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殡时吹的唢呐曲有哪些?

出殡时吹的唢呐曲有哪些?,第1张

唢呐丧事出殡专用曲有:《哭五更》、《哭皇天》、《青天歌》、《一枝花》、《哭别曲》、《大佛调》、《汉吹曲》、《大出殡》、《千张纸》、《哭七关》、《苏武牧羊》,《烟花叹》等。

一、

《哭五更》是一出地方曲艺品类,在全国各地有各种版本,通常是讲述旧社会的新娘哭嫁词,种类繁杂,说唱起来清冽沉郁同时又哀婉动人,这实属底层民间的“口白生活”。

二、

《青天歌》为道家北七真丘处机所创作作品,出自《磻溪集》,自问世以来,历来受到修道者的重视,元末混元子(王道渊)做《青天歌注释》,明代陆西星做《青天歌测疏》。

三、

《一枝花》是元代戏剧家关汉卿创作的一首带有自述心志性质的套曲作品。这套曲子用本色、生动、诙谐、夸张的语言,以大胆而又夸张的笔调,熟练地发挥了散曲形式的特点。

出殡吹唢呐的由来:

唢呐是中国历史悠久、流行广泛、技巧丰富、表现力较强的民间吹管乐器。它发音开朗豪放,高亢嘹亮,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和欢迎的民族乐器之一,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婚、丧、嫁、娶、礼、乐、典、祭等仪式伴奏及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

丧事吹唢呐,是对死者的思念,一般是在起灵时吹和去墓地的路上吹,到下葬时也要吹。

唢呐进场

白布上扬

全场哭的泪成行

供品呈上

香火点亮

最后一面要见上

面对逝人

心痛难忍

只有拿哭来泄狠

说走就走

丢下我们

你怎么会那么恨

生不留名

死未留声

默默养育几代人

确实辛苦

真的痛苦

愿你踏入天堂门

做仙也别做人

唢呐,民间乐器,声音长的木制长管,下端覆盖着铜制的喇叭口。现场的葬礼上,唢呐是葬礼的主要部分,唢呐一响就没有人在这样的场合喧哗。所有人都保持十分沉重,悲伤和严肃的环境。

在乡村葬礼上吹唢呐没有什么错: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哪一个老人死了,是提醒人们要对死者表示尊敬。附近的邻居将交付在其长者葬礼上记录的书籍,以查看是否算过这个家庭,以及如果他们必须归还(一般而言),这笔钱只能比其他人多或多。

一般葬礼为期三天。通常,在最后一天,唢呐师傅将被邀请吹奏葬礼音乐。有小号,碟子,碟子和门环在迎接灵柩,出去埋葬时举行葬礼。在一个大家庭的情况下,有数百个欢迎花冠,每次在镇上的街道上收到它们时,这种夸张的工作实际上是不成功的。本来,葬礼有些难过,最好为死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气氛和舒适感。所有亲戚都来送他最后一次旅行,这似乎并不冷淡,他增加了悲伤。葬礼缓慢而低落,会感染周围人的情绪!这就是祈祷:我想在听到时哭泣!与其他乐器配合!葬礼很热闹,没有对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丧葬音乐也发生了变化。在唯一的原始乐器中,添加了音乐和键盘乐曲。甚至一些当地的老人后还邀请表演团队在葬礼上表演粗俗的节目,而且妆容令人着迷。对儿童有不良影响。在难民营的葬礼上,人们想到了死者,传承的传统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走到浮华时代,追随时代,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民间办丧事所用的乐器有,唢呐,笙,钹,锣,碰钟等。

1,唢呐

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呈圆锥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所以俗称喇叭。在台湾民间称为鼓吹;在广东地区又被称为嘀嗒,是广东“八音”乐器中的一种。

2,笙

笙,是中国传统古老的吹奏乐器,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并且对西洋乐器的发展曾经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笙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具有中国民间色彩。

3,钹

钹,古称铜钹、铜盘,民间称镲。打击乐器。碰奏体鸣乐器的一种。中国、外国乐队中都使用。中国古代把铜钹、铜铙或铜盘、镲等,统称为铙钹。

4,锣

锣是一种属于金属类的打击乐器。锣是用铜冶炼而成的,它的结构比较简单,锣身呈一个圆形的弧面,四周是以锣身的边框固定,演奏者用木棰敲击锣身正面的中央部分,产生振动而发音。

5,碰钟

碰钟又称碰铃,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在古代称“号”,两只为一副。碰铃用黄铜制作,音色清脆、悦耳,如银铃一般。演奏时,利用穿过小孔的绳子左右手各执一只,相互碰击发音。

-碰钟

-锣

-钹

-笙

-唢呐

吹唢呐是风俗,用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

唢呐:唢呐是民间乐器,方便、经济、实用,古代穷人都买得起,另外比较经济的还有笛子、箫、二胡,而这几种乐器只有二胡和唢呐的声音可以体现悲伤的心情,但是下葬时二胡不方便在行走时演奏,所以只有唢呐最合,而且唢呐可以表现死者家属悲壮、悲愤、和悲伤。

丧礼曲:传统的有“打墓调”,“寡妇上坟”。

红事上,唢呐欢乐着《得胜回营》、《大摆队》;

白事上,唢呐啜泣着《西风凉》、《光棍哭妻》。

陕北人摆不脱陕北唢呐,就像摆不脱满身黄土一样。 红绸绸被褥毛驴驴驮,陕北腊月喜事多。春节前后,唢呐手们是闲不住的。他们多半会被办儿娶女嫁喜事的人家请去红火热闹,也会随意走进哪家乡亲的院子里拜年祝福。这时,主家就特别高兴,热情地把炕桌摆到院中,拿出烧酒香烟、花生瓜子、红枣核桃,热一锅酸滋滋、香喷喷的米酒招待唢呐手。等吃好喝好,来看热闹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们围成一圈,吹鼓手们为了答谢主家的盛情,首先就来两段充满喜庆恭贺色彩的整牌子合奏《得胜回营》和《正月里来是新春》。顷刻间,整个院子便飞满了热热烈烈的唢呐声锣鼓声鞭炮声笑语声。看吧,唢呐手们腮帮子鼓圆了,锣鼓手们手腕儿晃活了。两杆唢呐一高一低,高的叫“张字儿”,低的叫“拉筒筒”,他们闭着眼睛,点着头,踏着脚,全凭一股神韵。一气痛快淋漓的表演,满院啧赞。趁着兴儿,唢呐手们就又耍出各种路数,卖开各自的看家本领。你拆下碗子吹,我大小唢呐一口吹;你扭着秧歌步给主家吹“压福”,我端着烧酒盅给大伙吹“送喜”;你学几声鸡叫,我来几声牛哞;你把一曲《张生戏莺莺》吹得恩恩爱爱,我把一曲《走西口》吹得缠缠绵绵。姑娘们的心被吹乱了,吹得那一双双毛苏苏的大眼睛愣往后生们的脸上飞,双目相撞,迸出绚丽的火花。听罢老曲换新调,一首《黄土高坡》给每一颗年轻的心,都留下了悠悠思绪,久悬不散…… 陕北人爱吹唢呐,也爱听唢呐。陕北人吹唢呐吹得劲足气壮,痛快淋漓;让人听得回肠荡气、心肺跌宕。在陕北唢呐扬起的每一个音符中都放射着陕北汉子那坦荡无私、宽广浑厚的性格。陕北唢呐是雄性的,它那尖利的、百折不回的声音是雄性的,如黄河纤夫钢硬的脊骨扛起的黄河涛声,永远都震撼着这块广阔的黄土地!

给白事黑事吹唢呐叫唢呐匠。丧礼上吹唢呐的人一般称为白事或者唢呐匠,还有就是喇叭班子。唢呐,中国传统双簧木管乐器。早在公元3世纪,唢呐随丝绸之路的开辟,从东欧、西亚一带传入我国,是世界双簧管乐器家族中的一员,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使唢呐拥有其独特的气质与音色,已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管乐器。唢呐是纯律乐器。高音唢呐发音穿透力、感染力强,过去多在民间的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改良,已发展为传统唢呐与加键唢呐,丰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现力,已成为一件具有特色的独奏乐器。中、低、倍低音唢呐音色浑厚,多用于民族管弦乐团以及交响乐团合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7526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9
下一篇2024-0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