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唢呐技巧吹唢呐技巧和方法

吹唢呐技巧吹唢呐技巧和方法,第1张

1、吹奏唢呐,需要一些技巧,要用手指把音孔完全按满。倘若音孔按不严,往往发出的音就不准。

2、演奏唢呐往往比较费气,音越高耗的气量也就越大。唢呐一般吹奏起来,不能无间歇地吹。

3、长时间表演,但经过训练的演奏者,尤其是民间艺人,吹起唢呐来,互相比着较劲的就是持久的耐力。循环换气法是最常见的演奏方法,这样的吹奏能使得气息总是饱满不息,可以使乐音不间断地长时间延续,甚至全曲一气呵成,令听众大为过瘾。

4、最好的含哨片位置是上唇靠近哨面的根部,约在全哨片长度的四分之处,下唇,一般情况下含哨片约三分之间的位置为适宜。只有正确的掌握了双唇的含哨位置,才能发出所需要的音响效果。

5、按上述位置吹奏唢呐会使音色集中、洪亮、含蓄、音质纯厚。

6、装上哨片,如果是初学者,那么哨片最好薄点,太厚是吹不动的,还有要练手型,每天练把唢呐放下拿起多次,直到能在拿起后迅速就能够将所有孔按严,在吹的时候要注意将所有的孔堵严,可以自己检查,或对着镜子看,也可以叫别人帮忙纠正,因为不把孔盖严的话会吹不响或破音的。

萧蔷的作品:

⊙《玻璃屋里的人》 2004年7月16日

⊙著作:《萧蔷的爱美主义》(2003) 2004年7月13日

⊙著作:《我的三分之一》(2002) 2004年7月13日

⊙著作:《萧蔷》(2001) 2004年7月13日

这本书在当时的销售量在销售排行榜第一名。

⊙**《赌国仇城》(2000) 2004年7月13日

⊙单曲《夺爱》(1997) 2004年7月13日

⊙《绝世双骄》(2004) 2004年7月13日

⊙《大马帮》(2003) 2004年7月13日

⊙《风云黄浦江 第一杀手王亚樵》(2003) 2004年7月13日

⊙《一江春水》(2002) 2004年7月13日

⊙《齐天大圣孙悟空》(2001) 2004年7月13日

⊙《灵山侠侣》(2000) 2004年7月13日

⊙《小李飞刀》(2000) 2004年7月13日

⊙《玻璃屋里的人》(2000) 2004年7月13日

⊙《双面情人》(2000) 2004年7月13日

⊙《燕双飞》(1999) 2004年7月13日

⊙《绝代双骄》(1999) 2004年7月13日

⊙《家有仙妻2》(1998) 2004年7月13日

⊙《明天有你》(1998) 2004年7月13日

⊙《布袋和尚—六月雪》(1998) 2004年7月13日

⊙《陈香梅传》(1998) 2004年7月13日

⊙《征服情海》(1998) 2004年7月2日

⊙《布袋和尚—仙女奇缘》(1998) 2004年7月2日

⊙《超级世家》(1998) 2004年7月2日

⊙《生生世世情》(1997) 2004年7月2日

⊙《星座女人—双子座》(1997) 2004年7月2日

⊙《一帘幽梦》(1996) 2004年7月2日

⊙《真爱一世情》(1996) 2004年6月30日

⊙《别说爱我》(1996) 2004年6月30日

⊙《燃烧的太阳》(1995) 2004年6月30日

⊙《霸王花》(1994) 2004年6月30日

⊙《秦俑》(1994) 2004年6月30日

⊙《七侠五义—太岁庄》(1994) 2004年6月30日

⊙《天涯共此时》(1994) 2004年6月30日

⊙《青莲花》(1994) 2004年6月30日

⊙《表妹吉祥》(1992) 2004年6月30日

⊙《无尽的爱》(1992) 2004年6月30日

⊙《爱在星光灿烂时》(1991) 2004年6月30日

⊙《欢乐英雄》(1991) 2004年6月30日

⊙《山水有相逢》(1991) 2004年6月30日

⊙《两个月亮》(1991) 2004年6月30日

⊙《双飞雁》(1990) 2004年6月30日

⊙《刺客列传—豫让》(1990) 2004年6月30日

⊙《多少柔情多少泪》(1990) 2004年6月30日

⊙《掏出我的手帕》(1990) 2004年6月30日

⊙《今天不上班》(1990) 2004年6月30日

⊙《秋千下的风铃》(1990) 2004年6月30日

⊙《观世音—鸳鸯梦》(1990) 2004年6月30日

⊙《情深无怨尤》(1989) 2004年6月30日

首张专辑《BELLA》萧蔷销量连续5周上了台湾g-music排行榜

萧蔷的知识面广功力深厚,尤其是历史文化特别精深,思维敏捷,个性

气质宽厚, 生活阅历深沉,文化修养层次很高。萧蔷她深沉的智力和

美好的鉴赏力,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同时也为别人的生活增添了一份美

好的兴味。人生的蜜糖留在哪里?留在自己的杯底!

在人生起伏的波澜中去观赏和思考人生的景色。孟子曰:“观水有术,

必观其澜。”萧蔷她不因曲解改变初衷;不因冷落怀疑信念;不因年龄

放慢自己的脚步。面对残酷的现实,她顽强的意志没有消沉;她英雄的

气概没有减退;为了实现崇高的理想拼搏跋涉!生命中无不充满壮观的

景色。

丰厚的人生来自于特别的历练。眼下无人能比的萧蔷有一个良师——磨

难。生活中只有切身感受到了痛苦和磨难,又能领悟教训,并从容地憧

憬明天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萧蔷她感悟人生,发掘哲理,求达完美

的境界,是值得人们赞赏的!

言语出风格行动出效果。萧蔷的美好品质正是在逆境中显现出来的。3本

书的问世就是她最好的力作证明,让我看到了她血液中不仅有知识的玉液

琼浆,骨子里更有耿直不阿的人格操守。信心是她生命中的防腐剂;魅力

能够让她青春永驻;美:就是生命内部发出的一束超强大的光!!!

萧蔷的影视作品将近50部;《一帘幽梦》《真爱一世情》《家有仙妻》

《小李飞刀》从台湾到大陆无人不晓;3本书的热销获得作家的称

号;新专辑歌舞得到同行的认可,《潇湘晨报》几乎变成了:“萧蔷晨报”

。多次荣登CCTV1;3;4频道。高歌一曲为CCTV引进1亿6000万,位居榜首

的广告费。她的声誉传遍亚洲,传向世界。

萧蔷的“超级巨星”;“永远的亚洲第一美女”等等称号,是由她自己搏

出来的,“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不是像某人喇叭唢呐吹出来的。

心智健全的人,心弦至善的人,有美好鉴赏力和高雅品味的人都懂得欣赏

成熟状态中的萧蔷。

林志玲要想胜过一个在优越中不断超越自我的萧蔷,那只有天真幼稚的美,

痴情断肠的美!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都要珍重上帝的忠告:踏踏实实地

走路;明明白白地做人!外表能迷住人们的双眼,但永远打动不了人心!!

流氓之所以流氓,是因为它没有王者的气质,却tm的有王者的实力。唢呐没有钢琴的优雅,也没有笛子的悠扬,在我眼里,它甚至沾不上任何一个形容乐器的美好词汇。尖锐,诡异,这更符合它的描述。但偏偏,它又可以喜庆,可以激昂,甚至可以奏出鸟叫声,太奇怪了!唢呐在乐器里的地位,有一个词非常恰当—奇葩!总结其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声音大。那会儿练琴其他乐器没人愿意跟唢呐一起,后来搬到室外阳台练,不久就收到了学校外面居民的投诉。暑假集训,在大学生活动中心阳台练,离着学校家属楼差不多400m,也收到了投诉。某次在琴房走廊吹了几把,然后隔壁琴房的小号走出来,怒气冲冲说你能不能小点声,正排练呢。好吧,其实我也不想这样的。乐团合奏大部分时间唢呐都是休止符,在乐曲情绪最强烈时一般才有唢呐,大镲啪一声唢呐出来,其他声部都被唢呐声掩盖,小伙伴们说,唢呐一出来,再也不用担心自己冒泡了,在唢呐的掩护下可以充分放飞自我。

2、技巧风骚。相信大家对唢呐曲最熟悉的就《百鸟朝凤》了吧,基本上那些个技巧就非常能代表唢呐的风骚了,模仿能力极强,而且,配合循环换气的话,理论上可以一直吹!

3、音色尖锐独特。唢呐音色太炸裂了,一只高音唢呐响起,整个乐队都包不住,嗯,一只就够了。但是,常规编制的乐团一般高音唢呐配两只,中音两只,低音两只,有的还会搭配两只次中音,感受一下庞大的这气场。

一个声音超大,技巧风骚,音色魔性并且超长续航的乐器,确实是流氓了点,但并不针对其他某个乐器[手动滑稽]。

一、 春节

民间习惯将春节称做过年或者年下。这个节日在所有的节日中历时最长、最隆重,一般从腊月二十三日祭灶的晚上便开始了,一直到正月初五“破五”之后,春节才算正式过完。�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日,也称过小年。因为民间传说,灶神是一家之主,它经常暗中观察一家人的善恶,每到腊月二十三,就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供玉皇大帝作为赏罚的依据。如果被它说了坏话,就会被夺去100到300天不等的寿命。因此,人们于腊月二十三日这天祭灶神,用意是让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为显示祭灶神的诚意,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将灶台、案板、锅碗瓢盆收拾得干干净净,并将旧灶神像揭下换上新的灶神像。像前摆上供品,以此讨得灶王的欢心,到天上“言好事”后下界“降吉祥”。南阳童谣说:“二十三(儿),燃灶腊(儿)”。腊月二十三日晚饭后,每户将所备的一只肥硕公鸡,当做灶王去天宫骑的马,以烧饼(邓州一带民间称作“火烧儿”)作为路上干粮,以灶糖糊其口免说坏话。鸡的前面还放上干草料豆及水,作为马的草料。这时由男主人面朝灶王,焚香三柱,斟酒三杯,跪拜祷告。祷告词多是“去天宫时好话多说,坏话不提,下界多带五谷杂粮”等语,此时屋外鞭炮齐鸣,以示欢送灶王上天。若某家主人早殁,祭灶应由该户长子行施,女子靠后,因为南阳民间素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对于腊月二十三祭灶盛况,南阳有民歌曰:

年年有个家家忙,二十三日祭灶王。�

两边摆下两盘果,当中放上一碟糖。�

黑豆干草一碗水,灶马拴在灶板上。�

香炉焚香燃蜡烛,照得灶爷明晃晃。�

当家跪地来祷告,嘱托灶爷降吉祥。

灶王爷像旁边的对联除“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外,还有“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回”、“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等。�民间之敬灶神,盖始于汉。据《汉书·阴识传》载,有一男子名阴子方者,做饭时遇灶神显灵,子方立刻下拜,并把自己心爱的黄狗杀之以祀,灶神不负阴子方的一番美意,赐富于阴家,让阴家一夜暴富,子孙也都享受高官厚禄。自此以后,世人便纷纷效仿,每逢腊月二十三祭灶,以期得到灶神福荫。据《清史稿》载,乾隆皇帝亦甚为敬崇灶神,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到坤宁宫祭灶,60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在侍祭灶王爷上,皇帝如此,百姓自然不用细表。民间祭灶的行为清楚地透析出平民百姓希望平安的心理愿望。�

腊月三十晚俗称除夕,家家吃团圆饭,包饺子以备春节早晨吃,饭后要“熬年”守岁。凌晨鸣放鞭炮,一为迎岁,二为驱邪。�

守岁的风俗由来已久,最早的记载见于西晋《风土记》:“终夜不眠,以待天明曰守岁。”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独角兽叫“年”,这种怪兽异常凶猛,每到腊月三十,就窜到人间危害百姓,但它最怕火光、红色和声响。人们为了不受“年”的伤害,到了这一天都穿红衣、点红灯、贴红纸、放鞭炮和烟火,并烧香祈祷,彻夜不眠,这种习俗流传下来,就叫“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南阳民间很重视这个日子,无论大人小孩,都不可说晦气话,只能说吉祥语。守岁至午夜后,还要吃“更年饺子”,南阳民间的饺子,又称扁食,呈元宝形状,人们都说更岁时吃之来年财运兴旺。�

正月初一为春节,人人换新衣,天不亮即先放开门炮,接着点香烛,上供品。供品一般为枣山馍、刀头肉、油炸鱼、水果等。点香烛敬神祭祖。早上全家吃饺子,接着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给儿童压岁钱,南阳民间称为“压腰钱”。家长带男孩子上坟地祭祖,为已故长辈拜年,邻居亲友互相拜年。自初二起,亲戚朋友和邻居间相互拜年开始。人们随身携带礼品,特别是新女婿第一次去岳父家拜年,礼品务求丰厚。这样的走亲串友拜年贺节持续到初四初五,有些亲朋故旧多的家庭常常要持续到初七初八。初五习称“破五”,旧时人们认为每个月的初五、十三、二十二是“杨公忌”日,百事不成。正月初五是一年的第一个忌日,民间甚为重视,故有“小年下,大破五”的谚谣。此日大放鞭炮以示破“五”立吉。当晚,把五日内禁忌往外倒的垃圾,全部倒在院外的粪堆上,谓之“送穷土”,边倒边念咒语:“穷土去,富土来,今年一定要发财。”�

从正月初二开始,南阳习俗已将以后几日的走亲串友日程安排就绪:初二去外婆家给外祖父母及舅舅、妗子拜年;初三去姑家或姨家给姑父姑姑拜年;初四到岳父母家拜年;初五以后是走一般亲朋故旧的日子。初六大开市,百业开张。�

在南阳传统习惯中,春节习俗最具亮色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贴春联。春联之出现,在我国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据载,春联由五代后蜀皇帝孟昶首创。964年春节,孟昶亲笔写了一幅联语:“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宋史·西蜀孟氏》。),世人倍感新颖,乃从宫廷到民间,竞相效仿,进而成俗,一直延于今日。�

南阳民间的春联,总体而言,其内容多为祝颂庆贺和讴歌褒奖之类,细分之,有如下数端:一为讴歌历史风流人物。如南阳为越国上将军范蠡的故乡,联云“五湖寄迹陶朱业,四海交游晏子风”;卧龙岗为蜀相诸葛亮躬耕之地,联曰“西汉文章两司马,南阳经济一卧龙”。二为热爱家乡风光。南阳城背倚独山,面向白水,于是撰联曰“背靠青山龙虎地,门对绿水凤凰池”;“洛阳牡丹艳,宛城桂花香”等。�

第二是挂年画。挂年画,目的在于驱鬼。它与贴门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南北朝时南阳涅阳(今邓州穰东)人宗懔在其所著《荆楚岁时记》一书中写道:“正月初一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称之门神。”这种门神,乃是而后所流行的年画的滥觞。至唐,传说唐太宗李世民患病,常感到其寝室内外有厉鬼呼号,难以入眠。李将此事告于群臣,询问驱鬼之法。秦琼禀告愿与敬德披挂盔甲、手执兵器于门外护卫。夜间果然秋毫无犯。秦琼敬德虽武艺高强,然毕竟血肉之驱,总让其夜间伴护,时间一长,过于劳苦,终究不是上策。于是便命画工将二人之像画于门上以驱鬼,此后,果无鬼怪鸣号。另外,尚有将钟馗画为门神贴于门上的。以秦琼敬德为门神出于二人威风凛凛,一身正气,而以钟馗为门神乃是出于其相貌丑陋,使人望而生畏和善于捉鬼之故。年长日久,世代相袭,人们将门神演变成年画,则是发扬光大了其中的消灾灭祸、四季祥和的文化内涵。南阳年画围绕新年喜庆吉祥这一中心主题,题材有如下6个方面:其一为神话传说,如八仙过海、唐僧取经、秋翁遇仙记等;其二为福瑞吉祥,如仙翁庆寿、观音送子、天女散花、鲤鱼跳龙门等;其三是农家生活,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春牛耕田、耕读传家等;其四为四季风景,如春兰夏荷、秋菊冬梅、花好月圆等;其五为历史题材,如关公夜读、木兰从军、岳飞抗金、武松打虎、太白醉酒、戚继光平倭等;其六为民间故事,如白蛇传、天仙配、梁祝缘等。南阳年画的制作工艺多为木刻水印,具有线条单纯、粗犷浑实、苍劲有力的艺术特征。�

第三,放鞭炮。“爆竹一声辞旧岁,金鸡三唱迎新春。”在南阳民间,每当熬年守岁到子夜、雄鸡报晓之时,便要鸣放鞭炮,一来驱邪除疫,二来增加欢乐热烈气氛。�

除了上述内容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便是拜年。拜年之俗与除夕守岁有着前因后果的关系。人们经过一夜的守岁和子夜的燃放鞭炮,从而消除了年兽的侵扰和祸害,大年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恭贺平安无事,“正月朔日……士大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鲜衣往来拜节。”(吴自牧:《梦粱录》。)旧时民间过年多拜亲朋、父兄、师长、亲族等,拜年时人们以恭喜、发财、如意、长寿等吉祥语互祝。南阳民间拜年时多行跪拜礼。在昔日南阳富贵人家,既不在乎那点礼物,又嫌拜年时互致礼物费时费力,遂改用名帖相互致贺。名贴,即贺年片,两汉时称“名刺”,唐代称“门状”,宋代称“门刺”,明清时叫“红单”,并流行拜盆,即将贺年片放入盆中送给对方,以示庄重。贺年片上一般写新年快乐、万事如意、财源旺盛、健康长寿等吉语。清代书画家文征明作《拜年》诗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用贺年片拜年之俗一直沿袭到今天,但在南阳民间,仍看重登门拜年的习俗。�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人们是为了避穷神才称初五这天为“破五”的。“三天戏,五天年。”广大民众都把“破五”看做是春节后一个重要日子。由于这一天是财神的生日,因此民间常置办酒席,燃放鞭炮,欢天喜地迎接财神的到来。这天所迎的财神不止一个,有正财神,偏财神,文财神,武财神。民间最崇拜的是正财神赵玄坛,许多商店和民宅中都供着它的神像。神像上的赵玄坛面黑如锅底,手持钢鞭,身骑黑虎,左右两员大将侍立,威风凛凛。赵玄坛被姜子牙射死后封为元帅,并把曾被哪吒打死的陈九公和姚少司配给了玄坛作为随从。当人们把赵玄坛尊为财神时,陈、姚二人成了“招财是利”。偏财神伍氏兄弟五人,生前喜杀富济贫,死后仍替穷苦人家求财,人们称其为“五显神仙”,很崇拜他们,常焚香朝拜,默祈赐福。文财神财帛星君白脸长发,气度不凡,人们把他的神像与“福”、“禄”、“寿”、“财”、“喜”画在一起,他的手上托着一个聚宝盆,体现着“招财进宝”的含义。武财神关云长平生虽不爱财,但他可以帮助人发财。因为关在得到曹操的奖赏之后,蓄积了大量的财物,因为他不爱财,所以乐善好施,把自己拥有的财富赐给那些善良贫困之人,因此,世人都尊他为神,于初五这天祭祀他,求他招财进宝。初五这天的中午全家要吃饺子,俗称“食元宝”,此俗和接财神目的一样,反映了普通民众希冀远离贫困、享受荣华富贵的心情。“破五”过后,年才算彻底过完,可以开展一系列生产活动了。

一说起乐器的种类,很多人应该都能想到钢琴,吉他,手风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唢呐,这种乐器在之前是很常见的,但是随着人对音乐欣赏的改变,唢呐也慢慢的淡出了我们的视野。现在,也可能就在农村的红白事上能够看到,在城里面办酒席是很少见的。现在学唢呐的人也比较少,为什么会很少人学呢?下面让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吧!

如果你生活在农村,如果有人去世,东家会请唢呐匠来吹唢呐送送逝去的老人。如果有人嫁人结婚,也会请唢呐匠来响动下气氛。而且现在在农村请一个唢呐匠的工资大概在500左右,但是一个唢呐匠一年接的活并不多。这是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活少,如果仅靠吹唢呐来维持生计那是一件特别难得事。所以现在的人宁愿出门打工也不学这门手艺。

吹唢呐其实是一件特别难的事,它需要我们有足够大的肺活量。在吹唢呐的时候,唢呐匠的嘴巴像鼓了风一样,而且有的时候需要一口气吹完一个段。也正是因为学唢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人也会觉得,如果有功夫去学习唢呐,还不如出门多赚点钱更实在些。

在上个世纪,唢呐匠是特别的吃香,一个农村里也有许多吹唢呐的。在**《百鸟朝凤》中就描述了唢呐衰败的原因,而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现在的人对音乐的欣赏不同了!唢呐现在也是国家非物质遗产,我们需要去传承它,更需要传承唢呐的精神。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传统文化不能丢,我们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将自己的文化传承下去。那你们觉得唢呐一般在什么场合使用呢?为什么现在学唢呐的人很少呢?快来评论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4102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3
下一篇2023-10-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