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心算技巧

加减法心算技巧,第1张

一、加法心算

1、分裂再凑整数:

比如8+5=13,先把“5”分裂成“2”和“3”;那么就是8+2+3=10;

2、变整数再减去:

比如26+18=44,把“18”变成“20-2”,那么就是26+20-2=44;

3、错位数相加:

个位加十位得数是个位的,如51+15=66,这样算:5+1得6;1+5得6;两6合拼;

个位加十位得数是十位的,如78+87=165,这样算:7+8=15,再把“15”两个数字“1”和“5”相加得6,把这个“6”放在“15”的中间,得出“165”。

二、减法心算

1、减凑整数再加上:

比如52-7=45,这样算:把“7”变成“10-3”;那么,52-10+3=45;

2、错位数相减

比如83-38=45,这样算,8-3=5,5X9=45;

3、多位数连续相减

比如387-50-42-31=264;先算容易的,387-50=337,然后,再把42与31再加得73;然后,337-73,可以变成337-80+7=264。

扩展资料:

加法有几个重要的属性。 它是可交换的,这意味着顺序并不重要,它又是相互关联的,这意味着当添加两个以上的数字时,执行加法的顺序并不重要。 重复加1与计数相同; 加0不改变结果。 

减法遵循几个重要的模式。它是反交换的,意味着改变顺序改变了答案的符号。它不具有结合性,也就是说,当一个减数超过两个数字时,减法的顺序是重要的。减法0不改变一个数字。

减法也遵循与加法和乘法等相关运算的可预测规则。所有这些规则都可以被证明,从整数的减法开始,并通过真实的数字和其他东西来概括。继续这些模式的一般二元运算在抽象代数中学习。

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号。

 "+"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 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

 "-"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也有人说,卖酒的商人用"-"表示酒桶里的酒卖了多少。以后,当把新酒灌入大桶的时候, 就在"-"上加一竖,意思是把原线条勾销,这样就成了个"+"号。

 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 的;一个是"· ",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 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 "号。他自己还提出用"п"表示相乘。可是这个符号现在 应用到集合论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 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

 "÷"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 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 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

P为真等于1否则等于0

 ∑[1≤k≤n]f(k) 对n进行求和,可以拓广至很多情况

 如:∑[n is prime][n < 10]f(n)

 ∑∑[1≤i≤j≤n]n^2

 lim f(x) (x->) 求极限

 f(z) f关于z的m阶导函数

 C(n:m) 组合数,n中取m

 P(n:m) 排列数

 m|n m整除n

 m⊥n m与n互质

 a ∈ A a属于集合A

 #A 集合A中的元素个数

加减乘除(+、-、×(·)、÷(∶))等数学符号是我们每一个人最熟悉的符号,因为不光在数学学习中离不开它们,几乎每天的日常的生活也离不开它们.别看它们这么简单,直到17世纪中才全部形成. 数学加减乘除符号法国数学家许凯在1484年写成的《算术三篇》中,使用了一些编写符号,如用D表示加法,用M表示减法.这两个符号最早出现在德国数学家维德曼写的《商业速算法》中,他用“+”表示超过,用“—”表示不足.到1514年,荷兰的赫克首次用“+”表示加法,用“—”表示减法.1544年,德国数学家施蒂费尔在《整数算术》中正式用“+”和“—”表示加减,这两个符号逐渐被公认为真正的算术符号,广泛采用. 以符号“×”代表乘是英国数学家奥特雷德首创的.他于1631年出版的《数学之钥》中引入这种记法.据说是由加法符号+变动而来,因为乘法运算是从相同数的连加运算发展而来的.后来,莱布尼兹认为“×”容易与“X”相混淆,建议用“·”表示乘号,这样,“·”也得到了承认. 除法符号“÷”是英国的瓦里斯最初使用的,后来在英国得到了推广.除的本意是分,符号“÷”的中间的横线把上、下两部分分开,形象地表示了“分”.至此,四则运算符号齐备了,当时还远未达到被各国普遍采用的程度. "加减乘除 (+,-,×(),÷)等数学符号都是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到了17世纪, 才得到广泛使用 加法符号, 开始使用的是英文plus(加)的字头p在德国,使用了相当于英语“and”(和) 的词“et”随着欧洲商业的繁荣, 写“et”也嫌慢了, 为了加快速度, 把两个字母连着写, 因此“et”慢慢地变成了“+” 减法也是同样, 使用英文minus (减少) 的字头m, 而它也是为了便于速写, 逐渐变成了“-” 在“+”号出现了100年左右后, 英国的奥特雷德首先使用了“×”作为乘号据说乘法符号是根据加法符号得来的因为乘法运算是从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运算发展而来的例如,13×5就是13+13+13+13+13也就是说乘法运算是一种特殊的加法运算, 所以将加法符号“+”稍作变动,就变成了现在的乘号“×”后来,莱布尼兹认为“×”容易与χ相混淆,建议用“”作为乘号,这样,“”也得到了承认但也有人觉得“”容易与小数点相混, 仍坚持采用×号 除法的符号“÷”是英国的瓦里斯最初使用的, 后来在英国得到了推广除的本意是分, 例如, 100个苹果分给10位小朋友, 每人得多少,就是100÷10 符号“÷”的中间的横线把上、下两部分分开, 形象地表示了“分”但在德国, 莱布尼兹是使用“∶”代表除号, 一直沿用到现在后来人们也用“∶”表示比, 因为比的含义和除的含义是一致的"

加减符号是±。

“±”表示正或负,在数学中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的正负或者对数进行四则运算中的加减运算。正负号在中学物理中不是单一的概念,它有的等同于数学中有理数的正负,有的则用来表示物理量的性质、方向,情况较为复杂。

常用的数学符号

1、运算符号

如加号(+),减号(-),乘号(×或·),除号(÷或/),两个集合的并集(∪),交集(∩),比(:)等。

2、关系符号

如“=”是等号,“≈”是近似符号,“≠”是不等号,“>”是大于符号,“<”是小于符号,“≥”是大于或等于符号,“≤”是小于或等于符号。

3、结合符号

如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横线“—”。

数学中的加减法给我的启示

2018年5月10日晚上,简单的几个数学加减法就有好多种思路,我们用小棒法、计数器法、支架法,列竖式去计算简单的算式。想想,数学中的加减法,个位不够减就要去十位借,而个位满十,就要去给十位。

不够就借,够了就给。这何尝不是一个很好的人生哲理。

当我们能量不够的时候,就向别人借点吧!我通常是向那些励志的故事借。

当我们能量饱满的时候,就去分享给别人。这样自己才不至于受伤,不至于自满。

1、以2345王牌输入法为例,在中文模式下,直接输入“jiajian”拼音,就会出现±符号。

2、用百度拼音输入法,直接输入拼音zhengfuhao,就能打出正负号。

3、用输入法的软键盘——数学符号

4、适合于多数输入法,按住Alt,用小键盘输入0177就会打出正负号。

老师:加减乘除,算不出您作出的贡献诗词歌赋,颂不完我对您的尊敬老师,您就像一道彩虹,不出现在风雨后,不出现在天空中,只出现在我心中忘不了您鼓励的话语,忘不了您关心的表情,忘不了您严厉的批评,老师,我爱您!

同学:六年的同窗,凝结了我们深厚的友谊我们一起玩耍,一起写作业,一起帮助他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记得我们在一起的六年美好记忆,我永不忘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816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4
下一篇2024-04-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