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文旅融合发展主线,提升了全市各景区、景点的品质和吸引力,极大地丰富了全域旅游文旅新业态和新产品。据悉,2019中秋假日期间,全市三分之二以上的景区景点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超10%,全市旅游市场运行安全、平稳、有序,无旅游安全责任事故和重大旅游投诉发生。
假日文旅活动丰富。假日期间,全市通过深挖中秋传统文化内涵,结合地域传统民俗,举办了井研“梦幻研溪”中秋文艺晚会等一系列中秋旅游特色主题活动;发展“科技+旅游”新形式,在中心城区举办了5G无人机编队表演秀;第三届“嘉乐汇”戏剧周暨戏剧演出季精彩继续,高人气话剧、精品川剧折子戏、街头戏剧展演等中秋配套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
文旅产品全域供给。假日期间,乐山夜间经济繁荣,乐山大佛景区“夜游三江”、峨眉山“圣象峨眉”等一票难求,禅驿酒店、山水S酒店、拈花溪等文化主题民宿(酒店)入住率达90%;市中区顺城街、张公桥、嘉兴路和峨眉山市、五通桥区等美食街区游人如织,乐山各类特色美食店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
1、祭杜主
相传,蜀国开国国王杜宇,号望帝,归隐西山后化为杜鹃。杜鹃为提醒人们不忘农时而号鸣,直至“啼血”。人们感今他教民务农有功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和七月初一祭祀他。今郫县城南有他和丛帝的陵墓,称望丛祠。每到祭之日,人们便纷纷赶来开展祭祀活动,同时,赛歌跳舞,演戏娱乐,十分热闹。在川西平原等地,当杜鹃鸣叫时,人们便认为这是望帝在提醒大家莫误农时。
2、祭蚕虫
相传,蜀中开国国王蚕丛教民养蚕,每年做金蚕数千头,送给百姓,凡得到金蚕的人家,养蚕一定获得丰收。他死后,人们因感恩而祭祀他。
3、药王菩萨
药王是民间对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尊称。孙思邈本是京兆华原人。精通医药,医德高尚。所著《备急千金要方》30卷,合方论5300首,被喻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之一。孙思邈两次入川行医并采药炼丹,其影响遍及全川。故四川民间供祀药王的普遍程度在全国颇为著名。许多著名中药店堂。如同仁堂等均敬奉药王塑像。
4、宝光寺数罗汉
位于县城的宝光寺罗汉堂内有各种塑像577尊。来此上香和浏览的人们,都习惯要去数罗汉。踏进门槛第一步若为左脚,便从左数起,如为右脚,便从右脚数起。数到与自己年龄数字相同的那尊罗汉,以它的善恶美丑来判断自己是否有福。
5、贿耳目神
耳目神即灶神。民间以为灶神是玉皇大帝的耳目,其职责是专门观察人间发生的事情,然后上奏天庭。为使其不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坏话,给人间带来祸殃,人们每逢农历腊月二十四日晚便燃香点烛,贿以酒肉,计好于他。
6、除夕祭树
每年除夕之夜,各家饭菜端上桌后,首先敬神供祖,接着将每样饭菜取一点出来,切细和匀后,由家长用盘子或小簸箕端到最大最好的一棵树前祭树。据说,这样来年果树能花繁果丰,带来滚滚财源。祭树后,全家才围着桌子吃团年饭。
扩展资料:
必去景点:
1、武侯祠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是纪念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 它是中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
2、杜甫草堂
又称浣花草堂、工部草堂、少陵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现今是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著名文化圣地。
3、宽窄巷子
宽窄巷子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长顺街附近,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以及街道之间的居民宅院组成,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这里也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宽窄巷子所在的区域在清朝时为八旗居住之地,目前有多种文化、餐饮、休闲商铺在此营业。老成都的闲适、新成都的时尚、都在巷子里。
参考资料:
高考毕业肯定是旅行,毕业生也需要旅行。你准备好了吗?是时候开始了。毕竟,有些人在这次分离后可能再也见不到对方了。分道扬镳是一句催人泪下的话,但这就是现实。
有人说,青春是一本打开就合不上的书。我们用无数美好的时光和回忆来书写这段时光的故事。又是一年六月,毕业季悄然来临。不管你多么舍不得,那些和青春有关的日子,那些曾经欢笑的日子,那些看似枯燥的课,都一去不复返了
高考结束后,你最想做什么?撕掉陪伴你高中三年的学习资料,回家大睡一觉,或者说“走就走”就走一趟我想更多的人会选择后者。旅行是让人成长的最好方式。我们在旅途中接触的人,经历的事,都会成为我们的人生财富,珍藏一辈子。
所以我想推荐乐山最好的招数。趁着考试,出来放松一下紧绷的心情吧!乐山真的不需要太多介绍。以大佛和人杰地灵而闻名。真是个迷人的小镇~三天三夜好吃的太多了。
乐山大佛大家应该都去过,不管是外地的还是本地的,但是嘉定坊,东方佛都,峨眉山我就不推荐了,你应该去过无数次!所以今天我想给你推荐一个秘密景点。
这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本来打算和朋友一起去乐山大佛,没想到第二天早上下起了大雨。乐山大佛是露天景点,我只好取消了行程。于是我没办法,只好发了一条朋友圈,“下雨的时候最配巧克力了”。结果我闺蜜在下面回复我“下雨的时候最配乌木园了”。后来我问他这是什么梗?了解清楚了才能知道。原来,乌木园是国家AAAA风景区。
乐山乌木珍品文化博览园是以乌木雕刻艺术为主要内容,集乌木雕刻艺术收藏、研究、展示为一体的主题博物馆,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主题私人博物馆,采用川西传统古民居青瓦屋顶风格设计。
园内设计的石桥、流水、花圃模仿自然景观形式,营造出典雅古朴的民居园林风光,宽敞的停车场,独具特色的长廊和有飞檐转角的展厅,使博物馆气势恢宏。
乌木文化博览园分为一楼和二楼展厅,以一楼为主展区。由序厅、公正参观厅、乌木成型厅、中央厅、原始乌木林厅、人工现场雕塑展厅、乌木系列产品展厅等12个大厅组成。
在景区门口买票后,一般直接从王座大厅开始参观。王座大厅里有一对威武雄壮的亚洲狮。它们高45米,长12米,两端重64吨。它们是由非常珍贵的金樟木制成的。狮身既保留了乌木最原始的韵味,又融入了传统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接下来是生肖民俗馆。走进这个展厅,第一印象就是很洋气,是众多展厅中的一股清流。将现代科技与艺术相结合,再现了北京圆明园海晏堂十二生肖兽首的历史场景,让人行走在历史的长河中。
感受完民间生肖,接下来就是乌木遗址馆了。这个亭子给人穿越的感觉。一旦走进展馆,你会觉得自己瞬间穿越到了几万年前,就像在观看几万年前乌木的形成过程。感觉音效简直太梦幻了!
古史馆,这个展厅展示了古代历史的全部历史文献资料,如《清代古史图》,展示了古城墙、古城墙建筑、历代名人、千百年来古史的历史变迁和重大事件。在博物馆里,你可以处处领略到嘉州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臧馆应该算是乌木园最大的展厅了,面积有7000多平米。总共有12个展厅。分为序厅、刚参观、乌木成型厅、中央厅、原始乌木林厅、人工遗址雕刻展厅、乌木精品展厅等。向游客详细展示了乌木的形成、开采、采集、加工过程。以中国古典四大经典小说为主题的大型雕塑艺术珍品,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堪称“天之魂,地之珍贵,人之美”。
很多人会觉得这里肯定没有500个罗汉,但是我很负责任的告诉你,我很无聊真的数了数,真的有500个。这里面有个小技巧,所以我得记住我是先迈哪只脚进门的。如果左脚先进门,从左往右数阿罗汉;如果右脚先踏进门,从右往左数阿罗汉。数数的时候要按照年龄顺序来。如果你16岁,数到第16个罗汉,看看是什么罗汉。那么你就可以看到你今年的运势了。
听说很准。又不是高考成绩。去祈祷考上自己喜欢的高中吧~天王盖胡迪,全考985,宝塔镇河妖,全考211。
每年的六月都是毕业季,那么毕业旅行小伙伴们打算怎么度过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了一些大大小小的乐山小众但好玩的旅游景点,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出发去游玩吧!
01古儿坝若要寻一处田园享受片刻愉悦,位于苏坪村的古儿坝就是个很好的选择。这个不大的江心岛,却装着满满的惊喜。
香葱种植基地、烧烤露营地、贝壳酒店、汽车影院、河边风光现如今的古儿坝已成为乐山新晋网红打卡地。田园风光让人心动,青山绿水令人倾心,时间在这里仿佛放慢了脚步。
0263号汽车营地地处荔枝湾的乐山63自驾车营地,离市中区很近,自驾半小时就飚拢!
“63”取乐山话“乐山”谐音而得名,齐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功能,在这里畅玩一整天都不会腻。
03将军府将军府是王陵基公馆旧址,藏身于沃尔玛重百背后,有种“大隐隐于市”的感觉。
红砖灰墙,大片蓝色的栅栏和门窗,复古与创意双重加身,艺术气质与生俱来,是拍美照、晒太阳、喝咖啡的好地方。
04紫霞宫紫霞宫位于碧山湖公园,据悉最早建于清咸丰年间。整个宫殿约200平方米,有灵官殿、涵虚殿、三清殿、八卦亭、斗姆殿等。
05乐山市博物馆(乐山大佛博物馆)
乐山市博物馆(乐山大佛博物馆)修建于2005年,是集文物陈列展示、研究、会展和文艺表演于一体的多功能人文科学博物馆。
陈列展示分为一区三馆,一区即汉崖墓遗址展示区,三馆即乐山大佛陈列馆、陶瓷石刻艺术馆、书画艺术馆。
06大佛文化广场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人潮涌动。庄重肃穆的雕塑、七彩绚烂的灯光、流光溢彩的喷泉傍晚来这里散步,吹吹河风,欣赏乐山夜景。
07乌尤山这里既有江水环绕的山,也有绿意笼罩的幽径,禅声萦绕的古寺每一种景致,都让踏入乌尤山间的游人肆意感受乌尤的美。
08麻浩崖墓博物馆麻浩崖墓博物馆位于凌云、乌尤两山之间的溢洪河道东岸,是乐山东汉崖墓墓群中,最集中最具代表性的墓葬群。
整个墓群在长约200米,宽约25米的范围内,一共有崖墓544座。将墓葬的神秘与壮观一一展示,可以满足大多数人对于古代崖墓的好奇心。
09乐山文庙始建于唐高祖武德年间,现占地面积约11200平方米,大成殿、崇圣祠、乡贤祠、礼乐器房、崇文阁等文化殿堂,都能让你感受到深厚的乐山历史文化。
10老霄顶站在老霄顶,可以俯瞰乐山全城,远观乐山大佛,远离喧嚣,漫步、聊天、爬山休闲娱乐好去处~
11龙窝村宋氏祠堂龙窝村位于市中区水口镇,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
来龙窝村,除了感受乡村美景,还能体验悠久的历史文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宋氏祠堂,建于明末清初之际,历经几百年的风雨洗礼,依然气宇轩昂,风采不减当年。
12峨眉银河山庄这里是乐山新晋网红打卡地,集耍水、轻徒步、拍大片于一体,天然瀑布群,人少景美,相当震撼。
山间湍急的流水倾泻而下,悬挂在一阶阶悬壁之上,从下至上在山间形成了七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瀑布。站在下方的岩石上,瀑布奔泻而下的水雾让周围温度立马下降5℃,凉爽指数瞬间拉满。
13沙湾硝斗岩天坑这里是四川省第一瀑布天坑,近年来被驴友带火的宝藏地,当你身临其境,会给你一种现实版盗墓笔记地下世界的既视感。
14沙湾铜河银滩铜河银滩位于沙湾区葫芦镇祝村,是一个拥有8500吨沙的大型沙文化主题乐园。
在沙滩乐园,孩子们还可以骑儿童拖拉车,筑围墙、堆台阶、建高楼、建城堡不去海边,就能释放孩子们爱玩沙的天性~
15沙湾四峨山梯田四峨山梯田位于沙湾区葫芦镇。群山环抱中的千亩农田层层叠叠,纵横交错,形态各异,犹如画家笔下的一幅山水画卷。那山、那屋、那梯田,犹如诗人笔下的一首田园诗歌。
16五通桥桫椤峡谷桫椤峡谷大面积生长着树干高大、形状奇特的桫椤树约8万余株,漫步古栈道,沿途的桫椤树、古遗迹、森林瀑布、奇石溪流让人一秒穿越回侏罗纪时代。
17五通桥西坝古镇西坝古镇上的明、清建筑,饱经风吹雨打至今完好,走在青石板街道,恍惚间仿佛置身于久远的静谧氛围。
来西坝,当然少不了品尝豆腐宴。普通家常的豆腐烹调出上百种绝佳的菜肴,西坝因此也有“豆腐王国”之美称。
18五通桥63+2露营地位于五通桥黄水坝的63+2露营地,占地面积逾180亩,是新兴的户外游打卡点,很多乐山人都没去过!
这里有萌宠乐园、动物运动会、粉色沙滩、汽车体验园、露营区、田园小院等众多项目,一站享受多种游玩体验,简直不要太幸福。
19峨眉四溪沟占地面积约2800亩的四溪沟景区,因其境内植被茂盛、溶洞密集、峡谷静谧、溪涧清凉,一直备受广大“驴友”推崇。
在四溪沟,可以沿龙池峡一路前行,看青草依依、流水潺潺;可以沿九曲栈道登临老君洞,在长达15公里的溶洞世界中,尽情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万年造化。
20峨眉简陋田野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生活久了,好想回归田园寻找简单质朴的生活,简陋田野就是这样一出隐秘的世外桃源。
整个园区占地约200亩,分为盆景园、茶园、民俗馆、花田四个游览休闲区,在这儿可体验一把花海中喝茶打牌吃美食的悠闲生活。
21峨眉高桥小镇高桥小镇位置得天独厚,座落于巍峨秀丽的峨眉山山脚下。背靠群山与森林,天气好,在这里就可以直接远眺峨眉山金顶。湖光山色、田园美景,置身其间,恍若人间仙境。
22峨眉龙洞湖峨眉半山的世外桃源,湖中两股水流在雨后会形成清浊两派。湖面常年飘着一层水汽,极具诗意。
炊烟袅袅,远山、近湖、游人相得益彰。
23太平镇五高山三佛寺三佛寺,始建于宋朝初年。坐落于五高山上,远离闹市,斗岩峭壁云雾缭绕间,是叮咚作响的清泉流水声。
24井研研溪湿地公园山彩水蓝,画意井研的“天地画印·研溪湿地”,透着水墨气息,恰如一首朦胧的诗。
来到这里仿佛是行走在时光隧道,安宁、静谧,湖面晶莹剔透仿似一块蓝玻璃,被当地人誉为“玻璃湖”。
25夹江甘江古镇夹江县甘江镇位于四川盆地西南,东临岷江,西傍青衣江,遥对峨眉山,背依九盘清峰。
每逢赶场,古镇最为热闹的便是石板街,走在石板街上,还能见到许多在外已经消失的老手艺。
26夹江马村纸乡来到马村纸乡可以观看竹纸制作技艺流程,参观中山寺、乌龟石、凉风洞等景点。
其中状元纸坊是全省唯一可以完整重现传统竹纸制作技艺,使用石灰浆灰、篁锅二次蒸煮的传统造纸作坊,深受学生、外国团队等游客的青睐。
27夹江木城古镇木城作为古时繁华的商贾码头,青衣江、石棉堰穿境而过,有“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古渡口、走马转角楼、绣花楼、青石板路、大黄桷树等令人向往。
28犍为·青龙峡龙潭谷龙潭瀑布深藏于犍为青龙峡的末端处,幽深奇险,神秘莫测,瀑布下藏有一潭,潭中的青石酷似龙脊,龙潭谷因此得名。走近这里,一时间满眼都是高崖飞泉、深峡清流、奇花异草、桫椤密布
29犍为铁炉古镇铁炉古镇位于犍为县,沐溪河畔,有“河边一只船”之称。
游铁炉古镇,宛如置身船中,感觉自己就是“船民”,悠闲的生活让人流连忘返。
30沐川桃源山居沐川桃源山青瓦白屋,木楼灰墙、古色门窗,黛色远山一一映入眼帘,清新脱俗,好似仙境。
这里保留了农村原有的风貌,体现了归园田居的风光,注重农家情趣,彰显了文化之美,生态之美。
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一苗族节日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节日早晨,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其辛苦劳作一年的酬谢。盛装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
苗年
苗年,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等地的苗族人民欢庆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传统节日。一般在收获季节以后,有的在农历十月亥日,有的在农历九、十、十一月的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节日早晨,晚辈将做好的美味佳肴、虔诚地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些酒以示对其辛苦耕作一年的酬谢。姑娘们身着色彩鲜艳、风格各异、刺绣镶边或挑花的蜡染衣裤或长短百褶裙,佩戴着引人注目的耳环、手测钏等多种银饰物,与英俊的小伙子们跳起踩堂舞(男的吹芦笙,女的排成弧形翩翩起舞)。入夜,大铜鼓声传遍整个村寨。外村寨男青年手提马灯吹着笛子来到村寨附近的“游方”场去游方(又称“坐妹”、“坐寨”、“踩月亮”等,即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村村寨寨歌声不断。通过对歌,钟情男女便由定情之物--绣有鸳鸯的锦花带连接在一起。
苗年若与“吃鼓藏”年相遇,更为隆重“鼓”为“大家族”之意,“鼓藏”是由家族人共同举行的祭祖仪式,若干年举行一次,七八年、十来年不等。 “鼓藏”前,将“鼓藏”牛(为鼓藏神喂养三年的大牯牛)排队角斗。届时,大家推举的“鼓藏头”一主持仪式,杀牛祭祖,还要杀鸡鸭。全鼓的亲戚都要赶来参加,活动持续十余天。
吃新节
也叫“新禾节”。“吃新”是居住在清水江和都柳江中上游的苗族节日之一。没有统一的规定日期。按照习惯,在收获的季节里,找一块稻谷长势最好的田,大家就在这里欢庆“吃新节”。
相传很古的时候,人间没有谷子,只有天上告呼(雷公)掌管的谷子国有谷子,人们只好打猎为生。为了得到谷种,苗族的老祖先告劳拿了九千九百九十九种珍禽异兽到谷子国换了九斗九升九碗谷种,放在仓库里,等来年开春播种。可是有一天晚上,胳膊很长很长的阿乌友,手扒着天边,借着天灯的光,踩着石头,舂蕨粑根,不小心将天灯打翻,恰恰掉落到木板仓顶上。结果起火,火越烧越大,谷种在仓里哭喊连天,最后乘着烟飞上了天,跑回了告呼家。告劳去找告呼,请他劝回谷种,可是告呼硬说谷种没上天。没办法,告劳又和告呼商量,再拿九千九百九十九种珍禽异兽去换回谷种。嘴巴磨破了九层皮,嗓子说干了九坛水,告呼死活不答应。告劳想了九天九夜,终于想出了一条计策:等谷子成熟的时候,派一只狗到稻田里打几个滚,让谷子沾在毛毛上带回来。古历七月十三日早上,狗要出发了,告劳又交待:要取谷子杆有五尺高、谷穗有五尺长的谷种。但因狗走的太急,到南大门时,不小心绊了一跤,把告劳交待的话记颠倒了,结果跑到只有五寸长的稻田里,赶忙打了几个滚就往回跑。计策被告呼识破了,当狗走到天桥时,告呼早派了九十九个彪壮的武士一把守桥头,他们把狗打落到天河里,他们想天河又宽又深,狗只有死路一条。可他们万万没想到,狗落入天河后赶紧把尾巴翘得高高的露出水面,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游过天河回来了,尾巴上还沾有九粒谷种。告劳有了谷种,赶紧犁田撤种,到了古历六月六日这天,秧尖上抽出了一串狗尾巴一样的谷穗,一个月后,金闪闪的谷穗成熟了。古历七月十三日,正是取得谷种一年的日子,告劳这天摘了九升谷子,煮了一大锅香喷喷的白米饭。他先舀了三大碗给狗吃了,然后自己才尝新。剩下的谷种,年年播种,使人们都吃上了白米饭。为了记住取谷种的日子,将七月十三日定为吃新节,一直传下来。
节日这天,家家都用新谷做饭,天刚破晓,人们便带上新米饭、酒、鸡、鸭、鱼、肉来到田间,祭过先人之后,宴席开始,大家围成一个圆圈,每人将手中的酒杯举到下一位的唇边,老人一声令下,大家接连欢呼三声,便互相敬又酒,一饮而尽。顿时田间笑声回荡,对歌、踩塘、跳芦笙等传统的文体活动开始,直到黄昏。
四月八
农历四月初八,是贵州省贵阳市附近苗族人民纪念古代英雄“亚努”的传统节日。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苗族人民就在富庶的格罗格桑(今贵阳附近)休养生息,过着幸福、美满、丰衣足食的生活。为了抵御统治者官兵的攻打,足智多谋的首领“亚努”率众英勇抗击,给来犯者以沉重打击,但终因寡不敌众,不幸于四月初八牺牲,葬在“嘉八许”(今贵阳市喷水池附近)。为了纪念“亚努”英烈,至今每逢农历四月初八,身穿节日盛装的苗族人民,都要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贵阳市喷水池旁集会。
届时,喷水池旁红旗招展,人如潮涌,吹笙奏笛、对歌传情、耍狮子、玩龙灯、打球、比武热闹非凡。小伙子的芦笙比赛别有情趣,他们边吹芦笙边做快速旋转、矮步、倒立等技巧。夜晚,贵阳市和喷水池一带灯火辉煌,如同白昼,到处欢歌曼舞,一派欢乐景象。
四月八的活动在川、鄂、湘、黔等地苗族中也广为盛行。
舟溪芦笙节
居住在凯里舟溪一带的苗族。在农历正月十六至二十日要过芦笙节。芦笙堂设在舟溪井坎边的河沙坝上。正月十六日的清晨,几位主持芦笙堂的老人,扛着芦笙来到井坎查看碑文,念道:“吹笙挑月,乃我苗族数千年来盛传之娱乐活动。每逢新年正月,各地纷纷仿效,以娱乐而贺新年,更为我苗族自由配婚佳期……” 念完后倒出葫芦里的米酒,先在碑石上和芦笙堂中央,喷酒数口,各人又饮一大口,吹响了第一支芦竺曲;这时带着银花首饰,穿着艳丽节日盛装的姑娘和小伙子们随着悦耳的曲调翩翩起舞。小伙子们向意中人索取花带,姑娘们则将花带系在中意的小伙的芦笙管上。三天过去了,青年男女各自物色了心中的伙伴。这时主持芦笙堂的老人,仍然背着米酒,在碑石上和芦笙堂上喷洒米酒。堂中央插上草标。此后芦笙高挂,直到五谷归仓,农历“苗年”,才能取下,直吹到芦笙节。第四天是闹春,青年情侣,自由谈唱,交融感情,互送信物。
龙舟节
龙舟节是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此时万人盛装,云集江边,参加龙舟出发前的献祭活动。比赛开始,几十条龙舟破浪前进,两岸锣鼓、礼炮齐鸣,观众呐喊惊天动地。岸上还举行对歌、跳芦笙舞等活动。入夜,余兴未尽,青年男女相聚对歌,倾诉真情。
捕鱼节
捕鱼节是贵州中部独木河及南明河两岸苗族的节日。独木河发源于云雾山,在贵州境内北流至尤里、福来交界处与南明河汇合,再北流注入乌江。这个节日最初是在播种插秧需要水时,苗族人民在河边祈祷龙王降雨的求雨节,但年长月久,就逐渐演变为捕鱼节了。
节日时期各地不一,从三月到六月,由各寨善捕鱼而有威信的“渔头”商定。届时,青壮男子都要前往山上采集树叶作“闹药”,到河中闹鱼捕鱼,妇女则在家中备办腊肉、香肠、糯米饭和酒。中午时,全家老少都穿着盛装,携带酒肉到河边进餐。食毕,男吹芦笙。女唱山歌,尽兴欢乐。到夕阳西下时,才带着鲜鱼回家,另设宴招待亲友或以鱼馈赠他们。
吃信节
吃信节,是贵州省合江县包寨一带苗族人民的节日,历时四天,时间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信”(戊)日(根据干支纪年计算)。届时,远嫁他乡的苗家姑娘,极尽梳妆打扮,穿着如花似锦的衣裙,佩戴琳挪满目的银饰物,满“载”节日礼品,跋山涉水回家探望父母乡亲。节日期间,全寨欢腾,鼓乐齐鸣,吹起芦笙,翩翩起舞,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欢乐。百嗄雅山脚、翁雅河畔,人声鼎沸。斗牛、斗雀、跳芦笙、拔河、打球等比赛场上,喝彩声此起彼落。钟情青年男女相邀到树林里,溪水边对山歌,互相倾诉爱慕之情。
花山节
花山节,又称“踩花山”、“耍花山”或。“踩山”,也叫“跳场”或“桃花”,是贵州省西部、中部,云南省东南部和四川省南部苗族人民的盛大节日。日期不尽相同,有的在农历正月,有的在五月、六月、八月下旬不等。节前,几个苗寨联合产生花山会的三人领导小组,连任三年、七年、十二年不等花场在地势平坦的风水宝地。
届时,披上节日盛装的“花场”,灯笼高悬,彩旗飞舞。花杆矗立。身穿对襟短衣,头缠青色长布,腰来大市带的男子和身着节日盛装、精心梳妆打扮的妇女,吹着芦笙、吹呐,敲着铜鼓,载歌载舞,从四面八方云集会场。芦笙舞贯穿花会始末,赛歌是花会的主要项目,爬杆比赛最引人瞩目。舞狮、武艺竞赛、斗牛、赛马活动,各地不尽相同或兼而有之。芦笙舞给人一种轻松活泼之感,衣着鲜艳的姑娘和着小伙子芦笙的旋律起舞,有的是几个男子一字排开,边吹边舞,姑娘们围绕芦笙队,转圈而跳;有的是小伙子吹笙在前,姑娘联臂纵舞于后,或全场数百人随乐齐舞,歌舞升平,令人心旷神情。舞狮活动别有情趣,在矗立的花杆顶端悬挂一个猪头(或一只鸡)、两瓶美酒,舞狮毕,比赛爬花杯。花杯是用一棵剥皮的松树制成,又高又滑又细,要想取胜是很困难的,人们常常采用人梯的办法摘取胜利品。爬花杆表演最富有民族特色。表演者边吹笙,边绕杆旋转起舞。一个鹞于翻身上杆,头朝下,双腿交叉紧紧绞住杆子倒挂,吹奏芦笙,一个鲤鱼打挺,身体倒转一百八十度,循环反复一直攀到杆顶亮相。表演者双脚夹住花杆倒挂。吹着芦笙下滑,距地面数尺时,一个筋斗翻下,轻盈自如,赛过体操运动员的技巧,博得全场喝采。妇女的绩麻穿针比赛,饶有风趣,比赛搓麻绳、穿针引线的质量、速度。
勤劳、智慧的结晶为她们带来节日欢乐。花山会是青年男女社交的机会,钟情的姑娘会被小伙子撑开的花伞拢去,互相依偎着,倾诉衷肠。花山会到处洋溢着节目的气氛,充满着真挚的友谊,纯洁的爱情。
砍火星节
苗族传统节日。流行干贵州关岭一带。节日内容主要是规定乡规。根据不同姓氏,节日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大致为七月、八月和九月二十七日不等。一年一度,按氏族中的人户,轮流值年,值年负责召集大家商讨乡规和有关大事,然后值年家要备酒杀鸡,请大家喝“合心酒”,并把鸡头敬给下一届值年。循环轮流轮到谁家值年,就在谁家举行聚议和饮"会心酒"。
客家年
苗族的客家年就是春节。在农历三十晚上,家人团聚,不许外人打搅。他们用半掩门放鞭炮以示此时来人不许入内。初一清晨继续燃放鞭炮,敬祖先,除邪恶。人们用两手做栏牛、拦羊状,嘴里说:“赶牛,赶羊……”以示六畜兴旺,然后吃年饭。初二开始身着盛装的苗家人走乡串户,互相祝贺节日。好客的主人对来宾要敬酒三杯。家家洋溢着节日的欢乐。青年男女聚集在村前寨旁的草坪上,吹芦笙,弹月琴,跳舞唱歌,有些地方还要举行“踩花山”、“并牛”等活动。
晾桥节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苗乡寨头的传统节日,也叫“二月二”。相传寨头人原住在也雾山,因寨头土地肥沃,全寨人一起搬进寨头。搬家那天,龙也要跟着搬,但石屏河水挡住了龙的去路,于是寨里的构罗(长老)们商议一下,决定架桥把龙接来,因龙象征吉祥幸福。全寨十二房都要接,所以这座桥就修了十二个桥墩。桥修好了起名为“接龙桥”,桥是农历二月初二造的,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每年这一天寨头苗家十二房各抬一头猪,在桥上宰杀。
龙船节
龙船节,有的地方又称“龙舟节”,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松桃苗族自治县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届时,清水江畔,彩旗飘舞,人如海,歌如潮,几十只装饰一新的青、红、黄龙舟一字排开,泊在争相竞发的起跑线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旌旗迎风“哗哗”作响。每条船上三四十名运动健儿,上着对襟短衣,腰系绣花带,下穿阴丹士林布裤,头戴精巧的斗笠,个个精神抖擞,集中待命。德高望重的鼓师和标致英俊的少年擂鼓呐喊,指挥龙舟行进在宽阔的江面上,龙船似离弦飞箭,两岸的欢呼声,喝彩声响彻天空。竞赛结束,男女青年随芦笙、吹呐、竹笛、芒筒、月琴、木叶等乐曲声翩翩起舞。跑马、斗牛、踩鼓和“游方”活动相伴举行,增加了节日浓郁的气氛。节日里,出嫁的姑媲精满载鸡鸭、棕粑回娘家探望。
姊妹节
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地区。每年春天,那里的苗族妇女要过一次“姊妹节”,吃上一餐“姊妹饭”。节日的早上,寨子里的姑娘们便去田里捉鱼,准备“姊妹饭”、不管她们到哪家田里捕捞,都会受到欢迎。妇女们吃完“姊妹饭”后,便各自带上事先准备好的彩色糯米饭,到游方场找小伙子对歌。小伙子想要吃到糯米饭,必须在对歌中取胜。除对歌以外,妇女们可以随意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出嫁的姑娘也要回娘家过“姊妹节”。
爬山节
苗族的爬山节亦称“爬坡节”,形成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每年农历的三月下旬里的“马日”(古代用十二生肖记日),即农历三月十九日这天举行。届时居住在黔东南凯里地区的苗族人民聚集在香炉山上,他们在山上对歌斗雀,歌山人海,热闹非凡。青年男女边唱歌边沿着曲曲弯弯的山间小路向山顶攀登。一路春风一路歌,苗族的飞歌、情歌、酒歌、古歌洒满山坡,最先到达山顶的被誉为“爬山英雄”,受到大家的尊重。得到姑娘们的青睐。
相传香炉山爬山节是纪念苗族的英俊青年阿补和玉帝小女儿阿别的。玉帝的小女儿阿别向往人间的自由生活,顺着山顶飞下来,与聪明能干、忠厚善良的阿补结为夫妻并生有三个女儿。一天黎明全家人正在高兴之际忽然鸡叫头遍。玉帝规定每天鸡叫三遍时为朝拜时,阿别若不能及时赶到,必有大祸临头。心急如火的阿别在山顶向天空飞奔时一脚将香炉山顶登垮了六层。香炉山没了山顶,阿别再无法下凡了,玉帝也因没有山顶不能享受人间香火,便罚阿补变为香炉,供烧香之用。为了纪念阿别和阿补的忠贞爱情,苗家人便在阿补变香炉这天过一年一度的爬山节。
杀鱼节
居住在贵州省贵定一带的苗族人民每年农历三月初九都要过杀鱼节。这天,人民起早来到河边,叉起河里的鲜鱼,在河边煮着吃,边吃边唱山歌,吹芦坚,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挑葱会节
是湘西保靖县翁排坡苗族青年的集会。传说很久以前,老鼻子苗寨土官的女儿阿达惹爱上了夯沙的苗家放牛郎岩诺。土官气得要死,说:“凤凰鸟哪能与钉钉雀共窝?”岩诺的老人也劝岩诺:“金银花与地巴菜同不了一个心。”阿达惹被锁在吊脚楼里,不能出去。岩诺每天黄昏赶牛回家,从夯沙跑到老鼻子寨来看心爱的姑娘。失去自由的阿达惹用歌声唱道:“翠鸟关在竹笼笼里,挂牵山上花蓬蓬哩。鸟盼花,花盼鸟,清明采青才相逢哩。”“清明采青”是苗族姑娘在清明这天,上山挑葫葱,求山神保佑。岩诺明白了姑娘的意思,忙唱道:“扯下树的藤子卷在地哩,藤也枯叶也枯好孤凄哩,盼清明,发春雨哩,缠上村儿再莫离哩。”清明这天,两人各自早出家门,正好走在葫葱茂密的翁排坡上相遇。他俩忠贞相爱感动了葫葱仙姑,促成了他们美好姻缘。因此,每年的清明节,苗族女青年穿上节日盛装,带上蒸好的“清明粑粑”,手拿挑葱刀,男青年拿着沙刀,都聚集在翁排坡上,对歌择偶。这就是一年一度的“挑葱会”。
祭鼓节
这是苗族的传统祭祖节日。十二年一大祭,六七年一小祭。传说,人类的妈妈“妹榜妹留”是从枫树的树心里生出来的,他们死后还要回到枫树里去,人死后灵魂也要回到老家去才得安息。祖宗的老家在树心里,木鼓就是象征祖宗安息的地方。后来祭祖,“祭祖”喊成了“祭鼓”了。沿袭到现在祭鼓就是祭祖了。祭鼓是以“缰略”为单位举行的,一个“缰”是一个始祖传下来的有血缘关系的亲族,他们共同敬奉一个认为祖宗的灵魂住在里面的木鼓。祭鼓节那天,每家准备一头水粘牛,也可以几家准备一头,或买些牛肉。先放牛角斗,几百头牛一起角斗,场面是很壮观的,然后再宰杀敬供。按习惯,不论是来庆贺的亲友,还来看斗牛的客人、过路的商贩,一律留下,不准走,人越多,主人脸上越光彩。
跳花节
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贵州关岭地区。这是关岭地区苗族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节日。据说是为多年不生育的夫妇们举行的娱乐盛会。现在远超出这个范围。节目多在正月举行,为期三天左右。白天,吹芦笙、口弦,唱歌跳舞。晚上,对歌,谈情说爱,老人围在篝火旁饮酒畅谈。参加者有时上万人,男女老幼竞相赴会。
二瑶族
1 瑶族歌舞
盘王节,又称跳盘王,相传瑶族祖先盘王的生日就是在农历十月十六日,每年到这个时候,恰巧也是秋天收获的时节,为纪念祖先和欢庆丰收,瑶家便于这天会聚一堂,举行“耍歌堂”活动。节日的前一天,寨中就开始杀猪宰牛,备好鸡鸭鱼肉,磨豆腐,做糍粑,将酿米酒拿来招待四方来客。
盘王节场地是在大山中的谷底,称为“歌堂坪”,非常宽敞。庆典当天,从上午开始,瑶族男女老少身着传统盛装走出山寨,他们按不同的身份,排成队伍,汇集到南岗瑶寨的歌堂坪上,耍歌堂开始了。而外来的游客也驾车前来观看,山谷中热闹异常。
瑶族的耍歌堂进行游神、过九州、祭法真等仪式,同时还敲锣打鼓、唱山歌、跳长鼓舞、放铳**,跳得百里瑶山震动起来。瑶胞们生活于大山之中,土地比别处更为贫瘠,他们的生活环境可谓艰辛,但他们也同样张扬自己的快乐,从艰难的生活中感受歌舞的欢欣和鼓舞。
与众多民俗节庆一样,耍歌堂还是瑶族青年男女开始交往的机会。当青年男女开始对歌时,气氛就更加热烈了。在瑶家,男孩子叫阿贵,女孩子叫莎腰妹,对歌的时候也是他们相互表达情意的机会。
歌唱过,舞跳了,热情的瑶家妹子将邀请外人、来宾一起共舞,到这个时候,来宾们也毫不羞涩,自在地与瑶家人一起舞动起来。
2瑶族饮食
以玉米、大米、红薯为主,芋、粟、麦为辅助食物。常食蔬菜有白西瓜、冬瓜、南瓜、萝卜、白菜、芥菜、辣椒、茄子、豆角、番茄等。此外,还按季节采摘竹笋、蘑菇、木耳、香菌等作为菜食。瑶族喜欢自制豆腐,特别是湖南瑶族自制的"豆腐圆",鲜嫩可口,是节日必备佳肴。瑶族制作腊肉、熏肉及酢肉也很有特色,尤其是广西金秀大瑶山瑶族腌制的"鸟酢",是一种著名的风味小吃。糍粑亦是瑶族传统的风味小吃,是节日必备食品。瑶族有喝酒嗜好,不少地方男子饮酒用碗不用杯,特别是节日喜庆,终日痛饮。打油茶是瑶族一种饮食风俗。每天清早起来,烧开水后,架上茶锅,放入一小撮茶叶加油盐小炒,待茶叶香味扑鼻,冲上开水煮滚,即制成喷香油茶。每逢客至,主人常以油茶待客,以示敬意。
瑶族喜喝甜酒。凡有宾客临门,主人先敬上一杯甜酒。还有一种瑶族女人坐月子时喝的甜酒,它与一般的甜酒不同,煮时需加姜片、红糖和鸡蛋,是很好的滋补品。坐月子的妇女喝这种甜酒,可收到强身补血和恢复健康的功效。
在我国,春节也是各少数民族人民的风俗节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已的习俗,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
藏族 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彝族彝族同胞根据彝历选定年节。有的与当地汉族同过春节。有的地区彝族同胞,在门前树立青松,用松针铺地,表示免灾消祸。还有的地区,在节日里杀猪宰羊,吃坨坨肉,人们互相拜访,互赠肉类和馍馍。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们将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着今年雨水充足。
壮族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区的壮族同胞,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顿还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
布依族 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水。谁最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
满族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侗族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白族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有的地区的白族同胞与苗、壮族一样,从春节到元宵节,都在进行“抛绣球”活动。凡接不住绣球的,要赠给对方纪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赎不回纪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愿允爱情了。
土家族 春节期间,土家族人民要举行隆重的摆手舞会。摆手舞会是土家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包括狩猎、军事、农事、宴会等70多个舞蹈动作,节奏鲜明,动作优美,舞姿朴实,情调健康,不用道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傣族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节日,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目。谷雨开始那天定为“泼水节”。在三四天的节日里,人们相互泼水,表示洗去身上的陈年旧土,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平安。
黎族居住在海南岛上的黎族人民,每逢春节到来,家家户户都要宰猪杀鸡,摆上丰盛的佳肴美酒,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年饭”;席间全家还要欢唱“贺年歌”。初一、初二、全村青壮年男子,还要举行一次“春节围猎”。这一天的猎物全村共享。有趣的是在分猎物时,先将全部猎物的一半发给第一个击中猎物的射手;另一半由大家平分。孕妇可分得两分,过路人恰巧相遇,也可分得一份。
僳僳族僳僳族称年节为“盍什”,他们大都做籼米粑、糯米粑和酿水酒,把第一臼舂出的粑粑放少许在桃、李等果树上,祝愿来年硕果累累。云南怒江地区的僳僳族人民,先要给耕牛喂食盐,以表示尊敬耕牛的劳动。青年男女喜欢举行春节打靶比赛。姑娘们把绣好的荷包吊在竹竿上,荷包左右摇动,请小伙子们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美酒作为奖品送到谁的嘴边。
拉祜族 除夕晚上,拉祜族同胞全家人都要沐浴清身,做好翌日的食物。在食物中,特别重视糯米粑粑,除食用外,总要给牛吃一点,关在犁、锄、砍刀等农具上摆上一点,以酬其一年来与主人合作,祝愿新的一年里创造更多的财富。
达斡尔族 居住在东北嫩江两岸的达斡尔族,农历正月初一早上,男女青年梳妆打扮,先向长辈请安、敬酒、行礼,然后逐户拜年,每家都准备有蒸糕,拜年的人一进门就抢吃蒸糕,据说吃了之后,生产和生活都能“年年高”。
仫佬族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仫佬族的村村寨寨,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几十人、几百人,乃至几千人聚会在山坡上或赛场里唱山歌,尽情歌唱劳动、生活和爱情。
独龙族 唯一的节日就是先在冬腊月的“卡雀哇”节。最隆重的仪式是牛祭天。这天,族长把牛拴在广场中央的木桩上。由青年妇女将链珠挂在牛角上,接着,一位勇猛强壮的小伙子,手持锋利的竹矛,向牛腋部刺去,直到将牛刺倒死去。此刻,人们就跳起“牛锅庄”舞,然后分吃牛肉。
鄂伦春族 在东北的鄂伦春同胞,春节早晨,先在家族中依辈份大小斟酒,幼者给长者叩头,平辈则互相请安,初二、初三进行赛马。正月十五美味佳肴。正月十六的早上,要进行相互抹黑脸的活动。青年人给老年人抹黑时要先叩头。
赫哲族春节,赫哲语为“佛额什克斯”,即大年除夕之意。人们穿上在帽耳、衣领、袖口、裤腿、围裙、鞋面上绣着美丽的花纹、几何图案和花鸟等花边的兽皮等服装。在年节里,一般人家要做“吐火宴”,或用一种野生果“稠李子”制作成饼子,同时摆满鱼、兽类肉等食品。对待贵客,则用杀活鱼,或把鱼条烤熟,用这种“塔拉哈”招待。
基诺族 春节到来,聚居于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口嚼槟榔的老翁扬头打钹,戴大尖帽的老妪低首鸣锣,由周巴(寨父)最先把鼓敲响,男女青年围成一圈徒手跳舞。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部,面积48.5万平公里,人口8356.5万人,有汉、藏、羌等13个民族。
四川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自古素有天府之国之美誉,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四川旅游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的有: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的峨眉山--乐山大佛和《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九寨沟、黄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共120处,四川有蜀南竹海、贡嗄山等9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99座,四川有成都、自贡等7处;四川的大熊猫数量占全国的85%以上,享有熊猫故乡的美称,大熊猫作为旅游资源,与长城、兵马俑齐名。此外,四川还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70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1个,省级森林公园50个;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川菜、川酒享誉海内外,四川已成为中外旅游者瞩目的旅游胜地。
岁时节令习俗:
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日,又称元宵节。有吃“汤圆”、闹花灯、舞龙灯、样古史、禳神、打甑盖等习俗。
花朝节:农历二月十五日。取百花盛开之意而得名。这天,农村家家用糯谷爆禾泡,以示丰登大熟之意。妇女围坐食擂茶,女孩子要在这天穿耳环孔。择此日结婚的多,取花好月圆、良辰美景为吉庆。晚上烧花灯(头年结婚的新妇,由娘家和内亲送来观音送子灯和麒麟灯,要在这天晚上烧去麒麟灯,而观音送子灯则待新妇生子后的次年花朝节晚上烧去)。
恋爱习俗:
恋爱习俗,专指结婚前的男女爱慕行为,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婚俗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世界各民族的恋爱习俗,或迥然不同,或大同小异,可谓五彩缤纷。就同一个民族来说,或历代相沿,或今非昔比,也不尽相同。从大的范围来说,各地的恋爱习俗大致可分为开放型、保守型和介于开放与保守之间的固定型三种方式。开放型的恋爱亦即平时人们常说的“自由恋爱”,是指男女青年可以自由交往、表白爱情,自己选择恋人的一种恋爱方式。这种自由恋爱的习俗可谓由来已久,但在中国古代却难见确切的记载。四川凉山彝族婚俗:
在民主改革之前,凉山彝族内实行着严格的婚姻制度。不能与异族通婚;不同等级之间不能通婚;同一家支内部不能通婚;姨表兄弟姐妹间不能结婚,而姑舅表兄弟姐妹间却优先婚配权利。如有违背,轻则遭人终身唾骂,无脸见人,重则被处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些限制已有所放松,但大多数仍被沿袭下来。彝族男女一般较早便订下了婚事,通常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然也要双方互相喜欢。如今,大多数人都是自由恋爱了,但是必须经得父母同意方能结婚。 若双方有意,而且门当户对,符合条件,一方父亲便会委托媒人前去说合。双方家长达成一致之后,便杀一小猪,取其胆和脾脏占卜吉凶。若猪胆大且黄,脾脏直而且肥,则认为吉详,两人相配,可以缔结婚约;反之则不成。有些人家还要看双方生肖是否相合。婚事定下之后,由任一家请毕摩合算生克,如无生克,即派媒人往返于两家,商议聘金。议妥后,男方选一吉日,由九个人(“九”与彝语的“牢固”同音,表示希望婚姻天长地久)前往下聘,喝订亲酒。 在男方客人到来之前,女方的姑娘们早已作好了准备。她们把大小容器都盛满清水,并隐藏于客人必经路上。等客人一到,大家立即一拥而上,朝客人们泼水,给他们来个措手不及。准新郎是重点被泼对象,往往被泼得连内衣裤都湿了。却还不能有异议,一直陪着笑脸。有的客人比较狡猾,他们反客为主,把水倒掉,或者干脆反泼在姑娘们身上。此时,客人们狼狈逃窜,姑娘们紧追不舍,尖叫和欢呼声四起,好不热闹。姑娘们在泼水的同时,还会用涂满锅烟灰的手,冷不防给客人抹个大花脸,弄得客人哭笑不得,样子滑稽之极,引得姑娘们笑弯了腰。等大家都玩累了,也笑够了,便围坐在火塘四周,开始饮酒聊天。主要由媒人发言,描述准新娘如何贤良淑德,勤劳善良;准新郎又如何一表人才,聪明能干,能担负起作丈夫的责任等等。等大家寒暄一阵之后,由男方一晚辈将聘金献给女方父母,聘金尾数必须为九(意义同上)。女方用一高脚木盘接钱,并回赠一定数量钱财,让客人平分。订亲时,双方均需要各宰杀三只以上牲畜,而且女方要比男方多一头牲畜,否则失风俗 礼。牲畜的头、蹄和皮都送给媒人,以示感谢。喝完订亲酒,即表示正式订婚。有句彝谚说:事事可作戏,只有婚事不能作戏。一旦订婚,双方均不能无故反悔。否则将引起纠纷,毁约方必须加倍赔偿对方,方能了结。有时事情无法解决,导致两家反目。在解放前,两个家庭还可能因此而发生械斗,造成人员伤亡。所以,一般不轻易毁婚, 彝族的婚前礼仪程序颇多,很繁杂,体现了人民对婚姻的重视。但它又不失趣味性,气氛活跃,热闹订婚仪式拉开了婚姻的序幕,接下来的便是夫家慎重的选一吉日,举行隆重的结婚仪式。
生育教子习俗:
旧时,婴儿出生后,有报喜、洗三、接家家(音gāgā,亲家,即外婆)、出窝、抓周等庆贺习俗。接家家是其中重要活动。婴儿出生,或3日、或10日,办“三期”或“十朝”酒,接家家来家。其他亲友也携礼赴宴。家家“送粥米”的礼物最丰盛,有摇窝、枷椅、衣帽、鞋袜、蛋、糖、米(粥米),宴席上家家坐首席,红蛋(又称喜蛋)为必备之物。满周岁,行“抓周”礼,摆上文具、钱钞、器物,让小孩去抓,以首先抓着的东西来预测孩子将来的职业、身份、运气。家家和亲友再送衣、食和金、银饰物。解放后,这些习俗仍在延续。
四川白马人生育习俗:
白马人没有庆祝生子的特别习俗,但生第一胎,全寨人还是要送礼的。一般送鸡蛋、粮食、咂酒、小孩衣服。生产时,没有专职接生的,也没有接生工具,就用寻常的剪刀和棉线,更没有消毒的习惯。如遇难产,要请白莫念经,祈求神灵保佑。生小孩时,丈夫不能在场。小孩生出后,丈夫方能回家。回家前,须等家里人铲一铲炭灰洒在门槛外才能进屋,以防把饿鬼带回。生小孩一般在火塘边,不在床上。丈夫不能洗产妇的污物和小孩的尿布,也不能吃产妇的饮食,否则不吉利。
寿诞命名习俗:
“请吃酒,挜拜生”,说明做寿是儿孙主动张罗,不必送请帖。亲戚一般送“四色”寿礼。女婿、外甥要送“八色”或“十二色”。所谓色,就是指一种果品或一种菜肴。寿礼中必须有寿烛、寿桃和长寿面。寿烛,为红色,长一尺左右,重约一斤,蜡面上印有金色的寿字或松鹤图,上寿时点燃。寿桃又称寿包,是寿诞的主要礼品,要有104只,意谓“出头出脑”。长寿面,寿宴上食用的面条,寿日吃面,取“绵长”之意,以祝寿星延年益寿。寿诞前一天,庆寿之家先要设寿堂,高挂“寿”字、寿轴、寿星和寿联等。寿星是分管长寿的神,被画成老人模样。
死亡对于人们来说是没有办法避免的,茫茫宇宙,大千世界,人们在这里诞生、成长,直到最后的死亡。几千年来人们形成的丧葬礼仪,是既要让死去的人满意,也要让活着的人安宁。在整个丧葬的过程中,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坚韧的结——念祖怀亲。这个结,表现在生者和死者之间的实体联系中,也表现在两者之间的精神联系之中。而这就揭示了中国人生死观的深层内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