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些戏曲资料

给我一些戏曲资料,第1张

说明一下,下面是一个很粗略的分类

1、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2、高腔

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

3、梆子腔

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4、京剧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 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5、评剧

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6、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即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唱腔高亢激越,善于表演悲剧情节。河北梆子著名剧目有《蝴蝶杯》、《辕门斩子》、《杜十娘》等

7、晋剧

晋剧,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特点而形成。现流行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音乐风格在高亢之余,也有柔婉细腻的一面。表演通俗质朴。著名剧目有《打金枝》、《小宴》、《卖画劈门》等。

8、蒲剧

蒲剧,又名“蒲州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而成,一说此即为原来的山陕梆子。现流行于山西西南部及陕西、河南一带,在声腔上近似于秦腔,语言也用陕西方言。著名剧目有《挂画》、《杀狗》、《杀驿》等。

9、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系由山西西南部的“蒲州梆子”发展而成,流行于山西东南部上党一带。其声腔除梆子腔外,也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等。剧目有《三关排宴》、《东门会》等。

10、雁剧

雁剧,也称“北路梆子”,由“蒲州梆子”发展而来,流行于山西北部及河北张家口、内蒙古一带。据说它对河北梆子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剧目有《血手印》、《金水桥》等。

11、秦腔

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剧目有《蝴蝶杯》、《游龟山》、《三滴血》等。

12、二人台

二人台,流行于内蒙古、山西及河北张家口一带的戏曲剧种,在内蒙民歌及山西民间小调基础上形成,后来又吸收晋剧的表演成份而渐渐成熟。表演生活气息浓郁,曲词通俗。剧目多为表现农村生活的小戏,如《走西口》、《五哥放羊》等。

13、吉剧

吉剧,流行于吉林省的戏曲剧种。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曲调轻快、词句通俗、表演质朴火爆,剧目有《燕青卖线》、《包公赔情》等。

14、龙江剧

龙江剧,流行于黑龙江地区,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拉场戏、影戏及当地民歌基础上形成,表演轻松幽默,曲词通俗。剧目有《双锁山》、《荒堂宝玉》等。

15、豫剧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出现过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员。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

16、越调

越调,河南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区,因以“四股弦”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也称“四股弦”。音乐为板腔体为主,也唱曲牌。著名演员有申凤梅等。剧目有《收姜维》、《李天保招亲》、《诸葛亮吊孝》等。

17、河南曲剧

河南曲剧,河南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省及湖北西北部地区,由曲艺“河南曲子”发展而成。唱腔轻柔婉转,以悲剧内容见长。剧目有《卷席筒》、《陈三两》、《花亭会》等。(

18、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荷泽一带,因其地古称“曹州”,故又名“曹州梆子”。此梆子系由山陕梆子经由河南再传入山东,历经变化而形成。主要剧目有《墙头记》等。

19、吕剧

吕剧,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中部及江苏、河南一带。20世纪初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发展而成,1950年定名为“吕剧”。吕剧表演富于生活气息,通俗质朴,唱腔曲调简单,易学易唱。所以吕剧在广大农村影响很大。剧目有《王定保借当》、《小姑贤》和现代戏《李二嫂改嫁》等。

20、淮剧

淮剧,江苏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江苏、上海及安徽等地区。它起源于江苏民间小戏,后又吸收徽剧的艺术因素而逐渐发展成熟。其表演粗犷朴素。剧目有传统戏《女审》、《三女抢板》和新编戏《金龙与蜉蝣》等

21、沪剧

沪剧,流行于上海一带的地方剧种,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后形成上海滩簧调,又受到苏州滩簧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以文明戏的形式在上海演出,并定名为沪剧。剧目多为现代题材,如《啼笑姻缘》、《罗汉钱》、《芦荡火种》等。

22、滑稽戏

滑稽戏,流行于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戏曲剧种。源于上海的“独角戏”,后发展为滑稽戏,曲调驳杂、表演滑稽。主要剧目有《三毛学生意》、《一二三齐步走》等。

23、越剧

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它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出现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等众多艺术流派。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

24、婺剧

婺剧,流行于浙江金华一带的地方剧种,又名“金华戏”。它是一个多声腔剧种。其声腔由高腔、昆曲、滩簧、徽调等组成,各有其剧目及表演特色。剧目有《僧尼会》、《牡丹对课》、《断桥》等。

25、绍剧

绍剧,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一带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明末。以“三五七”、“二凡”为主要声腔,表演上以武戏见长,风格粗犷、朴实。剧目有《三打白骨精》、《龙虎斗》、《吊无常》等。

26、徽剧

徽剧,流行于安徽、江苏等地区的戏曲剧种,形成于清代中期,系多声腔的剧种,主要声腔为拔子、吹腔、二黄,也兼唱昆曲、高腔和西皮。1790年,徽班进京为乾隆庆寿,后演变为京剧。剧目多为历史题材,如取材于《三国演义》的《水淹七军》等。

27、黄梅戏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著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

28、闽剧

闽剧,流行于福建地区的戏曲剧种。兴起于明中叶,到清代时已基本形成,只是规模较小。20世纪初爱京剧影响规模渐大,声腔基本完备,包括逗腔、洋歌、江湖、小调和板歌五种。剧目有《炼印》、《天鹅宴》等。

29、莆仙戏

莆仙戏,福建地方戏,旧称“兴化戏”,明中叶时已完全成熟,流行于莆田、仙游一带。音乐为曲牌体,表演颇具古意,典雅抒情。剧目有《张协状元》、《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等。

30、梨园戏

梨园戏,一种历史久远的戏曲剧种,可看成戏曲的“活化石”。它保存了很多宋元时期的南戏,如《朱文走鬼》、“荆、刘、拜、杀”等。20世纪50年代后,又编演了《董生与李氏》、《节妇吟》等剧目。

31、高甲戏

高甲戏,流行于福建晋江、龙溪一带,起源于清代中期,后吸收了梨园戏的表演因素及剧目,渐成规模。20世纪20年代又受到京剧的影响,渐渐成熟。它以丑角为主要行当,表演状如牵线傀儡,很有特色。剧目有《连升三级》、《金魁星》等。

32、赣剧

赣剧,流行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戏曲剧种,由明代的弋阳腔发展而来,系由弋阳腔、青阳腔、昆腔、乱弹等多种声腔组成的剧种。剧目有《窦娥冤》、《荆钗记》、《珍珠记》、《还魂记》等。

33、采茶戏

采茶戏,流行于江西各地的戏曲剧种,主要由当地茶农采茶时所唱的歌曲小调结合民间歌舞发展而成。江西采茶戏分分东、南、西、北、中等不同路子,在表演上各具特色。剧目有《孙成打酒》等。

34、汉剧

汉剧,一般指流行于湖北、河南、陕西等地的戏曲剧种,源出湖北地区,旧称“楚调”或“汉调”,主要声腔是西皮腔,兼唱二黄腔,迄今为止已有近三百年历史。主要剧目有《宇宙锋》、《二度梅》、《审陶大》等。又,在湖南常德和广东也都有汉剧,均为多腔剧种,与湖北汉剧迥然不同。

35、湘剧

湘剧,即湖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剧目以高腔、乱弹为主,如《琵琶记》、《白兔记》、《拜月记》等。

36、祁剧

祁剧,又称“祁阳戏”,流行于湖南祁阳、邵阳一带,源出明代弋阳腔,声腔以高腔为主,兼唱昆曲、弹腔。剧目有《目连传》、《精忠传》、《夫子戏》、《观音戏》等。

37、湖南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是对湖南各地花鼓、花灯戏的总称,其中包括长沙花鼓、岳阳花鼓、常德花鼓、衡阳花鼓、邵阳花鼓等,它们各有不同的舞台语言,形成了各自的风格。花鼓戏的表演朴实、欢快、活泼,行当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长于扇子的毛巾的运用。剧目有《打鸟》、《刘海砍樵》等。

38、粤剧

粤剧,流行于广东、香港、东南亚等粤语语言区。形成于清初,由外地传入的高腔、昆腔、皮黄、梆子等声腔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成。音乐为板腔体、曲牌体兼用。剧目有《搜书院》、《关汉卿》等。

39、潮剧

潮剧,流行于广东汕头、福建南部及台湾等地区。主要受外地传入在弋阳腔、昆腔及汉调的影响,形成于明代中叶,在剧目中保留了很多宋元作品,如《陈三五娘》、《扫窗会》、《芦林会》等。

40、桂剧

桂剧,流行于广西东北部及湖南南部地区,明末清初时形成,唱腔以皮黄为主,兼唱昆腔、高腔、吹腔等腔调。剧目有《抢伞》、《拾玉镯》、《柜中缘》等

41、彩调

彩调,原名“调子”或“采茶”,流行于广西地区。在当地民间歌舞基础上形成,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1955年定名为“彩调”。其表演自由活泼,富于生活气息。最为著名的剧目是《刘三姐》。

42、壮剧

壮剧,流行于广西、云南等壮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分为南路和北路两派。前者源于当地的“板凳戏”,主要剧目有《文龙与肖尼》;后者源于“双簧戏”,主要剧目有《宝葫芦》。

43、川剧

川剧,四川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四川及其周边地区。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戏部分组成,各有其剧目。川剧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诙谐幽默,富于生活气息。主要剧目有传统戏《玉簪记》、《柳荫记》、《活捉王魁》等,新编戏《死水微澜》、《变脸》、《金子》等。

44、黔剧

黔剧,流行于贵州省的地方剧种,由曲艺“文琴”发展而成,主要以扬琴为伴奏乐器,地方特色浓郁。剧目有《珠娘郎美》、《奢香夫人》等。

45、滇剧

滇剧,流行于云南及四川、贵州部分地区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清末民初。由外来的丝弦、襄阳调和胡琴戏三种声腔组成,经丝弦腔为主。剧目有《牛皋扯旨》、《闯宫》等。

46、傣剧

傣剧,流行于云南省傣族聚居区,形成于清中叶,源于当地民间歌舞,并吸收京剧、滇剧的艺术营养而形成。以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表演古朴,载歌载舞。剧目有《娥并与桑洛》等。

47、藏剧

藏剧,即流行于西藏、青海等藏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用藏语演唱。形成于十七世纪,主要以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为表现内容。演员表演时多戴面具。表演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开场,名为“顿”;第二部分为戏,称为“雄”;第三部分为结束时的祝福,称为“扎喜”。剧目以《文成公主》最为有名。

48、皮影戏

皮影戏,也叫“影戏”、“灯影戏”、“土影戏”。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中国影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由于流行地区、演唱曲调和剪影原料的不同而形成许多类别和剧种,以河北唐山一带的驴皮影和西北的牛皮影最为著名。其中唐山皮影已发展成为具有精美的雕刻工艺、灵巧的操纵技巧和长于抒情的唱腔音乐的综合艺术。

http://wwwdongdongqiangcom/

中国戏曲

1 、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2、

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

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

4、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所以,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

边寿民

边寿民(1684年—1752年),初名维祺,字颐公,又字渐僧、墨仙,号苇间居士,江苏山阳人(今淮安区),晚号苇间老民、绰翁、绰绰老人,清代著名画家。曾考中秀才,善画花鸟、蔬果和山水,尤以画芦雁驰名江淮,有“边芦雁”之称。其泼墨芦雁,苍浑生动,朴古奇逸,极尽飞鸣、食宿、游泳之态。泼墨中微带淡赭,大笔挥洒,浑厚中饶有风骨。又善以淡墨干皴擦小品,更为佳妙。因他画芦雁,称其所居名“苇间书屋”。他又工诗词、精中国书法。和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

中文名:边寿民

别名:维祺(祺一作骐)字寿民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出生日期:1684年

逝世日期:1752年

职业:画家

主要成就:芦雁图

代表作品:《芦雁图全套八幅册页》、《碧梧双峙图》、《老圃秋容图》。

个人经历

出身寒门

山阳边氏是世代书香之家,但边寿民祖与父都无功名,属于寒门。他自幼聪颖,诗文书画,为长者所称,虽境遇困穷,却能坚守寒士清操。据传,他对于同宗富家、同里豪绅,不乐往来,安贫守道,课徒之业,以文字笔墨自适。

早在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边寿民20周岁之际,即入学为诸生,但由于他鄙薄章句帖括之文,应乡试而不中式,乃更寄情于诗画。他居住在山阳旧城东北隅梁陂桥附近,远离闹市,清幽静寂,四面环水,芦苇丛生,风景绝佳,入秋尤宜,秋水澄碧,芦花飘白,蓼花透红,游憩其间,此身如在画图中。他有《忆江南·苇间好》云:

苇间好,明浦豁西窗。两岸荇芦侵阔水,半天紫绿挂斜阳。新月到回廊。

苇间好,最好是新睛。寺后菜畦春雨足,城头帆影夕阳明。人傍女墙行。

苇间好,初夏最关情。浅水半篙荷叶出,深芦一带水禽鸣。雨后杂蛙声。

苇间好,重九雨霏霏。古寺客穿红叶出,小舟人载菊花归。酒熟蟹螯肥。

倾接文儒

淮人程嗣立(字风衣,号水南,1688—1744年)工诗,善书画,好交游。家有柳衣园(在城西北河下镇),园有曲江楼,日与文士聚会唱酬于其中。边寿民等经常参与曲江文会,同会者有“曲江十子”之称。“曲江会课”,颇负时誉。边寿民友人中,相交最厚者,周振采(1687—1756年),字白民,号菘畦,山阳人;陆立(1689—?年),字竹民,亦山阳人;时人合称为“三民”。友人史震林为作《三民合记》。《合记》谓寿民“有草亭,匾曰‘莲叶仙舟’”,“土阶积苔,座无俗客”。寿民尝谓客曰“俗盖有二:粗俗可耐,文俗难忍。”客曰:“粗俗则易知矣,文亦有俗乎?”寿民曰:“姑举其略:古也而馊,今也而油,赘言若疣,套言若球,佯问若搜,强辨若咻,偷视侧眸,假听点头,足恭意偷,目高气浮,钓名胜钩,刺利胜矛,步如曳牛,坐如锁猴。”边寿民经常出游,甚至长期羁旅在外,在他的诗词中反映甚多,60岁左右曾作一阕自述生平的《沁园春》,云:

自笑鲰生,五十年来,究竟何如?只诗囊画箧,客装萧瑟;瘦驴疲马,道路驰驱。大海长江,惊风骇浪,冒险轻身廿载余。真奇事,却公然不死,归到田庐。苇间老屋堪娱,纵三径全荒手自锄。爱纸窗木榻,平临水曲;豆棚瓜架,紧靠山厨。卖画闲钱,都充酒价,词客骚人日过余。余何望,尽余年颓放,牛马凭呼。

归来定居、建成新屋后所作的一阕自抒情怀的《满江红·苇间书屋》:

万里归来,就宅畔诛茅结屋,柴扉外,沙明水碧,荇青蒲绿。安稳不愁风浪险,寂寥却喜烟霞足。更三城宛转一舟通,人来熟。泉水冽,手堪掬。瓮酒美,巾堪漉。只有情有韵,无拘无束。壮志已随流水去,旷怀不与浮云逐。笑吾庐,气味似僧寮,享清福。

鬻画远游

就经行地域言,扬州、苏州、杭州一带是他常游之地。雍正五年(1727年)他44岁时和雍正九年(1731年)48岁时两度作江汉之行,所以有“楚水吴山都历遍”之句。他还远适北国。他在《柳梢青·雁》中所云“塞北风霜,江南烟树,到处为家”,虽指雁言,亦为以雁自喻。而下文“匹马秋风,孤舟夜雨,人在天涯”则实为诗人自道。就出游时间言,所谓“廿载余”,约指他25岁至49岁,即康熙四十七年至雍正十年(1708—1732年)这段时期。其间,由40岁至49岁,即雍正元年至十年(1723—1732年),他的行踪,或游杭州西湖,或在山阳会友,或作江汉之行,或在扬州作客,或在江阴作画,几乎每年都有记载可考。在25岁至39岁,即康熙四十七年至六十一年(1708—1722年)这15年间,正当壮盛之年,罕见记载,未悉行踪,如有经年远游当在此际。

就在外活动言,旧时文人漫游四方者,或入幕依人,或访友揽胜,或卖文鬻画。边寿民游览名胜如西湖、黄山则有之,然不甚频繁;受聘入幕,则毫无迹象;“饥驱作客”,卖画谋生,自是他的主要活动内容。然而,人们不能不胸存疑团,出外仕宦、商贾、旅游者多,边寿民何以特别担惊受怕,以致归来定居之后,犹有余悸,深为慨叹呢?康、乾之世,宇内安然,南来北往还较方便,边寿民何以采用“冒险轻身”这样十分严峻的字样,又何以产生自必死而视“不死”为“奇”这样非同寻常的心态?边寿民所云“壮志已随流水去”真相何如?其远行的经历遭际“究竟如何”?

漫游期间,边寿民的画传遍南北,声名日盛。康熙皇帝的第四子雍亲王爱新觉罗·胤_在王府中“张其画四幅于屏”。尝劝边寿民“一游都门,可博进取”。对于封建时代的寒士来说,直接受知于帝王,确实是一条猎取富贵的捷径,清前期以诗或画邀恩宠、备侍从者,不鲜其例。然而,边寿民漠然不以为意,可见他志不在此。约在雍正元年(1723年),边寿民自绘《苇间老人泼墨图》;乾隆元年至十二年(1736—1747年),又先后请友人为绘《苇间书屋图》6幅。他在待客、访友、出游当中,随时随地为二图征求题词,分装成册。这是他40岁后30年间锲而不舍的一项重要活动。身后,二图先后归淮人屠潢、胡云樵、朱虞生,后由淮人何楚侯携藏京寓,1979年何君病逝后,下落不明。

壮志旷怀

据丁志安所藏二图题咏抄本题《泼墨图》者80人,题《苇间书屋图》者50人。众多同时代人的题咏,是探索、研究边寿民其人其诗其画的珍贵资料。

程嗣立题《泼墨图》云:“苇间主人何所有?秃笔一枝墨一斗。十指夺得化工心,生气遂令君公走。东涂西抹日不停,怪怪奇奇发性灵。此中有歌亦有哭,谁能于此求其真!”

王敛题《泼墨图》云:“海内知名称同调,长歌短句漫相赓。愧我无端淮上游,公余偶得识清流。造君庐,披君图,睥睨啸傲一丈夫!”

郭_(1714—1755年)题《泼墨图》云:“我年三十走京师,耳闻其名今见之。一见使我低头拜,再见三见神魂痴。十年足迹半天下,屈指朋游皆丈夫。淮安交得周与程,常叹老边绝代无。如此翁者那可得,于思于思万人特。雕龙有谈信惊座,射虎若骑能杀贼。几曾将相与侯王,空尔东西与南北!外间只说边芦雁,今我披图长太息!”

任瑗(1693—1774年)题《泼墨图》云:“边叟从来淡荡人,劝之弹冠动即嗔。闭门煮水何酸辛,陶诗欧帖无点尘。余事水墨妙入神,飕飕腕底风雨声。须臾绢上物态新,捶床大叫掷冠巾。花啼鸟语真宰惊,一足倒屣倾公卿。吁嗟乎!豪气未除头已白,名高恐有人踪迹。”

王文震题《泼墨图》云:“好古如君更好奇,_崎历落不时宜。”

曹学诗(1697—1773年)题《苇间书屋图》云:“荷花结屋蕙为宫,古树欹斜系短蓬。海内风尘闲韵客,客中岁月老英雄。半生活计鱼虾足,四面比邻雁鹜通。何处诗情偏淡远,残阳欲尽笛声终。”“濯缨何必觅沧洲,廉让中间筑室幽。鹤渚凫汀红蓼国,雨花风叶碧云秋。江湖空负澄清志,烟水聊为啸傲游。泼墨自多飞动意,轩窗鱼鸟各沈浮。”

这些题咏者都是和边寿民交游唱酬的同时代人,有些还是好友、密友、同调、知音。这些题咏揭示边寿民的_崎历落、睥睨啸傲、大叫狂歌的性格和风貌,指明水墨乃其余事,以绘画称非其初衷,“边芦雁”盛名未能尽其生平。这些题咏惋惜“英雄”老去,宏图“空负”,是对于边寿民的自伤自叹的印证,也为我们理解他的“壮志”“旷怀”等等提供注脚和线索。

边寿民的家庭情况,记载甚少。原配夫人姓氏不详,似先逝,无所出。他有一阕《望湘人》记述晚年的遇合:

笑鲰生老矣,未了情缘,白头红粉相聚。竹院清幽,茅斋冷落,雅称荆钗裙布。最爱焚香,颇知涤砚,解摊缣素。每教侬技痒神飞,多少墨花生趣。从此家园朝暮,把吴山楚水,都忘津渡。便兴发清游,也买画船同去。竹西歌吹,江南烟月,到处应多词赋。还记取泼墨图中,添写个、人眉妩。

朱星渚(1658—?年)题《泼墨图》所云“姹女添香傍笔床”,“直教俊煞紫髯郎”,暗指“白头”画师获得“红粉”知己。边寿民身后,程晋芳作《偶过东城怀边苇间成七绝句》,有“弱妾孤儿夜哭哀”之句,“弱妾”当即此“红粉”知己,孤儿则谓边溶,自是伊人所出。

个人作品

工诗擅词

边寿民擅诗词,然散佚未刊,诗名为画名所掩。《苇间老人题画集》乃百年以后有心人从画本录出者,计诗70首,皆题画作,词35首,其中17题17首为题画,另5题18首非题画作,乃录附于此者。非题画之作,想必甚多,年远自难于收辑。《苇间书屋词稿》虽系边寿民自辑,然仅晚年的某一时期的词稿,远非全貌,计词27首,其中15首为题画,12首非题画作。两集之外散见于画面者尚有一批。

《满江红·自题苇间词集》一首显示了边寿民作诗的指导思想:

老去填词,只不过一抒胸臆。叹年来,家园冷落,客途萧瑟。楚水吴山都历遍,春花秋月都虚掷。借长声短调作愁吟,苇间集。那敢望,前秦少?那敢并,今朱十?况诗工半百,盛唐高适!红烛乌丝书也愧,燕钗蝉鬓图难得。算阶前古砌乱莎中,秋蛩唧。

“只不过一抒胸臆”,“借长声短调作愁吟”,是其诗歌主张的总纲。现存边寿民诗作都是自抒胸臆的产物,回顾天涯羁旅、记述苇间佳境、乐道晚年快事之作,皆不假饰,真切感人,情溢乎辞。赠答、祝贺之作,如《满庭芳·寄答王汤又先生寄惠诗集并祝七十双寿》云,“苇斋寂寞,惊喜寄书鸿”,“惭愧草莱陋质,栖水曲,鸣似秋蛩”,同样亲切质实,含蕴一片真诚。为人题画之作,如《贺新凉·女史恽冰画菊》云,鲰生写菊平生喜。每狂来揎袖挥毫,渝糜满纸。颠倒欹斜篱落下,一味傲霜而已”,亦率真率性,表现苇间本色。至于自家题画之作,更大多抒写性情,显示独特风貌,举两首题《芦雁》诗以见一斑:

秋风白雁下黄芦,要作无人看处图。廿载江湖边塞客,于今衰病息菰蒲。有人征画自携钱,宿食飞鸣要画全。老我孤踪少俦侣,只图只影落秋烟。

《题篱菊》云: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堕碧空。多少天涯未归客,借人篱落看秋风。

《芦雁》云:

带将秋影过湘潭,风景关河应早谙。只道随阳已得地,那知冰雪满江南!

《沙塞子·雁》下云:

一生踪迹与渠同,描写处凄惋无穷。看此幅荒江断雁,一片秋风。

秋士而抱秋怀,随时随地,对景即物,自会触发忧思而作愁吟。所以《郑板桥集·诗抄·绝句二十三首·边维祺》有“笔头何限秋风冷,尽是关山离别情”之句。

边寿民在创作中运用借喻、拟人、联想等手法俱得显著成功。

《题双雁》云:菰米足疗饥,江寒泊最宜。天涯少俦侣,两两莫轻离。

《题鳜鱼》云:春涨江南杨柳湾,鳜鱼泼刺绿波间。不知可是湘江种,也带湘妃泪竹斑?

将自然景物与社会生活巧妙结合起来,形成耐人寻味的意境,是边寿民诗作的特色。

边寿民子溶,未能传其业。甥薛怀,字季思,号竹居,桃源籍,居山阳,承舅氏画法,所作芦雁,几可乱真。边寿民画传世甚多,分藏于海内外博物院、馆及私家。印行者,仅有《边寿民花卉芦雁合册》(《神州画集增刊》本)、《边寿民鱼雁花卉册叶》(文明书局本)等少数单行本。

心寄画情

边寿民所绘花卉、禽鱼、果品、茶具,皆生动隽永,各极其趣,而用力最勤、享誉最高者,则为芦雁。他的芦雁在40岁(雍正元年1723年)以前,已名满南北,得“边芦雁”美称当不晚于康雍之际。雍正六年(1728年)徐葆光为题《泼墨图》已有“头衔自署边芦雁”之句,“头衔自署”云云指约定俗成,他本人也从俗默认或聊且自承而已,非谓迳以“边芦雁”作署名也。写意传神的花鸟画,历来以五代徐熙为宗,沈括《梦溪笔谈》说他“以墨笔为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殊有生动之意”。大致说来,边寿民的画是近于落墨“草草”,

“神气迥出”这样一种风格的。边寿民友人程晋芳在《勉行堂文集·淮阴芦屋记》中追记当年身经目击边寿民在苇间书屋作画的生动情景云:四方求者络绎至,则盘礴坐亭内,煮茶焚香,督童子磨大丸墨,注砚池中,杂研丹黄靛垩,舐笔伸纸,随意所作。雁拍拍循除鸣,掠檐回翔,影与画乱,荻风萧瑟,若驶笔声也。颐公

目与心契,画与神契,以故人争宝之。

近人邓实在为《边寿民花卉芦雁合册》所作跋中论边画云:写生之妙,不难得其似,而最难得其神。得其似者,画工优为之。得其神者,非天才不办也。盖必胸有别趣,然后下笔始能生动;然此别趣又非可以意造作也,必其胸次极高,于画外尤有无限神悟,故能一泼落笔,便有无穷生趣。颐公芦雁,世人所见一二帧,便觉惊叹欲绝。此册凡八页,皆写芦雁飞鸣宿走、饮啄游泳,或群或独,无不备具,无不精妙。

边寿民师法前人,兼取众长,尤其用力于徐渭、陈淳一派。他论画云:“画不可拾前人,而要得前人意。”亦要师法造化,熟悉描绘的对象。边寿民所居苇间书屋,周围芦苇成片,往来候雁,往往停憩于苇间水际。在长期接触观察当中,他对雁的形体、动作、情态、习性,了如指掌。他的难能可贵大过人处,在于他热爱关怀往来栖止的雁,视之如友朋,知情着意,体贴入微,从而构思顿生妙谛,下笔每聚深情。由此形成边氏芦雁的笔墨疏简、以形写神、写意传神、出神入化的特色。

边寿民赋诗“只不过一抒胸臆”,作画“也只算自抒心绪”,在他,诗、画同样是抒情寄意的手段。就完整的画来说,其实是画、诗、书的综合艺术。过寿民的书法,远绍钟繇,古劲浑朴,使画面增辉,但诗画的配合和谐更具重要意义。诗画映照交融、争辉竞美,形成意境,也是边氏芦雁的重要特色。如一幅芦雁册页,左侧两三支芦苇横斜,右侧双雁蜷伏藏头作憩息状,左上题诗云:

月冷风清洲北,沙明水碧汀西,得睡且须熟睡,莫近客舟乱啼。

寥寥数语,使疏简静寂的画现平添意趣。另一幅芦雁册页,下方芦苇草草,一雁似在觅食,一雁昂首远望,左上题诗云:倦羽思寒渚,饥肠啄野田。稻粱留不住,老翅破江烟。

边寿民对于雁的熟悉喜爱很不一般,他的关怀呵护迥非寻常。他经常以雁自喻,并反复声称:“一生踪迹与渠同”,“于今衰病息菰蒲”,甚至如痴如迷地表白“自度前身是鸿雁,悲秋又爱绘秋声”。他想像飞雁南归,只道南方温暖,“那知冰雪满江南”,为之伤感不安;他揣度乱苇寒沙,显得凄情,“犹恐雁嫌秋冷落,胭脂滴滴点芙蓉”,煞费一片苦心。笔者曾见两幅芦雁册页,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一幅写芦边水际,双雁紧紧依傍,笔致疏简秀逸,情态亲切动人。左上题诗云:

菰米足疗饥,江寒泊最宜。天涯少俦侣,两两莫轻离。

另一幅写孤雁自高处飞向芦滩,但并不疾飞直下,颈后曲,着墨无多,用笔甚妙,一种瞻望却顾之态跃然纸上。左侧题诗云:孤飞随意向天涯,却傍江湖觅浅沙。恐有渔舟邻近岸,几回不敢宿芦花。

两首题诗,切切低语,曲曲含情,所咏是人是雁,浑然莫辨,两幅册页,诗画交辉,含蕴着作者的拳拳深情,殷殷至意。边寿民熟悉热爱南来北往的候雁,引为同调,借以自慰自遣,他将自身社会遭际、人生咏叹、辛酸苦辣、悲感忧怀,一齐赋予候雁,写入诗画。世态炎凉,俦侣宜紧密相依,避免孤单无援之苦;人情险恶,不能不时时提防陷阱、网罗。这既是飞雁心态,究其实际,又不能不是饱经飘泊、忧患的边寿民自己的心态!这样,边寿民画中诗中的雁,不仅人格化,而且社会化了。边寿民子溶,未能传其业。甥薛怀,字季思,号竹居,桃源籍,居山阳,承舅氏画法,所作芦雁,几乎以假乱真。

  这个问题有意思,细细想想,还有点民族情怀在里边,西方“情人节”年年火爆,这两年,有的商家也在炒作“七夕节”,但就像麻绳穿豆腐总也提不上来。我感觉有这么几个区别,权当个人拙见:

  一是直白和隐讳的区别。西方的“情人节”坦率、热情、赤裸裸,有情人的节日情人节,明明白白告诉你,真真切切“I love you”;反观中国的“七夕节”,虽然也是表达情人相聚意味, 七月初七,表示两情相悦,但很内涵,不露骨,又使用了古人惯用的隐喻表达方式,因而难以被年青人理解,也难以被现在躁动的一代所亲睐。爱就是爱,情就是情,干吗还半抱琵琶犹遮面,不干脆也不利落。

  二是物质与精神的区别。“情人节”突出了“情人”二字,表现的是火热的情欲,自然的流露。尤其在现代,“情人”二字不仅仅是指恋人、伴侣、夫妻,内容充实而广泛,直接而露骨,非常顺应被封建文化和“文革”压抑了很长时间的自然情感和欲望的流露和表达。反观中国的“七夕节”,反映的是别离后相聚和初开情窦人的相思、想念、相惜、相怜,内容无非是对诗作画、赠帕送丝、望天感叹、祭拜求神等,女孩儿乞求女红巧手,感应王母娘娘给自己发配个好“牛郎”。形式上完全封闭在院墙里面,笑也半遮面,闹也半掩嘴,如此这般纯属精神层面的活动,哪里能够火热的起来。

  三是情物与信物的区别。“情人节”注重赠送情物,每到“情人节”,玫瑰花、巧克力、蛋糕、衣物、贵重首饰等,成为情人们相互赠与的“情物”。注意,这里的“情物”是指有价之物,表明情是有价的。这无疑推动了市场经济了发展。于是乎,每到“情人节”来临,铺天盖地的广告,满街飘动的打折标语,把“情人节”炒的火红火热,让你想不过都不行,想不送礼都不成。反观中国的“七夕节”,则相对暗淡的多,传统的情人也赠送礼物,但那是一种表达情意的信物,不过是一丝一帕、一扇一画,讲究的自己亲手缝制、绣描、撰写、制作,如何能引进到商品经济中来,不能进入商品经济,又如何能让商人大把掏钱为节日卖单宣传和恭贺呢?

  四是情欲与情爱的区别。喜欢过“情人节”的,除去一些喜欢跟潮流的青年人和确实相爱的年轻夫妻外,绝大多数不年轻不年老的人们,或多或少有着速食情欲的意念。“情人节”恰恰给了他们(她们)这么一个机会,创造了一个这样冠冕堂皇的借口、生成了一个这样好让异性感动、惊喜、欢快的场景,这也就成就了这个外来节日在中国的生根、开花、结果。反观中国的“七夕节”,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守望、思念、借题表白情爱是主题,节日主调以真挚的、纯情的、唯精神上的爱情为主要宣泄点,因而难以直接燃起欲望的火花。并且,长久以来,传统的男人和女人,性爱和情欲是深藏不露、难于言表、曲折迂回的,因而“七夕节”始终没有为男女情欲创造一个适合的借口和良好的契机。这也是中国“情人节”的弱势所在。

  悲哉,“七夕节”!

花好月圆、花前月下、花朝月夕、花辰月夕、花晨月夕、花朝月夕、花朝月夜、花残月缺、花颜月貌、花花世界、花团锦簇、花花公子、花天酒地、花言巧语、花枝招展、花飞蝶舞、花容月貌、花簇锦攒、花堆锦簇、花红柳绿、花花公子、花花绿绿、花花世界、花花太岁、花甲之年、花阶柳市、花街柳陌、花街柳市、花街柳巷、花锦世界、花里胡哨、花明柳暗、花明柳媚、花貎蓬心、花衢柳陌、花容月貌、花说柳说、花天锦地、花团锦簇、花下晒裈、花香鸟语、花信年华、残花败柳、粲花之论、花花世界、奇花异草、繁花似锦、花花公子、如花似锦、生花妙笔、借花献佛、如花似月、烟花风月、羞花闭月、镜花水月、拈花弄月、风花雪夜、风花雪月、绣花枕头、春花秋月、风花雪月、奇花异卉、花花世界、如花似玉、借花献佛、移花接木、落花流水、眼花缭乱、天花乱坠、心花怒放、昙花一现、分花拂柳、分花约柳、百花齐放、百花生日、百花争妍、百花争艳、残花败柳、粲花之论、吹花嚼蕊、春花秋实、繁花似锦、风花雪夜、寒花晚节、绣花枕头、闲花野草、寻花问柳、先花后果、心花怒放、香花供养、桃花潭水、天花乱坠、奇花异草、琪花瑶草、昙花一现、春花秋月、残花败柳、生花之笔、拈花微笑、拈花惹草、镜花水月、落花无言、落花流水、梨花带雨、开花结果、借花献佛、黄花晚节、寒花晚节、浮花浪蕊、百花齐放、槛花笼鹤、借花献佛、墙花路草、墙花路柳、穿花蛱蝶、月貌花容、月缺花残、月夕花朝、月夕花晨、月下花前、月圆花好、鸟语花香、鸟啼花落、鸟啼花怨、春暖花香、洞房花烛、春暖花开、锦团花簇、锦阵花营、酒病花愁、酒地花天、柳暗花遮、柳宠花迷、柳亸花娇、柳户花门、柳娇花媚、柳街花巷、柳陌花丛、柳陌花街、柳陌花衢、柳暖花春、柳泣花啼、柳衢花市、柳巷花街、柳弱花娇、柳圣花神、

彩笔生花、下马观花、走马观花、火树银花、火树琪花、铁树开花、火烛银花、妙笔生花、笔下生花、明日黄花、雾里看花、锦上添花、闭月羞花、咏月嘲花、秋月春花、水月镜花、口舌生花、水性杨花、水月镜花、头昏眼花、败柳残花、笔头生花、笔下生花、秋月春花、披红戴花、梦笔生花、镜里观花、羯鼓催花、口吻生花、遍地开花、彩笔生花、步步莲花、簇锦团花、翠竹黄花、过时黄花、路柳墙花、流水桃花、驿寄梅花、人面桃花、

菊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白居易〈惜牡丹花二首》: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醉花阴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牡丹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郡庭惜牡丹》 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赏山园牡丹有感》 洛阳牡丹面径尺,鄜畤牡丹高丈馀。 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见辄谓无。 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棰驱群胡!

《牡丹芳》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冷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映叶多情隐羞面,卧丛无力含醉妆。

《牡丹》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妖万态破朝霞。

卓锦•万代兰——新加坡国花。金达莱——朝鲜国花。睡莲——泰国国花。

樱花——日本国花。 毛茉莉——菲律宾国花,也是印尼的国花 郁金香——荷兰、土耳其、匈牙利伊朗的国花。矢车菊——德国国花。石榴花——西班牙国花(一说香石竹)。 香根鸢尾——法国国花。 油橄榄花——希腊、突尼斯、塞浦路斯的国花。 莲花——埃及国花,也是印度和斯里兰卡的国花。 丁香花——坦桑尼亚国花。 糖槭树花——加拿大国花。 赛波花——阿根廷国花。 仙人掌、大丽菊——墨西哥国花。 雏菊——意大利国花。 玫瑰花——美国、英国、西班牙、卢森堡、保加利亚的国花。 雪松——黎巴嫩国花。 白蔷薇——罗马尼亚国花1、兰花。折茎聊可佩,入室自成芳。

1。兰花2月-3月我国南方多数地区,川西平原、云贵高原也有。

2、水 仙。1-4月。我国南方多数地区,川西平原、云贵高原也有人工栽种。

3、菊 花。原产中国河南等地,2-4月。

4、桂 花9-10月。中国西南部、四川、云南、广西、广东和湖北等省区均有野生

5、荷 花。6-9月我国南方多数地区,东北、华南、川西平原、云贵高原也有人工栽种。

6、梅 花。12月至3月我国南方多数地区,东北、华南、川西平原、云贵高原

7、山 茶。2~3月:我国南方多数地区,川西平原、云贵高原也有分布。

8、月 季。5~6月及9~10月全国各地

9、牡 丹。4-5月全国各地

10、杜 鹃。新疆外南北各小区均有分布。

美化生活,提高生活品位;净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优化生活环境

北京——菊花、桂花 天津——月季 石家庄——月季 邯郸——月季 邢台——月季 承德——玫瑰

张家口——大丽花 保定——兰花 太原——菊花 长治——月季 大同——波斯菊 呼和浩特——丁香 包头——小丽花 沈阳——油松(市树) 丹东——杜鹃 大连——槐花 长春——君子兰

延吉——玫瑰 锦州——月季 阜新——黄刺玫 丹东——映山红 鞍山——金银花 抚顺——玫瑰

本溪——天女木兰(天女花) 辽阳——月季 盘锦——鹤望兰 哈尔滨——丁香 佳木斯——玫瑰

上海——白玉兰 南京——梅花 淮阴——月季 常州——月季 无锡——杜鹃、梅花 扬州——八仙花

徐州——紫薇 杭州——桂花 绍兴——兰花 宁波——茶花 温州——茶花 金华——山茶

湖州——百合花 合肥——桂花 安庆——月季 福州——茉莉 三明——杜鹃 泉州——刺桐

漳州——水仙花 南昌——金边瑞香 景德镇——山茶 乐平——樟树(市树) 井冈山——映山红

济南——荷花 威海——月季 青岛——耐冬 荷泽——牡丹 荣城——杜鹃 郑州——月季 商丘——月季

开封——菊花 洛阳——牡丹 安阳——紫薇 焦作——月季 平顶山——月季 许昌——荷花 南阳——桂花

新乡——石榴 鹤壁——迎春花 驻马店——月季 信阳——月季 武汉——梅花 老河口——桂花

黄石——石榴 宜昌——月季 襄樊——紫薇 荆门——石榴 荆州——广玉兰 黄冈——油菜花

长沙——杜鹃 衡阳——月季、茶花 岳阳——栀子花 湘潭——月季 株洲——红继木 常德——栀子花

广州——红棉 中山——菊花 汕头——金凤花 佛山——玫瑰花 湛江——紫荆花 韶关——杜鹃花

珠海——杜鹃花 深圳——叶子花 南澳——石榴花 惠州——叶子花 肇庆——莲花 东莞--指甲花

三亚——三角花 南宁——朱槿 桂林——桂花 重庆——山茶花 成都——芙蓉花 贵阳——兰花

昆明——云南山茶 大理——杜鹃 东川——白兰 拉萨——玫瑰 西安——石榴 汉中——栀子花

兰州——玫瑰 西宁——丁香 格尔木——红柳 银川——玫瑰 乌鲁木齐——丁香

洋紫荆——香港特别行政区代表花 莲花——澳门特别行政区代表花 杜鹃——台北市花

宝宝诞生 —色泽淡雅且富清香者为宜,表示温暖、清新、伟大。如蔷薇、雏菊、星形花等

祝贺生日——赠送生日花最为贴切,玫瑰、菊花、兰花、盆栽亦可,表示永远祝福

开张大吉——采用颜色艳丽的花环、花篮,表示辉煌腾达,适合花朵硕大华丽的花,如洋兰、 玫瑰、康乃馨等

乔迁之喜 —— 赠送稳重高贵花木,如剑兰、玫瑰或盆栽、盆景, 以示隆重之意

新春佳节 —— 松枝、梅花、菊花、兰花、盆栽宜,象征坚贞、富贵、胜利

探望病人 —— 剑兰、玫瑰、兰花均宜,避免送白、蓝、黄之色与香味、野味过浓的花,要注意 忌送的数目:

悼念逝者 —— 白玫瑰、栀子花、白莲花或素花均可,象征惋惜、 怀念之情

送花常识

新春佳节 可选送大丽花、牡丹花、水仙花、桃花、吉庆果、金桔、状元红、吉祥果等表示吉祥。

祝贺开业 可选红月季、牡丹、一品红等,表示开业大吉,生意兴隆。

看望父母 可选剑兰花、康乃馨、百合花、菊花满天星、后插成花蓝或花束、祝父母百年好和,幸福美满。

探望病人 可选素静淡雅的马蹄莲、素色苍兰、剑兰、康乃馨表示问候,并祝愿早日康复。

送别朋友 赠一束芍药花,表示依依惜别之情。

迎接亲友 可选紫藤、月季、马蹄莲组成花束表示热情好客。

夫妻之间 可互赠合欢花,合欢花的叶子两两相对合抱,是夫妻好合的象征。

热恋的情人 可互送玫瑰花、蔷薇花或桂花,这些花以其美丽、雅洁芬芳而成为爱情的信物和象征。

祝贺新婚 可送花色艳丽、花香浓郁的鲜花,如百合、玫瑰、牡丹、月季等表示富贵吉祥,幸福美满。

祝长辈华诞 可选送长寿花、大丽花、迎春花、兰花等寓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祝同辈生日 可选石榴花、象牙花、红月季等,含有青春永驻前程似锦的祝愿。

送工商界朋友 可送杜鹃花、大丽花、常春藤等祝福其前程似锦,事业成功。

送离退休同志 可选兰花、梅花、红枫、君子兰、敬祝正气长存,保持君子的风度与胸怀。

玫瑰 爱情、爱与美、容光焕发 红玫瑰 热情、、热烈的爱、热爱着您 粉玫瑰 初恋、浪漫

白玫瑰 纯洁、高贵、尊敬 黄玫瑰 胜利、道歉、希望、爱的开始、父亲之花 黑玫瑰 独特专一

香槟玫瑰 真心真意、我只钟情你一个 玫瑰捧花 幸福之爱 剑兰 步步高升、生活美满、官运恒升

菊花 清高,长寿,高洁 黄菊 健康、长寿、尊敬、文人的象征 白菊 哀思、纪念、怀念

勿忘我 不要忘我、永恒 满天星 关怀、万能配花 马蹄莲 高雅、脱俗、不凡 ]

郁金香 爱的表白、荣誉、祝福永恒 红郁金香 爱的宣言、喜悦、热爱 粉郁金香 美人、热爱、幸福

黄郁金香 高贵、珍重、财富 紫郁金香 无尽的爱、最爱 白郁金香 纯情、纯洁

双色郁金香 美丽的你、喜相逢 百合 顺利、心想事成、祝福、高贵 香水百合 纯洁、婚礼的祝福、高贵

白百合 纯洁、庄严、心心相印 黄百合 爱慕 康乃馨 母亲我爱您、热情、真情

红康乃馨 相信你的爱、祝母亲健康长寿 粉红康乃馨 热爱、亮丽、祝母亲永远年轻

黄康乃馨 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白康乃馨 吾爱永在、真情、纯洁、对母亲的怀念

洋兰 贵族之花、生日之花 情人草 朦胧、浪漫 红掌 大展宏图、红运当头

天堂鸟 大鹏展翅、贵宾之花、自由吉祥 向日葵 爱慕、光辉、忠诚

非洲菊/扶郎 大方、热情 有毅力,不怕困难 翠菊 追想、可靠的爱情、请相信我 紫罗兰 永恒的美

万年青 友谊长存 常春藤 友情,忠诚的爱 兰花 友谊,喜悦 富贵竹 吉祥富贵 大丽花 大吉大利

一品红 普天同庆 银芽柳 希望光明 荷花 纯洁 水仙 吉祥如意 雏菊 纯洁无暇、真爱

段姓来源有三:

1、出自姬姓,是春秋时期政武公的儿子共叔段的后代。春秋时,郑武公的妻子武姜生大儿子庄公的时候难产,生二儿子叔段的时候却很顺利,因此她喜欢叔段而不喜欢庄公。郑武公病重时她请求郑武公废长立幼,让段叔继承王位,郑武公没有答应。庄公当了郑国国君后武姜又请求把制作为段叔的封地,庄公不答应,而把京城封给了段叔,段叔与姜氏勾结,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并准备袭击庄公,庄公知道后立即派兵讨伐段叔。段叔大败,逃到共,称为共段叔。他的子孙后来四处分布,有的姓段,有的姓共叔,还有的以共作为姓氏。这就是所说的河南段氏。

2 、出自复姓段干木的后代。战国时期有复姓段干木,原是晋国人,后到魏国,他的后代有以单姓段为姓氏的。这就是山西段氏。

3、 出自辽西鲜卑族后裔。西晋时有一个部落首领叫段务目尘,被封为辽西公。他的领地有三万家,分布在辽宁西部。后来与汉人杂居后多以段作为姓氏。是为辽西段姓。

4 、云南蛮段氏。魏末短延末蛮代为酋帅,裔孙凭到朝廷作官后被拜为云南刺史,后传下这支段姓。

段姓分布

段氏的发源地主要有:一是河南北部共叔段的一支;二是出自段干邑的段干木的一支,段干邑现已不可查;三是出自辽宁西部的鲜卑部落。大体上来说,在姓氏的发展史上段姓应是一个典型的北方民族,源于北方,大举发展于北方,尤其是陕西、甘肃两省最旺盛。据有关资料记载,西汉文帝时有段印任北地都督,其子孙始居武威(今甘肃境内),传至十七世孙段荣,北魏时任定州、秦州刺史。短荣的八世孙段楹任大理司直。其后代世代为官,在汉至隋唐时,陕西、河南、河北、云南都有了段氏的子孙。从整体上看,段氏的分布主要在北方。

郡望堂号

郡望:

1、 京兆郡: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治所在长安。三国魏将辖区改称京兆郡。

2 、武威郡:汉间在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此支段氏的始祖为西汉段贞。

3 、扶风郡:汉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三国时改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西晋移至池阳。

堂号:

1 、君轼堂:战国时期魏国的段干木不肯作官,魏文王却认为他很能干,于是亲自登门拜访,段木干跳墙躲了起来,不肯与之相见。文侯依然很尊敬他,每次从他的门前经过时都要站在车的横木上肃立,并说:“段干木是贤人,我能不轼吗?”

2 、段氏还有以武威、京兆为堂号的。

段姓家谱

全国:段氏宗谱卷、段氏族谱二十卷首一卷

山西:洪洞晋洪洞冯张村段氏家谱一卷

江苏:丰县段氏族谱四卷、金坛段氏家乘十卷首一卷、句容句曲段氏重修宗谱八卷

浙江:常山段氏宗谱不分卷

安徽:寿县段氏宗谱四卷首一卷

福建:建阳兴田段氏族谱二十一卷

江西:萍乡萍西段氏族谱卷、波阳段氏宗谱十卷

湖北:新洲段氏宗谱四卷首五卷、利川厚坝段氏族谱四卷

湖南:凝益段氏五修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湘潭城北段氏宗谱不分

卷、邵阳段氏族谱三十二卷首二卷

四川:江北段氏宗谱十九卷、内江段氏家乘四卷、内江段氏家乘二卷

历史名人

段思平:五代时南方大理第一世王,他出自白蛮大姓,原通海节度使,世为南昭贵族。公元937年,建立大理国。

段志玄:唐朝齐州临淄人,少年为无赖,屡屡犯法,隋末客居太原,为李世民所赏识,随从李渊父子起兵。潼关之战中击退屈突通,后从李世民讨王世充。世民即位,封樊国公,后改褒国公。

段业:京兆人,十六国时期凉州地区政权首领。曾出任后凉建康太守,公元397年脱离后凉。推他为凉州牧。三年后改为凉王。

段文昌:唐朝著名宰相。

段干木:战国初魏国人,姓段干,名木。求学于子夏,受魏成子推荐,受到过魏文侯的礼敬。魏文侯相当崇敬他。

段规:先秦时期曾以崇高的声誉而被韩康子礼聘为相。

段安节:唐齐州临淄人。成式子。自幼喜欢音乐,能唱歌,对音律也颇有研究。著有《乐府杂录》,记载开元以后的乐部、乐器、节目、演员等。

推荐于 2017-09-04

念之屋1对1免费测资深职业占卜师已回答4563人问题

段姓的起源

老师很耐心的回答问题

跟暗恋对象表白成功了,谢谢老师

查看全部3个回答

相关问题全部

段姓的来源

1、源自共叔段,根源于姬姓,属黄帝的后代。段姓受姓始祖是共叔段。他的曾祖父是周厉王,公元前841年,发生 “国人暴动”, 厉王死于囚所。 2、来自段匹磾,根源于鲜卑族后裔。段匹磾,辽西石城人。据《辞海》载,西晋时,鲜卑族的一个部落首领叫段务勿尘,在归顺朝廷后被封为辽西公。 3、云南白族(还有哈尼族),根源于段思平。唐宋时期,在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白蛮出身的段思平,建立了大理王朝,其子孙在这里相继统治了317年 (737—1053年)。 扩展资料 段姓名人 1、段韶 段韶(?-571年),字孝先,小字铁伐,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南北朝时期北齐开国功臣,姑臧县侯段荣长子。少时善长骑射,有将帅之才,得到姨夫高欢器重,视为心腹随军消灭尔朱兆、抵御宇文泰、征讨玉壁。 高欢死后,嗣子高澄嗣位,段韶镇守晋阳,随征颍川。后击讨南梁、平定内乱,数败北周。武平二年(571年),周军寇掠,病重回京,封乐陵郡公,不久病死。后主高纬在东堂为其举哀,赠假黄钺、相国、太尉、录尚书事、使持节、都督朔并定赵翼沧齐兖梁洛晋建十二州诸军事、朔州刺史,谥号忠武。 2、段续 段续,字绍先,号东川,兰州段家滩人。明世宗嘉靖二年 (1523)癸未科进士,历任云南道御史,湖广参议后升密云兵备副使等。。晚年辞官后,返回兰州,深感兰州地区黄河两岸农民屡遭干旱之苦,便自备木料,聘请工匠,按图仿制。 但因对构造原理未尽精通,几番失败,几经修改图纸,终告成功。段续首次创建的一轮水车,安装在段家滩小南河,后人称之为“祖宗车”。此后,兰州黄河两岸农民均依式仿造,用水车浇灌农田,收效显著,至1949年兰州解放前夕,全市有水车252轮,提灌面积达10万余亩。 3、段霖茂 段霖茂(1904~1975) 别名雨农,湖北英山鸡鸣河人,国民党陆军中将。 1925年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后任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大队第三队少尉区队长。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宣传大队第二支队中尉支队长,总司令部补充第五团三营十二连连长,第二师六十五团三营上尉连长,浙江宁波市公安局政治部少校宣传科长。参加北伐战争。 -段姓

32 浏览187402019-06-06

段氏的由来起源那里

1、源自共叔段,根源于姬姓,属黄帝的后代。段姓受姓始祖是共叔段。他的曾祖父是周厉王,公元前841年,发生 “国人暴动”, 厉王死于囚所。 2、来自段匹磾,根源于鲜卑族后裔。段匹磾,辽西石城人。据《辞海》载,西晋时,鲜卑族的一个部落首领叫段务勿尘,在归顺朝廷后被封为辽西公。 他的领地内原有三万家,分布在今辽宁西部。但后味他的领地被十六国之后赵 石虎于太宁元年(349年)占领,其属民逃到中 原各地,与汉 人杂居,并逐渐与汉人融合,在生活习惯上也没有两样。 又据清人张澍《姓氏寻源》一书载,段务勿尘本鲜卑人檀石槐之后,其属民在与汉人融合之后,其东晋怀帝时的左贤王兼幽州刺史,段匹磾,作为段务勿尘之后人,即将这“段”作为这些属民统一的姓氏,使之成为段姓族人重要的一支。是为辽西段姓。 3、云南白族(还有哈尼族),根源于段思平。唐宋时期,在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白蛮出身的段思平,建立了大理王朝,其子孙在这里相继统治了317年 (737—1053年)。

扩展资料:

段姓名人: 段韶:南北朝时北齐姑臧武威人,累官至左丞相,封平原郡王。 段随:十六国时西燕人。初为西燕大将,国内大乱之时被推为王,旋被杀。 段业:西安人,十六国时北凉国君,初为后凉建康(今甘肃省高台南)太守,后为匈奴人所拥立,在位三年被杀。 段规:先秦时期曾以崇高的声誉而被韩康子礼聘为相。 段干木:战国时魏国人,求学于子夏,与田子方、李克、翟璜、吴起俱为魏国才士。其潜学守道,不事诸侯,受到魏文侯敬重,据传文侯每过段干木家门,定站立伏于车前横木,以示尊敬。 段会宗:天水上邽(今甘肃省天水)人,西汉任西域都护、雁门太守等职。为人义气,重功名,受到各族敬畏。 -段姓

14 浏览7022019-09-12

段姓的由来

段姓,大理国国姓,先祖出自周王族支系,源于姬姓郑氏。 姓氏起源: 1、源自共叔段,根源于姬姓,属黄帝的后代。段姓受姓始祖是共叔段。他的曾祖父是周厉王,公元前841年,发生“国人暴动”,厉王死于囚所。据《左传》、《史记》的记载,周宣王继位,把他的弟弟姬友分封到镐京附近的郑(今陕西省华县)。姬友就是共叔段的祖父郑桓公。他是周幽王的司徒。公元前770年,犬戎攻破镐京,姬友死于王事。姬友的长子姬掘突继位,助周平王东迁洛邑有功,仍为周朝司徒,并把郑室迁到洛阳东南,史称“新郑”。故城至今保存完好。武公娶了申侯的女儿武姜,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寤生”,因难产,姜氏受了惊吓,对他一直不喜欢。姜氏后来又生了一个儿子叫“段”,人们称他“叔段”。共叔段死后,家人子孙四处逃散。郑庄公的儿子郑厉公继位,态度有所改变,他曾对臣下说:“不可使共叔段无后于郑。”并于周釐王四年(公元前678年)将出奔在卫国的共叔段的孙子公父定叔及其家人迎回郑国。公父定叔的父亲名叫公孙滑,定叔回郑以后,共叔段的子孙始称“公孙段氏”。这就是所说的河南段氏。共叔段的后代子孙将“段”作为自己的姓氏,这表明了他的后代子孙对共叔段的爱戴与尊重。 2、来自段匹磾,根源于鲜卑族后裔。段匹磾,辽西石城人。据《辞海》载,西晋时,鲜卑族的一个部落首领叫段务勿尘,在归顺朝廷后被封为辽西公。他的领地内原有三万家,分布在今辽宁西部。但后味他的领地被十六国之后赵皇帝石虎于太宁元年(349年)占领,其属民逃到中原各地,与汉人杂居,并逐渐与汉人融合,在生活习惯上也没有两样。又据清人张澍《姓氏寻源》一书载,段务勿尘本鲜卑人檀石槐之后,其属民在与汉人融合之后,其东晋怀帝时的左贤王兼幽州刺史,段匹磾,作为段务勿尘之后人,即将这“段”作为这些属民统一的姓氏,使之成为段姓族人重要的一支。是为辽西段姓。 3、云南白族(还有哈尼族),根源于段思平。唐宋时期,在今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一带,白蛮出身的段思平,建立了大理王朝,其子孙在这里相继统治了317年 (737—1053年)。白蛮就是白族,段姓一直是白族的大姓之一。特别是大理王朝被蒙古人忽必烈灭亡之后,有更多的白族人改姓段氏。如今在大理一带,多为段姓。清人张澍在《姓氏寻源》中说:“云南蛮段氏,魏末段延没蛮,代为酋帅。裔孙凭入朝,拜云南刺史,本出武威。”这就是云南段氏的来历。始祖段延是出自武威的地道的汉人,是共叔段子孙西迁武威后的后裔。如此看来,云南段氏同河南段氏本是同根生,云南段氏被世人视为白族(还有的是哈尼族)。清人冯苏在《滇考·段氏大理始末》一数千字的长文中说:“段氏之先为武威郡人。唐天宝末,段俭魏佐南诏王蒙氏有功,赐名忠国,擢清平官(相当于宰相)。六传生思平。”

9 浏览3022017-12-16

段姓的起源

段姓是大理国国姓。 先祖出自姬姓周王族支系,源于姬姓郑氏。段字的本义是锤击、锤炼的意思。段字的来历当与开采石料、打磨石器有关,它的起源应该是非常古老的。远古祖先在人类历史的最早阶段就学会了使用和制造工具,在悠久漫长的史前时代,人类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 段氏是指专门从事锻铸的工匠和管理人员。段氏对于创造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推进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段姓是汉字姓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18位。2006年中国段姓人口排名第82位,在韩国也有分布。

扩展资料:

现存的段氏族谱,大多修撰于明、清时期和民国时期,而尤以清代和民国时期的为多。20世纪末期,修谱之风再次盛起。现代、当代的段氏族谱,除了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中的优秀部分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表现出浓厚的民主思想。主张强族兴邦。 段姓的家乘谱牒现在在各级图书馆社科研究单位所收藏的有百种以上。在民间段氏人家所收藏的则在千种以上。 —段姓

19 浏览217912019-12-16

段氏 的起源

1、出自姬姓,是春秋时期郑武公的儿子共叔段的后代。春秋时,郑武公的妻子武姜生大儿子庄公的时候难产,生二儿子叔段的时候却很顺利,因此她喜欢叔段而不喜欢庄公。郑武公病重时她请求郑武公废长立幼,让段叔继承王位,郑武公没有答应。庄公当了郑国国君后武姜又请求把制作为段叔的封地,庄公不答应,而把京城封给了段叔,段叔与姜氏勾结,不断扩张自己的势力,并准备袭击庄公,庄公知道后立即派兵讨伐段叔。段叔大败,逃到共,称为共段叔。他的子孙后来四处分布,有的姓段,有的姓共叔,还有的以共作为姓氏。这就是所说的河南段氏。 2、出自复姓段干木的后代。战国时期有复姓段干木,原是晋国人,后到魏国,他的后代有以单姓段为姓氏的。这就是山西段氏。 3、出自辽西鲜卑族后裔。西晋时有个部落首领段务目尘,被封为辽西公。他的领地有三万家,分布在辽宁西部。后来与汉人杂居后多以段作为姓氏。是为辽西段姓。 4、云南蛮段氏。魏末短延末蛮代为酋帅,裔孙凭到朝廷作官后被拜为云南刺史,后传下这支段姓。

1 浏览962016-03-15

1评论

djwlovelf赞

一会是叔段,一会又是段叔……………………

评论两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365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1
下一篇2024-04-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