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9日晚上的7:46分,长征3乙火箭从中国四川省西南部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枚火箭搭载的卫星是Palapa-N1,印度语努塔萨拉杜阿,是为印尼卡塔尔电信公司和努塔萨拉卫星报的合资企业创造的下一代宽带和广播卫星。根据报道,长征三号的火箭在周四发射,初期一级、二级飞行正常,但是三级阶段出现了故障,大量碎片坠落,还有运载的Palapa-N1卫星遭受损毁。
长三乙的失败代表了中国火箭30天内第二次火箭发射失败,3月16日,中国海南文昌卫星的发射中心首次试飞实验中,长征七号甲火箭并没有把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内。
那么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成功往往是在失败中起来的,火箭发射是一个很重要的学科,其中的细节蛛丝马迹,稍微出点错都是会导致失败的,哪怕是一个螺丝钉,所以,如果哪个地方出了问题,都会导致失败,科学家们并不是机器,做不到100%的不出问题,所以,这一次的失败可能就是为了下一次的成功做基础吧,毕竟,在之前已经失败过一次了,其他国家也是经常失败,这个是很正常的,只是时间比较集中而已。
但是我们需要反思为什么会失败。原因就是我们的会议太多,检查也很多,过于形式主义,我们应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应对检查和考核等,抽出来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导致我们的心不在焉。
在技术上,我们可能确实有一些欠缺。目前面临的问题,就是,现在使用的都是年轻技术人员,毕竟他们在工作经验、水平、能力、资历等都不是很丰富,而且年轻人喜欢冒进、猛冲,急于求成,或许就是失败的原因。与此同时,有责任担当的人、埋头搞科研的人也少了
也可能是我们太过于急躁。在3月16号的这次失败后,我们太想成功了,所以,在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就发射,各个环节还是没把关好,没有精益求精,仔细检查和推敲,而是急于求成,最终失败。
在我们看到失败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掉我国航天创下的伟大成就,失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发现错误及时改正,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才是变好的关键。
1956年10月8日,中国组建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简称老五院),代号0038部队。该研究院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其职责是攻克远程导弹的技术难关。
1960年11月5日,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P-2”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3年9月10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场用风暴1号运载火箭发射长空1号卫星失败。这是中国第一次卫星发射失败。
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颗FSW-0返回式地球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2年10月12日,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回收舱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
1990年4月7日,中国利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成功。
1992年,中国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
1996年2月15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3号B火箭发射“国际星7A”失败。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失败。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在酒泉发射成功,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
2000年10月31日和12月21日以及2003年5月25日,中国前后发射成功了三颗导航试验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1a、1b及1c。该系统所属的导航定位卫星系统——北斗导航系统已经于2001年底开通运行。
2003年10月15日早上9时整“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在酒泉航天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在太空绕地球飞行14圈后,返回舱于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成功着陆。
2005年10月12日早上9时整“神舟六号”飞船载着两位中国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发射升空。
2007年10月24日北京时间18时0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秒,神舟七号载着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秒,中国首个太空实验舱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3年2月1日晚10时许,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航过程中爆炸坠毁。这也是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后,人类在开发和探索太空的过程中遭受的又一重大失败。
美国航天事故有哪些
1967年1月:格里索姆、查菲和怀特3名美国宇航员在卡纳维尔角进行阿波罗1号飞船模拟发射时,因飞船失火而丧生。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从卡纳维拉尔角升空72秒后爆炸,包括一名教师在内的7名美国宇航勇士丧生。
1986年4月18日:据信携带着军事侦察卫星的一枚美国大力神34D运载火箭从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起飞85秒后发生爆炸。
1986年5月3日:携带有价值5700万美元的一颗气象卫星的美国德尔它运载火箭从卡纳维拉尔角起飞71秒后主发动机突然熄火,90秒时自毁。
1990年9月7日:美国一枚大力神火箭的部分箭体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从吊车上坠地,引发的大火火焰高达45米,造成至少1人死亡。
1991年6月18日:携带有美国航宇局及几所大学的10个试验件、高15米的勘探者火箭在从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后因偏离正常飞行路线而被自毁。
1993年8月2日:据信携带着造价高昂的军事间谍卫星的一枚美国大力神4型火箭在从范登堡空军基地起飞约2分钟后爆炸。
1994年12月1日:欧洲一枚阿里安火箭在法属圭亚那库鲁进行第70次发射时,升空后坠入大西洋,价值15亿美元的泛美卫星3被毁。
1995年10月23日:携有14个试验件的一枚美国大篷车运载火箭在从美国航宇局建在弗吉尼亚的设施起飞45秒后发生爆炸。
1997年1月17日:美国一枚德尔它2型火箭在发射一颗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时,于起飞后13秒发生爆炸。
1998年8月12日:美国一枚大力神4A运载火箭起飞后不久发生爆炸,火箭连同所带的间谍卫星价值在10亿美元以上。
1998年8月27日:携带通信卫星的美国德尔它3运载火箭在卡纳维拉尔角进行首次发射时,于起飞后不久化作一团价值225亿美元的火球。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今日刚刚在佛罗里达州卡纳拉尔角空军基地(Cape Canaveral Air Force Station)成功地发射了一枚“猎鹰9号”火箭,将西班牙卫星电视运营商Hispasat的“30W-6 ”卫星成功送入轨道。
这枚火箭原计划于2月25日发射,但SpaceX在之前的一天临时宣布推迟发射,原因是需要对火箭整流罩需要进行更多测试。此次发射携带的“30W-6 ”卫星将成为Hispasat的第十一颗在轨卫星(与5年前相比翻了一番),这些卫星总计可提供1250多套电视和广播节目。
今日的这次发射是“猎鹰9号”火箭的第50次发射,是SpaceX的第51次发射。2010年6月,SpaceX发射了首枚“猎鹰9号”火箭。到今天的第50次发射,前后用了7年零9个月时间。相比之下,Atlas V火箭用了9年零7个月,而航天飞机(Space Shuttle)用了11年零5个月。
其实,SpaceX去年才开始真正发力,完成了“猎鹰9号”火箭的18次成功发射。SpaceX高管已经表示,今年预计将发射20多枚“猎鹰9号”火箭。
SpaceX创始人兼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今日在Twitter上称:“今天是‘猎鹰9号’火箭的第50次发射,携带的是西班牙客户Hispasa的“30W-6 ”卫星。这颗卫星重6吨,体积几乎相当于一辆城市公交车,是我们发射过的最重的卫星。”
SpaceX表示,由于天气条件不允许,此次发射不会对“猎鹰9号”的一级火箭进行回收。
上个月,SpaceX已经从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Vandenberg Air Force Base)成功发射一枚“猎鹰9号”火箭,将Hispasat的另一颗卫星“PAZ”、以及SpaceX自家的两颗互联网实验卫星送入轨道。
根据SpaceX创始人兼CEO马斯克的计划,从2019年至2024年,SpaceX计划利用5年的时间将组网所需的4425颗卫星送入近地轨道(LEO),从而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低廉、快速的宽带互联网服务。
SpaceX的少数几次发射失败原因如下:
2012年10月8日:SpaceX火箭虽然成功的将主要荷载送入轨道,但未能完成次要荷载的交付,将ORBCOMM公司的卫星送入错误轨道,这是猎鹰9号火箭的首次发射失利。
2015年6月28日:一架SpaceX火箭在飞行途中因为氦瓶钢支架存在缺陷,在发射139秒后在空中爆炸解体,爆炸地点为大西洋上空。
2016年9月1日:在一次发射前的测试中,SpaceX的火箭在发射台上发生爆炸。
2018年1月7日:虽然SpaceX的火箭成功将卫星送入轨道,但有报道称,这枚火箭的秘密有效荷载已经丢失。
这家公司已经彻底改变了太空飞行行业,开创了重复发射火箭的新时代,并且引领了私人航天工业的崛起。
发生过。最严重的一次是1996年的!
996年2月15日在西昌用长征-3B大推力火箭发射国际708通信卫星,火箭点火升空22秒后发射爆炸,造成6人死亡,50多人受伤,这是中国航天史上最大的挫折,也是世界第五大航天事故。
事故发生后,中国航天商业发射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一些商业发射被取消。之后的整整10年,中国都没有进行国际商业发射,近年来,由于中国成功实现了载人航天和嫦娥一号计划,中国航天的国际商业发射开始复苏,2006年长征-3B火箭成功发射了尼日利亚通信卫星,这颗卫星是由中国制造的(以前发射的商业卫星都是外国制造的),是中国首次整星出口。也是中国1996年以来的首次国际商业发射。2008年10月30日,长征3B火箭再次把一颗中国制造整星出口的委内瑞拉通信卫星成功送上太空。
中国火箭发射失败记录:
1 1973年9月18日,酒泉,风暴一号发射长空一号 失败
2 1974年7月14日,酒泉,风暴一号发射长空一号失败
3 1974年11月5日,酒泉,长征二号发射返回式卫星失败
4 1976年11月10日,酒泉,风暴一号发射长空一号失败
5 1979年7月27日,酒泉,风暴一号发射实践二号(一箭三星)
6 1984年1月29日,西昌,长征三号发射东方红二号通信试验卫星失败
7 1991年12月28日,西昌,长征三号发射东方红二甲失败
8 1992年12月21日,西昌,长征 2E发射澳星失败
9 1995年1月25日,西昌,长征2E发射Apstar-2 失败
10 1996年2月15日,西昌,长征3B发射Intelsat-708 失败
11 1996年8月18日,西昌,长征 3发射中星七号失败
技术越尖端,风险就越大,这是科技界的常识。汇聚无数尖端技术的航天业,更是暗藏凶险,仅仅一粒浮尘就可能导致元件失灵并酿成大祸。看惯了“发射成功”新闻的广大网民,近日得到一条“中国航天火箭发射出现异常”的消息,不禁错愕疑惑,忧心忡忡。链科技小编今天为大家理理头绪。
第一类是正常风险,如同所有其他工程项目所可能遇到的风险一样,例如:(1)制造、运输及仓储过程中所发生的物质损毁;(2)因运载工具及卫星所造成的第三者责任;(3)各种收益损失及利润损失。
第二类是异常风险,即与卫星及其运载工具有关的特殊风险。这一类风险往往引发巨灾损失。
消息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官方网站:6月19日,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中星9A 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发射过程中,火箭三级出现异常,卫星未能送入预定轨道。卫星系统工作状况正常,技术人员正采取措施,进行后续操作。
有必要列举历史上部分重大航天事故,让我们增加一下思想的重度。
(1)1960年10月24日,苏联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火箭发射爆炸事故造成地面100多人丧生。
(2)1971年6月30日,苏联联盟11号飞船返回舱压力阀被震开,致使3名宇航员急性缺氧、体液沸腾而丧生。
(3)1980年3月18日,苏联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火箭发射爆炸,地面50多名技术人员丧生。
(4)1986年1月28日,美国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因为右侧固态火箭推进器的一个O形环失效,燃料外泄爆炸,7名航天员遇难。
(5)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因被燃料箱外脱落的泡沫碎块击中,返回地面途中解体,7名宇航员遇难。
列举一下中国航天部分异常案例。
(1)1992年3月22日,中国用“长征2号E”火箭发射澳星,由于拧动点火控制器时,从螺钉旋下金属屑,造成短路,发动机熄火,发射没有成功。
(2)1995年1月26日,中国“长征2号E”发射亚太2号卫星,由于美方没有告之卫星的谐振频率,而凑巧卫星谐振频率与火箭整流罩谐振频率相同,由于高空切变风的影响,引起共振,造成星箭爆炸。
(3)1996年2月15日,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新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国际通信708卫星,飞行22秒后,坠地爆炸,星箭俱毁。
这就是险象环生的航天发射!在得知中星9A未能进入预定轨道之后,网友们议论纷纷,有的表现出担心,有的表现出大度。链科技小编认为,这两种态度都有可取之处,“担心”意味着我们还需严谨,“大度”意味着卸下包袱,继续前行。科技探索,一波三折,危机四伏,防不胜防。一丝铁屑、一根发丝、一粒灰尘、一块泡沫,它就是一次次事故背后的真正“内幕”。愿我们的思维成熟起来,科学对待每一次失利吧。
我们曾经有过的失败,它们是深刻的教训。
11974年11月5日长征二号在酒泉发射中心进行了第一次发射返回式卫星一号。由于火箭上控制系统中的一根导线暗伤断裂,导致姿态失去控制,飞行试验失败。
21984年1月29日长征三号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一颗试验卫星时取得部分成功,然而对于航天发射这种不能丝毫马虎的事情来说也就意味着失败!
31991年12月28日 长征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时失败
41992年12月21日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E进行发射澳普图斯B2卫星,当火箭起飞后约48秒澳普图斯B2卫星爆炸。
51995年01月26日长征二号捆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亚太二号通信卫星时失败。
61996年2月15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国际通信卫星708。由于一个电子元器件的失效,使得惯性基准倾斜,火箭按错误的姿态信号进行姿态矫正,导致火箭在飞行22秒以后,触地爆炸,星箭俱毁,发射失败,造成了中国航天史上一次重大事故。
71996年8月18日,“长征三号”火箭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未能将“中星七号”送入预定轨道。
但是,在中国航天火箭发射的历史上,还有11次风暴一号火箭的发射却鲜为人知,未被记录到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射中。那11次发射都是在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期间进行的,火箭都是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
1972年8月10日,风暴一号火箭进行了首次发射,并获得了基本成功,验证了火箭总体设计方案的基本正确,各系统工作协调,为正式发射卫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是,由于当时处在"文革"中,左的一套十分流行,好大喜功。只管工程快马加鞭求进度,而不求在技术上吃透,在质量上严格把关。这就导致了科学试验不尊重客观规律,不切实际,必定要遇到挫折。期间,1973年9月和1974年7月进行过两次飞行试验,均未成功。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对质量控制不严,特别是对进行充分的地面试验不够重视,出了故障找客观原因和外部原因多,听不得不同意见。技术吃不透,原因找不准,故障不能准确定位,采取的措施针对性不强。所以在1975年连续两次成功后,又产生了骄傲和轻敌情绪,导致1976年、1978年又有新的故障发生,造成了飞行试验的失败,其中的教训非常深刻。
1979年7月28日清晨,风暴一号火箭托举着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实践二号乙3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起飞。火箭一级、二级主机工作正常,但在滑行段飞行中游动发动机推力下降,直至起飞后297秒自行关机。火箭终因飞行姿态失稳在空中自毁。直到1981年9月20日5时28分,火箭点火起飞,经过7分20秒,3颗卫星按照设定的程序逐一与火箭分离,进入各自预定的轨道。一箭三星发射终于获得了成功。在风暴一号的11次发射中,共成功了7次,失败了4次。
开拓者一号运载火箭同样经历过两次失败:
2002年9月15日,开拓者一号升空不久就掉下来。
2003年9月16日,开拓者一号没有把卫星送入轨道。
最近的一次:2006年10月29日发射的首颗直播卫星“鑫诺2号”失效,卫星无法为地面提供通信广播传输服务。故障原因是卫星上的太阳帆板和通信天线未能展开,但是卫星还能收到地面的指令。这颗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制造,经历了十年研制周期,成本据估算在2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卫星,被修复的机会渺茫,将可能坠入大气层烧毁。
看到这么多令国人心痛的发射失败记录,我想航天人更能感到刻骨铭心的疼痛。航天人要加油,希望你们严谨刻苦工作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使中国真正跨入航天强国行列。我们会一如既往的支持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中国航天,任重而道远!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公号:中国航天科普(id:space-more)
火箭的发射时间有时会因种种原因而临时推迟,那么这样的推迟是“个案”还是“惯例”?火箭的发射时间为何会被临时推迟?推迟后对火箭、卫星乃至整个发射任务又有哪些影响呢?
其实,在全球的宇航发射中,推迟发射并非个案。例如,除了SpaceX公司三番五次地推迟猎鹰-9火箭的发射任务外,美国在“天鹅座”“猎户座”等几次重大发射任务中都遇到过临时推迟的情况。有人曾开玩笑地说:“美国发射任务临时推迟似乎成了‘家常便饭’。”
造成火箭发射推迟的原因多种多样,大致分为几类:技术原因、天气原因以及落区情况等因素。
在技术原因方面,如果进一步细分,还能分为运载火箭自身原因、有效载荷和配合目标的状态。
顾名思义,运载火箭和有效载荷的技术原因很容易理解,而 配合目标 则是指与此次发射任务相配合的元素,如地面的监测设备、太空的监测卫星和在轨运行的对接航天器等。
载人和货运飞船发射前,与其对接的国际空间站一般都要进行降轨,如果国际空间站降轨不到位,没有飞到预定的位置,就会影响对接,因而发射也会受到影响。
同理,在试验卫星发射时,也会进行大量的数据测试,如果用于监测的设备仪器出现问题,势必会影响发射。
因为 技术原因 导致发射推迟的事件并不少见。比如由于美国空军用于发射跟踪的雷达故障以及猎鹰-9火箭第一级上安装的视频传输装置的机械故障,发射被紧急终止。
同样因技术原因,俄罗斯国家航天公司原定于当地时间2016年4月27日在东方航天发射场进行的首次火箭发射任务被迫在最后时刻推迟了。媒体纷纷称,俄罗斯总统普京苦等火箭发射整整一天,却被“放鸽子”。
再来说一说由于 卫星载荷 问题所导致的延迟发射。
美国德尔塔火箭于2016年6月11日发射了NROL-37卫星,而该任务的原定发射时间是5月12日。由于在发射前夕发现卫星载荷的问题,不得不推迟发射。
无独有偶,SpaceX公司发射Orb-comm-2卫星时同样由于载荷问题推迟了4天发射。
事实上,火箭发射是得看“老天爷脸色”的。这其中包括大气层内的气象状况和空间天气情况。因为大风、雷雨等天气可能会对运载火箭造成致命的影响,所以火箭发射时间要尽量选择在晴朗天气条件下进行。
而在大气层外,太阳黑子活动、高能辐射以及电磁暴等恶劣的空间天气也有可能让火箭发射任务失败。所以,火箭发射前需要进行大量的天气监测和预报工作,发射时间的选择也需要避开这些天气状况。
同样以NROL-37卫星任务为例,当火箭6月10日已经“箭在弦上”准备发射卫星时,由于糟糕的天气情况,发射不得不推迟到6月11日。
落区情况是指运载火箭起飞后的紧急着陆区,助推器、一子级等部件的落点。在火箭发射前,工作人员要进行落区居民的疏散工作,尤其是一些在内陆地区的发射场,火箭的落区会尽量选择在一些人烟稀少的地区,但在发射前也需要将这些地区进行疏散,以免造成人员伤亡。而对于沿海地区的发射场来说,落区的选择较为宽裕,一旦被选定为落区的海域,则需要控制船只进入。
影响火箭发射的因素涉及方方面面,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不允许,而一旦火箭发射推迟,产生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发射窗口的选择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要综合考虑有效载荷本身的要求及外部诸多限制条件。
由于太阳、地球和其他星体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变化,即使发射同一类型、同一轨道的航天器,其发射窗口也是不固定的。
此外,发射窗口也长短不一,长的以小时计,甚至以天计算,短的只有几十秒钟,甚至为零。如果航天运载器因天气或临时故障等原因不能在规定的发射窗口起飞,就只能延迟,等待下一个发射窗口。
当前世界的主流运载火箭多采用低温推进剂,这样的火箭比较难“伺候”。它们大多在发射前一两天进行加注,一旦发射推迟,发射任务不仅会因为低温推进剂的加注、泄出、再循环操作中的推进剂损耗,以及相关操作而增加任务成本,更要承受延迟发射所带来的技术风险。
一般情况下,各国火箭进场后的准备发射周期普遍在1个月左右。这期间,科研人员要对火箭、载荷以及配套设施进行大量的测试工作,一旦出现问题就要立马解决。
同时,相关人员还需要加强发射场、火箭飞行轨迹区域的天气监测和提前预报,以及发射场区和落区的安保和疏散,以确保火箭能够准时发射。
火箭发射的推迟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反而是航天工作者对于发射前检查更为细致严谨的一种表现。另外,随着运载火箭自检能力的不断提高,在火箭发射前依靠先进的故障检测系统,及时排除火箭检测到的故障,反而更能提高发射的成功率。
如需转载,请留言获得授权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