趺坐,谓正观见五因缘故。一由身摄敛速发轻安。如是威侧顺生轻安,最为胜故。二由此宴坐,能经久时。如是威仪不极,令身速疲倦故。三由此宴坐,是不共法。如是威仪,外道他论,皆无有故。四由此宴坐,形相端严。如是威仪,令他见己,极信敬故。五由此宴坐,佛佛弟子,共所开许。如是威仪,一切贤圣同称赞故。”换言之,即结跏趺坐,第一摄身轻安;第二能经久不倦;第三外道皆无;第四形相端严;第五为佛门正坐。此即所谓“五因缘”也。依“诸佛所许大小绳床草叶座等,结跏趺坐”句观之,此坐系坐于床上、地上、座上等,即随所有而坐,不另设施。《宝雨经》卷八所谓“随敷坐”,不外是也。所以 结跏趺坐,不一定坐于座上,坐于床上,甚至地上亦有之,昔如来在菩提树下成正觉时,为吉祥坐,即在地上者也。现今佛像,结跏趺坐,皆在座上,即狮子座(详下),原为后人虔诚敬心,特别设置。结跏趺坐,固可随遇而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35314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06
下一篇2024-03-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