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第二单元: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妇产科学第二单元: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1张

一、骨盆

1、骨骼构成:骶骨、尾部、左右两块髂骨

2、关节:耻骨联合、骶髂关节、骶骨关节

3、韧带:骶尾骨与坐骨结节之间的骶结节韧带和骶尾骨与坐骨棘之间的骶棘韧带。

4、平面:入口平面:前后径11cm

出口平面

骨盆平面

骨盆最小平面(中骨盆平面)――与分娩关系最密切

横径10cm(坐骨棘间距离)

前耻骨联合下缘,两侧坐骨棘,后骶骨下端。

5、后矢状径:坐骨结节连线中点至骶尾关节间的距离。

6、骶耻外径的距离: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第5腰椎棘突

7、直结合径: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骶岬上缘中点间的距离

二、内外生殖器

(一)子宫及韧带

1、子宫

(1)组织结构

子宫内膜:功能层――有周期变化

基底层――无周期变化

子宫肌层:外层多纵行,内层环行,中层多各方交织

子宫浆膜层

(2)子宫颈主要构成:结缔组织

子宫颈管――粘膜上皮细胞呈高柱状,有脉体

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覆盖

宫颈癌的好发部位: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

子宫峡部 上端――解剖学内口

下端――组织学内口

(3)阴道:复层鳞状上皮细胞,无腺体,上宽上窄,前短后长。

2、韧带

维持子宫正常位置:子宫4对韧带及盆底肌肉,筋膜支托

(1)圆韧带:起于子宫双角的前面,输卵管近端的下方→向前下方达两侧骨盆壁。穿过腹股沟终于大阴唇前端

――维持子宫前位的主要韧带

(2)阔韧带:由子宫两侧开始,达骨盆壁

――子宫动静脉和输尿管从此基底穿过

(3)主韧带:横行于宫颈两侧和骨盆侧壁

――为固定宫颈位置的重要组织

(4)宫骶韧带:从宫颈后面的上侧方,向两侧绕过直肠到达第2、3骶椎前面的筋膜。

――间接维持子宫前位的韧带

(5)骨盆漏斗韧带(卵巢悬韧带):卵巢功静脉穿过

(6)卵巢韧带(卵巢固有韧带):卵巢内侧与子宫角间的韧带

子宫全切并双附件切除时,易损伤输尿管的是(主韧带、骶骨韧带、漏斗韧带、后腹膜)

(二)输卵管

全长8-14cm

由内向外:间质部、峡部、壶腹部、伞部

组织构成(外→内):浆膜层,平滑肌层,粘膜层

(三)卵巢

大小:431cm 重5-6g

表面无腹膜,由单层立方上皮覆盖。

组织:皮质(外层)――有原始卵泡及致密结缔组织

髓质(内层)――无卵泡

(四)外生殖器

阴阜

大阴唇:易形成大阴唇血肿

小阴唇:有N末梢,极敏感

阴蒂:有N末梢,敏感

阴道前庭:球海绵体体肌覆盖

会阴侧切术能切到的肌肉(会阴深横肌,球海绵体肌及耻尾肌)

三、邻近器官: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阑尾

四、血管、神经、淋巴

(一)血管

1、卵巢动脉――来自腹主动脉(左侧――左肾动脉)

2、子宫动脉――来自髂内动脉前干的分支

3、阴道动脉――为髂内动脉前干的分支

上段:由子宫动脉供应

下段:由阴部内动脉和痔中动脉供应

4、阴道内动脉――为髂内动脉前干的终支

(二)淋巴

1、内生殖器淋巴

阴道下段――腹股沟淋巴结

阴道上段、宫颈――闭孔淋巴结、髂内淋巴结

子宫体及底部、输卵管、卵巢――腰淋巴结

子宫体两侧――腹股沟浅淋巴结

2、外生殖器淋巴

腹股沟浅淋巴结:会阴,阴道下段,肛门部,下肢的淋巴

腹股沟深淋巴结:阴蒂,股静脉淋巴,腹股沟浅淋巴

(三)神经

1、外生殖器――阴部N

2、内生殖器――交感N与副交感N支配。

五、骨盆底

(一)位置:前为耻骨联合,后为尾骨尖,两侧耻骨降支、坐骨升支及坐骨结节

(二)组织结构

1、外层(浅层筋膜与肌肉)

(1)球海绵体肌:覆盖前庭球及前庭大腺,向后与肛门外括约肌互相效叉而混合的肌肉

(2)坐骨海绵体肌:从坐骨结节内侧沿坐骨升支内侧与耻骨降支向上,集合于阴蒂海绵体

(3)会阴浅横肌:自两侧坐骨结节内侧面中线会合于中心腱

(4)肛门外括约肌:围绕肛门,后端与肌尾韧带相连,前端合于中心腱

2、中层(泌尿生殖膈):会阴深横肌,尿道括约肌

3、内层(盆膈):

(1)肛提肌(耻尾肌、髂尾肌、坐尾肌)

→加强盆底托力的肌肉,是骨盆底最有力的肌肉。

(2)筋膜

  1、女性生理特点:经带胎产乳。产生机理:脏腑、天癸、经络、气血与胞宫的协调作用。以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为核心

  2、月经生理定义: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现象。月经来潮标志女性发育成熟。

  3、月经生理现象:初潮:14岁(11-16岁);周期:28-30天(±1周);经期:3-7天;经量:50-80 ml;经色:暗红;经质:不稀不稠,不凝固,无血块,无特殊臭气;伴随表现:轻微腹胀、腰酸、乳胀,情绪易波动;绝经:495岁(45-55岁)

  4、生理性停经:妊娠期、哺乳期;初潮后1-2年,绝经前1-3年。

  5、特殊月经现象:定期两月一至者为“并月”;三月一至者为“居经”或“季经”;一年一至者为“避年”;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者为“暗经”; 妊娠早期,个别妇女仍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胎儿者称为“激经”。

  6、月经产生机制:月经的产生,是肾气、天癸、冲任、气血作用于胞宫,并在其他脏腑、经络的协同作用下,使胞宫定期藏泻而产生的生理现象。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学说;其他脏腑、经络的协调作用;气血充盛与和调是重要条件。月经的产生是在肾主导下,天癸成熟泌至,使冲任二脉汇聚脏腑之血溢入胞宫,既孕则营养胎元,未孕则化为月经依时而下。肾、天癸、冲任、胞宫各环节之间互相联系,不可分割,主宰着月经的产生。

  月经周期的四个阶段:(月经周期中阴阳气血消长变化)

  行经期(1-4天):血海由满而溢,血室正开,子宫泻而不藏,经血下泄。

  经后期(5-13天):子宫、胞脉相对空虚,阴血不足。阴长期,子宫藏而不泻,阴长。

  经间期(14-15天):重阴必阳,在肾中阳气鼓动下,阴阳转化,阴精化生阳气,出现絪緼之候。

  经前期(15-28天):阳气渐长,达“重阳”状态。阴精与阳气皆充盛,胞宫、胞脉气血满盈。

  7、天癸:天癸者,癸水也,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作用,天癸源于先天,男女皆有,由肾中之真阴所化生,在肾气的推动下趋于成熟。天癸是月经产生的动力。

  8、天癸生理作用:使任脉所司之精、血、津、液旺盛畅通;使冲脉广聚脏腑之血下注于胞宫;从而使胞宫在脏腑、经络、气血共同作用下开始有节律地定期藏泻。

  9、带下病

  广义-带脉以下之疾,泛指妇产科疾病,即妇女经、带、胎、产、杂病;生理-女子阴中流出的液体。狭义-即带下病,带下量、色、质、气味异常之病症。

  带下生理现象:润泽女子阴户和阴道的黏液。

  特点:少量、无色透明、无臭,质粘而不稠。初潮后出现,经前、经间期、妊娠期稍多,绝经后减少。

  作用:濡润、充养阴道与阴户,抵御外邪。

  带下产生机制:带下的产生是脏腑、经络、津液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生理现象。

  10、妊娠

  从受孕至分娩的整个过程。正常妊娠期约289天,即10个妊娠月。

  受孕的机制和条件:“男女媾精”、“两精相搏谓之神”。前提:肾气充盛,天癸成熟,冲任二脉功能协调,胞宫藏泄有期,胞脉、胞络正常。条件:男精壮,女经调。

  受孕年龄和时机:25-30为生育年龄;“两精相搏”合于“的候”。

  妊娠生理现象:停经;脉滑,尺脉按之不绝;早孕反应;乳胀、乳晕着色;子宫增大,4个月始自觉胎动;下腹膨隆,孕3个月可于耻-脐间测到宫底

  预产期:末次月经月加9或减3,日加7(阴历加14)。

  临产生理现象:妊娠足月,胎位下移,释重感;腰腹阵痛,逐渐加重,小腹重坠,有便意;阴道少量血性物排出(见红)。

  鉴别:试胎—月数未足,痛定如常。弄胎—月数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

  临产调护:睡、忍痛、慢临盆。影响分娩因素:产力、产道、胎儿和产妇精神因素

  11、产褥期及哺乳期

  产褥期生理特点:多虚多瘀。(“补虚化瘀”生化汤加减)

  产褥期:分娩结束后,产妇逐渐恢复到孕前状态,约 6 ~8周。

  新产后:分娩后的第一周。

  新产后生理特点:产后 1-2 日内微热、自汗;子宫缩复,小腹阵痛;泌乳;产后 2-3周内排出血性恶露。

  小满月:产后一月;大满月:产后百日,即所谓“弥月为期”,“百日为度”。

  恶露:分娩后从子宫排出的余血浊液,称为恶露。

  产后自子宫排出的余血浊液的变化特点:

  血性(红恶露,3~4天)→浆性(浆液性恶露,7~10天)→白色(白恶露,2~3周)

  哺乳生理:

  乳汁由精血、津液所化,赖气以行。顺产后30分钟可进行首次哺乳。产后哺乳有助于子宫缩复,减少产后出血。哺乳期可停经,或月经量少,周期不规则。哺乳期8月至10月为宜。

  二者最大不同就是生殖医学中心包括男、女的生殖疾病,而生殖妇科主要是看妇科疾病以及产科方面的一些疾病,很少涉及生殖障碍方面的疾病。要是想怀孕,那就去看医学生殖中心。

 1、看病对象不同:生殖妇科主要是女性看病;生殖医学科男女都可以看

 2、看病种类不同:生殖妇科主要是看妇科疾病,产科。生殖医学科主要看生殖障碍方面的疾病

 3、包含内容不同:生殖医学包含男生殖医学和女生殖医学,生殖妇科只是女生殖医学

女性生殖器官包括内、外生殖器官。

  (一)内生殖器 :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二者合称子宫附件。

  1阴道: 阴道为性交器官、月经血排出及胎儿娩出的通道。阴道位于真骨盆下部中央,呈上宽下窄的管道,前壁与膀胱和尿道相邻;后壁与直肠贴近。上端包绕宫颈,下端开口于阴道前庭后部。环绕宫颈周围的部分称阴道穹隆。按其为之分为前、后、左、右4部分,其中后穹隆最深,与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为盆腹腔最低部位。

2子宫: 子宫为空腔器官,是胚胎生长发育的场所。子宫分为宫体及宫颈两部分。子宫体顶部称宫底部,宫底两侧为宫角,与输卵管相通。宫体与宫颈相连部较狭小,称子宫峡部,在非孕期长约1cm

 3输卵管: 输卵管为卵子与精子结合场所及运送受精卵的管道。自两侧子宫角向外伸展的管道,长8-14cm输卵管内侧与宫角相连,走行于输卵管系膜上端,外侧1-15cm(伞部)游离。

  4卵巢: 卵巢是产生与排出卵子,并分泌甾体激素的性器官。位于输卵管的后下方。以卵巢系膜连接于阔韧带后叶的部位称卵巢门,卵巢血管与神经由此出入卵巢。卵巢的内侧(子宫端)以卵巢固有韧带与子宫相连,外侧(盆壁端)以卵巢悬韧带(骨盆漏斗韧带)与盆壁相连。

 ( 二)外生殖器官 :是指生殖器官外露的部分,又称外阴,位于两股内侧间,前为耻骨联合,后为会阴。

 1阴阜: 指耻骨联合前面隆起的脂肪垫。

  2大阴唇: 自阴阜向下、向后止于会阴的一对隆起的皮肤皱襞。

  3小阴唇: 位于大阴唇内侧的一对薄皱襞。小阴唇大小、形状因人而异。

4阴蒂: 位于两侧小阴唇顶端下,为与男性阴茎相似的海绵样组织,具有勃起性。分阴蒂头、阴蒂体及两个阴蒂脚三部分。

 5阴道前庭: 为两侧小阴唇之间的菱形区域,前为阴蒂,后方已阴医学 教育网原创唇系带为界。前庭区域内有尿道口、阴道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2061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30
下一篇2023-1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