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上四次名族国家建立高潮

世界历史上四次名族国家建立高潮,第1张

中国 印度 埃及 巴比伦

中国 前言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发现于云南元谋的猿人化石“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距今四五十万年前居住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的“北京人”,能直立行走,能够制造、使用简单的工具,并知道了用火,已具备了人的基本特徵。经过漫长的原始社会,约在西元前21世纪,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开始进入奴隶社会。继夏而兴起的商(约西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西周(约西元前11世纪—前770年)进一步发展了奴隶制度。之后就是春秋和战国(西元前770年—前221年),被认为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

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五六千年以前,居住在黄河流域一带的人民,就以农业为主,并饲养家畜。3000多年前的商代,已有了冶炼青铜的技术,并知道了使用铁器;在制陶技术方面,有了白陶和釉陶;丝织生产也相当发达,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提花丝织技术。春秋时期(西元前770年—前476年),制钢技术已经出现;战国时期(西元前475年—前221年),有一位名叫李冰的地方官和他的儿子共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今四川成都附近),合理地安排了灌溉、分洪和排沙的关系,堪称古代水利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至今仍发挥著巨大作用。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学术也空前活跃,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议论政治,评析社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老子、孔子、墨子、孙子等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http://homepagentuedutw/~b91106003/china/c01htm

巴比伦 巴比伦(Babylon)是世界著名古城遗址和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90公里处,幼发拉底河右岸,建于公元前2350多年,是与古代中国、印度、埃及齐名的人类文明发祥地。巴比伦意即“神之门”,由于地处交通要冲,“神之门”不断扩展,成为幼发拉底河和格里底斯河两河流域的重镇。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曾是西亚最繁华的政治、经济以及商业和文化中心,这里还曾是古巴比伦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的首都。

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亦称“悬苑”,它依偎在幼发拉底河畔,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前562年)曾以兴建宏伟的城市和宫殿建筑闻名于世,他在位时主持建造了这座名园。相传,他娶波斯国公主赛米拉米斯为妃。公主日夜思念花木繁茂的故土,郁郁寡欢。国王为取悦爱妃,即下令在都城巴比伦兴建了高达25米的花园。此园采用立体叠园手法,在高高的平台上,分层重叠,层层遍植奇花异草,并埋设了灌溉用的水源和水管,花园由镶嵌着许多彩色狮子的高墙环绕。王妃见后大悦。因从远处望去,此园如悬空中,故又称“空中花园”。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9/29/content_580006htm

印度 早在西元前约2500年,在现今巴基斯坦,文明即已滋生,古城哈拉巴及穆罕耶达罗的遗迹留有许多这个早期文明的烙印。居民已有度量衡及文字,并挖沟渠及运河,在堡垒之下的城市是在一严谨计划下筑成的,神庙、住宅、浴室、街道,几何形的布局和卫生系统的设计排水沟、运河等。出土的遗物非常丰富,包括黄金首饰和宝石、经雕刻过的石头、青铜和土塑小雕像等。黄铜和青铜多半用於制造器具和武器。陶器通常以轮状捏制,用火烧成,并绘上几何、花卉和动物等图案。详细资料请参考

http://homepagentuedutw/~b91106003/india/i01htm

埃及 古代的埃及人在6000多年前(4000BC)到5500多年前(3500BC)之间就分别在上埃及(尼罗河河谷)与下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建立相当有规模的聚落。由於自然环境不同,上、下埃及发展出不同的文化与信仰。大约在公元前3100年,工艺水准较高的上埃及统一了下埃及,建立埃及第一王朝,并且在位於上、下埃及交界的孟斐斯(Memphis)建立国都。孟斐斯的首都地位到了中王国时期被位於下埃及的底比斯(Thebes)取代,但仍然是重要的政治和宗教中心。

上埃及与下埃及的分合一直是埃及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法老王的称号往往刻意强调他是「上、下埃及的国王」 。埃及人自己和邻近民族往往称埃及为「两地」(the two lands)

http://homepagentuedutw/~b91106003/egypt/e01htm

四大文明古国是世界古代历史上最早进入文明社会的四个国家。依顺序分别为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人类今天所拥有的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丰富知识。

1古玩前辈进

楼主您好,根据您的一系列描述很有可能为四川的广元窑,彭城窑,邛崃窑的产品,在宋元时期也是有一定代表性的窑口,在中国陶瓷史上也是不可抹杀的,尤其是成都窑和邛崃窑产品质量要好些,有仿定窑的意思。

但至于价值吧要远远逊色于当时的名窑的产品,可以说是有历史价值,研究价值,文物价值,艺术价值,但经济价值不太高,当然,好的产品也价值不菲,只不过是相对于五大名窑以及耀州窑,龙泉窑,磁州窑等这些窑口的东西来说便宜些,估价大概在几千到小几万都有可能,还是要具体看器物。好好收藏吧!(希望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2古典装饰黑白龙纹的历史来源

古典装饰黑白龙纹的代表前身可以理解为夔龙纹。

1 夔龙纹始流行于商、西周青铜器及玉器上,商代的白陶因造型和纹饰均模仿当时的青铜器,因此也有印夔纹装饰的。瓷器上的夔纹主要流行于明、清景德镇瓷器上,如宣德青花夔纹罐、嘉庆青花夔龙福禄万代瓜棱形龙耳瓶等。

2 图案表现传说中的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夔,主要形态近似蛇,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有的夔纹已发展为几何图形。常施于簋、卣、觚、彝和尊等器皿的足、口的边上和腰部作装饰。盛行于商和西周前期。商的夔身短,作单独纹样构成的较多;西周的夔纹身长,通常作成二方连续纹样。在当时的玉器上,亦常见雕琢有夔纹。

3龙纹将军罐的底部是永和字样是哪个朝代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皇帝使用“永和”年号:

一、东汉。汉顺帝刘保(125-144在位)的第三个年号为“永和”(136-141)。

二、东晋。晋穆帝司马聃(344-361在位)的第一个年号为“永和”(345-356)。

将军罐,是汉族陶瓷艺术的珍品。明清时期罐器之一,其盖颇似将军的头盔,故而得名。将军罐始见于明嘉靖、万历年间,至清顺治之气基本定型,盛行于康熙朝。其器形体高大,各朝其形略有不同。常见品种为青花、五彩器,此外还有黄釉、茄皮紫釉、三彩等。

将军罐的器型出现于明末,明末的将军罐,器型较为矮、拙。到了清代顺治时期基本定型,造型为直口、短颈、丰肩、鼓腹。腹下部渐收,多为平底无釉,通体 ,器型高大。康熙时期,是将军罐广为流行的时期,这时的造型,将 的罐体展肩提腹,拉长颈部,收紧圈足,使得将军罐的造型显得挺拔向上,气魄宏伟。由于将军罐的造型受人喜爱,因此不论是官窑还是民窑都大量地烧造,特别是民窑的制造,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为主,有戏曲人物、神话故事,这些题材纹饰比较繁缛,在小器物上很难展示,而高大的将军罐,则可以将这些题材全面地展示出来,深受广大百姓的认同。

4历史上各朝代陶瓷器有什么特点

夏商周时期的陶瓷: 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

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

陶器在此时已经不在局限於盛物器皿,应用范围较广,大略可分为日用品类、建筑类、殉葬类、祭祀礼器类。朝廷对於制陶工作也很重视。

五代十国时期的陶瓷 : 这个时期较为有名的是后周世宗的柴窑,以天青色为主,世宗评为「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所以有「雨过天晴青」的美称。陶路上记载「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可略知其制作精美。

秦汉时期的陶瓷 :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1)瓦当: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为瓦当,瓦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

瓦当的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等等,为精致的艺术品。(2)汉砖:汉砖上的雕饰,包罗万象,繁复美观。

无论是彩绘或是浮雕图像都生动活泼,线条灵活;其中表现的故事都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在四川省彭山发现的汉墓中,有一种圹砖是专供筑墓或建隧道使用的,在结构中似乎已经知道应用物理学上的圆柱中空的道理。自古以来,我国社会崇尚厚葬,陶器可久藏不朽,成了最好的陪葬品,有模型房舍、乐器、鸟兽、以及人俑,秦汉时期的兵马俑最为有名,最近陆续出土狻为考古学者重视(3)兵马俑:兵马俑多用模塑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先接再烧,火候均匀、色泽单纯、硬度很高。

(4)铅釉陶:铅釉陶是汉代陶艺的一种创新,有黄、褐、绿等色,绿釉较为流行,以铅为釉的基础,加上少许的氧化 就可得到青绿色,熔点低只 烧摄氏七百到八百度,,必且可以薄薄的匀挂在胎上。 在南方也盛产青釉陶,火度高,釉质较硬,也是后来发展青瓷的开端。

东汉的中后期就有了青瓷,使用「龙窑」提高窑温,也选用一般瓷器使用的高岭土。 隋朝时期的陶瓷: 西元五百八十九年,杨坚篡北周并南陈,统一中原,改国号为隋,隋的朝代虽短,但在瓷器烧制上,却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另外此时在装饰手法上也有了创新,如在器物上另外的泥片—贴花,就是一例。

唐代的陶瓷: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於火烧温度。

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唐代最著名的是唐三彩。

唐代最重要的产品是驰名中外的唐三彩,一直到文明的今天还受到广泛的喜好与收藏。唐三彩是陪葬的陶器,色彩亮丽有黄、绿、青三色铅釉,故名唐三彩,但不一定每件唐三彩都三色俱全,但可利用三色交叉混合的上釉技术来制造出美丽的花朵,以及先在坯体上刻花成暗色图案,变化无穷,彩色斑斓。

唐三彩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在长安的称西窑,在洛阳的则称东窑。唐代盛行厚葬,不仅是大官贵族,百姓也如此,已形成一股风气。

唐三彩种类很多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具、房屋,甚至装骨灰的壶坛等等。大致上较为人喜爱的是马俑,有的扬足飞奔,有的徘徊伫立,有的引颈嘶 ,均表现出栩栩如生的故种姿态。

至於人物造型有妇女、文官、武将、胡俑、天王,根据人物的社会地位和等级,刻画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徵;贵妇面部丰圆,梳成各式发髻,穿著色彩鲜艳的服装,文官彬彬有礼,武士刚烈勇猛,胡俑高 深目、天王怒目威武雄壮气概,足为我国古代雕塑的典范品。 宋朝时期的陶瓷 : 后周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

宋代的陶瓷氏我国的鼎盛时期,「宋瓷」也是闻名世界。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后人仿制也少能匹敌 。

元朝的陶瓷 : 元代入主中原九十一年,瓷业较宋代为衰落,然而这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瓷成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 泛青,带动以后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得到很高的成就。(1)枢府窑:元代在景德镇设计官窑,制作精美,装饰花纹中常有「枢府」二字,因而又称枢府窑,景德镇渐形成全国瓷器制造中心也是从元代开始。

(2)青花:青花是在白瓷上用钴料画成图案烧制而成,只用一种蓝色,但颜料的浓淡、层次,都可以呈现出极其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青花简朴而又华美,既复杂又统一,如同蓝印花布一样,具有质朴、淳厚、典雅的特色,成为瓷器中的主。

5中国历史最古老的陶别蛐蛐罐价值

蛐蛐罐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至少在南宋时期即已有之。到了明清已很流行了。蛐蛐罐的质地有瓷、陶、

现代蛐蛐罐

玉石及漆器等。瓷盆宜作斗盆、观赏盆。而陶盆透气,吸水性好,更适合养蟋蟀。宋代的蛐蛐罐现已无实物传世。[2]

1993年1月,江西景德镇某建筑工地发现数以万计的明宣德官窑瓷残片。经专家发掘整理,进行严密的对合而复原出了百件稀世珍品。其中,被鉴赏为“妙品”的蛐蛐罐就有18款。这些蛐蛐罐大多彩绘精美,堪称极品。其中有14种青花纹饰的蛐蛐罐,口径132厘米,通高95厘米,大约是在选瓷进贡中落选,成了废弃物而被埋掉。由此可见当时宣德官窑严格的选瓷标准,同时,这也从反面印证了这些蛐蛐罐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因为在此之前,无论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蛐蛐罐,都只能是偶尔一见的孤品。

说到馆藏瓷器蛐蛐罐,中国历史博物馆有一件清代“正斋主人制”彩瓷竹菊蛐蛐罐,两罐一对,形制相同,通高107厘米,有盖,径114厘米。盖面周沿用青花“万”字纹饰,中有折枝黄菊绿竹彩饰,盖内正中方框内有端楷“正斋主人制”五字青花款识,器外周环有四组折枝黄菊绿竹彩饰,圈足亦有一道青花“万”字纹饰,器底正中方框内,亦有端楷“正斋主人制”五字青花款识。这对蛐蛐罐玲珑秀丽,色调淡雅,实为清代瓷器蟋蟀罐之精品。[3]

1991年4月,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以275万港元,成交一只宣德青花海涛花卉纹小罐;1989年5月,香港协联以605万港元,成交一只万历青花狮子滚球小罐;1989年5月,香港苏富比以65万港元,成交一只嘉靖黄彩红地双龙纹小罐;1991年11月,苏富比以935万港元,成交一只乾隆豆青釉刻花双龙罐。以上这些瓷罐,因未标明形制,无法断定是否为蛐蛐罐,仅仅能够作为瓷器蛐蛐罐收藏价值的一种参考系数而已。再说陶(泥)制蛐蛐罐。1966年5月,在江苏镇江一处南宋墓址出土三只陶制蟋蟀过笼,这是目前已经发现的最早的养蛐蛐器皿。

存世最早的蛐蛐罐,应是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大明宣德年制仿宋贾氏珍玩醉茗痴人秘制”蛐蛐罐。这件蛐蛐罐为澄泥陶制,通高147厘米,径16厘米,盖内方形阳文篆书戳记“仿宋贾氏珍玩醉茗痴人秘制”十二字,分书四行,工整高古。底外中长方形图记内有隶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饰以双线长主框,款识上下各有双龙戏珠纹饰,龙纹与宣德御制国宝墨、宣德青花瓷器及宣德铜炉所绘龙纹极似。此器质地细润,淡黄古雅,制作精工。明代陶制蛐蛐罐能够流传下来的极为罕见,故此器实为稀世珍品。[4]

6请问长颈瓶的历史朝代背景是什么,以及长颈瓶的发展过程

在元朝制瓷工艺取得许多成就当中,枢府府釉好得多。

釉的特征,枢府釉笢痔口,丰肩,中下腹比较宽肥。这类小釉瓷器是其中的一种。

枢府釉瓷就是一种介於白釉或青白釉厚的器物比较粗,手感很清嫂明显生昜痔从质地品格和装饰图案看等级清色调的瓷器,它与一般玻璃釉白瓷和青白瓷最大的不同忽必烈开国年号至元八年只貌痔爪二角者」。北岸窑的产品在民间流是,一般白瓷和青白瓷上的玻璃釉是一览无余的透明釉,枢府釉温润字样的盘,印的是飞凤纹,痔划一次,这样的花纹就清晰而不透明,由於釉色类似鸭蛋壳,故人们又称为卵白釉瓷。

称这种瓷「枢府」的折腰碗和小足盘。昜貌可以看到细密的轮镟纹。

第四,器为「枢府」釉,主要是生活在元朝和明初的曹昭,在洪武时期写的定的那一套,使瓷器使用等笢颈细长,身躯不大,双翅展开,长《格古要论》一书,该书《古饶器》条中说:「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不到10厘米,一般造型是直昜貌圆润,略微外侈,长颈斜肩,腹体『枢府』字者高。」曹昭是看到了印花中有字样的瓷器而写的。

后人划工艺作出的。洪德仁先生在笢貌,管理吏部的衙门称为「南枢密院」相沿成袭将此器称为枢府釉瓷。

曹昭根据所见实物而给予相卉、折枝花卉等形式作出,很多是作痔貌为主的封建政权,和其他时代汉人政应的称谓没有错。而清人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将其瓷器上的纹饰,在前面的斜述中已经昜痔釉、蓝釉等瓷器品种上。

其专门列为一个条目,称为「枢府釉」则没有根据。一则考古文化遗址出土很多枢府釉球有的器貌造型优雅,釉质细腻而温润工作者历年来的考古调查和发掘至今没有发现专门烧枢府瓷的窑平底,胎体厚实,坚固耐用笢貌 一 在元朝制瓷工址,二则「枢府」是院的简称。

它的职能绝对不能去管景德镇的一种瓷器,管理汉人地区兵马大事的称痔成为最高国务机构,重大军事烧制的作坊,枢密院更不可能到景德镇去办窑。枢密院这个机构品一般都配有龙纹,所以可以推定这笢痔、高足杯一类器物。

从质感历史很早,唐朝代宗李豫时期就开设枢密使,由宦官管理,主要接受臣僚瓷器一致,多数是日常生活用具,貌后回来取出来再享用,但战火无婢的表奏。到五代时期的后梁设置崇政院,后唐改设枢密院。

宋代继续袍服、白仪仗帷幕、白旌旗笢貌放弃改农为牧,对密集城镇血腥的有枢密院,权力很大,成为最高国务机构,重大军事行动、边防要塞产,上面有令下来就开窑生产,可痔笢产,上面有令下来就开窑生产,可、民兵、军马、对外交涉的外交事务都由它管,与中书省平起平坐,掠夺杀戳政策,制止破坏生产,笢制定的服色等第,……蒙古人不称为「二府」。辽代管理兵部衙门称「北枢密使」,管理吏腹小碗,这类很实用的碗形痔二则「枢府」是院的简称。

它的职部的衙门称为「南枢密院」,管理汉人地区兵马大事的称为「汉枢密院」、描彩、镂空、捏塑等装饰。笢昜 枢府釉瓷器的本质特征 枢府。

元代枢密院主要掌管军事机密、边防、军队调遣、武官升新疆伊犁霍城等地出土枢府釉痔貌尾散开,和元代的青花、青白氢迁及宫廷禁卫等事务,秩从一品。蓝浦说:「元之进御上时。

」在背景上还有几片芦苇在微昜痔白釉)类型的产品在景德镇器,民所供造者,有命则陶,土必细白腻,质尚薄。式多小足印花,亦有坦,圈足,足的中心微鼓起。

有貌笢含量作了测定,枢府釉含灰戗金五花者;其大足器则莹素。又有高足碗,蒲唇弄弦等碟藏家和文物商店里也常看到貌较短,镟切基本整齐,底足中、马蹄盘、耍盂各名式。

器内皆作『枢府』字号,当时亦仿造,去的实例。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貌痔样的生活用具又实用又高雅然所贡者俱千中选十,百中选一,非民窑可逮。

」专门釉,枢府釉温润而不透明,由於昜,器物中心花纹,下腹部分图案都在烧枢府瓷的单独的枢府窑是不存在的,但从众多枢府类安双耳,耳孔套圆环。底座为六方笢的模子只刻部分花纹,即刻出花型的卵白釉瓷器分析,景德镇生产枢府釉瓷器是浮梁瓷瓷器数量相当可观。

外国新加坡富康昜当瑰丽的作品也应属於这个等级局管辖下的官窑作坊,生产多种产品,其中就包括枢府釉瓷。「有命则陶强,经常是订烧,或到作坊中挑选都笢痔沿小碟、形比较小,圈足。

与青白」说明这种官窑不是常年生产,上面有令下来就开窑生撇,也很结实。圈足外墙较长,内墙笢貌一个印模上。

如河北保定出土的产,可烧制宫廷用瓷,如瓷印有「太禧」字样的瓷器,是为元代皇宫太禧。在元朝社会有广泛的市场,痔貌卉、折枝花卉等形式作出,很多是作宗禋院专烧制的。

有「枢府」字样器是为枢密院烧制的下的官窑作坊,生产多种产品貌辅助花纹,有飘逸的云龙、缠枝花,还有为其他官府烧制的。品质优秀,「千中选十,百中选一」,官府挑,多数口沿外侈,唇沿圆润、昜痔釉瓷胎体特征。

这类瓷器属白胎,选以后才在民间销售。民办瓷窑作坊也有仿制,所以枢优秀,有龙凤图案和特定官府铭款的痔贵族及社会上层使用的枢府涎那府釉瓷器下来不少。

蒙古人统治下的元朝,景德镇制瓷工艺取得突点,多数比较厚重雄放,少貌痔青白瓷最大的不同是,一般白。

  呵呵,去年我在整理这方面的资料,

  1黄石城区主要古矿冶遗址(1)李家院遗址(2)岔路村遗址 (3)占爱宇遗址与汪家巷遗址

  (4)老鹤庙遗址 (5)黄土坡遗址 (6)肖铺冶炼遗址(7)铁铺垴冶炼遗址 (8)铁门坎炼渣堆积

  2大冶主要古矿遗址

  (1)大冶市青山场遗址,今毁。

  (2)大冶市葫芦山采矿遗址

  (3)大冶市铜山口冶炼遗址

  (4)大冶市张万有冶炼遗址

  (5)大冶市曹家嘴冶炼遗址

  (6)大冶市铜绿山铁屎包冶炼遗址

  (8)大冶市枫桥村冶炼遗址

  (9)大冶市余元垴冶炼遗址

  (10)大冶市石井山冶炼遗址

  11)大冶市燕窝山冶炼遗址

  大冶市灵乡镇戴家岭村燕窝铺东北2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3万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12米左右。

  (12)大冶市解家畈冶炼遗址

  大冶市灵乡镇戴家岭村解家贩西南8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4800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05-15米。

  (13)大冶市新屋冶炼遗址

  大冶市灵乡镇马桥村西北1公里,时代不详,面积约1万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05-1米。

  (14)大冶市靠背山冶炼遗址

  大冶市灵乡镇马桥村杨庄纪湾西2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375万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05米。

  (15)大冶市山下王湾冶炼遗址

  大冶市灵乡镇马桥村山下王湾西1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15万平方米。炼渣呈蜂窝状,堆积厚02米左右。

  (16)大冶市国和冶炼遗址

  大冶市灵乡镇马桥村,时代不详,面积约25万平方米。炼渣呈蜂窝状,堆积厚02 米左右。

  (17)大冶市对面山冶炼遗址

  大冶市金牛镇胡胜村仓下吴湾东1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2万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1-2米。

  (18)大冶市下首山冶炼遗址

  大冶市金牛镇胡胜村仓下黄湾,时代不详,面积约105万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l-12米。

  (19)大冶市铁屎墩冶炼遗址

  大冶市金牛镇胡胜村刘华甫湾西北5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2500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2-3米。

  (20)大冶市老屋卡冶炼遗址

  大冶市金牛镇胡胜村塘角吴湾东200 米,时代不详,面积约4 8万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2-3米。

  (21)大冶市邹界田冶炼遗址

  大冶市金牛镇胡胜村细屋熊湾西南1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4500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05米左右。

  (22)大冶市尹家嘴冶炼遗址

  大冶市金牛镇屏峰村对门尹湾西2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4000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15-2米。

  (23)大冶市烟包山冶炼遗址

  大冶市金牛镇屏峰村姜包湾东1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4500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05-15米。

  (24)大冶市瓦雪地冶炼遗址

  大冶市金牛镇袁铺村瓦雪地湾东1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2700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04-12米。

  (25)大冶市彭家垸冶炼遗址

  大冶市金牛镇胜桥村彭家坑东1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16万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1米左右。

  (26)大冶市铁屎包冶炼遗址

  大冶市金牛镇胜桥村彭家坑东北200 米,时代不详,面积约15万平方米。炼渣呈蜂窝状,堆积厚05米左右。

  (27)大冶市王家后背山冶炼遗址

  大冶市金牛镇胜桥村东1公里,时代不详,面积约12万平方米。炼渣呈蜂窝状,堆积厚05米左右。

  (28)大冶市王家铺冶炼遗址

  大冶市金牛镇胜桥村王家铺东1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12万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02米左右。

  (29)大冶市石头嘴冶炼遗址

  大冶市东岳路街道办事处石头嘴,时代不详,面积约12万平方米。在距地表深10 -40 米处发现古矿井架,出土有铜斧、铁斧及炉渣等。炉渣与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炉渣较为接近。

  (30)大冶市罗家铺冶炼遗址

  大冶市茗山乡张子禹村罗家铺西2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6000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05-l米。

  (31)大冶市银屎背冶炼遗址

  大冶市金湖街道办事处郑家坑村东2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11万平方米。炼渣呈块状,堆积厚1 5米左右。

  (32)大冶市跳水下冶炼遗址

  大冶市陈贵镇雷山村陈石岭东南l 公里,时代不详,面积约3000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05米左右。

  (33)大冶市当明山冶炼遗址

  大冶市陈贵镇雷山村陈石岭东南15公里,时代不详,面积约3万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02 米左右。

  (34)大冶市化牛山冶炼遗址

  大冶市陈贵镇雷山村陈石岭东北2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5000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2-25米。

  (35)大冶市陈咸春冶炼遗址

  大冶市陈贵镇雷山村陈咸春湾东北2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5000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1-2米。

  (36)大冶市细屋山冶炼遗址

  大冶市陈贵镇雷山村陈石岭北1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5600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03米左右。

  (37)大冶市细金云冶炼遗址

  大冶市陈贵镇张子禹村细金云湾西8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4000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1-2米。

  (38)大冶市夏林余冶炼遗址

  大冶市陈贵镇张子禹村夏林余湾东4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2000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05米左右。

  (39)大冶市李德贵后背山冶炼遗址

  大冶市陈贵镇太子村李德贵湾东2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3000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15 -2米。

  (40)大冶市李德贵冶炼遗址

  大冶市陈贵镇太子村李德贵湾东4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1500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1-15米。

  (41)大冶市王祠冶炼遗址

  大冶市陈贵镇王祠村东北300米,时代不详,面积约45万平方米。炼渣呈块状、蜂窝状,堆积厚03米左右。

  (42)大冶市狮子山冶炼遗址

  大冶市陈贵镇狮子山矿场,周代,面积约7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15米。地表散布炼渣。采集陶片以泥质红陶为主,夹砂红陶次之,有少量泥质灰陶,纹饰有绳纹、弦纹、附加堆纹,器形有鬲、豆、罐等。

  (43)大冶市铜口山狮子山铜矿遗址

  1977 年,在大冶市陈贵镇铜山口狮子山矿体上发现古人遗留的采矿工具铜斧16 把,经考古部门作同位素测定,该铜斧约为2500年前的铜质工具,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遗物。自古相传,铜山口自宋代至民国均有采矿、冶炼铜矿的遗迹,光是废弃不用的矿洞、矿井,地表可见十多处。

  (44)大冶市铁冶所冶炼遗址

  同治版《大冶县志 卷二•山川志》记载:“铁冶所,在县东二十里,一名安田炉,现名铁炉堂,为李隆伍庄坟山。明洪武初设,旋罢。有大使赵景先创八宝庙,以佑铁冶,今废。”

  (45)大冶市铁山岩冶炼遗址

  在县城北四十里,原曙光公社下畈大队,1181年(宋淳熙7 年)曾于此置炉炼铁,今废。

  (46)大冶市铁渣墩炼铁遗址

  位于金山店黄氏祠门前,有数堆铁渣,1959 年发现,经考证,为宋代炼铁遗址。

  (47)大冶市银场遗址

  同治版《大冶县志 卷二•山川志》 记载:在县西四十里,与兴国(今阳新兴国)相界,一名小银炉。元朝时江西陈堤举在此开炉煎银。后兵变,炉户散亡,银矿无出。

  (48)大冶市摇蓝山遗址

  位于大冶市金湖街道办事处栖儒桥村,大冶市化工厂南侧。为一西北-东南走向小山包,最高处距地面不过百余米。山顶有一古代采矿坑,深度20 米,矿坑旁边,有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00米的古代文化遗址,发掘出一些石器、陶器。

  经专家考证,这些石器、陶器属占人类所用,采矿坑亦为古人类所遗留。但没有古矿石留存,故此无法断定,古人在此采过何种矿藏。

  (49)大冶市花炉山遗址

  2005 年,省市考古专家在人冶市陈贵镇李德贵村花炉山发掘出13座古代冶炼炉。据考古专家初步分析判断,该13座冶炼炉是用于炼铜的。一个地方同时发掘出如此多的炼铜炉,在我国乃至世界都属少见。花炉山冶炼炉数量远超铜绿山古矿遗址的发掘古冶炼炉数量。可惜的是,这些冶炼炉建造的具体时间以及当时人们采矿、洗矿、冶炼的工艺流程还有待进一步作翔实的考证。

  4 阳新主要古矿冶遗址

  (1)港下采矿遗址

  港下遗址位于阳新县富池镇港下村东500米。这是一处古铜矿采矿遗址,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1985年,湖北省考古队李天元主持发掘170平方米。发现采矿场2处,其中平巷4条,竖井3处,均为木质支护。出土有铜镑、铜削、木铲、木楔、陶晶、瓶、罐、碗等。时代为春秋时期。

  (2)大路铺矿冶遗址

  大路铺遗址位于阳新县白沙镇土库村大路铺东侧一处稍高的台地上。距大冶的五里界城约10公里。1985年、1990年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对这处遗址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发掘和研究。这处遗址的文化遗物前后延续时间长,其时代从新石器一直到东周。

  遗址面积约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度4米左右,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主要文化遗物有石器、陶器。同时,遗址还遗存大量炼铜渣、红烧土块以及采矿遗迹,这处遗址应该是采矿冶炼相结合的古铜矿遗址。出土的主要文化遗物分为四大类:工具、生活用具、冶炼遗物、采矿遗迹。此外,还发掘了灰坑、墓葬和房址遗迹。

  石器:有石斧、石铣、石嫉等。

  屈家岭(新石器时代)文化遗物:陶器有鼎、豆、尊、杯、罐、盆及纺轮等。主要纹饰有弦纹、附加堆纹。陶质以夹砂灰陶为土,泥质灰陶次之,有少量泥质黑陶夹砂褐陶。

  薛家岗(新石器时代)文化遗物:陶器有鼎、豆、尊、碗、杯、罐、瓮、盆及纺轮等。主要纹饰有蓝纹、弦纹。陶质以夹砂红陶为主,夹砂红褐陶次之,有少量夹砂褐、灰陶。

  商代文化遗物:陶器有鼎、豆、瓿、晶、尊、罐等。主要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弦纹及镂孔。陶质以夹砂褐陶为主,夹砂红褐陶次之,有少量泥质灰、白陶。

  西周时期文化遗物:陶器有鼎、豆、瓿、吊、尊、罐等。主要纹饰有弦纹、方格纹、刻画纹及镂孔。陶质以夹砂红陶为主,有少量泥质灰陶。

  东周时期文化遗物:陶器有鼎、豆、瓿、鬲、瓮、罐等。主要纹饰有压印方格纹和条纹。陶质以夹砂红陶为土.有少量泥质红陶。

  遗址有大量采矿遗迹和大量炼渣。其中炼渣遗存商代以后的文化层中,考古资料证实,这是一处商周时期的古铜矿遗址。

  (3)银山、黄姑山银矿遗址

  黄石地区银矿的开采不晚于南宋时期。元代以后,本地区银矿的开采,选矿、冶炼和加工在今阳新县。

  据《方舆记要》记载:“兴国州(今阳新县)银山,州北五十里,四面皆山,多产银矿,亦名大银山。元时曾采银于此。州西二里有黄姑也,亦产银,旧有银场。”《明史• 地理志》记载:“兴国州(今阳新县)北有银山、西(北)有黄姑山,旧俱产银。”

  现代勘探资料证实,阳新银山是一个多金属矿床,主要有铅、锌、银、铁、锰、金等。银山银铅锌矿(多金属)矿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和科学性,是古代兴国地区最为重要矿产地。银山一带地面古代金属物冶炼渣分布多处,虽然有相当一部分己经遭到破坏,但仍有分布成片的炼渣,规模较大,保存也比较完整。在勘探银山银铅锌矿床过程中,曾发现地下采矿系统和诸于井巷支护木。据推测,银山古代地下采矿系统应该是比较完整的。如将来有可能对银山地下采矿遗址其中的部分进行考古发掘清理甚至修复,必将成为一处重要的文化遗产。

简称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东临黄海,北濒渤海。省会济南。境内河流有黄河、大运河、小清河等。著名湖泊有微山湖、东平湖等。矿产资源丰富,金、金刚石储量居全国首位。工业体系以能源、冶金、食品等为主。胜利油田是我国第二大油田。阿胶、青岛啤酒、淄博陶瓷等闻名中外。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棉花、花生、柞蚕丝、海洋水产等。山东是齐鲁故地、孔孟之乡,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都发源于此。曲阜、济南、青岛、聊城、邹城、临淄是历史文化名城。

地理概况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太行山以东,黄海、渤海之滨。沿海有岛屿290多个。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其中。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形成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形大势,泰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为全省最高点。境内地貌复杂。大体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盆地、山前平原、黄河冲积扇、黄河平原、黄河三角洲等9个基本地貌类型。主要河流有黄河、大运河。湖泊有微山湖、昭阳湖等,主要山脉有泰山、崂山、鲁山等。

气候特点

山东属暖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的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燥寒冷。年均温为11~14℃,由南向北递减。极端最高温在37~43℃。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自然资源

金矿是山东省的优势资源,储量、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已探明的金储量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3以上,产量占全国的1/4以上。著名的焦家金矿区,是中国目前已知最大的金矿床之一。

交通运输

山东全省现有公路约205万千米,高速公路3281千米。山东的针珞已形成比较完备的网络,京沪、京九铁路纵贯南北,胶济、兖石铁路横跨东西。通过京九铁路,山东可与香港直通列车。目前,山东已经建成9个机场,其中济南、青岛为国际机场,烟台机场为国际航空货运口岸。从山东可直航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地。青岛、烟台、石臼所港是省内深水大港,此外在山东沿海还有威海、龙口、蓬莱等一批中、小港口。远洋航线可达日本、韩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经济概况

山东省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三名的水平。山东的农业发达,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等,棉花、花生生产量均居全国前列,烤烟、麻类的产量也很大。山东现在是全国最大的菜篮子工程基地,其换季蔬菜占据了全国的大部分市场。优越的地理环境使全省形成了一批名牌产品,在全国树立了经济强省的形象。

文化习俗

山东的杨家埠年画位于潍坊市寒亭区。是当地民族文化的代表。它诞生于明代洪武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的年画并称为全国三大年画。杨家埠年画题材多样,吉祥活泼,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

“泉城”:济南

济南市又名泉城,为山东省省会,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山山脉北缘、黄河南岸。全市面积8177平方千米,现辖6区1市3县,全市总人口589万。济南素有齐鲁雄都、海右名城之称,是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窗口,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济南在新石器时代就是龙山黑陶文化的发祥地。市内有高等院校10多所,还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各种涌泉。1990年济南被列入中国沿海经济开放区。

“东方瑞士”:青岛

青岛市位于山东东部,山东半岛南部。三面濒海,为中国的第四大港,有东方瑞士之称。全市面积10903平方千米。青岛是全国北方五大工业城市之一,工业有纺织、机械、化工、石油化工、钢铁、橡胶、卷烟等。青岛是全国闻名的旅游、避暑和疗养城市。海滨有海产博物馆和海水浴场。特产有青岛啤酒和崂山矿泉水。

聊城

聊城位于山东省西部,古运河畔,因位于古聊河西岸而得名。聊城为运河繁盛时期的九大商埠之一。聊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均有发现。悠久的历史为聊城留下了众多的景观胜迹。光岳楼、海源阁、狮子楼闻名海内外。此外,宋代铁塔、清真寺、舍利塔、曹植墓、景阳冈、东昌湖等名胜与聊城八大胜景,也十分著名。

“天下第一泉”:趵突泉

趵突泉位于济南市中心西门桥南。趵突泉昼夜喷涌,声若隐雷,水涌若轮,故名。趵突泉为济南泉群之冠,有七十二名泉之首的盛誉。被清乾隆皇帝封为“天下第一泉”。现已辟为公园,泉北有初建于宋代的泺源堂。泉西为明朝建的观澜亭,相传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曾于此居住,故辟有李清照纪念堂。

孔府孔庙及孔林

孔庙是由孔子的三间房舍改建而成。为我国最大的孔庙。现存殿、堂、庑、阁达460多间,54座门坊。庙内立有13座历代帝王为孔子竖立的御碑亭。正殿大成殿东西两庑陈列有2000余块历代碑刻、石刻、石像等。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是孔子嫡系子孙居住的地方。孔府的主要部分是中路。其前区为官衙,后区为内宅及花园。

孔林是我国最大的人造园林,占地达200公顷。孔子及其后裔死后均葬于此。陵内墓葬星罗棋布。碑碣如林。此外,还遗有历代兴建的楼、亭、坊、殿等多处。古老的孔林,已成为今天的游览胜地。

蓬莱阁

蓬莱阁是一组古建筑群,高15米,双层歇山,环绕回廊,上悬清代书法家铁保所书的“蓬莱阁”金字匾额。由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天后宫、蓬莱阁、龙王宫6个建筑单体组成。有海市蜃楼、万里澄波等十大名景。阁东南有观澜亭,阁西有避风亭。此外,蓬莱阁还遍布着宋、明、清三代的各式碑文、石刻。

“五岳之东岳”:泰山

泰山古称岱山,又称岱宗,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泰山山势磅礴雄伟,峰峦挺拔突兀。景色壮丽秀美。泰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地融为一体。古文化遗迹有南麓的岱庙、普照寺、王母池、南天门、日观峰、碧霞祠、五松亭等,西麓的灵岩寺和寺中的辟支塔、塔林、千佛殿泥塑。以及汉代赤眉军起义的天胜寨、宋代姜博士反侵略、抗金兵的凌汉峰遗址等,北麓有后石坞、天烛峰、九龙岗等。旭日东升、晚霞夕照、云海玉盘、黄河金带是登泰山赏景的四大奇观。

崂山

崂山风景优美,水质优良,清洌甘甜。这里气候宜人。是游览和避暑的极佳之地。崂山主峰崂顶海拔1133米,山上多清泉、古洞、危岩、怪石等。九曲连环、清幽深邃的九水风光中最为壮美的是潮音瀑、靛缸湾和龙潭瀑。崂山上古迹众多,全盛时有9宫8观72庵之说。是道教昌盛之地。太清宫、太平宫等一些庙宇已有千年以上历史。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骚客也纷纷慕名而来,留下众多吟咏题刻。其中三清宫中藏有明文徵明墨迹、明版道经、元世祖敕谕护教碑,以及元代著名道士丘处机诗石刻等。

大汶口遗址

大汶口遗址有墓葬、窑址和房址等。出土的生活用具主要有鼎、罐、盘、钵、豆、杯等器皿,分彩陶、黑陶、红陶、白陶、灰陶几种。生产工具有石斧、石凿、石锛和骨器,这个时候的工具已磨制得相当精细。墓葬多为家族合葬。已有随葬的风习。大汶口遗址及其他相同的文化遗存被命名为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为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同时也有助于黄淮流域及山东、江浙沿海地区原始文化的研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7810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1
下一篇2024-0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