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的特点

青花瓷的特点,第1张

青花瓷的特点历史

简介

青花是运用天然钴料在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1300摄氏度上下一次烧成,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

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显得幽倩美观,明净素雅。青花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是釉下彩瓷的一种,也是我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

清代龚轼在他的《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鉴赏

古代陶瓷款识,是鉴定其制作年代的重要依据,由于历代青花瓷的款识的字体、写法、料色和风格都有其显著的特点,因此,只要掌握了款识的基本规律,就能准确地判断古瓷的时代、窑口。古代青花瓷款识中的书法、图案,对于书画、篆刻艺术的创新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特点

青花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也是我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其特点一是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二是纹饰永不退色;三是丰富多彩,明净素雅。

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魅力;四是不含铅、砷等有毒元素,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五是不但适合装饰餐、茶具等日用瓷,而且也适合装饰花瓶、大缸等陈设瓷;六是其制作原料含钴天然矿物蕴藏丰富。

历史

青花瓷器起始于唐宋,但了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制作已经成熟,这是我国制瓷史上的时代的进步。元代以前,影青刻花的运用较为普遍,自庄重浑厚的青花出现以后,影青刻花的装饰变便渐渐退居次要地位。

明代永乐、宣德年间,成化年间,嘉靖、雍正、乾隆三朝的青花,以康熙朝的青花最为突出,有莹澈青翠、明亮静丽的艺术效果,因此在明清两代。

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备受人们喜爱,成为帝王嫔妃、达官贵人的必备之物。就连欧洲人也常以珍藏青花瓷来炫耀自己的富有。据说15世纪的萨克森国王,竟用4队近卫军向邻国君主换取12个青花瓷瓶,来取悦新的王后。

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继承历代优秀传统,开发了清新、明丽、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品种,在礼品瓷、展品瓷盒内外销商品瓷等方面,都获得了显著的成效。

不但国家机关、人民大会堂和我国驻外100多个使馆选用了青花瓷器,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宾馆、饭店,甚至单位团体、家庭等几乎都用青花瓷器。更值得一提的是。

青花瓷器已成为我国外交礼仪上的珍贵礼品。如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访华时,周恩来总理送给他一套名贵青花餐具;1978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访日以青花文具礼赠日本皇太子、福田首相。

1、首先,先画出青花瓷的瓶口,是一个椭圆形。接着在勾勒出它的瓶身,两边要画得对称。

2、然后再画出它的瓶底,仔细观察瓶底的形状。用波浪线把它的瓶颈装饰一下,线条要画得圆润一些。

3、然后在瓶底的上方画出花纹,一个拱门的形状,两边也分别再画出两个拱门的形状。

4、然后在拱门的上方画上两条波浪线。

5、在青花瓷的中央画上一朵花,它的花瓣是心形的。

6、在它的旁边用同样的画法再画上一朵小花朵。然后在花的周围画上一些S形的花纹来点缀一下。

7、最后把画好的青花瓷涂上漂亮的颜色。

二、

1、首先用黑色记号笔在上方画出花瓶瓶口的轮廓,瓶口越往下越细,然后绘出花瓶圆圆大大的瓶身,底部再画上一个瓶座。

2、接着我们用黑色勾线笔画好瓶口和底座的线条,在瓶口与瓶身的交界处画上一排花纹,再在瓶身上画上美丽的花纹。

3、画好之后就可以上色了,瓶身全部涂成蓝色,瓶口的边缘画上蓝色的竖线,给交界处的一排花纹涂上孔雀蓝。

4、接着用深棕色涂瓶口,花瓶的底座涂上蓝色和浅蓝色,最后用金色高光笔给瓶身上的花纹描边。

青花瓷是指在坯胎上用钴料(青花料)着色绘制,然后施透明釉在烧至1300C左右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瓷器釉下钻料在高温烧成后呈蓝色习惯上称为青花。也有釉中用钴料绘制的釉中彩效果不如釉下清晰,标准的青花应指釉下用钴料着色绘制的青花瓷。青花瓷质细洁而色白,胎质洁白釉层晶莹肥厚色泽浓艳,釉下彩的蓝色彩绘幽菁可爱,图案装饰雅俗共赏,青花瓷色泽艳丽夺目,由于釉在彩下有不易褪色的优点。

青花瓷白地蓝花的特征 也如同在白纸上的绘画,明丽素雅具有中国水墨的写意画的韵味,使瓷器装饰倾向于绘画化,反映了一种时代的审美趣味,丰富了瓷器审美的民族特色。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色彩设计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众所周知,青花是一种单色彩绘。从绘画和其他陶瓷彩绘的角度和要求来看,无疑地是一种局限性很大的装饰手段。可是这种被认为是局限、制约的因素,却正是造就青花艺术特点之所在。

青花色是给人以鲜明、高雅、莹澈之感的蓝色。它溶合于釉质中,透露在光润的瓷面。因着色剂的钴料中,尚含有铁、锰等其它着色元素,因而呈色是微带一点绿味的饱和蓝色,也有的是微带一点紫味。这就形成了青花呈色所谓 "典雅" "含蓄"而不肤浅、单调的色彩。青花色具有易与环境调和且具有浓厚民族特点等一系列的因素。

青花色美是综合装饰的形、面和瓷质等因素而产生的。由于配合的单位不同或许变成富丽、或许成为朴素、或强或弱,表现为各种不同的感情效果。再由于实用要求不同,周围的环境影响,以及民族的爱好、人们的心理、主观的联想,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青花色为东方、西方、古代、现代人所喜爱,青花的色彩美和谐地溶化在人们的生活之中。

青花色不同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了的自然现象,它不作多层次色调的直接描绘,只是依据自身规律,并适应于工艺材料制作和使用的要求,大胆的加以夸张,取舍、变化,并且运用想像和浪漫主义的手法,把自然中的万紫千红的事物概括为只用一种青色来表现。尽管青花是一种色相,并未减弱它的表现力,它近似于国画中的水墨画。申国画里所用的墨,并非当作一种墨色来运用,而是以它特殊形式生动地表现物象。唐人张彦远在 《历代名画记》申论道 "墨色之中,分为六彩"。换句话说:就是用墨的效果往往可以达到五墨六彩的神妙境地。所以青花不论是线一柳一枝,飞鸟数点或者廖廖数笔,一枝兰草疏朗轻松的写意画,还是线条纤细工整的山水人物或满地图案的工笔画,只要画面浓淡、深浅、粗细、疏密、大小技法处理得当,就会有 "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也能形成民族特有的风格。几百年来,陶瓷匠师通过艰辛劳动,不断摸索,根据料色不同钴土矿来源的差异,不同的工艺和艺术处理手法,以一种青色创造了多种意境的差感。有似雄壮激昂的交响乐,如元代一些青花装饰,线条粗细刚弱收转顿挫的变化强烈明显,纹饰层次多至六、七层,形象丰富多变地交织在一起;有似淋漓尽致的水墨画,如明代宣德青花,颜色艳丽而沉稳,线料散晕,笔法洒脱苍劲,画线而加挑染的作品;有似清晰纯净淡雅的自然赞美诗,如明代成化山水、花鸟、鸡雏的轻描淡写的小品;有似色彩富丽的杨柳青画,如明代嘉靖用呈色浓艳的回青料,构图丰满,画法朴拙,端庄而严整,赋有吉祥色彩的寿星松鹤,婴戏纹饰;有似轻盈幽雅的田园曲,如清康熙,用呈色鲜丽,·艳而不俗的珠明料,勾线、渲染、色层丰富,赋有幽靓之美的通景山水人物,花鸟草虫纹饰。但它们一切又都是那样纯朴、自然,没有一点哗众取宠的噱头。

青花在广大农村也深受欢迎,成为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和逗人喜爱的摆设品。青花色和民间流传的蓝印花布一样,反映着人民对净丽、朴素的色彩爱好。鲜明的青白对比色为农民所喜闻乐见。

青花在城市室内场合配置环境中,也有相当美的效果,能够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设想在结婚的新房里,木质的家具、床铺被褥、窗帘针织等物,一般都偏向暖色调,这当中有几件清雅的青花瓷器陈列其中,一定会显得特别清新优美。

青花瓷尤其象在国家大型的宴会场合,广阔富丽的大厅,一排排桌面上放着五彩缤纷的鲜花和丰盛的菜肴,再加上明朗而安静的青花瓷,会大起生色。加上一些宴会是在晚上举行,青花瓷的釉面光滑平润,晶莹透澈,在灯光照射与洁白桌布衬托之下,青花的艺术效果比釉上彩绘瓷器更显得突出而协调,端庄而又雅致,因此更增添了人们对青花瓷的爱好。

在欧洲美术界,艺术家们也常常喜欢把颜色幽邃的青花瓷器作为描绘题材,把装有水果的青花盘或大碗组织在静物画中。一些欧美博物馆都藏有这类题材的绘画。可见青花色的雅俗共赏。

作为日用饮食器皿的瓷器,在色彩上除了美术欣赏外,还要考虑该色彩在实用与清洁上的卫生美。青花是一种釉下彩,比起其它釉上彩绘瓷器来有许多独到的好处。它不易磨损,也不受外界空气、煤气、酸碱等腐蚀性气体的影响,色彩能够保持经久不变。如在景德镇元代、明代旧窑址出土的元、明青花残片看,青花瓷在土里埋藏有五、六百年,其青花和釉色依然纯青靓丽。一般釉上彩如:粉彩、五彩的色料都是加着色剂的铅釉,而且均需经过一次高温、一次低温两步烧制工序。而青花不同,其釉和青花料中无铅,它是经过1300度高温一次烧成,也就避免了铅的毒性对人类的危害。因此用青花瓷器作为餐具或其它饮食用具比任何彩绘瓷器更为适宜和安全,也更能引起人们对青花瓷的美感与兴趣。因此在我们国内,从高级宾馆、饭店到一般民用的日用器和陈列瓷,大都采用青花瓷。

我国古代人民做了许多对青花色的高度评价。如一些古陶书著有 "青花幽靓""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等等记载。可见人们对青花色的如此热爱。

青花的色彩美还与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重视朴素分不开。我国人民注重这种美,表现在各种艺术种类之中。中国的传统水墨画,不用绚丽的色彩,只是使用朴素单纯的墨色妙造自然。传统的戏曲并不追求舞台道具的豪华,一幅素色帷幕,几件简单砌末,采用虚似程式,产生感人的力量。中国古典小说反对雕琢藻饰,多用白描手法刻划人物形象。古代优秀的诗人也留下大量意境深远,风格朴素,纯真之美的诗篇。青花也正是与这些艺术一样以朴素优美的形式,产生自然清新、韵味悠扬的深远意境。

青花色彩在陶瓷艺人匠心独运下,达到万变不失其真、万变不失其神的地步。比生活的形象更突出、更动人、更优美、更具典型。用一种青色表现对生活的情感,画得有意境、有情感、有趣味。这种简炼的装饰语言可称之为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不但处理了生活和艺术的关系,同时还处理了生活及艺术和工艺与生产的关系。

认识青花色彩的美感因素有利于我们正确运用与发展这一陶瓷装饰艺术与表现形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3519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