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加持手印怎么打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 加持手印怎么打,第1张

文殊菩萨手印很多。。1.文殊菩萨手印(一):两手

虚心合掌,中指、无名指交结相持,以两食指置

两大拇指上,如钩形。

2.文殊菩萨手印

(二):此印出于《理趣

经》。双手作金刚拳,左

拳按左膝,如持梵箧一

般,右拳立于右膝上,如持剑状。

3.文殊菩萨手印(三):此印出于《理趣经》。左手作持花印,即拇指同食指相

捻,其余三指竖立,作持花状观之,后置于心;右手作剑印,即是以拇指倾压无

名指、小指之指甲,其余两指竖起,继之以右手剑印来斩左手花茎三次,此乃切

断凡夫隔执之义。

4.五字文殊金刚剑印:双乎外缚,两中指竖合,指上节弯曲如剑形,又名为

文殊剑印,为金刚界三昧耶会之金刚利菩萨印。

5.五髻印:右手无名指暨左手小指指端相合,继之把右手小指与左手无名指

指端相合。而两中指、食指、拇指指端亦各自相合,此印形如五峰状,将其置之

心、两肩、喉而至于顶。与《觉禅钞》中所说稍有不同,双手金刚合掌,以右小

指面倾压左中指面,以右中指面倾压左食指面,而两拇指并立,此印文名为五字

丈殊师利印。

6.八字文殊手印:双手虚心合掌,将两中指依附于两无名指背,两拇指井竖,

两食指弯曲合一,置于两拇指上。据《大日经•密印品》所述,此乃胎藏文殊院

之印。中指、无名指、小指表青莲花,拇指、食指为剑形,即表示三昧耶形。

7.八字文殊菩萨大精进印:双手内缚,两拇指竖起,微弯曲而倾压两食指,

然而两拇指及两食指之间有启、闭两种说法;启时如狮口大张,啖食一切众生烦

恼不祥等,闭时如狮口啖食已毕,故此印又称之为狮子口,或名之为大精进印、

一切无畏印、狮子冠印、狮子首印、文殊狮子口印、宝珠印、妙吉祥破诸宿曜印、

破宿曜障印、破七曜一切不祥印等,而与佛部心三昧耶同。

8.六字文殊:于掌中将两无名指以右压左而相勾结,两小指、中指直竖相拄,

弯曲两食指而捻各中指之背上节。同时食指来去。

因为一切如来密印,皆必须从阿_梨灌顶、 亲授,方可受持。否则私结密印,即犯如来密教三昧耶戒,其罪甚重,有如显教中,未受大戒者偷阅出家律藏一样,为犯盗法罪,此人即不得出家受大戒。

以未受传承,未得认可,即私结手印,是为盗如来密法。未受灌顶不但不可私结手印,乃至所有《大藏经》的密藏部,依佛教诫,亦不应私阅、私学。然而如今,资讯发达,很多人将密教手印制成录音带、录影带、CD、DVD贩卖,或放在网路上,都是不当的行为。

扩展资料

身密的主要修行就是“结手印”。简单的说就是通过两手十指相互交结成不同的形状,并配合想象意念形成的修法。密宗手印的种类可谓数以千记,每种都有特殊的含义和作用,例如:吉祥印、金刚大惠印、大轮坛印、摧伏诸魔印、宝冠持宝印、光焰火界印、缚思等仙印、准九头龙印等等,虽然有些手印名字相同,但其结出的形状却大相径庭。

像金刚甲胄印就是趋魔护体的一种(如是当以明印想成甲胄,擐于自身遍起光焰,恶心魔类四散驰走)。忍者九印依次为:独占印、大金钢轮印、外狮子印、内狮子印、外缚印、内缚印、知券印、日轮印和隐形印。

对东密而言,透过人体两手十个指头,配上心理想象的意念,契合某一修法,互相结成各个不同的“手印”,便可产生加持修学密法者的效力。

除了结手印以外身密还有各种坐势,它和手印一样种类繁多且各具意义,全跏趺坐中的吉祥坐与降魔坐是忍者常练习的两种。忍者平时经常要配合忍者五道(以后章节另有详述)中的“香”进行吉祥坐、降魔坐的精神集中修炼。

-结印

[编辑本段]金刚跏趺坐的练习方法

采用下面几个方法刻苦训练,一般人均可在几个月的时间内达到双跏趺。 1在看书、看电视、休息时尽可能盘腿而坐 2多练习跨鹤坐(臀压在双脚上而跪)。在跨鹤坐的基础上做如下练习:保持臀压住双脚,上身向后倒平(一开始可用被子垫成斜面,逐渐放平),尽量维持时间。 3双腿并拢伸直,脊椎从颈椎、胸椎至腰椎逐节前弯,双手摸地,再用手抓脚后跟腱,渐至头面贴腿。如此反复多次。 4作正弓箭步,放松下沉。脚不挪位,身转180度换方向再放松下沉。反复交换下沉若干次,步子自然逐渐变大。至最大限度时,后一只脚后跟拔起,脚尖着地,再尽力下沉,反复若干次,收势。 5双脚尖分左右成一直线(重心不稳者,可稍留一角度,还不稳者,可扶树等),开步过肩宽,双膝尽力外摆,放松慢慢下沉,多次练习。待腿力增强,步子逐渐加大。 6双脚踝关节向外突出,用脚掌外沿着力。刚开始练习,应循序渐进并作好防护,以免韧带拉伤。待踝关节部的力量增强,可练习走路。常作此练习,踝关节不易被扭伤。 作上述练习一段时间后,腿、跨、膝、踝的韧带拉伸,弹性增强,跨膝踝关节活动范围增大,双跏趺自然便成。

[编辑本段]正确姿势与方法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

1、双足跏趺

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女士用)。按有的传承,不论男女都采用金刚坐。行者请依自己上师所教为准。双跏趺坐重心稳定,有利于身的放松和长时间静坐,而且双足交盘使血液流动大大减缓,减缓生理活动,又增加体腔的静压力,有利于最大限度降低新陈代谢速度,便于入静。初学者一时还做不到则只将一足置另一足上(单跏趺)即可。至于左足在上还是右足在上,请依照自己上师的传承为准。再不行者双足交散坐亦可。

2、脊直

脊椎的每一锥体如珠算珠子叠竖一般,自然正直。由于自然生理弯曲造成的习惯,坐时腰锥易呈后突,应注意纠正。

3、肩张

两肩应舒张但不挺胸。2、3项的具体做法:坐好后以头顶上领,整条脊椎上拔伸直,稍挺胸、肩张开,然后从上而下顺势放松,上半身便处于自然松直的状态。这样不紧张不懈怠地维持下去即可。2、3项做好了,则可以达到“松胸实腹”的效果,便于达到心静气沉。

4、手结定印于脐下

右手掌置于左手掌上(男),或者左手掌置于右手掌上(女),两拇指轻轻接触,自然放松置于腿上。(按有的传承,不论男女都采用第一种。行者请依自己上师所教为准。) 容易散乱的人可以采用另一种手印:大拇指轻触无名指根,并轻握成拳,分置于膝盖上,手臂自然打直,保持两肩平衡。

5、头中正

头不俯仰,不歪斜,下颏微内收(不是低头)。这即利于颈锥正直,又可轻微压迫颈动脉,减缓生理活动,减低新陈代谢,便于入静。

6、双眼微闭

双眼半开,以能见体前三米左右的距离为宜。目光可注视于体前约一肘远处之一静物上。(此静物应①较小②单色③形状简单。如念珠。)如易散乱可闭上只留一丝光线即可。如易昏沉则可睁大眼睛,平视前方。

7、舌舔上腭

舌头的前半部轻舔上腭(不是以舌尖用力抵上腭)。具体窍门是:把舌后部的空气排尽,咽喉部放松,舌稍后缩即自然成,不必用力去“抵”。嘴唇轻闭,嘴部肌肉自然放松,上下牙不要相咬,稍留一缝隙。 按七支坐法做禅修,就能够调整、保持内气,让生命充满活力,并能产生内在的觉悟。第1、2、4、5项——能引入遍行气;第2项能引入上行气;第2、3项能引入等住气;第七项能引入上行气;上述四种气流入持命气,五气合一时行者就能体验到觉悟。

[编辑本段]注意事项:

(1)饱胀或饥饿时,不宜打坐。 (2)在室内静坐时应保持空气流通,但不可当风而坐。 (3)在室外打坐时要注意保暖,也不要直接坐在湿地上。 (4)气候凉时应注意两膝、脖项和后脑的保暖。 (5)肢体形态要求很严,但应注意放松,细心内调,找到一种身体既合要求又轻松舒适的状态。 (6)意识的放松很重要。可以想一下“以难得之身修难得之法多可贵”,“我在为度济众生而修无上法门”,带着慈悲喜舍之心态,微笑从心中泛起并形诸于色。特别把眉心和下颏肌肉放松。 (7)不管双跏趺、单跏趺或散坐,臀部应垫二、三寸的垫子,以自己觉得重心稳,无前倾后仰的感觉为原则。一开始做不到双跏趺便做单跏趺,再不行便散坐。

[编辑本段]书籍记载

《一切经音义》

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八云:“结跏趺坐,约有二种,一日吉祥,二日降魔,几[凡]坐皆先以右趾押左股,后从左趾押右股,此即右押右(疑左字),手亦左居上,名曰降魔坐。诸禅宗多传此坐,若依持明藏教瑜伽法门,即传吉祥为上降魔坐有时而用。其吉祥坐,先以左趾押右股,后以右趾押左股,令二足掌,仰于二股之上。手亦右押左,仰安跏跃之上,名为吉祥坐,如来昔在菩提树下,成正觉时,身安吉祥之坐,手作降魔之印,是故如来,常安此坐。”按今印度佛菩萨像,几于全部为吉祥坐,且如上所述,假若如来在菩提树下,纵手结降魔印,亦不是降魔坐,而仍为吉祥坐。结跏趺坐,为最安稳之坐法,且为佛家取道之方,所以坐法中,此坐最为重要。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七有云:“问曰:‘多有坐法,佛何以故唯用结跏趺坐。’答曰:‘诸坐法中,结跏趺坐,最安稳不疲极,此是坐禅人坐法,摄此手足,心亦不散。又于一切四种身仪中最安稳,此是禅坐取道法坐,魔王见之,其心忧怖。”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三十九记之尤为明白。“问:‘诸威仪中皆得修善,何故但说结跏趺坐’答:‘此是贤圣常威仪故,谓过去未来过克伽沙数量诸佛及佛弟子,皆住此威仪而入定故,复次如是威严顺善品故,谓若行住身速疲劳,若倚卧时便增昏睡,唯结跏(趺)坐无斯过失。’……”结跏趺坐,意义极多,归纳言之,大概不外“五因缘”。

《瑜伽师论》

《瑜伽师论》卷三十中云:“诸佛所许大小绳床草叶座等,结跏趺坐,乃至广说。何因缘故结跏趺坐,谓正观见五因缘故。一由身摄敛速发轻安。如是威侧顺生轻安,最为胜故。二由此宴坐,能经久时。如是威仪不极,令身速疲倦故。三由此宴坐,是不共法。如是威仪,外道他论,皆无有故。四由此宴坐,形相端严。如是威仪,令他见己,极信敬故。五由此宴坐,佛佛弟子,共所开许。如是威仪,一切贤圣同称赞故。”换言之,即结跏趺坐,第一摄身轻安;第二能经久不倦;第三外道皆无;第四形相端严;第五为佛门正坐。此即所谓“五因缘”也。依“诸佛所许大小绳床草叶座等,结跏趺坐”句观之,此坐系坐于床上、地上、座上等,即随所有而坐,不另设施。

《宝雨经》

《宝雨经》卷八所谓“随敷坐”,不外是也。所以 结跏趺坐,不一定坐于座上,坐于床上,甚至地上亦有之,昔如来在菩提树下成正觉时,为吉祥坐,即在地上者也。现今佛像,结跏趺坐,皆在座上,即狮子座(详下),原为后人虔诚敬心,特别设置。结跏趺坐,固可随遇而安。

达摩印:武道大成

宝轮印:智慧大成

弥罗印:杀戮大成

金毗罗印:威严大成

宝相印:法相大成

释迦印:佛主印,包容万物

胎藏印:曼陀罗胎藏大结界

多找些有关印度的名字,什么‘宝’‘罗’‘毗’‘摩’,然后开编

那个九字真言有误的 真正的是临 兵 斗 者 皆 数 组 前 行 九字源自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内篇卷篇登涉篇,云:“祝曰:”临兵斗者, 皆数组前行。

常当视之,无所不辟”。意思是说,常念这九个字,就可以辟除一切邪恶。东密受到我国道教的影响(使用护咒法),可是在抄录这九个字时 把“数组前行”误抄成“数组在前”或“阵裂在前”,而沿用至今。而这个方法上面的已经答过了。

结手印,除了合掌十式,以及少数几个常用的普传手印外,其他手印都需要上师灌顶传承后才能结的(或是法本中的特殊开缘)。

按密教说法,没有得到传承就随便结手印,犯盗法,有很大罪过。

祝吉祥如意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8274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4
下一篇2024-0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