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的告别
人睡到不知道时候的时候,就会有影来告别,说出那些话——
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天堂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地狱里,我不愿去;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
然而你就是我所不乐意的。
朋友,我不想跟随你了,我不愿住。
我不愿意!
呜乎呜乎,我不愿意,我不如彷徨于无地。
我不过一个影,要别你而沉没在黑暗里了。然而黑暗又会吞并我,然而光明又会使我消失。
然而我不愿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如在黑暗里沉没。
然而我终于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知道是黄昏还是黎明。我姑且举灰黑的手装作喝干一杯酒,我将在不知道时候的时候独自远行。
呜乎呜乎,倘若黄昏,黑夜自然会来沉没我,否则我要被白天消失,如果现是黎明。
朋友,时候近了。
我将向黑暗里彷徨于无地。
你还想我的赠品。我能献你甚么呢?无已,则仍是黑暗和虚空而已。但是,我愿意只是黑暗,或者会消失于你的白天;我愿意只是虚空,决不占你的心地。
我愿意这样,朋友——我独自远行,不但没有你,并且再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
一九二四年九月二十四日。
《影的告别》作品简析:
《影的告别》这首诗歌,写于1924年9月,收入鲁迅散文诗集《野草》。 《影的告别》与《野草》集中的《墓碣文》、《死后》、《死火》等篇什一样,写离奇诡谲的梦境,读来晦涩难懂。我们只有了解了诗人当时所处的社会状况和诗人自己的思想情态,就不难体味诗歌所蕴含的意义。正如鲁迅晚年所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1924年,正是鲁迅在精神上处于第二个寂寞苦闷的时期。“1920年末《新青年》团体的分裂,标志着‘五四’退潮时期的开始。……那些在‘五四’高潮中一度热血沸腾,勇于反抗旧社会、旧礼教的新式青年,在‘五四’退潮后,却变得消沉、颓唐。”“然而现在何以如此寂寞难道连身外的青春也都逝去,世上的青年也多衰老了……倘使我还得偷生在不明不暗的这‘虚妄’中,我就还要寻求那逝去的悲凉漂渺的青春,但不妨在我的身外。因为身外的青春倘一消灭,我身中的迟暮也即凋零了。”面对依旧“太平”的街市,日渐沉默的青年,作为主张战斗要带“兽性”的革命斗士鲁迅,自然感到“成了游勇,布不成阵了”的寂寞,他不得不发出:“新的战友在哪里呢”的呼唤!《影的告别》,正是诗人孤独,彷徨心境的写照。诗歌以象征手法,写影与人告别时的一席话。这个“影”无疑是诗人自己的象征,这个“人(“朋友”)当是将来的黄金世界里”的热血青年。
诗歌开篇对那些曾经意气风发,如今却“睡到不知道时候”的沉默、颓唐的青年发出了激越地呼喊:“朋友,我不想跟随你了,我不愿住。/我不愿意!”,“天堂”我不愿去,“地狱”我不愿去,对幻想中的“黄金世界”我也不愿去。我甘愿面对黑暗的现实,直面惨淡的人生,那怕“彷徨于无地”。然而,面对现实,诗人的思想又是矛盾的。现实社会将向何处去诗人感到茫然。但是,诗人并不沉默,仍奋然而前行。“我终于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知道是黄昏还是黎明。……我将在不知道时候的时候独自远行。”这是一个深感孤独、寂寞的斗士的心声。最后两节,表达了诗人勇于自我牺牲、义无反顾地上下求索的坚定信念。“我将向黑暗里彷徨于无地。”“我愿意只是黑暗”,“我愿意只是虚空”,我愿意这样,朋友——/我独自远行,不但没有你,/并且再没有别的影在黑暗里。/只有我被黑暗沉没,那世界全属于我自己。”
正如鲁迅在他的杂文《这个与那个》里曾说的:孤独的精神的战士,虽然为民众战斗,却往往反为这‘所为’而灭亡。” 诗人宁愿与黑暗、虚空战死,也决不像“朋友”那样“睡到不知道时候”。
作者简介:
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发表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小说《祝福》、《阿Q正传》等先后被改编成**。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被喻为中国的托尔斯泰。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01
民国文人里,鲁迅和胡适无疑是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人。
鲁迅先生,一生横眉冷对千夫指,性格多疑,轻信,迁怒,极尽的尖酸刻薄,一辈子怼天怼地怼宇宙,咋咋呼呼的骂个不停。
胡适先生,为人谦逊厚道,无论如何也是从不轻易给别人难堪,让别人下不了台。至于公开撕逼怼架,这就更是极少在他的身上发生了。
对于胡适,鲁迅评价他时是这样说的: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鲁迅这逗逼又不失含蓄的评语,我总是忍不住想笑。
对于鲁迅,胡适从不和他公开怼骂,甚至鲁迅多次公开批评他的时候,他都装的跟没事人一样,从不做应答。鲁迅去世后,面对诬蔑鲁迅的人,他还主动反驳,维护鲁迅。
对于鲁迅而言,做人的极致是说个痛快。对于胡适而言,做人的极致却是厚道。
02
倘若非要从鲁迅和胡适这样两个截然不同性格的人身上找出某些相同点的话,那至少有两样他们是一样的。
第一、 同为新文化运动的****。
第二、 都接受了母亲一手包办的旧时封建婚姻。
03
鲁迅先生是个极孝顺的人,只是他的一时孝顺,却苦了妻子一辈子。
鲁迅的妻子名叫朱安,是一个性格温和,善良,待人宽容,厚道,又懂得礼仪的旧式小脚女人。虽然鲁迅与她仅是夫妻之名,朱安却将鲁迅的母亲侍侯了一辈子。
1906年,26岁的鲁迅被母亲装病骗回国,娶了一个大她三岁的女人,这个女人就是朱安。
听说鲁迅喜欢大脚,因此在出嫁那天朱安特意穿了双大鞋,鞋里面塞了很多棉花。意外的是在出花轿时,轿子太高,朱安的鞋子掉了下去,露出了代表旧式特征的三寸金莲小脚。
成亲时掉鞋,是凶兆。这似乎预示着朱安以后一生的不幸。
婚礼当天,鲁迅表现的非常顺从,司仪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以至于让所有的人的都感到惊讶,异常。
新婚当天,是鲁迅第一次见到朱安。映入鲁迅眼帘的是一个面色黄白,尖下颏,薄薄的嘴唇使嘴显得略大,宽宽的前额显得微秃的朴实姑娘。她是鲁迅本家叔祖周玉田夫人的同族,平日似乎跟鲁迅的母亲谈得挺投机,亲戚们都称她为"安姑"。
婚后,鲁迅很少向外人诉说过他与朱安的婚姻生活,仅对好友许寿裳说过这么一句沉痛的话:她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鲁迅的这句表白很著名,曾被许多人引用,以证明他对朱安确实毫无感情,只有供养的义务。
可惜的是,作为"礼物"的朱安本人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婚后第四天,鲁迅就携二弟周作人去了日本,离开了母亲强加给他的女人。没有人提到,朱安在这新婚的三四天里是怎么熬过来的。不知她是一动不动呆坐在新房里呢还是一边垂泪,一边听那些过来人现身说法,教她如何慢慢熬出头
也许,就是在那一刻,她想到自己就像一只蜗牛,只要慢慢爬,慢慢熬,总能等到周家少爷回心转意的那一天。可遗憾的是,朱安到死都没等来这一天。
04
1927年10月,鲁迅在上海与许广平同居,开始了共同生活。
这一年,鲁迅46岁,许广平28岁。
鲁迅和许广平的恋情,更是让朱安断了希望。我不知道这个可怜的女人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是什么反应,当时的人也没人注意过她,只是在人们提到鲁迅夫人的时候,才会想到有一个叫朱安的女人。
鲁迅的一生既是伟大慈爱的,也是自私绝情的,对于朱安,这个他压根就不爱的女人,他一辈子也没有给过她爱情和温暖。能给予的,也仅是周家太太的头衔和力所能及的生活赡养。
1936年,鲁迅在上海逝世。
1944年,生活拮据的朱安,接受周作人的意见,出售鲁迅藏书。得知这个消息后,上海文化界进步人士都很焦急,不仅由许广平、内山完造出面写信阻止,还推举唐弢、刘哲民二人去北京解释劝阻。
当着前来劝阻她禁止出售鲁迅遗物的代表,朱安,这个苦命的女人悲愤的说出了一句让人心酸的话:
你们总说鲁迅遗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鲁迅遗物,你们也得保存保存我呀!
05
和鲁迅一样,胡适也是因为对母亲的孝顺,接受的包办婚姻。
只是和鲁迅不同的是,他和妻子江冬秀的婚姻被称为“民国七大奇事”之一,诚如张爱玲所说:“他们是旧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
胡适的妻子名叫江冬秀,是旧式望族江家的千金**。她貌陋没文化,小脚脾气爆,爱打麻将夫管严,一个活脱脱的“母老虎”形象。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却将鼎鼎大名的胡适之调教的像只猫一样温顺。江冬秀的厉害可见一斑。
胡适三岁时就没了父亲,由母亲一人拉扯长大,因此上他对母亲非常孝顺,不敢有丝毫悖逆。13岁那年,胡适要到上海读书,临行前母亲为他和江冬秀订了婚。虽然胡适对这门婚事不感兴趣,可是他对母亲非常孝敬,就默认了。
1918年,27岁的胡适在母亲来信的一再逼迫下,回到了安徽老家。这年冬天,他和江冬秀结婚了。
当天,胡适在新房门上贴下来这样一副对联:三十夜大月亮,二十七老新郎。
在时兴早结婚的安徽,二十七岁的胡适就算老新郎了,而比胡适大一岁的江冬秀,自然是老的不能再老的新娘了。
06
胡适的婚后生活,并不是恬淡安闲的风平浪静,而是惊涛汹涌的波澜壮阔。
他的绯闻女友,从共穿幽径趁溪斜韦莲司,到半年内通了四十几封信陈衡哲,从烟霞洞里的佳人曹诚英,再到上海的罗曼蒂克徐芳,以及恩师杜威的妻子洛维茨,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陆小曼,可谓群芳争艳。
这些女人,随便一个,无论是才华、修养、学识、气质、颜值、品味,都能甩江冬秀八条街。其中尤以江冬秀的表妹曹诚英最为突出。
1923年,胡适在杭州疗养期间与前来照顾他的曹诚英相恋,两人瞒着江冬秀爱的死去活来。回到北京后,江冬秀以此事质问胡适,胡适心虚气怯,死不认账,事情暴露后又吵着要离婚。
属虎的江冬秀面对属兔的胡适,说出手就出手,菜刀、剪刀一齐上,并以杀死两个儿子相威胁,摆出了一副你敢离婚,老娘就敢跟你玩命的架势,吓得胡适连忙认怂,此后再也不敢提离婚之事。
07
自然,胡适之所以能跟江冬秀这样一个旧时妇女白头偕老,也不全是因为因为他的厚道,这自然也跟江冬秀个人有着一定关联。
江冬秀虽然泼辣,却也不是一昧的任性胡闹,除了对于自己的名分认定不容商议外,其他方面她还是很理解胡适的,她从干预胡适的学问研究和政治生涯。反而在适当的时候,她也给过胡适贤内助般的建议,虽然胡适后来并没有采纳,她却也不生气。
生活上,江冬秀也并不完全像旧式妇女般枯燥无趣,相反她也有自己兴趣爱好。譬如打牌。
除了为胡适的生活服务以外,江冬秀经常以打牌消遣日子。她每次打牌必赢,不知何故。她在麻将桌上赢来的钱,也是胡家的经常收入之一。后来,胡适在台湾任研究院长时,胡太大也经常邀朋友来家打牌,胡适也从不干预,有时当四缺一时,她还要胡适来凑一角。
身为院长的胡适,为了维护前院长(蔡元培)规定不准在公房打牌的好传统,曾对他的秘书说,请帮我买所房子给我太太住,因为太太打麻将的朋友多,在公房打牌不方便。由此可见,胡适对太太还是蛮体贴的。
让人意外的是,江冬秀还有一个喜好就是爱读武侠小说,金庸的作品,她如数家珍。大概,这也和她风风火火的性格有着一定关联吧。
08
1975年,江冬秀在台湾去世,终年85岁。
当时,距离他的丈夫胡适去世,已经有13个年头了。
不般配的爱情,往往最深情!
两棵枣树是隐晦的表白。两棵枣树的寓意是非常吉祥的。
首先枣树本身就象征着家庭和美、夫妻感情好,栽种在家里能够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其次两棵枣树也有着成双成对的对称含义。枣树在风水里的深意是指镇宅旺宅,当家里种植两棵枣树的时候也是非常吉利的,往往寓意着家中夫妻和美、家庭幸福和谐。
数字二在古时候就是非常和美有福气的数字了,因为古代追求阴阳对称,而数字二本身就是成双成对的,所以在家中种植两棵枣树是能够很大程度的增加个人的福运的,让我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容易发大财、事业也更容易得到晋升。
基本信息:
有资料研究表明,鲁迅先生之所以用这样的文学手法描写,是由于当时社会环境影响到鲁迅先生的心境。如此表达出一种无奈之下无聊的心态。看似重复却流露出心底的烦躁与压抑。鲁迅先生也希望当时可以出现新鲜的社会现象,希望能有“别的树”出现。
在这里,枣树已经人格化了,我们已经从作者的描写中品味出了它的象征意义。枣树正是那些前仆后继的革命勇士的化身,在当时的黑暗时代,也正是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真实写照。
鲁迅先生如此刻意写枣树,正是借助于枣树的艺术形象,抒发他对黑暗的军阀统治强烈的憎恨,和对反抗精神对光明世界的深情讴歌。我们从这篇散文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领略到生的勇气和对光明未来的向往之情。
我的人生憾事之一就是:没有收到过表白情书。
真的,太让人气馁了,哪怕是一封蹩脚的情书也好啊,我还可以有个拒绝的机会,可是偏偏音信全无。“感到万分沮丧,甚至开始怀疑人生。”说的就是我。这种心情就像幼儿园里其他小朋友都有小红花,而我却没有一样地灰败、沮丧。
情书都是为独一无二的人写的,写给独一无二的人看的。我喜欢读情书,因为我喜欢从里面看爱情的各种模样。那些真挚的、柔软的句子,可以把人的心化成一池水。这期书单我要给大家介绍几本文学史上著名的情书,就当给大家当助攻。
本期书单主题:表白情书。
>>>1<<<《朱生豪情书全集》
1932年秋,之江大学四年级的学长朱生豪在“之江诗社”认识了一年级的学妹宋清如。相识十年,书信十年,朱生豪的情书都是这十年里写给宋清如的。至1942年,两人结婚,夏承焘为新婚伉俪题下“才子佳人,柴米夫妻”八个大字。
朱生豪写这些情书的时候,一定是准备用长长的一辈子照顾宋清如的,可是让人悲伤的是,新婚仅两年后,朱生豪就病逝了。
他死后,宋清如痛不欲生:
"你的死亡,带走了我的快乐,也带走了我的悲哀。人间哪有比眼睁睁看着自己最亲爱的人由病痛而致绝命时那样更惨痛的事!痛苦撕毁了我的灵魂,煎干了我的眼泪。活着的不再是我自己,只似烧残了的灰烬,枯竭了的古泉,再爆不起火花,漾不起漪涟。"
朱生豪走的时候,宋清如还很年轻,可是她再未爱上任何人。那人生还剩下的五十三年,她是怎么度过的呢?先生留下的情书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
初读朱生豪的情书只觉得文句天真可爱,可是了解他们的故事,想象宋清如在朱生豪走后半个多世纪的时光里,一遍遍读这些书信的情形,再看朱生豪的情书,就体会到一种极致的深情,不管是朱生豪对宋清如的,还是宋清如对朱生豪的。
表白情书句子:
比如这些句子,死别之后再读来,岂能不落泪?
1、因此即使山海隔在我们中间,即使我们将绝无聚首的可能,但使我们一天活着,则希望总未断绝,我肯用地老天荒的忍耐期待着和你一秒钟的见面。因为我们和我们所爱的人终有一天会分手,因此在我们尚在一起的时候就得尽可能地相爱着,我们的爱虽不能延长至于永劫,但还可以扩大至于无穷。
2、接到你的信,真快活,风和日暖,令人想永远活下去。世上一切算得什么,只要有你。
3、但愿来生我们终日在一起,每天每天从早晨口角到夜深,恨不得大家走开。
4、要是我们两人一同在雨声里做梦,那境界是如何不同,或者一同在雨声里失眠,那也是何等有味。可是这雨好像永远下不住似的,夜也好像永远过不完似的,一滴一滴掉在我的灵魂上,无边的黑暗、绝望,侵蚀着我,我做着噩梦。
5、只有你好像和所有的人完全不同,也许你不会知道,我和你在一起时较之和别人在一起时要活泼得多。与举世绝缘的我,只有你能在我身上引起感应。
6、我找到了你,便像是找到了我真的自己。如果没有你,即使我爱了一百个人,或有一百个人爱我,我的灵魂也仍将永远彷徨着。
7、顶好口袋里塞满糖,一个人走到一处幽静的地方,坐下来想生世中一切曾经过的悲哀,以及将来的可能的悲哀,一直想到自己完全溶入悲哀之中,而哭了起来,然后突然收住泪立起来,把糖塞在口里,唱着歌一路回去。一个浪漫的人,笑与眼泪是随身的法宝,你如不会哭,至少还够不上浪漫。
最打动我的是那些有点天真调皮、有点痴傻呆萌的句子。以前总是奇怪,我和熊猫先生向来刚强独立的两个人,怎么谈了恋爱像是变回了孩子,说着幼稚的话,做着幼稚的事,变成了两个幼稚鬼,却两不生厌。
这些句子带着天真的深情,心领神会之后,不禁莞尔。
8、想把你抱起来高高的丢到天上去。醒来觉得甚是爱你。
9、我想要在茅亭里看雨,假山边看蚂蚁,看蝴蝶恋爱,看蜘蛛结网,看水,看船,看云,看瀑布,看宋清如甜甜地睡觉。
10、不许你再叫我先生,否则我要从字典中查出世界上最肉麻的称呼来称呼你。特此警告。
11、今天中午气得吃了三碗,肚子胀得很,放了工还要去狠狠吃东西,谁教宋清如不给信我。
12、要是世上只有我们两个人多么好,我一定要把你欺负得哭不出来。
13、你骂我,我会嬉皮涎脸向你笑;你捶我,虽然鸡肋不足以当尊拳,但你的小拳头估量起来力气也无多,不至于吃不消;你要看我气得呕血,也许我反会快乐得流眼泪。
14、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而且,假如你老了十岁,我当然也同样老了十岁,世界也老了十岁,上帝也老了十岁,一切都是一样。
15、我今年已用了七十八个钢笔尖,十三瓶墨水。我爱你。
16、我渴望拥抱你,对你说一千句温柔的蠢话,然这样的话只能在纸上我才能好意思写写,即使在想象中我见了你也将羞愧而低头,你是如此可爱而残忍。
17、竭着一个黄昏一个半个下午的时间把它们抄完,好似从头到尾温习了一遍甘美的旧梦。我觉得你确实有诗人的素质,你的头脑跟你的心都是那么美丽可爱。
18、如果我想要做一个梦,世界是一片大的草原,山在远处,晴天在顶上,溪流在足下,鸟声在树上,如睡眠的静谧,没有一切人,只有你我,在一起跳着飞着躲着捉迷藏,你允不允许?因为你不允许我做的梦,我不敢做的。
19、我不是诗人,否则一定要做一些可爱的梦,为着你的缘故。我不能写一首世间最美的抒情诗给你,这将是我终生抱憾的事。我多么愿意自己是一个诗人,只是为了你的缘故。
20、我把我的灵魂封在信封里,你去旅行的时候,请把它随身携带在口袋里,挈带它同去玩玩,但不许把它失落在路上。幸亏世上还有一个你。我弱的厉害,你不要鄙夷我。
21、凡未认识你以前的事,我都愿意把它们编入古代史里去。你在古时候一定是很笨很不可爱的,这我很能相信,因为否则我将伤心不能和你早些认识。
22、天冷下雨,没有东西吃,懒得做事,只想倚在你肩上听你讲话。如果不是因为这世界有些古怪,我巴不得永远和你厮守在一起。
>>>2<<<《爱你就像爱生命》
“你好哇,李银河”王小波每次给李银河写信总是这样开头。
李银河认识是王小波,是因为王小波的小说《绿毛水怪》,当时他们的朋友圈都在传阅这本小说的手稿。李说,看完觉得投缘,“我就觉得早晚一定会跟这个人发生点什么。”
看王小波的情书,你会发现他爱得很谦卑。因为当时李银河大学毕业,先到《光明日报》当编辑,后到国务院研究室工作,前程似锦,还发表了文章而小有名气。而初中毕业的王小波当时在一个全都是老大妈和残疾人的街道工厂当工人,尚没有发表过任何东西,默默无闻。
王小波长得不好看,被李银河嫌弃,被岳母娘嫌弃,据说还被男同性恋嫌弃。
据说,当时为了帮李银河做男同性恋调查,小波由“线人”带着去男厕所,结果经历了一个令他很失落的情形。他刚一进去,每个隔间都探出一个头来,后来又全都缩回去了。他问那个线人:“这是怎么回事?”线人说:“没看上你呗。
知道了他们的这些故事,再读那一句“告诉你,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更觉深情。
1980年,两人结婚。
1996年10月,李银河赴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王小波送李银河赴英国,在机场临别时,他用力搂了一下她的肩膀作为道别。可没想到,此一别成永别。1997年4月11日,45岁的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辞世。
表白情书句子:
1、我是爱你的,看见就爱上了。我爱你爱到不自私的地步。
2、不管我本人多么平庸,我总觉得对你的爱很美。
3、我会不爱你吗?不爱你?不会。爱你就像爱生命。
你是非常可爱的人,真应该遇到最好的人,我也真希望我就是。
4、你要是愿意,我就永远爱你你要是不愿意,我就永远相思。
5、别怕美好的一切消失,咱们先来让它存在。
6、你的名字美极了。真的,单单你的名字就够我爱一世的了。
7、我真不知怎么才能和你亲近起来,你好像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我琢磨不透,追也追不上,就坐下哭了起来。
8、静下来想你,觉得一切都没好得不可思议。以前我不知道爱情这么美好,爱到深处这么美好。真不想让任何人来管我们。谁也管不着,和谁都无关。告诉你,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还有在我安静的时候,你就从我内心深处浮现,就好像阿芙罗蒂从浪花里浮现一样。
9、我把我整个的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
10、我的勇气和你的勇气加起来,对付这个世界总够了吧去向世界发出我们的声音,我一个人是不敢的,有了你,我就敢。
11、你知道我在世界上最珍视的东西吗?那就是我自己的性格,也就是我自己思想的自由。在这个问题上我都放下刀枪了–也就是说,听任你的改造和影响。你为什么还要计较我一两次我无心的过失和对你的伤害呢?
12、你好!作梦也想不到我把信写到五线谱上吧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里呢,但愿我和你,是一只唱不完的歌
13、你别怕,真的你谁也不要怕,最亲爱的好银河,要爱就爱个够吧,世界上没有比爱情更好的东西了。
14、你真好,我真爱你。可惜我不是诗人,说不出再动人一点的话了。
15、我只希望你和我好,互不猜忌,也互不称誉,安如平日,你和我说话就像对自己说话一样,我和你说话也像对自己说话一样。你说,和我好么?
16、我和你好像两个小孩子,围着一个神秘的果酱罐,一点一点地尝它,看看里面有多少甜。
17、习惯多么可怕,就像人习惯空气,鱼习惯水,而我习惯爱你。
>>>3<<<《沈从文家书》
王小波对李银河的爱是谦卑的,但是论起在爱情里的卑微,谁也比不过沈从文。沈从文爱上自己的学生张兆和,可沈是湘西来的“乡下人”,自卑内向;张却是才貌俱佳的名门千金,光彩夺目。
初期沈从文顽固地爱沈从文,张兆和顽固地不爱沈从文。
沈从文殷勤地写情书,甚至一天写好几封。但当时张兆和追求者甚众,常常一连收到几十封情书,她很烦别人老给她写信,所以概不回信,沈从文的也不例外。沈从文急了向张兆和的闺蜜王华莲打听,王说,如果都要回信,那张兆和就没有时间读书了。
所以对于后来张的第一封回信,沈从文异常珍视。张允和在《从第一封信到底一封信》里提到:
“1969年,沈从文下放前夕,站在乱糟糟的房间里,“他从鼓鼓囊囊的口袋中掏出一封皱头皱脑的信,又像哭又像笑对我说:‘这是三姐给我的第一封信。’他把信举起来,面色十分羞涩而温柔接着就吸溜吸溜地哭起来,快七十岁的老头儿哭得像个小孩子又伤心又快乐。”
婚后沈从文终于娶到心心念念的女神。婚后小夫妻感情如胶似漆,写信以“三三”、“二哥”亲昵互称。
张兆和担心着:“长沙的风是不是也会这么不怜悯地吼,把我二哥的身子吹成一块冰?为了这风,我很发愁,就因为我自己这时坐在温暖的屋子里,有了风,还把心吹得冰冷。我不知道二哥是怎么支持的。”
沈从文安慰说:“三三,乖一点,放心,我一切好!我一个人在船上,看什么总想到你。”
表白情书句子:
1、我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2、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我快乐,就想应当同你快乐,我闷,就想要你在我必可以不闷。我同船老板吃饭,我盼望你也在一角吃饭。
3、三三,莫生我的气,许我在梦里,用嘴吻你的脚。我的自卑处,是觉得如一个奴隶蹲到地下用嘴接近你的脚,也近于十分亵渎了你的。
4、望到北平高空明蓝的天,使人只想下跪,你给我的影响恰如这天空。距离得那么远,我日里望着,晚上做梦,总梦到生着翅膀,向上飞举。向上飞去,便看到许多星子,都成为你的眼睛了。
5、如果我爱你是你的不幸,那么这不幸是同我生命一样长久的。
6、三三,我今天离开你一个礼拜了。日子在旅行人看来真不快,因为这一礼拜来,我不为车子所苦,不为寒冷所苦,不为饮食马虎所苦,可是想你可太苦了。
7、居然夜下来了,多多少少恢复到廿八年前在小船上桐油灯下为你写信的心情。只是当时身边不远是三个老少船夫,船却停靠在乱石堆叠的寒江边,岸上只一二家小小茅棚。
8、我每天可以写四张,若写完四张事情还不说完,我再写。这只手既然离开了你,也只有那么来折磨它了。
虽然才子佳人像人们期待地那样终成眷属。可是这段感情是不对等的,始终是他爱她多一些。张兆和真的会因此幸福吗?我很怀疑。
我总觉得,他们结婚是因为沈从文情书轰炸追得太猛,让天下人都知道他在痴恋张**,又有校长胡适、各路朋友、张兆和家人助攻,张兆和被这段感情裹挟,被逼得无路可退,所以才松了口。浪漫的沈从文和务实的张兆和结合,婚姻渐渐有了裂缝,
张兆和自己说:
“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
“……太晚了!为什么在他有生之年,不能发掘他,理解他,从各方面去帮助他,反而有那么多的矛盾得不到解决!悔之晚矣。
情书再动人,两人终非良配。
可是谁又能说什么呢,沈从文如果没有娶到他的“三三”,大概一辈子都不会快乐吧。
>>>4<<<《爱眉小札》
说到情书,是撇不开多情的徐志摩的。
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八卦,知道的人就更多了,他们相爱的时候,一个是有妇之夫,一个是有夫之妇,他们的结合顶着来自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
两人结婚请梁启超证婚,梁启超非要行训斥礼才肯答应,梁启超证婚的言辞极严厉: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你们两人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次是最后一次结婚!”
而陆小曼也不是一个完美的爱人,她挥霍无度,打牌、抽鸦片、频繁流转于社交场。徐志摩只得多处兼职任课赚钱供她花销。
由于与陆小曼分居两地,徐志摩需要经常上海、北京两地奔波,为了节约时间,也为了节约路费,他常常会选择乘坐别人的免费飞机。当时飞机不算普及,安全性也不如现今,陆小曼虽然思想时髦前卫,但也不放心徐志摩坐飞机。
对于她的担忧,徐志摩只得安慰她说:“你也知道我们的经济条件,你不让我坐免费飞机,坐火车可是要钱的啊,我一个穷教授,又要管家,哪来那么多钱去坐火车呢?”陆小曼只得说:“心疼钱,那你还是尽量少回来吧!”
徐家也不喜陆小曼,徐母生病,徐父都不让陆小曼回家探望,陆小曼在徐家的地位还不如已经和徐志摩离婚的张幼仪。
可生活不就是这样的吗?真实的人生里,爱情不总是幸福欢喜的,爱人也不总是完美可爱的。想爱的爱了,需要承受的痛苦也只能一并承受了。
表白情书句子:
1、我之甘冒世之不韪,乃求良心之安顿,人格之独立。在茫茫人海中,访我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2、你真的不知道我曾经怎样渴望和你两人并肩散一次步,或同出去吃一餐饭,或同看一次**,也叫别人看了羡慕。
3、我没有别的方法,我就有爱;没有别的天才,就是爱;没有别的能耐,只是爱;没有别的动力,只是爱。
4、我一想起你,我唯一的宝贝,我满身的骨肉就全化成了水一般的柔情,向着你那里流去。我真恨不得剖开我的胸膛,把我爱放在我心头热血最暖处窝着,再不让你遭受些微风霜的侵暴,再不让你受些微尘埃的沾染。
5、为什么你不等着我在你身边的时候生病?这话问的没理,我知道我也不一定会得侍候病人,但是我真想倘如有机会伴着你养病,就是乐趣。
你枕头歪了,我可以替你理正,你要水喝,我可以拿给你,你不厌烦我念书给你听,你睡着了我轻轻的掩上了门,有人送花来我给你装进瓶子去,现在我没福享受这种想象中的逸趣,将来或许我病倒了,你来伴我也是一样的。
6、眉眉,这怎好?我有你什么都不要了。文章、事业、荣耀,我都不要了。诗、美术、哲学,我都想丢了。有你我什么都有了。抱住你,就比抱住整个的宇宙,还有什么缺陷,还有什么想望的余地?
你说这是有志气还是没志气?你我不知道,娘听了,一定骂。别告诉她,要不然她许不要这没出息的女婿了。
7、即使眉你有一天(恕我这不可能的设想)心换了样,停止了爱我,那时我的心就像莲蓬似的栽满了窟窿,我所有的热血都从这些窟窿里流走
8、听着:你现在的选择,一边是苟且暖昧的图生,一边是认真的生活;一边是肮脏的社会,一边是光荣的恋爱;一边是无可理喻的家庭,一边是海阔天空的世界与人生;一边是你的种种的习惯,寄妈舅母,各类的朋友,一边是我与你的爱。
9、眉,你这回真不能再做小孩了,你得硬一硬心,一下解决了这大事免得成天怀鬼胎过不自然的痛苦的日子。要知道你一天在这尴尬的境地里嵌着,我也心理上一天站不直,哪能真心去做事,害得谁都不舒服,真是何苦来?
眉,救人就是自救,自救就是救人。我最恨的是苟且,因循,懦怯,在这上面无论什么事就是找不到基础的。有志事竟成,没有错儿。奋勇上前吧,眉,你不用怕,有我整个儿在你旁边站着,谁要动你分毫,有我拼着性命保护你,你还怕什么?
10、你要告诉我什么,尽量的告诉我,像一条河流似的尽量把他的积聚交给天边的大海,像一朵高爽的葵花,对着和暖的阳光一瓣瓣的展露她的秘密。你要我的安慰,你当然有我的安慰,只要我有我能给,你要什么有什么。
11、我爱你朴素,不爱你奢华。你穿上一件蓝布袍,你的眉目间就有一种特异的光彩,我看了心里就觉着无可名状的欢喜。朴素是真的高贵。你穿戴整齐的时候当然是好看,但那好看是寻常的,人人都认得的。素服时的美,有我独到的领略。
>>>5<<<《两地书》
鲁迅和许广平的故事也是一段佳话,鲁迅与包办婚姻的妻子离婚,娶了小自己17岁的学生许广平。这本书是鲁迅和许广平的书信往来,你绝对可以看到一个和教科书里完全不一样的鲁迅先生。
但这本情书和谁的都不一样。鲁迅自己都说:“《两地书》其实并不像所谓‘情书’,一者因为我们通信之初,实在并没有什么关于后来的预料的;二则年龄、境遇都已倾向了沉静方面,所以绝不会显出什么热烈。”“其中既没有死呀活呀的热情,也没有花呀月呀的佳句。”
也许和性格和年龄有关,他们的结合是基于灵魂和思想的高度契合,这本情书多数时候“只谈时事,不谈风月”,关于情爱的话很少很少,最初的通信更是完全不带恋情,全是社会人生诸问题的请益与教导,后来则是生活琐事的交流,几乎没有什么海誓山盟的内容。
但他们的爱就像一朵缓慢绽放的春花。这一点,可以从两个互相的称谓和自称看出踪迹。许广平最开始自称“一个受教的小学生许广平”,后来到“小鬼许广平”。
最有意思的是三个称谓:
一个是“白象”,“白象”最早是林语堂谈及鲁迅时的一个说法,大象多是灰色的,白色的很少,所以意谓稀有、另类,许广平用英文简写戏称他象兄;
一个是“H`M”,这两个字母是“害马”的简称,许广平在驱逐校长杨荫榆的学潮中被开除,杨荫榆开除女师大学生会干事许广平等六人的布告中,曾有“开除学籍,即令出校,以免害群”之语,许、鲁用此为戏称。
一个是“小刺猬”,许广平收到鲁迅的一封信。信上什么也没有说,就画着一只小刺猬拿了一把小雨伞,从此之后,许广平就获得了“小刺猬”这么一个名字。
最后的最后,鲁迅叫许广平“小刺猬”,许广平叫鲁迅的“小白象”,所以很多人说鲁迅和许广平的爱情是小白象和小刺猬的爱情。
谁能想到“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还有这么一面呢。可惜编撰的过程中这两个亲昵的称谓被删改了许多,让原本就不风月的通信内容更加不像情书。
但正是因为两人的书信往来,文字含蓄深沉,所以偶尔在句里行间捕捉到的柔情,就更加动人。
表白情书句子:
1、我寄你的信,总要送往邮局,不喜欢放在街边的绿色邮筒中,我总疑心那里会慢一点。
2、滔滔不绝很容易,可我只想和你在一个慢下来的世界里交谈。
3、我先前偶一想到爱,总立刻自己惭愧,怕不配,因而也不敢爱某一个人,但看清了他们的言行思想的内幕,便使我自信我决不是必须自己贬抑到那么样的人了,我可以爱!
4、我现在只望乖姑要乖,保养自己,我也当心平气和,度过豫定的时光,不使小刺猬担忧。
5、我十三日所发的明信片既然已经收到,我惟有希望十四日所发的信也接着收到。我惟有以你现在一定已经收到了我的几封信的事,聊自慰解而已。
6、看现在的情形,我们的前途似乎毫无障碍,但即使有,我也决计要同小刺猬跨过它而前进的,绝不畏缩。
7、我想二十日以前,一定可以见面了。你的作工的地方,那是当不成问题,我想同在一校无妨,偏要同在一校,管他妈的。
8、:听讲的学生倒多起来了,大概有许多是别科的。女生共五人我决定目不邪(斜)视,而且将来永远如此,直到离开厦门,和HM相见。
这五本书,都是情书,却是五种完全不一样的爱情。
朱生豪对宋清如的爱是一派天真,他保有一颗像孩子一样简单纯粹、未沾染风尘的心。
王小波对李银河的爱是温柔谦卑,在别处桀骜不驯的王小波,在李银河那里竟那么柔软。
沈从文对张兆和的爱是一场曲折的苦恋,一生卑微到尘土里,可始终是他爱她多过她爱他。
徐志摩和陆小曼的爱是绚烂的烟火,大胆热烈摆在世人眼前,无奈痛苦只能两个人咽下。
鲁迅和许广平的爱则含蓄隐忍,小心翼翼,所以偶一流露的柔情,就像流星一样美丽。
王小波给李银河写情书的时候说:“你不要觉得这话肉麻,真话不肉麻”,我深以为然。这些情话,我读来一点也不觉得肉麻,只惊叹:天哪,我心中有、笔下无的情感竟然能被这样精确地表达出来!然后心里就像夏日的蓝天一样晴朗。
这期书单字数很多,摘录占了很大篇幅,我实在想让你们看看这些美丽的句子。答应我,找一个安静的时候,读一读它们,好吗?
《野草》是鲁迅先生自己最为看重的作品之一。如果说鲁迅先生的小说和杂文让我们从中体味他对这个社会的深刻认识和批判的话,《野草》与《朝花夕拾》则向我们展示的是鲁迅先生那复杂的内心世界。如果说《朝花夕拾》是通过对过去生活和亲朋好友的回忆与故乡民俗风情的描述(如百草园的生趣、得到绘图《山海经》的震悚、观看《二十四孝图》的迷惑、期待看五猖会的焦虑……)向我们展示了鲁迅先生内心深处最为柔和的一面,又蕴涵深刻的忧伤和悲怆的话,那么“《野草》中的鲁迅面对的则是自己,而且仅仅面对自己,仿佛一个人对赤裸裸的自己做了痛苦的解剖。这是一种直视灵魂深处的表白,如同深夜里对内心的造访”。从这样的比较中,我们就可以从整体上把握《野草》的基本特点,为更好的理解《野草》奠定基础。
《野草》也是鲁迅先生最为难懂的一部作品,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两点:一是《野草》通篇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许多作品在表面上采用了借物抒怀的写法,但又与一般的借物抒怀不一样,因为在《野草》中,鲁迅先生将这些物象都象征化了,如果缺少对当时时代背景和鲁迅先生心灵轨迹的了解,就很难真正理解这些物象的象征意义;其次,如前所述,《野草》揭示的是鲁迅先生的内心世界,是先生那个迷惘的时代孤寂的心灵独语,而这样的心灵独语又往往是通过一些物象来间接表达出来的,因此分析《野草》中的景、物,是把握鲁迅先生内心世界和情感的关键,这应该是我们解读《野草》的一把钥匙。本文就选取《野草》中两篇最有影响而又各具特点的篇目《秋夜》、《风筝》,通过其中的景、物的分析,去聆听先生的心灵独语。
一、 《秋夜》——在夜的世界中的孤独、悲壮、彷徨、执着
《秋夜》是《野草》的第一篇。本文写作的背景在鲁迅的《<自选集>自序》中有这样的叙述:“《新青年》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仿佛“在沙漠中走来走去”。这也决定了《秋夜》中景物的感情基调,这也是理解文中夜空、枣树、落叶、小粉红花、小青虫等象征物的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下,要表达鲁迅先生此时的心情和情感,作者选择秋夜作为背景也是符合中国人传统的思维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在中国传统的思维习惯和文化传统中,秋总是与落叶、悲声之类的联系在一起的。自从屈原吟唱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动人的诗句,自从欧阳修写下“嘻嘻悲哉!此秋声也”的名篇《秋声赋》以后,秋总是与悲凉、肃杀、飘零这样的词语联系在了一起。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的鲁迅也不例外。在这篇文章中,秋夜的天空、秋夜下的枣树、落叶、小红花,无不浸润着秋的色彩,而这些色彩正是文中“我”的眼中所见,又无不浸润着“我”的心绪。本文正是鲁迅先生借这些景、物在抒写他的心灵独语。
(一) 天空——一个黑暗而悲凉的世界
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在文章的开篇,秋夜的天空是这样的:
这上面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 睒 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现着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在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这就是“我”眼中的秋夜的天空。鲁迅先生对秋夜的天空似乎有某种偏爱,要深入理解天空在这里的象征意义,我们不妨与小说《药》开头对天空的描写做一对比。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药》中这段对天空的景物描写直接交代了当时的背景,从其描写中我们也可以读出其同样有着象征的意味,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这表明了这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时候;“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这也正是对当时沉默的国人的真实写照。与之相对比,在以象征主义手法为主要特征的《野草》中的《秋夜》中对夜空的描写,其象征意味应该是很浓的。从其富有情感味的“奇怪而高”、“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冷眼”、“将繁霜洒在我园里的野花草上”等描写中,就不难让人们感受到其特点是:高远,冷漠,险恶。而这正是“我”眼中的世界——一个黑暗而悲凉的世界,因此这里的“天空”象征着黑暗势力,或者象征着当时黑暗的社会,而“我”对它则带着厌恶和仇恨的感情。
(二) 枣树——一个孤独而寂寞的斗士
枣树是《秋夜》中最突出的意象,在文中有两处对枣树的描写。第一处是文章一开始:“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还有一处是文章的第四和第五自然段: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还有春;他也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了叶子,单剩干子,……但是有几枝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那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 睒 眼;直刺着天空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而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心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 睒 着许多蛊惑的眼睛。”
第一处只是对园中枣树的一个总的交代,但这样的交代也很有特色。对这样的写法,分析家们有着不同的理解。日本东京大学丸尾喜常教授认为这是“给枣树这一物体赋予‘独立的人格’”,这样的理解应该是非常准确而独到的,我认为从这样的描写中还可以隐约反映他内心的孤独。第四、五自然段对枣树白描的写法,就将作者眼中和心中的枣树形象直接描绘了出来:清醒——“他知道小红花的梦,他也知道落叶的梦”,他“理解这个世间的‘希望’与‘绝望’,他不去委身于哪一个,而是执着于现在”;孤独——“他简直落尽了叶子,单剩干子”;疾恶如仇,悲壮——“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心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 睒 着许多蛊惑的眼睛”。这里枣树的形象就是一个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与黑暗社会斗争到底的孤独而寂寞的斗士形象,这也是作者所理想化的斗士形象。这样的形象不禁让人想起他在《药》中所塑造的夏瑜,在作者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感受到“我”对枣树的敬意。
(三) “我”——一个孤独而愤 懑 的探索者
“我”在描写中时隐时现、贯穿全篇。这是一个线索人物,一个孤独而愤 懑 的探索者的形象。从表面看,处处写景,却处处有“我”,处处在描写“我”眼中的景,表达“我”的观感。鲁迅的散文和小说中时时出现“我”的形象,如果说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我”就是鲁迅自己的话,那么《野草》和小说《故乡》、《一件小事》、《祝福》等小说中的“我”就是鲁迅自己的影子,是鲁迅用“我”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用“我”的头脑在思考这个世界。在《秋夜》中,“我”的外在形象,于开篇即已出现:“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有两株树”,“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奇怪而高的天空”;在这里隐隐现出一个怀着沉重而愤 懑 的心情的孤独者形象。这里的“我”与《祝福》中的不敢直接回答祥林嫂这世间有没有地狱的“我”的形象是多么相似。
“我”的形象再次出现是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我忽而听到夜半的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周的空气都应和着笑。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即刻被这笑声所驱逐,回到自己的房。”这段描写集中的体现出了“我”的彷徨,“我”内心的矛盾,“把握到了‘我’内部所隐藏着的激烈冲动,也表现出相互对峙的两种倾向,一是勇于直面这种冲动,二是试图回避这种冲动”。这正是鲁迅彷徨的真实写照。到最后,“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已经不再讳言“敬奠”,表明态度。在昏暗的灯光的背景中,一个孤独的思想者形象跃然纸上。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体味到作者既孤独又悲壮、既彷徨又执着、既虚幻又清醒的复杂心绪,这就是《秋夜》一文鲁迅先生的心灵独语。而要倾听这心灵独语,我们则要读懂那脱尽了叶子的枣树,那知道“秋后要有春”的小粉红花,那做着“春后还有秋”的梦的落叶,那夜半的笑声,还有那“遍身的颜色苍翠得可爱、可怜”的小青虫的背后的语言,因为这些景物无一不浸透了作家的情感,无一不在默默传达着作家的心声。不言其情而情自在其中,这应该是艺术表达的最高境界,《秋夜》就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鲁迅先生这高妙的表达艺术。
二、 《风筝》——在故事、细节、景物中表述自己的内疚与悲哀
如果说《秋夜》是鲁迅先生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枣树、小红花、小青虫等形象之中,在景物的变化中抒发情感变化的话,那么《风筝》则是通过叙述一个故事,通过一些典型细节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的,在这篇散文中,景物只是深沉情感的依附,而不是情感的寄托和象征。这也使《风筝》呈现出与《野草》中的许多篇目不相同的特点。
是鲁迅的《这也是生活》中的节选,(选自《鲁迅全集》-《且介亭杂文附集》)
这也是病中的事情。
有一些事,健康者或病人是不觉得的,也许遇不到,也许太微细。到得大病初愈,就会经验到;在我,则疲劳之可怕和休息之舒适,就是两个好例子。我先前往往自负,从来不知道所谓疲劳。
书桌面前有一把圆椅,坐着写字或用心的看书,是工作;旁边有一把藤躺椅,靠着谈天或随意的看报,便是休息;觉得两者并无很大的不同,而且往往以此自负。现在才知道是不对的,所以并无大不同者,乃是因为并未疲劳,也就是并未出力工作的缘故。
我有一个亲戚的孩子,高中毕了业,却只好到袜厂里去做学徒,心情已经很不快活的了,而工作又很繁重,几乎一年到头,并无休息。他是好高的,不肯偷懒,支持了一年多。有一天,忽然坐倒了,对他的哥哥道:“我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他从此就站不起来,送回家里,躺着,不想饮食,不想动弹,不想言语,请了耶稣教堂的医生来看,说是全体什么病也没有,然而全体都疲乏了。也没有什么法子治。自然,连接而来的是静静的死。我也曾经有过两天这样的情形,但原因不同,他是做乏,我是病乏的。
我的确什么欲望也没有,似乎一切都和我不相干,所有举动都是多事,我没有想到死,但也没有觉得生;这就是所谓“无欲望状态”,是死亡的第一步。
曾有爱我者因此暗中下泪;然而我有转机了,我要喝一点汤水,我有时也看看四近的东西,如墙壁,苍蝇之类,此后才能觉得疲劳,才需要休息。
象心纵意的躺倒,四肢一伸,大声打一个呵欠,又将全体放在适宜的位置上,然后弛懈了一切用力之点,这真是一种大享乐。在我是从来未曾享受过的。我想,强壮的,或者有福的人,恐怕也未曾享受过。
记得前年,也在病后,做了一篇《病后杂谈》,共五节,投给《文学》,但后四节无法发表,印出来只剩了头一节了。虽然文章前面明明有一个“一”字,此后突然而止,并无“二”“三”,仔细一想是就会觉得古怪的,但这不能要求于每一位读者,甚而至于不能希望于批评家。
于是有人据这一节,下我断语道:“鲁迅是赞成生病的。”现在也许暂免这种灾难了,但我还不如先在这里声明一下:“我的话到这里还没有完。”
有了转机之后四五天的夜里,我醒来了,喊醒了广平。
“给我喝一点水。并且去开开电灯,给我看来看去的看一下。”
“为什么?……”她的声音有些惊慌,大约是以为我在讲昏话。
“因为我要过活。你懂得么?这也是生活呀。我要看来看去的看一下。”
“哦……”她走起来,给我喝了几口茶,徘徊了一下,又轻轻的躺下了,不去开电灯。
我知道她没有懂得我的话。
街灯的光穿窗而入,屋子里显出微明,我大略一看,熟识的墙壁,壁端的棱线,熟识的书堆,堆边的未订的画集,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存在着,我在生活,我将生活下去,我开始觉得自己更切实了,我有动作的欲望——但不久我又坠入了睡眠。
第二天早晨在日光中一看,果然,熟识的墙壁,熟识的书堆……这些,在平时,我也时常看它们的,其实是算作一种休息。但我们一向轻视这等事,纵使也是生活中的一片,却排在喝茶搔痒之下,或者简直不算一回事。我们所注意的是特别的精华,毫不在枝叶。
给名人作传的人,也大抵一味铺张其特点,李白怎样做诗,怎样耍颠,拿破仑怎样打仗,怎样不睡觉,却不说他们怎样不耍颠,要睡觉。其实,一生中专门耍颠或不睡觉,是一定活不下去的,人之有时能耍颠和不睡觉,就因为倒是有时不耍颠和也睡觉的缘故。
然而人们以为这些平凡的都是生活的渣滓,一看也不看。
于是所见的人或事,就如盲人摸象,摸着了脚,即以为象的样子像柱子。中国古人,常欲得其“全”,就是制妇女用的“乌鸡白凤丸”,也将全鸡连毛血都收在丸药里,方法固然可笑,主意却是不错的。
删夷枝叶的人,决定得不到花果。
为了不给我开电灯,我对于广平很不满,见人即加以攻击;到得自己能走动了,就去一翻她所看的刊物,果然,在我卧病期中,全是精华的刊物已经出得不少了,有些东西,后面虽然仍旧是“美容妙法”,“古木发光”,或者“尼姑之秘密”,但第一面却总有一点激昂慷慨的文章。
作文已经有了“最中心之主题”:连义和拳时代和德国统帅瓦德西睡了一些时候的赛金花,也早已封为九天护国娘娘了。
尤可惊服的是先前用《御香缥缈录》,把清朝的宫廷讲得津津有味的《申报》上的《春秋》,也已经时而大有不同,有一天竟在卷端的《点滴》里,教人当吃西瓜时,也该想到我们土地的被割碎,像这西瓜一样。
自然,这是无时无地无事而不爱国,无可訾议的。但倘使我一面这样想,一面吃西瓜,我恐怕一定咽不下去,即使用劲咽下,也难免不能消化,在肚子里咕咚的响它好半天。
这也未必是因为我病后神经衰弱的缘故。我想,倘若用西瓜作比,讲过国耻讲义,却立刻又会高高兴兴的把这西瓜吃下,成为血肉的营养的人,这人恐怕是有些麻木。对他无论讲什么讲义,都是毫无功效的。
我没有当过义勇军,说不确切。但自己问:战士如吃西瓜,是否大抵有一面吃,一面想的仪式的呢?我想:未必有的。他大概只觉得口渴,要吃,味道好,却并不想到此外任何好听的大道理。
吃过西瓜,精神一振,战斗起来就和喉干舌敝时候不同,所以吃西瓜和抗敌的确有关系,但和应该怎样想的上海设定的战略,却是不相干。这样整天哭丧着脸去吃喝,不多久,胃口就倒了,还抗什么敌。
然而人往往喜欢说得稀奇古怪,连一个西瓜也不肯主张平平常常的吃下去。其实,战士的日常生活,是并不全部可歌可泣的,然而又无不和可歌可泣之部相关联,这才是实际上的战士。(本篇收入《且介亭杂文附集》)
扩展资料:
民国十四年(1925年),“女师大风潮”进一步升级,鲁迅因支持进步学生正义斗争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免除佥事职务,同年,鲁迅向平政院状告章士钊。
民国十五年(1926年),3月,“三一八惨案”发生。4月,鲁迅作《死地》《记念刘和珍君》等抨击段祺瑞政府屠杀学生的罪行,遭追捕,避难于山本医院。避难期间笔耕不辍。8月,《彷徨》出版,赴厦门大学任国文系教授。12月辞职。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赴中山大学任教。3月,与中共两广区委书记陈延年会见。4月1日,赴黄埔军校发表演讲《革命时代的文学》,12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29日,营救进步学生无果愤然辞职。8月,发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9月,致信台静农,拒绝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离开广州赴上海,并与许广平在上海开始同居生活。12月,与梁实秋等人就“第三种人”、“自由人”发生论争,双方争论持久,影响巨大。
民国十七年(1928年),春,参加中国革命互济会。本年,与创造社、太阳社大部分成员就“革命文学”问题展开论争。是年开始大量搜集马克思主义著作,并为之翻译。同时开始提倡革命美术,倡导现代木刻运动。
民国十八年(1929年),9月27日,许广平生子,鲁迅为其取名“周海婴”。年底,与冯雪峰多次磋商组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鲁迅日记中提及53次的北大“皇后”,是鲁迅的暗恋对象,鲁迅十分的喜欢她。鲁迅提及的北大皇后的叫马钰,比鲁迅小29岁,马钰的父亲是鲁迅的朋友,是鲁迅可能就认识了马钰。
而在马钰15岁的时候,鲁迅其实就与马钰相见了,可能在那个时候,鲁迅对马钰也就有了一丝的好感,只是当时马钰太小了,还是个小孩。马钰也写过一篇文章,就是和鲁迅初次见面之后,就写了一些话,对鲁迅所说的,还说中了。鲁迅为此就非常的欣赏马钰这个小姑娘,鲁迅对她产生了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对她非常的好,每次出版新书就会送她一本,可知鲁迅对马钰是喜欢的,只是不知道马钰对鲁迅是怎样的看法。
而且在鲁迅的日记中,写马钰的次数就有53次,一个男孩在日记中写一个女孩有那么多次的时候,其实是这个男孩喜欢上了这个女孩,所以说鲁迅肯定是喜欢上了马钰的,但是马钰是不知道的,而且鲁迅也没有将自己的爱意表达给马钰,知道马钰结婚之后,鲁迅才跟她不来往了,也不在日记里提起了。我觉得鲁迅也是十分的藏得住,要是他能将爱表达出来,说不定马钰对鲁迅也有好感,可能马钰和鲁迅就可以在一起。也有可能是因为鲁迅觉得和马钰的年龄相差有点大,让鲁迅对自己没有自信心,导致不敢说出来,只敢在自己的日记中表达出来。如果我是鲁迅的话,我肯定要说出来,不然放在心里会很不舒服的,有爱就要表达出来才好。
所以说鲁迅在日记中提及了53次的北大皇后马钰,其实就是他的暗恋对象,如果鲁迅当时跟马钰表白了,可能就不会是后面那样子的结果了。
出自——清朝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一回 纵*心宝蟾工设计 布疑阵宝玉妄谈禅。
全文:黛玉问:“宝姐姐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不和你好你怎么样?宝姐姐前儿和你好,如今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今儿和你好,后来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和她好她偏不和你好你怎么样?你不和她好她偏和你好你怎么样?”
宝玉思索半晌大笑道:“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宝玉用此典来回答黛玉的发问,意思是说宝钗的好与不好皆与我无关,世上美女虽多,而我心中只有你一个人。
扩展资料:
人物介绍
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
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身魂,荣府幺女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母亲贾敏是贾母四个女儿里最小的女儿。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
她生得容貌清丽,兼有诗才,是古代文学作品中极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5岁上学,6、7岁母亲早亡,10岁师从贾雨村启蒙。
外祖母贾史氏疼爱幺女贾敏,爱屋及乌疼爱黛玉,10岁接到身边抚养教育,寝食起居,一如嫡孙贾宝玉。与11岁的贾宝玉同住同吃,吃穿用度都是贾母打点,自视地位在三春之上,实则只是隔一代近亲,因被王夫人的仆人最后一个送宫花而很不愉快。
11岁时又死了父亲,从此常住贾府,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12岁时,贾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作诗直抒性灵。
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梅竹马,脂砚斋说“二玉近中远”“实远之至”。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为宝黛爱情注入了带有奇幻元素的罗曼蒂克色彩,同时又定下了悲剧基调。
林黛玉与薛宝钗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婚姻上的金木之争,又因同属正邪两赋的禀性而惺惺相惜。林黛玉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林黛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