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定于2022年9月5日发行《虎》特种邮票,有何收藏价值?

中国邮政定于2022年9月5日发行《虎》特种邮票,有何收藏价值?,第1张

中国邮政在2022年9月5日发行了《虎》特种邮票,感兴趣的人就可以去购买一下,因为邮票是有着一定收藏价值的。该套邮票一共有6枚,尺寸是40×30毫米,计划发行的枚数并不是特别的多。有一些人是非常喜欢收集邮票的,这也是一个个人的爱好,他们就很乐意去进行购买。具体的价值可能并不是特别的多,因为现在的邮票有着电子的版本,不可能出现找不到的情况。但只要有人喜欢,就说明这个邮票还是有着存在的意义的。

购买邮票其实是个人的爱好,以前的邮票之所以那么的贵,是因为存世量比较的少,并且还带有着一些时代的意义。现在的邮票就比以前要多得多,并且有意识收集邮票的人也变得很多,他们也被称作为邮票收藏爱好家。所以说如果想通过收藏邮票来赚钱的话,这也是不大可能的,你可以将这当成一个爱好,这样就能够在年老的时候翻看自己收藏的所有的邮票,也能让自己的晚年生活变得比较的有意思。

年轻人对于邮票是不怎么在意,他们也不会去写信,但是年龄比较大的人就比较喜欢书信上的来往,虽然比较的慢,但确实是很有意义的。这些人就很喜欢去购买邮票,他们会使用一部分,然后再收藏一部分。邮票上的画以及文字其实就代表着我们如今的一个发展,也是具有独特美感的。而计划发行的与虎有关的邮票,其实还是有一些数字化内容的爱好者,也可以通过AR进行观看。

一个东西只要有意义或者有价值,就是可以保存下来的,说不定在若干年以后人们也会研究我们现在的文明,而邮票的存在就能够帮助他们进行理解。

            曾 侯 乙 编 钟

        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 曾候乙编钟”。钟架长748厘米, 高265厘米。全套编钟共六十五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呈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最大钟通高1523厘米,重2036公斤。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可以旋宫转调。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曾侯乙编钟‘’ 为战国早期制作,它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编钟外交”

    拉近中国与世界距离

      1992年,“曾侯乙墓出土文物特别展”在日本东京举行。期间,曾侯乙编钟等古乐器随展演奏。宽敞的演奏大厅内,“楚殇”、“樱花”、“四季” 等中日两国人民所熟悉名曲,令听众陶醉不已。

        1995年春,一年一度 “欧洲文化节”在卢森堡举行。当年四月,湖北省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周代艺术品展”在卢森堡举行,编钟、编磬同时进行现场演奏,引起卢森堡、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十多家媒体争相报道。神奇的编钟演奏,使欧洲观众从“极感兴趣”,发展到对中国日益‘’好感和关注‘’。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曾于1982年和1996年来过湖北省博物馆。1999年6月,基辛格利用在武汉商谈合作项目的机会,再次到湖北省博物馆参观,编钟演奏的《友谊天长地久》等乐曲,博得了阵阵惊叹和热烈掌声。

      ‘’编钟‘’作为中国文化使者,至2014年已涉足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世界人口约十分之一的人通过各种方式领略了编钟的神采,有一百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在中国聆听了编钟演奏,许多外国***还亲自演奏过。

                ‘’编钟演奏‘’

      奥运赛场上“金声玉振”

        2008年北京奥运会颁奖台上,中外观众在“金声玉振”颁奖音乐声中,见证着一枚枚奥运金牌的诞生。这也是编钟音乐首次亮相世界性体育盛会。

        北京奥运会颁奖音乐被称作“金玉齐声”,由古编钟原声和玉磬的声音交融产生,以形成“金声玉振”的宏大效果,与北京奥运会“金玉良缘”的设计理念一致。金声玉振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这段音乐的曾侯乙古编钟原声,来自湖北省声像博物馆;而与编钟相和的玉磬,也是从湖北采集的玉石制作而成。

              虎座鸟架鼓

        ‘’虎座鸟架鼓‘’ 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重要乐器种类。距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历史,是湖北 ‘’荆州‘’ 楚墓出土的最为典型的历史文物,具有浓厚楚文化特色。

        ‘’虎座鸟架鼓‘’ 主体由双虎、双凤、扁鼓三大部分组成,均为楠木雕刻,木胎上髹(xiu)生漆,绘有凤、虎以及其他装饰图案。虎斑凤羽和装饰花纹以红黄黑三色为主,绘画线条流畅,形象逼真,造型大气美观,栩栩如生。

        ‘’虎座鸟架鼓‘’造型对称美观,两只昂首卷尾、四肢屈伏、背向而踞的卧虎为底座,虎背上各立一只长腿昂首、引吭高歌的鸣凤,背向而立的鸣凤中间,一面大鼓用红绳带悬于凤冠之上。通体髹(xiu)黑漆为底,以红、黄、金、蓝等色绘出虎纹凤羽。在两凤与两虎的组合形象中,凤高大轩昂,傲视苍穹,虎却矮小瑟缩趴伏于地,反映了楚人崇敬鸣凤、向往安祥的意识和征服猛兽、不畏强暴的精神。全器造型逼真,彩绘绚丽辉煌,既是鼓乐,更是艺术佳作。

      ‘’虎座鸟架鼓‘’ 现收藏于湖北省荆州历史博物馆。

            虎座鸟架鼓邮票

        邮票素有“国家名片”之称,方寸之间彰显大千世界,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荆州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虎座鸟架鼓》,因其富涵历史文化底蕴、外观线条流畅、造型设计独特,脱颖而出。与罗马尼亚出土的“古古丹尼” 陶罐组成此次联合发行《漆器与陶器》特种邮票的 “魅力双姝” 。

        第23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召开,中国与罗马尼亚联合发行《漆器与陶器》特种邮票一套两枚, 并在湖北省荆州市沙隆达广场举行盛大首发仪式。

        中方邮票图案为‘’荆州博物馆出土文物漆器 《虎座鸟架鼓》‘’,罗马尼亚邮票图案为出土文物‘’陶器 “古古丹尼” 陶罐。‘’湖北荆州‘’ 终于走上国家名片。

      《虎座鸟架鼓》 邮票素材由荆州博物馆高级摄影师金陵拍摄,中国著名青年邮票设计家王虎鸣设计,每枚采用36mm x 36mm规格,国家邮政局同时推出小版和大版两种版式,中方发行量约为1100万枚,罗方为1000万枚。

          郧县人头骨化石

        湖北鄂西一带是古人类化石的重要发现地。1989年和1990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在郧县发现了两具人类头骨化石,科学测定郧县人头骨系距今约为100万年的直立人头骨。

        此化石属于南方古猿类,距今已有200万年左右历史,从而证明了中国是早期人类发源地之一,这给人类发展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填补了亚洲古人类发展缺环。贾兰坡教授高度赞誉‘’郧县南猿‘’的发现,其意义可与‘’北京猿人‘’第一个头骨发现的意义相比,并定名为“郧县人”。

        1989年5月在郧县发掘出两颗完整的远古人类头骨化石,被专家确认为距今已100多万前的远古人类化石。

        这一发现,改变了人类起源非洲的传说。

        “郧县人” 头骨化石的发现,向世界宣称:古老的汉江是汉民族文化的摇篮;古老的“郧县人” 是中国人的祖先,现在在“郧县人”出土处建有“郧县人” 雕刻头像,“郧县人”展馆。

        “郧县人”头骨化石考古发现有二件,1989年5月,郧阳地区博物馆(十堰市博物馆)组织全地区文物干部进行文物补查。第一件头骨化石由郧县博物馆王正华、郧西县文管所屈胜民组成的普查小组于18日在郧县曲远河口学堂粱子发现了第一件头骨化石,编号为I号头骨化石;

    1990年5一6月由湖北省考古所、郧阳地区博物馆、郧县博物馆联合进行了试掘工作,又发现第二件头骨化石,编号为Ⅱ号头骨化石。

        以后又接连两次进行了发掘工作,获取了大量的伴生动物化石和数百件石器。

        两件完好头骨化石的发现,轰动了世界古人类考古学界。初步研究,它们被认为是“南方古猿”化石材料。随着研究深入,从其形态上看,郧县人既有直立人的原始性,又有智人的进化特征。被认定为直立人,命名为“郧县人”。其时代为中更新世早期,在80一100万年左右。

        因为两件头骨化石标本空前完好,它对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I号头骨化石,在1989年底被《科技日报》发表选为全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于1990年被《中国文物报》选为“七五”期间和全国当年双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并给郧阳地区博物馆颁发了证书。

        1990年以来的多次发掘,在其文化层共出土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石锤等石器241件,以及大量打击碎片和带有打击痕的砾石,并出土似手斧的两面器。与人类化石伴生有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而且头骨、下颌骨完整者数量之大是其他遗址不多见的。

          双 鸟 白 玉 壶

          龙凤同体玉佩

          人物操龙玉佩

    镶宝嵌玉鎏金铜枕顶

        ‘’镶宝嵌玉鎏金铜枕顶‘’ 长152、宽148、高25cm, 此器为枕头的端面,由内外两个方框组成:内框为青白玉质,外框为铜鎏并各存镶宝石14颗。内框镶嵌青白玉透雕‘’折枝荔枝‘’。

清光绪哥釉铺首环耳青花

      八百千秋图瓷尊

        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是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制由全盛到衰落的一个历史阶段。它以农耕和畜牧的出现为划时代的标志,表明已由依赖自然的采集渔猎经济跃进到改造自然的生产经济。磨制石器、制陶和纺织的出现,是这一时代的基本特征。因而,新石器时代在中国历史上是古代经济、文化向前发展的新起点。就目前所知,中国新石器文化至少要在距今10000年前,实际开始年代还当更早; 一般延续到前2000年左右。

        中国是世界上陶器出现最早的地区。对湖南玉蟾岩遗址出土的早期陶器进行的年代测定中,就确定了其出现的时间约为距今一万八千年,这要比学术界之前普遍认定的一万年要早上八千年,而随着江西‘’仙人洞遗址‘’出土早期陶器的年代的成功确定,我国南方陶器的出现年代又被提前至两万年前。这就意味着,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陶器是在中国 ,并从江西的仙人洞遗址和湖南的玉蟾岩遗址开始向外扩散,先后到达俄罗斯和日本,并在亚洲地区被保留了下来。这个过程体现了文化和科技传播的重要意义,也是中国早期人类对区域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

        仙人洞遗址:从美国《考古学》杂志评出的2012年十大考古发现中,我国仅万年仙人洞发现的2万年前的世界最早陶器入选。

清光绪哥釉铺首环耳青花

        八百千秋图瓷尊

        清光绪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造型千姿百态,既有陈设瓷,也有日常生活用瓷、祭器、外销瓷等等……

清光绪哥釉铺首环耳青花

      八百千秋图瓷尊

        束颈丰肩, 肩饰铺首衔环耳, 器形典雅,釉面润泽,口至足依次绘青花弦纹、蕉叶纹、缠枝莲花纹、蕉叶纹、弦纹。图案层次分明,绘工流畅,青花发色亮丽。

            青 瓷 坞 堡

        青花瓷瓶高368、肩径201、口径5、底径116、盖口径91cm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2006年钟祥市郢靖王墓出土 ‘’四爱图梅瓶‘’ 制作于元代陶。‘’四爱图梅瓶‘’ 高387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梅瓶腹部分别绘王羲之‘’爱兰图‘’,陶渊明‘’爱菊图‘’,周敦颐‘’爱莲图‘’,林和靖‘’爱梅、鹤图‘’。

          ‘’青花龙纹梅瓶‘’

        ‘’青花龙纹梅瓶‘’制作于元代(1271-1368),2006年钟祥郢靖王墓出土,高354,口径56,底径112cm。

          蓝釉双兽金耳樽

            翠 青 瓷 釉 碗

          越 王 勾 践 剑

            越 王 勾 践 剑

    (Sword of Goujian)

        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制于春秋晚期。它长557厘米,宽46厘米。剑身中脊起棱,饰黑色菱形花纹。正面近格处有 “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的鸟篆铭文。剑格正面嵌蓝色琉璃,背面附绿松石。

        ‘’越王勾践剑‘’

      千年不朽的奥秘

        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国家一级文物。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中。

      ‘’越王勾践剑‘’ 因剑身被镀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经无损科学检测,其主要合金成分为铜、锡、铅、铁、硫等。花纹处含硫高,因硫化铜可防锈。

        在吴、越两国所铸青铜器中,兵器既精且美。春秋中晚期,随着吴越对外军事扩张的需要,其兵器铸造业也呈现出空前发展、繁荣的状态,因此,“吴戈越剑” 不仅为时人所艳羡,其美名还留传千古,为历代所称道

        公元前494年,吴国和越国的军队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杀,越军大败。在献上了绝世美女‘’西施‘’后,越国的国王勾践成了吴王夫差的马夫。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二十年后,勾践回到越国,他任用贤臣,发展生产,东山再起。用了9年时间灭掉了吴国,并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名霸王。“鸠浅”就是这位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名字。而这把剑就是这位春秋霸主的‘’王者之剑‘’。

          越王勾践剑

“天下第一剑”‘’帝王之剑”

        196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江陵一座楚国墓葬中,出土了600多件器物,其中就有“天下第一剑”越王勾践剑。在场考古工作者回忆,一名开采队员拿剑时一不留神就将手指割破,血流不止。有人再试其锋芒,稍一用力,便将16层白纸划破。

        此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近剑格处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鸠浅(勾践)自乍(作)用剑”八字,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制作工艺精美,宝剑寒气逼人、锋利无比,显示出铸剑师的卓越技艺。宝剑历经两千四百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加之“物以人名”,历史文化价值高,被世人誉为 “天下第一剑”,堪称中国国宝。

      ‘’ 越王勾践剑‘’出土在湖北江陵楚国贵族墓,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嫁妆说,勾践曾把女儿嫁给楚昭王为姬,因此,这柄宝剑很可能作为嫁女时的礼品到了楚国,后来,楚王又把它赐给了某一个贵族,于是成了这位楚国贵族的随葬品。另一种意见是战利品,即公元前309年至前306年间,楚国出兵越国时楚军缴获了此剑,带回了楚国,最终成了随葬品。

        青玉“苏武牧羊”玉雕

              青  铜  器

        ‘’江汉平原‘’ 历年出土有不少商时期的‘’青铜器‘’。这些为数不多的青铜器较为零散,风格大多与中原地区的同时期铜器一致,因而未像湖南出土的青铜器那样受到重视。在二里冈文化时期,黄陂盘龙城成为江汉平原的文化中心,盘龙城遗址及盘龙城出土的青铜器成为研究的重点,相比之下对江汉平原出土的零散铜器关注并不多。盘龙城的兴起对江汉地区乃至于整个长江中游青铜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要认识盘龙城兴起和废弃后江汉平原的文化面貌,以及商时期江汉平原与其他地区青铜文化的关系等,都有必要考察江汉平原出土的青铜器。

        江汉平原的商时期青铜器以盘龙城遗址出土最为集中。据已发表的材料,盘龙城的青铜器主要出自墓葬和祭祀坑,计有斝、爵、鬲、鼎、甗、簋、觚、卣、盉、盘、尊、罍等。对于盘龙城青铜器,发掘报告做过系统分析,总结了各类青铜器的早晚变化,并认为它们与商文化青铜器近同。其他还有很多专门研究,也指出除较晚阶段的个别器形和纹饰外,盘龙城青铜器与二里冈青铜器有基本相同的器类、组合、器形、装饰和铸造技术。

                升    鼎

                铜    禁

          真武大帝修真图 

            人骑骆驼灯

            青铜人擎灯

            凤 纹 方 鼎

               

  汉口各界抗敌后援会章

            ‘’明金凤冠‘’   

        1976年在宣恩县猫儿堡施南土司墓地出土‘’明金凤冠‘’,冠已不存,仅余29件饰品。这套金凤冠饰品,造型繁复,雍容华贵,做工精细,堪为上品。

  绿松石镶金片饰品

                陶    鱼

  山水人物图索耳花盆

    纯银缉私船模型

  黎元洪“得天独厚”横批

  中国最值钱的邮票——红印花小一元 “华邮之宝” 1983 年10 月19 日,瑞士的华邮收藏家、著名邮商霍康伯用66800 美元 (当时是140625 瑞士法郎)买到一枚我国清政府1897 年发行的《红印花小 一元》邮票。这种存世只有30 枚左右的珍贵邮票被誉为“华邮之宝”。 霍康伯这枚珍邮票是在苏黎世国际大酒店举行的“保罗·霍克遗集”拍 卖会上买到的。霍克是奥地利著名的华邮收藏家,这枚《红印花小一元》邮 票是他在1967 年仅用800 英镑(当时为2240 美元)买到的。1987 年3 月21 日至28 日,也是在这座超级豪华的酒店举行的高珍菲娜拍卖会上,霍康伯的 这枚珍邮又以25 万瑞士法郎卖出,买主连同付出15%的拥金,一共用去 287500 瑞士法郎,按当时的比价为人民币72 万余元。 这枚珍邮创造了中国邮票的最高售价。由于它超过了日本东京太阳集邮 中心1973 年以7500O 美元买回的日本1871 年发行的《龙图倒印五百文》邮 票,而创造亚洲邮票的最高售价,因而也成为世界售价最高的10 种邮票之一。

  --------------------------------------------------------------------------------

  猴票从当初的8分钱到现在的不到3000元,也是一个升值的神话。  元月5日上午,2007年的首套邮票在我市邮政局公开发行。该套邮票图案是采用民间彩塑玩具实物——“富贵猪”为素材进行设计的。整个图案是由充满了慈母关爱的“猪妈妈”与活泼可爱的猪宝宝“一家六口”组成。猪妈妈头戴饰物,身披彩衣,五个猪宝宝开心快乐,其乐融融!  这张猪年的生肖邮票是由著名艺术家陈绍华设计。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把以大红色为基调的色彩运用在动物本身的形态上,达到了“红红火火”的喜庆效果,而且寓意也非常深刻:猪宝宝围坐在猪妈妈的身边;猪宝宝意在表达传统吉祥文化中的“五福临门”、“五子登科”。  2007年猪年邮票是我国发行的第三轮猪年生肖邮票。该套邮票全套1枚,面值12元。包括大型横开集邮纪念册售价150元、小型竖开集邮纪念册售价50元、生肖猪大版票20枚面值24元,上市前期货价35元,发行后以45元直线上升到70元、生肖猪小版票6枚面值72元,上市前期货价24元,发行后从29元到39元,现34元左右,还有小本票,售价14元。  据了解,这套猪年邮票很受集邮爱好者的欢迎,更重要的是它的升值空间很大。据市场专业人士估计,生肖猪版票的走势有可能带动邮市的大盘。另外,据一位集邮爱好者张先生介绍,从今年开始,国家邮政局对全国邮票发行有了新的规定和做法,对邮票进行限量、减量发行,比如今年猪年生肖邮票中的小版票,相比2006年生肖邮票减量了50%,正是因为发行量的锐减,也导致了市场对该邮票的看好。  作为生肖邮票中的“老大”,1980年发行的“庚申年”猴票,现在仍然是邮市中的“龙头股”与“风向标”,作为一个题材独特、存世量较小的老牌品种,这个当初的发行价格仅为每枚8分的邮票品种,一直就没有从邮票收藏者们的视线中消失。据业内人士介绍,在2006年年初时,猴票从1600元起步,价格稳步上扬,2006年6月份价格突破2000元,到了10月份,每枚就已经卖到了2400元,现在每枚已经达到了2700元左右,从目前的走势看,突破3000元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但是猴票有一个问题,就是它的存世量有限,如果拿着钱在市场中想要收个百八十枚,估计一时半会儿还真买不到。而且,玩邮票的行家会告诉你,也别以为猴票这么多年就是一路涨上来的,在邮市低迷的那几年,猴票也曾经跌得很惨,当时也套牢过许多人。玩生肖邮票的人都明白,单张的邮票毕竟不太过瘾,所以四枚连在一起的方联更是受到投资者的青睐,比四张单枚的总价格可要贵出一些。最稀少也最值钱的是整版猴票,实际成交价已超过25万元,但整版的票在市场中基本上看不到,如果投资者想买,只能在市场中碰运气。同时专家提醒,炒作邮票多有投机性,行情波动大,投资者应警惕。  从1980年到现在,新中国生肖邮票发行已经走过27年。由于邮市历来就有炒作新邮的特点,从目前的价格来看,猪年生肖邮票的投机性价值要远高于投资价值。其行情难免要重蹈前期爆炒后价格疯涨、后期暴跌、直至价位低得无人问津的覆辙。面对如此行情,投资者应该提高警惕。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市场上的短线机会很少,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发行时间久、存世量少、题材独特的老纪特邮票。  新报记者 马驰 实习生 马瑞  平日里的邮市显得很清静,据介绍,周六周日可是众人云集,热闹非凡。  集邮的人,也都爱研究邮票的相关知识,十二生肖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对周边国家和地区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发行过生肖邮票,那么,生肖邮票的各项世界第一又分别属于谁呢?  第一枚生肖邮票  1950年2月1日,日本发行的1950年贺岁邮票选用了日本著名画家圆山应举的名画《虎》作为邮票图案,对应当年的农历生肖,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生肖邮票。圆山应举是日本江户时代中期的画家,曾将透视法应用于京都名胜图绘制,他重视实景写生,同时作品又极富装饰性。  第一枚生肖小版张  日本1950年贺岁虎年邮票发行当日,还发行了一枚无齿邮票小版张,含呈“十”字排列的5枚虎票,这也是第一枚生肖无齿邮票。  第一本生肖小本票  1981年1月5日,我国发行T58《辛酉年》生肖邮票1枚,同时发行含12枚邮票的小本票,封面为雄鸡图与十二生肖纹样。  第一套生肖电子邮票  香港邮政在1987年8月8日在自动售邮机中首发了丁卯兔年机售电子邮票,基票为花草纹纸,打印图为兔,共4种面值。  第一枚生肖有奖邮票  1989年12月1日,日本发行生肖马邮票2枚,除1枚常规邮票外,还有1枚票幅狭长的有奖邮票。其下方为生肖马,上方为兑奖号码与说明。  第一枚生肖异形邮票  古巴于1996年12月28日鼠年将尽时,补发了一枚《鼠年》邮票,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主图为花鼠与“丙子”篆印。  第一套生肖刮擦邮票  1999年1月31日,香港邮政发行了一套4枚兔年邮票,每枚除生肖兔图案外,还有一个刮开区,刮擦去覆盖膜后,可以看到不同的四字吉祥语,共10种,全套组合可达40枚之多。  第一个整轮生肖系列  香港邮政从1967年羊年至1978年马年,连续12年发行了生肖邮票,每套均为2枚。韩国也在同一周期连续发行了生肖票,时间比香港略早,但遗憾的是,韩国发行的这些生肖邮票分属2个生肖年轮

  --------------------------------------------------------------------------------

  中国邮票最名贵的是著名的“红印花小字当壹元”(旧票)(超过300万元人民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9168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8
下一篇2023-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