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藏书纪事诗 序》的译文 原文如下

求《藏书纪事诗 序》的译文 原文如下,第1张

上古三代的书册(制度),时间太久远了(因而难以探求)。汉朝建立的时候,文献都是写在竹(木)简和绢帛上的。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所说的“篇,是写在竹木简上的书籍(的计量单位);卷,是写在绢帛上的书籍(的计量单位)。”后代的书籍不是用竹木简和绢帛(承载)的,却冒用篇、卷的名目,这种行为失去这些名词原有的旨意。(汉·应劭)《风俗通义》(记载):“刘向奉诏主持校勘书籍,先把(初稿)写在竹简上,修订写定文字之后,可以誊写定本的,用最好的素帛誊写。”西汉末年,大多数的书籍尚且是用竹简抄写的,因此欧阳生、夏侯胜﹑夏侯建三家《尚书》版本有很多脱简,而班固《汉书·艺文志》所记载的文献也是篇数多于卷数。东汉宦官蔡伦考虑到绢帛昂贵、竹木简笨重,不便于人们使用,就凭借自己的才智创造纸张,史书说(蔡伦发明纸张之后)“没有不使用纸的”。但推究汉献帝西迁长安,图书绢帛被军士拿去做帐篷。吴恢当南海太守,想制造竹简杀青就是把竹材放在火上烤以烤干水分来抄写经书。因此东汉的时候,纸张还不是很通行。(东晋·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第五十)》:“家庭贫穷缺少纸张,写字所用纸张正反两面都被自己写上了字”《世说(新语)》“戴安道向范宣学习范宣的行为举止,范宣用纸抄写东西,戴安道也用纸抄写东西。”既然如此,那么废弃绢帛(竹简)而用纸张的(广泛兴起时间),大概是在魏晋之时吧!

——————————————————

你的原文断句还不错,书名号有问题,我按我的理解重新标点

()内的是补充文字 内是我的小注

完全不凭借任何工具书的DIY。文责自负。加悬赏!!

藏书很多,我只想到了一个成语:汗牛充栋

诗句我想到的不是太多,你看下吧

陶渊明,《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

韩愈“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颜真卿

《劝学》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杜荀鹤,《闲居书事》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汤显祖《正觉寺示弟儒祖》“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宋应星,《怜思诗》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原因有二:

一、读书时古人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是名传千古的一句话,完整出自宋朝皇帝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意思就是说,人们不要去追求那些外的的东西,良田、豪宅、美女等等,这些东西只要好好读书就可以轻易获得。

这首诗不仅告诉人们获得财富、名望的方法,更是阐述了古时候想要出人头地,路径是极其有限的。真正的阳关大道,只有读书这一条路。这条路是当权者为天下百姓铺就的。很多人说读书其实是为了明白事理,生而为人不可糊里糊涂,但说这些话的人从来都是一些从来不缺少“黄金屋”和“颜如玉”的家伙。多少古人秀才,读书就是为了考取功名利禄,为了财富,为了名望,为了改变自身命运。

为什么那么多通过经商而获得了财富的人,仍然想要争取一官半职?为什么仍要自己的孩子们读书写字?因为在古时,只有财富是没有用的,无法获得名望,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所以古人对藏书的“意难平”实际上核心是为了争取利益。

二、读书方便统治者稳固统治

书出自哪里?在现代,书可以出自一个从未上过学的人口中。但在古代,书从来都是社会上层阶级才能够接触的东西。而书的编纂就更是被控制在朝廷、世家等势力手中。多少朝代对“书”进行了控制、更改、改写,其核心目的就是为了通过书本控制天下人的思想,因为他们明白,控制了人们的思想,就等于控制了天下。

娄东(太仓)藏书纪事诗十一首

@陈君隐(笑独行)[诗]

陈君隐按:该藏书纪事诗系列系应大学同窗南京师兄、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导教授徐雁之邀而作(遵其旨意櫽栝并经其审核认可),按例均为七绝,体制作法或源于清叶昌炽《藏书纪事诗》,颇类论诗论词绝句。

又及:今乃偶然发现《七绝·文瑞楼主人金檀》第三四句平仄误置,然“作业”已交代多时,实难堪。(2019年4月26日)

七绝·雁斋主人徐雁(修订稿)

@陈君隐[诗]

读书传道走天涯,

万卷雁斋藏翠霞。

心系江南才系史,

栽桃种李更开花。

(戊戌年大寒前夕)

七绝·先飞斋主人凌鼎年(修订稿)

@陈君隐[诗]

料得先人话本才,

凭微小说建兰台。

闲书二万何曾杂?

鸟识竞先何笨哉?

(戊戌年大寒)

七绝·文瑞楼主人金檀

@陈君隐[诗]

身在书生侠士间,

情迷古异未尝闲。

文瑞楼藏多稀罕,

可怜三代不能传。

(戊戌年十一月初一)

七绝·《宣统太仓州志》总纂王祖畲、保譿父子

@陈君隐[诗]

传道穷经并有声,

书藏志学子相承。

泽被桑梓心熬尽,

遗老难民同死情。

(戊戌年十一月初二至初四)

七绝·东仓书库主人缪朝荃

@陈君隐[诗]

学问淹通比海江,

搜抄刻订重乡邦。

不负孜孜三十载,

数万珍藏冠太仓。

(戊戌年冬月初六)

七绝·弇山园主人王世贞

@陈君隐[诗]

欲尽五湖明月藏,

纵横学识傲汪洋。

狂耽宋椠高人罕,

得一奇书失一庄!

(戊戌年冬月初七至初八)

七绝·灵岩山馆主人毕沅(订补稿)

@陈君隐[诗]

学识闳深见史裁,

搜刊古善更携才。

家藏百万随园诧,

位极封疆竟罹灾。

(戊戌年冬月初八至十一)

七绝·太仓县图书馆

@陈君隐[诗]

坎坷兴衰说百年,

最憎倭寇火燎燔。

生生二万成魔咒,

飞梦河清始得圆。

(戊戌年冬月十一)

七绝·潜园主人钱诗棣、诗桢兄弟

@陈君隐[诗]

前朝秀士待如何?

勉力乡邦劝养鹅。

藏较东仓无愧色,

奈何魂断乱离歌!

(戊戌年冬月十一至十二)

七绝·诗人藏书家龚璇

@陈君隐[诗]

无边风月浸江南,

冷眼看花爱火燃。

不弃修身忙济世,

诗才书癖共狂狷。

(戊戌年冬月十三至十四)

七绝·琴韵花香庵主人殷继山

@陈君隐[诗]

书琴画谱锢兰心,

只怪少年濡染深。

藏冠娄东非我梦,

尽搜文物为园林。

(戊戌年腊月初三至初四)

(戊戌年大寒前夕至腊月初旬陆续成咏于榕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730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4
下一篇2024-04-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