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哥林多前书十三章4-8节被称为“爱的颂歌”,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译本翻译不尽相同,汉译本也有许多,中国基督徒最喜欢,使用最广的是和合本圣经,也有新译本、现代译本等,英文译本也有好多种,建议你读NIV译本,你可以在淘宝网上看到许多不同版本的圣经,也有中英文对照的圣经,建议你看和合本和NIV(新国际版)对照的圣经,价格也不贵,只要60元,印刷的很精致,是南京爱德印刷厂印刷的。
和合本林前13:4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新译本林前13:4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
KJV 林前13:4And though I bestow all my goods to feed the poor, and though I give my body to be burned, and have not charity, it profiteth me nothing
NIV 林前13:4Love is patient, love is kind It does not envy, it does not boast, it is not proud
希望对你有帮助,God Bless you!
圣经里面的。
在结婚宣誓时,新郎面对新娘拉起她的右手,说:
我以上帝的名义,郑重发誓:接受你成为我的妻子,从今日起,不论祸福,贵贱,疾病还是健康,都爱你,珍视你,直至死亡。
他们放下手,然后新娘举起新郎的手:
我以上帝的名义,郑重发誓:接受你成为我的丈夫,从今日起,不论祸福,贵贱,疾病还是健康,都爱你,珍视你,直至死亡。
扩展资料
《圣经》主题思想:强调神与人立约关系:人守约则得赐福,人背约则受惩罚。
《圣经》是一部宗教主题思想非常鲜明的作品,具有犹太民族的文化个性。它通过一些典型人物传记的描写,强调了神与人立约的关系,提出人守约则得赐福,背约则受惩罚的观念。
这一主题思想为《圣经》解读奠定了一个整体上的审美方向和认知导向,体现了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对选材典型性和艺术性的把握。
受此主题影响,作者在具体塑造圣经人物时,调用想象、夸张、心理描写等艺术手法,有考虑地选取事件,组织传记情节,对事件因果的解释也纳入同一主题思想范围内,造成对人物道德伦理层次的忽略,更多强调人物是否忠于耶和华。
——圣经
这句话并不是出自于圣经中的任何一段经文,但有些类似于圣经中的一个著名的经文。圣经中有一句话是:“爱人如己”,这句话出自于《圣经·马太福音》22章39节,意思是我们应该像爱自己一样爱别人。这是耶稣基督在回答一个法利赛人的问题时所说的话。虽然这句话不完全等同于“愿别人得你的份”,但它强调了爱和同情他人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应该尽力去做的。
爱是恒久忍耐出自于《圣经》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四节,经文是按照上下文来读的,讲耶稣对门徒爱的教导,一切的行为都是出于爱,爱也是由心而发的,如今存的有,信心、盼望,爱。
林前13:4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林前13:5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林前13:6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林前13:7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林前13:8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
林前13:9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讲的也有限,
林前13:10等那完全的来到,这有限的必归于无有了。
林前13:11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
林前13:12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模糊不清”原文作“如同猜谜”),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
林前13:13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圣经中有关于马大、马利亚和拉撒路三兄妹的故事,但是并没有记载三人之间彼此相爱和谦让的情节。不过,在圣经中确实有很多关于爱和谦让的经文,以下是一些相关的例子:
1 约翰福音 13:34-35:“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
2 腓立比书 2:3:“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荣,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
3 哥林多前书 13:4-7:“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以上经文旨在教导人们如何爱和谦让,以及如何与他人和睦相处。虽然没有直接涉及马大、马利亚和拉撒路三兄妹的故事情节,但它们仍然是圣经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值得信徒们借鉴和实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