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女离魂 原词 郑光祖写的

倩女离魂 原词 郑光祖写的,第1张

剧本《倩女离魂》郑光祖

迷青锁倩女离魂杂剧——郑光祖杂剧选

简介:

郑光祖,元代戏曲作家。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附近)人。生卒年不详。所作杂剧共18种,今存8种:《伊尹耕莘》、《三战吕布》、《无盐破环》、《王粲登楼》、《周公摄政》、《老君堂》、《翰林风月》、《倩女离魂》。其中《伊尹耕莘》、《无盐破环》、《老君堂》是否确为郑作,尚有疑问。另有《月夜闻筝》存残曲。郑光祖的散曲今存小令六首,套曲两道。

——————————————————————————————

正文:

● 楔子

(旦扮夫人引从人上,诗云)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休道黄金贵,安乐最值钱。老身姓李,夫主姓张,

早年间亡化已过。止有一个女孩儿,小字倩女,年长一十七岁。孩儿针指女工

,饮食茶水,无所不会。先夫在日,曾与王同知家指腹成亲,王家生的是男,

名唤王文举。此生年纪今长成了,闻他满腹文章,尚未娶妻。老身也曾数次寄

书去,孩儿说要来探望老身,就成此亲事。下次小的每,门首看者,若孩儿来

时,报的我知道。

(正末扮王文举上,云)

黄卷青灯一腐儒,三槐九棘位中居。世人只说文章贵,何事男儿不读书。小生

姓王,名文举。先父任衡州同知,不幸父母双亡。父亲存日,曾与本处张公弼

指腹成亲,不想先母生了小生,张宅生了一女,因伯父下世,不曾成此亲事。

岳母数次寄书来问,如今春榜动,选场开,小生一者待往长安应举,二者就探

望岳母,走一遭去。可早来到也。左右,报复去,道有王文举在于门首。

(从人报科,云)

报的夫人知道:外边有一个秀才,说是王文举。

(夫人云)

我语未悬口,孩儿早到了。道有请。

(作见科)

(正末云)

孩儿一向有失探望,母亲请坐,受你孩儿几拜。

(作拜科)

(夫人云)

孩儿请起,稳便。

(正末云)

母亲,你孩儿此来,一者拜候岳母,二者上朝进取去。

(夫人云)

孩儿请坐。下次小的每,说与梅香,绣房中请出**来,拜哥哥者。

(从人云)

理会的。后堂传与**,老夫人有请。

正旦引梅香上,云)

妾身姓张,小字倩女,年长一十七岁。不幸父亲亡逝已过。父亲在日,曾与王

同知指腹成亲,后来王宅生一子是王文举,俺家得了妾身。不想王生父母双亡

,不曾成就这门亲事。今日母亲在前厅上呼唤,不知有甚事,梅香,跟我见母

亲去来。

(梅香云)

姐姐行动些。

(作见科)

(正旦云)

母亲,唤您孩儿有何事?

(夫人云)

孩儿,向前拜了你哥哥者。

(作拜科)

(夫人云)

孩儿,这是倩女**。且回绣房中去。

(正旦出门科,云)

梅香,咱那里得这个哥哥来?

(梅香云)

姐姐,你不认的他?则他便是指腹成亲的王秀才。

(正旦云)

则他便是王生?俺母亲着我拜为哥哥,不知主何意也呵?

(唱)

仙吕·赏花时他是个矫帽轻衫小小郎,我是个绣帔香车楚楚娘,恰才貌正相当

。俺娘向阳台路上,高筑起一堵云雨墙。

么篇可待要隔断巫山窈窕娘,怨女鳏男各自伤,不争你左使着一片黑心肠。你

不拘箝我可倒不想,你把我越间阻越思量。

(同梅香下)

(夫人云)

下次小的每,打扫书房,着孩儿安下,温习经史,不要误了茶饭。

(正末云)

母亲,休打扫书房,您孩儿便索长行,往京师应举去也。

(夫人云)

孩儿,且住一两日,行程也未迟哩。(诗云)试期尚远莫心焦,且在寒家过几

朝。

(正末诗云)

只为禹门浪暖催人去,因此匆匆未敢问桃夭。

(同下)

● 第一折

(正旦引梅香上,云)

妾身倩女,自从见了王生,神魂驰荡。谁想俺母亲诲了这亲事,着我拜他做哥

哥,不知主何意思?当此秋景,是好伤感人也呵!

(唱)

仙吕·点绛唇捱彻凉宵,飒然惊觉,纱窗晓。落叶萧萧,满地无人扫。

混江龙可正是暮秋天道,尽收拾心事上眉捎,镜台儿何曾览照,绣针儿不待拈

着。常恨夜坐窗前烛影昏,一任晚妆楼上月儿高。俺本是乘鸾艳质,他须有中雀丰

标。苦被煞尊堂间阻,争把俺情义轻抛。空误了幽期密约,虚过了月夕花朝。无缘

配合,有分煎熬。情默默难解自无聊,病恹恹则怕娘知道。窥之远天宽地窄,染之

重梦断魂劳。

(梅香云)

姐姐,你省可里烦恼。

(正旦云)

梅香,似这等,几时是了也?

(唱)

油葫芦他不病倒,我猜着敢消瘦了。被拘箝的不忿心,教他怎动脚?虽不是路

迢迢,早情随着云渺渺、泪洒做雨潇潇。不能勾傍阑干数曲湖山靠,恰便似望天涯

一点青山小。

(带云)

秀才他寄来的诗,也埋怨俺娘哩。

(唱)

他多管是意不平,自发扬,心不遂,闲缀作,十分的卖风骚,显秀丽,夸才调。我

这里详句法,看挥毫。

天下乐只道他读书人志气高,元来这凄凉甚日了。想俺这孤男寡女忒命薄!我

安排着鸳鸯宿锦被香,他盼望着鸾凤鸣琴瑟调。怎做得蝴蝶飞锦树绕。

(梅香云)

姐姐,那王秀才生的一表人物,聪明浪子,论姐姐这个模样,正和王秀才是一

对儿。姐姐,且宽心,省烦恼。

(正旦云)

梅香,似这般,如之奈何也!

(唱)

那吒令我一年一日过了,团圆日较少;三十三天觑了,离恨天最高;四百四病

害了,相思病怎熬。

(带云)

他如今待应举去也呵!

(唱)

千里将凤阙攀,一举把龙门跳,接丝鞭总是妖娆。

(梅香云)

姐姐,那王生端的内才外才相称也。

(正旦唱)

鹊踏枝据胸次,那英豪;论人品,更清高。他管跳出黄尘,走上清霄。又不比

闹清晓茅檐燕雀,他是掣风涛混海鲸鳌。

(带云)

梅香,那书生呵!

(唱)

寄生草他拂素楮鹅溪茧,蘸中山玉兔毫。不弱如骆宾王夜作论天表,也不让李

太白醉写平蛮稿,也不比汉相如病受征贤诏。他辛勤十年书剑洛阳城,决峥嵘一朝

冠盖长安道。

(梅香云)

姐姐,王生今日就要上朝应举去,老夫人着俺折柳亭与哥哥送路哩。

(正旦云)

梅香,咱折柳亭与王生送路去来。

(同下)

(正末同夫人上,云)

母亲,今日是吉日良辰,你孩儿便索长行,往京师进取去也。

(夫人云)

孩儿,你既是要行,我在这折柳亭上与你饯行。小的每,请**来者。

(正旦引梅香上,云)

母亲,孩儿来了也。

(夫人云)

孩儿,今日在这折柳亭与你哥哥送路,你把一杯酒者。

(正旦云)

理会的。

(把酒科,云)

哥哥,满饮一杯。

(正末饮科,云)

母亲,你孩儿今日临行,有一言动问:当初先父母曾与母亲指腹成亲,俺母亲

生下小生,母亲添了**。后来小生父母双亡,数年光景,不曾成此亲事。小

生特来拜望母亲,就问这亲事。母亲着**以兄妹称呼,不知主何意?小生不

敢自专,母亲尊鉴不错。

(夫人云)

孩儿,你也说的是。老身为何以兄妹相呼?俺家三辈儿不招白衣秀士。想你学

成满腹文章,未曾进取功名。你如今上京师,但得一官半职,回来成此亲事,

有何不可?

(正末云)

既然如此,索是谢了母亲,便索长得去也。

(正旦云)

哥哥,你若得了官时,是必休别接了丝鞭者!

(正末云)

**但放心,小生得了官时,便来成此亲事也。

(正旦云)

好是难分别也呵!

(唱)

村里迓鼓则他这渭城朝雨,洛阳残照,虽不唱阳关曲本,今日来祖送长安年少

。兀的不取次弃舍,等闲抛掉,因而零落!

(作叹科,云)

哥哥!

(唱)

恰楚泽深,秦关杳,泰华高。叹人生离多会少!

(正末云)

**,我若为了官呵,你就是夫人县君也。

(正旦唱)

元和令杯中酒和泪酌,心间事对伊道,似长亭折柳赠柔条。哥哥,你休有上梢

没下梢。从今虚度可怜宵,奈离愁不了!

(正末云)

往日小生也曾挂念来。

(正旦云)

今日更是凄凉也!

(唱)

上马娇竹窗外响翠梢,苔砌下生绿草,书舍顿萧条,故园悄悄无人到。恨怎消

,此际最难熬!

游四门抵多少彩云声断紫鸾箫,今夕何处系兰桡。片帆休遮西风恶,雪卷浪淘

淘。岸影高,千里水云飘。

胜葫芦你是必休做了冥鸿惜羽毛。常言道好事不坚牢。你身去休教心去了。对

郎君低告,恰梅香报道,恐怕母亲焦。

(夫人云)

梅香,看车儿着**回去。

(梅香云)

姐姐,上车儿者。

(正末云)

**请回,小生便索长行也。

(正旦唱)

后庭花我这里翠帘车先控着,他那里黄金镫懒去挑。我泪湿香罗袖,他鞭垂碧

玉梢。望迢迢恨堆满西风古道,想急煎煎人多情人去了,和青湛湛天有情天亦老。

俺气氲氲喟然声不安交,助疏剌剌动羁怀风乱扫,滴扑簌簌界残妆粉泪抛,洒细蒙

蒙邑香尘暮雨飘。

柳叶儿见淅零零满江干楼阁,我各剌剌坐车儿懒过溪桥,他圪蹬蹬马蹄儿倦上

皇州道。我一望望伤怀抱,他一步步待回镳,早一程程水远山遥。

(正末云)

**放心,小生得了官,便来取你。**请上车儿回去罢。

(正旦唱)

赚煞从今后只合题恨写芭蕉,不索占梦揲蓍草,有甚心肠更珠围翠绕。我这一

点真情魂缥渺,他去后,不离了前后周遭。厮随着司马题桥,也不指望驷马高车显

荣耀。不争把琼姬弃却,比及盼子高来到,早辜负了碧桃花下凤鸾交。

(同梅香下)

(正末云)

你孩儿则今日拜别了母亲,便索长行也。左右,将马来,则今日进取功名,走

一遭去。

(下)

(夫人云)

王秀才去了也,等他得了官回来,成就这门亲事,未为迟哩。

(下)

● 第二折

(夫人慌上,云)

欢喜未尽,烦恼又来。自从倩女孩儿在折柳亭与王秀才送路,辞别回家,得其

疾病,一卧不起。请的医人看治,不得痊可,十分沉重,如之奈何?则怕孩儿

思想汤水吃,老身亲自去绣房中探望一遭去来。

(下)

(正末上,云)

小生王文举,自与**在折柳亭相别,使小生切切于怀,放心不下。今夜舣舟

江岸,小生横琴于膝,操一曲以适闷咱。

(做抚琴科)

(正旦别扮离魂上,云)

妾身倩女,自与王生相别,思想的无奈,不如跟他同去,背着母亲,一径的赶

来。王生也,你只管去了,争知我如何过遣也呵!

(唱)

越调·斗鹌鹑人去阳台,云归楚峡。不争他江渚停舟,几时得门庭过马。悄悄

冥冥,潇潇洒洒,我这里踏岸沙,步月华。我觑着这万水千山,都只在一时半霎。

紫花儿序想倩女心间离恨,赶王生柳外兰舟,似盼张骞天上浮槎。汗溶溶琼珠

莹脸,乱松松云髻堆鸦,走的我筋力疲乏。你莫不夜泊秦淮卖酒家,向断桥西下,

疏剌剌秋水孤浦,冷清清明月芦花。

(云)

走了半日,来到江边,听的人语喧闹,我试觑咱。

(唱)

小桃红蓦听得马嘶人语闹喧哗,掩映在垂杨下。唬的我心头丕丕那惊怕,原来

是响当当鸣榔板捕鱼虾。我这里顺西风悄悄听沉罢,趁着这厌厌露华,对着这澄澄

月下,惊的那呀呀呀寒雁起平沙。

调笑令向沙堤款踏,莎草带霜滑。掠湿湘裙翡翠纱,抵多少苍苔露冷凌波袜。

看江上晚来堪画,玩水壶潋滟天上下,似一片碧玉无瑕。

秃厮儿你觑远浦孤鹜落霞,枯藤老树昏鸦。听长笛一声何处发,歌〔矣欠〕乃

,橹咿哑。

(云)

兀那船头上琴声响,敢是王生?我试听咱。

(唱)

圣药王近蓼洼,望〔艹频〕花,有折蒲衰柳老蒹葭。近水凹,傍短槎,见烟笼

寒水月笼沙,茅舍两三家。

(正末云)

这等夜深,只听得岸上女人声音,好似我倩女**,我试问一声波。

(做问科,云)

那壁不是倩女**么?这早晚来此怎的?

(魂旦相见科,云)

王生也,我背着母亲,一径的赶将你来,咱同上京去罢。

(正末云)

**,你怎生直赶到这里来?

(魂旦唱)

麻郎儿你好是舒心的伯牙,我做了没路的浑家。你道我为甚么私离绣榻?待和

伊同走天涯。

(正末云)

**是车儿来?是马儿来?

(魂旦唱)

么险把咱家走乏。比及你远赴京华,薄命妾为伊牵挂,思量心几时撇下。

络丝娘你抛闪咱比及见咱,我不瘦杀多应害杀。

(正末云)

若老夫人知道,怎了也?

(魂旦唱)

他若是赶上咱待怎么?常言道做着不怕!

(正末做怒科,云)

古人云:“聘则为妻,奔则为妾。”老夫人许了亲事,待小生得官,回来谐两

姓之好,却不名正言顺。你今私自赶来,有玷风化,是何道理?

(魂旦云)

王生!

(唱)

雪里梅你振色怒增加,我凝睇不归家。我本真情,非为相唬,已主定心猿意马

(正末云)

**,你快回去罢!

(魂旦唱)

紫花儿序只道你急煎煎趱登程路,元来是闷沉沉困倚琴书,怎不教我痛煞煞泪

湿琵琶。有甚心着雾鬓轻笼蝉翅,双眉淡扫宫鸦。似落絮飞花,谁待问出外争如只

在家。更无多话,愿秋风驾百尺高帆,尽春光付一树铅华。

(云)

王秀才,赶你不为别,我只防你一件。

(正末云)

**,防我那一件来?

(魂旦唱)

东原乐你若是赴御宴琼林罢,媒人每拦住马,高挑起染渲佳人丹青画,卖弄他

生长在王侯宰相家。你恋着那奢华,你敢新婚燕尔在他门下?

(正末云)

小生此行,一举及第,怎敢忘了**!

(魂旦云)

你若得登第呵,

(唱)

绵搭絮你做了贵门娇客,一样矜夸。那相府荣华,锦绣堆压,你还想飞入寻常

百姓家?那时节似鱼跃龙门播海涯,饮御酒,插宫花,那其间占鳌头、占鳌头登上

甲。

(正末云)

小生倘不中呵,却是怎生?

(魂旦云)

你若不中呵,妾身荆钗裙布,愿同甘苦。

(唱)

拙鲁速你若是似贾谊困在长沙,我敢似孟光般显贤达。休想我半星儿意差,一

分儿抹搭。我情愿举案齐眉傍书榻,任粗粝淡薄生涯,遮莫戴荆钗、穿布麻。

(正末云)

**既如此真诚志意,就与小生同上京去,如何?

(魂旦云)

秀才肯带妾身去呵,

(唱)

么篇把稍公快唤咱,恐家中厮捉拿。只见远树寒鸦,岸草汀沙,满目黄花,几

缕残霞。快先把云帆高挂,月明直下,便东风刮,莫消停,疾进发。

(正末云)

**,则今日同我上京应举去来。我若得了官,你便是夫人县君也。

(魂旦唱)

收尾各剌剌向长安道上把车儿驾,但愿得文苑客当时奋发。则我这临邛市沽酒

卓文君,甘伏待你濯锦江题桥汉司马。

(同下)

● 第三折

(正末引祗从人上,云)

小官王文举,自到都下,撺过卷子,小官日不移影,应对万言,圣人大喜,赐

小官状元及第。夫人也随小官至此。我如今修一封平安家书,差人岳母行报知

。左右的,将笔砚来。

(做写书科,云)

写就了也,我表白一遍咱:“寓都下小婿王文举拜上岳母座前:自到阙下,一

举状元及第。待受官之后,文举同**一时回家。万望尊慈垂照,不宣。”书

已写了,左右的,与我唤张千来。

(净扮张千上)(诗云)

我做伴当实是强,公差干事多的当。一日走了三百里,第二日刚刚捱下炕。自

家张千的便是。状元爷呼唤,须索走一遭去。

(做见科,云)

爷唤张千那厢使用?

(正末云)

张千,你将这一封平安家信,直至衡州,寻问张公弼家投下。你见了老夫人,

说我得了官也。你小心在意者!

(净接书云)

张千知道了,我将着这一封书,直至衡州走一遭去。

(同下)

(老夫人上,云)

谁想倩女孩儿,自与王生别后,卧病在床,或言或笑,不知是何症候。这两日

不曾看他,老身须亲看去。

(下)

(正旦抱病,梅香扶上,云)

自从王秀才去后,一卧不起,但合眼便与王生在一处,则被这相思病害杀人也

呵!

(唱)

中吕·粉蝶儿自执手临岐,空留下这场憔悴,想人生最苦别离。说话处少精神

,睡卧处无颠倒,茶饭上不知滋味。似这般废寝忘食,折挫得一日瘦如一日。

醉春风空服遍瞑眩药不能痊,知他这〔月音〕〔月赞〕病何日起?要好时直等

的见他时,也只为这症候因他上得、得。一会家缥缈呵忘了魂灵,一会家精细呵使

着躯壳,一会家混沌呵不知天地。

(云)

我眼里只见王生在面前,原来是梅香在这里!梅香,如今是甚时候了?

(梅香云)

如今春光将尽,绿暗红稀,将近四月也。

(正旦唱)

迎仙客日长也愁更长,红稀也信尤稀,

(带云)

王生,你好下的也!

(唱)

春归也奄然人未归。

(梅香云)

姐姐,俺姐夫去了未及一年,你如何这等想他?

(正旦唱)

我则道相别也数十年,我则道相隔着几万里,为数归期,则那竹院里刻遍琅〔王干

〕翠。

红绣鞋去时节杨柳西风秋日,如今又过了梨花暮雨寒食。

(梅香云)

姐姐,你可曾卜一卦么?

(正旦唱)

则兀那龟儿卦无定准、枉央及,喜蛛儿难凭信,灵鹊儿不诚实,灯花儿何太喜。

(夫人上,云)

来到孩儿房门首也。梅香,你姐姐较好些么?

(正旦云)

是谁?

(梅香云)

是奶奶来看你哩。

(正旦云)

我每日眼界只见王生,那曾见母亲来?

(夫人云)

孩儿,你病体如何?

(正旦唱)

普天乐想鬼病最关心,似宿酒迷春睡。绕晴雪杨花陌上,趁东风燕子楼西。抛

闪杀我年少人,辜负了这韶华日。早是离愁添萦系,更那堪景物狼藉。愁心惊一声

鸟啼,薄命趁一春事已,香魂逐一片花飞。

(正旦昏科)

(夫人云)

孩儿,你挣挫些儿!

(正旦醒科)

(唱)

石榴花早是俺抱沉疴添新病发昏迷。也则是死限紧相催,病膏肓针灸不能及。

(夫人云)

我请个良医来调治你。

(正旦唱)

若是他来到这里,煞强如请扁鹊卢医。

(夫人云)

我如今着人请王生去。

(正旦唱)

把似请他时,便许做东床婿。到如今悔后应迟。

(夫人云)

王生去了,再无音信寄来。

(正旦唱)

他不寄个报喜的信息缘何意,有两件事我先知。

斗鹌鹑他得了官别就新婚,剥落呵羞归故里。

(夫人云)

孩儿休过虑,且将息自己。

(正旦唱)

眼见的千死千休,折倒的半人半鬼。为甚这思竭损的枯肠不害饥,苦恹恹一肚皮。

(夫人云)

孩儿吃些汤粥?

(正旦云)母亲,

(唱)

若肯成就了燕尔新婚,强如吃龙肝凤髓。

(云)

我这一会昏沉上来,只待睡些儿哩。

(夫人云)

梅香,休要吵闹,等他歇息,我且回去咱。

(夫人同梅香下)

(正旦睡科)

(正末上见旦科,云)

**,我来看你哩!

(正旦云)

王生,你在那里来?

(正末云)

**,我得了官也!

(正旦唱)

上小楼则道你辜恩负德,你原来得官及第。你直叩丹墀,夺得朝章,换却白衣

。觑面仪,比向日,相别之际,更有三千丈五陵豪气。

(正末云)

**,我去也。

(下)

(正旦醒科,云)

分明见王生,说得了官也,醒来却是南柯一梦!

(唱)

么篇空疑惑了大一会,恰分明这搭里。俺淘写相思,叙问寒温,诉说真实。他

紧摘离,我猛跳起,早难寻难觅,只见这冷清清半竿残日。

(梅香上,云)

姐姐,为何大惊小怪的?

(正旦云)

我恰才梦见王生,说他得了官也!

(唱)

十二月元来是一枕南柯梦里,和二三子文翰相知。他访四科、习五常典礼,通

六艺、有七步才识,凭八韵、赋纵横大笔,九天上得遂风雷。

尧民歌想十年身到凤凰池,和九卿相八元辅劝金杯。则他那七言诗六合里少人

及,端的个五福全四气备,占抡魁震三月春雷。双亲行先报喜,都为这一纸登科记

(净上,云)

自家张千的便是。奉俺王相公言语,差来衡州下家书。寻问张公弼宅子,人说

这里就是。

(做见梅香科,云)

姐姐,唱喏哩!

(梅香云)

兀那厮,你是甚么人?

(净云)

这里敢是张相公宅子么?

(梅香云)

则这里就是,你问怎的?

(净云)

我是京师来的。俺王相公得了官也,着我寄书来,与家里夫人知道。

(梅香云)

你则在这里,我和**说去。

(见正旦科,云)

姐姐,王秀才得了官也!着人寄家书来,见在门首哩!

(正旦云)

着他过来!

(梅香见净云)

兀那寄书的,过去见**。

(净见正旦惊科,背云)

一个好夫人也!与我家奶奶生的一般儿!

(回云)

我是京师王相公差我寄书来与夫人。

(正旦云)

梅香,将书来与我看。

(梅香云)

兀那汉子,将书来。

(净递书科)

(正旦念书科,云)

“寓都下小婿王文举拜上岳母座前:自到阙下,一举状元及第。待受官之后,

文举同**一时回家。万望尊慈垂照,不宣。”他原来有了夫人也!兀的不气

杀我也!

(气倒科)

(梅香救科,云)

姐姐,苏醒者!

(正旦醒科)

(梅香云)

都是这寄书的!

(做打净科)

(正旦云)

王生,则被你痛杀我也!

(唱)

哨遍将往事从头思忆,百年情只落得一口长吁气。为甚么把婚聘礼不曾题?恐

少年堕落了春闱。想当日在竹边书舍,柳外离亭,有多少徘徊意。争奈匆匆去急,

再不见音容潇洒,空留下这词翰清奇。把巫山错认做望夫石,将小简帖联做断肠集

。恰微雨初阴,早皓月穿窗,使行云易飞。

耍孩儿俺娘把冰绡剪破鸳鸯只,不忍别远送出阳关数里。此时有意送征帆,无

计住雕鞍,奈离愁与心事相随。愁萦遍、垂杨古驿丝千缕,泪添满、落日长亭酒一

杯。从此去,孤辰限,凄凉日,忆乡关愁云阻隔,着床枕鬼病禁持。

四煞都做了一春鱼雁无消息,不甫能一纸音书盼得,我则道春心满纸墨淋漓,

原来比休书多了个封皮。气的我痛如泪血流难尽,争些魂逐东风吹不回。秀才每心

肠黑,一个个贫儿乍富,一个个饱病难医。

三煞这秀才则好谒僧堂三顿斋,则好拨寒炉一夜灰,则好教偷灯光凿透邻家壁

,则好教一场雨淹了中庭麦,则好教半夜雷轰了荐福碑。不是我闲淘气,便死呵死

而无怨,待悔呵悔之何及!

二煞倩女呵病缠身,则愿的天可怜。梅香呵我心事则除是你尽知。望他来表白

我真诚意,半年甘分耽疾病,镇日无心扫黛眉。不甫能捱得到今日,头直上打一轮

皂盖,马头前列两行朱衣。

尾煞并不闻琴边续断弦,倒做了山间滚磨旗。〔戋刂〕地接丝鞭别娶了新妻室

。这是我弃死忘生落来的!

(梅香扶正旦下)

(净云)

都是俺爷不是了!你娶了老婆便罢,又着我寄纸书来作什么?我则道是平安家

信,原来是一封休书,把那**气死了,梅香又打了我一顿。想将起来,都是

俺爷不是了!

(诗云)

想他做事没来由,寄的书来惹下愁。若还差我再寄信,只做乌龟缩了头。

(下)

● 第四折

(正末上,云)

欢来不似今朝,喜来那逢今日。小官王文举,自从与夫人到于京师,可早三…………………………………………

字数限制,你可以自己浏览……

作品简介

 《遣悲怀》共三首由元稹创作,均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元稹的元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于公元802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和元稹结婚 ,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过了七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元稹悲痛万分,写了不少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是这三首《遣悲怀》。第一首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第一首结尾处的悲凄情调相衔接。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 第三首首句“闲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启下。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文。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清人蘅塘退士评论《遣悲怀》三首时指出:“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勿以浅近忽之。”这样的赞誉,元稹这三首诗当之无愧。

 相关阅读:《遣悲怀(三首全)》、《遣悲怀·其一》、《遣悲怀·其二》、《遣悲怀·其三》、《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元稹唐诗代表作品赏析》。

遣悲怀(三首)赏析

遣悲怀(三首)

唐 元稹

遣悲怀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①,自嫁黔娄百事乖②。

顾我无衣搜荩箧③,泥他沽酒拔金钗④。

野蔬充膳甘长藿⑤,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遣悲怀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遣悲怀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⑥,潘岳悼亡犹费词⑦。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⑧。

注解

①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最小的女儿。此以谢安最偏爱侄女谢道韫之事为喻。

②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此自喻。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③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④泥:软缠,央求。

⑤藿huò:豆叶。

⑥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

⑦潘岳: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这两句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⑧同穴四句:希望死后与妻同葬一处。又希望来世再为夫妻。但这些希望都难以实现。现在能做到的,只是彻夜难眠,以刻骨铭心的苦苦思念来弥补她生前所经受的艰难困苦。窅yǎo冥:幽暗貌。

赏析

 元稹的元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于公元802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和元稹结婚 ,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过了七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元稹悲痛万分,写了不少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是这三首《遣悲怀》。

 第一首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一、二句引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氏婚后七年间艰苦生活的简括,用以领起中间四句。“泥”,软缠。“长藿”,长长的豆叶。中间这四句是说:看到我没有可替换的衣服,就翻箱倒柜去搜寻;我身边没钱,死乞活赖地缠她买酒,她就拔下头上金钗去换钱。平常家里只能用豆叶之类的野菜充饥,她却吃得很香甜;没有柴烧,她便靠老槐树飘落的枯叶以作薪炊。这几句用笔干净,既写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艰难处境,又能传神写照,活画出贤妻的形象。这四个叙述句,句句浸透着诗人对妻子的赞叹与怀念的深情。末两句,仿佛诗人从出神的追忆状态中突然惊觉,发出无限抱憾之情:而今自己虽然享受厚俸,却再也不能与爱妻一道共享荣华富贵,只能用祭奠与延请僧道超度亡灵的办法来寄托自己的情思。“复”,写出这类悼念活动的频繁。这两句,出语虽然平和,内心深处却是极其凄苦的。

第二首与第一首结尾处的悲凄情调相衔接。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已经不能为妻子做些什么了。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

 第三首首句“闲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启下。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文。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人生百年,也没有多长时间。诗中引用了邓攸、潘岳两个典故。邓攸心地如此善良,却终身无子,这就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亡诗》写得再好,对于死者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等于白费笔墨。诗人以邓攸、潘岳自喻,故作达观无谓之词,却透露出无子、丧妻的深沉悲哀。接着从绝望中转出希望来,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但是,再冷静思量:这仅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更是难以指望的,因而更为绝望:死者已矣,过去的一切永远无法补偿了!诗情愈转愈悲,不能自已,最后逼出一个无可奈何的办法:“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诗人仿佛在对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迹:我将永远永远地想着你,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你的“平生未展眉”。真是痴情缠绵,哀痛欲绝。

 清人蘅塘退士评论《遣悲怀》三首时指出:“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勿以浅近忽之。”这样的赞誉,元稹这三首诗当之无愧。

讲解

 学习唐诗是为了继承和发扬这一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深入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诗的真实含义是非常必要的。如何做到这一点,是需要下一些功夫的。学习唐代诗词,应该做到下面四点:一是了解写诗的时代背景,二是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三是了解诗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四是了解诗人的创作流派和艺术风格。深入了解这四个方面,是学习和欣赏唐诗的关键,它能使我们更了解诗人写作意图和理解原诗的含义。如何学习唐诗是个很大的课题,并涉及的理论颇深,非我这个门外汉所能企及的。因此,仅以元稹的“悼亡”诗《遣悲怀》为例,略作说明,以便能做到窥一斑而见全豹。

 元稹的《遣悲怀》(三首)是为悼念他早逝的妻子而作的“悼亡”诗,在这一点上各家的看法是相同的。但对这首诗的写作日期,说法是不一,有的说,是写在他的妻子逝世一年之后的元和五年(810年),有的说是写于他进入内阁、并出任同州刺使兼御史大夫的长庆4年(825年),对诗内容的解释也不尽相同。总体看来,有两个派别,一是对元稹颇有研究并撰写《元氏诗集、元白诗笺证稿》的国学大师陈寅洛,二是编了一本《元稹年谱》的文学教授卞孝萱。此外,元稹又是个很复杂的历史人物,今人对他的人和诗品评差别很大。为了能准确理解这三首诗,按我说的学诗要了解的四个方面,分别叙述如下:

 (一)该诗写作的时代背景。

 元稹生活在安史之乱之后的唐代。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55~762年)结束,前后历时七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自“安史之乱”后,中央朝廷上宦官专权,政治腐败,一些正直敢言的大臣相继贬逐出京;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称王称霸,愈来愈嚣张。中央与地方、藩镇与藩镇间的战争,连年不断。朝廷又一再向老百姓额外加税,横征暴敛。国家危机四伏,民不聊生,阶级矛盾日益深刻、尖锐。在元稹生活年代,发生的的政治事件,就是由时任翰林学士(皇帝机要秘书)的王叔文领导的史称 “二王八司马”事件(大约发生在805年至806年之间),这个事件后来又被称为“永贞革新”。元稹对这“永贞革新”持反对态度,当时的许多有名的诗人如刘禹锡、柳宗元等均是“永贞革新”的积极支持或参加者。

 (二) 作者元稹的人生经历

 元稹,字微之,生于公元779年(唐宪宗大历13年),卒于公元831年(唐文宗太和4年), 为北魏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河南河内人,其祖曾入住唐代都城长安,不久随唐迁都返回东都洛阳,家庭世代读书为官。8岁丧父,随母迁居陕西凤翔,母郑氏贤淑而有文才,亲自教儿子读书。元稹贞元九年(793年)以明两经及第,贞元十五年(799年)初仕于河中府,贞元十九年(803年)登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娶名门女韦丛。到元和元年(806年),“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被任命为左拾遗。元和(809年)四年七月,妻韦氏病故,元稹在时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裴垍举荐下,出任监察御史。后因弹劾守旧官僚,被贬江陵士曹参军,不久又调任通州司马。裴垍去世后,元稹投靠藩镇严绶和监军宦官崔潭峻,被任命为虢州长史征为膳部员外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诰。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事。不久又被罢职,贬为同州刺史。后改任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等职。太和初年(827年),被召入朝任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元稹死于太和四年,死后封赠尚书右仆射。元稹为官一直仕宦坎坷,升沉不定。

 (三)元稹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

 元稹为仕宦后裔,在母亲的培养下,贞元九年(793年),明两经及第,贞元十五年(799年)出仕河中府,贞元十九年(803年)登书判拔萃科,任九品中书省校书郎,到元和元年(806年)王叔文“永贞革新”失败后,元稹被提拔为七品的左拾遗。在元稹就任中书省校书郎期间,因其才学出众,受到时任吏部侍郎,同时也是有名的诗人韦夏卿赏识,将其最小的女儿韦丛许配给他为妻。元稹一生与大诗人白居易交厚, 二人共倡导了以创作新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世人称 “元白”,把他们的诗叫做“元和体”。此外,元稹与的女诗人薛涛,也有很深的交情, 并有互相赠答的诗歌。

 (四)元稹的创作流派和艺术风格

 元稹是因为得陈子昂《感遇》诗及杜甫诗数百首读之,始作诗。因此其诗歌创作受杜甫的影响很深。安史之乱之后,唐代诗歌曾一度陷入低迷,到唐宪宗的元和年间,一度衰落的诗坛重又振兴,此时期出现两个源于杜甫的诗的流派:一派以白居易为首,元稹、张藉、王建、李绅等均属此派,元稹是其中较有影响的人物之一;这一派对杜甫的继承侧重于敢于正视现实,抨击黑暗,并努力使自己的语言流畅、生动感人。另一派以韩愈为首,孟郊、贾岛、卢仝、李贺即属此派,他们继承了杜甫在艺术上刻意求新,富于创造性的精神,多以写险怪、幽僻、苦涩、冷艳见长。元稹属于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诗风,又是最先提倡写新乐府改良诗风的诗人。但是,在白居易的光环笼罩之下,他的针砭时弊的诗,名气不是很大,被人称道的是他的怀念死去的妻子的“悼亡”诗和与薛涛赠答的“爱情”诗。他的悼亡和爱情诗,其诗辞浅意深,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元稹的代表诗作为《田家词》、《织妇词》和《连昌宫词》等,自编诗集《长庆集》一卷。

 现在,就以元稹的《遣悲怀》(三首)为例,谈谈对元稹诗的学习和理解。这里,先将与这三首诗有关的参考资料,韩愈撰写的《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夫人墓志铭》全文抄录如下:

 “夫人讳丛,字茂之,姓韦氏。其上七世祖通,封龙门公。龙门之后世,率相继为显官。通子善,嗣上谷太守。善嗣子崇德,太子谕德。崇德子弼,字国祯,主客郎中,莱、济、商三州刺史。夫人曾祖父讳伯阳,自万年令为太原少尹,副留守北都,卒赠秘书监。其祖父迢,以都官郎为岭南军司马,卒赠同州刺史。迢子夏卿,以太子少保,赠左仆射。娶裴氏皋女。皋为给事中,皋父宰相耀卿。

 夫人于仆射为季女。爱之,选婿得今御史河南元稹。稹时始以选授校书秘书省中,其后遂以能直言,策第一,拜左拾遗,果直言失官;又起为御史,举职无所顾。夫人因前受教于父母,得其良夫,又受教于先姑氏,率所事所动,皆从仪法。年二十七,以元和四年七月九日卒。卒三月。得其年之十月十三日葬咸阳。从先舅姑兆。铭曰:

 《诗》歌《硕人》,爰叙宗亲;女子之事,有以荣身。夫人之先,累公累卿。于赫外祖,相我唐明。归逢其良,夫夫妇妇。独不与年,而卒以夭。实生五子,一女之存。铭于埋辞,以永于闻。”

 根据墓志铭的记载,先确定“悼亡”诗的写作年代。元稹结发妻子韦氏,逝于元和四年七月九日,去世三个月后,于十月十三日归葬咸阳。在她归葬时,元稹已升任五品监察御史,为职务羁绊或因风俗之故,未能躬往,遣家人营葬。留在洛阳的元稹,为悼念亡妻,在归葬次日夜(十月十四日夜)写了这三首诗。这三首诗是一气呵成的,不像有的人认为的,是在不同年代分别写的。第一首是回忆与亡妻初婚后的感情生活和颂扬亡妻的高尚品格;第二首诗是触物思人,主要写对亡妻的深切怀念;第三首诗,则是在悼念亡妻后的冷静思考,诗人认为,人死后万事皆休,根本不存在来世,即“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分更难期”。同时以长夜不合眼这一古代风俗,悼念和报答亡妻。这也证明了该诗的写作时间,是韦丛归葬咸阳之次日夜。

 在第一首诗中,元稹将妻子比作东晋宰相谢安最喜爱的侄女谢道韫,而用春秋时代的寒士黔娄自比,直言其妻委身下嫁。接着说妻子 “自从下嫁”之后,“百事”皆“乖”,这里的“乖”字突出表现自结婚后元稹的仕途不顺,多年担任职微薪低的小官,同时与王叔文等有权势的人政见不合,仕途坎坷。并由此引入中间两联。这中间两联描写了忆四种了情景:她看见我没有合身的衣服,就翻箱倒箧,想找点衣料缝制;我来了朋友,想买酒,就软缠她拔下了头上的金钗。这两句是写实,作为一个俸禄低微的小吏,婚后的生活不富裕是可想而知的,从“顾我无衣”到“泥她沽酒”,一“顾”一“泥”,活生生地刻画出夫妻清贫、而又情笃意厚的婚后生活。至于“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二句,为虚写,是采用了夸张的手法,通过“野蔬充膳”和“落叶添薪”来比喻过惯锦衣玉食生活韦氏,能甘于与诗人共度小康,而毫无怨言,不仅难能可贵,而且也更加体现出夫妻之间感情的深切、浓郁。我以为,元稹和苇丛结婚时,已经是担任九品到七品的小官僚,还不至于贫困到无米无柴的地步,至少还可以过小康生活。诗的尾联从对婚后生活的回忆中,返回到现实:“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妻子死后,诗人已升至五品监察御史,按唐代元和年间的俸禄制度,五品官月薪约合钱9500两,年薪超过十万两。所以才有“我的俸禄已很丰厚,本来可让你过上好日子,现在你已逝去,在你归葬咸阳祖莹之时,只能为你再做营奠营斋的事,以安慰你的亡灵”。

 至于第二首,是描写诗人对逝去妻子的深切怀念,这首诗的词句,大部分都容易理解。只是“也曾因梦送钱财”一句,许多人的解释似是而非。我认为,这应该是由于怀念亡妻之切、思念之深,以致频频梦见亡妻。梦醒后,为祭奠亡妻,烧些纸钱,这与今天的每逢祭日,就给死去的亲人烧纸,以示纪念是一样的,可见“烧纸送钱”的纪念逝去亲人的风俗,在唐代就已存在了。

 第三首诗是悼亡诗中最重要的部分。通过“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和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四句充分表现出诗人在回忆和悼念亡妻之后的冷静思考,得出与妻子“他生缘会”无望的结论,表现元稹不信命运和鬼神的唯物主义思想,也反证了第二首中的“也曾因梦送钱财”,不是出于迷信,而是出于夫妻情深。第三首诗是“悼亡”诗的核心和灵魂。“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两句,是诗人遵从风俗,在妻子归葬祖茔之夜,长夜无眠,表示对亡妻的悼念和报答。决不是像有人说的那样,是诗人表示终生不再娶,并以此报答亡妻。这样一来,对后来元稹和薛涛的恋情,以及续弦裴氏就可以理解了。还有人根据“邓攸无子寻知命”句,得出元稹无子一说,则更是大相径庭,韩愈在《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夫人墓志铭》中记载韦氏“生五子,一女”,可见韦氏为元稹生有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这也可以从元稹元和六年(811年)春写的另外悼念韦氏的八首绝句中得到印证:“我随楚泽波中梗,君作咸阳泉下泥。百事无心值寒食,身将稚女帐前啼”,“童稚痴狂撩乱走,绣球花仗满堂前。病身一到繐帷下,还向临阶背日眠”,由诗中可见,诗人不仅有子,而且还有一幼女。至于诗人后来写的《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那则应该是为他与女诗人薛涛的恋情所作,与悼亡妻子根本无关了。这就是我对元稹“悼亡”诗《遣悲怀》的理解,写出来供朋友一笑。我这里说的是学习唐诗,如果只是一般性的读读,那只要选一种合适的版本,读的时候遇到不懂的地方,再看看注释就够了,未必要下这样的大的功夫。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汉族,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元稹代表作有《菊花》、《离思五首》(其四)、《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夜池》、《感逝(浙东)》、《晚春》、《靖安穷居》、《送致用》、《宿石矶》、《夜坐》、《雪天》、《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织妇词》、《夜别筵》、《山枇杷》、《所思二首》、《斑竹(得之湘流)》、《竹部(石首县界)》、《白衣裳二首》、《鱼中素》、《酬许五康佐(次用本韵)》、《一至七言诗》等,其中《菊花》、《离思五首》(其四)和《遣悲怀三首》(其二)三首流传很广,尤其是《离思五首》(其四)这一首极负盛名。该诗写久藏心底的不尽情思,因为与情人的曾经相识而自此对其他的女人再也不屑一顾(“取次花丛懒回顾”),诗中的比兴之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语言幻美,意境朦胧,十分脍炙人口。而《遣悲怀三首》表达对亡妻的不尽思念,写得悲气袭人,令人不由得一掬同情之泪,其中第二首的结句“贫贱夫妻百事哀”为世所熟诵。微之其集与居易同名长庆,今编诗二十八卷(全唐诗中卷第三百九十六至四百二十三)。

元稹为人刚直不阿,情感真挚,和白居易是一对挚友。白居易这样评价元稹“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并说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而元稹对白居易关心,更凝结成了千古名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除了流芳千年的“元白之谊”,元稹和妻子韦丛的半缘情深也为人津津乐道。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年芳20的韦丛下嫁给24岁的诗人元稹。此时的元稹仅仅是秘书省校书郎。韦夏卿出于什么原因同意这门亲事,已然无考,但出身高门的韦丛并不势利贪婪,没有嫌弃元稹。相反,她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和元稹的生活虽不宽裕,却也温馨甜蜜。可是造化弄人,唐宪宗元和四年(809),韦丛因病去世,年仅27岁。此时的31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爱妻却驾鹤西去,诗人无比悲痛,写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诗。最就是: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用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来表达对亡妻的无限怀念,任何女子都不能取代韦丛。

  《遣悲怀三首》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遣悲怀三首》作于韦丛去世后两年。虽然就在同年,元稹即在江陵府纳了妾,有些言行不一,但是他对韦丛的感情是真挚的。我们不能用王维终不再娶的标准来衡量每个人。

 是的,也许我们无法像元白那样风雅相深,但可以学习他们的患难与共;也许我们无法拥有像韦丛一样的贴心爱人,但可以像他们一样去关心身边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827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4
下一篇2024-04-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