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名言

萨特名言,第1张

萨特名言

1、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2、真想不到我为一个对我不和适的女人而糟蹋了一生。

3、而这一感情究竟能持续多久,不应受到感情以外的因素,诸如法律的干扰。

4、人像一粒种一子偶然地飘落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本质可言,只有存在着,要想确立自己的本质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证明。人不是别的东西,而仅仅是他自己行动的结果。

5、我是在书堆中开始我的生活的,就象毫无疑问地也要在书堆中结束我的生命一样。

6、人首先是个把自我向着一个未来推进而且知道自已正是这样做的生物。

7、他比我大两岁他从这两年中已赚到不少好处。

8、把艺术作品看作超验的成果,以为每件作品的产生都有益于世人。

9、尽管自己选择的使命是美丽的、崇高的和神圣的,但责任太沉重了,到头来被重负压得粉碎。回首往事,就象从失恋中解脱出来得斯旺所说:真想不到我为一个对我不和适的女人而糟蹋了一生。

10、写作的欲一望包含一着对生活的欲一望。

11、在我们之间存在着必要的一爱一情;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需要偶然的一爱一情。

12、内心贫乏和感到自己无用,促使我抓住英雄主义舍不得放下。

13、他人即地狱。

14、我自称是受百姓拥护的救星,其实私下里为了我自己得救。

15、人的本质悬置在人的自一由之中。

16、生活中无所不有,人们绝不会放弃生活。

17、在年老的人看来,青春美妙,我们可以做许多白日梦,可以失败,可以哭泣,光芒万丈。但是,年轻如我们却不知其中的美好,总是在无病强说愁,或者颓废消极地殒磨青春只有待到青春不再,方知其中的可贵。

扩展阅读

名言巴金名言名句

1、她明白她的事情并没有绝望,能不能成功还是要靠她自己努力。总之希望还是有的,希望在自己,并不在别人。

2、友情在过去的生活里,就象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3、仔细看去,这条路上没有一个干净的尸体,那些女子都是流尽了眼泪,呕尽了心血,作了最后的挣扎,然后倒下来,闭了她们的还有火在燃烧的眼睛。

4、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

5、我所要带给你的,是我底全量的爱,全量的温柔。

6、现在的这种环境中,我连做梦也没有好的梦做,而且我也不能够拿梦来欺骗自己。在这漫长的冬夜里,我总感到冷,觉得饿,我只听见许多许多人的哭声,这些只能够使我做噩梦。

7、我的生活目标,无一不是在帮助别人,使每一个人都得着春天,每一颗心都得着光明,每个人的生活都得着幸福,每个人的发展都得着幸福。

8、自己无知还以为别人也同样无知,这的确是可悲的事情。

9、离开了友谊和艺术,我的生命是不会开花的。

10、我爱这样的灯光,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

11、要交出生命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困难却在如何使这生命像落红一样化做春泥,还可以培养花树,使来春再开出灿烂的花朵。

12、但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吗?或者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13、我激荡在这绵绵不息、滂沱四方的生命洪流中,我就应该追逐这洪流,而且追过它,自己去造更广、更深的洪流。

14、不能够单单为着那一对眼睛,就放弃一切。

15、大概人就是这样,要到自己吃够了苦,才会觉悟,但是可惜又太晚了。

16、我写梅,写瑞珏,写鸣凤,我心里充满了同情和悲愤。我庆幸把自己的感情放迸了我的小说,我代那许多做了不必要的牺牲品的年轻女人叫了一声:冤枉。

17、人事间的事情很难有圆满的结果。

18、风刮得很紧,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在空中飞舞,没有目的地四处飘落。

19、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飘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20、在这个时代,战士是最需要的。但是这样的战士并不一定要持枪上战场。他的武器也不一定是枪弹。他的武器还可以是知识、信仰和坚强的意志。他并不一定要流仇敌的血,却能更有把握地致敌人的死命。

21、他只责备别人,却忘了责备自己。

22、明天,所有的人都有明天,然而在她的前面却横着一片黑暗,那一片、一片接连着一直到无穷的黑暗,在那里是没有明天的。是的,她的生活里是永远没有明天的。

23、夜死了。黑夜统治着这所大公馆。电灯光死去时发出的凄凉叫声还在空中荡漾。虽然声音很低,却是无处不在,连屋角里也似乎有及其低微的哭泣。

24、你的理智可以征服感情,我的理智则常被感情征服。

25、人民群众才是最好的裁判员。

26、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27、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28、然而她总是很谦逊的,便是在幻梦中,她也并不十分大胆,她甚至想不到跟他平等地生活在一处,她只想做他的忠顺的奴隶,不过是他一个人的奴隶。

29、愿化作泥土,照亮前行者的道路。

30、我不该拿我的琐碎的事情,耗费你宝贵的时间。

31、谨慎周密是成功的一个条件。

32、拙劣的言辞常常表现了诚恳的心。

33、烟火的确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像彩虹一样,点缀了这年长的一代人的生活。但是短时间以后,一切都成了过去的陈迹,剩下这所花园,寂寞地立在寒冷的黑夜里。

34、箫声像被咽住的哀泣轻轻地掠过水面,缓缓地跟着水转了弯到远处去了。

35、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着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

36、过后他又想,大概正因为这样健忘,所以才能够在痛苦中生活下去罢。

37、人类的期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个性是在这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

38、没有神,也就没有兽。大家都是人。

39、我想不到我在很短的时间以后就会失掉你,失掉这一切。

40、有些人看不见前门,有些人找不见前门,结果走了后门,最后一头扎进骗子怀里。

41、发达的科学技术是应当用来造福人类的,原子能应当为人类的进步服务。

42、风在空中怒吼,声音凄厉,跟雪地上的脚步声混合在一起,成了一种古怪的音乐,这声音刺痛行人的耳朵,好像在警告他们:风雪会长久地管治着世界,明媚的春天不会回来了。

43、我有感情必须发泄,有爱憎必须倾吐,否则我这颗年轻的心就会枯死。

44、在我丧失工作能力的时候,我希望病榻上有萧珊翻译的那几本小说。等到我永远闭上眼睛,就让我的骨灰同她的掺和在一起。

45、烟火的确带来了很多欢乐,像彩虹一样,点缀了这年长的一代人的生活。

46、受苦是考验,是磨炼,是咬紧牙关挖掉自己心灵上的污点。

47、天空变成一片明亮的淡青色,上面还涂抹了几片红霞。这些映在缎子似的湖水里,在桥和亭子的倒影上添加了光彩的装饰。

48、我都是并非为了增加知识,我不过想多知道一点别人(从前的人和现在的人)怎样生活的故事。

49、就像钰死了,也是一个不祥的鬼。

50、有感情无处倾吐时,我经常求助于纸笔。

51、夜是很柔和的。月亮被暗灰色的云遮掩了,四周突然暗起来。桥亭的影子带了烛光在水面上微微地摇动。花草的幽香缓缓地从斜坡那面飘过来,一缕一缕地沁入了人的肺腑。

52、我家乡的泥土,我祖国的土地,我永远同你们一起接受阳光雨露,与树木、禾苗一同生长。

53、他们并不是来享受这个胜利的结果,却是来牺牲自己促使这个胜利早日到来。

54、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

55、生活就是不停的战斗,他的武器是他的知识,信仰和坚强的意志。

56、明月陪伴着我,微风轻抚着我。有无涯的大海让我观望;有无数的回忆尽我思量。人生难得几良宵。是乐么,还是痛苦?

57、每个人都可以做战士,只要他有决心。所以我用做一个战士的话来激励那些在彷徨、苦闷中的年轻朋友。

58、我有满腹的话,不能信手写去,思前想后我考虑很多。

59、寂寞啊!我们的家庭好像是一个沙漠,又像是一个狭的笼。我需要的是活动,我需要的是生命。在我们家里连一个可以谈话的人也找不到。

60、人们躺下来,取下他们白天里戴的面具,结算这一天的总账。

61、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62、天气很好。蔚蓝色的浩大天空中只有淡淡的几片白云。阳光留恋地挂在墙头和檐上。

63、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低声说话。这时候,我真的忘掉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64、个人的痛苦跟全体的痛苦比较起来算得什么?

65、我不是命运和自然地爱子,我只是一个劳动者。真正酷爱自由的人,并不奔赴已有自由的地方,他们要在没有自由或失去自由的地方创造自由,夺回自由。

66、沉重的锣声在静夜的积雪中悲怆地响着。

67、这个靠旧礼教维持的大家庭,突然现出了它的内部的空虚:平日在一起生活的人,如今大难临头,就只顾谋自己的安全了。

68、人大概是这样的,要到自己吃够了苦,才会觉悟。

69、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70、我纵然心如死灰,也难把往事轻易忘记。

71、他依旧阅读新思想的书报,继续过旧时的生活。

72、这样从母亲的话里知道了大脚的不幸,又从母亲的板子下体会到小脚的幸福,挨了许多次鞭子,受了长期的痛苦,流了很多的眼泪,而且还有过一些不眠的长夜,她居然把自己的脚造成了这样的畸形的东西。

73、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的光彩。

74、好听的话越讲越多,一旦过头了就不可收拾;一旦成了习惯就上了瘾,不说空话反而日子难过。

75、一个作家不是通过自己的艺术实践而是通过其他的社会活动同读者见面,一个作家的名字不署在自己的作品上,而经常出现在新闻中间,难怪读者们疑心他会干种种稀奇古怪的事情。

76、顺受着,豪不抱怨,豪不诉苦的,像大海一样,她接受了一切,吞下了一切,可是她连一点吼声也没有。

77、变得善良些,纯洁些,对别人有用些。

78、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

79、为了现实的可以改变的环境,牺牲自己一生的幸福,这样的牺牲是不必要的,对谁都没有好处,不过把旧家庭的寿命多延长几时罢了。

80、人类的希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特别是在今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

81、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对我来说它永远是鼓舞的源泉。

82、我没有驾驭语言的能力,我也不靠这种能力,我靠的是感情。

83、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84、年轻的心容易受到感情的俘虏。

85、鱼鳞似的白云渐渐地消散了,天幕的蓝色也淡了一点。只有银盘似的明月仍旧安稳地继续着它的航程。

86、他们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似乎这不仅是天色的黑暗,这还是社会的黑暗与政治的黑暗。他们带着年轻的心跟这一切奋斗,在这一群好像漠不关心的市民中间。

87、我还年轻,我还要活下去,我还要征服生活。

88、读了这些书,犹如一个乞丐站在富豪花园墙外听见里面的欢声笑语,或是走过饭馆门口,闻着里面的肉香饭香,心里不知道如何的难受。

89、我绝不悲观。我要争取多活。我要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感恩的名言名言

感恩的名言名言

1、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鲁迅

2、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尼采

3、心存感激的人,整个世界都是光明的。

4、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

5、一饭之恩,当永世不忘。

6、我们可以通过感恩的桥梁,走向光明的未来。

7、学会怀抱感激,才会有人生的信念,生命的动力。

8、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9、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10、用真诚浇灌友谊;用感激浇灌亲情。

11、不会宽容别人的人,就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

12、一父养十子,十子养一父。

13、家庭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它能使父母获得情感。罗素

14、可怜天下父母心。

15、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卢梭

16、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洛克

17、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18、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

19、会感恩的人,才懂得珍惜;会珍惜的人,才能够快乐。

20、不要总是数着自己付出了多少,要记住从别人那得到了多少。

21、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

22、哀哀父母,生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23、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莫泊桑

24、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25、心中常存感激,心路才能越走越宽。

26、忘记别人对不起你的,记住你对不起别人的。

27、精彩完美的人生,是怀着感激的人生。

28、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

29、知遇之恩当永生不忘。

30、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萨特名言》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 名言名句 专题。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我们看看下面的有关忠于爱情的名人故事,欢迎各位阅读借鉴。

 1、晏婴:忠于爱情富不易妻

 春秋时,齐景公想把爱女嫁给晏婴。一次,景公在晏婴家饮酒,酒兴正浓时,景公见到晏婴的妻子趁机问他:“这是你的妻子吗?”当晏婴回答后,景公就说:“是个又老又丑的妻子呀!我有个女儿,又年轻又漂亮,让她做你的夫人吧!”

 晏婴离席回答说:“我的妻子又老又丑,是因为和我生活时间太长的缘故,原来她也是又年轻又漂亮啊!人都要由年轻变衰老,由漂亮变丑陋,我妻子的变化,是我亲身经历的,难道我能抛弃老伴接受您的恩赐吗?能再娶个年轻而漂亮的公主吗?晏婴谢绝了景公的恩赐,与老妻白头偕老。

 2、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凤求凰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个是被临邛县令奉为上宾的才子,一个是孀居在家的佳人。他们的故事,是从司马相如作客卓家,在卓家大堂上弹唱那首著名的《凤求凰》开始的:“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这种在今天看来也是直率、大胆、热烈的措辞,自然使得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并且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

 当夜,卓文君收拾细软走出家门,与早已等在门外的司马相如会合,从而完成了两人生命中最辉煌一事件。卓文君也不愧是一个奇女子,与司马相如回成都之后,面对家徒四壁的境地(这对爱情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大大方方地回临邛老家开酒肆,自己当垆卖酒,终于使得要面子的父亲承认了他们的爱情。

 尽管后世的道学家们称他们的私奔为“*奔”,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日后多少情侣们的榜样。这之后还有一个事件值得一记:司马相如一度迷上了某才女,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这样的句子“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终使相如回心转意。

 3、宋弘:糟糠之妻不下堂

 宋弘是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的近臣,为恢复汉室建立东汉立有大功,人才相貌也好,刘秀想把自己的妹妹湖阳公主嫁给他,湖阳公主也相中了宋弘,很愿嫁宋弘为妻。刘秀便劝宋弘休弃原配妻子,改娶高贵的湖阳公主,并且说,“富易妻,贵易友”是正常现象。

 宋弘却执意不肯,坚定地说:“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不改初衷,仍与原配的妻子白头偕老。后来,此故事便被传为佳话,糟糠,就成为了原配妻子的广泛代称,宋弘也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富贵不改初衷的典范。

 4、唐明皇与杨贵妃:长恨歌

 杨玉环原为寿王瑁王妃,玄宗惊艳于她的美貌,但碍于她是自己的儿媳而不便明目张胆纳入宫中,于是想出个让杨玉环出家,脱离寿王,再以“杨太真”身份入宫的方法。从此杨玉环“三千宠爱在一身”,并于公元745年被册封为贵妃。

 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所谓“君王从此不早朝”,为了两情欢爱,可以把国事先放在一边;而从“一骑红尘妃子笑”的贼后面,我们看到玄宗甚至动用了他手中的权力来取悦杨贵妃,这样的做法出发点固然是为了爱,但皇帝毕竟是皇帝,他所做的一切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必然要牵涉到政治的东西。这使得他们的爱情洽谈室不可单纯,并最终敌不过政治。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玄宗匆匆出逃,发生马嵬兵变,杨贵妃被赐死,就算是皇帝也挽救不了自己心爱的女人的性命。他们的爱情虽以悲剧收场,但正如白居易所描述的那样,“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他们的爱情,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皇帝与妃子之间的感情,上升到了真正的爱的层次,这也是后人广为传颂其爱情故事的原因。

 5、陆游与唐婉:《钗头凤》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波折重重,他不仅仕途坎坷,甚至连爱情也是不幸的。陆游和唐婉自小青梅竹马,情投意合,宋高宗绍兴14年,20岁时陆游和唐婉结为夫妻,婚后两人琴瑟和鸣,相敬如宾、伉俪情深。但是陆游的母亲却看不惯儿子和唐婉只知吟诗作乐,不追求功名,加上结婚三年,唐婉始终不能生养,在母亲和封建礼教的压力下,陆游只能被迫休妻,从此这对恩爱的夫妻便各自奔天涯。虽然万般不情愿,但是陆游还是娶了王氏为妻子,唐婉则嫁给了赵士程,虽然婚后唐婉和赵士程恩爱有加,但还是落得劳燕分飞的结局。

 一转眼已是十年,陆游黯然忧伤的前往沈园竟然意外地遇见唐婉和赵士程,昔日的情人虽然也分开十年,但是那段感情依然深埋在心中,正当陆游打算离开时唐婉给他送去了酒菜,一时间,陆游触景伤情,怅然地在墙上提笔写下千古绝唱《钗头凤》: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而当唐婉看到这首诗,感慨万千,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竟然一病不起,最终因为闷闷不乐而离开人世。在病中,唐婉提笔写了《钗头凤世情薄》: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6、孙中山与宋庆龄:革命伴侣

 志同道合最容易成伴侣,孙中山与宋庆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一代革命先驱,孙中山得到了不少挚友的支持,宋庆龄的父亲就是其中的一个。1913年八月,“二次革命”失败,革命派在国内失去了立足之地,大多随孙中山流亡日本,宋耀如一家更是举家迁避扶桑。

 从美国读书归来的宋庆龄到日本与家人会面,终于见到了她所敬仰的孙中山,并开始接替父亲和姐姐的工作,于1914年9月起正式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这是在患难中生长出来的爱情:革命失败,心灵的创伤和流亡海外生活的孤寂,孙中山在宋庆龄的帮助中得到了补偿;而宋庆龄追承孙中山革命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并发出了这样的肺腑之言:“我的快乐,我唯一的快乐是与孙先生在一起。”这遭到宋庆龄父母尤其是母亲的坚决反对:他们的年龄相差28岁!

 1915年10月,在得知孙中山已与前妻离婚的消息后,22岁的宋庆龄冲破父母的“软禁”,赴东京与孙中山成婚。他们的情深谊笃,令人感动:1922年6月16日,广州发生陈炯明兵变,在危难之际宋庆龄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孙中山:“中国可以没有我,但不可以没有你!”而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弥留之际,特别嘱咐儿子、女婿要“善待孙夫人”,听到何香凝保证尽力爱护宋庆龄之后才放心。短短10年聚首,胜过人间无数。此后,宋庆龄孀居终生。

 7、林徽因与梁思成:最浪漫的爱情

 梁思成是梁启超的长子,也是梁启超最喜爱的儿子。由于当时政治的原因,梁思成出生在东京,清朝垮台后才随家回到中国。林微因的父亲是当时一位才华横溢的政治梦想家和探索者林长民,林微因聪慧可人,深受林长民喜爱,也受过非正规但是良好的教育。正是由于两家显赫的地位,当然也出于梁启超对微因的喜爱,两家的父母便早早地为他们结了亲。然而这种封建的婚姻丝毫没有影响到两个人彼此的欣赏和深爱。

 这段爱情婚姻,因林徽因这个才华横溢的美貌女人而被人铭记,更因为这个婚姻外有着痴迷的等待者而被人言说不断。其实林长民把林徽因嫁给梁思成就是看中了他的踏踏实实,浪漫的人更渴望一个安稳的家。

 林徽因一生中遇到的男人各个都不是凡夫俗子,而且都和这位大才女有着某种程度的志同道合。她和徐志摩分享的是诗意,和金岳霖交流的是学术,和梁思成一生的话题,是谈不完的艺术。纵使外界对于林徽因有多少种解读,她临终前交待刻在她墓碑上的,是建筑学家林徽因。当梁思成问林徽因“为什么是我”时,林徽因俏皮地回答:“我会用一生来回答,你准备好了吗?”

 8、徐志摩与陆小曼:万种风情无地着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交往,用“爱得轰轰烈烈”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陆小曼的丈夫王赓时任哈尔滨警察厅长,虽不在北京,但侯门如海,徐志摩要用钱来贿赂门房(每次500元)才有可能与陆小曼见面,而陆小曼给徐志摩写情书不但要用英文,连寄信也只能自己抽空出去寄。

 几经波折,徐陆二人的恋情愈演愈烈,弄得满城风雨,王赓甚至还拔出枪来威胁陆小曼,但这一切都遏止不住二人的热情。对于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情,郁达夫的看法颇为中肯:“他们的一段浓情,若在进步的社会里,有理解的社会里,岂不是千古的美谈?

 忠厚柔艳和小曼,热烈诚挚如志摩,遇合在一起,自然要发放火花,烧成一片了,哪里还顾得到纲常伦教?更哪里还顾得到宗法家风?”1926年10月3日,徐志摩与陆小曼举行婚礼,梁启超为证婚人,胡适为介绍人。他们的婚礼,真可以算得上是“别开生面”,梁启超作为徐志摩的老师,在婚礼上进行中引经据典地来了一通训词,训斥这一对新婚夫妇:“你们都是离过婚,重又结婚的,都是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最后还来了一句“祝你们这次是最后一次的结婚!”

 但徐志摩这样的历尽千辛万苦去追求,去试验梦想中神圣的爱的境界,虽有“不顾一切,带有激烈的燃烧性”且“不管天高地厚,人死我亡,势非至于将全宇宙都烧成赤地”的热情,终于还是落个失败的结局,思之令人感慨。

 9、沈从文与张兆和:甜酒·苦酒

 1928年9月,沈从文当时在上海受聘,经过徐志摩的推荐,被胡适聘到中国公学去任教。当时张兆和也在上海公学读书,这使他们有机会相识。沈从文见到张兆和之后,很快就迷恋上了这位大家闺秀。虽然他在开始的时候并不顺利,甚至可以说遭到了一些挫折,但是他知道这件事情对他非常重要,所以他并没有气馁,而是不断地追求,疯狂地给自己的女学生张兆和写了一封又一封情书。

 事情发生转机是因为张兆和拿了这么多的情书,她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所以就拿着沈从文的情书去找校长胡适。结果胡适反而劝张兆和,他说我劝你嫁给他。这是他们恋爱过程中,就是沈从文追求张兆和的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转机。校长的这个态度,使张兆和对沈从文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它等于是张兆和接受了沈从文的追求。两个人的恋爱进入到正常的这样一种轨道。

 沈从文和张兆和新婚后的生活,算得上如胶似漆,幸福甜蜜。但是当激情褪去,回归平淡的时候,沈从文也曾灵魂出轨。他与高青子的关系,深深地伤害了张兆和。后来沈从文与高青子在西南联大重逢,又险些擦出火花。只是,与长久的婚姻比起来,短暂的婚外恋要脆弱得多,高青子最终选择退出。

 虽然生活中有诸多不和谐,但张兆和始终是沈从文心目中的女神,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也多受益于这场婚姻。

 10、克娄巴特拉与恺撒、安东尼:爱情与权力的选择

 举世闻名的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与罗马将军恺撒马克·安东尼之间的恋情甚至影响了埃及和当时世界的历史。

 托勒密12世去世后,克娄巴特拉按父亲的遗嘱与亲弟弟联姻共同执掌权柄。由于姐弟反目,她决定借助罗马帝国叱咤风云的恺撒的力量。而恺撒出于巩固统治和从埃及取得酬金的目的,也认为促成克娄巴特拉姐弟重归于好是必要的。但当恺撒见到克娄巴特拉时,一下子被这位天姿国色、才华非凡的女人所倾倒,帮助她夺取了王位。后来,两人通过恺撒制定的一夫多妻制而成为合法夫妻,并生下一子。

 公元前44年,恺撒死于反对派的突袭之后,克娄巴特拉感到失去了靠山,转而依靠罗马“后三头”之一马克·安东尼,用同样的手段赢得了有勇无谋的安东尼,再一次使自己王位稳固。她与安东尼共生三子。

 然而在克娄巴特拉内心的天平上,王朝远重于爱情,在“后三头”另一巨头屋大维势力超过安东尼后,她放弃了安东尼,使其惨败。但是,年近40的她去并未打动屋大维,在软禁中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11、白朗宁与马莱特:诗意的爱情奇迹

 1845年,长期瘫痪在床的伊丽莎白·巴莱特在英国诗坛声名鹊起,其地位已取代衰老的华兹华斯,而与丁尼生齐名。本来就钦慕她的诗才的白朗宁给女诗人写了一封信,大胆地对她说:“我爱极了你的诗篇——而我也同时爱着你……”。女诗人接到信后也给他回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两人从此开始频繁的书信来往。在白朗宁的多次要求下,女诗人克服从不见生人的习惯,两人有了第一次见面。哪知三天后,抑制不住强烈感情的白朗宁竟给女诗人写了一封求婚信。39岁的女诗人这时躺在床上已有24年,她对结婚一事早已没有想法,认为自己不可能嫁给比她小6岁的白朗宁。她拒绝了他。尽管如此,两人依然保持亲密的交往,直至达到谁也离不开谁的地步。这奇迹发生了,伊丽莎白突然能下地自由行走了。尽管犹如暴君的父亲完全不同意她的婚姻,她还是勇敢地投入了白朗宁的怀抱,两人一起远离家乡,到意大利生活,后来还生一下孩子。爱情的力量使白朗宁夫人原本孱弱的生命延续了15年,并使她写出了更多优秀的诗篇。

 12、萨特与西蒙:波伏娃:柏拉图式恋爱的精典

 法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萨特与西蒙·波伏娃的爱情尽管没有附丽于婚姻,但去长达50多年并终其一生。1929年,青春年少、生机勃勃的萨特就读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与好友尼让、埃博德组成“三人帮”,如痴如醉的遨游于知识的海洋。这时,西蒙·波伏娃——一位年轻、聪颖而清秀的女朗进入了萨特的生活。

 萨特与波伏娃迅速陷入热恋,“我们在早晨见面,直到很晚才会分手。我们穿过巴黎散步,一直在继续话题——我们的事、我们的关系、我们的生活和我们即将写的书……”毕业考试结束了,萨特名列第一,波伏娃紧接第二,真可谓比翼齐飞。萨特为期18个月的服役不得不让这对恋人分别,但他们共同制定了一个特殊的恋爱合同。在合同中,双方强调,两人要保持最亲密的关系,无话不谈,不准有任何欺骗行为。然而,随着两人感情加深,他们在爱情观点上的差异也逐渐表现出来。萨特说:“在青春期,当我能看女人的时候,我是想要她的全部。”“独身生活是我的原则,我生来就是当光棍的。”“我不会结婚,永远单身,我要所有的女人……只要能搞到手。”这是对波伏娃的声明,一方面要同她保持亲近的、永不结婚的爱情关系,另一方面又要波伏娃不要干预他的私生活。至于波伏娃,她对萨特的这一点非常清楚,并能接受。“萨特不愿履行一夫一妻制的职责,他喜欢与女人在一起,他认为这些人和男人在一起,不那么狡猾。”“在我们之间,存在着必要的爱情,同时我也认识到,需要偶然爱情。”正是在这种理解与宽容的爱情中,萨特与波伏娃的爱情显得与众不同,他们没有结婚,但却情投意合,并将这份情感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直到1980年萨特去世。

 13、温莎公爵与辛普森:不爱江山爱美人

 爱德华八世与沃利斯·辛普森的爱情故事可谓举世闻名。1931年,生于巴尔的摩市的沃利斯·辛普森与第二任丈夫英国大商人欧内斯特怀着对上流社会的迷恋,与当时还是亲王的爱德华结识,并经常参加亲王的各种流动。起初亲王对沃利斯这位不太出众的女人并没有多大的关注,随着亲王对情人西玛尔兴趣逐渐冷淡,特别是他发现西玛尔与伊斯梅利穆斯林首领阿迦汗的独生子阿里汗亲王有染后,便把注意力投向了沃利斯,并很快被这个37岁的女人深深迷住了。“唯一能说明他对我感兴趣的原因也许在于我那美国人的独立精神、我那直率、我那自以为具有的幽默感,以及我对他和与他有关的每件事的乐观或好奇……他是孤独的,也许我是第一个洞察他内心深处孤独感的人”温莎公爵夫人的回忆录这样说道。漫斯顿·丘吉尔对亲王与沃利斯的恋情也评价道:“他喜欢同她在一起,并且从她的品质中获得他要的幸福,就像她需要呼吸新鲜空气一样。”

 1936年元月,威尔士亲王爱德华继位,成为爱德华八世。国家大事的重任丝毫没有减低他对沃利斯的爱,他向王室宣布要和沃利斯结婚。这时,沃利斯与丈夫欧内斯特的离婚宴也摆上了日程。爱德华八世的决定遭到朝野强烈的反对,他们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一人结过两次婚的女人成为王后。多次交涉未果之后,爱德华八世决定逊位来完成这桩亘古未有的婚姻。顶着来自皇室、首相以及新闻界的各种压力(沃利斯也成为英国早期“狗仔队”捕猎的对象),爱德华八世逊位而成为温莎公爵,1937年终于在法国与沃利斯成婚。对于失去王位以及永远不能回到自己的国家,温莎公爵对沃利斯说:“你可别后悔,我丝毫也不。我只知道幸福永远维系在你的身上……”

出自随笔《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里面有关于行动和自由选择的概述。

至于出版社和页码,因为很多社都有此书,我说不准,我个人是在《思想的力量》里看的原文摘抄。

这句话是萨特的行动哲学的概述。人被抛在这个荒谬的世界里,只有通过自由选择和行动才能创造自己的本质,这是这句话的内涵。

我是萨特吧的吧主,写论文时如果还有疑问欢迎找我探讨,祝你写出一篇好文章

《法国文学·让一保尔·萨特·厌恶》作者简介|内容概要|作品赏析

作者简介 让一保尔·萨特(Jean-Paul Sartre)是法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小说家和戏剧家,也是当代文化生活中的国际知名人物。1925年他出生于巴黎的一个海军军官家庭,2岁丧父,母亲改嫁,3岁起一只眼睛失明,跟祖父母一起生活。19岁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哲学,受胡塞尔、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黑格尔等人的影响很深,文学上受卡夫卡影响。1929年,他在大中学教师学衔会考中名列前茅,取得哲学教师的资格,并认识了他后来的终身伴侣女作家西蒙娜·德·波伏瓦。1936年,他在第一部哲学著作《想象》中提出了存在主义的观点。1938年,他的哲学观点在长篇日记体小说《厌恶》(又译《恶心》)中得以通俗的阐述,这部小说使萨特有了名声。1939年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应征入伍,参加抵抗运动,同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墙》,反响很大。以后,他热衷于政治运动。1943年,他的哲学代表著作《存在与虚无》 发表,同时写的剧本《青蝇》和次年写的《禁闭》两个剧本都是阐述他的存在主义观点的。他提出“倾向性文学”的主张,并亲自实践,如小说《自由之路》(1945—1949)描写二次大战期间游击队的活动,剧本《可敬的 》(1946)反对种族主义。他写的剧本还有《肮脏的手》(1948) 、《魔鬼和上帝》(1951)、《涅克拉索夫》(1956)、《阿尔托纳的隐藏者》(1959)等剧本。他还写有《什么是文学》等论文和有关福楼拜的传记。1955年他到过中国,1971年起离开书斋走向街头,卖左翼书刊。196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他拒绝接受。1980年4月15日在巴黎逝世。

内容概要 (这是一部日记自述体的长篇小说,故用第一人称概述)我叫安东纳·洛根丁,住在布城,想把所发生的事情逐日记下来,以便看个清楚。有些顽童在打水漂,我学样,把石头投到海面上。忽然,我停了下来,让石块落下,顽童在背后笑我。这是表面发生的事,在我内心并没留下痕迹。我看见一件东西感到厌恶,我不知道看的是海还是那块石头。我摆好了一个小雕像,但我觉得它讨厌而且呆笨,我感到深深的厌倦。我对我的经历、谈话、穿衣等等都无法理解。一个体积庞大而乏味的观念,太使我感到恶心。一天早上,我在路上很想捡起一张废纸,但没能做到,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时,我捡了脏纸,安妮就会气得要命。记得前几天打水漂的感觉,那是一种带甘味的恶心感觉。法国历史上的德·洛勒旁的事使我感兴趣,又使我烦困。我对我的面孔总不了解,我反复地照镜子。在咖啡馆里,“厌恶”一直跟着我,抓住我。它在我身边的一切事物上,我让人放了一张唱片,它就消失了。我在街上老太婆身上看见了将来,她粗大的男子鞋子,那就是时间,它慢慢地进入存在,人们等待它,它来了,人们又厌恶它。一位“自学者” 到我房间来,问了我许多有关旅行、奇迹等方面古怪的问题。他走后,我孤单一人,只还有面前那个感觉陪着我。我拿着一本小说,并不是从中获得乐趣,而是因为我必须做点什么。街上有的是人,不能代表什么的人。人们在海边看海鸥、看海岛、灯塔,于是我心里充满了一种有了奇遇的伟大感情。已经结束的周日,给人们留下了余味,他们又转向周一,对我来说,既没周一,也没有周日,只有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日子推挤着前进。一切都没有改变,一切又不象原先那样,我不能描绘出来。这跟“厌恶”一样,可是又恰好相反。我发现了我自己,我在这里,冲破了黑夜的我,我很快乐和幸福。第二天,我又感到厌恶。安妮来信说要到巴黎去,让我去旅馆看她。我们分手六年了,我已把她全忘了。在一个旅馆里,有一个矮汉子也一定在等待他的“厌恶”的东西。咖啡馆里,一对男女坐在我对面,女的老让男的干这干那。老板没有下楼来,一个老太婆说他也许凑巧死了。侍者愤怒地骂她。我便想象着走上楼看他死的情景。那位“自学者”来邀请我吃午饭,我宁愿死也不愿意和他一起吃饭,我还记挂着那个老板,表面上还是答应了他。我想到能见到安妮而感到幸福。我多次在布城博物馆看一些画像,画中的人物使我产生这样的思想:他们对一切都享有权利,对生命、工作、财富、指挥权、受人尊敬等等。奥里维叶·布列威纳的画像的眼睛里有一种判决,它动摇了我的存在的权利。我感到我没有存在的权利,我是偶然出现的,我的存在,是我在想着我的存在。我对存在的憎恨和厌恶,同样都是使我自己存在的方式。我看到一张报纸的轰动新闻: 小女孩露茜昂被人 后杀死,卑劣的汉子逃走了。我感觉一切都是存在的。我与“自学者”共餐,他说他当过战俘,又给我读了他记下的名言。边上有一对青年男女在亲热地交谈。我对“自学者”说: “我在想着我们所有这些人都在这里又吃又喝来保存我们宝贵的生命,而实际上我们并没有,丝毫也没有任何生存的理由。”他尽力设法理解我的话,他认为这是悲观主义。他说:“我们不必对生命的意义找寻得那么远。”他告诉我在德国被俘后的生活,说以前感到孤独,从那以后却感到了快乐,他说他参加了法国社会党,是个社会主义者。他问我为什么写书,我说是为了写书而写书。他说要爱全人类,我说:“一个人不能够仇恨人类更甚于他热爱人类。”我不想和他搅在一起对人道主义发议论。我不再说话,“自学者”靠近了我的脸。我想呕吐——突然间“厌恶”到来了。我坐了电车,在公园里待了一会。傍晚时,我感到沉重,只不过我的目的达到了,我懂得了,“厌恶”没有离开我。几天以前,我没有预感过所谓“存在”的意义。“荒谬”这个词在我笔下产生了,它不是一个观念,而是没有生命的长蛇。我找到了“存在”的关键,我的“厌恶”的关键、生命的关键,我能够理解的一切,都可以归纳到这种根本的荒谬里去。我站起来,走了出去。树木和月桂花的微笑,是想说些什么,它就是存在的真正秘密。周六,我到安妮那儿去,她给我开了门,她不再象小姑娘,长胖了。见我进去,猛然大笑,对我说除窗口前外什么地方都可以坐。沉默了一会儿后,她说: “你难道一点都没有改变吗 你是一块界石,你毫不动摇地指出某地离某地的距离,这就是我为什么这么需要你的原因。”我只想默默地望着她,在沉默中完成“安妮在面前”的重要性。她说我的头发颜色与什么都不配,帽子也一样。她的样子神秘而满足。她说: “长时间地注视着某些东西对我也不是一件好事,它们使我厌恶。”这情形和我的情形正巧合,我以为我们殊途同归了。她却说: “我知道有人和我的想法相同,反而不高兴。” “你抱怨是因为你周围的事物不象花那样安排妥当,我想行动。”她说她要到英国去。我内心不愿地站起来,想搂抱她,被她拒绝了。我明白,我的过去已经死了,我孤独而自由,但这种自由象死亡。“自学者”被人看作是同性恋者,给打出了鼻血,我为他报了仇,但他不愿我陪他。我觉得“我”暗淡了,完了。我与以前的相好老板娘告了别。在等火车离开布城市前,我听了以前常听的唱片,感到心跳得更快。我会对自己说:就是从那天、那时开始了一切,我能够通过我的过去来判定自己了。

作品鉴赏 这是一部很难读懂的哲理小说,因为它几乎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通俗读本,但萨特自己则说: “从纯粹文学的角度来说,《厌恶》是我最好的文学作品。”不管怎么说,要读懂这部作品,我们还是有必要搞清萨特存在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和原理。概括说来,萨特的哲学核心是三点:“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和世界是荒谬的,也就是说,人生和现实是荒诞而令人厌恶的,人的存在在先,本质在后,人存在着就是为了自由选择、自由创造,这样才能获得自己的本质,人在选择和创造自我本质的过程中,享有充分的自由,但这种本质的获得和确定,只有在整个过程的最后终结时才能完成。这些观点和原理,在作品中几乎全部得到了形象的显现。小说开头引了一段话: “他是一个没有集体重要性的小伙子,他仅仅是一个人而已。”它奠定了整部作品的基调。“仅仅是一个人”,那就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一种先于一切的存在,承认与否都一样;“而已”,吐露的是一种无可奈何、不得已的叹息,甚而有点厌恶的感觉;“没有集体重要性”,不是含有自由选择的意味吗 小说循着这一底蕴展开叙述、描写和议论的,它又通过厌恶或称恶心这一心理和生理感受展开的。请注意作品最先那篇没日期的日记中写的一件事:“我”学顽童在海边打水漂。这是很单纯的一个行动,但“我看见了一件东西而且感到厌恶”,作品多次提到这一事情,想到它就感到厌恶,但它又是客观存在(石头和海),奈何它不得。小说通过“我”看到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和物体,都表达了这一感受,摆雕像、与“自学者”接触、街上和公园里的情景、博物馆和各种店铺里的境况等等,都无例外。这可看作是作者对那么个社会和现实的迷惘、不满、厌恶与批判。这说通过“我”的感受与思考,反反复复表达的还是三层东西: 一是客观存在无法理解,包括自我和时空; 二是客观存在是那么荒谬而又使人厌恶; 三是自我不能支配与主宰一切。这既理性化地道出了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又因渗入了主观情绪、情感和心理、生理等内容,而显得形象、通俗、丰富、深刻。作品中的另两个主要人物——“自学者”和安妮,则同“我”不一样,驱使他们行动和从他们的性格心理表现出来的,表面看来是另一种观念和思想。“自学者”更富人情味,他主动向“我”请教、邀请“我”吃饭、谈他的被俘时的真切感受,甚至被人看成同性恋的行动(抚摸一小孩的嫩手)等,都与我的冷漠与悲观形成较强烈的对比。他爱人生、爱人类、如饥似渴汲取知识,虽然还带有某种盲目与泛化,但人物形象依然惹人喜爱。安妮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理想信念,她在厌恶现实、雷同、模式和冬烘方面,与“我”相似,但她崇尚行动、向往自由与自主,又与“我”相龃龉。这两个人起了对比与衬托作用,一方面使“我”的悲观主义相形见绌,显得暗淡无色,另一方面又从另一侧面补充了“我”的观念与思考。因为萨特的存在主义某种程度上是等于人道主义的,它强调的选择与创造又都与人的行动有关。这样,“我”的感受和思考就有了进一步和深一层的升华了 (小说结尾就表现了这一点)。作品虽充满了议论,但毕竟是循着自己形象和感性的逻辑轨迹演化的,它有着情感、心理的细腻刻画和描绘,又不乏有极浓郁的象征意味。

《禁闭》主题:他人就是地狱(实指自我地狱)。

相关介绍:

萨特通过“他人就是地狱”这一主题,明写“他人地狱”,实指“自我地狱”,希望以此方式呼吁人们不应作恶,严肃认识自己,鼓励人们以拥有的自由权力为武器打碎地狱,自我拯救,以冲破自我的灵魂牢笼,为自由的心灵开创新的天地。“自我奋斗、追求自由”作为存在主义的重要思想,在萨特的《禁闭》中得到完美体现。

扩展资料

萨特往往不讲究作品情节的复杂与曲折,而着力以理性去分析和讨论主人公的精神和心理。《禁闭》的主人公加尔森的名言“他人即是地狱”揭示了萨特对社会中卑劣的人际关系的概括。

很明显,萨特的文学创作有着浓厚的哲学思辨色彩,并在他的作品中占着突出的地位。萨特强调把人心里最复杂隐蔽的东西赤裸裸地再现到作品中,即写出内心世界的“真实性”,注重个人意识和非理性情绪的最自然流露。

-禁闭

2020年6月21日是让-保尔・萨特诞辰115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萨特文集》新版,萨特是存在主义大师,与女性主义的鼻祖波伏娃曾一起到访中国。萨特怎样成为一个哲学家和文学家?他有怎样的人生经历?他为什么说“他人即地狱”?6月21日,北大教授董强所做的“朝内166文学公益讲座”第三十一讲《萨特:一位哲学家的文学梦》给予了解答。

被称为“世纪的良心”

让-保尔・萨特是二十世纪法国声誉最高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是战后法国知识界的一面旗帜,享有“世纪伟人”“世纪的良心”之盛誉。他的学说对法国及整个欧美的思想文化界曾产生深刻影响,至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964年,凭借小说《文字生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他拒绝接受。

萨特生于1905年,1980年去世,今年正值他逝世四十周年。

1980年萨特去世的时候,他的灵柩从医院出来到蒙帕纳斯墓地,都在巴黎十四区。短短的路程当中,巴黎市民在没有任何人组织的情况下自发为他送行。新闻短片在法国当时晚间新闻的头条连续放了两分多钟,法国没有一个作家能够在二十世纪有如此殊荣。如果想看到类似的盛况,只有在1885年雨果去世的时候才有过。从这里可以感受到萨特在二十世纪法国文坛的地位,有些人甚至把二十世纪的法国称为萨特的世纪。萨特在整个二十世纪,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触及到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实践、记录等等,使得他成为无处不在的一个人,萨特也影响了全世界很多国家,包括中国。

自嘲长得丑,从王子变成了蛤蟆

萨特出生在巴黎的外祖父、外祖母家,后来一直跟他的外祖父、外祖母、母亲一起生活,因为他的父亲是海军水手,后来得了黄热病,很早就去世了。

萨特跟他的母亲、外祖父、外祖母生活到12岁,直到他的母亲改嫁以后,他接受不了他的继父。这个经历对于萨特来说非常重要,他在1964年的时候写过著名的文学作品,中文翻译成《文字生涯》。他在这本书里回忆了他自己出生一直到十二岁时候的生活,这本书对很多人来说都很惊讶,因为萨特后来一直给人特别严肃的印象,是写出很艰深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文学家,但是《文字生涯》这个作品让人看到萨特的另一面,特别幽默、特别温柔。

有人说萨特特别丑,他的丑成为他的一张名片,但是他小时候并不丑,他母亲把他当做女孩一样去抚养。

他在《文字生涯》里面写了非常生动的一段,他到了7岁的时候还是女孩的样子,他的外祖父实在看不下去,说你是一个男孩,要长成男子汉的样子,我们要给你妈一个惊喜,然后带他到理发馆,把他的长头发剃掉,弄成像北京人的板寸一样。等回去他妈看到他的时候也不拥抱他了,转身就要哭了,萨特说那时突然意识到自己原来是丑陋的。

他的眼睛天生有点残疾,尤其是右眼往外鼓出,头发剪掉以后,一下子把自己的丑陋全部展示给别人。后来别人画萨特漫画的时候,也把他画成很丑的样子。他当时在《文字生涯》里说他的外祖父都吓坏了,一般童话故事里头是蛤蟆变成王子,我从王子或者公主变成了蛤蟆。

那时候他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作家,他写自传的时候这么自嘲,可以看到萨特跟大家心目中想的不太一样。

在巴黎高师认识终身伴侣波伏娃

萨特12岁时,因为母亲改嫁,离开巴黎去法国海边的一个城市拉罗舍尔。拉罗舍尔也是很漂亮的城市,但是萨特在那很痛苦,一方面他生活在继父那里,另一方面他觉得自己作为一个有志向的人,应该在首都巴黎待着。

后来他老在那儿闹,父母亲就把他弄回到巴黎,他在巴黎上过两所著名的中学,蒙田中学和亨利四世中学,这都是法国最好的中学。萨特受的教育是法国的精英教育。他跟外祖父生活的时候,他的外祖父是著名的德语专家,还写过德语教材,外祖父让萨特在读书之前就已经自学了很多东西。

后来他进入了著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巴黎高等师范是法国最好的学校,法国大名鼎鼎的总统马克龙很聪明,但是他没有考上巴黎高师,因为巴黎高师很难进。巴黎高师出了很多诺贝尔奖得主,法国很多思想家、文学家都是从巴黎高师出来的。

萨特在巴黎高师开始自己的创作,他在那非常活跃,人们都很喜欢他,虽然他有时候调皮捣蛋。

在巴黎高师他认识了几个对他一生都有非常重要影响的人,比如保罗•尼赞,雷蒙•阿隆。

雷蒙•阿隆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他和萨特是同学,他们两个曾经走得很近,有一阵子两人闹翻了,在晚年的时候又重归于好。萨特一辈子有很多朋友,也跟很多人闹翻,最有名的是跟加缪,他跟加缪曾经是特别好的朋友,但是后来俩人彻底闹翻。

西蒙娜•德•波伏娃也是他在巴黎高师认识的,后来成为他的终身伴侣。他们经常在咖啡馆里工作,接受记者采访。

萨特在巴黎高师慢慢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当时有一个著名的说法,他问他的哲学老师,他说我认为自己不存在。他后来写了《存在与虚无》,他说我认为我这个人不存在,你觉得我是不是有问题?哲学老师回答他说,你能够怀疑你自己存在,说明你是存在的。

巴黎四十区,在蒙帕纳斯边上的小街有一个酒店,他高师毕业以后跟西蒙娜•德•波伏娃居住在那里,他们也没有想到去世的时候,居然就在这个酒店对面的墓地,而且永久地葬在一起,牌子上有一句话的意思是,他们两个人非常独立,住在这个酒店里也要分着住两个房间,但是蒙帕纳斯墓地让他们两人住到了一起。

从巴黎高师出来以后,萨特到勒阿弗尔做了哲学老师。他离开巴黎就很苦闷,他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外省的、前途渺茫的中学老师,这时候他开始思考,开始写东西,他写出了著名的短篇小说《墙》,但真正让他出名的不是《墙》,而是后来紧接着写的长篇小说《恶心》。

二战中被德军俘虏,彻底改变萨特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所有欧洲的年轻人基本都被卷入这个战争,萨特也不例外。但是萨特是一个高度近视的人,尤其他的右眼,几乎是失明的,他不可能直接被派去打仗,所以萨特入伍以后一直在气象部,不是在前线。但是即便如此,1940年6月21日,他被德军俘虏了。

萨特被德军关起来以后,那个地方一共关了两万多人,这个经历彻底改变萨特,他说有一个在二战之前的我,还有一个在二战之后的我。在二战之前,他写了《墙》《恶心》,他是一个非常极端个人主义的,强调个人自由。但是二战中被抓起来,跟别人关在一起以后,他突然意识到集体的重要性,在被抓起来以后,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是团结,要跟他人一起共存。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经历,他在被关起来的时候,1940年圣诞节,他写了一出戏演给其他的犯人看,也演给当时德国的军官和士兵看,结果非常受欢迎。他一下子感觉到自己是戏剧天才,觉得自己可以在这方面发展。

成为法国文化代言人

1941年他被放了,这时候他进入另外一个阶段,他跟波伏娃等其他人进入抵抗战士的阶段。到了 1943 年他写了著名的《苍蝇》,紧接着有《密室》等著名作品。

1943年因为《苍蝇》认识了加缪,并且成为好朋友,加缪邀请他进入当时著名的抵抗杂志《战斗》,写一些跟抵抗有关系的戏剧,所以那时候萨特以真正的抵抗战士的形象出现,名声越来越大。

等到巴黎解放,萨特已经名气很大,美军邀请法国著名的知识分子去美国,萨特在被邀请的名单上。正是因为他被美国人邀请,作为法国重要的抵抗的知识分子代表到美国,他一下子在全世界打出来名声。

他回到巴黎以后就住在了著名的圣日尔曼,他在圣日尔曼生活了很多年,从1945年开始一直生活到1962年。人们都知道著名的花神咖啡馆,其实萨特住在圣日尔曼小广场的楼上面,底下有一个咖啡馆叫波拿巴,他在咖啡馆的楼上住了十多年,就在那时候形成著名的圣日尔曼的文化,他跟波伏娃、鲍里斯•维昂等等形成圣日尔曼存在主义的全球有名的氛围,这种有名到了什么程度?不断有全世界的游客都去看他,使得它成为二十世纪巴黎最重要的风景,取代了十九世纪末印象派给人的巴黎形象。萨特和波伏娃的写作、生活方式成为巴黎最好的代言人,成为法国文化最好的代言人。

他人即地狱

萨特的文学作品主要有小说、戏剧、文论,戏剧是让他名声最大的,尤其是著名的《隔离审判》。

《隔离审判》每隔几年就有人去演,在全球不知道有多少人演过萨特这个作品。在法国有著名的阿维尼翁戏剧节,阿维尼翁戏剧节每几年就会有人演萨特的作品,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萨特过时了。《隔离审判》里面有一句话当时最风行、谁都说的一句话,就是“他人即地狱”,或者倒过来说“地狱即他人”。

这句话让人觉得萨特太阴暗了,他人怎么会是地狱呢?其实萨特后来也解释过,不是说把别人的存在看作是地狱般的存在,而是他人的存在对你来说太重要了,这是萨特的一个根本思想。

《隔离审判》里面有三个人物,一个男的,两个女的,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到了地狱。中国人说到了地狱以后要下油锅,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惩罚。他们下去以后,还去找有没有给我酷刑的东西?没有。地狱是什么?就是他们三个人必须永远在那共存,出不去,对他的惩罚就是他的存在永远在那,为什么说他人即地狱?就是他总是在那儿。他为什么必须在那儿?因为他的存在使得我才能存在,如果没有他的存在,没有他告诉我我是谁,我就不知道我是谁,我无法存在。所以他人即地狱或者地狱即他人是这个意思。

(燕都融媒体记者 宋燕)

有时候你追一个拥有高学历、高智商的女孩子,可能还比你追一个低学历、低智商的女孩子要容易多,因为层次高的女人往往考虑的问题要比层次低得女人要少许多,而层次低得女人因为缺乏对于自己命运的掌握,所以存在众多顾虑,好让自己日后得到一个更好的港湾。

若你喜欢的高智商女性与你交流得十分愉快并且非常积极地回应你给她的留言或者邮件后,你可以尝试暗示你对她的好感,切记不要太过于直白,要慢慢来。一定要在深入交流数万字后才能够表白,否则对方会觉得你根本不了解她,因此显得不够真诚与深沉。

在表达爱意之前,建议了解下对方的婚恋观,了解的方式可以有:

1、可以和对方讨论历史上的知识分子的爱情故事来带动这个话题的进展,比如你可以和你喜欢的高智商女性谈谈海子的爱情、约翰·密尔和泰勒夫人的爱情故事、萨特和波伏娃的爱情故事等等,通过探讨这些故事来了解对方对爱情的看法。对于不同知名情侣/伴侣的态度可以凸显出一个人的恋爱心理。

2、和对方聊进化心理学,趁机了解对方的择偶心理和标准。

3、给对方做些相关心理测试,比如社交性性取向值测试(这个测试测的是性冒险程度,分数越高,越可能倾向于拥有诸多性伴侣,但是这个只有比较熟的情况下才能让对方做测试)或许性格测试并了解该类型性格比较可能具有的婚恋观及婚恋关系。

当你喜欢的高智商女性接受你的表白后,恭喜你步入了恋情,要保持这段恋情,你需要做到:

1、如果你的恋人是一个喜欢构想未来的人,那么你需要计划好未来,让对方知道自己是一个有准备的人。

2、时刻保持自己的吸引力,比如说通过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

3、始终以真诚、热忱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恋人。

4、要和你的恋人进行沟通,高智商的女性通常还是比较善于表达、有很多想法的,多做深度沟通有助于维护你们的关系。

总结:对于高智商的女性不要过早地表现对对方的性意图,高智商女性往往比较看重她人对自身学识与才华的看法,过早表达对于她们的性意图会让她们觉得你十分浅薄、不懂得欣赏她们的内在、猥琐、有不良目的。

  1、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凤求凰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个是被临邛县令奉为上宾的才子,一个是孀居在家的佳人。他们的故事,是从司马相如作客卓家,在卓家大堂上弹唱那首著名的《凤求凰》开始的:“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这种在今天看来也是直率、大胆、热烈的措辞,自然使得在帘后倾听的卓文君怦然心动,

  并且在与司马相如会面之后一见倾心,双双约定私奔。

  当夜,卓文君收拾细软走出家门,与早已等在门外的司马相如会合,从而完成了两人生命中最辉煌一事件。卓文君也不愧是一个奇女子,与司马相如回成都之后,面对家徒四壁的境地(这对爱情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大大方方地回临邛老家开酒肆,自己当垆卖酒,终于使得要面子的父亲承认了他们的爱情。尽管后世的道学家们称他们的私奔为“*奔”,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日后多少情侣们的榜样。这之后还有一个事件值得一记:司马相如一度迷上了某才女,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这样的句子“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终使相如回心转意。

  2、克娄巴特拉与恺撒、安东尼:爱情与权力的选择

  举世闻名的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与罗马将军恺撒马克·安东尼之间的恋情甚至影响了埃及和当时世界的历史。

  托勒密12世去世后,克娄巴特拉按父亲的遗嘱与亲弟弟联姻共同执掌权柄。由于姐弟反目,她决定借助罗马帝国叱咤风云的恺撒的力量。而恺撒出于巩固统治和从埃及取得酬金的目的,也认为促成克娄巴特拉姐弟重归于好是必要的。但当恺撒见到克娄巴特拉时,一下子被这位天姿国色、才华非凡的女人所倾倒,帮助她夺取了王位。后来,两人通过恺撒制定的一夫多妻制而成为合法夫妻,并生下一子。

  公元前44年,恺撒死于反对派的突袭之后,克娄巴特拉感到失去了靠山,转而依靠罗马“后三头”之一马克·安东尼,用同样的手段赢得了有勇无谋的安东尼,再一次使自己王位稳固。她与安东尼共生三子。

  然而在克娄巴特拉内心的天平上,王朝远重于爱情,在“后三头”另一巨头屋大维势力超过安东尼后,她放弃了安东尼,使其惨败。但是,年近40的她去并未打动屋大维,在软禁中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3、唐明皇与杨贵妃:长恨歌

  杨玉环原为寿王瑁王妃,玄宗惊艳于她的美貌,但碍于她是自己的儿媳而不便明目张胆纳入宫中,于是想出个让杨玉环出家,脱离寿王,再以“杨太真”身份入宫的方法。 从此杨玉环“三千宠爱在一身”,并于公元745年被册封为贵妃。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所谓“君王从此不早朝”,为了两情欢爱,可以把国事先放在一边;而从“一骑红尘妃子笑”的贼后面,我们看到玄宗甚至动用了他手中的权力来取悦杨贵妃,这样的做法出发点固然是为了爱,但皇帝毕竟是皇帝,他所做的一切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必然要牵涉到政治的东西。这使得他们的爱情洽谈室不可单纯,并最终敌不过政治: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玄宗匆匆出逃,发生马嵬兵变,杨贵妃被赐死,就算是皇帝也挽救不了自己心爱的女人的性命。他们的爱情虽以悲剧收场,但正如白居易所描述的那样,“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他们的爱情,已经远远超出了一般皇帝与妃子之间的感情,上升到了真正的爱的层次,这也是后人广为传颂其爱情故事的原因。

  4、白朗宁与马莱特:诗意的爱情奇迹

  1845年,长期瘫痪在床的伊丽莎白-巴莱特在英国诗坛声名鹊起,其地位已取代衰老的华兹华斯,而与丁尼生齐名。本来就钦慕她的诗才的白朗宁给女诗人写了一封信,大胆地对她说:“我爱极了你的诗篇——而我也同时爱着你……”。女诗人接到信后也给他回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两人从此开始频繁的书信来往。在白朗宁的多次要求下,女诗人克服从不见生人的习惯,两人有了第一次见面。哪知三天后,抑制不住强烈感情的白朗宁竟给女诗人写了一封求婚信。39岁的女诗人这时躺在床上已有24年,她对结婚一事早已没有想法,认为自己不可能嫁给比她小6岁的白朗宁。她拒绝了他。尽管如此,两人依然保持亲密的交往,直至达到谁也离不开谁的地步。这奇迹发生了,伊丽莎白突然能下地自由行真诚了。尽管犹如暴君的父亲完全不同意她的婚姻,她还是勇敢地投入了白朗宁的怀抱,两人一起远离家乡,到意大利生活,后来还生一下孩子。爱情的力量使白朗宁夫人原本孱弱的生命延续了15年,并使她写出了更多优秀的诗篇。

  5、孙中山与宋庆龄:革命伴侣

  志同道合最容易成伴侣,孙中山与宋庆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一代革命先驱,孙中山得到了不少挚友的支持,宋庆龄的父亲就是其中的一个。1913年八月,“二次革命”失败,革命派在国内失去了立足之地,大多随孙中山流亡日本,宋耀如一家更是举家迁避扶桑。从美国读书归来的宋庆龄到日本与家人会面,终于见到了她所敬仰的孙中山,并开始接替父亲和姐姐的工作,于1914年9月起正式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这是在患难中生长出来的爱情:革命失败,心灵的创伤和流亡海外生活的孤寂,孙中山在宋庆龄的帮助中得到了补偿;而宋庆龄追承孙中山革命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并发出了这样的肺腑之言:“我的快乐,我唯一的快乐是与孙先生在一起。”这遭到宋庆龄父母尤其是母亲的坚决反对:他们的年龄相差28岁!1915年10月,在得知孙中山已与前妻离婚的消息后,22岁的宋庆龄冲破父母的“软禁” ,赴东京与孙中山成婚。他们的情深谊笃,令人感动:1922年6月16日,广州发生陈炯明兵变,在危难之际宋庆龄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孙中山:“中国可以没有我,但不可以没有你!”而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弥留之际,特别嘱咐儿子、女婿要“善待孙夫人”,听到何香凝保证尽力爱护宋庆龄之后才放心。短短10年聚首,胜过人间无数。此后,宋庆龄孀居终生。

  6、鲁迅与许广平: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

  在与许广平结识、相爱之前,44岁的鲁迅虽有名义上的妻子朱安,但一直过着一种苦行僧似的禁欲生活,打算陪着朱安这个“母亲的礼物”“做一世牺牲”。是许广平对他的敬仰、 理解乃至热爱打开了封冻已久的心田。从1925年3月11日他们开始通信,一直是许广平以自己的勇敢和坚定打消了鲁迅的种种顾忌,终于明白表示:“我对于名誉、地位,什么都不要,只要枭蛇鬼怪够了”。这所谓“枭蛇鬼怪”,就是又有“小鬼”、“害马”之称的许广平。而在1925年10月许广平所写的《风子是我的爱》中,有这样的爱的宣言:“即使风子有它自己的伟大,有它自己的地位,藐小的我既然蒙它殷殷握手,不自量也罢!不合法也罢!这都于我们不相干,于你们无关系,总之,风子是我的爱……”1927年10月,鲁迅与许广平在上海正式开始同居生活,在旧式婚姻的囚室里自我禁闭20年之后,他终于逃出来了。对于鲁迅和许广平来说,这是他们生命中最有光彩的举动,鲁迅于1934年12月在送给许广平的《芥子园画谱》上所题的“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正是他们爱情生活的写照。

  7、徐志摩与陆小曼:万种风情无地着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交往,用“爱得轰轰烈烈”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陆小曼的丈夫王赓时任哈尔滨警察厅长,虽不在北京,但侯门如海,徐志摩要用钱来贿赂门房(每次500元) 才有可能与陆小曼见面,而陆小曼给徐志摩写情书不但要用英文,连寄信也只能自己抽空出去寄。几经波折,徐陆二人的恋情愈演愈烈,弄得满 城风雨,王赓甚至还拔出枪来威胁陆小曼,但这一切都遏止不住二人的热情。对于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情,郁达夫的看法颇为中肯:“他们的一段浓情,若在进步的社会里,有理解的社会里,岂不是千古的美谈?忠厚柔艳和小曼,热烈诚挚如志摩,遇合在一起,自然要发放火花,烧成一片了,哪里还顾得到纲常伦教?更哪里还顾得到宗法家风? ”

  1926年10月3日,徐志摩与陆小曼举行婚礼,梁启超为证婚人,胡适为介绍人。他们的婚礼,真可以算得上是“别开生面”,梁启超作为徐志摩的老师,在婚礼上进行中引经据典地来了一通训词,训斥这一对新婚夫妇:“你们都是离过婚,重又结婚的,都是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最后还来了一句“祝你们这次是最后一次的结婚!”但徐志摩这样的历尽千辛万苦去追求,去试验梦想中神圣的爱的境界,虽有“不顾一切,带有激烈的燃烧性”且“不管天高地厚,人死我亡,势非至于将全宇宙都烧成赤地”的热情,终于还是落个失败的结局,思之令人感慨。

  8、萨特与西蒙:波伏娃:柏拉图式恋爱的精典

  法国著名哲学家、文学家萨特与西蒙-波伏娃的爱情尽管没有附丽于婚姻,但去长达50多年并终其一生。1929年, 青春年少、生机勃勃的萨特就读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与好友尼让、埃博德组成“三人帮”,如疾如醉的遨游于知识的海洋。这时,西蒙-波伏娃——一位年轻、聪颖而清秀的女朗进入了萨特的生活。

  萨特与波伏娃迅速陷入热恋,“我们在早晨人需,直到很晚才会分手。我们穿过巴黎散步,一直在继续我伞兵话题——我们的事、我们的关系、我们的生活和我们即将写的书……”毕业考试结束了,萨特名列第一,波伏娃紧接第二,真可谓比翼齐飞。萨特为期18个月的服役不得不让这对恋人分别,但他们共同制定了一个特殊的恋爱合同。在合同中,双方强调,两人要保持最亲密的关系,无话不谈,不准有任何欺骗行为。然而,随着两人感情加深,他们在爱情观点上的差异也逐渐表现出来。萨特说:“在青春期,当我能看女人的时候,我是想要她的全部。”“独身生活是我的原则,我生来就是当光棍的。”“我不会结婚,永远单身,我要所有的女人……只要能搞到手。”这是对波伏娃的声明,一方面要同她保持亲近的、永不结婚的爱情关系,另一方面又要波伏娃不要干预他的私生活。至于波伏娃,她对萨特的这一点非常清楚,并能接受。“萨特不愿履行一夫一妻制的职责,他喜欢与女人在一起,他认为这些人和男人在一起,不那么狡猾。”“在我们之间,存在着必要的爱情,同时我也认识到,需要偶然爱情。”正是在这种理解与宽容的爱情中,萨特与波伏娃的爱情显得与众不同,他们没有结婚,但却情投意合,并将这份情感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直到1980年萨特去世。

  9、温莎公爵与辛普森:不爱江山爱美人

  爱德华八世与沃利斯·辛普森的爱情故事可谓举世闻名。1931年,生于巴尔的摩市的沃利斯-辛普森与第二任丈夫英国大商人欧内斯特怀着对上流社会的迷恋,与当时还是亲王的爱德华结识,并经常参加亲王的各种流动。起初亲王对沃利斯这位不太出众的女人并没有多大的关注,随着亲王对情人西玛尔兴趣逐渐冷淡,特别是他发现西玛尔与伊斯梅利穆斯林首领阿迦汗的独生子阿里汗亲王有染后,便把注意力投向了沃利斯,并很快被这个37岁的女人深深迷住了。“唯一能说明他地我感兴趣的原因也许在于我那美国人的独立精神、我那直率、我那自以为具有的幽默感,以及我对他和与他有关的每件事的乐观或好奇……他是孤独的,也许我是第一个洞察他内心深处孤独感的人”温莎公爵夫人的回忆录这样说道。漫斯顿-丘吉尔对亲王与沃利斯的恋情也评价道:“他喜欢同她在一起,并且从她的品质中获得他要的幸福,就像她需要呼吸新鲜空气一样。”

  1936年元月,威尔士亲王爱德华继位,成为爱德华八世。国家大事的重任丝毫没有减低他对沃利斯的爱,他向王室宣布要和沃利斯结婚。这时,沃利斯与丈夫欧内斯特的离婚宴也摆上了日程。爱德华八世的决定遭到朝野强烈的反对,他们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一人结过两次婚的女人成为王后。多次交涉未果之后,爱德华八世决定逊位来完成这桩亘古未有的婚姻。顶着来自皇室、首相以及新闻界的各种压力(沃利斯也成为英国早期“狗仔队”捕猎的对象),爱德华八世逊位而成为温莎公爵,1937年终于在法国与沃利斯成婚。对于失去王位以及永远不能回到自己的国家,温莎公爵对沃利斯说:“你可别后悔,我丝毫也不。我只知道幸福永远维系在你的身上……”

  10、三毛与荷西:梦里花落知多少

  台湾作家三毛与荷西的故事浪漫而缠绵绯恻,尽管两人都已逝去,但他俩仍是无数少男少女心目中的爱情偶像。三毛和荷西相识在西班牙,当时三毛念大学二年级,两人常常一起看**、逛公园。一天,荷西对三毛说:“你要等我6年,我有4年在大学要读, 加两年兵役要服,6年一过,我就娶你。”后来两人分手了。按照承诺,以后的6年中他们没有任何联系,这其间三毛去了德国、美国。6年后命运再度将三毛带回马德里。这天,有位朋友打电话给三毛:“快来,搭计程车过来。”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的三毛匆匆赶到朋友家。朋友神秘地让她把眼睛闭上,三毛只觉得一双温柔的手臂把她整个儿抱了起来,张开眼一看,哎呀!不得了,竟是那位身材高大、长满胡须的、她当年的小朋友——荷西。两人热烈亲吻、拥抱后,荷西把三毛带到自己的屋内,满屋子三毛的巨幅照片再一次让三毛惊呆了,6年来,荷西一直惦恋着她。三毛感动至极,对自己说:“这一生我还要谁呢?”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苦,但充满温馨和情趣。三毛说堵塞,“因为幸福满溢而怕得悲伤”。悲剧果然降临,在一次意外事件中,潜水员荷西过早地离开三毛而去,痛不欲生的三毛几次试图自杀,终因亲情难舍而止步。然而,数年后三毛还是自缢于医院,不能不说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1434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9
下一篇2024-04-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