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EF-2000“台风”战斗机

欧洲EF-2000“台风”战斗机,第1张

欧洲EF-2000“台风”战斗机

EF-2000战斗机也叫“台风”战斗机,是一款由多家欧洲航太公司组成的欧洲战机公司研制的双发、鸭式布局的多功能战斗机,该机于2003年服役,主要用户为英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空军。

基本参数

服役时间::2003年开始

生产数量:340架

机长:1596米

最大航程:3790千米

机高:528米

最大速度:2124千米/小时

翼展:1095米

最大升限:19812米

空重:1115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23500千克

研发历史

20世纪70年代,英国和德国计划研制一款新式战机。1979年,英国航太公司和德国宇航公司各自向他们的政府提交了ECF(欧洲联合战斗机)提案,之后法国也加入了ECF计划。“欧洲战机”这个名称也第一次被来称呼这个提案的战机。此后,各国继续开发自己的原型机,英国的原型机被称为P110,法国的原型机被称为ACX,德国的则叫TFK-90。

1981年,由于各国对自己所需的新型战机的定位不同,所以产生了巨大的分歧,英国认为Turbo-UnionRB199发动机比法国SNECMAM88发动机更好,而法国达索航空公司则坚持领导所有的设计。1983年,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五国开始了“未来欧洲战机”计划,对未来战机提出了技术上的要求,要求新型战机具备短距起降能力和超视距空战能力。

1984年,由于法国执意舰载版和外销导向的重要性使得英国、德国和意大利退出该计划,重新创立新的战机计划,并将法国和西班牙排除在外。之后法国和西班牙希望能重新加入计划,但之后法国又宣布不再涉及欧洲战机计划,并转而发展自己的“阵风”战斗机。

1994年,第一架原型机试飞,4年后签订生产合约,各国订购数量分别为:英国232架、德国180架、意大利121架、西班牙87架。2003年,“台风”战斗机正式开始服役。此外,沙特阿拉伯和奥地利也分别计划购买72架和15架。

主体结构

“台风”战斗机采用了先进飞机设计概念,其机身超过70%都是采用复合材料制成,重量极轻。该机采用前置鸭式三角翼和无缝隙襟翼布局,配合四重控制系统的人工安定性,具备极强的高速和低速性能。而电脑线传飞控系统可以让飞行员完全不必担心飞行控制,还能用软件避免做出超过机体极限的动作,让飞行员能专心作战。

性能特点

“台风”战斗机是世界上少数可以在不开后燃器的情况下超音速巡航的批量生产的战斗机,其采用的2台EurojetEJ200涡轮扇叶发动机性能非常优秀,单台推力可达60千牛,在机身只挂6枚空对空导弹时,巡航速度理论上可达15马赫,即便是全副武装加外油箱时也能达到13马赫。

“台风”战斗机是集便于组装、隐身性、高效能和先进航电于一体的多功能战机,除空战能力强之外还拥有不错的对地作战能力,可使用各种精确对地武器。与其他同级战机相比该机也更具智能化,可有效降低飞行员的工作量,提高作战效能。

“台风”战斗机可使用的武器有AIM-9“响尾蛇”、AIM-132先进短程导弹、AIM-120先进中程导弹和IRIS-T等空对空导弹;AGM-88反辐射导弹、ALARM导弹、“风暴暗影”导弹、“硫磺石”反装甲导弹、“金牛座”巡航导弹、AGM-119“企鹅”反舰导弹和AGMArmiger等空对地/舰导弹;以及“铺路”Ⅱ型、“铺路”Ⅲ型、加强型“铺路”和JDAM等各型炸弹。此外,该机还能使用各种荚舱,并装有一门27毫米口径机炮。

流行文化

在日本动画《苍色骑士》中,德国空军基地的“台风”战斗机被异种同化,作为反派的空战小兵登场。

导弹的种类可多了 不知到你说的是哪种我这没图例 那我就讲空中的吧 现代的导弹构造基本类似 主要看它的目的是什么 近距红外空对空弹-一般由红外探测头 它有点像咱们的摄像头 但 是一种自动追踪战斗机尾喷管发出的热源 还有一种就是雷达锁定 就是用战斗机上的雷达去捕获敌方战机发出的雷达信号 有主动和半主动的 主动型是指敌方战机被锁定了直接发射 它会自主追击 半主动就是你的雷达搜索器必须时刻对敌机进行照射 导弹会根据你照射的方位追击 直到敌机被打掉 这种导弹发射距离远 敌机还没看见它就已经被干掉了 实战中F22就做到了。

导弹按发射点和目标位置通常分为:从地面发射攻击地面目标的地地导弹;从地(水)面发射攻击空中目标的地(舰)空导弹;从空中发射攻击空中目标的空空导弹;从空中发射攻击地(水)面目标的空地(舰)导弹;从水下用潜艇发射攻击地面目标的潜地导弹;从水面舰艇上发射攻击水面舰船的舰舰导弹;从岸上发射攻击水面舰船的岸舰导弹;用于拦截敌方远程弹道导弹的反弹道导弹导弹;用于击毁敌方坦克等装甲目标的反坦克导弹;用于摧毁敌方雷达的反雷达导弹等。除此之外,导弹也可按照飞行方式分为:在大气层内以巡航状态飞行的巡航导弹;穿出稠密大气层按自由抛物体弹道飞行的弹道导弹。导弹还可按作战使用分为战略导弹和战术导弹。

导弹系统  由推进、制导、弹头、弹体结构和弹上电源等五个分系统组成。 

  推进分系统  是用于推进导弹飞行的装置,亦称动力装置。它主要由导弹发动机和推进剂供给系统组成。已用于推进导弹飞行的发动机种类很多,通常分为火箭发动机和空气喷气发动机两大类。采用化学推进剂的火箭发动机有:液体火箭发动机、固体火箭发动机、固-液或液 -固火箭发动机等;采用空气喷气发动机的有:涡轮喷气发动机、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冲压喷气发动机,以及 V-1用过的脉动冲压喷气发动机等。还有一些是上述两类发动机的复合品种,如其中有一种用于地空导弹助推加速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当推进剂烧完后,燃烧室打开堵盖,引入冲压空气,注入燃料,同时打开喷管喉部或抛掉喷管,扩大通道,变成冲压喷气发动机的燃烧室,转入冲压式的工作状态(图2)。导弹选用发动机的准则是:①根据发动机工作的环境条件选择。如不用空气中的氧助燃,可以在大气层以外工作,应选用火箭发动机;靠空气中的氧助燃,在大气层工作,应选用空气喷气发动机。②按发动机工作时间的长短选择。火箭发动机单位推力的重量很小,但每单位推力每秒钟所消耗的推进剂量很大。相反,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其单位推力的重量很大,但每单位推力每秒钟燃料的消耗量很小。因此,只需短时间工作的,如地地弹道导弹、空空导弹等,应选用火箭发动机比较合适;需要长时间工作的,如战略巡航导弹的发动机要工作一小时以上,最好采用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③根据用途选择。如用作航天器的运载火箭,常选用液体火箭发动机;而战术导弹则更多的是选用固体火箭发动机。 

制导分系统  用于控制导弹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等,使导弹能稳定而准确地飞向目标,是导弹区别于无控火箭和普通炮弹的主要特征。它的理论基础是工程控制论。导弹产生控制力矩的方式通常有两大类:一类是调整活动舵面;另一类是改变推力方向(如摆动喷管、燃气舵或游动发动机)。不论哪种方式,控制信号都来自制导分系统的敏感元件。但这个信号很微弱,需要经过放大和变换,作用于伺服机构,才能推动舵面或摆动喷管等。 

  通常用命中精度来描述导弹命中目标的准确程度。对打固定目标的导弹来说,其表达术语称为圆公算偏差。它是一个长度的统计量,即向一个目标打多发导弹之后,要求有一半导弹能落入以目标为圆心,以圆公算偏差为半径的圆圈内。要使命中精度高,最重要的是制导分系统的精度要高。这是导弹的一个重要技术关键。战略导弹攻击的是固定目标,其惯性制导分系统又不易受外界干扰,问题还比较单一。而战术导弹,所攻击的目标多数是活动的,其制导分系统不但要不断地接受控制飞行的信号(如无线电信号),而且还要避免敌方干扰。因此要求设计和制造精度高而又能避免干扰的制导分系统。无线电制导的防空导弹必须采用抗无线电干扰措施。近程反坦克导弹多用有线制导,也可用红外制导或激光制导,80年代有些国家又在研究用光导纤维传输信号的制导。 

  弹头分系统  是导弹用于毁伤目标的专用装置,亦称战斗部。它主要由壳体、战斗装药、引爆装置和保险装置等组成。战略导弹都用核弹头。战术导弹多用常规弹头。不论是常规弹头、核弹头,还是化学战剂、生物战剂弹头,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都很快。 

  弹体结构分系统  用于安装弹上各分系统的承力整体结构。首先要求它比强度高,即强度高重量轻,因此常用优质轻合金材料(如铝合金,钛合金等)和玻璃钢等复合材料制成。其次是它的外形设计须符合空气动力学的要求。在大气层内飞行的地空、空空等导弹,其空气动力学的外形是影响其飞行性能的主要因素。与飞机相比,导弹飞行时间短,对升阻比的要求相对可低些。但导弹飞行速度快,要求有更高的机动飞行能力。战略弹道导弹,其弹头再入大气层时要过几千摄氏度的高温关。因此,再入气动防热是战略弹道导弹弹头制造的一个特殊问题,需把空气动力学、工程热物理和材料工艺等多种学科结合起来,才能解决。如弹头在再入大气层后,还要求能作机动飞行,弹头结构的设计则更加复杂。 

  弹上电源分系统  是用于保证导弹各分系统正常工作的能源装置。除弹上电池外,通常还包括各种配电和变电装置。对电池的要求是单位重量的贮电能量越大越好,常用的有银锌电池等。有的导弹如巡航导弹,也可以用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带动小型发电机发电。 

  地面(机载、舰载)设备系统  包括用于导弹运输、测试和发射等地面设备及机载、舰载等特种设备,是导弹武器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导弹的种类繁多,使用的地面(机载、舰载)设备也多种多样。一般说来,它需完成运输、起竖对接、测试、加注推进剂、供气、保温、发射和导引等项任务。有些导弹的侦察、瞄准和指挥设备,也包括在地面(机载、舰载)设备之内(见导弹地面设备)。导弹地面(机载、舰载)设备,须力求简单可靠,操作方便,易于隐蔽机动。其具体组成取决于导弹类型、导引方法和发射方式。战略导弹如何机动发射,已成为提高其生存能力的一个十分复杂而困难的问题(见导弹发射方式)。 

  侦察瞄准(探测跟踪)系统  许多战术导弹的侦察瞄准(探测跟踪)系统可以是弹上的一个装置,也可以是地面制导设备的一部分。但在战略导弹中,侦察瞄准和制导是明确地分为先后的。特别是战略核导弹用的侦察瞄准系统,有的国家已将其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专门系统,其中包括综合利用测地卫星、侦察卫星等获取的信息,以及其他经济、军事情报的成果,来最后确定打击目标的准确坐标。并据此规定射击方向和装订射击诸元,使发射后的导弹能按要求自动地准确导向目标。 

  指挥系统  用于指挥员对所属部队发号施令,沟通上下级指挥机关之间以及和友邻部队之间信息交换的技术设备的统称。其具体组成按导弹类型不同而有差异。由于现代战争的突然性增大,武器的速度、射程、精度与威力大大增加,争取时间和提高指挥效能已成为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这对导弹部队尤为重要。为此,必须进一步提高指挥系统各组成部分的自动化水平,改进设备性能,使其具有及时、准确、可靠、保密、抗干扰和在核战争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并根据军队指挥的系统性要求,将不同使命的导弹指挥系统,按作战编成和指挥序列,分别列入全军的自动化指挥控制通信(C3── CommandControl Communication)系统之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0905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9
下一篇2023-09-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