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五号发射观后感(10篇)

神舟十五号发射观后感(10篇),第1张

神舟十五号发射观后感(精选10篇)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家的强大,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越来越好了,神舟十五号年底发射,下面是我整理的神舟十五号发射观后感(10篇),以供参考,欢迎大家收藏并分享哟!

神舟十五号发射观后感篇1

夜晚,一轮皎洁的明月高高的挂在浩瀚的夜空,月光倾泻而下,给大地镀上了一层明亮的银光。我望着这轮明月,不禁想起古时候人们对于探索这个令人充满遐想的白月盘的憧憬,这个能在黑夜里照亮万物的星球,曾经让多少科学家为其奋斗一生,只是为了能了解这个离我们最近的又最神秘的天体。

如今,经过人类无限的努力,无限的奋斗之后,这个神秘的“白月盘”终于被世界所熟知,之前解不开的谜团被充满智慧的人们一一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许多科学家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播撒在了航天事业,为祖国航天技术添砖加瓦。于是,中国科学家让“东方红”、“天宫”、“嫦娥”、“神舟”等飞船陆续飞向遥远的太空。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等优秀的宇航员完成了意义重大的科研项目,为祖国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优秀的科学家和伟大的宇航员,我们国家的航天科研技术已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不断地造福着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

望着这片茫茫星海,我想起了今年四月下旬学校组织的活动。著名的专家——欧阳自远院士和申行运大队长为我们讲解太空的奥秘,让我幻想着我也可以穿着宇航服,乘着飞船踏上神秘的月球,去探索这个虽然每天都能看见,但却非常陌生的老朋友,并且解开很多未解的谜团,为国家与人民做贡献。想到这,更加坚定了我的航天梦!

下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还参观了“航天科技馆”,让我明白:火星,金星,木星……人类没有探索的星球还有很多很多,不仅仅只有月球。我想要探索它们,了解它们,从那里带来新的资源,新的能源,造福人类。

又是一个寂静的夜晚,又是一片璀璨的星空。当我将视线转向头顶上的那片星空时,心中不由自主地浮现着耀眼的航天梦。

神舟十五号发射观后感篇2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我的梦想,有梦想才会有追求的动力,才会有完美的未来。航天,是我始终的梦想。我期望自我能像古代官员万户一样勇于为梦想而奋斗;像杨利伟叔叔一样勇于飞向天空;向背后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一样勇于探索和发现……

每每听到有关航天的故事,看到有关航天的新闻,总会牵出我童年的飞天梦。我蹒跚学步、牙牙学语时,就经常听爸爸妈妈提到杨利伟叔叔,夸他了不起,称赞他是航天英雄。英雄?幼稚的我那时还不大懂‘英雄’二字的含义,但是看着大人们满脸羡慕的表情,我不由得暗暗下决心:我也要当英雄。渐渐地,我上了小学,翻开词典,我真正明白了英雄的含义;英雄就是令人敬佩的人。当我真正明白英雄的含义后,我自言自语道:“我必须要当英雄,而且要当像杨利伟叔叔一样的英雄。”

光阴似箭。虽然童年已经悄然离去,但是那时的飞天梦我还记忆犹新。渐渐地,我了解的科普知识多了起来,还明白了《嫦娥奔月》的神话,看到了古代人民对天宫的向往。之后,我还明白了古代官员万户的飞天故事,他那敢于为飞天梦想献身的精神十分值得后人学习。当然,航天飞行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我也听说过航天飞船在空中爆炸的消息,但无论怎样都阻挡不了我对航天的渴望,都抹不去我的航天梦。此刻我国科技越来越发达,神五神六接连上天,又发射了嫦娥卫星,还制定了登月计划。看着这一个接一个的成就,我心里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以后好好学习,勤奋读书,掌握航天知识,锻炼航天本领,早日实现我的`航天梦。

啊,航天,我的梦!

神舟十五号发射观后感篇3

有一天,我做了这样一个梦:众人的欢呼雀跃中,他们有的手中拿着鲜花不停地向天空中抛去,有的不停地大声呼喊,有的手中拿着彩旗不停地挥舞,而我带上了所有人的希望和梦想,踏上了去往太空探索奥秘的旅途。

他们当中有人好奇地问我:“你为什么没穿太空服呢?”我便从容地回答他:“现在都已经是科技化的时代了,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太空服当然已经落后了,现在已经发明了新型的太空薄膜,只要简单地穿上,它就可以供给人氧气,让人生活在宇宙中就像在地球上一样方便,行动自如……”当我踏上了太空船,细心的检查了各项设施的准备工作是否完成后,我边静静的等待着这历史性一刻的到来,只听“五、四……一发射!”我便带着所有的梦想、希望与祝福和太空飞船一起飞向了神秘的太空。

到了太空以后,四周漆黑一片,突然,远方出现了一架神秘的宇宙飞船。我正准备向地球上的人们发送讯号,警报就响起来了,“警报!警报!有不明飞行物!”我连忙开动联系系统,看看能否与对方联系上,就在我开启联系系统的瞬间,那宇宙飞船竟无情的向我发起了进攻。无奈,我只好硬着头皮开启了攻击系统,突然,一颗炸弹向我所驾驶的宇宙飞船袭来,它闪耀着刺眼的光芒,我眼前一黑,便晕了过去。

醒来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竟然躺在床上,哦…原来这是一个梦啊。还好这只是梦啊!不然我可就……虽然我不希望会被外星人攻击,但是,我十分希望我真的能够驾驶宇宙飞船去探索宇宙的奥秘,去领略自然所赋予的美好事物,为国家的航天的事业做出自己的一番贡献,为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使我们国家更加强盛,是国家在未来可以向世界展示出更加绚丽夺目的辉煌。

神舟十五号发射观后感篇4

小时候,我非常喜欢读关于宇宙的书籍,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像杨利伟叔叔一样遨游太空。

可能是我太喜爱航天了,在我的记忆中,隐隐约约浮现了“神舟”五号发射时的情景:一艘体形较大的火箭在一次次倒数中准备发射,当一句洪亮而清晰的“点火,起飞”回荡在我的耳畔时,火箭下方出现了火团,随即往上“冲刺”,直指苍穹。当火箭发射后,我又蹦又跳地大喊道:“我长大也要坐火箭!”妈妈问我为什么,我说:“成为英雄!”妈妈笑了,我也笑了。

现在,我也是时刻想着我上太空的情景:一身笨重的宇航服,一个大大的氧气罐,我背负着全国人民的希望,坐在了火箭中点火、起飞!”火箭在上升,天空从蔚蓝色变成了深蓝色,忐忑的我终于看到了宇宙!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月球,月球是白色的,明暗分明,非常不平整。很快,我到达了月球。下了飞船没有了地吸引力,走一步就会跳起来就像兔子一样。月球上有大大小小犬牙般的环形山,就好像沙漠一般。在月亮旁边只能看到地球呈半圆形,地球大部分的天蓝色是希望,连绵起伏的山岭和辽阔的草原它们代表的绿色是梦想,地球的**代表的陆地是家乡啊!我把从地球带来的种子撒在月球的沙土里,这种子不仅仅是种子,还包含着全国的希望!因为月球没有水和空气,所以种出的玉米要比地球上的高十几倍,简直都快赶上一棵大树了!我还种植了许多花。在月球种的花形状各异,五颜六色,绚丽多彩。忽然,从我的身后窜过一个身影。我猛然一惊,回头一看,只见它长着一双绿色的眼睛,圆形的脑袋,细小的胳膊……原来是外星人!它们奇怪地说了一些我听不懂的话,出于礼貌,我连忙打了个招呼,外星人又说了一些“奇语”,突然一阵刺眼的光闪过,它们消失了。

神舟十五号发射观后感篇5

今年暑假的作业有一项是做一架飞机模型。因为爸爸原来是航模队的成员,在他的协助下,我初步认识了飞机,它们有战斗机、滑翔机、侦查机、直升机以及民航大客机等等。

随后,我们开始做自己的飞机模型了。首先,在纸板上画出机身,再画出同样的三片,再将这四片机身涂满胶水,粘在一起再糊上报纸。然后画出机翼与一个梯形的小东西,将这些东西各再做三个,将两个为一组粘在一起,糊上报纸。接着画出水平尾翼与尾舵,水平尾翼再做一个,尾舵再做三个,将两个水平尾翼粘在一起,糊上报纸,再将尾舵两个一组粘在一起,糊上报纸。最后,把所有东西用热熔胶安装至机身上,机翼在两边,水平尾翼在机身的后上方,尾舵和机翼齐平,这样,一个民航大客机模型就完成了!

这个飞机做的很大,因为没有涂色,所以不是很美观,看着这个飞机,我想起了小时候第一次坐飞机的情景,看着它我感觉:这个飞机不就是一个大客舱和一对大翅膀吗?这次做飞机,我发觉并非那么简单。据爸爸说,他们原来做一个参赛航模要一个月呢!我深深感到:做任何事都要付出努力的,别小瞧了这一架飞机模型,它也是我们的劳动成果呢!

神舟十五号发射观后感篇6

我有一个航天梦,我想飞上天空,和在天空飞翔的小鸟打招呼,和云朵问好,和星星月亮在一起,对星球微笑。

如果我能航天,我就要看一看宇宙到底有多大?如果我能航天,我要看一看宇宙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我能航天,我要看一看宇宙真的是一会儿天亮一会儿天黑吗?如果我能航天,我要感受一下太空和地球有什么不一样?如果我能航天,我就要看一看月球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我能航天,我就要看看地球真的是蓝色的吗?如果我能航天,我要看看银河真有传说中的那样美吗?如果我能航天,我要看一看月亮真的是围着地球转的吗?如果我能航天,我要……

我有千千万万个问题,虽然这些问题都有人解答过了,但是不亲眼看一看我还是半信半疑。我要好好学习,向我的梦想努力。我相信总会有一天我能实现我的梦想——航天!

神舟十五号发射观后感篇7

航天——这两个字从小就一直吸引着我。它对我来说很神秘,也很奇妙。

在我很小的时候,幼儿园的老师告诉我:宇宙是一个很神秘的地方。因为当时我很小,所以个人认为,宇宙是一个有趣好玩的地方;当我上小学时,老师告诉我:“宇宙是由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统一体。是一切空间和时间的综合。我才慢慢懂得了:宇宙是一个广阔而又神秘的空间。人类为了深入的了解它,创造了航天事业。

我开始被航天吸引。我也幻想有一天,自己也能穿着航天服,做

在航天飞船上遨游宇宙,透过航天窗看着外面的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我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去探索月球的奥秘,亲眼见证月亮上有没有嫦娥仙子和玉,有没有桂树和广寒宫。

想着想着,我进入了梦乡。我梦见我坐在航天飞船里,向神秘的`宇宙驶去。

神舟十五号发射观后感篇8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充满了向往,也有过许许多多的勇敢尝试。从最初的古代人模仿鸟的飞翔,孔明灯、飞机的发明,到现在我国“神舟七号”的成功发射和成功返回地面都证明了:只要有梦想,经过不断的努力就能实现梦想。

我的航天梦想是我既能在太空安家落户,又能开着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

就像我们人类既可以在地球上的某个城市居住,又可以在地球上开汽车旅游一样。

我想要在太空居住首先要开发太空中的某个星球。我想在星球上建基地,还要把星球上的各种能源开发使用,在星球上培育出各种庄稼、蔬菜,在太空建设空间城。那样我们人类就可以居住在太空了。

我相信我的航天梦总有一天会实现的!我现在要努力学习,好让我的航天梦变成真的。

神舟十五号发射观后感篇9

我的梦想是当宇航员,在无边无际的宇宙畅游,去探索其中的奥秘,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做贡献。

我要去宇宙找一个可以让我们生活的星球,我要在上面为人类建设一个新的家园,修起宽宽的马路,盖起高高的楼房,还要建一个大大的飞机场,让从地球来的人们安全着陆,我要在那个星球上建一个现代化的游乐场,可以邀请所有的小朋友一起来玩,里面有过山车,碰碰车,摩天轮,激流勇进……

我要去探索月球的奥秘,看看月球的地理结构,我可以从月球上看一看地球是怎样的,我可以把种子种在月球上,看看它能不能生根,发芽。

我可以去火星上看看火星的温度到底有多高,动物和植物能不能在那里生存,看看我们能不能去那里旅游。

我还希望能去其他的星球探索更多宇宙的奥秘,为祖国的航空事业作更大的贡献。

当然,光是想象是不够的,我一定要刻苦学习,热爱科学,为实现我的航天梦打下坚实的基础。

神舟十五号发射观后感篇10

我的航天梦是坐着宇宙飞船到12星座上做客。

我先到水瓶座上,下了宇宙飞船,我看到了几座糖果山;苹。没有鸟的叫声,连风都没有,四季如春。我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了双鱼座的主子双和鱼。双是女的,则鱼是男的,它们坐在亭子里,我想了想双鱼座上的生物向往安静,因为热闹会使他们劳累,所以我只在远处看了看它们就走了。

我还来到了白羊座,从飞船上就看到了下面的羊们斗架连母的都不例外,打斗时间从来不超过十秒。我一下飞船白羊座的主子白羊就拉着我就到它们家喝茶,我临走时,它们还拿了这里的特产给我,我道完谢就走了。

我来到了金牛座,第一眼就看到了大大小小的牛在干活,金牛拉着我,突然我的脑子出现了这样一句话:我们这里是用劳动换来食物的!他递给我一把铲子,随后,我就卖力的干起了活。晚上,我吃着我自己用劳动换来的食物,非常好吃。

我正想去下一个星座,可是,快没油了,我不得不回到地球。

  金牛座

  M1——蟹状星云

  M1就是著名的蟹状星云,它是一团无定形的膨胀气体云。它被划为行星状星云,但本质上与典型的行星状星云完全不同。它已被证认为超新星遗迹。

  M1基本资料:

  赤经(h:m)05:315(0531+21)

  赤纬(deg:m)+21:01

  所在星座:金牛座

  离地球距离:63千光年

  视星等:84

  中国史书上有关于1054年(北宋仁宗至和元年)7月4日凌晨4点左右出现的特亮超新星事件的观测记载。这个超新星爆发时亮度超过金星,约为金星的四倍,也就是-6等,它的遗迹(爆发过程中抛射的气体云)就是现在看到的蟹状星云。《宋会要》记载:“初 ,至和元年五月,晨出东方,守天关。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见二十三日”(23日指白天看到天数,在夜空中被肉眼持续观测了653天)1054超新星被西方天文界称为“中国超新星”。亚历桑那州的Navaho Canyon和White Mesa以及新墨西哥州的Chaco Canyon国家公园的发现表明,这颗超新星也有可能被Anasazi印地安人记录下来;在Chaco Canyon Anazasi艺术在线网站上可以找到有关这项研究的综述。另外,德克萨斯大学的Ralph R Robbins也发现新墨西哥的Mimbres印地安人也可能描述过这颗超新星。1054年的这颗超新星现在按照变星规则命名为金牛座CM它是少数几个位于我们的银河系内的历史上被观测到的超新星之一。

  星云状遗迹在1731年被John Bevis发现,并且被标记在他绘制的大布列颠天文图册(Uranographia Britannica)上。1758年8月28日,当时正在寻找首次按预言回归的哈雷彗星的Charles Messier独立地发现了它,最初他认为这是颗彗星。当然,很快他就意识到它完全没有位移,于1758年9月12日将它标记下来。正是这个天体的发现促使Charles Messier开始编纂他的星云表。也正是这个天体的发现,使他产生了用望远镜搜寻彗星的想法,因为这个天体在他的小折射望远镜中跟一颗真正的彗星(1758 De la Nux, C/1758 K1)非常相似(参见他的记录)。1771年6月10日,Messier从一封信中知道了Bevis先前的发现,并且承认了Bevis的最早发现权。

  1731年,英国天文爱好者比维斯首次用小型望远镜发现了这个朦胧的椭圆形雾斑。1771年刊布的《梅西叶星表》,把它列为第一号天体:M1在《星云星团新总表》中,它的编号是NGC19521844年英国 WP罗斯用他自制的大型反射望远镜观察到星云的纤维状结构。他根据目视观察的印象,把星云描绘成蟹钳状,因而名为蟹状星云,并沿用至今。

  这个星云因为1844年左右Ross爵士绘制的一幅素描而被命名为“蟹状星云”。在最早期的观测中,Messier,Bode和William Herschel正确地描述了这个星云是不能被分解成恒星的,但是William Herschel却认为这是个星团,可以被更大的望远镜分解出来。John Herschel和Ross爵士错误地认为它“刚好可以被分解”成恒星。他们和其他人,包括1850年代的Lassell,显然将其中的纤维结构误认为可以分辨的恒星了。 19世纪末,由Winlock等人进行的早期光谱观测揭示了这个天体的气体本质。M1的第一张照片是1892年用20英寸望远镜拍到的。最早的详细光谱分析是1913到1915年间由Vesto Slipher完成的;他发现光谱中的发射线是分裂的;这在后来被认为是多普勒效应的结果,其中一部分星云正在接近我们(这样谱线就会蓝移)而另一部分则远离我们(谱线红移)。Heber D Curtis根据Lick天文台的照片,在他的描述中将这个天体暂时归类为行星状星云(Curtis 1918),这种观点到1930年就被否定了;但这种错误的分类方式仍然出现在许多最新的手册中。 1921年,Lowell天文台的CO Lampland在比较用42英寸反射望远镜得到的精细照片时发现,星云的各部分都有明显的运动和变化,亮度也在变化,其中星云中心那对恒星附近的几块小区域内的变化更是非常戏剧化(Lampland 1921)。同一年,Wilson山天文台的JC Duncan比较了相差115年拍摄的照片,发现蟹状星云以每年平均02“的速度膨胀,追溯这一运动可以发现这个膨胀始于大约900年前(Duncan 1921)。同样在这一年,Knut Lundmark发现这个星云与1054年超新星有关(Lundmark 1921)。 1942年,根据Wilson山天文台的100英寸Hooker望远镜的观测,Walter Baade计算出精确的膨胀年龄为760年,这意味着星云是在1180年左右开始膨胀的(Baade 1942);后来的观测将这一时间修正为1140年。实际超新星爆炸是发生在1054年,这表明星云的膨胀必须是加速的。 星云由超新星炸出的物质组成,现在已经扩散到直径大约10光年的范围内,并且仍以高达1,800千米/秒的超高速向外膨胀。它的发射线谱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这最早是由Roscoe Frank Sanford在1919年通过分光观测发现的,参见(Sanford 1919),1930年的由Walter Baade和Rudolph Minkowski所做的照相观测也证实了这一点。首先是发射线谱(包括氢发射线),来自星云中偏红色的、构成杂乱无章的网络状结构的亮纤维部分,这与弥漫气体星云(或是行星状星云)相似。另一部分是连续谱,来自星云中偏蓝色的背景部分,是由高度偏振的”同步加速辐射“产生的。同步加速辐射是由强磁场中的高能(快速运动)电子发射出来的。这一解释最早是由苏联天文学家J Shklovsky (1953)首次提出的,并且被Jan H Oort and T Walraven (1956)的观测所支持。同步加速辐射也出现在宇宙中其他的”爆发“过程中,比如不规则星系M82的活动核心和巨椭圆星系M87的奇特喷流。蟹状星云在可见光波段的这种惊人性质可以从英澳天文台(Anglo Australian Observatory)的David Malin用Palomar望远镜拍到的照片和Paul Scowen在Palomar山上拍到的照片中清楚地看出来。 1948年,蟹状星云被认证为一个强射电源,被命名和标记为金牛座A,后来被称为3C 144星云发出的X射线也在1963年4月被Naval Research Laboratory发射的载有X射线探测器的Aerobee型探空火箭发现;这个X射线源被命名为金牛座X-1通过1964年7月5日的月掩蟹状星云观测,以及1974年和1975年同样的观测,证明X射线是从一个至少2角分的区域内发射出来,蟹状星云通过X射线发射的能量比它在光学波段的能量高100倍左右。尽管如此,即使在可见光波段,这个星云的光度也是非常巨大的:它的距离为6,300光年(这是由Virginia Trimble (1973)精确测量得到的),这样它的视亮度对应的绝对星等就是-32等左右,超过太阳光度的1000倍。它在所有波段的总光度估计是太阳光度的100,000倍,也就是510^38尔格/秒! 1968年11月9日,一个脉冲射电源,蟹状星云脉冲星(也被称为NP0532,”NP“是指NRAO(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脉冲星,或者PSR 0531+21),在M1中被发现。发现者是位于波多黎各的Arecibo天文台的天文学家,利用的望远镜是300米的射电望远镜。这颗脉冲星是照片中位于星云中心附近的那对恒星中右侧(西南方)的那颗。这颗脉冲星也是第一颗被发现的光学波段脉冲星,是亚历桑那州Tucson市Steward天文台的WJ Cocke,MJ Disney和DJ Taylor在1969年1月15日当时时间晚上9:30分(根据Simon Mitton的记录,是世界标准时1969年1月16日3:30分)利用Kitt峰上的90厘米(36英寸)望远镜发现的,他们发现它闪烁的周期与射电脉冲星的周期一样,都是33085毫秒。这颗光学脉冲星有时也以超新星的标记法命名为金牛座CM 现在认为,这颗脉冲星是快速旋转的中子星:它每秒钟自转大约30圈!这个周期被定得很精确,因为中子星表面的”热斑“几乎在电磁波的所有波段都放出脉冲。中子星是个致密的天体,比原子核的密度还高,把超过一个太阳质量的物质聚集在30千米的范围内。它与星云中磁场的相互作用使得旋转逐渐变慢;这也是使星云发光的主要能源;就像前面提到的,这个能源比我们的太阳要强100,000倍。 在可见光波段,这颗脉冲星的视星等为16等。这颗非常小的星星的绝对星等为+46等,与我们的太阳在可见光波段的光度相当! Jeff Hester和Paul Scowen利用Hubble太空望远镜来研究了蟹状星云M1(可以参考Sky & Telescope杂志1995年1月第40页)。他们利用HST进行的持续研究为研究蟹状星云及其脉冲星的动力学和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最近,HST的天文小组还研究了蟹状星云的核心部分。 这个天体受到了如此之多的关注,以至于将当时的天文学家分成了大致相当的两个部分:一部分人的工作与蟹状星云有关,而另一部分则是无关的。1969年6月在亚历桑那州的Flagstaff召开了一次”蟹状星云研讨会“(会议结果可参看PASP 1970年5月第82卷——Burnham)。1970年8月在Jodrell Bank天文台举行的IAU(国际天文学会)第46次研讨会也是专注于这一天体的。Simon Mitton在1978年写了一本很好的关于蟹状星云M1的小册子,至今仍然是最通俗易懂和资料最丰富的(这也是这里的许多资料的来源)。 蟹状星云可以相当容易地通过金牛座Zeta星(或者金牛座123星)找到。这颗星是公牛的”南侧尖角“,是颗3等恒星,可以容易地在毕宿五(金牛座Alpha星)的东偏东北方向找到。M1就在Zeta星偏北1度,偏西1度的地方,就在另一颗六等恒星Struve 742的偏南一点,偏西半度的位置。 这个星云可以容易地在晴朗黑暗的天空中看到,同样也很容易被非理想条件下的天光背景所掩盖。M1在7x50或10x50的双筒镜中可以刚好被看到,呈现为一个暗斑。更大一点的倍率可以看到它是个卵形星云状光斑,周围被雾气所环绕。在一架至少4英寸口径的望远镜中,一些细节会显现出来,星云的内侧可以看到一些微弱的色斑和条纹结构;John Mallas报告说,在最好的条件下,有经验的观测者可以看到它们遍布星云的内侧。爱好者们可以证实Messier的印象,M1在小仪器中看起来确实像一颗没有彗尾的暗彗星。只有在最佳条件下,用更大的望远镜,至少16英寸口径以上,纤维状和精细结构才能被看到。 由于蟹状星云离黄道只有1度半的距离,所以经常会发生与行星会合的现象,偶然会被行星遮掩,也会发生被月亮掩食的现象(前面提到过几次)。 M1刚好位到银河中。金牛座Zeta星是颗奇特的仙后座Gamma型变星,是颗快速自转的、光谱型为B4 III的恒星,向外喷出一层膨胀的气体壳层,它还有一颗暗弱的分光伴星,公转周期约133天。在赤经上比M1早两分钟(即半度)的地方就是恒星Struve 742,也叫ADS 4200这是一颗目视双星,两颗伴星A星(72等,光谱型F8,**)和B星(78等,白色)相距36”,方位角为272度,相互旋转一圈需要大约3000年。

  蟹状星云还是强红外源、紫外源、X射线源和 γ射线源。它的总辐射光度的量级比太阳强几万倍。1968年发现该星云中的射电脉冲星,它的脉冲周期是003309756505419秒(也就是33毫秒),为已知脉冲星中周期最短的一个。1969年又发现它同时是一颗光学脉冲星。目前已公认,脉冲星是快速自旋的中子星,有极强的磁性,是超新星爆发时形成的坍缩致密星。蟹状星云脉冲星的质量约为一个太阳质量,其发光气体的质量也约达15个太阳质量,可见该星云爆发前是质量比太阳大若干倍的大天体。星云距离约6300光年,星云大小约12光年×7光年。

  动能拦截弹是一种由助推火箭和作为弹头的动能杀伤飞行器(KKV)组成,借助KKV高速飞行时所具有的巨大动能,通过直接碰撞摧毁目标的武器系统。20世纪80年代实施“战略防御计划”(SDI)以来,美国为导弹防御系统研制了多种KKV,其中包括地基中段防御系统的地基拦截弹(GBI)、“宙斯盾”导弹防御系统的“标准”3(SM-3)海基拦截弹、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拦截弹、“爱国者”3(PAC-3)拦截弹以及最新研制的可机动部署的动能拦截弹(KEI)。目前,GBI、SM-3、PAC-3和THAAD拦截弹等都已进入部署阶段。

  一、地基拦截弹

  地基拦截弹(GBI)是地基中段防御(GMD)系统的“武器”部分,是一种先进的动能杀伤防御武器,其任务是在地球大气层外拦截来袭的弹道导弹弹头并利用“直接碰撞”技术将其摧毁,即在大气层外(100km以上的高度)拦截来袭导弹。在GBI飞行过程中,作战管理指控系统通过飞行中拦截弹通信系统向其发送信息,修正来袭弹道导弹的方位信息,使得GBI弹上探测器系统能够识别指定的目标并进行寻的。

  GBI有两种型号,一种是部署在美国本土的三级动能拦截弹,另一种是计划部署在欧洲的两级动能拦截弹。

  1 美国本土部署的三级GBI

  美国本土部署的GBI包括一个外大气层杀伤飞行器(EKV,以碰撞方式摧毁弹头)、三级固体助推火箭以及发射拦截弹所需的地面指挥和发射设备。波音北美公司和休斯公司(现已并入雷神公司)设计的EKV分别于1997年和1998年进行了试验。1998年11月,选中雷神公司的EKV。但波音北美公司继续研制EKV,作为主要的备选方案。EKV本身是一个能够自主作战的高速飞行器,由红外导引头、制导装置、姿轨控推进系统和通信设备等组成。雷神公司的EKV重64kg,长约14m,直径06m。它采用惯性测量装置制导,依靠激光起爆系统执行各种指令,如在拦截弹助推段打开阀门和点燃点火器等。其导引头采用了一种三镜面不散光望远镜系统,将成像聚集到一个由两个波束分离器和三个256×256焦面阵组成的光学试验台组件上。为了保证冗余度,每个焦面阵都有各自独立的电子器件和信号处理信道,但三个信道的数据都将汇集到一个数据处理器中。据称,当光进入第一个波束分离器后,部分能量被反射到一个硅CCD焦面阵上,部分光则通过该分离器。在通过第二个波束分离器时,部分能量被反射到碲镉汞焦面阵。剩余的光继续前行,最后撞在第二个碲镉汞焦面阵上。这样,光通过每个光反射部件其波段依次变短,物体被三种不同的探测器成像,而且每个探测器是在同一时间看同一物体,只是带宽不同而已。采用这种方案有很多优点:第一,消除了在不同时间由不同波段对一个物体成像所带来的问题;第二,采用三个单独的焦面阵,如果一个或两个焦面阵出现故障,仍能继续执行任务;第三,这种系统的光学部分无需致冷,碲镉汞焦面阵的工作温度约为70K。

  关于助推火箭,美国导弹防御局(MDA)曾考虑多种方案,其中有研制新的助推火箭和改进现有“民兵”导弹的助推火箭等。1998年8月,当时的弹道导弹防御局(BMDO)决定以商用助推火箭为GBI的助推火箭(BV)方案。其一级发动机采用阿联特公司的GEM-40VN固体发动机(最初用于德尔它2火箭),二级和三级发动机采用考顿公司的Orbus 1A发动机。但该计划进展并不顺利,到2001年8月进行飞行试验时,已经比原进度落后了18个月。MDA最终调整采购战略,决定由轨道科学公司研制新的助推火箭(命名为OSC Lite),而洛马公司接手波音公司的商用助推火箭(重新命名为BV+)的工作。轨道科学公司的助推火箭为三级火箭系统,它的很多部件来自该公司的“飞马座”、“金牛座”和“人牛怪”火箭。

  目前,轨道科学公司已经成功进行了两次助推火箭飞行试验。2003年2月7日,成功完成了首次飞行试验。该助推火箭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飞行高度达到了1800km,飞行距离达到距发射场5600km。根据飞行试验后对所采集数据的初步分析,助推火箭的所有主要目标均已实现,包括检验拦截弹的设计和飞行特性、通过机载设备采集飞行数据、确认推进系统预期达到的性能指标。2003年8月16日,轨道科学公司圆满完成第二次助推火箭发射,其试验目的包括检验火箭的设计和飞行特性;确认制导、控制和推进系统的性能。

  而洛马公司的助推火箭首飞试验推迟到了2004年1月。该公司研制的助推火箭一直受技术问题和工业事故所困扰,远远落后于轨道科学公司助推火箭的发展。但按照目前的战略,MDA支持上述两家公司研制助推火箭,从而降低导弹防御计划的风险。

  因此,从2004年以来进行的GMD系统飞行试验以及所部署的地基拦截弹采用的均是轨道科学公司研制的助推器,而之前飞行试验采用的只是一种代用的两级助推火箭。截至2008年,美国已经部署了24枚动能拦截弹,其中21枚部署在阿拉斯加,3枚部署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比尔空军基地。预计到2013年左右,在美国本土部署的GBI将达到44枚左右。

  2 计划在欧洲部署的两级GBI

  美国目前已经决定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设施,包括在波兰建立拦截弹阵地,2011~2013年间部署10枚远程地基拦截弹;将现在太平洋试验靶场使用的地基X波段雷达样机(GBR-P)改进后部署在捷克。

  在欧洲部署的GBI与美国本土部署的GBI基本相同,也是由助推火箭和EKV组成;但不同的是美国本土部署的GBI采用三级助推火箭,而欧洲部署的GBI采用两级助推火箭。两级GBI的最大速度略低于三级GBI,约7km/s,拦截高度200km。MDA称这种拦截弹更适于在欧洲的交战距离和时间要求。该拦截弹地下发射井的直径和长度比“民兵”3导弹等进攻型导弹所用的地下发射井小得多。

  二、“标准”3海基拦截弹

  “标准”3(SM-3)导弹是“宙斯盾”海基导弹防御系统采用的拦截弹。该弹包括SM-3 Block 0基本型、SM-3 Block 1型系列(1型、1A型、1B型)和Block 2型系列(2型和2A型)。目前,美国已经部署了少量的SM-3 Block 1型拦截弹,正在研制Block 1B型以及Block 2型系列。

  1 SM-3 Block 1型系列

  SM-3 Block 1型系列导弹(直径约035m)的关机速度在3~35km/s之间,具备拦截近程和中程弹道导弹的能力。

  SM-3 Block 1型导弹是以大气层内防御使用的两级SM-2 Block 4A导弹为基础,改进成四级大气层外使用的拦截导弹。SM-3导弹第一级、第二级采用了SM-2 Block 4A型导弹的发动机(MK-72助推器和MK-104双推力火箭发动机),增加了第三级火箭发动机、一个新的头锥和外大气层轻型射弹(LEAP)动能弹头。第三级火箭发动机(TSRM)的设计是以美国空军菲利普斯实验室“先进固体轴向级”(ASAS)计划所开发的技术为基础。为了提高能量管理的灵活性,TSRM现包括两个独立的推进剂药柱,按照指令两次点火。两次脉冲工作能独立地按照指令点火,以获得最大的时间上的灵活性。第一个脉冲为第三级提供变轨机动,而第二个脉冲能用于修正相对位置误差,这种误差在中段飞行期间有可能增大。对于较短交战距离来说,可能不需要第二个脉冲。第一个脉冲发动机熄火参数和第二个脉冲发动机点火参数由大气层外中段导引算法计算产生。

  TSRM的前面是一个改进的制导设备段(GS)。把制导设备段放在第三级上,可为动能弹头提供更大的空间,主要作用包括:(1)用于远程飞行的电力设备;(2)“宙斯盾”武器系统的通信;(3)遥测;(4)飞行终止电子设备;(5)GPS辅助的惯性导航(GAINS)。GAINS用于在拦截弹中段飞行期间提供较高的制导精度。GPS的信息与雷达的修正数据相结合,可以为拦截弹提供更高的状态精度。为了确保高拦截成功率,SM-3导弹即使在没有GPS数据的情况下也能作战使用。

  拦截弹的第四级是LEAP动能弹头。动能弹头本身能自动调节方向和高度,作大机动飞行。LEAP动能弹头高度模块化,结构紧凑,已经进行了空间试验,用于防御中远程弹道导弹。为了提高动能弹头的系统性能、部署能力及费效比等,LEAP必须控制在10kg量级,一般在6~18kg之间,带有弹射机构的LEAP为167kg,长约056m,直径0254m。LEAP动能弹头主要由导引头、制导设备、固体轨姿控系统(SDACS)以及接口弹射器机构等四部分组成。SDACS包括一个主发动机和两个脉冲发动机。在2003年6月进行的FM-5飞行试验中,SDACS系统主发动机工作(即在持续燃烧模式下)使弹头过热,因此其它两个脉冲(脉冲1和脉冲2)使转向球出现裂纹。为此,2004年部署的首批5枚SM-3 Block 1型导弹只具备持续燃烧的功能,禁用了两次脉冲燃烧。目前正在对SDACS系统进行改进。

  SM-3 Block 1型导弹的动能弹头采用单色长波红外导引头和固体SDACS推进系统,具备目标识别能力,在海基导弹防御系统飞行试验中成功地完成了拦截靶弹的任务。

  SM-3 Block 1A型导弹与Block 1型导弹的区别不大,只是在Block 1型导弹的基础上改进了某些部件。Block 1A型导弹仍然采用单色导引头,其动能弹头采用了全反射光学系统和先进的信号处理器。

  目前雷神公司还在开发SM-3 Block 1B。该型导弹包括先进的双色红外导引头、先进的信号处理器和一套节流轨姿控系统(TDACS)。TDACS能够动态调整弹体的推力和运转时间,而且很可能会提供更大的推力,使系统应对不同威胁的能力更强。

  2 SM-3 Block 2型系列

  美国还正在与日本共同研制SM-3 Block 2型和Block 2A型导弹(直径约为053m),关机速度将比Block 1型系列导弹提高45%~60%,达到5~55km/s左右,具备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能力。美日的研制工作由美国的雷神公司和日本的三菱重工公司共同承担。日本主要参与导引头、轨姿控系统(DACS)、第二级火箭发动机和蚌壳式头锥的研制。Block 2型的主要改进如下:

  ● 第二级将采用直径53cm的火箭发动机;

  ● 动能弹头采用双色导引头,对突防装置具有更强的识别能力;

  ● 改进动能弹头信号处理器,视场内识别的弹头数量增加;

  ● DACS可能采用延长固体燃料燃烧时间或增加DACS长度的液体DACS或液体/固体燃料混合系统;

  ● 新型蚌壳式头锥。

  SM-3 Block 2A型导弹则是在Block 2型导弹的基础上,采用了比Block 2型更大的动能弹头,提高动能弹头的轨控能力。MDA计划2009年进行Block 2型拦截弹火箭发动机试验,2013年左右部署Block 2型导弹,2015年部署Block 2A型导弹。

  三、THAAD拦截弹

  THAAD是一种高速动能杀伤拦截导弹,由固体火箭推进系统、KKV和连接这两部分的级间段等部分组成。THAAD全弹长617m,最大弹径037m,弹重660kg。

  KKV主要由捕获和跟踪目标的中波红外导引头、制导电子设备(包括电子计算机和采用激光陀螺的惯性测量装置)以及用于机动飞行的轨姿控推进系统组成。整个拦截器(包括保护罩)长2325m,底部直径为037m,重量为40~60kg。

  KKV装在一个双锥体结构内:前锥体为不锈钢制造,其上有一个矩形的非冷却蓝宝石板,作为导引头观测目标的窗口;后锥体用复合材料制造。为了保护导引头及其窗口,在前锥体的前面还有一个保护罩,由两块蚌壳式的保护板组成,在导引头即将捕获目标之前抛掉。在大气层内飞行期间,保护罩遮盖在头锥上,以减小气动阻力和保护导引头窗口不受气动加热。

  导引头的设计包括一个全反射Korsch光学系统和凝视焦平面阵列。THAAD拦截弹在前7次飞行试验中,其红外导引头采用硅化铂焦平面阵列,阵列规模据信为256×256元。从第8次试验起,THAAD拦截弹的红外导引头改为碲化铟焦平面阵列,很可能是多色的焦平面阵列。

  KKV的变轨与姿控系统提供姿态、滚动和稳定控制,也提供最后拦截交战的变轨能力。轨控和姿控系统包括单独的氧化剂箱、推进剂箱、增压剂箱和轨控与姿控发动机。轨控系统由4台发动机组成,姿控系统由6台较小的发动机组成(4台俯仰与滚动控制发动机,2台偏航控制发动机)。

  用于制导的集成电子设备组件包括几台简化指令的计算机,用以改进直接碰撞杀伤制导;而采用环形激光陀螺的惯性测量装置用于测量和稳定平台的运动,并作为寻的头的测量基准。

  THAAD拦截弹发射前由拦截弹装运箱提供保护。该装运箱用石墨环氧树脂材料制造,以使重量最小。装运箱采用气密式密封,在拦截弹储存或运输时提供保护。装运箱也起发射筒的作用,被紧固在有10枚拦截弹的托盘上。该拦截弹的托盘再安装在发射车上。拦截弹直接从装运箱中发射出去。

  2007年1月,洛马公司被授予生产THAAD的合同,包括48枚拦截弹、6辆发射车和2个火力控制与通信单元,2008年部署了首批24枚拦截弹。美国陆军计划最终将采购1400多枚THAAD拦截弹。

  四、可机动部署的动能拦截弹

  GBI、SM-3、THAAD和PAC-3拦截弹等都属于动能拦截弹。但这些拦截弹都是单一用途的,只能用于各自的武器平台系统。这些拦截弹的助推器多数是由原有导弹武器系统的助推器改进而成,如SM-3和PAC-3的助推器都是分别由相同名称的舰空导弹和地空导弹的助推器改进而成,GBI助推器的早期方案也是采用“民兵”3导弹的助推器,后来调整为采用商业运载火箭的发动机。这些助推器的加速性能都不高,存在着两个主要缺陷:一是应用平台单一,二是性能受到限制。这些缺陷使拦截弹的效费比难以提高,在作战中也缺乏灵活性。

  因此,美国从2002年就已经开始考虑研制下一代可机动部署的多用途(用于助推段、上升段和中段拦截)动能拦截弹(KEI)。其目的是通过通用助推器与有效载荷的逐渐集成,利用可机动部署能力和战场空间的交战灵活性来逐步增强一体化导弹防御体系的多层次拦截能力和健壮性,并且达到较高的效费比。KEI要达到的这些能力是一体化弹道导弹防御系统(BMDS)采办策略中非常重要的目标。

  在KEI方案中将设计一种通用的集装箱式的高加速度拦截弹。KEI由机动发射车、拦截弹和作战管理系统组成。一个KEI连包括5辆机动发射车(每个发射车装备2枚拦截导弹)和6辆运载作战管理系统的高机动性多用途轮式车辆(每辆装载4个S波段天线的卡车)。利用7架C-17运输机可以在24h内将一个KEI连部署到世界任何地方,并且能在部署后3h内做好作战准备。

  KEI拦截弹长约118m,弹径102m,重1044t,体积约是SM-3的两倍。KEI的杀伤器由自动导引系统、SM-3导弹的电子系统以及为GBI研制的轨姿控系统等组成。KEI可在60s的时间内加速到6km/s,速度约是SM-3 Block 1型导弹的两倍。

  按照最初的计划,KEI旨在研制成一种新型可机动部署的助推段/上升段动能拦截弹,作为机载激光助推段拦截系统的后备方案。但是随着该计划的发展,MDA已将KEI助推器按通用助推器使用,与多用途杀伤飞行器和先进的具有目标识别能力的有效载荷(如子母拦截器MKV)进行集成,以增强GMD、“宙斯盾”、THAAD和PAC-3等的能力。

  KEI计划目前进展比较顺利,成功地进行了第一级和第二级发动机静态点火试验,初步验证了这两级发动机应用于高加速度、高速度以及高机动能力导弹方案的可行性。今后,还将陆续进行一系列发动机静态点火试验,利用获取的数据进一步优化设计,为2009年计划进行的首次助推器飞行试验做准备。

  KEI既可陆基部署,也可海基部署。预计,陆基KEI将于2014~2015年左右具备初始作战能力,海基KEI的部署时间尚未确定。

  五、PAC-3拦截弹

  PAC-3型导弹由一级固体助推火箭、制导设备、雷达寻的头、姿态控制与机动控制系统和杀伤增强器等组成。弹头与助推火箭在飞行中不分离,始终保持一个整体。PAC-3导弹的杀伤增强器增大了拦截目标的有效直径。该装置位于助推火箭与制导设备段之间,长127mm,重111kg。杀伤增强器上有24块0214kg重的破片,分两圈分布在弹体周围,形成以弹体为中心的两个破片圆环。当杀伤增强器内的主装药爆炸时,这些破片以低径向速度向外投放出去。

  六、新型动能拦截器——子母拦截器

  如何从“威胁云团”(由弹头、弹体和诱饵组成)中识别来袭弹头是目前中段防御系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而GBI和SM-3导弹目前均是携带单个动能拦截器,在无法有效解决识别目标问题的情况下,拦截一枚具有复杂突防装置的导弹就可能需要多枚拦截弹。为此,MDA于2002年公布了微型杀伤拦截器(MKV)计划,即利用微型化技术,使一枚拦截弹携带数十个拦截器,采用一种“多对多”的策略来有效弥补弹头识别方面的不足,降低对来袭导弹发射前的情报需求和对导弹防御系统识别能力的需求。

  冷战时期,美苏1972年签订的《反导条约》严格限制研制子母杀伤器用于国家导弹防御中。但由于该条约存在一些漏洞,美国实际上已经很早就开始相关技术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海军与当时的弹道导弹防御局合作,研制一种用于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微型拦截器——LEAP。2002年6月,美国退出《反导条约》后,MKV计划正式对外公布。2004年,洛马公司获得研制和验证微型杀伤器的合同,为期8年,要求拦截器和母舱适用于现有的以及计划发展的各种助推火箭。同时,微型拦截器计划正式更名为子母拦截器(MKV)。

  MKV体积小,重量轻,对运载工具的要求较低。新MKV概念是针对GMD目标识别问题提出来的,未来可用于GBI、SM-3和KEI上。MKV计划引进了一种双色导引头和改进的液体轨姿控系统。MDA曾估计单个拦截器的重量在2~10kg之间。现在预计每个拦截器大约重5kg,直径15~20cm,长25cm,大小如咖啡罐。具体携带的拦截器数量是保密的,如果使用GBI携带的话,拦截器应在10个以上。MDA和洛马公司的官员一直暗示,一枚拦截弹将可以携带24个拦截器或者更多。但是如果现在的估计是准确的(即每个拦截器为5kg),现有的或者计划研制的助推火箭能够携带的拦截器数量似乎将大大少于24个。而且,由于拦截器必须有足够的质量,以便采用“碰撞杀伤”的方式进行拦截,因此不能无限制地减小拦截器的尺寸。

  MKV的具体方案如下:拦截弹发射后,在导弹防御系统探测器(包括海基X波段雷达以及天基跟踪与监视系统)的引导下飞向目标。母舱与助推火箭分离后,利用自身配置的目标识别装置探测目标,为拦截器分配打击目标的任务,释放拦截器。母舱上的远程红外探测器探测、跟踪及识别弹头和诱饵。每个拦截器都会从母舱接收到瞄准信息。对于每一个已识别的弹头可能需要分配几个拦截器进行拦截。每个拦截器也都在自身的光学探测器(工作在可见光和红外波段)制导下,飞向“威胁云团”,将所有可能的目标全部摧毁。即便与母舱分离,拦截器仍将能实时接收到母舱提供的目标修正信息。

  目前MKV计划的重点是研制所需的微型化硬件。拦截器微型化技术面临严重的挑战,如何消除拦截器封装组件产生的热量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2005年完成了拦截器导引头关键设计评审、导引头软件产品设计评审、成像稳定性试验、导引头软件关键设计评审以及制造导引头部件的电路板。2006年3月,洛马公司完成了首个“探索者”导引头的研制,在硬件回路设施中进行试验,模拟杀伤器的振动工作环境。在复杂的光电试验中,验证了导引头和相关杀伤器电子设备的功能。2006年7月,洛马公司又进行了MKV拦截器轨姿控推进装置的初始试验,验证使用单组元液体推进剂的轨姿控系统用于MKV的可行性。试验表明,实际飞行重量的推进装置样机以及阀门组合等达到了规定的性能和寿命指标。

  MKV计划在完成硬件回路试验、杀伤器(KV)悬浮试验、KV飞行试验后,最终将于太平洋试验台上对母舱(CV)和KV等进行BMDS系统级飞行试验。预计2010~2011年间开始系统飞行试验。

  MKV的技术可能会带动助推段拦截技术的发展,甚至带动天基拦截技术的发展。但是,也有技术专家对MKV技术提出质疑。他们认为,MKV可能在对付诱饵方面比较有效,但对其它类型的突防措施却不能提供什么帮助,例如通过在弹头表面涂上颜色等简单的战术就会影响光学探测器的探测性能等。

踔厉奋发梦天梦圆主题征文(9篇)

中国载人航天,走的就是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踔厉奋发梦天梦圆主题征文,希望大家喜欢!

踔厉奋发梦天梦圆主题征文篇1

奋斗是圆梦的翅膀,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试验田”中勤恳耕耘,心有天地经纬、脚向浩瀚天宇,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苦奋斗,在反复试验求索中砥砺前行,在精益求精攻关下追求卓越,敢闯难关、勇开新路。一个个航天员在严格系统全面的训练中学经验、强本领,飞天遨游、出舱行走需要扎实的功底,需要他们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寒来暑往的刻苦训练让他们拥有超强的意志力与自信心。为了伟大的航天事业,航天工作者与航天员,将艰辛与曲折作为事业发展的“阶梯”,以志气锻造骨气,以骨气厚积底气,在接续奋斗中实现航天事业更高水平的创新与突破。

从“神一”的发射成功到“神五”“神六”“神七”的宇宙之行……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成果丰硕。在“追梦”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征途,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当然,前所未有的挑战难度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鲁迅先生曾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由双脚踏出来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开拓出来的。从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至今,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发展中一以贯之的坚持,是推动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自然少不了弯路,闯前人没闯过的关也必然少不了挫折,成为先驱,方能成为先锋,唯有敢闯,才能闯出新天地,抢占“新高地”。

伟大事业孕育着伟大精神。回望航天事业发展史,无论是“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还是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成就;无论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面建成,还是“嫦娥”奔月与“天问”探火,从大胆设想到成功实践,无不彰显着中国与时俱进的航天实力。中国的航天事业从艰难起步到艰辛跋涉再到取得辉煌业绩,在浩瀚太空中留下的是中国身影、中国足迹,在航天事业的发展道路上留下的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这种精神与力量必将引领着14亿中华儿女万众一心齐奋斗,激荡起磅礴伟力,奋进新征程,逐梦新时代。

踔厉奋发梦天梦圆主题征文篇2

梦想是风,吹拂着千万人的心田;梦想是火,锤炼我们的意志;梦想是光,照亮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童年虽然已经悄然离去,但是那时的飞天梦我还记忆犹新。渐渐地,我了解的科普知识多了起来。人类的智慧和努力实现了航天梦想。600多年前明朝的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箭飞行的人,之后,前苏联的尤里。加加林成为了登陆太空的第一人。1969年7月美国的的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首次登上了月球,实现了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中国的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也成功登陆太空,实现了中国人的梦想。我也常梦想着自己哪一天也能成为宇航员,登陆太空,探索一回飞天之感,神秘之游。

每当我仰望夜空,那漫天星斗使我感到无比的震撼,还有宇宙的深奥和变化莫测都让我对它充满了无限的好奇。我想探索宇宙中那些未知的奥秘,就必须好好学习,将来造出一艘功能最齐全的宇宙飞船。它有着“流线体”一样的坚固船身,可以抵御任何宇宙射线。船内设有重力系统,生活设施一一俱全,携带一颗通讯卫星可以随时和家人、朋友联系。最重要的是它能把所有可利用的元素转变成能源,让飞船在太空中自由邀翔,并在飞船内过滤出氧气和水。以致所有人都可以坐上飞船在宇宙间自由穿梭,共同探索这“黑洞”的奥秘,“行星”的变化轨迹……

我国著名宇航员刘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深深地影响着我,也让我更加坚信,我一定会像她一样为祖国争光添彩!她说:“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我大约有两年没有逛过街了”。对于每个女孩来说,逛街是美好的事情,而刘洋却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而牺牲自己的青春。所以,对于这些困难、失意、嘲讽、不屑和挫折,我已经准备好去面对。站直。迎接风雨的犀利,笑对永不放弃梦想的执着、追求与拼搏。只有这样,我才能成功,才能使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前进一大步!

有梦想才会有追求的动力,才会有美好的未来。像万户一样勇于为梦想而奋斗,像杨利伟一样勇于飞向太空,向背后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一样勇于探索和发现……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无数个科学家用智慧架起了宇宙的天梯,用生命铸造了航天的宫殿。我们要踏着先辈的脚印,去实现更伟大的航空梦想!

踔厉奋发梦天梦圆主题征文篇3

今天,我们去了五楼报告厅,学到了很多航天知识,这些知识让我受益匪浅。

下午,我们来到了五楼报告厅,就在我们报告厅中,出现了一位载人航天科学院总指挥:张厚英爷爷。

张爷爷首先对我们讲到一个令人激动地事:就在今天晚上的7:41pm,天舟一号就要上天了。我们同学都非常激动,非常希望能看到天舟一号升空。

后来张爷爷又对我们讲到:我们中国的太空站就在明年开始建造,到了2020年,我们中国就会有太空站了。对于从小对航天有兴趣的我,肯定很高兴。

张爷爷继续给我们讲了航天员的吃、穿、住。航天员在太空中好几小时才能穿好衣服。睡的时候必须躺在睡袋里,否则会将双手浮上去,一睁开眼就会吓死人的。吃的时候,航天员只会吃“一口吃”,我们同学看上去都很想吃,除了这以外,航天员还会每人带一盒饼干,那就是备用食物。而且航天员也会佩戴一个箱子。那就是吹风机,穿上太空服以后,航天员就会很热。所以每个航天员都要佩戴。

最有趣的还是植物了,在太空中种植的植物,是地上植物的好几倍。还有的植物会变小,太空中种的茄子,比地上的要小好几倍,而且还长“鼻子”了。张爷爷又对我们说航天员带回来提子让张爷爷吃,非常酸。我们听了以后都很惊讶。

在有趣的就是在太空中运动,在太空中跳绳时,可以跳的非常好。而且在太空中没有重力,所以航天员就可以在里面自由自在地“游泳”了。

这次的航天知识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我们是中华人民的子孙,我们要完成我们的飞天梦。

踔厉奋发梦天梦圆主题征文篇4

前两天我跟爸爸去天津看望生病的哥哥,路上我闲得无聊,便对爸爸说:“我们中华民族在2008年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你给我讲讲我们中华民族的飞天史吧”。爸爸爽快地答应了。

“我们中华民族古代就有着‘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等飞天的神话故事,但一直没有人尝试过。直到明代,一位叫万户的官员用48支火箭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叫人点火,一声巨响过后,他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纪念这位先驱,便把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我听了,心想:“看来上天还真的不容易啊。”

过了一会儿,爸爸接着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不少海外华人纷纷回国,其中最著名的就数钱学森了。当时钱学森在美国,听说新中国成立了,他毫不犹豫地带着家人要离开美国,正在办手续,准备回国的时候,美国人硬说他是间谍,并以种种理由把他拘留起来。但最后钱学森还是摆脱了种种阻碍,毅然回到了祖国。”

爸爸喝了口水,接着说:“1955年,钱学森组织了中国第一个火箭研究院,使我国的火箭从仿制走上了独立的道路。1970年在钱学森等科学家的精心研制下,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升上天空。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断努力,2003年我国第一次载人航天试验成功,完成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

听完了爸爸的介绍,我想:“我们中华民族的航天事业不断的取得成功,这说明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盛,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同时我也暗下决心,要努力学习,长大后要成为像钱学森那样的栋梁之才,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

踔厉奋发梦天梦圆主题征文篇5

倒过时开始:三、二、一!火箭发射!

每当我听到这个声音时,内心总会情不自禁的激动起来。

航天事业已建立多年,人们一直向往着天空,盼望能向鸟儿一样自由地在天空中飞翔,看看天上的世界。我的母亲从事航天事业,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航天事业是多么的伟大,我也成了众多盼望人中的一员。而现在,我要正式宣布:航天,我的梦想,让它扑进我的怀抱吧。

记得母亲说过,第一个登上火箭,驾驶着它冲向宇宙的伟人是杨叔叔。我一直都很羡慕杨叔叔,因为他不仅是第一个个“飞”上天的人,他还是第一个让我们看到了地球母亲和宇宙有多么美丽。所以我也想像杨叔叔一样,让更多人了解太空。

但是想要实现这个梦想,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我从母亲那里得知,杨叔叔在火箭发射前,坐在火箭舱时,测得他的心跳一点儿也不快,他的脸上流露出的不是紧张,而是严肃。我听到时觉得不可能,他是是怎么控制住自己的,作力第一个登上天的人,他怎能不紧张?之后,我知道了。原来,杨叔叔训练时每一刻,每一秒都很认真,不马虎。所以我暗下决心,告诉自己,我要以杨叔叔为榜样,认认真真学习,做事,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最后,我想跟我的母亲说,您以前常问我:“你喜欢航天吗?你喜欢当航天员吗?”以前听到这样的问题时,我心里总是非常紧张,因为我想严肃地说,我很喜欢,但是我又担心自己做不好。现在我知道了,航天是伟大的事业,航天员很是伟大。只要我愿意努力,多多关注航天的相关知识,再凭借着我对航天的喜爱,我一定会有机会去探索充满好奇的宇宙。

为了这个航天梦,我会努力的。

三、二、一!发射!

这一句振奋人心的声音,会促使我不断努力的。

踔厉奋发梦天梦圆主题征文篇6

洪荒万里,寥寥星辰。

女娲乘风,揽明月高歌;吴生惆怅,倚桂树轻叹。嫦娥衣带飘舞,穿梭于星际间,拂过月亮的光辉,倒影在苍远的高空上,那层层叠叠的深蓝吸引了我。我开始有了梦想,梦想着有朝一日,可以在九霄之上与九天神女共舞高歌。

转眼,翻看古代史册,“成仙飞天”之缥缈;君子“飞车”之遥想;万户纸鸢携火箭。载着同我一样的梦想,他升上高空,却幻化成天花易冷,回忆不堪回首。

我徒步行走在凄惶的高山土坡,皇天厚土,给我一点温暖,我攥起一捧细沙,任它在我眼前飞舞弥漫,大漠如兽如磐,谁可以告诉我,飞天不是玩笑?

我在晦暗中行走,看不清未来。

飞天乃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夙愿,东方红响彻天地,我看到黄河奔腾,我看到长江亘古,我看到长城盘踞。欣然,仿佛我看到了绿洲。神舟载人,杨利伟登天。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它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的名字注定要被汗青铭刻。我听见他的声音,那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浑厚;我看见他的身姿,那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挺拔。我知道了,飞天不再是梦。等待多少年,梦回九霄。我向往,站在月球坑洼不平的表面感受自脚心传来的梦想的温度。

脑海中,那时的世界,极致的黑与白,却不想有如此色彩。

皓月当空,举杯邀月,我立于庭院,透过繁乱的枝条,缤纷的落花,我凝望天上的琼楼玉宇,轻唤一声“嫦娥……”炎炎夏日,你可耐的了酷暑;瑟瑟寒风,你可受得了严冬。我想乘风而起,与那月下佳人,捣药玉兔把酒言欢。

了却我对你们的思念。

了却古今华夏的梦想。

我见过祖国万里风光,榭水楼台,烟雨江南,十方春色,万里雪飘。可那都不是我所向往,我再次翻开史册,手指拂过远古时的“航天员”,晋朝时的神奇“飞车”,张衡时的“火箭”缩影,用手抚过梦想的衣襟,我合上书卷,点燃一支沉香,袅袅的青烟直上,飘到我梦想的地方。

在那里,有谁可实现我的梦想?是你吗?“神舟”,从酒泉出发,驶向未来。

月球的细壤,包裹着中国的旗帜,在广袤无垠的土地上,抹上了一点鲜红,终于,我圆梦了。

我看到嫦娥的衣襟拂过……

踔厉奋发梦天梦圆主题征文篇7

小时候,我爱看天上的星星,喜欢在夏天的夜空,找猎户座的“腰带”和金牛座的“右眼”。

长大后,我知道了天上还有很多其他星球,我一直很好奇,九大行星究竟是怎样运行的?我还想知道,木星真的是体积最大的吗?金星真的是温度最高的吗?

后来,我知道进入太空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当我来到北京,走进中华航天博物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我了解了从火龙出水、浑仪,到万户的火箭载人飞行实验,从近地轨道的小型“长征一号”火箭到我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火箭每一次成功升空都代表祖国航天事业的重大突破。

我骄傲,因为我们拥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我自豪,我的祖国创新实力雄厚,科技进步令世界瞩目。我也深深被科学家们的辛勤付出所感动,黄大年爷爷放弃了英国优越的物质条件返回祖国,在手术前病床上仍然坚持工作,与时间赛跑;“中国天眼”工程的发起者和奠基人南仁东爷爷,身患重疾仍亲临工程现场,迈过重重难关,终于实现了中国拥有世界一流射电望远镜的梦想。科技创新的背后离不开科学家们废寝忘食、默默无闻的勤奋耕耘。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一定要刻苦学习,勇于战胜困难,努力实现更伟大的航天梦,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踔厉奋发梦天梦圆主题征文篇8

还记得小时候坐飞机时,总会望着机窗外的蓝天白云,内心充满了自豪,因为我终于飞上天了!长大以后才明白,这根本不算什么,宇宙飞船能带我们飞到浩瀚的宇宙,宇航员还能去月球玩呢!从此我便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一名宇航员。

虽然成为一名宇航员对我来说,还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但是有一天,我却梦到我变成了一名帅气的宇航员,与杨利伟叔叔一同登上了月球。那天我来到了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领取了小号宇航服后,便在杨利伟叔叔的带领下登上了飞船。飞船上应有尽有,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挂在壁上的睡袋。因为空中没有重力,一躺就会漂起来,宇航员只能钻到睡袋里面挂着睡。很快倒数声响起,“10、9、8、7、6……”,只听“轰”的一声,飞船在火箭的推送下升空了!我瞧着窗外那一闪一闪的星星,心情无比激动。总觉得广袤的太空美得惊心动魄,让人无法形容。经过两天的漫长旅行,我们终于到达了月球。我怀揣着兴奋的心情跑出了飞船。谁知月球的引力很小,我只是轻轻一跳,就已经打破了跳高的世界纪录。可是,还没玩多久,我就感觉到四肢无力。杨利伟叔叔告诉我:“这是受太空中压力影响,很正常的,习惯就好了。”我从来没想过,原来成为一名宇航员还要克服身体的各种不适,要习惯种种压力,还真是不容易啊!就在我大发感慨时,陨石探测仪忽然发出了“嘀——嘀——”的声音。杨利伟叔叔大喊道:“一颗陨石正向我们飞来,赶快进入月登车!”我们一上车,叔叔便以最快的速度发动了月登车。车子子弹似地刚冲出去,便听“轰”的一声,陨石砸落在刚才停车的位置。这时,我终于从梦中惊醒,吓出了一身冷汗。

从梦中醒来,心头沉甸甸的。我忽然明白,作为一名宇航员还要时刻面对各种不可知的危险。于我而言,成为一名宇航员不再仅仅是帅气和好玩,更是意味着伟大和牺牲。此时,我对宇航员的敬意和成为一名宇航员的自豪感更是油然升起,我更加坚定地想成为一名宇航员。今后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带着成为一名航天员的梦想,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插到月球上。

踔厉奋发梦天梦圆主题征文篇9

在这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有着无数颗充满了雄心壮志的中国心。而我也有那么一颗壮志凌云的心。

每当我有烦恼的时候,我就会安静地欣赏天空,这样,我就会感到空前的平静,忘乎所以,融入这美好而又静谧的天空,而它呢,总能平复我内心起伏的情感波澜,让我重新振作起来,为了明天,为了未来,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因此,我对天空有着一种独特的感觉和幻想。

仰望星空,一颗颗美丽的星球挂在蓝莹莹的夜空中,闪耀着迷人的光芒,天真无邪地眨着眼睛,似乎能把人的心灵变得空明、纯洁。天空,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似乎那里才是我真正的归宿,是我能够吐露真心的天地,更是我美好的愿望和幻想。我相信你们已经猜出来了——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宇航员。

假如我成为了一名宇航员,我就能在宇宙中尽情地遨游,飞过一颗颗美丽的星球,飞过一片片漂亮的星云,尽情地去领略那洋溢着神秘气息的宇宙的无限风采。我就能为祖国完成一些伟大的科学天文实验,去探索宇宙无穷的奥秘。我还能去探索一些至今都没能解开的谜团:宇宙真的没尽头吗?外星人真的存在吗?黑洞里存在着另一个世界吗?这些都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探索,去更深入地了解宇宙。

在举行升旗仪式时,每每听到国歌在我耳边缓缓地响起,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同学们肃立在操场上,对着国旗致敬,我的心就像那红五星的熊熊烈火,燃起那颗充满雄心壮志的报国之心。我就会付出比上次更多的努力,向梦想迈出坚定的一步,为了梦想,勇往直前。

其实我们都是那茫茫宇宙中小小的星辰,虽然渺小,但是经过不懈努力,终究能散发出绚丽的光彩。

宇宙,星空,等着我,总有一天我会来见你,实现我的中国航天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0352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7
下一篇2023-11-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