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辱居士是谁?

耐辱居士是谁?,第1张

  耐辱居士——司空图(唐诗人)

  司空图(837——908年)字表圣,还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山西省永济县)人,晚唐诗人、诗论家。

  做 官

  史称司空图少有文才,但不见称于乡里,后来以文章为绛州刺史王凝所赏识。王凝回朝任礼部侍郎,知贡举,司空图于唐懿宗咸通十年(公元 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时年三十三岁,受到王凝赞许,名声益振。不久,王凝因事被贬为商州刺史,司空图感于知遇之恩,主动表请随行。唐僖宗乾符四年( 877年),王凝出任宣歙观察使,召请他为幕府。第二年,朝廷授司空图殿中侍御史,他因不忍离开王凝,拖延逾期,被左迁为光律寺主薄,分司东都洛阳。当时卢携罢相,正居于洛阳,对他的才华和为人很爱重,常相往来共游。有一次,卢携经过司空图的宅第,在壁上题了一首诗称赞他说:“姓氏司空贵,官班御史卑。老夫如且在,不用念屯奇。”后来,卢携回朝复相,召司空图为礼部员外郎,寻迁郎中。

  唐僖宗广明元年( 880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司空图的弟弟有个奴仆叫段章,参加了黄巢起义,曾热情地向他宣传起义军的各种好处,劝他往迎起义军,他不肯,便回到故乡河中。后来他听说僖宗在凤翔,便入拜见,被封为知制诰、中书舍人。广明二年,僖宗逃到成都,他追随未及,又回到河中。从这时起直到他去世的二十多年时间,司空图基本上是过着一种消极的隐居生活,他的大部分诗歌和诗论也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

  避世隐退

  司空图出身于官僚地主阶级家庭,又处在黄巢起义和唐王朝行将覆灭的时代,在历史的大动荡中,他没有勇气面对现实,就采取避世隐退的人生态度。回乡以后,他既不同百姓往来,也不与官府联络,而是“将取一壶闲日月,长歌深入武陵溪”(《丁未岁归王官谷》),“侬家自有麒麟阁,第一功名只赏诗。”(《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当时王重荣兄弟镇守汉中,很仰慕他的名声,常多馈赠,他都拒绝不纳,后骗他作碑文,并赠绢数千匹,司空图就把绢堆放在虞乡市上,任众人取用。后来他定居在中条山王官谷的先人别墅,在这“泉石林亭,颇称幽栖之趣”的“世外桃源”里,每日与高僧、名士吟咏为乐。唐昭宗即位,曾先后数次召他入朝,拜舍人、谏议大夫、户部侍郎、兵部侍郎等职,他都以老病,坚辞不受。为此,他在王官谷庄园特地修了一个亭子,取名叫“休休亭”,并写了一篇《休休亭记》以明其志:“休,美也。既休而美具。谓其才,一宜休也;揣其分,二宜休也;耄而聩,三宜休也。而又少而坠,长而率,老而迂,是三者皆非济时之用,则又宜休也。”还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又作了一首《耐辱居士歌》,反复咏叹“休休休,莫莫莫”,表示自己“宁处不出”的心志。

  天复四年( 904年),朱全忠扶持朝政,迁都洛阳,召司空图为礼部尚书,他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天四年,哀帝被弑,他绝食,呕血而卒,终年七十二岁。

  诗 论

  司空图留给后世的诗,大多抒发山水隐逸的闲情逸致,内容非常单薄。他还写诗表白:“诗中有虑犹须戒,莫向诗中着不平。”

  在文学史上,司空图主要是以诗论著名,他的《诗品》(还有《与李生论诗书》等几封书信)是唐诗艺术高度发展在理论上的一种反映,是当时诗歌纯艺术论的一部集大成著作。《诗品》把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分为雄浑、含蓄、清奇、自然、冼炼等二十四种风格,每格一品,每品用十二句形象化的四言韵语来比喻说明。但他的诗论缺乏严密的系统性,特别是片面强调所谓“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宣扬了一种远离现实生活体验的超脱意境,忽视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重大的社会作用。这些都为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清代王士祯的《渔洋诗话》等所继承和发挥,对后世的批评和创作产生了不少消极的影响。

一、薛绍爱太平公主,原因如下:

1、两人初次相见时是互有好感的,假如慧娘没有被刺死而太平依旧嫁给薛绍,那薛绍一定幸福快乐的不得了; 

2、薛绍新婚第二天气冲冲地质问太平什么是爱情,当太平表示,她对薛绍的爱情正如薛绍对慧娘的爱情时,薛绍再说不下去责备的话; 

3、新婚不久,太平借皮影告诉薛绍自己爱上他的原因,薛绍在忘记慧娘眼里只有眼前只有太平公主的瞬间,嘴角不由得浮起一丝微笑;(但他马上又想到死去的慧娘,于是又被沉重的责任掳去了轻松快乐) 

4、薛绍在被岳母武则天训话后,跑到慧娘的坟前倾诉,他已经感受到太平炙热的爱,并感到自己就要不由自主地被这份强烈的爱征服,至少是深深地被影响; 

5、薛绍痛打摔坏与慧娘爱情的信物--琴的叶儿,被太平劝解、责备并为叶儿挡了一鞭(不顾自己身孕),这又带给薛绍强烈震撼,他觉得自己已经不由自主地被征服了;他在用自己最后一丝坚持反抗这份情感,因此他爱恨交加地问太平:你为什么不打我不骂我,你为什么不一刀杀了我,为什么要折磨我呢?! 

6、薛绍带叶儿来到长相守的碑前,当叶儿提到干娘太平对他很好时,薛绍不得不承认:她是个好人。当叶儿追问干娘是不是也会因为生小孩而死时,薛绍因为自己对太平不由得的爱怜、关心而感到愧对慧娘,他向慧娘忏悔:为什么怀念曾经的爱情会变的如此艰难? 

7、李治死后,太平公主与薛绍有一次心与心的交谈,薛绍终于抛弃了所有的心理负担,摔碎了那象征着对慧娘专一爱情的琴,并在自己的道德标准留下的狭小空间内接受了太平的真情。 

8、最后就是薛绍死前最直接的表白了:“我爱上了你。我曾用我全部的意志去抵抗它,但,无能为力公主,原谅我,我们来生再见!"

9、薛绍,唐太平公主第一任丈夫,作为皇族的李氏家族在唐前期基本只和非山东士族的家族联姻,薛氏正是这样的大族。因此薛氏是李唐家族的传统姻亲。薛绍的父亲就是驸马,母亲也是公主(城阳公主)。 太平公主十七岁那年嫁给了薛绍,武则天为了显示对她的无比宠爱,召集长安城几乎所有的轿夫抬她要送给女儿的嫁妆,并下令全城所有人停业一天聚集在大街两旁来观看,当然红包糖果之类的是少不了的。据说当时单是被从天而降的密密麻麻的铜钱和苹果什么的击中并立即给埋进去活活憋死的市民都不计其数,场面壮观程度可想而知。

二、简介:

《大明宫词》是由李少红、曾念平执导,陈红、归亚蕾、赵文瑄、周迅等联袂主演的历史古装电视剧。完整版本为40集,因审片删改为37集,并于2000年3月30日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播出。该剧发生在盛唐时期的大明宫地处长安城中,以武则天与太平公主这一对母女一生权力和情感的矛盾争斗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又饱含人生力度的故事。武则天从太平降世就对她倾注了特殊的关怀和宠爱。太平却体验着皇室所能给予一个女人的全部荣耀、美好和高傲,她一生的悲剧也就在这幸福的童年中埋下了深深的祸根。

大明宫词(片断) :

薛绍跪在武则天脚下。

武则天:平身吧!

薛绍:谢皇后!

武则天站起身,背起双手,围绕着薛绍来回走动。薛绍于是很被动,眼睛不知落在何处。

武则天:你知道为什么召你进宫吗?

薛绍:微臣不知。

武则天:再想想。

薛绍:臣实在想不出来。

武则天:薛公子,你是一个聪明人。

薛绍:聪明或者是愚蠢,这得由别人来评说,臣自己不敢断言。只是臣从来未把做个聪明绝顶的人当做为人处事的标准,臣只想做一个诚实的人。

武则天:不错,要做一个诚实的人首先就要说实话,无论他面对谁。

薛绍:当然。

武则天:那好,从现在开始,我们无论谈论什么都要做到绝对的诚实,你同意吗?

薛绍:同意!

武则天:那么我问你,你为什么突然就成了大唐命宫,并身居要职?

薛绍:因为我娶了您的女儿,做了您的驸马,就必须有个名分,不能仅仅是一介平民。

武则天:官儿当得还舒心?

薛绍:能为大唐尽力,自然身心舒畅。

武则天:但我现在却很后悔给你这个官。

薛绍:我不明白…

武则天:因为你就有理由天天早出晚归,甚至误了晚寝;就有理由让新婚的妻子独守空房……我问你,我女儿算不算个好媳妇儿?

薛绍:太平聪慧们淑,温文尔雅,是不可多得的好妻子……

武则天:谎话。这违背了你做事的原则。

薛绍:可是太平确实是…

武则天:你跟她一起讨论过前辈留下来的旷世诗篇吗?你跟她作过画、下过棋?你跟她一起逛过集市吗?还是曾经相伴出游咏春?

薛绍:都…没有。

武则天:那她何以聪慧,哪来的贤淑?温文尔雅又从何谈起?你分明是在用优美词汇糊弄我,所以就谈不上是一个诚实的人。我再问你,你算不算一个好丈夫?

薛绍:不是。

武则天:为什么?是不会?还是不想?

薛绍:臣可能是不会。不,臣不想。

武则天的咄咄逼人反而使薛绍振作了精神,连日的愤懑也终于有了宣泄的出口。尽管他知道眼前这个人所意味的慑人威力。于股掌间操纵着自己的生死,然而他明白这是自己终究要直接面对的艰难时刻,选择一个强大的敌人总比郁郁寡欢更符合一个英雄的心情。薛绍脸上逐渐显露出某种大无畏的坚强,他决定就此抓住这次表白的机缘,甚至期盼着最悲惨的结局—死亡!

武则天:好。你终于开始说实话了,告诉我,为什么?

薛绍:因为臣只能是一个妻子的好丈夫。

武则天:哪一个妻子?

薛绍:被您赐死的慧娘。

武则天:所以你怨我?

薛绍:是的,我怨您,怨您为了自己女儿的幸福而剥夺他人幸福的权利。

武则天:所以你就不给我女儿幸福,你甚至冷落她、嘲弄她以发泄对她母亲的怨恨。

薛绍:是的。

武则天:你认为这符合一个大丈夫为人的道德?符合一个老实人做事的原则吗?

薛绍:…不符合。

武则天:那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薛绍:因为您是皇后,您有天赋的权力,就连神明都仰慕您的威仪。

武则天:因为你恐惧,因为你畏惧强大,所以你就把愤怒转加给一个软弱的、甚至比你还无能为力的人身上,并且完全忽视她无辜受虐的心灵,这公平吗?

薛绍:…不公平。

武则天:不仅不公平,而且卑鄙。

薛绍:难道我就注定要遭受命运无情的作弄,做一个爱情可耻的背叛者吗?

武则天:正像你所说的,首先击败你的是连神明都仰慕的威仪,因此你的失败不足挂齿,你还没有糊涂到同神明决斗的可笑地步。况且,你应该感到幸运,毕竟你还没有被剥夺悲痛的权利。过去你没有背叛爱情,可敬可贺;可是现在却在背叛,这是嘲弄爱情,甚至比背叛还要可耻。一个不幸的人通常有两条路:生,才能把命运重新划入幸运的轨道,并且令他人也能分享你的欣喜;死,则使命运跌入更不幸的深渊,并且把他人强行拉入为你陪葬的行列。驸马,一个男人如果他以折磨一个女人的方式来缅怀另一个女人,那他连世上最刻薄的妇人都不如,更称不上是一个诚实的人。要拿得起、放得下,要学会遗忘。

薛绍怔怔地望着武则天,内心壮烈的情绪一时找不到出口。

武则天:我曾经告诉过你,太平对我意味著什么。我坚信她不仅值得我挚爱,她值得世上任何一个人珍爱,关键你有没有给她一个机会。记住,我不允许任何一个人慢待她,无论他以什么样的名义。驸马,……回家去吧,好好待她!

薛绍爱太平公主的几点证明:1、两人初次相见时是互有好感的,假如慧娘没有被刺死而太平依旧嫁给薛绍,那薛绍一定幸福快乐的不得了;3、新婚不久,太平借皮影告诉薛绍自己爱上他的原因,薛绍在忘记慧娘眼里只有眼前只有太平公主的瞬间,嘴角不由得浮起一丝微笑;(但他马上又想到死去的慧娘,于是又被沉重的责任掳去了轻松快乐)4、薛绍在被岳母武则天训话后,跑到慧娘的坟前倾诉,他已经感受到太平炙热的爱,并感到自己就要不由自主地被这份强烈的爱征服,至少是深深地被影响;7、李治死后,太平公主与薛绍有一次心与心的交谈,薛绍终于抛弃了所有的心理负担,摔碎了那象征着对慧娘专一爱情的琴,并在自己的道德标准留下的狭小空间内接受了太平的真情。8、最后就是薛绍死前最直接的表白了:“我爱上了你。我曾用我全部的意志去抵抗它,但,无能为力公主,原谅我,我们来生再见!"感人的爱!大明宫词里最最欣赏的一段!

一、薛绍爱太平公主,原因如下:

1、两人初次相见时是互有好感的,假如慧娘没有被刺死而太平依旧嫁给薛绍,那薛绍一定幸福快乐的不得了; 

2、薛绍新婚第二天气冲冲地质问太平什么是爱情,当太平表示,她对薛绍的爱情正如薛绍对慧娘的爱情时,薛绍再说不下去责备的话; 

3、新婚不久,太平借皮影告诉薛绍自己爱上他的原因,薛绍在忘记慧娘眼里只有眼前只有太平公主的瞬间,嘴角不由得浮起一丝微笑;(但他马上又想到死去的慧娘,于是又被沉重的责任掳去了轻松快乐) 

4、薛绍在被岳母武则天训话后,跑到慧娘的坟前倾诉,他已经感受到太平炙热的爱,并感到自己就要不由自主地被这份强烈的爱征服,至少是深深地被影响; 

5、薛绍痛打摔坏与慧娘爱情的信物--琴的叶儿,被太平劝解、责备并为叶儿挡了一鞭(不顾自己身孕),这又带给薛绍强烈震撼,他觉得自己已经不由自主地被征服了;他在用自己最后一丝坚持反抗这份情感,因此他爱恨交加地问太平:你为什么不打我不骂我,你为什么不一刀杀了我,为什么要折磨我呢?! 

6、薛绍带叶儿来到长相守的碑前,当叶儿提到干娘太平对他很好时,薛绍不得不承认:她是个好人。当叶儿追问干娘是不是也会因为生小孩而死时,薛绍因为自己对太平不由得的爱怜、关心而感到愧对慧娘,他向慧娘忏悔:为什么怀念曾经的爱情会变的如此艰难? 

7、李治死后,太平公主与薛绍有一次心与心的交谈,薛绍终于抛弃了所有的心理负担,摔碎了那象征着对慧娘专一爱情的琴,并在自己的道德标准留下的狭小空间内接受了太平的真情。 

8、最后就是薛绍死前最直接的表白了:“我爱上了你。我曾用我全部的意志去抵抗它,但,无能为力公主,原谅我,我们来生再见!"

9、薛绍,唐太平公主第一任丈夫,作为皇族的李氏家族在唐前期基本只和非山东士族的家族联姻,薛氏正是这样的大族。因此薛氏是李唐家族的传统姻亲。薛绍的父亲就是驸马,母亲也是公主(城阳公主)。 太平公主十七岁那年嫁给了薛绍,武则天为了显示对她的无比宠爱,召集长安城几乎所有的轿夫抬她要送给女儿的嫁妆,并下令全城所有人停业一天聚集在大街两旁来观看,当然红包糖果之类的是少不了的。据说当时单是被从天而降的密密麻麻的铜钱和苹果什么的击中并立即给埋进去活活憋死的市民都不计其数,场面壮观程度可想而知。

二、简介:

《大明宫词》是由李少红、曾念平执导,陈红、归亚蕾、赵文瑄、周迅等联袂主演的历史古装电视剧。完整版本为40集,因审片删改为37集,并于2000年3月30日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播出。该剧发生在盛唐时期的大明宫地处长安城中,以武则天与太平公主这一对母女一生权力和情感的矛盾争斗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又饱含人生力度的故事。武则天从太平降世就对她倾注了特殊的关怀和宠爱。太平却体验着皇室所能给予一个女人的全部荣耀、美好和高傲,她一生的悲剧也就在这幸福的童年中埋下了深深的祸根。

《复唐》百度网盘txt 最新全集下载

一是用笔多取侧势,二是结体扁平稍肥。这与他握笔的姿势也很有关系,苏轼执笔为“侧卧笔”,即毛笔侧卧于虎口之间,类似于现在握钢笔的姿势,故其字右斜,扁肥,代表作有《黄州寒食诗帖》、《新岁展庆帖》等。

苏轼绝大部分的字都相当平实、朴素;虽然外形左低右高的特征和较为整齐的章法自李北海处来,但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是他个人的特点,就像他渊厚的学问一样。神龙变化不可测,他偶露一下手笔的《黄州寒食诗帖》就已惊天动地了,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达到“心手相畅”、几近完美的境界。

黄庭坚将苏轼书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年姿媚、中年圆劲、晚年沉著。

其代表作有《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春帖子词》、《爱酒诗》、《寒食诗》、《蜀中诗》、《醉翁亭记》等。

7、黄庭坚(1045-1105)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世称“黄山谷”。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清风,书韵自高。苏书尚天趣,黄书尚韵味;黄书结体取纵势。他与苏轼一起将宋代书法的人文气推向高峰。

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

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

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

黄庭坚书法博采众长,结体中宫紧凑而外围宽博,用笔左右纵横,如摇双橹。

其代表作有《书李白忆旧游诗帖》、《诸上座帖》、《松风阁诗卷》、《花气蕉人诗帖》等。《花气蕉人诗帖》笔势苍劲,拙胜于巧,肥笔有骨,瘦笔有肉,“变态纵横,劲若飞动”。其美韵不亚于行楷书。

黄庭坚的草书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有自己的风格。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

8、米芾(1051-1107)

米芾的书法在继承“二王”书法传统上下过苦功,能够登堂入室。真、草、隶、篆、行都能写,而尤以行草书见长。他自称“刷字”,是指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追求“刷”的韵味、气魄、力量,追求自然。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快刀利剑的气势。

米芾的功力是最深厚的,由唐人而上溯魏晋、更上溯战国,形成他独特的精彩生动、跳跃逸宕的笔法,将其为人的性情与写字时的感受发挥无遗。米芾用笔如画竹,喜“八面出锋”,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结字也俯仰斜正,变化极大,并以欹侧为主,表现了动态的美感。

米芾的代表作有《论草书帖》、《苕溪诗卷》、《蜀素帖》、《珊瑚帖》、《拜中岳命诗》、《虹县诗帖》等。

9、蔡襄(1012-1067)

世人评蔡襄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共称“宋四家”。

蔡襄为人忠厚正直,知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得鲁公笔法而修于鲁公书,可为楷则。

蔡襄书法得力于二王、颜、柳,作品有《万安桥记》、《扈从帖》、《思咏帖》、《入春帖》等。

10、赵佶(1082-1135)

北宋末年的宋徽宗皇帝赵佶虽说政治昏庸,惑于道术,却是艺事超群,书画兼精。

他的书作笔致清朗,点画瘦劲俊美,飘飘乎宛若仙风道骨,真如不食人间烟火。这种书风的形成,除了他在书法方面确有功力外,大概和他精神上对于道教的向往,也不无关系。

他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连笔字像游丝行空,已近行书。

宋徽宗崇尚艺术,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书画家,其所创书体“瘦金书”,顿挫有致,挺秀清雅,别具一格,代表作有《瘦金千字文》、《草书千字文》、《草书团扇》等。

11、赵孟頫(1254-1322)

赵孟頫尊崇王羲之,一生不改其姿势。其作品清秀遒劲,前后一贯,没有丝毫畏缩不前的迹象。其书画兼善,书法则诸体皆工,尤以楷书和章草见长,代表作有《胆巴碑》、《七绝》、《兰亭十三跋》等。

12、文徵明(1470—1559)

文徵明书法各体无一不精,尤其以行书、楷书为人所称道,在当时名重海内外,并且因为他享年高寿(将近90岁)、年高望重,门生有多,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文徵明的小楷特别精细工整,主要来源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和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法度谨严、笔锋劲秀、体态端庄,风格清秀俊雅,晚年80岁以后的小楷,尤其见功夫。其行书主要学王羲之《圣教序》,运笔遒劲流畅,晚年大字学黄庭坚,风格变得苍劲秀逸。他的传世墨迹很多,有小楷《前后赤壁赋》、《顾春潜图轴》、《离骚经九歌册》;行书有早期的《南窗记》,中期的《诗稿五种》,晚期的《西苑诗》。

文徵明的所有作品都笔笔工整,即使是快到90岁时也是如此,这在我国书法家中是极为少见的。这是鉴定他的作品的重要特征。

13、董其昌(1555-1636)

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明史·文苑传》)。当时士子皆学董其昌的妍美、软媚,清初的书坛为董其昌笼罩。

董其昌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用笔精到,能始终保持正锋,作品中很少有偃笔、拙滞之笔;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风格萧散自然,古雅平和,或与他终日性情和易,参悟禅理有关。其许多作品行中带草,有的作品用笔有颜真卿率真之意,体势有米芾的侧欹,而布局得杨凝式的闲适舒朗,神采风韵似赵孟俯,轻捷自如而风华自足。

董其昌法唐而入晋,用笔有弹性,显韵致,代表作《蜀素帖》、《丙辰论画册》、《答客难卷》、《临古卷》等。

14、祝允明(1460-1526)

他的书法鉴定要点是:结体上大小相间,修长合度,引领管带,疏密成趣。纵观全卷,神采似行云流水,飞动自然,形迹如行立坐卧,意态朴素。其得意之作是《太湖诗卷》,《箜篌引》和《赤壁赋》,流利洒脱、奔放不羁。《名山藏》说:“允明书出入晋魏,晚益奇纵,为国朝第一。”他的《白马篇》草书,下笔变化丰富,行笔沉着痛快,信手而作,随意而行。正如王世贞在《艺苑卮言》里所说,祝允明草书“变化出入,不可端倪,风骨烂漫,天真纵逸”。

15、徐渭

收藏投资徐渭书法值得注意的是,其书法方圆兼济,轻重自如,笔墨纵横,貌似狂放不羁,其实暗含秩序,为后来书家效法,代表作有《草书七言律诗》、《草书诗卷》等。

说到徐渭,人们很容易将他的艺术风格与大气磅礴、粗头乱服联系起来。然而其论书则崇尚“古而媚,密而散”。恣肆与姿媚,可以说是徐渭风格的独特结合。

16、王铎(1592—1652)

王铎字觉斯,号嵩樵,又号痴庵。他是书法史上的革新人物,但他对传统的继承也是极有功力的。有专家说:“看惯了自文徵明乃至董其昌那些明智而宁静的大人技艺的人们,一见到王铎的作品,就好像正在享受悦耳的轻音乐一般。”

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

17、朱耷(1626-1705)

原名统,又名朱耷,号八大山人、雪个、个山等。鉴定他的书法最好了解一下他的绘画,因为他书法与其绘画风格相似,极为简练,到晚年喜用秃笔,一变锐利的笔势而变成浑圆朴茂的风格。最初,八大山人受欧阳询的影响很深,稍后学董其昌的行草,又转入黄庭坚的夸张开阔等,多方探索,再追寻魏晋人书法的气质,终于参用篆书笔法,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中锋圆润,又婉约多姿且厚重浑成,富有晋人气度。他的书法的成就,主要是笔法的改变。

18、金农(1687-1764)

原名司农,字寿门,号东心。居于扬州八怪之首。诗文书画金石皆精。鉴定他的书法要点是:他的隶书早年是“墨守汉人绳墨”的,具有朴素简洁风格,但是到了50岁既负盛名之后,有意“骇俗”,树立了横画粗,直画细,左撇收笔尖锐的一种前人未踏过的风格,这种带有严厉面貌的字体,似乎是他心怀的直接表白,天真中见孤高严峻。

其代表作《漆书条幅》是金农融合《国山碑》、《天发神谶碑》等书法名作,创出了以质拙朴厚为体、楷书中杂有隶意、个性极强的作品,自称“漆书”。他写“漆书”用重墨,横粗竖细,直笔多,曲笔少,形同漆匠用扁刷刷出来的笔画。

19、邓石如(1743-1805)

邓石如,安徽休宁人,原名琰,字石如,号顽伯,完白山人,因避清仁宗名讳,故以字行。时人对邓石如的书艺评价极高,称之“四体皆精,国朝第一”,他的书法以篆隶最为出类拔萃,而篆书成就在于小篆。他的小篆以斯、冰为师,结体略长,却富有创造性地将隶书笔法糅合其中,大胆地用长锋软毫,提按起伏,大大丰富了篆书的用笔,特别是晚年的篆书,线条圆涩厚重,雄浑苍茫,臻于化境,开创了清人篆书的典型,对篆书一艺的发展作出不朽贡献。

其隶书则从长期浸*汉碑的实践中获益甚多,能以篆意写隶,又佐以魏碑的气力,其风格自然独树一帜。楷书并没有从唐楷入手,而是追本溯源,直接取法魏碑,多用方笔,笔画使转蕴涵隶意,结体不以横轻竖重、左低右高取妍媚的方法而求平正,古茂浑朴,与时俗馆阁体格格不入,表现出勇于探索的精神。

其代表作《篆书唐诗联句》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作用笔灵活,同“二李”的篆书有明显区别,不再是那种粗细一致,结构严整的“铁线篆”、“玉箸篆”,结构疏朗,刚而不火、静而不板,笔力千钧,具有阳刚之美,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邓氏佳作。

20、翁同酥(1830—1904年)

字叔平,号松禅,晚号瓶庵居士。翁同工诗、书,兼作画,以书法名世,著有《瓶庐诗文稿》等。翁同和擅写楷书、行书、隶书,学书从颜体入手,上溯苏轼、米芾,又借鉴清代翁方钢、钱南园等学颜名家成果,所作书淳厚宽博,当年杨守敬《学书迩言》评其书法为:“松禅学颜平原,老苍之至,同治、光绪间推为天下第一,询不诬也。”评价之高,由此可见。晚年更沉浸于汉魏,偶作八分,不矜才使气自成家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611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3
下一篇2024-04-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