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早晨醒来,新的一天就开始了。
早晨起床的这段时间,是非常忙碌的一段时间,需要我们做的事情有很多。
具体来说,起床之后需要做的事情包括以下方面:
1,醒来之后,先静静地躺一会儿,让自己的身体适应一下醒来后的状态,定定神儿。
2,翻身起床、穿衣。
3,叠被子。
4,洗漱、方便。
5,吃早餐。
6,打扮一番,然后开始一天的学习和工作。
以上几件事,是我们起床之后必须要做到的几件事。……至于哪件事是起床后要做的第一件事,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具体选择了。
比如,有的人起床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是跑去方便。
比如,有的人起床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是去洗漱。
比如,有的人起床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是抓起衣服穿好,然后就去上班。……他们甚至连早饭都不吃……
总之,不同的人对于早晨起床以后的这段时间的利用状态是各不相同的,于是,不同的人在起床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则各不相同。
但是,从身体健康的角度来分析,早晨起床后时做的第一件事,应该是静卧一段时间,让身体适应醒来后的状态。
之所以这件事是早晨起床时应该首先做到的,是因为以下几方面原因:
1,睡眠时,人体处于放松状态。
这时候,我们的心率比较低,身体肌肉也处于放松状态。
2,醒来后,身体状态转换到正常活动的状态,心率提升,肌肉也开始活动。
3,因此,人在刚刚醒来的时候,身体状态其实还没有适应醒来之后的各种运动。
4,这时候,需要静卧一段时间,让身体有一个适应过程。……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身体平缓地从睡眠状态过渡到正常运动的状态。
按照上述方法去做,才是对身体健康最有利的行动。……因此这就是我们起床时所应该做的第一件事。
不是珠峰,是喜马拉雅山脉中段位于尼泊尔境内的山峰。
鱼尾峰是迈克普奇尔山的主峰,海拔6,993米,是安纳普尔纳山脉中的一座神秘的山峰,位于尼泊尔境内。因为它的形状酷似鱼尾而得来的名字,在当地人心目中是一座神山、圣山,政府是禁止攀登该雪山的,因此至今鱼尾峰还是处女峰。
鱼尾峰虽然不是尼泊尔最高的山峰,但是却成为尼泊尔的标志。从波卡拉的费瓦湖附近,可以看到这座“圣山”和周围峰群,突出于较低的山峦之上。
位于鱼尾峰西侧的山峰有安娜普娜(有翻译为安纳普尔纳)雪山第一峰海拔8091米;安娜普娜南峰海拔7219米;位于鱼尾峰东侧、依序是安娜普娜第三峰海拔7555米;安娜普娜第四峰海拔7525米;安娜普娜第二峰海拔7937米。
(鱼尾峰来自百度文库,仅供欣赏)
夏尔巴人适应珠峰的低氧环境,因为他们身体内控制红细胞数量的基因跟我们的不一样。
在登顶珠峰的道路上,夏尔巴人的身影不容错过。
背负最重的装备,穿着最普通的衣物,不带氧气面罩的夏尔巴人,全程碾压旁边全副武装,一步三喘气的登山队员。
有位珠峰登山队长列举了几个对比数据:同一条路,夏尔巴人陪着登山队员走,走了8小时。夏尔巴人自己走,只要3小时就能到。从海拔8000米到海拔6500米,行走一天,夏尔巴人背负45公斤的装备,登山队员背负8公斤的装备。
夏尔巴人不仅在速度上碾压了常人,负重还能达到常人的5倍。登峰路上的安全措施比如梯子、绳索,驻扎营地的帐篷设施,登山队员的氧气瓶,全是夏尔巴人驮在背上背上山的。难怪BBC纪录片里说,夏尔巴人背着一座山在攀登珠峰。
你也许会想,夏尔巴人从小生长在高原,适应了高海拔缺氧的环境,所以他们比我们更强悍。不,没有那么简单。如果我们从小在高原生长,也许会适应高海拔地区的生活,但是肯定不能像夏尔巴人一样不带氧气装备,赤手空拳地攀登高峰。我们的身体里缺少了一段赋予夏尔巴人神奇力量的突变基因。
普通人在高海拔地区的生理性反应
高海拔地区并不适合生存,限制我们生存的障碍是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海拔越高,含氧量越低。在海拔6000米的地方,含氧量只有海平面上的一半。到了884443米的珠峰,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只有海平面上的1/3
。
到了高海拔地区,比如6000米高度吧,吸进一口气时,进入身体的氧气量只有平时的一半。身体需要的氧气远远不够用怎么办?除了加快呼吸频率,多吸入点氧气外,我们的身体也会产生生理性的改变来补偿缺氧量,比如增加红细胞的数量。
我们血液中,携带氧气的细胞是红细胞,增加红细胞数量就能提高血液中的氧气含量。进入高海拔低氧地区后,身体会自动分泌一种“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生产更多的红细胞,提供给血液来加大携氧能力。
短时间增加的红细胞能够改善我们身体器官和肌肉组织的供氧量,但是时间长了可不行。长时间的红细胞增加会导致血液粘度增高,加重心脏负担。换句话说,血液里的有形物质增多了,血液流动的通畅度受到了影响,会加重各个器官和组织的缺血缺氧。时间久了,还会形成血栓,引起一系列的疾病。
夏尔巴人变异基因带来的超能力
那夏尔巴人身体里增加的红细胞数量有没有给他们带来疾病隐患呢?
这里正是夏尔巴人超能的秘密所在:他们身体里没有额外增加的红细胞数量。更为厉害的是,夏尔巴人身体里非但没有增加的红细胞,他们红细胞的数量比我们的还要少。
夏尔巴人的秘密来自于线粒体DNA的一段基因突变,这段基因的作用是:检测血液里的含氧量,并且控制红细胞的生产量。夏尔巴人的突变基因控制了他们身体内的红细胞量,在缺氧环境里不像我们一样生产更多的红细胞做补偿。
这段突变基因不是智人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传基因,而是来自一支叫做丹尼索瓦人的古人类。除了夏尔巴人外,大部分藏民的身体里也携带这段突变基因。远古人类的基因传承赋予了现代人超能天赋,能够抵御恶劣的自然环境,世代扎根高原,没有红细胞增加带来的疾病。
夏尔巴人的红细胞数量不增加,他们身体里的氧气怎么会够用呢?
这里是夏尔巴人超越我们的另一个秘密:他们的氧气利用率比我们的高多了。生物学家用呼吸感应器检测了耗氧量,发现夏尔巴人的氧气利用率比平原居民高出30%。换句话说,每日正常的新陈代谢,或者是锻炼运动,夏尔巴人需要的氧气量只占我们需要氧气量的70%。
在缺氧地区,夏尔巴人自带节约用氧的天赋。
夏尔巴人高效用氧的能力跟身体结构密切相关,为了适应高原生活,他们身体结构有明显的进化改变。
1、首先夏尔巴人有个大容积的肺部,西方人曾经赞叹说,夏尔巴人有三片肺叶。
海拔越高,大气压力越低。我们吸气的时候,肺部的气压要比外界的气压低,空气才能进入到肺叶。在高海拔地区,外界气压比平原低,吸气时,我们必须花更大的力气让肺部的容积扩张的更大一些,才能使肺内的气压变得更低,能够吸入空气。
夏尔巴人自备的大容积肺部,让他们不用像我们一样使劲吸气就能吸入同等体积的氧气。单从时刻不停的呼吸活动上来说,夏尔巴人就比我们省力多了。
2、其次夏尔巴人的毛细血管分布比我们的更密集。当我们在高海拔地区行走时,身体内的血液流速会降低,尤其是毛细血管里血液循环会大幅度地减缓。但是夏尔巴人即使在攀登高峰的时候,身体内毛细血管里的血液流动依然通畅。毛细血管输送给肌肉和器官的氧气量一直保持稳定,肌肉不会因为缺氧而失去力量。
夏尔巴人的血液循环比我们强很多,他们的血液浓度比我们的要低,血液在毛细血管中的循环更流畅,血压更低,心脏负担也更小。
3、另外,夏尔巴人高效用氧率还体现在能量的来源上。
提供给肌肉的能量主要来自两个途径:分解糖分和燃烧脂肪。分解糖分和燃烧脂肪都要消耗氧气,不过,燃烧脂肪消耗的氧气量比分解糖分消耗的量要大。
脂肪是一种高效燃料,我们到了高海拔地区,低温低压低氧的环境迫使身体必须提供比平时更多的能量来应对。这时候,燃烧脂肪是首选的能量来源。攀登珠峰的队员登山一次,几天内体重就会减轻10斤以上,因为他们的脂肪被燃烧供能了。
跟我们不一样的是,在恶劣环境中,夏尔巴人的肌肉组织会限制脂肪的燃烧,而最大限度地消耗血糖。
消耗等量的氧气,夏尔巴人能获得更多的能量。
超能夏尔巴人,身体里传承了一段我们无法企及的天赋基因,造就一副登顶珠峰的优秀身躯。
引言:如果你在还没接触到关于地球形状的信息之前,估计你也不会认为地球是圆的,因为这在日常生活中无法直接感受到。但地球确实是圆的,人类为了探索这个真理耗费了几个世纪的努力。那么人类要站在多高的地方才能看出地球是圆的呢?
对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来说,地球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古人一开始认为“天圆地方”。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启,西方许多航海家在进行了环球航行之后,惊讶地发现原来他们已经绕地球航行了一圈,从此人们开始意识到地球可能是圆的而不是方的。这一理论直到人类成功地发射人造卫星之后,它从太空上往下拍摄地球的照片,人类最终才确认地球就是一个球体。虽然地球是球体这一事实无可争辩,但很多人并没有感受到这一点。
因此有人提出了疑问,要在距离地面多高的地方来看地球,才能看得出它是圆的呢?实际上去海边就能够察觉地球是圆的,而不用特意跑到距离地面多高的地方去观察。当你站在海岸上往海洋眺望,如果这时候出现了一艘帆船,那么你首先会看到的是它的帆。然后随着帆船向岸边靠近,它的其它部位才逐渐显露出来。如果地球是方的,那么这种现象是无法解释的,唯有地圆论才能解释得通。
或许有人会说,这种方法是通过间接观测来推断出地球是圆的,是否存在更为直接的方法呢?那估计就是从高处看地球了,那么需要站在多高的位置才能看得出地球是圆的呢?有观点认为,登上世界巅峰珠穆朗玛峰往远处看就能看到地球是圆的。这种观点很快就遭到了反对,毕竟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也还没有超过上万米,坐在客机里面的人在万米高空往下看都无法看出地球是圆的,因此站在珠穆朗玛峰的顶峰还远远不够。
不仅如此,可以这么认为站在地球的任何地形上都无法直接观测到地球是圆的,唯一的方法就是突破一般的高度去更高的地方。世界吉尼斯纪录保持者Felix Baumgartner曾在2012年创下了人类极限跳伞的高度,他是在距离地面大约39万米的地方跳下去的。从网络上流传出来的我们可以看到,在他跳下飞行器之前,背景已经出现了地球圆形的轮廓。但这张很快就被证实为是广角镜头拍摄造成的畸变。
对于这个问题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也曾经提出过看法,他们认为在距离地面100公里的地方就能够看到明显的地球轮廓了,并且将这一高度定义为太空分界线。如果宇航员承载着载人飞船去到了轨道高度达到400公里的地方,究竟完全能够看到地球的圆形轮廓。实际上影响人类看到地球轮廓的因素还有人类眼睛的视角,据研究人类的水平视角在124°左右,要想在这个范围内看到一个完整的地球,就需要去到距离地面3400公里的地方。
这时观察者已然处于宇宙当中,他只会被地球完整的面貌和太空的真实场景所吸引,而不会在意地球形状的问题。至今仍然存在坚信地平论的人,估计大家都对于他们的想法感到疑惑。
无腿登顶珠峰第一人夏伯渝近日携**《无尽攀登》来到《流浪地球2》剧组,为主演吴京和导演郭帆送上登山杖,寓意无惧困难砥砺前行,祝福他们在探索中国科幻**的道路上“勇攀高峰”。
夏伯渝(左二)探班《流浪地球2》剧组
由**人吴京、郭帆特别推荐;胡歌倾情献声,讲述“硬核大爷”夏伯渝的**《无尽攀登》今天(12月3日)正式上映。影片真实记录了中国无腿登山家夏伯渝凭借四十三年的不懈坚持与热爱,靠一双假肢五次冲顶珠峰,最终成功的故事。
无尽攀登》海报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每年都迎来无数梦想者的挑战,它神圣巍峨,也崎岖险峻,在许多探险者的眼里珠穆朗玛顶峰是一生最艰难的目标,而夏伯渝是第一位靠假肢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中国“硬核大爷”!
1975年夏伯渝加入中国登山队,在攀登珠峰时因帮助队友,导致自己冻伤而双小腿被截肢,但他并未放弃自己登顶珠峰的梦想。在经历双腿截肢、癌症侵扰、病痛折磨的43年里,夏伯渝五次冲击珠穆朗玛峰,凭借自己的坚持不懈与热爱,最终于2018年5月14日被珠峰接纳,在69岁高龄成功登顶。这使他成为无腿登顶珠峰中国第一人。
《无尽攀登》海报
《无尽攀登》导演叶俊策曾在**《流浪地球》中担任编剧;剪辑叶濡畅也曾任《流浪地球》的剪辑与编剧。担任**《无尽攀登》出品人的吴京则因**《攀登者》与夏伯渝结缘并被他的壮举深深感动,义无反顾为《无尽攀登》添砖加瓦。吴京坦言《无尽攀登》这部**真正戳中了自己:“夏伯渝老师穷极一生去完成一个梦想,正是我们**人所需要的品质。”
而**《无尽攀登》的另一位出品人,导演郭帆也与影片有着不解之缘,他表示:“我创作拍摄《流浪地球》时得到了许多帮助与鼓舞,导演和剪辑两个小叶(叶俊策和叶濡畅)都是“小破球”大家庭的一分子,能够助力更多新影人我责无旁贷。”
此外,曾在**《攀登者》扮演以夏伯渝为原型角色的演员胡歌,也在《无尽攀登》中倾情献声。胡歌在微博表示,“我曾经在**《攀登者》中,扮演了年轻时候的夏伯渝老师,他用一生的坚持丈量了人类和珠峰的距离,让所有人感受到了永不言败的精神!”
夏老师的《无尽攀登》上映了,这是关于理想主义者的故事,年轻时因为一场登山意外,截掉下肢,但通过多年的坚持努力,最终登顶珠峰。
有看过《攀登者》的影迷应该还记得片尾成龙的那个角色,原型就是夏老爷子。
而这部《无尽攀登》将为我们揭开了夏老攀登珠峰过程那些不为人知的艰辛一面。
1975年夏伯渝老师被选入中国登山队,向珠峰顶发起冲击!在攀登珠峰的时候因冻伤两次截肢,失去两只小腿,只能靠假肢生活。但他并没放弃自己登顶珠峰的梦想,43年里,坚持锻炼、与癌症做斗争,在2018年5月14日第五次冲击珠峰的时候,终于成功登顶
这部《无尽攀登》由吴京和《流浪地球》导演郭帆担任出品人,还请来了胡歌参与献声,虽然《无尽攀登》是一部纪录片,没有一般商业片的噱头,但有着这三人的肯定,这部**的品质可想而知不会差。影片在12月3日正式登陆国内院线。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影片没有刻意地去渲染气氛,只有最真实的记录,但是每一个细节每一帧影像都有直击心灵的作用。
也了解了摄影师的不容易,另外这部纪录片很成功的一点在于不只是记录了夏伯渝大爷攀登的画面。
还有他的家庭中的一些细节,让整个人物形象更加完整了,希望大家都能去看看这么励志的故事。
现如今,我们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太容易,生活给予我们的压力太多,或者我们自己放不下一些可有可无的“理想”。所以,我们很难成为夏老师。但他的这种从未放弃的精神却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我们也开始思考自己曾经坚持过的那些喜欢的事情。
“登顶并不是终点,回家才是。”谨以夏老师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无尽攀登》“人生不怕晚,就看敢不敢”主题路演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11月20日影片主角夏伯渝、监制刘开珞、制片人柯庆峰奔赴武汉,与上千名观众一起感受珠峰的雄伟壮丽和夏伯渝面对困难永不放弃的决心。当天,现场观众盛赞影片所带来的震撼珠峰和无限感动,更是惊喜为夏伯渝送上了亲手准备的礼物。一位登山爱好者表示“我去过5200米营地没能登上峰顶,所以这一次我是来圆梦的”,一位教外国学生的老师哽咽表示因为妈妈腿脚不方便,所以她带着妈妈的期待来观看影片,看完大受震撼,她将把影片推荐给自己所有的外国学生,希望他们从**中感受中国人的力量。
**《无尽攀登》由吴京、郭帆担任出品人,刘开珞监制、柯庆峰担任制片人,叶俊策执导,叶濡畅剪辑,影片真实记录了中国无腿登山家夏伯渝凭借四十三年的不懈坚持与热爱,靠一双假肢五次冲顶珠峰,最终成功的故事,影片将于12月3日正式上映。
92岁抗美援朝老兵、医护人员被登顶时刻打动夏伯渝:亲人支持和鼓励是追梦路上源动力
武汉当地观众也精心准备了很多有意义的礼物,一位年轻女孩送上了自己为夏老师亲手绘制的登珠峰图;
一位92岁的抗美援朝老兵看完**后十分感动,现场为夏老师赋诗一首“成功之奥妙,全在意志坚”;
一位老太太亲手做了一道家乡菜“米粉肉”由孙女送给夏老师,夏老师看到“米粉肉”很激动,表示这是从小逢年过节家里的一道主菜,还幽默表示2019年登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峰的时候,差两百米就能登顶但最终失败了,如果当时能吃到米粉肉,说不定就能一口气冲上顶峰。现场更有年轻观众和夏老师pk俯卧撑,全场观众一齐为两位“运动员”加油。
在映后见面会现场一位攀登爱好者表示她曾经也去过珠峰5200米的登山大本营,同时她也去过珠峰南坡,看着**中熟悉的场景她特别感动,她笑着说:“我觉得我这辈子到不了8848米了,所以我今天是过来圆梦的,影片让我最感动的地方是您登顶成功之后在大本营的亲友们为您敲锣打鼓的场景,因为我们在5200米等待的人看到自己的亲友成功登顶然后顺利凯旋,我们其实是所有人中最高兴的。”
同时她还向夏老师请教几十年是如何保持这么好的婚姻关系,让家里人如此支持夏老师的梦想?夏老师笑着回答:“我首先感谢我老伴儿,其次感谢我自己,因为我眼光好,找了个这么好的老伴儿,我们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包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