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出生属龙的狮子座的2011年女孩子的运程

1988年出生属龙的狮子座的2011年女孩子的运程,第1张

属龙人的2011年兔年运程运势:

1988年属龙人:“成势之象”1988年戊辰龙年生人;纳音为“大林木”;与流年辛卯“松柏木”纳音为二木比和之象,两者五行同属木,同为林园之木;命书云:“二木比和为林,成势之象”;今年88年属龙的人运势较佳,遇到困难能得到朋友相助,凡事较为顺畅。唯感情容易出现相互猜疑而导致分手或者闹僵的情况,宜多沟通,不能轻易听信流言蜚语。单身的属龙朋友今年桃花运一般,农历五月、八月桃花运较旺,可在这两个月主动出击。对于单身男女可在床边或者包包上挂一串[珠联意合]吉祥物以增强桃花姻缘。

断言: 花开遇雨无颜色,月明偶被黑云遮

进入2011年辛卯兔年,今年辰与卯相害,辰土被卯木克制,而且病符入命宫,是一个容易发生意外、病痛的流年,身体容易损伤,切勿做危险性的动作;与人交往时须谨慎,受太岁年相害,容易遇到小人从而带来精神和金钱上的损失,尤其是女性朋友,结交男性朋友时须明辨之、慎择之,以免遇人不淑。做事情遇到阻力较多,需计划详细,充分把握。情侣或者夫妻相处时容易相互猜疑甚至发生矛盾,这是婚姻生活之大忌,须多沟通与体谅,化矛盾于无形。害太岁也是犯太岁的一种,虽然不及本命年及冲太岁来得严重,但处理不当也会招致较大的损失,年初需要做好化太岁工作。

财运:今年辰卯相害,虽然财运平稳向上,但仍算不上良好,且恐财多身弱,影响健康,财运较为顺利时应当拿出部分钱做善事,积累善缘。经商者尤其注意商业骗局,今年容易遇到生意场上的小人,小心提防,以免带来损失,签订合同时须看清条款内容,咨询专业人士,最好能实地考擦对方实力和真实情况。

事业:工作量与压力会同时增加,谨防操劳过度而损害健康,反而给事业带来拖累。幸而在工作上有贵人相助加之自身的努力,困难可逐渐化解。与人相处时须多忍让谦逊,不可抢出风头,以免发生口角影响工作进度。

感情:属龙人今年桃花较弱,人际常受阻滞,家里适合摆放桃花阵以崔旺桃花以及人际,女性朋友结交男朋友时需要认识清楚对方的人品及身份,不能凭一时直觉及冲动做出决定,以免追悔莫及。您的流年八字情况如何呢?点击这里可以知道您的一生福祸荣辱,知命者才能在人生路上风调雨顺平步青云。对已婚夫妇,感情生活容易显得平淡疲劳,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给婚姻生活带来丰富的色彩及情趣。

健康:属龙人流年犯病符,体质较弱,注意饮食均衡以及多做运动。尤其要注意肠胃方面的问题,没有煮熟的食物不能乱吃。

转运锦囊:属龙的人今年害太岁,同时病符入宫,运势低迷,应低调行事。建议属龙的人今年在东北方摆放一对黑色石雕成的[龟荷保泰]以化解病符及太岁凶煞,明哲保身,以柔制刚;随身佩戴蓝色的[龟荷保泰]石坠做护身符效果则更佳。同时,属龙的人今年可佩戴[申子辰三奇手链],以增强自身能量,借三合贵人之力化解病符及太岁之灾厄。

生肖龙的流月运程

农历正月 庚寅月(阳历2011年2月3日——3月4日)

干支庚寅,属龙的人进入庚寅月运势较为不佳,其中来自工作事业方面的压力较大,财运不理想,要提防小人,对投资、建厂、办公司等应三思而后行,并少参与与自己工作无关的事、少到闹市中去,总之一切低调为佳;夫妻感情较为平顺,未婚龙人应加深恋爱感情,以免移恋别人;本月十分有利于外出旅游、休闲、修心养性;身体方面注意脾胃之疾。

农历二月 辛卯月(阳历2011年3月5日——2011年4月2日)

干支辛卯,今月病符入宫,小心健康方面的问题,小心饮食,尤其是肠胃方面的疾病。此月属龙的人受月支相克,又为相害之月,本月份为生肖龙在整个虎年中较差的一个月,不但工作事业方面的压力较大而且应严防小人相害;财运较差并需防破财,不利于投资活动;本月份驾车出行时须注意安全,因相害之年加上相害之月容易为金属所伤;在职人员财运平平,不利外财;搬家、工作调动、外出等均为不利;已婚夫妇感情较好,未婚者在感情与恋爱中要防小人和上当受骗;健康方面注意呼吸系统与脾胃之疾。

农历三月 壬辰月(阳历2011年4月3日——2011年5月2日)

干支壬辰,辰龙与辰月自刑,工作有筋疲力尽之困窘,财运破耗严重,是非口舌不少,自己给自己强加压力。需轻松面对生活以及工作困难,保持开朗的心态方能自解。不利于投资、建公司、建厂、合伙生意;身体方面注意脾胃、肩背方面的健康;常开车的属龙人应多注意交通安全,以防破财伤身,喝酒时也应当量力而行。

农历四月 癸巳月(阳历2011年5月3日——2011年6月1日)

干支癸巳,本月运程与上月相比有所好转,守得云开见月明,有利于工作事业的顺利开展;在职人员本月内有外财进入;更有利于投资性工作的开展,非常适合经商、办公司、建房、建厂、投资等;已婚者夫妻感情良好,未婚者在本月份较适合求婚、结婚、嫁娶之事,更利于恋爱的发展;身体方面多注意呼吸系统的健康。

农历五月 甲午月(阳历2011年 6月2日——2011年6月30日)

干支甲午,此月运势大体不错,唯健康略有抱恙,幸有解神降临,乃虚惊一场。进入阴历五月,得月令生助,十分有利于工作事业的发展,工作顺利、事业上会取得满意的成果;夫妻感情和财运均比较理想,本月份有利于投资、办厂、办公司、求职、求学等,更利于个体经营;多注意老人与家人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心脏与胃肠方面。本月份非常利于未成婚的龙人进行求婚、恋爱事宜,望及时把握机会,为一生的幸福做出选择。

农历六月 乙未月(阳历2011年7月1日——2011年7月30日)

干支乙未,此月犯贯索凶煞,凡事应当循规蹈矩,否则容易招致麻烦以及官非。此月乙未为属龙人的相劫之月,即有帮扶又有争夺,为吉凶参半的流月运程。工作事业方面应谨慎、稳步前进,切忌莽撞妄动,凡事应三思而行,多与学识渊博之人交换意见,从而辅助事业的顺利前行;爱喝酒的龙人,本月份应少喝酒以免酒后惹祸端;财运平平,需防破财;夫妻关系平顺,但应多关心小家庭,未婚的属龙人在恋爱期间应小心谨慎,以防第三者插足;不利于新增投资,适宜保守经营,更利于锻炼身体,以防疾病来侵,多注意脾胃与颈椎方面的健康,本月份少外出为妙。

农历七月 丙申月(阳历2011年7月31日——2011年8月28日)

干支丙申,进入农历的七月,申辰半合,并且月令申金又来生助肖龙辰土,三台吉星降临,财运及工作顺畅,人缘颇佳,可结交新朋友,外面应酬客户或者谈业务容易达成协议。本月整体运程为一片祥和的景象,外出求财、做事定会得到满意的收获,本月可加大投资,努力拓展事业平台,一定会大获成功;在职人员财运旺相,外财较顺;夫妻感情平顺,未婚的龙人利于恋爱、交友、求婚;身体方面注意肝胆与肠道的健康。

农历八月 丁酉月(阳历2011年8月29日——2011年9月26日)

干支丁酉,进入酉月,为酉辰相合的月份,续接上个月的吉祥运势,本月份依然各方面吉祥顺利,工作事业上可继续大步向前,财运通畅,内外财运都比较理想;更利于求职、求学、办厂、办公司、合伙生意等,如能细心踏实地工作,可谓是锦上添花,事事顺畅;夫妻感情较好,但本月为龙人的桃花运旺盛之月,应防备第三者的插入,以防招来祸患,未婚的属龙人恋爱感情较好,利于爱情的发展;身体健康方面应注意呼吸系统疾病与肠道疾病。

农历九月 戊戌月 (阳历2011年9月27日——2011年10月26日)

干支戊戌,此月为属龙人的相冲之月,冲为动之意,本月生肖龙的工作方面会有变动的可能,或搬家、移居、出差等;心情亦不稳定,常会出现一些无端的是非;财运变化较大,投资须谨慎。开车的朋友尤其要注意,相害的年份加上相冲的月份,容易为外力所伤;夫妻情侣之间口角较多,容易引发矛盾,须相互理解与尊重,遇事多沟通。

农历十月 己亥月(阳历2011年10月27日——2011年11月24日)

干支已亥,进入农历十月份,辰土克亥水,月令受克,多有不利;辰与卯又相害,麻烦事不断。工作事业方面依然存在不顺或麻烦难缠之事,十分不利于求财、求职、经营办厂等,并需防止小人混入、破财和身体方面的不利。本月应以细心低调为佳,以防不测事件的发生;已婚夫妻感情较好,家庭美满,未婚龙人利于求婚;健康方面注意腰、腿、肾方面的疾病。

农历十一月 庚子月(阳历2011年11月25日——2011年12月24日)

干支庚子,月令子水与肖龙辰土为子辰半合,针对工作事业方面运程有所好转,有贵人相助,适合求职、办厂、建公司经营等各方面的发展,财运较好;在职人员易得外财,并利于交友,已婚夫妻感情顺利,家庭和睦,未婚者利于恋爱求婚;身体方面应加强锻炼,防止肾、腰、腿部疾病的发生。

农历十二月 辛丑月(阳历2011年12月25日——2012年1月22日)

干支辛丑,此月凶星与吉星毕至,凶星主是非小人及阻滞,而吉星主贵人福星相照,即意味初遇困难,但终得贵人扶助而得以克服。因此月犯劫煞,应远离闹市,不与领导、朋友、同事发生冲突,避免争执口舌的发生,应小心谨慎于自己的事业,可多做些有利身体健康的锻炼。本月切忌鲁莽行事,以稳妥谨慎为主,已婚夫妻应注意感情,以免伤了和气,未婚属龙人应加深恋爱关系,以防第三者插足,开车的属龙人应注意少开车,并少出远门,身体方面注意脾脏与肠道疾病。

狮子座人的2011年兔年运程:

狮子座是在春天夜里出现于天空南侧的一个星座。其符号象征着狮子的心脏与尾巴。其守护星为太阳,守护神为太阳神阿波罗。

狮子座的人,性格相当于百兽之王的狮子,坚强、可靠、骄傲、宽大。他的一切做为都很诚实,对于依赖他的人,即使牺牲自己,也会妥善照顾对方。

狮子座

2011年对狮子们来说,是平稳中可以追求进步的一年。2011年的局势变化可能很大,但是对狮子的影响却很小,狮子们学会了在变化中默默地努力,因此不去涉足大风大浪的场合。一方面,2011年的星象对狮子们来说却是小有帮助,狮子座们在2011年是少数保有不屈不挠的斗志的星座,能够保持信心和动力,继续不断地努力。而狮子的这份热诚,在下半年也将受到众人的肯定,也因此会对狮子提供帮助。在2011年狮子是少数可以逆势上扬,小歩前进的星座。尤其是7月出生的狮子们,还会受到幸运之神特别的眷顾,在2011年会受到赏识与肯定,是意气风发,神采飞扬的一年。

事业:处在非常时期,若不能妥善处置,则极为不利,针对实际情况,既不可轻举妄动,也不可优柔寡断,而应刚柔相济,虚心征求他人意见,慎重行动,大胆勇敢勇敢勇敢追求,却又不怕流言,争取时局好转。十分有利,亨通平顺,宜把握机会,发展壮大。应冷静处理中途碰到的困难,不可操之过急。平顺,可得贵人欣赏,凡事宜当机立断,不可过份迟疑。

感情:有时会陷入迷惘困顿的境地,加上胆小、不果断,往往误事。如能接受教训,甚至严酷的考验,抛弃疑惧的心理,等待适当时机,必然一帆风顺。因急躁情绪会造成损失,一定要冷静思考,勇于改正错误,宜当机立断,暂行退让。如能正确驾驶自己,努力奋斗,成就事业十分顺利。感情是双方面的,不可过于急切,而是需要冷静,铁只有经过淬火,才能成钢。

财运:进入停滞不前的状态,切勿盲目冒进,而宜适时休止,安静退守,不要受外界干扰,尤其是应该保持内心和理智上的宁静,等待时机。稳妥为宜,亦不应冒险,应广交贤者,遣散小人,以正直的方式,张驰结合的手段,开拓前进。喜爱注重外表,缺乏追求内在气质的恒心。生性较为浮躁,好务虚名,往往因此而碰壁,或中途而废。在事实的教育下,改变不切实际的做法,明察社会和人生,会有所收敛,变得自持,注重自身修养,玉成事业,中年以后会大有作为,老年仍可发挥余热。

警示:休止鲁莽的行为,寻找时机。

狮子座本年爱情桃花运分析

狮子今年的感情生活很有次序,随着一周一周到一月一月,逐渐的变化成为一个和谐迷人的大环境。的确是这样,木星在今年年初的推动力,将会鼓励狮子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和魅力,任何人都不会无动于衷。内心的感受无法回避,你也会非常自然的感受到。

对于狮子来说,今年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可靠地自由将会更好的描绘出狮子的潜意识,也会给狮子的感情生活带来更多的安宁。因此不要冒险的去鲁莽的做什么,那将把你原来应该有的机会带走。你将会学到很多持久而有价值的东西,这是建立在你对自己的专业价值有更明确的理解的基础之上,这也是你一直坚信的基本价值,其他的那些也会回到你身上。

你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加松弛,给变革以及不同的想法和交流预留出足够的空间。这段时间对你来说,不管你的状态如何,都是最理想的去跟其他人聚会相见的时候。你的耐心将会被奖赏,你可能会得到纯真的感情生活。

如果你正在等待什么结果,将会在年中得到答案。一些狮子座的人将会变得十分渴望去组建家庭走进婚姻殿堂,如果你来没来及做,那么一定要想清楚,多给自己一些时间来思考。一时的冲动或激情往往并不合拍,尤其是如果你有机会遇见其他人,所以不要轻易做决定,可以将这段关系缓和延长一下,直到你确定了你内心的想法为止。

四大石窟指的是中国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巨型石窟艺术景观,包括: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四大石窟。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历史瑰宝。

莫高窟

(The Mogao Grottoes)

地理位置

莫高窟九层楼[1]

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大泉沟河床西岸,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是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萌发开凿之心,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

石雕为主

中国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岩质不适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整个洞窟一般前为圆塑,而后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则以壁画为背景,把塑、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莫高窟唐时有窟千余洞,现存石窟492洞,其中魏窟32洞,隋窟110洞,唐窟247洞,五代窟36洞,宋窟45洞,元窟8洞,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 雕像2415尊,石窟分上下五层,在现在编号为“17”的洞窟曾发现从4世纪到14世纪的珍贵文物5.6万件,因之形成了敦煌学,另外还设有敦煌文物研究所。

世界艺术宝库

莫高窟是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穹隆顶窟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

自1900年5月26日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五万多卷宗教和世俗文书后,敦煌艺术震撼了整个世界,“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显学。由日本捐资,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北朝时期洞窟中主像一般是释迦牟尼或弥勒,主像两侧多为二胁侍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塑像背部多与壁画相连。窟内顶部和四壁满绘壁画。顶及上部多为天宫伎乐。下部为夜叉或装饰花纹。中部壁画除千佛外,主要画佛传故事、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其中本生故事有割肉求鸽、舍身饲虎、九色鹿舍己救人等。隋唐为莫高窟全盛时期,隋代百窟样式由北朝的中央塔式改为中心佛坛,组像同前。唐出现一佛、二弟子、二天王或二力士的组合。塑像亦由早期的“瘦骨清秀”造型,重返“丰硕壮实”之貌。窟中壁画主要是大场面的说法图和简单的经变图。莫高窟最大塑像皆塑于唐,第96窟大佛是莫高窟中最大的塑像。唐代壁画是多种经变图,其规模极为宏伟,表现出天国的壮丽图景。石窟造像五代时已丧失生命力,宋代起步入衰退。

莫高窟的艺术是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是中国、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乐尊僧人

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一位法名乐尊的僧人云游到此,因看到三危山金光万道,状若千佛,感悟到这里是佛地,便在崖壁上凿建了第一个佛窟。以后经过历代的修建,迄今保存有北凉至元代多种类型的洞窟700多个,壁画50110平方米,彩塑2700余身,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王道士

1900年6月22日看管石窟的道士王圆箓,人称王道士,请来写经书的杨某在往墙缝中插灯草时,发现墙里面是空的,因此发现了一个密室,(现编号17号窟,也叫藏经洞),洞中有4至11世纪(西晋至宋代)的经、史、子、集各类文书和绘画作品等四万余件。其中大部分后被外国盗宝者劫到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莫高窟是集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文化艺术宝库,内容涉及古代社会的艺术、历史、经济、文化、宗教、教学等领域,具有珍贵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敦煌328窟唐代塑像,图中用圆圈标注的地方,原有一尊菩萨,被英国人盗走,现存波士顿博物馆。现在还能看出地上留下的一个圆坑。

第103窟(盛唐)帝王图,前来听法的帝王 第103窟(盛唐)成功刻画了维摩诘这位佛家居士的生动形态

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莫高窟被盗事项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中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

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

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

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弄走约600件经卷。

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并搬走一尊菩萨像。

旅游注意事项

为了保护壁画,在莫高窟内参观时,只能用手电筒观看,每位导游带一个手电筒,如果您为了更好地观看,可以自备一个三节电池的手电。另外,请不要携带相机入内拍照。为了保护中华民族的智慧,敬请配合!

2010年是藏经洞发现110周年。

编辑本段

云冈石窟

遗产简介

●遗产种类:文化遗产

●遗产遴选标准:云冈石窟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石窟概况

云冈石窟风光[2]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亘约1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最大者达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窟中菩萨、力士、飞天形象生动活泼,塔柱上的雕刻精致细腻,上承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现实主义艺术的精华,下开隋唐(公元581~907年)浪漫主义色彩之先河,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也是世界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现存主要洞窟四十五个,大小造像五万一千余尊,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会贯通,由此而形成的“云冈模式”成为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转折点。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中的北魏时期造像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云冈石窟的影响。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石窟历史

据文献记载,北魏和平年间(公元460年至471年)由著名和尚昙曜主持,在京城西郊武州塞,开凿石窟五所,现编号第十六窟至第二十窟,就是当时开凿最早的所谓“昙曜五窟”。其他主要洞窟,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

云冈石窟历史久远,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雕刻精细,被誉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奇迹。石窟群中,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形象,如佛、菩萨、弟子和护法诸天等;有风格古朴,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刀法娴熟熟的佛传浮雕;有构图繁富,优美精致的装饰纹样;还有中国古代乐器雕刻如箜篌、排萧、筚篥和琵琶等,丰富多彩,琳琅满目。

在雕造技艺上,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秦汉时代雕刻艺术的优秀传统,又吸取和融合了健陀罗艺术的有益成份,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品,在中国雕塑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云冈石窟不但是今天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历史、雕刻、建筑、音乐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重要形象资料,也是追溯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和人民友好往来的实物佐证。

一千五百年来,云冈石窟由于受到风化、水蚀和地震的影响毁损较为严重,解放前也遭到人为破环,据不完全统计,被盗往海外的佛头、佛像竟达一千四百多个,斧凿遗痕,至今犹在。

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对云冈石窟多次进行了大规模地维修工程,使古老的艺术宝库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如今,云冈石窟已成为国内各界人士参观游览的重要场所也是国际友人倾慕和向往的旅游胜地。

窟介绍

第一窟、第二窟两窟为双窟,位于云冈石窟东端。一窟中央雕出两层方形塔柱,后壁立像为弥勒,四壁佛像大多风化剥蚀,南壁窟门两侧雕维摩、文殊,东壁后下部的佛本生故事浮雕保存较完整;二窟中央为一方形三层塔柱,每层四面刻出三间楼阁式佛龛,窟内壁面还雕出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

第三窟,是云冈最大的石窟,前面断壁高约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分前后室,前室上部中间凿出一个弥勒窟室,左右凿出一对三层方塔。后室南面西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花冠精细、衣纹流畅的三尊造像,本尊坐佛高约10米,两菩萨立像各高62米。从这三像的风格和雕刻手法看,可能是初唐(公元七世纪)时雕刻的。

第四窟,窟的中央雕一长方形立柱,南北两面各雕六佛像,东西各雕三佛像。南壁窟门上方有北魏正光纪年(公元520一525年)铭记,这是云冈石窟现存最晚的铭记。

第五窟,位于云冈石窟中部,与六窟为一组双窟。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窟的四壁满雕佛龛、佛像。拱门两侧,刻有二佛对坐在菩提树已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两窟窟前有五间四层楼阁,现存建筑为清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

第六窟,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两层方形塔柱,高约15米。塔柱下面叫层大龛,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释迎多宝对坐像,东面雕交脚弥勒像。塔柱四面大龛两侧和窟东、南、两三壁以及明窗两侧,雕出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第七窟,窟前建有三层木构窟檐,窟内分前后两室。后室正壁上层刻有菩萨坐于狮子座上。东、西、南三面壁上,布满雕刻的佛龛造像,南壁门拱上的六个供养菩萨,形象优美逼真。窟顶浮雕飞天,生动活泼,各以莲花为中心, 盘旋飞舞,舞姿动人。

第八窟,窟内两侧有五头六臂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东侧刻有三头八臂骑牛的摩醯首罗天,这种雕像在云冈极为罕见。

第九窟,分前后两室,前室门拱两柱为八角形,室壁上刻有佛龛、乐伎、舞伎,造像生动,动感强。

第十窟,与九窟同期开凿,分前后两室。前室有飞天,体态优美,比例协调。明窗上部,石雕群佛构图繁杂,玲珑精巧,引人注目。

第十一窟,窟中共有直达窟顶的方形塔柱,四面雕有佛像。正面,菩萨像保存完好。窟周壁上佛龛上满刻造像和小佛。

第十二窟,正壁上端刻有伎乐天人,手执弦管、打击乐器,神情迥异,形象生动。他们手中的排箫,箜篌等古典乐器十分珍贵,是研究中国音乐的重要资料。

第十三窟,正中端座一尊交脚弥勒佛像,高12米多,左臂与腿之间雕有一托臂力士像,这是云冈石窟仅有的一例。南壁门拱上部的七佛雕像,雕饰精美,姿态飘逸。

第十四窟,雕像多分化,西壁上部,尚存部分造像东侧存有方形佛柱。

第十五窟,雕有一万余尊小佛坐像,人称万佛洞。

第十六窟,第十六至二十窟,是云冈石窟最早开业凿的五个洞窟,通称“昙曜五窟。”十六窟为平面呈椭圆形。正中主像释迦像,高135米,立于莲花座上,周壁雕有千佛和佛龛。

第十七窟,主像是三世佛,正中为交弥勒坐像,高156米。东、西两壁各雕龛,东为坐像,西为立像。明窗东侧的北魏太和十三年(公元489年)佛龛,是以后补刻的。

第十八窟,正中立像高达15米多,右臂袒露,身披千佛袈裟,刻画细腻,生动感人。

第十九窟,主像是三世像,窟中的释迦坐像,高168米,是云冈石窟中的第二大像。窟外东西凿出两个耳洞,各雕一身8米的坐像。

第二十窟,窟前带大约在辽代以前已崩塌,造像完全露天。立像是三大佛,正中的释迦坐像,高13.7米,这个像面部丰满,两肩宽厚,造型雄伟,气魄浑厚,为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

总结

纵观群佛,在这绵延一公里的石雕群中,雕像大至十几米,小至几公分的石雕,巨石横亘,石雕满目,蔚为大观。他们的形态,神彩动人。有的居中正坐,栩栩如生,或击鼓或敲钟,或手捧短笛或载歌载舞,或怀抱琵琶,面向游人。这些佛像,飞天,供养人面目、身上、衣纹上,都留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艰辛。这些佛像与乐伎刻像,还明显地流露着波斯色彩。这是中国古代人民与其它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云冈石窟,是在中国传统雕刻艺术的基础上,吸取和融合印度犍陀罗艺术及波斯艺术的精华所进行的创造性劳动的结晶。

编辑本段

龙门石窟

遗产简介

●遗产种类:文化遗产

●遗产遴选标准:龙门石窟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石窟概况

龙门石窟Longmen Grottos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是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的中国三大石窟之一。

龙门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里有东、西两座青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现“伊阙”,自古以来,已成为游龙门的第一景观。唐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龙门石窟(20张)

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1000多米,现存石窟1300多个,佛洞、佛龛2345个,佛塔50多座,佛像10万多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另有历代造像题记和碑刻3600多品,这些都体现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很高的艺术造诣。其中以宾阳中洞、奉先寺和古阳洞最具有代表性。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东南,分布于伊水两岸的崖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年间,先后营造400多年。现存窟龛2300多个,雕像10万余尊,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典范之作

魏窟——公元495年魏宗室丘慧成开始在龙门山开凿古阳洞,500--523年魏宣武帝、魏孝明帝连续开凿宾阳洞的北中南三个大石窟,石阳洞和宾阳洞的修建共费人工80万以上,还开凿了药方洞和东魏时开凿的莲花洞等石窟。北朝石窟都在龙门山,古阳洞自慧成至东魏末50多年的营造,表现出列多的中国艺术形式,大佛姿态也由云岗石窟的雄健可畏转变为龙门石窟的温和可亲。以宾阳中洞主佛为代表的佛像,人物面部含着微笑,龙门石窟比云岗石窟表现出更多的中国艺术佛像。

唐窟——最盛期是唐朝,占石窟总数的60%以上,武则天执政时期开凿的石窟占唐代石窟的多数,与她长期在洛阳有关。奉先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唐窟,二菩萨70尺,迦叶、阿难、金刚、神王各高50尺(唐代长度)。规模之大,在龙门石窟中称第一,先后用了四年时间,武则天自己出钱二万贯。 

龙门二十品是珍贵的魏碑体书法艺术的精品。代表了魏碑体,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是隶书向楷体过渡中的一种字体,有十九品在古阳洞内。

宾阳洞有三窟,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公元386~512年)的代表性作品。这个洞窟前后用了24年才建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洞窟正壁刻主像释迦牟尼,左右二边有弟子、菩萨侍立,佛和菩萨面相清瘦,目大颈平,衣锦纹理周密刻划,有明显西域艺术痕迹。窟顶雕有飞天,挺健飘逸。据说,洞口两壁上还有一幅浮雕"帝后礼佛图",造型别致,构图美妙,后被盗凿,现置于美国纽约博物馆。而洞口唐宰相书法家褚遂良书碑铭,很值得一览。

万佛洞在宾阳洞南边,洞中刻像丰富,南北石壁上刻满了小佛像,很多佛像仅一寸,或几厘米高,计有15000多尊。正壁菩萨佛像端坐于束腰八角莲花座上。束腰处有四力士,肩托仰莲。后壁刻有莲花54枝,每枝花上坐着一菩萨或供养人,壁顶上浮雕伎乐人,个个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沿口南壁上还有一座观音菩萨像,手提净瓶举尘尾,体态圆润丰满,姿势优美,十分传神。

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个石窟,据碑文记载,此窟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时三年。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石窟正中卢舍那佛坐像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造型丰满,仪表堂皇,衣纹流畅,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卢舍那佛像两边还有二弟子迦叶和阿难,形态温顺虔诚,二菩萨和善开朗。天王手托宝塔,显得魁梧刚劲。

金刚力士雕像比卢舍那佛像旁的力士像更加动人,是龙门石窟中的珍品,1953年清理洞窟积土时,在极南洞附近发现的,是被盗凿而未能运走遗留下的。只见金刚力士两眼暴突,怒视前方,二手握拳,胸上、手、腿上的肌肉高高隆起。整座雕像造型粗犷豪放,雄健有力,气势逼人。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座,也是北魏时期的另一代表洞窟。古阳洞中有很多佛龛造像,这些佛龛造像多有题记,记录了当时造像者的姓名,造像年月及缘由,这些都是研究北魏书法和雕刻艺术的珍贵资料。中国书法史上的里程碑“龙门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龙门二十品”代表了魏碑体,字体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是龙门石窟碑刻书法艺术的精华,历来为世人所推崇。

还有一个药方洞,刻有140个药方,反映了中国古代医学的成就。把一些药方刻在石碑上或洞窟中,在别的地方也有发现,这是古代医学成就传之后世的一个重要方法。

龙门石窟还保留有大量的宗教、美术、书法、音乐、服饰、医药、建筑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实物史料。因此,它又是一座大型的石刻艺术博物馆。

石窟艺术的“里程碑”

龙门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它以自身系统、独到的雕塑艺术语言,揭示了雕塑艺术创作的各种规律和法则。在它之前的石窟艺术均较多地保留了犍陀罗和秣菟罗艺术的成分,而龙门石窟则远承印度石窟艺术,近继云冈石窟风范,与魏晋洛阳和南朝先进深厚的汉族历史文化相融合开凿而成。所以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一开始就融入了对本民族审美意识和形式的悟性与强烈追求,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世俗化的趋势,堪称展现中国石窟艺术变革的“里程碑”。

皇家风范

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皇室贵族拥有雄厚的人力、物力条件,他们所主持开凿的石窟必然规模庞大,富丽堂皇,汇集当时石窟艺术的精华,因而龙门石窟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这些洞窟的开凿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所以龙门石窟的兴衰,不仅反映了中国5至10世纪皇室崇佛信教的盛衰变化,同时从某些侧面也反映出中国历史上一些政治风云的动向和社会经济态势的发展,它的意义是其它石窟所无法比拟的。

龙门二十品

“龙门二十品”的称号始自清代,所谓“龙门二十品”是指选自龙门石窟中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其中十九品在古阳洞,一品在慈香窟。“龙门二十品”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它所展现的书法艺术,是在汉代隶书和晋代隶书的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的,字体端庄大方、刚健质朴、既具隶书格调,又有楷书因素,是“魏碑”体的代表,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在云南也有一处叫龙门石窟的风景区,不过远没有洛阳有名。它位于昆明西山风景区,北起三清阁,南至达天阁,是云南最大、最精美的道教石窟。“龙门胜景”以“奇、绝、险、幽”为特色, 雄居昆明西山众多的名胜之首,到昆明的游客都要去游览。故有“不耍西山等于不到昆明,不到龙门只是白跑一趟西 山”之说。

编辑本段

麦积山石窟

地理位置

麦积山石窟[3]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45公里处,是中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山高只142米,但山的形状奇特,孤峰崛起,犹如麦垛,人们便称之为麦积山。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中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

石窟概况

麦积山周围风景秀丽,山峦上密布着翠柏苍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顶,极目远望,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只见千山万壑,重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这图景被称为天水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在中国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麦积山为最佳。

麦积山石窟建自公元384年,后来经过十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重修,遂成为中国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现存洞窟194个,其中有从4世纪到19世纪以来的历代泥塑、石雕7200余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麦积山石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洞窟所处位置极其惊险,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游人攀登上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栈道,不禁惊心动魄。古人曾称赞这些工程:“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附近群众中还流传着“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谚语。可见当时开凿洞窟,修建栈道工程之艰巨、宏大。

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誉麦积山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5米多,小的仅2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这里的泥塑大致可以分为突出墙面的高浮塑,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

麦积山的塑像有两大明显的特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除早期作品外,从北魏塑像开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虽是天堂的神,却象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来。

麦积山的洞窟很多修成别具一格的“崖阁”。在东崖泥塑大佛头上15米高处的七佛阁,是中国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建在离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开凿于公元6世纪中叶。麦积山石窟虽以泥塑为主,但也有一定数量的石雕和壁画。麦积山石窟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架和修复了1300多米的凌空栈道,使游人能顺利登临所有洞窟。麦积山石窟的造像最高大者达16米,最小者仅为10余厘米。其中第44窟造像被日本人称为“东方的维纳斯”。西秦的78窟、128窟的造像的僧衣细致地绘出了图案。建于七十余米高的的七佛阁上塑像俊秀,过道顶上残存的壁画精美绝伦,其中西端顶部的车马行人图,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车马所走方向均不相同,堪称国内壁画构图之经典之作。

云冈石窟中文名称:云冈石窟英文名称:云冈石窟根据世界文化遗产评选标准C(I)(II)(III)(IV),云冈石窟于2001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方大同市以西16公里的五洲山南麓,集中了大量的佛像。这些石窟是北魏(公元453年)在兴安雕刻的,由当时的和尚昙曜雕刻。大部分都是在北魏迁都洛阳(公元494年)之前完成的,造像工程一直持续到郑光年间(公元520 ~ 525年)。

石窟依山而刻,东西绵延约1公里。有45个大洞穴,252个大大小小的壁龛,51000多个石像,最大的有17米,最小的只有几厘米。云冈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也是举世闻名的石雕宝库之一。云冈石窟造像雄伟壮观,内容丰富,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最高的石雕艺术,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发掘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各有特点。早期的谭瑶五洞气势恢宏,有浓郁淳朴的西部气息。

在中期,石窟以其精细的雕刻和华丽的装饰而闻名,表现出复杂而宏伟的北魏艺术风格。晚期石窟规模虽小,但人物纤细俊秀,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典范,也是骨瘦如柴,像清如画的起源。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是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李道元记载了公元《水经注》年云冈石窟的壮丽景色:因岩构,故真雄伟,乃世人所愿也。山水堂、烟庙、林园锦镜、凝视。

云冈石窟分为东、中、西三个区,东4窟,中9窟,西40窟,此外还有许多小窟。在这些石窟中,第三石窟是云冈石窟中最大的石窟,前壁高25米,中上部凿有12个方形石洞。洞内分两室,后室一佛二菩萨,面颊丰满,造型自然,衣线流畅。从雕刻手法来看,应该是隋唐时期的作品。第5洞和第6洞是一组双洞。第五窟建于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洞中央有一尊佛像,是云冈石窟中最大的佛像,高17米。佛像单膝可站立120人,单脚可站立12人。

大佛周围都是小佛,很壮观。第六个洞穴,在中心,是一个15米高的塔柱,有两层楼连接着洞穴的顶部。每层四面都有雕像,四周墙壁上雕有佛、菩萨、罗汉、飞天等雕像。洞顶有33尊神像和各种游乐设施。在塔柱上方的墙上,雕刻着释迦牟尼佛的传教图。是云冈有代表性的洞穴。

第七洞,前面有三个木檐,分为前后两个房间。在后屋的上墙,有一尊佛坐在狮子座上。东、西、南三面墙上均有雕龛、造像,南墙拱门上的六尊供养菩萨,精美生动。洞顶浮雕飞舞,生动活泼,以荷花为中心,盘旋飞舞,动感十足。第八窟,窟内两侧有骑五头六臂孔雀的罗田鸠山,东侧有骑三头八臂牛的罗田。这种雕像在云冈极为罕见。

第十二窟,主壁上端刻有一个艺伎模样的人,手持弦乐器和打击乐器,表情各异,形象生动。他们手中的古典乐器,如笛子、汩汩等,都非常珍贵,是学习中国音乐的重要资料。第13窟中端有一尊弥勒佛像,高12米多。有一尊佛像,左臂和腿之间雕有一只支撑臂。这是云冈石窟中唯一的例子。

第15洞,雕刻有10,000多尊小佛像,被称为万佛洞。第16窟,连同后面的四窟,是云冈发掘最早的谭瑶五窟。它呈椭圆形,主佛站立在中间的莲花座上,周围的墙壁上雕刻着数以千计的佛像和佛龛。第17窟,中间有弥勒佛倚须弥,东西壁有龛,东一尊,西一尊。第18窟,以三佛为主题,供奉释迦牟尼,两侧是往昔佛和未来佛。主像与前世今生诸佛之间,雕有一尊佛像,佛像之上,雕有五尊弟子像,为释迦牟尼十大弟子。

这群弟子的头离开墙壁,身体和下肢逐渐从墙壁上消失。这种排列是印度佛教犍陀罗艺术的直接影响,在云冈石窟中并不多见。在第19洞,有一尊雕刻在中间的大佛。第20窟,露天造像,此处主佛胸部保存完好,面部丰满圆润,耳肩下垂,双目有神,面容慈祥,雕刻精美,苍劲有力,是云冈石窟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十大亮点一看著名的云冈石窟是北魏都城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大同时期留下的历史遗迹。它是世界遗产,是国家的瑰宝,是大同文化的一张名片。许多中外游客羡慕它的名气。

看大同市西山的两形五洲山,又名五洲山。宋《太平寰宇记》引《冀州图》云:梧州山在县西北,东西数百里,南北五十里。山之南脸,千壁立。云冈石窟是从五洲山南缘开凿的。看云冈石窟三窟。这些洞穴类型多样,结构复杂。主要有雕像,佛教寺庙,宝塔,僧侣的r

这些故事画虽然不是雕刻内容的主流,但和石窟中的其他雕刻一样,烘托了主题,点缀了石窟,使云冈石窟这颗耀眼的明珠绽放出独特的艺术光彩。看六艺云冈石窟的乐舞雕塑,是古代多元文化结合的产物,这里积淀了深厚悠久的各民族民间乐舞艺术。据调查统计,目前有22个石窟雕刻有乐器图像,仍有各种乐器500多件,27种,60多组乐队。有专门表现佛教或世俗世界的艺妓音乐,也有装饰墙壁空间的图案化的艺妓音乐;有规模宏大、形式豪华的天宫歌妓音乐,也有姿态空灵、悠然自得、婀娜多姿的天妃歌妓音乐。

鲜卑族拓跋部是一个在阴山南麓草原上繁衍生息的游牧民族。386年,鲜卑拓跋部崛起,在内蒙古建立了北魏政权,并在今天的乐圣盘桓。后又平定塞北各族,398年迁都平城,即现在的大同。平城96年来一直是中国北方的政治和文化中心。Junichi,鲜卑拓跋族的习俗,起初并不信佛。被魏晋录用后,特别是经施一佑介绍,开始接受佛教。1500多年来,云冈石窟吸引了许多学者、文人、名人、达官贵人为其歌唱,留下了许多千百年不朽的佳作,极大地丰富了云冈石窟的文化内涵。人们总是喜欢看雅俗共赏的九对联和匾额。

云冈石窟历代留下了许多对联,为世界文化遗产增光添彩。

有一块匾额大佛阁是清顺治辛卯1651年夏题写的。对联是:佛心筑于佛境佛土,运城六洞内门正中挂有康熙御笔题写的匾额庄严法。门外对联:性明,镜明,云水含群,诸生成就善行,信女信男。由善至智,佛家教义广传,石康庄、游寿的门楣对联分享:山势随云烟、佛灯而生,石窟前建的云冈石窟木结构,称为十殿,亦称十殿。十论始于辽代。金代十本犹存,曹炎写《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于1147年,即位七年。碑文记载七帝,一百一十年。

坦普尔:一起崛起。尔灵光。三镇四国五崇福六童子七能人八华严九天宫十兜率。寺内有袁载所修石佛龛二十尊,为童所修。明郑德张勤编卷《山西通志》卷四,明嘉靖编卷《大同府志寺观》,均与成化志略有相同。清顺治胡《大同府志》年写的云:石窟十殿袁载修复的石佛龛有二十个。

站在墙上,脸如佛。通裕顺治总督八年年率为捐,已大修。亭台楼阁,香禅林,金碧辉煌。孤雁胜北镜。十殿在明朝中期后被废弃。纵观佛像群,绵延一公里的石雕中,雕像大到十几米,小到几厘米,到处都是巨石和石雕,蔚为壮观。它们的形态很迷人。有的坐在中间,栩栩如生,或敲锣打鼓,或手持短笛或载歌载舞,或手持琵琶,面向游客。这些佛像,在天空中飞翔,支撑着人们的脸、身体、服装线条,都有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艰辛。这些佛像和乐师也明显表现出波斯色彩。这是朋友的历史见证

门票价格:60元/人最佳旅游时间:山西省气温较低,降水较少,昼夜温差较大,尤其是春季,因为地势较高,东南部多山阻挡海洋气流。因此,云冈石窟的最佳旅游季节是5月至10月。

洞窟介绍:1、2号洞窟为双洞窟,位于云冈石窟东端。一洞正中雕有两层方塔,后墙上立着弥勒佛,四壁佛像大多风化剥蚀。南壁洞门两侧雕刻有莫畏和文殊,东壁后下部的佛本生故事浮雕保存完好。第二窟中央为方形三层塔柱,每层四面雕有三个亭子状龛,洞内壁雕有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影像资料。

第三个石窟是云冈最大的石窟。前墙高约25米,被称为昙曜译经楼。石窟分为前室和后室,前室上部中间凿有一弥勒佛窟室,四周凿有一对三层方塔。在房间南面背面的西侧,有三尊雕刻着圆脸、肌肉丰满、花冠精细、服装线条流畅的雕像。坐佛高约10米,两尊佛像各高62米。从风格和雕刻手法来看,这三尊雕像可能是初唐时期(公元7世纪)雕刻的。

第四窟,洞中央雕有长方形立柱,南北两侧各雕有六尊佛像,东西两侧各雕有三尊佛像。在南壁石窟的大门上方,有《北魏郑光年谱》(公元520-525年)的铭文,这是云冈石窟现存的最新铭文。

第5窟,位于云冈石窟中部,与第6窟为一组双窟。洞内分前后两室,后室北壁主佛像三世,中央坐像高17米,为云冈石窟最大佛像。洞壁上满是雕刻的佛龛和佛像。在拱门的两侧,雕刻着坐在菩提树顶上的两对佛像,它们以优美的线条在浮雕中飞翔。两洞前有五座四层亭子。现存建筑于清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

第六窟,窟平面近方形,中央为连接窟顶的两层方形塔,高约15米。塔下是一个大龛,南面雕有佛像,西面雕有佛像相倚,北面雕有面向多宝的佛像,东面雕有弥勒佛像。塔四面大龛两侧,东、南、洞壁二三面及明窗两侧,刻有33幅描绘释迦牟尼从出世到悟道的佛教故事的浮雕。这个洞穴是云冈石窟最具代表性的,其规模宏伟,雕刻丰富,工艺精细。

第七洞,前面有三个木檐,分为前后两个房间。在后屋的上墙,有一尊佛坐在狮子座上。东、西、南三面墙上均有雕龛、造像,南墙拱门上的六尊供养菩萨,精美生动。洞顶浮雕飞舞,生动活泼,以荷花为中心,盘旋飞舞,动感十足。

第八窟,窟内两侧有骑五头六臂孔雀的罗田鸠山,东侧有骑三头八臂牛的罗田。这种雕像在云冈极为罕见。第九洞分为前后两个房间。前室的牌坊是八角形的,房间的墙壁上刻着佛龛、乐师和舞妓。这些雕像栩栩如生。与第9号洞穴同时发掘的第10号洞穴分为两个室。房前有飞天,体态优美,比例和谐。明窗上部,佛像石雕繁复,玲珑剔透,引人注目。在第11号洞穴中,有直接通向洞穴顶部的方形塔,四周雕刻有佛像。正面,菩萨像保存完好。洞壁上的壁龛里都是雕像和小佛像。

第十二窟,主壁上端刻有一个艺伎模样的人,手持弦乐器和打击乐器,表情各异,形象生动。他们手中的古典乐器,如笛子、汩汩等,都非常珍贵,是学习中国音乐的重要资料。第13窟中端有一尊弥勒佛像,高12米多。有一尊佛像,左臂和腿之间雕有一只支撑臂。这是云冈石窟中唯一的例子。南门拱门上部的七佛雕像雕刻精美,典雅大方。在第14窟中,有许多不同的雕像,在西墙的上部有方形的佛柱,在东侧有一些雕像。第15洞,雕刻有10,000多尊小佛像,被称为万佛洞。

16号窟,16号窟至20号窟,是云冈石窟最早发掘的五个洞窟,俗称谭瑶五窟这十六个洞穴是扁平的椭圆形。中间的释迦牟尼主像高135米,立在莲花座上,壁上雕刻着数千尊佛像和佛龛。第17窟,主像为佛三世,中间为弥勒佛坐像,高156米。东西两面墙上都刻有壁龛,东边有坐像,西边有立像。明代东侧,北魏太和十三年(公元489年)的佛龛是后来开凿的。在第18洞,钟政的雕像有15米多高,露出右臂,穿着一千件佛袍。它描绘精美,生动感人。第19窟,主像为第三世界像,窟内释迦牟尼坐像高168米,为云冈石窟第二大像。

洞外凿出两个耳洞,各雕一个8米的坐像。第20窟,窟前带辽代以前塌陷,塑像全开。像三大佛一样站立,中间的释迦牟尼坐像高137米。这尊塑像面部丰满,肩部宽阔,造型雄伟,精神浑厚,是云冈石窟雕塑艺术的代表作,云冈五号、六号石窟在云冈石窟群的中部。它们是在孝文帝移居罗罗前大约465494年挖掘的一组双洞。

寺前有五座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的四层木亭,朱砂柱,琉璃瓦顶,颇为壮观。第五个洞穴是椭圆形的茅草屋,分为前室和后室。后室北墙是释迦牟尼像,高17米,是云冈最大的佛像,外部用唐代泥塑改装。这个洞穴充满了雕刻的壁龛和雕像。洞的西侧,雕有坐在一棵菩提树下的两对佛,顶部浮雕,线条优美,飞翔。第六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两层方形塔,连接洞顶。它大约有14米高。塔柱上雕有一方佛,上方各有一座九层檐塔,驮在大象背上。洞壁上布满了佛、菩萨、罗汉和天妃的雕像。洞顶有三十三天,各种游乐设施,令人目不暇接。围绕塔柱的四面和东南、西、三壁的中下部,有33幅描绘释迦牟尼从出生到觉悟的佛教故事浮雕,连贯一致

南墙有门有窗,左右各刻有四个龛。在门窗之间,有六个顾客和一个艺妓的肖像。明窗雕菩萨与禅宗。把权力刻在拱门上,保护天王和飞天。顶部部分雕有平棋,中间为莲花,周雕有飞天,用花朵装饰整个洞顶。第七、八窟与前几窟相比,在形制、内容、造像构图、题材等方面发生了许多变化,反映了北魏社会变革的洪流。谭武洞,现在编号为1620,是昙曜和尚挖掘的第一个洞穴,也是云冈石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

据公元《云中郡志建置志》年记载:和平之初,昙曜白蒂,在西梧州的首都,雕刻了一座山和一堵石墙,开了五个洞穴,每个雕刻了一尊佛像,高70英尺,第二个60英尺。他雕刻了一个宏伟的雕像,他是第一个。以道武、明远、吴泰、牧婧、文成为模型,雕刻五大雕像。五大洞天规模宏大,气魄雄伟。该系统的共同特点是外墙雕有千佛,一般模仿无后室草堂的椭圆形。雕像以佛三世(过去、未来、现在)为主,主佛高大,占据洞内主要位置。第16窟释迦牟尼像高135米,英俊潇洒。第17窟正中,弥勒佛像高156米。山洞小,大,咄咄逼人。第18窟释迦牟尼像高155米,气势磅礴。东墙上层弟子造像奇特,技艺娴熟。第19窟释迦牟尼像高168米,是云冈第二大佛像。

第20窟为露天造像,中间为释迦牟尼坐像,高1375米。是云冈石窟的杰作,半圆脸,深目,高鼻,大眼,薄唇。大耳垂肩,肩并肩,造型雄伟,气势浑厚。云冈五华洞位于云冈石窟中部第913窟。这五个洞穴是用粘土绘制而成的。第9洞和第10洞是一组双洞,有前室和后室。它们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完成于太和十三年。辽代时这里建有崇福寺。这两个洞穴的平面几乎是正方形的。定南前南墙凿成八角柱,东、西墙上部雕有三个来访木结构龛。剩下的墙上全是雕刻的佛像和飞翔的天空。后洞门雕有明窗,北壁主佛为释迦牟尼佛。第10窟的主像是弥勒佛。后门拱门内外都有雕花图案,层次分明,富于变化。第1113窟为一组,以前后窟的第12窟为中心窟。

第一窟有一个立方体塔柱,四面有上下龛。除了南方的弥勒佛,都是释迦牟尼的雕像。东墙上部有北魏七年(483年)太和雕像碑文,是研究云冈开凿历史的重要材料。洞东北有太和二十年(496)神龛和七佛像。前主室和第12窟东西壁上部,雕有三个仿木建筑形龛,前排两根柱子,三个开口。洞顶雕有吉拉剑,盛有笛子、琵琶、箫、腰鼓等乐器,是研究音乐史的重要资料。第13窟佛像为弥勒佛,高约13米,右臂下雕一火红色,兼具机械和装饰效果。南壁上层的七佛像和东壁下层的供养天人是石窟中的精品。

东墙的壁龛形状各异。武洞雕刻精美多彩,是研究北魏历史、艺术、音乐、舞蹈、书法、建筑的珍贵资料,是云冈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冈东边的窑洞指的是云冈石窟东端的14,都是塔形窑洞。洞穴1和2是一组

坐像高约10米,两菩萨站立像高62米。从风格和雕刻手法来看,很可能是初唐作品。第四个洞穴受到风化和水的严重侵蚀。在南壁洞门的上方,有一幅北魏郑光年间的铭文,这是云冈石窟现存最晚的铭文。西部云冈石窟群包括西部云冈石窟的21至45号窟,以及一些未编号的窟龛。

大多属于北魏太和十八年(494)以后的作品。其特点是群洞多,中小洞多,小龛多作为补充雕刻。雕像大多瘦骨嶙峋,衣纹下部有叠褶,神态优雅秀丽,在藻井中飘逸洒脱,具有浓郁的中国风,与龙门时期雕塑十分接近。其中,第38窟北壁的庄道乐神浮雕是研究北魏杂艺妓的影像资料。第39窟中央有五塔,两侧各有五塔六柱,檐部由柱头上的斗拱支撑。每层的高度都比下层的小,稳重优雅。这是研究早期塔建筑的重要资料。第40窟的整体布局巧妙地运用了装饰艺术,使窟型和构图既规整又富于变化,提高了石窟的艺术风格。

周边景点

恒山,被称为北岳,与泰山、华山、恒山、嵩山一起闻名中外。1982年,恒山以山西恒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曾昌山、横宗、袁岳、子岳。主峰天峰岭位于浑源南10公里,距大同62公里,海拔2017米,被誉为塞外第一山。门票:55元开放时间:夏季06:30-19:00;冬季:08: 00-18: 00交通:从大同坐车到浑源。悬空寺悬空寺,又名孔宣寺,位于山西省浑源县,距大同市65公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宣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晚期。历代都重修过孔宣庙。北魏将道教祭坛从平城迁至大同南。古代工匠按照道教不听鸡鸣狗吠的要求建造了孔宣寺。悬空寺离地面约50米高。悬空寺发展了中国的建筑传统和风格,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悬空寺是中国现存唯一一座集佛、道、儒为一体的独特寺庙。建于悬崖峭壁之间,始建于北魏晚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悬空寺面向恒山,倚翠屏,背危岩,面向下方深谷,亭阁悬于空中,结构巧妙。

悬空寺有40个殿堂和亭台楼阁。利用力学原理,飞梁插一半,梁、柱由岩石上下支撑。廊柱左右相连,蜿蜒曲折,令人称奇。寺内有铜、铁、石、泥佛像80余尊,寺下岩石上有壮观二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墨宝。门票:60元,保险1元(自愿)开放时间:09: 00-17: 00提示:5元内停车场有收费。公厕收费1元。景区门口的公厕,买票进入是免费的。交通:从大同坐长途汽车到浑源。严寺位于大同市中心,是辽金时期华严宗佛教的重要寺庙之一。颜殿分上下殿,上下殿同在一殿,月门相通。商演寺:分为前殿和后殿。前院有山门、走廊、佛寺和云水寺,后院是和尚住的地方。寺庙中最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圣雄宝殿。大厅的中央是五方佛的雕像,墙上挂满了彩色壁画。

内容以佛教传说为主,技法娴熟,艺术价值高。在寺庙的北面,有《魏书释老志》个宋代朱写的石刻。夏衍寺:以薄伽梵歌藏殿为中心,是存放佛经的地方。与大雄宝殿不同的是,此殿古色古香,佛坛中三尊三佛塑像,神态生动,体态自然。大厅里还有许多辽代的雕像,其中最著名的是双手合十,露出牙齿的佛像。门票:夏商寺、夏商寺20元开放时间:08: 00-17: 00。交通:在大同市乘坐4路公交车可直达景区。应县木塔应县木塔建于辽。

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高的木塔,堪称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建筑的瑰宝。应县木塔与国内其他名塔相比,雕工少,古朴多。虽然没有雕梁画栋,但其古朴凝重的外观和错落严谨的结构也让观者动容。县城的穆盈塔高63米,共9层。因为4层是暗的,所以从外面看它只有5层。当你爬到塔顶时,你可以看到整个县城的全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8398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5
下一篇2024-01-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