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将获得“金牛座”导弹

乌克兰将获得“金牛座”导弹,第1张

乌克兰将获得“金牛座”导弹?只是有人提议而已,并没有真正成行

为提高乌克兰空军实力,德国计划将“金牛座KEPD350”空射巡航导弹提供给对方,不过这并没有得到军方高层的积极回应。

据悉,上述想法是由一名叫基泽维特的德国国防部前军官提出的,认为这是增强乌军战力的重要行动。在他看来,德国虽然曾拥有600多枚“金牛座”,但很大一部分并未处于服役状态。基于此,德国完全可以向乌克兰方面提供该款武器。同时他指出,乌克兰在使用“金牛座”时不存在兼容问题。

当被记者求证这一话题时,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并未正面回应,但强调继续援助的必要性。对此有分析认为,德国军方高层可能正在就此事进行商讨而已。

据了解,该武器由德国和瑞典两国企业联合研发,出自于“金牛座”KEPD项目体系。直到2005年,“金牛座KEPD350”完成全部测试任务,随即开启量产进程。原本,该导弹要被融入“欧洲战斗机EF2000”体系中,但最终却选择与“狂风”战机搭配作战。

值得注意的是,“金牛座KEPD350”首个海外客户是西班牙,该国拿出6000万欧元采购了43枚。而近年来,韩国开始大量采购该款导弹,并通过F-15战机搭载。

作为空射巡航导弹,“金牛座KEPD350”采用了与同类型导弹相似的构造,长度为5米,重达14吨,以远距离地面目标为打击对象。据悉,该导弹搭载涡喷发动机,采用惯导加卫星导航,拥有1马赫左右的最快速率和500公里的有效射程。“金牛座KEPD350”拥有多款型号,但其中很多并未被实际采购,并不受待见!

有人分析认为,即使乌克兰拥有“金牛座KEPD350”导弹,也不会显著提升战力,其中有很多困难需要面对。与英国“风暴之影”类似,“金牛座KEPD350”导弹的表现可能也是差强人意。目前,德国当局并未就供应该武器亮明态度,一切都只是未知数而已,需要时间来证明!

  动能拦截弹是一种由助推火箭和作为弹头的动能杀伤飞行器(KKV)组成,借助KKV高速飞行时所具有的巨大动能,通过直接碰撞摧毁目标的武器系统。20世纪80年代实施“战略防御计划”(SDI)以来,美国为导弹防御系统研制了多种KKV,其中包括地基中段防御系统的地基拦截弹(GBI)、“宙斯盾”导弹防御系统的“标准”3(SM-3)海基拦截弹、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拦截弹、“爱国者”3(PAC-3)拦截弹以及最新研制的可机动部署的动能拦截弹(KEI)。目前,GBI、SM-3、PAC-3和THAAD拦截弹等都已进入部署阶段。

  一、地基拦截弹

  地基拦截弹(GBI)是地基中段防御(GMD)系统的“武器”部分,是一种先进的动能杀伤防御武器,其任务是在地球大气层外拦截来袭的弹道导弹弹头并利用“直接碰撞”技术将其摧毁,即在大气层外(100km以上的高度)拦截来袭导弹。在GBI飞行过程中,作战管理指控系统通过飞行中拦截弹通信系统向其发送信息,修正来袭弹道导弹的方位信息,使得GBI弹上探测器系统能够识别指定的目标并进行寻的。

  GBI有两种型号,一种是部署在美国本土的三级动能拦截弹,另一种是计划部署在欧洲的两级动能拦截弹。

  1 美国本土部署的三级GBI

  美国本土部署的GBI包括一个外大气层杀伤飞行器(EKV,以碰撞方式摧毁弹头)、三级固体助推火箭以及发射拦截弹所需的地面指挥和发射设备。波音北美公司和休斯公司(现已并入雷神公司)设计的EKV分别于1997年和1998年进行了试验。1998年11月,选中雷神公司的EKV。但波音北美公司继续研制EKV,作为主要的备选方案。EKV本身是一个能够自主作战的高速飞行器,由红外导引头、制导装置、姿轨控推进系统和通信设备等组成。雷神公司的EKV重64kg,长约14m,直径06m。它采用惯性测量装置制导,依靠激光起爆系统执行各种指令,如在拦截弹助推段打开阀门和点燃点火器等。其导引头采用了一种三镜面不散光望远镜系统,将成像聚集到一个由两个波束分离器和三个256×256焦面阵组成的光学试验台组件上。为了保证冗余度,每个焦面阵都有各自独立的电子器件和信号处理信道,但三个信道的数据都将汇集到一个数据处理器中。据称,当光进入第一个波束分离器后,部分能量被反射到一个硅CCD焦面阵上,部分光则通过该分离器。在通过第二个波束分离器时,部分能量被反射到碲镉汞焦面阵。剩余的光继续前行,最后撞在第二个碲镉汞焦面阵上。这样,光通过每个光反射部件其波段依次变短,物体被三种不同的探测器成像,而且每个探测器是在同一时间看同一物体,只是带宽不同而已。采用这种方案有很多优点:第一,消除了在不同时间由不同波段对一个物体成像所带来的问题;第二,采用三个单独的焦面阵,如果一个或两个焦面阵出现故障,仍能继续执行任务;第三,这种系统的光学部分无需致冷,碲镉汞焦面阵的工作温度约为70K。

  关于助推火箭,美国导弹防御局(MDA)曾考虑多种方案,其中有研制新的助推火箭和改进现有“民兵”导弹的助推火箭等。1998年8月,当时的弹道导弹防御局(BMDO)决定以商用助推火箭为GBI的助推火箭(BV)方案。其一级发动机采用阿联特公司的GEM-40VN固体发动机(最初用于德尔它2火箭),二级和三级发动机采用考顿公司的Orbus 1A发动机。但该计划进展并不顺利,到2001年8月进行飞行试验时,已经比原进度落后了18个月。MDA最终调整采购战略,决定由轨道科学公司研制新的助推火箭(命名为OSC Lite),而洛马公司接手波音公司的商用助推火箭(重新命名为BV+)的工作。轨道科学公司的助推火箭为三级火箭系统,它的很多部件来自该公司的“飞马座”、“金牛座”和“人牛怪”火箭。

  目前,轨道科学公司已经成功进行了两次助推火箭飞行试验。2003年2月7日,成功完成了首次飞行试验。该助推火箭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飞行高度达到了1800km,飞行距离达到距发射场5600km。根据飞行试验后对所采集数据的初步分析,助推火箭的所有主要目标均已实现,包括检验拦截弹的设计和飞行特性、通过机载设备采集飞行数据、确认推进系统预期达到的性能指标。2003年8月16日,轨道科学公司圆满完成第二次助推火箭发射,其试验目的包括检验火箭的设计和飞行特性;确认制导、控制和推进系统的性能。

  而洛马公司的助推火箭首飞试验推迟到了2004年1月。该公司研制的助推火箭一直受技术问题和工业事故所困扰,远远落后于轨道科学公司助推火箭的发展。但按照目前的战略,MDA支持上述两家公司研制助推火箭,从而降低导弹防御计划的风险。

  因此,从2004年以来进行的GMD系统飞行试验以及所部署的地基拦截弹采用的均是轨道科学公司研制的助推器,而之前飞行试验采用的只是一种代用的两级助推火箭。截至2008年,美国已经部署了24枚动能拦截弹,其中21枚部署在阿拉斯加,3枚部署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比尔空军基地。预计到2013年左右,在美国本土部署的GBI将达到44枚左右。

  2 计划在欧洲部署的两级GBI

  美国目前已经决定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设施,包括在波兰建立拦截弹阵地,2011~2013年间部署10枚远程地基拦截弹;将现在太平洋试验靶场使用的地基X波段雷达样机(GBR-P)改进后部署在捷克。

  在欧洲部署的GBI与美国本土部署的GBI基本相同,也是由助推火箭和EKV组成;但不同的是美国本土部署的GBI采用三级助推火箭,而欧洲部署的GBI采用两级助推火箭。两级GBI的最大速度略低于三级GBI,约7km/s,拦截高度200km。MDA称这种拦截弹更适于在欧洲的交战距离和时间要求。该拦截弹地下发射井的直径和长度比“民兵”3导弹等进攻型导弹所用的地下发射井小得多。

  二、“标准”3海基拦截弹

  “标准”3(SM-3)导弹是“宙斯盾”海基导弹防御系统采用的拦截弹。该弹包括SM-3 Block 0基本型、SM-3 Block 1型系列(1型、1A型、1B型)和Block 2型系列(2型和2A型)。目前,美国已经部署了少量的SM-3 Block 1型拦截弹,正在研制Block 1B型以及Block 2型系列。

  1 SM-3 Block 1型系列

  SM-3 Block 1型系列导弹(直径约035m)的关机速度在3~35km/s之间,具备拦截近程和中程弹道导弹的能力。

  SM-3 Block 1型导弹是以大气层内防御使用的两级SM-2 Block 4A导弹为基础,改进成四级大气层外使用的拦截导弹。SM-3导弹第一级、第二级采用了SM-2 Block 4A型导弹的发动机(MK-72助推器和MK-104双推力火箭发动机),增加了第三级火箭发动机、一个新的头锥和外大气层轻型射弹(LEAP)动能弹头。第三级火箭发动机(TSRM)的设计是以美国空军菲利普斯实验室“先进固体轴向级”(ASAS)计划所开发的技术为基础。为了提高能量管理的灵活性,TSRM现包括两个独立的推进剂药柱,按照指令两次点火。两次脉冲工作能独立地按照指令点火,以获得最大的时间上的灵活性。第一个脉冲为第三级提供变轨机动,而第二个脉冲能用于修正相对位置误差,这种误差在中段飞行期间有可能增大。对于较短交战距离来说,可能不需要第二个脉冲。第一个脉冲发动机熄火参数和第二个脉冲发动机点火参数由大气层外中段导引算法计算产生。

  TSRM的前面是一个改进的制导设备段(GS)。把制导设备段放在第三级上,可为动能弹头提供更大的空间,主要作用包括:(1)用于远程飞行的电力设备;(2)“宙斯盾”武器系统的通信;(3)遥测;(4)飞行终止电子设备;(5)GPS辅助的惯性导航(GAINS)。GAINS用于在拦截弹中段飞行期间提供较高的制导精度。GPS的信息与雷达的修正数据相结合,可以为拦截弹提供更高的状态精度。为了确保高拦截成功率,SM-3导弹即使在没有GPS数据的情况下也能作战使用。

  拦截弹的第四级是LEAP动能弹头。动能弹头本身能自动调节方向和高度,作大机动飞行。LEAP动能弹头高度模块化,结构紧凑,已经进行了空间试验,用于防御中远程弹道导弹。为了提高动能弹头的系统性能、部署能力及费效比等,LEAP必须控制在10kg量级,一般在6~18kg之间,带有弹射机构的LEAP为167kg,长约056m,直径0254m。LEAP动能弹头主要由导引头、制导设备、固体轨姿控系统(SDACS)以及接口弹射器机构等四部分组成。SDACS包括一个主发动机和两个脉冲发动机。在2003年6月进行的FM-5飞行试验中,SDACS系统主发动机工作(即在持续燃烧模式下)使弹头过热,因此其它两个脉冲(脉冲1和脉冲2)使转向球出现裂纹。为此,2004年部署的首批5枚SM-3 Block 1型导弹只具备持续燃烧的功能,禁用了两次脉冲燃烧。目前正在对SDACS系统进行改进。

  SM-3 Block 1型导弹的动能弹头采用单色长波红外导引头和固体SDACS推进系统,具备目标识别能力,在海基导弹防御系统飞行试验中成功地完成了拦截靶弹的任务。

  SM-3 Block 1A型导弹与Block 1型导弹的区别不大,只是在Block 1型导弹的基础上改进了某些部件。Block 1A型导弹仍然采用单色导引头,其动能弹头采用了全反射光学系统和先进的信号处理器。

  目前雷神公司还在开发SM-3 Block 1B。该型导弹包括先进的双色红外导引头、先进的信号处理器和一套节流轨姿控系统(TDACS)。TDACS能够动态调整弹体的推力和运转时间,而且很可能会提供更大的推力,使系统应对不同威胁的能力更强。

  2 SM-3 Block 2型系列

  美国还正在与日本共同研制SM-3 Block 2型和Block 2A型导弹(直径约为053m),关机速度将比Block 1型系列导弹提高45%~60%,达到5~55km/s左右,具备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能力。美日的研制工作由美国的雷神公司和日本的三菱重工公司共同承担。日本主要参与导引头、轨姿控系统(DACS)、第二级火箭发动机和蚌壳式头锥的研制。Block 2型的主要改进如下:

  ● 第二级将采用直径53cm的火箭发动机;

  ● 动能弹头采用双色导引头,对突防装置具有更强的识别能力;

  ● 改进动能弹头信号处理器,视场内识别的弹头数量增加;

  ● DACS可能采用延长固体燃料燃烧时间或增加DACS长度的液体DACS或液体/固体燃料混合系统;

  ● 新型蚌壳式头锥。

  SM-3 Block 2A型导弹则是在Block 2型导弹的基础上,采用了比Block 2型更大的动能弹头,提高动能弹头的轨控能力。MDA计划2009年进行Block 2型拦截弹火箭发动机试验,2013年左右部署Block 2型导弹,2015年部署Block 2A型导弹。

  三、THAAD拦截弹

  THAAD是一种高速动能杀伤拦截导弹,由固体火箭推进系统、KKV和连接这两部分的级间段等部分组成。THAAD全弹长617m,最大弹径037m,弹重660kg。

  KKV主要由捕获和跟踪目标的中波红外导引头、制导电子设备(包括电子计算机和采用激光陀螺的惯性测量装置)以及用于机动飞行的轨姿控推进系统组成。整个拦截器(包括保护罩)长2325m,底部直径为037m,重量为40~60kg。

  KKV装在一个双锥体结构内:前锥体为不锈钢制造,其上有一个矩形的非冷却蓝宝石板,作为导引头观测目标的窗口;后锥体用复合材料制造。为了保护导引头及其窗口,在前锥体的前面还有一个保护罩,由两块蚌壳式的保护板组成,在导引头即将捕获目标之前抛掉。在大气层内飞行期间,保护罩遮盖在头锥上,以减小气动阻力和保护导引头窗口不受气动加热。

  导引头的设计包括一个全反射Korsch光学系统和凝视焦平面阵列。THAAD拦截弹在前7次飞行试验中,其红外导引头采用硅化铂焦平面阵列,阵列规模据信为256×256元。从第8次试验起,THAAD拦截弹的红外导引头改为碲化铟焦平面阵列,很可能是多色的焦平面阵列。

  KKV的变轨与姿控系统提供姿态、滚动和稳定控制,也提供最后拦截交战的变轨能力。轨控和姿控系统包括单独的氧化剂箱、推进剂箱、增压剂箱和轨控与姿控发动机。轨控系统由4台发动机组成,姿控系统由6台较小的发动机组成(4台俯仰与滚动控制发动机,2台偏航控制发动机)。

  用于制导的集成电子设备组件包括几台简化指令的计算机,用以改进直接碰撞杀伤制导;而采用环形激光陀螺的惯性测量装置用于测量和稳定平台的运动,并作为寻的头的测量基准。

  THAAD拦截弹发射前由拦截弹装运箱提供保护。该装运箱用石墨环氧树脂材料制造,以使重量最小。装运箱采用气密式密封,在拦截弹储存或运输时提供保护。装运箱也起发射筒的作用,被紧固在有10枚拦截弹的托盘上。该拦截弹的托盘再安装在发射车上。拦截弹直接从装运箱中发射出去。

  2007年1月,洛马公司被授予生产THAAD的合同,包括48枚拦截弹、6辆发射车和2个火力控制与通信单元,2008年部署了首批24枚拦截弹。美国陆军计划最终将采购1400多枚THAAD拦截弹。

  四、可机动部署的动能拦截弹

  GBI、SM-3、THAAD和PAC-3拦截弹等都属于动能拦截弹。但这些拦截弹都是单一用途的,只能用于各自的武器平台系统。这些拦截弹的助推器多数是由原有导弹武器系统的助推器改进而成,如SM-3和PAC-3的助推器都是分别由相同名称的舰空导弹和地空导弹的助推器改进而成,GBI助推器的早期方案也是采用“民兵”3导弹的助推器,后来调整为采用商业运载火箭的发动机。这些助推器的加速性能都不高,存在着两个主要缺陷:一是应用平台单一,二是性能受到限制。这些缺陷使拦截弹的效费比难以提高,在作战中也缺乏灵活性。

  因此,美国从2002年就已经开始考虑研制下一代可机动部署的多用途(用于助推段、上升段和中段拦截)动能拦截弹(KEI)。其目的是通过通用助推器与有效载荷的逐渐集成,利用可机动部署能力和战场空间的交战灵活性来逐步增强一体化导弹防御体系的多层次拦截能力和健壮性,并且达到较高的效费比。KEI要达到的这些能力是一体化弹道导弹防御系统(BMDS)采办策略中非常重要的目标。

  在KEI方案中将设计一种通用的集装箱式的高加速度拦截弹。KEI由机动发射车、拦截弹和作战管理系统组成。一个KEI连包括5辆机动发射车(每个发射车装备2枚拦截导弹)和6辆运载作战管理系统的高机动性多用途轮式车辆(每辆装载4个S波段天线的卡车)。利用7架C-17运输机可以在24h内将一个KEI连部署到世界任何地方,并且能在部署后3h内做好作战准备。

  KEI拦截弹长约118m,弹径102m,重1044t,体积约是SM-3的两倍。KEI的杀伤器由自动导引系统、SM-3导弹的电子系统以及为GBI研制的轨姿控系统等组成。KEI可在60s的时间内加速到6km/s,速度约是SM-3 Block 1型导弹的两倍。

  按照最初的计划,KEI旨在研制成一种新型可机动部署的助推段/上升段动能拦截弹,作为机载激光助推段拦截系统的后备方案。但是随着该计划的发展,MDA已将KEI助推器按通用助推器使用,与多用途杀伤飞行器和先进的具有目标识别能力的有效载荷(如子母拦截器MKV)进行集成,以增强GMD、“宙斯盾”、THAAD和PAC-3等的能力。

  KEI计划目前进展比较顺利,成功地进行了第一级和第二级发动机静态点火试验,初步验证了这两级发动机应用于高加速度、高速度以及高机动能力导弹方案的可行性。今后,还将陆续进行一系列发动机静态点火试验,利用获取的数据进一步优化设计,为2009年计划进行的首次助推器飞行试验做准备。

  KEI既可陆基部署,也可海基部署。预计,陆基KEI将于2014~2015年左右具备初始作战能力,海基KEI的部署时间尚未确定。

  五、PAC-3拦截弹

  PAC-3型导弹由一级固体助推火箭、制导设备、雷达寻的头、姿态控制与机动控制系统和杀伤增强器等组成。弹头与助推火箭在飞行中不分离,始终保持一个整体。PAC-3导弹的杀伤增强器增大了拦截目标的有效直径。该装置位于助推火箭与制导设备段之间,长127mm,重111kg。杀伤增强器上有24块0214kg重的破片,分两圈分布在弹体周围,形成以弹体为中心的两个破片圆环。当杀伤增强器内的主装药爆炸时,这些破片以低径向速度向外投放出去。

  六、新型动能拦截器——子母拦截器

  如何从“威胁云团”(由弹头、弹体和诱饵组成)中识别来袭弹头是目前中段防御系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而GBI和SM-3导弹目前均是携带单个动能拦截器,在无法有效解决识别目标问题的情况下,拦截一枚具有复杂突防装置的导弹就可能需要多枚拦截弹。为此,MDA于2002年公布了微型杀伤拦截器(MKV)计划,即利用微型化技术,使一枚拦截弹携带数十个拦截器,采用一种“多对多”的策略来有效弥补弹头识别方面的不足,降低对来袭导弹发射前的情报需求和对导弹防御系统识别能力的需求。

  冷战时期,美苏1972年签订的《反导条约》严格限制研制子母杀伤器用于国家导弹防御中。但由于该条约存在一些漏洞,美国实际上已经很早就开始相关技术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海军与当时的弹道导弹防御局合作,研制一种用于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微型拦截器——LEAP。2002年6月,美国退出《反导条约》后,MKV计划正式对外公布。2004年,洛马公司获得研制和验证微型杀伤器的合同,为期8年,要求拦截器和母舱适用于现有的以及计划发展的各种助推火箭。同时,微型拦截器计划正式更名为子母拦截器(MKV)。

  MKV体积小,重量轻,对运载工具的要求较低。新MKV概念是针对GMD目标识别问题提出来的,未来可用于GBI、SM-3和KEI上。MKV计划引进了一种双色导引头和改进的液体轨姿控系统。MDA曾估计单个拦截器的重量在2~10kg之间。现在预计每个拦截器大约重5kg,直径15~20cm,长25cm,大小如咖啡罐。具体携带的拦截器数量是保密的,如果使用GBI携带的话,拦截器应在10个以上。MDA和洛马公司的官员一直暗示,一枚拦截弹将可以携带24个拦截器或者更多。但是如果现在的估计是准确的(即每个拦截器为5kg),现有的或者计划研制的助推火箭能够携带的拦截器数量似乎将大大少于24个。而且,由于拦截器必须有足够的质量,以便采用“碰撞杀伤”的方式进行拦截,因此不能无限制地减小拦截器的尺寸。

  MKV的具体方案如下:拦截弹发射后,在导弹防御系统探测器(包括海基X波段雷达以及天基跟踪与监视系统)的引导下飞向目标。母舱与助推火箭分离后,利用自身配置的目标识别装置探测目标,为拦截器分配打击目标的任务,释放拦截器。母舱上的远程红外探测器探测、跟踪及识别弹头和诱饵。每个拦截器都会从母舱接收到瞄准信息。对于每一个已识别的弹头可能需要分配几个拦截器进行拦截。每个拦截器也都在自身的光学探测器(工作在可见光和红外波段)制导下,飞向“威胁云团”,将所有可能的目标全部摧毁。即便与母舱分离,拦截器仍将能实时接收到母舱提供的目标修正信息。

  目前MKV计划的重点是研制所需的微型化硬件。拦截器微型化技术面临严重的挑战,如何消除拦截器封装组件产生的热量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2005年完成了拦截器导引头关键设计评审、导引头软件产品设计评审、成像稳定性试验、导引头软件关键设计评审以及制造导引头部件的电路板。2006年3月,洛马公司完成了首个“探索者”导引头的研制,在硬件回路设施中进行试验,模拟杀伤器的振动工作环境。在复杂的光电试验中,验证了导引头和相关杀伤器电子设备的功能。2006年7月,洛马公司又进行了MKV拦截器轨姿控推进装置的初始试验,验证使用单组元液体推进剂的轨姿控系统用于MKV的可行性。试验表明,实际飞行重量的推进装置样机以及阀门组合等达到了规定的性能和寿命指标。

  MKV计划在完成硬件回路试验、杀伤器(KV)悬浮试验、KV飞行试验后,最终将于太平洋试验台上对母舱(CV)和KV等进行BMDS系统级飞行试验。预计2010~2011年间开始系统飞行试验。

  MKV的技术可能会带动助推段拦截技术的发展,甚至带动天基拦截技术的发展。但是,也有技术专家对MKV技术提出质疑。他们认为,MKV可能在对付诱饵方面比较有效,但对其它类型的突防措施却不能提供什么帮助,例如通过在弹头表面涂上颜色等简单的战术就会影响光学探测器的探测性能等。

第五代战斗机也需要升级

随着中国的歼-20和俄罗斯的苏-57等五代机量产入列,世界空军已经结束了美国空军五代机一家独大的局面,正式进入五代机时代。五代机的优势已经无需赘述,然而五代机均面对一个普遍的缺点:内置弹药数量和体量有限。对于隐身战斗机来说,空对空挂载方案基本够用,空对面挂载方案则捉襟见肘,不仅弹药数量有限,而且因为弹药的体量严重受限,无法攻击大型防护坚固的高价值目标。为此,五代机需要技术和装备方案解决隐身状态下弹药不足的问题。对于解决第五代战斗机的内置弹药数量不足,空对空、空对地火力受限制的问题,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解决方案。

隐身化外挂弹舱

参考保形油箱和副油箱的方案,可以设计研制一种雷达反射截面积较小,具有隐身性能,外挂对飞机本身的隐身性能影响很小的外挂弹舱,将大型空对面弹药(尤其是体积较大的反舰导弹)和数量较多的空对地(尤其是重量较小,数量较多的无制导炸弹)、空对空弹药等放于其中,在影响飞机隐身能力较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提高五代机的多用途性能。该方案有以下几方面优点:其一,从空对空到空对地、空对海各种弹药均可以挂载,使用限制非常小;其二,使用完毕,如有必要可以抛弃,以减轻飞机重量,应对空战或者脱离战场;其三,在重复利用的情况下,隐身外挂弹舱可以大幅度节省隐身打击的成本。当然相应的,其也有增加飞机死重、隐身设计难度大等缺陷。

武器隐身化

航空武器隐身化是军事航空的大势所趋。这里面不仅包含战斗机、轰炸机等军机的隐身化,还包含机载武器弹药的隐身化。美国早已经注意该领域多年,已经有包括AGM-158联合防区外空地导弹在内的多个型号正在研制当中;韩国也已经引进了“金牛座”巡航导弹,该导弹也是具有一定隐身性能的机载导弹。未来隐身战斗机可挂载的具有隐身性能的机载弹药种类会越来越丰富。

该方案有如下优点:其一,隐身化的武器会降低五代机挂载的难度,机载武器更加的多样化,并且对于飞机本身的隐身性能影响不大,可以实现隐身化的远程打击;其二,隐身战斗机可以“肆无忌惮”地增加弹药数量,或者大型武器(如大型远程反舰导弹),而不必担心外挂会大幅度降低隐身性能,提高作战能力。武器隐身化在设计难度上较大,成本也较高,距离规模化应用,还有较长路要走。

武器弹药小型化

这是目前美军采用的主要武器发展方式之一。通过对空对空导弹的弹翼切削,对制导炸弹的轻量化,研制专门的小型化精确制导炸弹(如美军的GBU-39,主要配给F-15E和F-22)和反舰导弹(如挪威等国联合研制的NSM反舰导弹)等方式增强隐身模式下的弹药的多样性。

除此之外,美军也在研制AIM-120系列的替代型空对空导弹。该型导弹的最大特色就是在体积和重量上(尤其是长度和翼展)要远小于现有的AIM-120系列和其它型号的中远程空对空导弹。在先进的发动机技术、材料技术、制导技术的支撑下,实现在体积大幅度减小的情况下,射程、机动性和制导技术均远优于现有的型号。该方案具有三方面优点:其一,小型化的机载武器可以极大地丰富隐身战斗机的弹药种类,让五代机在隐身模式下实现对地对海攻击;其二,小型化武器重量较轻,对飞机的挂载负担较低;其三,造价低,可节省成本。小型武器在威力、射程上都会有相应限制,只能对付低威胁度目标。

无人驾驶飞机:X-43A创造了97马赫(接近10倍音速)的速度,前无古人,世界最快 有人驾驶飞机:SR-71 黑鸟,SR-71 Blackbird“黑鸟”是洛克希德公司应美国空军的要求于1959年秘密研制一种速度达到M3的军用飞机。飞行高度达到30000米,最大速度达到35倍音速,这称之为“双三”。因此SR-71比现有绝大多数战斗机甚至防空导弹都要飞得高、飞得快,说它是最快的飞机一点也不为过,好象90年退役 。 这要看是什么类型的导弹,导弹分为很多类型,最快的是弹道导弹,最快可以达到16马赫。最快的防空导弹是美国的爱国者3型,最快的反舰导弹是俄罗斯的日炙导弹,最快达到28马赫。至于空空导弹都差不多,在3马赫左右,比较优秀的有美国的响尾蛇,法国的米卡,中国的霹雳12、SD-10等。

乌克兰空军如何使用风暴阴影巡航导弹

这张照片很大程度上证实了乌克兰空军使用苏-24作为这种巡航导弹的发射平台。苏-24是乌克兰空军仅有的具备发射“风暴阴影”巡航导弹的两种机型之一,我们过去曾将其列为可能的发射平台。

本文为美国“The Drive”网站“战争地带(War Zone)”专栏文章,作者Thomas Newdick,本人翻译并编辑给大家分享。

这张照片出现在乌克兰国防部长奥列克西·列兹尼科夫(Oleksii Reznikov)的一条推文中,内容涉及英国国防部长本·华莱士访问基辅。在乌克兰和英国国旗的背景下,两人握手的官方照片。另一张是英国国防部长竖起大拇指的照片。中央的这张苏-24照片似乎是本·华莱士赠送给奥列克西·列兹尼科夫的纪念品。

这张照片展示了一架苏-24战斗轰炸机,右侧机翼下固定挂架挂载了一枚“风暴阴影”巡航导弹。照片上还有本·华莱士的签名,上面则写着“致所有勇敢的少数人,他们为乌克兰的荣誉不惜一切代价”。

推特账号“乌克兰武器追踪报道(Ukraine Weapons Tracker)”发布了同一张照片的高清版,为我们展示了更多的细节。能够分辨出这是一架隶属第7战术航空旅的苏-24MR“剑术师E”侦察机,而不是苏-24M战斗轰炸机。

目前,尚不清楚这张照片是否是苏-24挂载“风暴阴影”巡航导弹执行任务时,拍摄的真实照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起落架似乎应该很快就收起,所以它也可能是低空飞越机场。另一方面,即使这张照片是经过数字处理,将“风暴阴影”PS到苏-24上,似乎也可以确认苏-24就是这种导弹的载机。苏-27战斗机也可以挂载这种导弹,但是,乌克兰空军在刚刚装备这种英国巡航导弹时,让两种战机携带它的可能性比较小。

随后,乌克兰空军推特官方账号发布了同样的合成图像,并配文“真是一幅画”。然后被迅速删除,这是当时的屏幕截图。

过去,我们曾经讨论过苏-24和苏-27成为“风暴阴影”巡航导弹载机的可能性。据英国国防部称,我们了解到该导弹已经用于实战,但是没有提供更多细节。与此同时,俄罗斯国防部称,乌克兰使用“风暴阴影”攻击卢甘斯克市,并已经有导弹残骸照片发布到网络平台上。

乌克兰空军的米格-29战斗机和苏-25攻击机都不适合挂载“风暴阴影”,因为每枚导弹重1300千克,而这两种战机通常挂载的最重武器不超过500千克。苏-25挂架最多能够挂载500千克的弹药,米格-29早期型也很少能挂载超过这个重量的武器。

外形更大的苏-24和苏-27拥有更大的有效载荷,尤其是苏-24,可以携带超过1500千克的武器。有趣的是,照片中的苏-24MR战斗机并不能携带进攻性武器,它没有“猎户座”火控雷达,以及与空地导弹配合使用的Kayra激光/电视系统。

然而,由于乌克兰对侦察任务需求较少,所以可以将苏-24MR侦察机改装成可以携带“风暴阴影”巡航导弹的攻击型。这将使苏-24M战斗轰炸机能够继续使用苏联时代生产的武器弹药执行攻击任务,例如照片中的Kh-25ML空地导弹。

也可能因为使用“风暴阴影”的紧迫性,苏-24M和苏-24MR都根据发射需要进行了改装。毕竟根据开源情报数据,俄乌武装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至少损失了17架苏-24,其中绝大多数是战斗轰炸型。对此,乌克兰空军设法将一些此前封存的苏-24恢复到作战状态。

至于苏-24为发射“风暴阴影”巡航导弹需要进行什么样的修改,目前还不清楚。从理论上讲,这个过程应该不会太复杂。“风暴阴影”巡航导弹在发射前就已经用目标坐标进行了预编程,因此飞行员在发射之前不需要给导弹输入新的目标数据,这就意味着不需要相关的数据接口。这也意味着这种导弹可以由苏-24MR侦察机发射,因为发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火控雷达和激光/电视系统。

我们知道,乌克兰已经成功地在苏联时代生产的米格-29战斗机上发射西方国家提供的先进空射武器。特别是,米格-29和苏-27已经可以发射AGM-88高速反辐射导弹(HARM),并且至少在一种战机上可以发射增程型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ER)。

据了解,“风暴阴影”是俄乌武装冲突爆发以来,提供给乌克兰的射程最远的防区外武器。过去,我们讨论过“风暴阴影”会给乌克兰带来的战术能力的提升。然而,乌克兰方面显然已经向西方国家保证过,不会使用它们打击俄罗斯境内的目标。英国表示,这些武器只能在乌克兰的主权领土内使用——尽管这不排除会对俄罗斯控制的乌克兰部分地区(包括克里米亚半岛)发动袭击。

“风暴阴影”巡航导弹的射程正好在乌克兰控制区与克里米亚半岛塞瓦斯托波尔之间的距离边缘,但是从最佳高度发射时,需要直接飞入俄罗斯的防空系统射程之内。具有战略意义的刻赤海峡大桥已经远远超出了“风暴阴影”的射程,如果乌克兰方面发动反攻,可能会改变这个现状。

但是,未来乌克兰空军可能会获得射程更远的武器。继法国承诺提供与“风暴阴影”非常相似的SCALP-EG巡航导弹之后,5月24日有消息称德国可能会向乌克兰提供“金牛座”KEPD 350巡航导弹。

我们期待有更多乌克兰使用“风暴阴影”巡航导弹的细节发布出来。

保存至今还能飞行的CR42战斗机。

截至2015年6月12日,全球具有独立自主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印度、伊朗。欧洲18个国家联合组成欧洲航天局发射卫星,属于合作发射。

发射卫星,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拥有运载火箭、卫星平台、发射资金。

美国:

2014年07月02日 20:34:53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洛杉矶7月2日电(记者郭爽)美国航天局“嗅碳”卫星“轨道碳观测者2号”于2日凌晨发射升空。作为美国第一颗监测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卫星,它的主要使命是监测研究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

  美国航天局的电视直播画面显示,当地时间2日凌晨2时56分(北京时间2日17时56分),“轨道碳观测者2号”从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搭乘德尔塔-2型火箭升空。“嗅碳”卫星飞向距地球约705公里的近极地轨道。

俄罗斯:

2014年05月07日 02:39:1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莫斯科5月6日电(记者赵嫣)据俄罗斯国防部6日消息,俄当天用“联盟2-1A”运载火箭为俄国防部发射一颗军用卫星。

俄罗斯国防部空天防御部队新闻发言人佐洛图欣表示,俄空天防御部队于莫斯科时间6日17时49分在俄北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进行了此次发射,卫星随后与火箭第三级成功分离。

“联盟-2”型运载火箭是俄罗斯目前使用的主要运载火箭之一,于2004年首次成功试射,可用于军事和商业目的发射。火箭为三级液体燃料火箭,采用统一的数字控制系统提高发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操控性。

中国:

中国航天:2015年将要达到30次的卫星发射量。

中国航天发射明年将迎来重头戏,备受关注的长征七号和长征五号将在明年相继发射。昨天,市人大代表、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党委书记梁小虹透露,明年我国卫星在轨运行总量将超过俄罗斯,排到世界第二。

另外,我国正在积极推进重型火箭的关键技术攻关和立项准备,重型火箭的运载能力达百吨级,起飞动力达到3000吨级,具备载人登月和空间站的发射能力。

发射火箭数量将达200发。

梁小虹介绍说,今年我国的火箭发射任务是14发,明年是30发左右,冲历史新高。届时,我国长征火箭的累计发射数量将达到200发。2010年,我国火箭发射数量达到标志性的100发,前50发用了21年,第二个50发用了9年,而今明短短两年就将有44发火箭升空。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也证明国家对气象、资源、探测、减灾等航天方面的需求激增。目前,我国的卫星发射和美俄有一定差距,但是到2015年,我国的卫星在轨运行总量要排到世界第二,超过俄罗斯。

“大火箭”将演重头戏。

梁小虹说,明年的重头戏是“大火箭”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的发射。2015年6月之前,长征七号首发,年底长征五号首发,发射地点均为海南文昌发射中心。之后,我国运载火箭的能力就可以与发达国家站在一条起跑线上,火箭发射高轨道能力达到15吨,低轨道能力达到近25吨,而目前在飞火箭能力是5吨和10吨。届时,我国火箭运载能力可满足国内外各个公司的所有型号需求,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印度::

印度太空组织(Indian Space Research Organization,简写为 ISRO)计划的火星轨道任务宣布成功,该组织发射的卫星已经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同时印度也成为第一个成功发射火星卫星的国家。

此计划被视为是一个重大里程碑,因为此计划所花费的价格为7,400万美元,远比包括美国、欧洲、俄罗斯等国的火星计划花费还要便宜许多。即使印度是全世界拥有最多营养不良儿童的国家之一,印度总理仍然大力支持该计划,并说该计划“比拍摄一部好莱坞大片还便宜”。

印度此颗卫星在第一次尝试就成功进入火星引力轨道,这也是世界首例。该卫星的信号将经过12分28秒传输至坎培拉的NASA深太空网络电台,并即时传输至 ISRO 的基地。

ISRO也特地在卫星进入火星轨道后发了一篇推特以资庆祝。该卫星从 2013 年 11 月 5 日升空,并于 12 月 1 日成功突破地球引力,并于今年 9 月 24 日接近火星。

日本:

2015年02月04日 星期三

2月1日上午10时21分,日本在鹿儿岛县的种子岛宇宙中心成功发射了H2A火箭,火箭搭载的卫星进入了预定轨道,卫星的功能已得到初步确认。卫星的研发与发射由三菱重工和宇宙航空开发机构承担,原定于1月29日实施,由于天气原因推迟了3天。

综合日本媒体报道,此次发射的是日本政府所属的一颗情报卫星,估计采用的是与现行雷达卫星同样识别能力达到1米级的技术水准。下一步如果运作正常,即可在需要时替补发生故障的卫星。这个卫星的开发费用为228亿日元,发射费为105亿日元。

承担此次卫星发射任务的是日本国产的H2A型火箭。该型火箭年度内共发射了4次,均取得成功。加上比H2A推力更大的H2B型火箭,至今日本已成功进行了30次发射,成功率超过96%。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此次卫星发射十分重视。他说:“切实营造好日本的卫星情报搜集体系,是确保安全与危机管理的根本所在。”

由于安倍内阁制定的《特定秘密保护法》已于去年生效,日本大多有关情报搜集卫星以及所搜集到的图像等信息,包括本次发射卫星的轨道和性能等都没有公开。此前仅有过依据上述卫星图像公布小笠原群岛周边外国船舶的位置以及附近海上火山岛变化的情况。

日本是在1998年朝鲜发射弹道导弹之后借机开始发射情报搜集卫星的。此类卫星实质上就是侦察卫星,分光学和雷达两种,2013年以后已各有两颗情报卫星在役,属于轨道高度在400公里到600公里的极地轨道卫星,分别可在晴朗的白天和夜间或多云的天气条件下完成拍照任务,每天可覆盖全球拍照一次,可用于监视朝鲜的军事设施等。

日本还计划在下个月继续发射性能已得到提升的5号光学卫星。由于日本卫星设计使用寿命为5年,所以,从明年开始的10年间日本将陆续发射8颗卫星。今年年内,日本还将发射首颗通过商业模式中标的加拿大通信卫星。

伊朗:

伊朗发射自主研发新卫星(图)

伊发射自主研发新卫星(图)2015-02-03 11:55:00 中国新闻网朗发射自主研发新卫星(图)2015-02-03 11:55:00 中国新闻网

伊朗发射自主研发新卫星(图)2015-02-03 11:55:00 中国新闻网 分享 参与 当地时间2月2日,伊朗向太空发射了一颗新的卫星,这是伊朗近几年发射的第4颗卫星。伊朗国防部长德赫甘称,新的卫星名为“Fajr”号(“黎明”号),由伊朗自主研发和制造。外媒称,有国家担心,伊朗通过发展太空项目,最终会研发出可以搭载核弹头的火箭。

当地时间2月2日,伊朗向太空发射了一颗新的卫星,这是伊朗近几年发射的第4颗卫星。1月18日,伊朗核问题六国与伊朗在日内瓦举行了新一轮伊核问题全面协议谈判。目前,美伊在限制伊朗铀浓缩能力、取消对伊制裁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分歧。

当地时间2月2日,伊朗向太空发射了一颗新的卫星,这是伊朗近几年发射的第4颗卫星。根据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2013年11月达成的阶段性协议,伊朗应在2014年7月20日前就核计划做出妥协。由于分歧严重,各方将谈判期限延长至2015年6月30日。

阳历出生日期,然后对照下面的资料。

  白羊座:3月21日~4月20日

  金牛座:4月21日~5月21日

  双子座:5月22日~6月21日

  巨蟹座:6月22日~7月22日

  狮子座:7月23日~8月23日

  处女座:8月24日~9月23日

  天秤座:9月24日~10月23日

  天蝎座:10月24日~11月22日

  射手座:11月23日~12月21日

  魔羯座:12月22日~1月20日

  水瓶座:1月21日~2月19日

  双鱼座:2月20日~3月20日

  上面是12星座日期查询表,对照表格便可知道自己所属星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4654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6
下一篇2023-10-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