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翠是沈从文《边城》中的女主人公,是作者倾注着"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
翠翠是一位清纯可爱的乡村女孩,是美的化身。她的爱情故事是一首凄美的歌,她是作者乡恋情感与怀旧思想孕育起来的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作者也通过翠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出了对“现代文明”的无情批判。
扩展资料
《边城》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翠翠是沈从文《边城》中的女主人公,是作者倾注着“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沈从文在《老伴》《水云》等文中说过,翠翠是由“绒线铺的小女孩”、青岛崂山的“一个乡村女子”以及“身边新妇”(即夫人张兆和)三个原型“合成”的。
参考资料:
《雪花那个飘》是电视剧《北风那个吹》的姊妹篇,由安建导演,高满堂编剧,张译、潘雨辰、刘威葳、涂松岩、毛孩等主演。剧中主要讲述了1977年中国第一代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当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到美丽而又遥远的凤凰屯时,整座村庄都沸腾了。从插队的知青到村里的柴火妞,大家都跃跃欲试,想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知青赵长天和柴火妞刘翠翠便是众多凤凰屯考生中的代表。
剧本以情动人,从多位大学生的视角出发讲述那个特别年代年轻人的喜怒哀乐,以宁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一班为剧情发生地,串起了那个火热的年代,也唤起无数经历过那个年代人们的集齐回忆。
这里我将从赵长天和刘翠翠(初萌)、陶自然和李阔、冷雪松和徐文丽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来解析特殊年代下的人们对爱情的追求。
人物之间家庭背景的差异,注定有缘无份。
1知青赵长天和柴火妞刘翠翠之间即使能跨越阶层爱恋,但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他们的城乡差异,使得赵长天父母反对。
赵长天是凤凰屯的插队知青,为人正直,仗义侠气,愿打报不平,敢作敢为。刘翠翠是凤凰屯小学的民办教师,她人漂亮,心地善良,也一直暗恋着来自城市的赵长天,她与赵长天的关系一直是模糊不清的,直到赵长天回城备考期间,刘翠翠心里放不下,跑去探望他。
但赵长天父母的态度直接给刘翠翠心上浇了一盆冷水,长天的父母完全不认可翠翠这个农村来的准儿媳,一来担心长天备考分心,二来担心翠翠会赖上他们家,坚决不收留人生地不熟的翠翠,让她独自去住旅店。
这里与翠翠情况相反的是初萌,她年轻漂亮,家庭背景优越,父亲是著名的经济学教授,可谓是天之娇女。当这样一个完美的女孩出现在赵长天父母面前时,他们又完全是另外一种面孔,左打听右打听,恨不能立马就让他俩结婚。
赵长天父母对待两个同样喜欢他们儿子的女孩,态度大相径庭,这也印证了感情是两个人的事,但是要结婚那就是两家人的矛盾了。两个人走到一起不仅需要感情基础,还需要契合度,家世、学识、教养等等都会莫名的出现在两人之间的天平上,这是人性,也是一种现实。
2他们之间的情感差异,不对等的感情投入,注定了刘翠翠的悲苦。
赵长天和刘翠翠之间的感情一开始就不对等,翠翠热爱着长天,但是长天对翠翠却是一种十分模糊的感觉,应该说是介于爱与感激之间的一种情感状态。所以在翠翠找他时,父母不同意让翠翠留宿家中,他也没有坚持,直接带翠翠去了旅店。
但是赵长天酒后一时把握不住,在旅店里与刘翠翠同了床。事后他对这件事印象模糊,多次追问刘翠翠要印证此事,刘翠翠一直对赵长天含糊其词,一方面时羞于启齿,另一方面也不想让赵长天考大学分心。在感情上,女孩一旦认真是会不顾一切的,她在之后屡次在关键的时候,帮助赵长天渡过难关,全力支持他考上大学。
在感情上,翠翠很认真,甚至为了赵长天能够参加考试,即使赵长天胃痛的起不来,冰天雪地里,她一个弱女子硬是挺着背他到考场,最后赵长天顺利参加完了考试并且考上宁州师范学院,但是刘翠翠因为劳累晕倒与高考插肩而过,有些时候一个转身可能就是一辈子。
爱情是什么,爱情就是可以为之生,也可以为之死的东西。刘翠翠对赵长天无疑就是这样的,但是这样不对等的情感注定以悲剧收场。
3责任不等同于爱情,刘翠翠的孩子让赵长天觉醒,但是那却与爱情无关。
那次旅店他们同床后,刘翠翠怀上了身孕,在赵长天懵懂不知的情况下,刘翠翠在荒郊野外冷风寒雨中,生下了早产的女儿刘花儿。她因受风寒太重,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后来还因感情受挫,心情郁闷,还患上了癌症。
赵长天知道事情的真相后勇敢的接受了这个事实并且承担了责任,照顾刘翠翠母女,医好了翠翠的病,只是可惜这是赵长天作为男人的担当,是一种责任,但是无关爱情,所以刘翠翠最后只能选择和同村的曹无名结婚,因为她知道自己在赵长天心中的位置。
爱是纯粹的,就像赵长天和初萌那样,他们有笑有闹,但是彼此是对方眼中的唯一,因为在赵长天眼中:“只有初萌真由美”。
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造就了特殊的人物关系,
1由于内疚产生的恐惧,在李阔的大度中化解。
由于历史的原因,陶自然在游行中失手将李阔推下台造成他的终身残疾,家破人亡,陶自然
考上宁州师范的第一天看到李阔坐着轮椅出现在她面前,她震惊、惭愧、自责,之后在李阔老师的课堂上屡屡逃课,这是内疚产生的逃避心里。李阔很坦然的接受了这个现实并且原谅了陶自然,还帮她辅导功课,这样大度的男人让陶自然心生敬仰。
2从敬仰到爱恋需要勇气,也需要时机。
陶自然与李阔之间从一开始的内疚到后来的仰慕再到最后的爱恋,好像错综复杂,但又水到渠成。
从特殊年代走过来的大学生们,他们充满朝气,有想法,当高干子弟冷雪松唱着啦啦歌出现在班上并声情并茂的讲了《追捕》的故事情节后,给所有的同学说了一句:“你们猜高仓健像谁?李阔!”这一句话像一枚炸弹一样砸在了陶自然的心上,她对李阔的情感发生了变化。
之后陶自然频繁的以各种理由接触李阔,班上搞文艺汇演,她坚持选择了一首湖北民歌来演唱,因为李阔时湖北人,她就有充足的理由要求李阔陪她一起练习。爱情的种子在他们之间萌芽,这段感情虽然有违礼法,但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跳开历史开解读,就像他们这代从特殊年代走来的大学生,每个人身上都有故事,有的已经结婚生子,有的年纪一大把,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大度的同学们所认可,从他们召开的“什么时爱情”的辩论会就能看出,大多数师生还是很支持他们之间的爱情。
虽然最终李阔还是选择离开,但是不可否认在他心里,已经将陶自然放在心里了,有时拥有爱情很美好,很圆满,但是更多时候,留下缺憾的美才更能打动人心,产生共鸣,试问有谁不为他们两的错过而惋惜和难过的呢?这或许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
不同人物之间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差异。
高干子弟冷雪松和农民出身徐文丽之间正是由于两人的完全不同而互相吸引。
冷雪松是军区冷司令的儿子,上大学之前是警察,他一直给你很高傲很霸道的感觉,这可能也是他的出身带给他的优越感。在学校里他挑衅班上的任何人,韩老六差点被他逼疯,吕卫兵被他鄙视的抬不起头,班上最小的丁学武被他无情的嘲笑等等,他在大家眼中就是个纨绔子弟,当然在徐文丽眼中也是如此。
徐文丽是班上的学习委员,成绩优秀,酷爱写诗,已经到了魔性的地步,甚至差点因为和陶自然打赌而走上绝路,好在丁学武将她的代表诗作《致远方》投给了黄河诗社才挽救了她,也让她一举成名,成了大家眼中出名的诗人,如果不是徐文丽的诗作发表,可能永远不会和冷雪松有交集,但是感情可能就是那一瞬的闪耀照进了彼此的心里,荡起了浪花。
徐文丽碍于彼此的成才背景和生活经历,一直拒绝冷雪松的追求,直到最后冷雪松为救火而留下残疾,徐文丽才勇敢的放下包袱,表白自己的感情,但是他们还是没能在一起,为什么美好的爱情都是开头美好而结局凄惨,这可能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吧。
小结:
《雪花那个飘》不是一部简单的电视剧。其中经历过那个特殊年代的人,从中看的是情怀,从未经历的我们,从中看的是感动。爱情在任何年代,任何时期都是被歌颂的对象,因为我们都向往美好而伟大的爱情。
这部电视剧也拉近了两代人之间的距离,在他们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叙说经历那时代的趣事,一家人有说有笑,想必没有比这再幸福的事了。
边城梗概
《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34年。该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边城梗概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边城梗概(一)
小说主人公是摆渡船的老船夫及其孙女翠翠。故事围绕翠翠的爱情纠葛展开。茶峒掌水码头的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大老和滩送老二同时爱上翠翠,翠翠只钟情於老二,祖父只知大老曾来求亲,不知孙女心事。兄弟两相约以唱歌争得翠翠的心,哥哥自知非弟弟敌手而自动退出后淹水而死。顺顺和老二由此对翠翠祖父产生误会,顺顺要老二另结一门富家亲事,老二的心却仍在翠翠,遂赌气沿河下行,祖父已察觉此事,心中郁闷旋於某夜雷雨中去世了,而翠翠则一直等著老二。
边城梗概(二)
《边城》的故事情节,简朴优美。在依山傍水的边城碧溪咀的白塔下。住着一个靠摆渡为生的老船公和他相依为命的外孙女翠翠,他们过着勤劳而安闲的生活。老人不愁吃穿,心中唯一操心的是为活泼可爱的翠翠找个好婆家。掌管水码头的船总顺顺有两个儿子,同时都爱着翠翠。大儿子天保托人捎话给老船公提亲,而翠翠不爱老大,却很爱他的弟弟傩送。船总有意让老大娶翠翠,盼望老二能够和有一座崭新碾坊作陪嫁的王团总的女儿结婚。当兄弟两人发现都在爱着翠翠时,哥哥天保就主动退让,乘船离去,途中失事,不幸淹死。老二在暗中爱着翠翠却得不到她的理会,家中又逼迫他接受新碾坊,于是赌气之下就离开了桃源。老船公忍受不住这沉重的打击,地雷电暴雨袭击的一个夜晚,悄然死去。翠翠接替了外祖父的事业,继续撑船摆渡客人,她怀着对老人的哀悼和对傩送的挂念,带着“软软的、酸酸的心”等着,等着。他“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是一出健康纯洁又情丝缠绵的爱情悲剧。作者并非想以曲折复杂的三角恋情来招徕读者,而是借这一曲爱情的哀歌歌颂湘西劳动人民的道德品格和思想灵魂。
边城梗概(三)
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独门独院里,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是个洒脱大方,喜欢交朋结友,且慷慨助人的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像他一样豪放豁达,不拘俗套小节。老二的气质则有些像他的母亲,不爱说话,秀拔出群,叫傩送。小城里的人提起他们三人的名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相貌英俊的青年水手傩送,傩送在翠翠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巧的是,傩送的兄长天保也喜欢上了翠翠,并先傩送一步托媒人提了亲。兄弟两人都决定把话挑明了,于是老大就把心事全告诉了弟弟,说这爱是两年前就已经植下根苗的。弟弟微笑着把话听下去,且告诉哥哥,他爱翠翠也是两年前的事,做哥哥的也着实吃了一惊然而此时,当地的团总以新磨坊为陪嫁,想把女儿许配给傩送。而傩送宁肯继承一条破船也要与翠翠成婚。爷爷自然是晓得孙女的心事,却愿让她自己做主。兄弟俩没有按照当地风俗以决斗论胜负,而是约定采用公平而浪漫的唱山歌的方式表达感情,让翠翠自己从中选择。傩送是唱歌好手,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心灰意冷,断然驾船远行做生意。碧溪边只听过一夜弟弟傩送的`歌声,后来,歌却再没有响起来。老船夫忍不住去问,本以为是大老唱的,大老讲实情讲出后便去做生意,几天后他听说老大坐下水船出了事,淹死了码头的船总顺顺也忘不了儿子死的原因,所以对老船夫变得冷淡。老船夫操心着孙女的心事,后终于耐不住去问,傩送却因天保的死十分怪责老船夫,自己下桃源去了。船总顺顺也不愿意翠翠再做傩送的媳妇,毕竟天保是因她而死。老船夫只好郁闷地回到家,翠翠问他,他也没说起什么。夜里下了大雨,夹杂着吓人的雷声。爷爷说,翠翠莫怕,翠翠说不怕。两人便默默地躺在床上听那雨声雷声。第二天翠翠起来发现船已被冲走,屋后的白塔也冲塌了,翠翠吓得去找爷爷,却发现老人已在雷声将息时死去了老军人杨马兵热心地前来陪伴翠翠,也以渡船为生,等待着傩送的归来。傩送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也许明天就会回来。
边城梗概(四)
在湘西小镇上生活着翠翠和她的爷爷,在一次端午节上,翠翠邂逅了二老,并从此爱上了他。不想在下一年二老的哥哥大老也爱上了翠翠,第三年。两兄弟决定向翠翠表白。大老选择向翠翠提亲,二老按照当地的习俗,给翠翠唱一夜的山歌。但翠翠喜欢的是二老。大老知道自己比不过弟弟,于是出走,因意外客死他乡。二老受到哥哥死去的阴影,同时又受到团总家**的青睐,想以碾坊做陪嫁嫁给他,他不知该如何抉择,于是在与父亲吵了一架后出走,翠翠的爷爷最终也去世了,只剩翠翠自己在河上渡船,等着二老。
小说中的翠翠是个虚化的人物,她纯洁,天真,从不轻易动气,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而兄弟俩也有各自的特色:大老豁达大气,二老俊秀细心。文中的景物描写也十分出彩,仿佛世外桃源。
《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该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边城》主要内容
在湘西小镇上生活着翠翠和她的爷爷,在一次端午节上,翠翠邂逅了二老,并从此爱上了他。不想在下一年二老的哥哥大老也爱上了翠翠,第三年。两兄弟决定向翠翠表白。大老选择向翠翠提亲,二老按照当地的习俗,给翠翠唱一夜的山歌。但翠翠喜欢的是二老。大老知道自己比不过弟弟,于是出走,因意外客死他乡。二老受到哥哥死去的阴影,同时又受到团总家**的青睐,想以碾坊做陪嫁嫁给他,他不知该如何抉择,于是在与父亲吵了一架后出走,翠翠的爷爷最终也去世了,只剩翠翠自己在河上渡船,等着二老。
小说中的翠翠是个虚化的人物,她纯洁,天真,从不轻易动气,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而兄弟俩也有各自的特色:大老豁达大气,二老俊秀细心。文中的景物描写也十分出彩,仿佛世外桃源。
《边城》中心思想《边城》是沈从文最有影响的小说代表作。小说通过湘西边地纯情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写出了一曲充满爱和美的人生颂歌:青年男女的情爱,祖孙父子的亲爱,人们相互之间的友爱,以及湘西边地风俗风景的迷人可爱……在这些爱的展示中体现了作者理想美的执着追求,他以这种具有原始野性的纯真朴实的人情美、人性美,表达了对文明都市尔虞我诈和充满铜钱臭味的人生形态的否定与反抗,表达了对重义轻财、重情轻利的完美人性的向往与追求。尽管这种理想化的人性和人生与现实社会有着相当的距离,但对它们的追寻无疑是对黑暗的现实的间接抗争,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边城》作者介绍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县人,汉族(其父为汉族),但有部分苗族(沈从文祖母是苗族)和土家族(沈从文母亲是土家族)血统,现代著名作家(备注:虽然沈从文生活在当代,但是他的作品主要集中在1949年之前,所以只称之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8年5月因心脏病突发,在其北京寓所逝世。
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以山清水秀、充满人性美和人情美的茶峒小山城为背景,叙述了美丽纯朴的湘西少女翠翠如何在“现代”文明之风的浸浴下以及爱情的折变磨难下,逐渐从半原始的自然状态成长蜕变为“成人”、“社会人”的故事。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一篇关于“成长”的小说。在行文中,作者多处以“长大成人”“大了”“成长”“长大”等词,昭示翠翠走向“成人化”和“社会化”。从《边城》的文本解读出发,翠翠的“成长”处在三个“变化”之中。
一是社会环境的变化。翠翠出生的湘西茶峒小山城,风俗淳厚、人情质朴、重义轻利,“一切总永远那么静寂,所有的人每个日子都在这种不可形容的单纯寂寞里过去”。即使河街吊脚楼里的妓女,也还保持着某种“生命的严肃感”。然而,这里毕竟不是原始洪荒的“世外桃源”,“大都市随了商务发达而产生的某种寄食者”开始落户于此。“现代”的入侵,对未经金钱、实利污染的朴质民风造成冲击。翠翠耳濡目染,“现代”的观念也悄悄在她的心里扎下了根。当她和傩送的爱情由于团总女儿的介入,直接呈现为“渡船”与“碾坊”的对立时,她第一次感到了金钱力量的可怕。“他又不是傻小二,不要碾坊,要渡船吗”乡民关于傩送是选择她还是团总女儿,是选择渡船还是碾坊的议论,以金钱为衡量标准(碾坊的收益顶十个长工干一年),使她“小小心腔中充满了一种说不明的东西”。在第八章里她无所谓地唱着:“白鸡关出老虎咬人,不咬别人,团总的**派第一。……大姐戴副金簪子,二姐戴副银钏子,只有我三妹没得什么戴,耳朵上长年戴条豆芽菜。”显然是她潜意识里对金钱观念至上的反抗。这是社会大课堂在翠翠的成长路上所上的第一课。
二是祖父心事的变化。纯朴大方、热情豪爽的祖父老牛护犊,使翠翠在没有父母的呵护爱惜下,也能无忧无虑、快乐健康地成长。随着翠翠的长大,祖父开始“有点心事,心子重重的”。原因有二:一是翠翠的长大直接使他忆起翠翠母亲的悲剧,害怕翠翠重蹈覆辙;二是翠翠人已长大了,证明自己也真正老了,必须要把翠翠交给一个可靠的人。这些有分量的心事沉沉地压在祖父的心上,也迫使翠翠开始思索自己的未来。小说在第七章写道:“我想的很远,很多。可是我不知想些什么。”不懂得翠翠心思的祖父,在面对选择大老天保还是选择二老傩送作为翠翠的终身依靠人时,提出了走车路和走马路的方式。走车路就是包办婚姻,即请媒人提亲,一切由双方家长做主;走马路是指原始的自由婚姻,以向对方唱歌的方式求爱,一切由男女双方自己做主。大老选择走车路,遭到翠翠的拒绝后(祖父还是以尊重翠翠的意愿为主,没有再作主张),自知走马路不是傩送的对手,避走下水在茨滩出事淹坏了,酿成悲剧。整个悲剧发生的过程中,翠翠只是模模糊糊地感觉到祖父的心事变化,碍于传统文化观念的束缚,苦于不能亲口说出自己爱的是二老不是大老。之后,虽然“一切依旧,惟对于生活,却仿佛什么地方有了看不见的缺口,始终无法填补起来”。而这一切直到祖父猝然而卒,翠翠才从杨马兵的口中得知事情的原委。不过,正是这种与祖父的心理对抗和磨擦中,翠翠逐渐成熟起来。这是翠翠成长历程中的第二课。
三是翠翠自我的变化。天真单纯的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使她“从不发愁,从不动气”,终日与祖父、渡船、黄狗相依生活,这时她的自我处于一种蒙昧状态。换句话说,她从未意识到自我。翠翠自我意识觉醒源于她的情窦初开,两年前的端牛节与二老傩送相遇,文中这样写道:“但是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夜晚。”朦胧的爱使她第一次意识到自我的存在。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先驱波伏娃曾指出:在以男性意识为中心的社会里,女性在成长过程中是以社会(男性)的需要为基点建立起所谓女性的理想范式,这就使女性将原是社会的、男性的要求内化为女性的自我选择,将原是外在的、文化的压抑内化为女性的自我压抑。因而,女性一旦觉醒,其反叛的对象不是外在的压迫力量,而是女性与自我的抗争。翠翠在意识到自我之后,就开始了与自我的抗争。这里有两个最显著的表现:一是翠翠的自我非常喜欢傩送,但已经将社会道德、伦理规范内化为内在品质的她却死死压抑住自己的情感(社会认为不能表白),不给自我以充分表现的机会,导致自己也不知为何而哭,为何“在成熟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这样,就造成自我的释放只能借助于梦了。小说第十八章特意写到翠翠在睡梦里尽为山鸟歌声所浮着,做的梦也常是顶荒唐的梦,而她却“从这份隐秘里,便常常得到又惊又喜的兴奋”。二是面对大老天保的走车路,同样甚懂社会操作规范的翠翠不敢以言语表达自我的意见(拒绝),她身上各种所谓“好”的品质(社会强加于她的)与自我由此产生强烈的冲突,导致自我只能产生逃避的念头,“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但她马上意识到如果真的这样做了,爷爷会拿刀杀了她!自我的变化打破了翠翠单纯快乐的生活,给她带来了无尽的忧伤、烦恼与痛苦。然而,正是这种变化,使翠翠真正成熟起来,开始用成人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
翠翠的成长与其他“成长小说”所表现的主人公成长有着极大的一致性,即成长的过程就是展示人生悖论的过程,就是呈现人生痛苦的过程,或者说,成长本身就是悖论,就是痛苦。翠翠因“现代”观念的入侵、祖父微妙心事的重压以及自我意识的觉醒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就是一种烦恼而痛苦的过程。其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变化影响着其主观意识的变化,并催使其在自我的变化中痛苦地成长。可见,沈从文在《边城》中对翠翠的形象采用的是一种动态性、渐进式的塑造方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