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简介

颜真卿简介,第1张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颜师古五世从孙[2] 、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杰出的书法家。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曾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起义军对抗叛军。唐肃宗即位后,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为河北招讨使。至凤翔,授宪部尚书,后迁御史大夫。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凛然拒贼,终被缢杀。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创“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善诗文,著作甚富,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在我们学习书法的过程中,米字格字帖在我们书法学习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我们更快的学习书法的字体特点。下面是我整理的颜真卿米字格楷书字体作品。

颜真卿米字格楷书作品

 楷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在楷书产生之前,我国的书法已产生了大篆、小篆和隶书三种书体。大篆是相对小篆而言的,一般把小篆以前所有的古文字统称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和战国时期除秦国之外的六国文字。小篆是秦统一中国之后通行的文字,它是以秦国的文字为基础,参照其他诸侯国文字,为便于书写而删繁就简、规范统一的,这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初的规范化书体。隶书是继小篆之后出现的又一代表性书体,它是在小篆的基础上产生的。隶书的产生是汉字的一次大革命,其意义不仅在于汉字从此走向了符号化,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汉字的书写方式和审美趋向,从而为楷书书法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并进而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开辟广阔的天地。

颜真卿楷书字帖作品欣赏

 于是在汉代千姿百态的隶书园地中,就直接孕育出了楷书书法艺术。遵循其规律,将中国楷书的发展史分为四个时期:即楷书的萌芽期——两汉,楷书发展期——魏、晋、南北朝,楷书繁荣期——隋、唐、五代,楷书守成期——宋、元、明、清。

颜真卿书法的书写注意问题

清代书法家宋曹(书法约言·论楷书》曰:“盖作楷先须令字内间架明称,得其字形,再会以法,自然合度。然大小、繁简、长短、广狭,不得概使平直如算子状,但能就其本体,尽其形势,不拘拘于笔画之间,而遏其意趣。使笔笔著力,字字异形,行行殊致,极其自然,乃为有法。仍须带逸气,令其萧散;又须骨涵于中,筋不外露。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方是藏锋,方令人有字外之想。如作大楷,结构贵密,否则獭散无神,若太密恐涉于俗。作小楷易于局促,务令开阔,有大字体段。易于局促者,病在把笔苦紧,于运腕不灵,则左右牵掣;把笔要在虚掌悬起,而转动自活。若不空其手心而意在笔后,徒得其点画耳,非书也。

总之,习熟不拘成法,自然妙生。有唐以书法取人,故专务严整,极意欧、颜。欧、颜诸家,宜于朝庙浩救。若论其常,当法锤、王及虞书(东方画赞》、(乐毅论)、(曹娥碑》、(洛神赋》、《破邪论序》为则,他不必取也。”

颜真卿,唐静赵万年人,中国唐代书法家。中唐杰出的书法家。他与赵孟_、刘公权、欧阳询共同创立的“颜体”楷书被称为“四书”。

开元二十二年,颜真卿入国子监,四任御史,在监迁堂任御史。因为我被骗了。

当时的权臣杨被拒绝,贬谪到平原任太守,被称为“燕平原”。建中四年,被宰相陆弃陷害,派人到李希烈起义军告他,被李希烈杀死。

唐代宗元年,颜真卿因扮演宰相袁载而被贬。三年四月,由冀州司马改为福州刺史。在福州的五年间,他关心人民疾苦,重视农业生产,热心公益事业。目前,针对抚河右径受阻,支流被淹,农田被淹的情况,引导人们在抚河中心小岛扁担洲南部修建长石坝,以缓解洪水,并在旱季引水灌溉农田。福州人为了纪念他,将柴犬命名为千斤皮,并建庙祭祀四时。

他是一个清官,尽力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杨志坚,一个来自福州的学生,虽然很穷,但却热衷于学习。他的妻子受不了贫穷,要求离婚。杨为妻子写了一首诗,可见她立志读书,却同意离婚。杨的妻子将这首诗作为离婚证据送给颜真卿。颜读了杨贵妃的诗后,同情杨贵妃的遭遇,钦佩杨贵妃刻苦钻研的精神,严惩杨贵妃的贫穷,中饱私囊,给她衣食,把杨贵妃留在府中。为此,严还发表了《评之妻》。这一判断对临川良好学风和淳朴婚俗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他是颜真卿琅琊世家的后裔,家史研究广泛而深刻。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的学者,作者是《颜氏家训》。颜真卿小时候家里缺纸缺笔。他拿着笔舔着黄土水,在墙上练字。

他的书法风格被称为“严体”,与刘公权并称“刘燕”,有“刘燕金谷”之誉。但颜真卿的书法又肥又蠢,用笔失意。书法“飞白书”的前沿性对严来说并不明显;张汤说:“骨头多肉少的叫金淑,肉多骨头少的叫朱模。”所以颜真卿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较低,但他那粗狂的书法风格却显示了男人的力量。

欧阳修曾说:“严叔叔是忠君,是仁者君子,其结局是严尊的。人们对他一见钟情,但他越活越可爱。”世界上很多人都见过宝藏,但他们并不厌倦。朱对此书赞不绝口:“点如落石,画如云,钩如金,臂如弩,无公祭之事。”对后世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朝以后,许多著名的艺术家都借鉴了颜真卿改革的成功。尤其是草,苏轼《颜体术》:“诗如诗,散文如高丽退,画如吴道子,书如面。古今之变,天下不可少。”

颜真卿的作品风格是雄秀端庄。

颜真卿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

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颜真卿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故而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扩展资料:

颜真卿传世作品以碑刻最多,楷书有《多宝塔感应碑》《麻姑仙坛记》《东方朔画像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等,行书有《争座位稿》,书迹有《自书告身》《祭侄季明文稿》。其中《颜勤礼碑》比较端庄遒劲,但笔画细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样。

《颜氏家庙碑》,书法筋力丰厚,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之一,与其早年时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浑厚大气,乃晚年之代表作。此外,当代发现的颜真卿书法作品也有部分墓志铭,如《郭虚己墓志》《王琳墓志》《罗婉顺墓志》,多属颜真卿早期作品。

颜真卿楷书世称“颜体”,与柳公权有“颜筋柳骨”之说,颜早年书风用笔庄重雄厚,细横粗竖,晚年用笔清劲健硕,易方为圆,老辣自在,结体相向,气势磅礴。对当时后世影响极大。

《颜勤礼碑》久埋地下,1922年出土,故字口保存完好,是颜氏碑刻中最能传达原迹形神的楷书作品,结字雄迈清整,刚健整肃,深受书法教学界的推重。

在书法史上,颜真卿被称为“亚圣”,其书法造诣和名望仅次于“书圣”王羲之,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而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则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裴将军诗》今见有两种传世,一为浙江省博物馆藏南宋刻留元刚《忠义堂帖》 拓本,一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墨迹本。两种书写内容无异,书法体势差别很大。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墨迹本,纸本。

颜真卿除了行书惊艳了时光,他的楷书也是精妙绝伦,他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其颜体楷书气势开张,端庄雄伟,“颜筋柳骨”中的“颜筋”说得便是颜真卿的楷书笔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179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0
下一篇2024-04-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