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解读惊蛰三候,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这个鸠是什么?

诗词解读惊蛰三候,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这个鸠是什么?,第1张

古诗中的惊蛰节气三候,仓庚鸣,桃花开,布谷来!

” 惊蛰三候,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元朝吴澄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没想到,惊蛰节气果真有雨,也真是奇了。一觉醒来,窗外潇潇春雨,虽然夜不闻雷,到早上就被各种小鸟的声音惊醒,听那叫声,简直是兴奋的孩子们叽叽喳喳,又像少女们在河边嬉戏的快乐,不知疲倦。

那到底是什么鸟?

惊蛰在古代有着显著的物候之一,仓庚鸣,也就是黄鹂开始啼叫。那窗外鸟声里有婉转娇俏的声音,就肯定有黄鹂。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诗经《七月》

仓,在古代是清的含义,庚,是新。那种**的小鸟在最清新的春天里出来,所以就叫仓庚。不过诗经时代对于鸟的分类太笼统,只能从彩色和声音大致区分,这就包括了黄鹂和黄莺。

“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釆蘩祁祁。” 诗经《出车》

春天的太阳那么温暖和煦,春天的草木那么旺盛,所以听得见黄鹂的叫声啊,它们用歌声赞美春天。

这可爱的小鸟以春天的花瓣,果实,昆虫为食物,难怪惊蛰一到,它们就兴奋得不得了,因为一场雷雨,是到处的嫩叶与鲜花,又有各种小昆虫出动,这些以花叶昆虫为食的小鸟们自然兴奋而忙碌,构成了绝美的二月春光交响曲。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唐] 杜甫《绝句》

黄鹂声音甜脆,因为胆子小,往往只能听见它们的声音在树间,而且声音不使人厌烦,反而让人有好心情。闻声识黄鹂,两只鸟在柳树里,是闺蜜还是恋人?杜甫难得在巴山蜀水的颠沛里有好心情,想必是安史之乱结束的好消息让他振奋,从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他,觉得这黄鹂声比他听到从前所有的都要好吧。

那声音十年来第一次和春天一起走进他的心里。

“流莺漂荡复参差,渡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其实黄莺就是黄鹂,叫流莺是因为它们胆小,时常在树间穿飞,这种敏感,常常让它们居无定所,那啼叫是美,是敏感,也是辛苦。

李商隐却将自己代入了黄鹂鸟,说它们这样婉转的啼叫,是生命和命运使然。到处颠沛,风霜苦难,并没有一处安稳的花枝,有人听到的是它们美丽的歌喉,李商隐听到的是它们生命的挣扎和啼哭。

但是惊蛰时节,总是食物开始丰富的日子,我愿意听到的黄鹂的叫声,是它们短暂生命里的快乐。

惊蛰物候,桃始华。

虽然国土广袤,气候不一,但是在长江中下游以及南方,惊蛰时节是桃花来得最为茂盛俏皮的时节。比如我在烟雨中看到的一树桃花,风雨并未使其凋零,反而雨润烟柔,别有一种安静和美。

但是在长江以北,气温略低,或者是桃花打着花骨朵的零星开放的初花时段吧。

虽然此时也有樱花杏花,但是桃花是惊蛰时节的主场,因为它并非如樱花轻薄,一开就落,也不像杏花太高大,得抬头仰望。桃花就在身边,像你的邻居,姐妹,闺蜜,情人,清新中有娇艳,美艳却不乏静气。它可以是背景,红霞一片,又可以让你衣香鬓影穿梭其间。它仙意却亲柔,给予人世间最接地气的馈赠,果实和爱。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唐朝张旭《桃花溪》

这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续写。陶渊明写过一篇散文,渔夫沿着溪水去打鱼,看到了一处桃花林,桃花林的尽头有一山洞,穿过山洞,他看到了另一处田园盛景,那里没有兵荒,只有一个异常平静而丰美的人类社会,与世隔绝了几百年。人们安居乐业,不知道也无意知道山外发生了什么。可是等这个渔人游历一番,还想再来时,只见桃花,却再也没有找到通往这个奇异世界的洞口。

千百年来,许多人看到桃花,都会想到这个故事,我也曾经想过,在桃花掩映的山林,是否我的每一步都在和里面的天堂错过?

是桃花有意保护着这一处人间的天堂吧,或者只是为我守着一个永远的梦。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朝 崔护《题都城南庄》

这是最令人开心动容的人间桃花。桃花会映衬得青春的面容更加红白滋润,不信你看看有桃花背景和道具的自拍。

崔护的眼睛就是相机,惊艳于门前一树桃花下女孩子羞涩青春的笑容。桃花和人面掩映,花更美人更娇。崔护的爱情埋在心底,却最终失去了再次相逢。

来年他踏上桃花路,是想鼓足勇气表白吧。

桃花依旧笑在春风里,不如说是笑崔护傻。你以为人是花,花谢花会再开,蠢小子,你不表白,女子归去就不归来呀!

桃花仙风道骨,但是她掌管的可是在情在理人间的耕耘收获,男痴女怨。

惊蛰三候之鹰化为鸩。

很多人说,这哪里话,老鹰还能化作别的鸟不成?这是古代的胡说。

老鹰固然不能化作别的鸟,但在古代也只有养鹰的猎户和军人知道。

但是春天来了,树木峥嵘,虽然小动物多,但是树木也隐藏了老鹰的视线,为口吃的,老鹰往往会在春天饿瘦,看起来如“鸩”。

“鸩”还是中国的另一种鸟,布谷,就是大杜鹃,而且这杜鹃鸟有个霸道的习惯,就是将自己的卵下到喜鹊,麻雀等其它鸟类的巣里,让它们代为孵化。

“维鹊有巣,维鸩居之。” 《诗经》

鸠占鹊巢的典故就是这么来的,恶狠狠霸占了别人的居所和地位。

所以古代人将布谷当做老鹰的转世也情有可原。不过这也不算清算。

因为惊蛰时节,时常可以看到这种体态大的大杜鹃飞来飞去。

不过等到它们叫唤时,那是清明左右催着农民下地种稻谷,声音简单粗暴,却也有效!

那么惊蛰的三种物候,你都见过吗?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游朝阳巖遂登西亭二十韵原文:

谪弃殊隐沦,登陟非远郊。所怀缓伊郁,讵欲肩夷巢。高巖瞰清江,幽窟潜神蛟。开旷延阳景,回薄攒林梢。西亭构其巅,反宇临呀庨。背瞻星辰兴,下见云雨交。惜非吾乡土,得以荫菁茆。羁贯去江介,世仕尚函崤。故墅即沣川,数亩均肥硗。台馆集荒丘,池塘疏沈坳。会有圭组恋,遂贻山林嘲。薄躯信无庸,锁屑剧斗筲。囚居固其宜,厚羞久已包。庭除植蓬艾,隙牖悬蟏蛸。所赖山水客,扁舟柱长梢。挹流敌清觞,掇野代嘉肴。适道有高言,取乐非弦匏。逍遥屏幽昧,澹薄辞喧呶。晨鸡不余欺,风雨闻嘐嘐。再期永日闲,提挈移中庖。

游朝阳巖遂登西亭二十韵翻译及注释

翻译 遭贬被弃可不同于隐逸,只在近郊登山散心。不敢与伯夷、巢父比肩,只求能缓解心中的郁闷。高高的朝阳巖俯瞰清江,幽深的洞窟神龙深潜。朝阳才照过开阔的巖口,又跃过了巖顶的树林之颠。西亭建在巖洞顶端,突起的屋檐伸向蓝天。抬头已看见星辰升起,亭下可看见云腾雨欢。可惜这不是我的故乡,广袤的原野香草弥漫。儿时曾去过长江边上,历来求仕都只在中原我的故乡就在沣水边,家宅附近有数亩良田。山丘上建有亭台馆舍,池塘与深泽碧水相连。只因恋着仕途的官职,于是招来山林的嘲讽。微薄的我确实没有用,琐屑的俗事看得太重。囚居异地固然是活该,蒙受的羞辱早已包容。我在庭院里种了蓬艾,窄小的窗户悬著蟏蛸。幸有山水客屈就来访,驾一叶扁舟摇著长梢。舀一瓢清流胜过美酒,采摘些野菜可代佳肴。志趣相一致言谈高妙,互相娱乐也无需弦匏。逍遥的生活驱走了晦气,淡薄的心境隔断了喧嚣。报晓的公鸡不会欺骗我,风雨中听见了鸡鸣嘐嘐。我希望还会有更多闲暇,携家厨再来此游乐逍遥。

注释 [1]朝阳巖:在今永州芝山城西朝阳公园内,位于潇水西岸。西亭:即刺史窦泌为元结建的茅阁。 唐诗 人元结到永州游过朝阳巖并为之命名后,窦泌为其建茅阁于其上。元结比柳宗元来永州早四十年,故西亭即「茅阁」。[2]隐沦:隐居。登陟(zhi志):登上。[3]伊郁:忧郁,忧怨。夷巢:即伯夷、巢父,古代的高士。[4]回薄:动荡。[5]反宇:屋檐突起的瓦头。呀庨(xiao笑):深广的太空。呀:太空。庨:深广的样子。[6]菁茆(jīng mao京毛):即菁茅,一种香草,古代祭祀用以漉酒去滓。[7]羁贯:儿童的发髻。函崤:函谷关、崤山,泛指中原地区。[8]沣(fēng风):沣水。肥硗(qiāo敲):肥沃。[9] 沈坳:很深的坳泽。[10]圭组:指仕途,官场。圭:古代帝王、诸侯举行隆重仪式时所用的玉制礼器,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组:古代佩印用组,引申为官印或作官的代称。[11]锁屑:即琐屑,烦细,细碎。斗筲(shāo烧):量器。斗,容十升;筲,竹器,容斗二升。[12]隙牖(xi yǒu细有):狭小的窗户。隙,同隙;牖,窗户。蟏蛸(xiāo shāo消烧):虫名,长脚蛛,俗称喜蛛。[13]觞(shāng伤):盛有酒的杯。掇(duō多)摘取,拾取。[14]弦匏(pao袍):指乐器。琴瑟为弦,笙竽为匏。[15]喧呶(nao挠):声音嘈杂刺耳。[16]嘐(xiāo消)嘐:鸡鸣声,象声词。[17]中庖(pao袍):家中的庖厨。

游朝阳巖遂登西亭二十韵创作背景

 朝阳巖在今永州芝山城西朝阳公园内,古称「西巖」。这里岩石峭拔雄浑,巖洞开阔幽邃;洞内造景怪异多姿,流泉寒冽净清。公元766年,时任道州刺史的 唐诗 人元结「自舂陵至零陵」,感叹「巖洞此邦之形胜也」(元结《朝阳巖铭》),因其东向,每当旭日东升,烟光石气,激射成彩,遂命之为「朝阳巖」。柳宗元贬居永州后,亦常到此游览,藉以排忧遣怨。此诗是公元806年(元和元年)柳宗元第一次游朝阳巖所作。

游朝阳巖遂登西亭二十韵赏析

 诗的前十四句抒写诗人谪居永州后的心境,描绘朝阳巖及西亭的美景。首句的「弃」,点出了诗人谪居的心情。柳宗元来到偏远的永州,远离了政治文化中心,一种遭遗弃的感觉始终折磨着他。诗人「弃」而来到偏远的永州,伯夷、曹父洁身自好,两种心境大相迳庭,所以在永州附近登山临水,只求缓解一下忧郁的心情。正如他在《与李翰林建书》中所云,只是「闷即出游」而已。这次来到朝阳巖,景色果真异常优美:位于潇水西岸悬崖绝壁上的朝阳巖俯瞰著奔腾的江水,洞窟幽深,巖口开阔,温暖的阳光在树梢盘旋;巖顶的西亭檐牙高啄,气势不凡,亭后星光点点,亭下却是云雨交替,一亭之上下而气候不齐,这确实是难得的自然景观。如此美景,使诗人情不自禁的发出了「惜非吾乡土」的感叹。眼前的美景虽然赏心悦目,但毕竟不是自己的故乡。「信美非所安,羁心屡逡巡。」(《登蒲洲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此情此景,不禁勾起诗人的故乡之思。

 于是,诗歌自然而然地转写思乡述旧之情,抒写其抱负与不幸。公元784年(德宗兴元元年),柳宗元曾随父亲移居夏口(今湖北武昌),「羁贯」句指的应该就是这次南迁,这时柳宗元12岁。可历来求仕都只在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中原地区,柳宗元也在16岁那年回到了他出生、成长的长安。当然,诗人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而是「利安元元」的政治理想。他21岁中进士,因父丧耽误了几年,至26岁始任集贤殿正字,此后春风得意,一路青云,33岁时被提升为礼部员外郎,与王叔文、刘禹锡等人大刀阔斧革新政治,兴利除弊。那是他一生最得意的时期。诗人满怀留恋地描写了他在长安的故居:故居就在沣水边上,那里有肥沃的田地、宽敞的台阁馆舍、碧波荡漾的池塘。如此美好的故居不能不令囚居蛮夷之地的柳宗元思念,更何况那是他施展才华,实现理想和抱负的地方。诗人虽然是以自嘲的口吻说自己曾迷恋仕途官场,落得贻笑山林的尴尬,说自己太微薄无用,把官场升迁的琐事看得过重,但这自嘲里包含的是万般无奈与满腔忧愤,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巾」的叹惋。实际上,志大才高的柳宗元就是被贬到永州后,也一直没有熄灭他的理想之火,这在他羁永期间的许多诗文中都可以找到明证。

 故乡之恋,往事之思,使诗人的心灵备受煎熬。于是诗人又回到现实,写他在永州的囚居生活。「囚居固其宜」自然也是自我解嘲。诗人在《对贺者》中也曾说「凡吾之贬斥,幸矣,而吾又戚戚焉何哉?」但在内心深处,他并不认为自己是罪有应得,在《与许京兆孟容书》里,他曾那样执著地为自己辩解过。「厚羞久已包」则是真实的表白,也正是因为有能包容「厚羞」的胸怀,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诗人接着描写了他在永州的陋居:院子里种植著蓬艾,狭小的窗户上结满了蜘蛛网。这与他的故居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初到永州的柳宗元寄居在龙兴寺,终日与僧人为邻,过著孤寂的幽居生活,所幸常有一些喜好山水的客人来访,于是诗人常与他们结伴而行,登山临水,访寻名胜,饮清流,烹野菜,志趣相投,言谈高妙,醉舞欢歌,其乐也融融。诗人说,这种逍遥的生活驱除了心中的晦气,淡泊的心境隔断了尘世的喧嚣,荒僻的谪居地倒成了他躲风避浪的宁静港弯。于是,当他每天清晨听见鸡鸣嘐嘐的时候,竟萌生了希望这样的日子更多些,或者干脆把家厨也带来过过这种逍遥生活的念头。表面上看,诗人把自己的囚居生活写得充满乐趣,其实不然,他在《与李翰林建书》中给自己的囚居生活打了个比方:譬如常年关在监狱里的囚徒,遇上好天气出来活动一下筋骨,在墙上磨擦搔痒,也感到很舒服,但这样的舒服不是能长久享受的。这才是诗人心灵的真实表白。

 柳宗元这首五言古诗,以记游为题,从描绘眼前景物入手,继而写故乡之恋,往事之思,囚居之「趣」,运思缜密,蕴涵深远。他将个人遭际与满怀忧愤含融在山水诗之中,将深沉的忧思隐含在浅淡的微笑之内,「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姜夔),细细吟咏,回味无穷。

诗词作品: 游朝阳巖遂登西亭二十韵 诗词作者: 唐代 柳宗元 诗词归类: 山水、写景、抒情、思乡、愤懑

  长沙至凤凰沿途导游词

  长沙市总面积11819平方千米,其中主城区面积969平方公里。2009年全市人口6465万人,其中主城区人口2893万。长沙市辖芙蓉、雨花、天心、开福、岳麓5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湘潭市总面积5006平方千米。总人口281万人(2003年)。其中市区面积281平方公里,人口65万。湘潭市辖2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其中韶山市面积 210平方千米,人口 10万。

  益阳市总面积12144平方千米。总人口446万。市区总面积280平方公里,人口36万。全市辖桃江、安化、南县三个县,沅江一个县级市,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千山红、茶盘洲五个县级国营农场,市区设赫山、资阳、朝阳三个区。

  常德市总面积181898平方千米。总人口6010523人。常德市辖2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津市。常德市区总面积约为1970平方公里,人口约103万

  张家界市全市总面积9653平方公里。总人口160多万。其中市区城市总面积1458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748平方公里。市区城市人口1684万人。辖两区两县。其中桑植为国家级贫困县。

  湘西自治州全州总面积15462平方公里。2005年底人口26834万。现辖吉首、泸溪、凤凰、古丈、花垣、保靖、永顺、龙山8个市县。州府吉首市总面积1062平方千米。总人口29万人(2003年)。除吉首市外其余均为国家级贫困县。

  益阳市,12144平方公里 ,人口443万,包括南县、安化、桃江3县和沅江、益阳2市,及6个国营农(渔)场。这是我得到的最基本的资料。可是再一看手机,有条短信会提醒你说:欢迎来到银城益阳!为什么会有银城之说?我去过益阳,问了许多本地人。答案不一。再结合资料,大致会有如下答案:

  原来益阳地处洞庭湖边,是湖南正北的一座城市,也是湘西北到省城长沙的必经之路。有“资水”贯穿全市。在靠水路运输的解放前,这个城市极具战略地位。夸大一点说,益阳曾有过国内其他城市少有的辉煌。具体来讲,它曾创下过湖湘文化之首。二三十年代的益阳,居然就有长达十五华里的商业步行街,丝毫不亚于而今上海的南京路。至于衣食住行玩乐方面,更是有“吃的十大品牌,玩的十大景点”之说,至今还在老人们口里回味赞美!解放前有句话说得好“金湘潭,银益阳”。另一句话则一语道破天机:铁打的宝庆,银铸的益阳。至于当时的省城嘛,则是“纸糊的长沙”。看看,难怪益阳有“银城”之称了。

  但是今天的益阳在湖南人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状况呢?除开官方的GDP数据外,我主要以张家界、常德人的眼光来看:六十年代住一晚,七十年代吃顿饭,八十年代喝碗茶,九十年代撒泡尿,二千年后放个屁。呵呵,高速公路拉通之后,益阳不就是一个中途停靠5分钟的城市么?

  其实,益阳不光是一个解放前的“银城”。更是有名的作家之乡,羽毛球冠军之乡,美人之乡!毛主席非常敬重的作家中就有益阳的“三周一叶”(周谷城、周扬、周立波、和叶紫)。益阳还有凭借《将军吟》获得过首届茅盾文学奖的莫应丰。谈起体育,则有安化县的唐九红,龚智超等羽毛球冠军。而为什么是美人之乡?1928年,一个益阳人的女婿,天才的作曲家黎锦晖先生一曲《桃花江是个美人窝》响彻国内外。至今依然在台湾老兵的口中传唱!

  常德市,18190平方公里,人口600万。辖6县2区一市。市区人口60万。这个建城2200余年的楚城,城市名片除了“优秀旅游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之外,还有一个国内大中城市很难得到的一个封号:联合国最佳人居环境。

  常德古称“武陵”,是中国的“诗人之乡”。有个成语出自常德:囊萤夜读。说的是晋朝的车胤每天白天去拼命抓萤火虫,晚上用来读书的典故。这个典故和“凿壁借光”“悬梁刺股”一样的有名。可是我总在想:要是白天的时间全部用来看书了,还至于晚上熬夜吗?抓萤火虫容易吗?但是不管怎么说,都说明了常德群众有着勤奋刻苦的优良传统。

  到了5-6月份,会有一个“中国诗人节”在此举行。谈到“诗人”乃至“诗歌”,很多人会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来。呵呵,我遇见这样的人,一定会建议你去我们沅江边上看看用18个亿打造出的“中国诗墙”。全长3公里的诗墙上,包括港台在内的948位当代中国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用行书、隶书、篆书、草书等书写和篆刻下了1267首中外名诗。来到这里,哪怕对诗歌不感兴趣的人,心中也会升起一种对于文化的敬畏来。

  谈到诗,刚好你还在常德境内的话。那么有一个人的故事是必须要知道的。这个人就是刘禹锡。唐朝805年,他成了常德市委书记。

  他为什么要来常德做官呢?原来刘禹锡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

  唐贞元九年(793),刘禹锡中进士后,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这个时候的他官运亨通。后因他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皇帝老儿贬得远离京城。

  王叔文实行改革的时候,不但一批宦官恨王叔文,还有不少大臣嫌王叔文地位低,办事专断,也对他不满,到了唐宪宗即位,大伙都纷纷攻击王叔文。原来支持王叔文改革的八个官员,都被看作是王叔文的同党。宪宗下了诏书,把韦执谊等八个人一律降职,派到边远地方当司马(官名),历史上把他们和王叔文、王伾合起来称作“二王八司马”。

  这“八司马”当中,有两个“明星”来到了湖南。柳宗元和刘禹锡。这一回,柳宗元被派到永州(今湖南零陵)当市委书记,刘禹锡被派到朗州(今湖南常德)。这两个家伙,到了这么偏僻的地方还不安分,结果柳在永州产生了〈永州八记〉和《捕蛇者说》。刘则创作了《竹枝词》诗体。

  两个人在地方一干就是十年。日子久了,朝廷里有些大臣想起他们来,觉得这些都是有才干的人,放在偏远地区太可惜了,就奏请皇帝,把刘禹锡、柳宗元调回长安,准备让他们留在京城做官。刘禹锡回到长安后,看看长安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朝廷官员中,很多新提拔的都是他过去看不惯、合不来的人,于是心里老憋着气,看谁都不顺眼。

  也合着老刘倒霉。京城里有一座有名的道观叫玄都观,里面有个道士,在观里种了一大拨桃树。春暖花开了,招引了不少人附庸风雅。老朋友就说老刘啊我们也去玄都观看看桃花吧。老刘一想,到那里去散散心也不错,就跟着一快走了。

  你说你看桃花就看呗,手还不安分。他过了十年的贬谪生活,心里本就有气,回到长安一看满街都是趾高气扬的权贵,又看到玄都观里新栽的桃花,很有感触,回来以后就写了一首诗,叫《游玄都观》:

  “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家伙的诗本来就老有名了。这作品一出来,狗崽队马上就在长安传开了。有一些大臣对召回刘禹锡,本来就不愿意,读了刘禹锡的诗,就细细琢磨起来,里面到底有什么含意呢?最后,也不知道谁谁就说了,老刘头这诗表面是写桃花,实际是讽刺我们这些新提拔的权贵呀。

  这还得了?唐宪宗对他也不满意了。本来主张留他在京城的人也不敢说话了。刘禹锡又被派到播州(今贵州遵义市)去做刺史。刺史比司马高一级,似乎是提升,但以前的遵义那个穷啊,比常德更远更偏僻,整一个鸟不拉蛋的地方。刘禹锡家里还有个老母亲,已经八十多岁了,需要人伺候,如果跟着刘禹锡一起到播州,老人家肯定吃不消。于是裴度拼了命的在皇帝老儿面前替刘禹锡说情,宪宗总算答应把刘禹锡改派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了。半路上,老刘又直奔广东而去。此后十四年,刘禹锡调动了好几个工作单位和地点。反正都是瞎折腾。

  这种情况,等裴度当了宰相之后,才把他调回长安。

  老刘又重新回到京城啦!又是暮春季节。他想起了那个惹来麻烦的玄都观,有心旧地重游。到了那里一瞧,谁知原来种桃的道士早已仙去了,观里的桃树没人照料,有的被砍,有的枯死了,满地长着燕麦野葵,一片荒凉。他想起当年桃花盛开的情景,联想起一些过去打击他们的宦官权贵,一个个在政治争斗中下了台,而他自己倒是顽强地坚持自己的见解和做人的品格。想到这里,他就写下了一首《再游玄都观》,抒发他心里的感慨,诗里说:

  “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花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你说他这不是倔强是什么?一些大臣听到刘禹锡写的新诗,认为他又在发牢骚,挺不高兴,在皇帝面前说了他不少坏话。过了三年,又把他派到外地当刺史去了。

  桃源县,一个“桃花源里的城市”。这个县名有着1045年历史的地方(宋963年得名),在444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回族、维吾尔族、土家族、满族、侗族、壮族、瑶族等13个少数民族。全县有130万人口。史学家翦伯赞出生于此。

  车过桃源,不得不提的就是陶渊明和他的《桃花源记》。这个东晋的诗人,给我们描绘了最原始的“共产主义”的蓝图。留给我们后辈俗人们若干关于仙境的想像。天上的玉宇琼楼根本是遥不可及的,但是桃花源,因为有了那个成功“遇仙”的渔人做导游,倒是离我们的生活近了许多。那个渔人,以渔船代替“豪华巴士”,挥舞着船桨代替导游旗,告诉我们“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到了后来却是“遂迷,不复得路”的结果。

  看来这个渔人导游是冒牌的,毕竟当不了真。但是关于桃花源中“鸡犬相闻,怡然自乐,不知有汉”的生活场景,还是惹起了许多人的惆怅。难怪连“草圣”张旭也要问了“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那个通往仙源的洞究竟在哪里呢?似乎没有答案。连“桃花源”究竟在哪里,也有许多的争议。但是渊明先生的这篇记叙文开始就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人物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看看,还不明显吗?武陵人,就是一个常德人。说穿了,就是沅江边上的一个渔父。

  说到“渔父”,有一个人的名字不得不说。我胆敢妄言一句,他如果不早死,中国的近代史可能要改写!他是谁?桃源人的杰出代表:宋教仁。

  宋教仁,生于1882年的桃源县城,字遁初,号渔父。22岁与黄兴,陈天华策划起义。23岁加入同盟会。是同盟会元老级的人物。熟悉中国近代史的都知道,孙中山有两个最得力的朋友兼助手。黄兴和宋教仁。呵呵,刚好这两个人都是湖南人。但是宋教仁,可能更让袁世凯之流感到害怕。于是,1913年3月20日深夜的上海火车站,国会召开前夕,宋教仁被袁世凯刺杀身亡。年仅32岁。

  宋教仁只活了32岁,但他的名字在中国史上怎么也甩不掉。无论是支持民主,还是反对民主的人,都绕不开宋教仁这个名字。他在20世纪初那个昙花一现的瞬间所掀起的民主旋风,至今仍是中国民主宪政史上一道最壮丽的风景线。

  沅陵县,这个湖南省内面积最大的县,5852平方公里,人口只有65万。却生活着汉、苗、土家、回、白等25个民族。

  你知道湖南最大的水电站在哪里吗?沅陵县的五强溪水电站!这个1994年1月1日启动的水电站,面积170平方公里,是省内第一,国内十大水电站之一。

  你知道“学富五车,书通二酉”的成语出自哪里吗?沅陵县的二酉洞!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朝廷博士官伏胜冒着生命危险,从咸阳偷运出书简千余卷,辗转跋涉,藏于二酉洞中,使先秦文化典籍得以流传后世。成语“学富五车,书通二酉”出于此。这些书简在秦灭汉兴时献给汉高祖刘邦,刘邦在获得伏胜所献大量秦前书简时大喜,亲自将二酉藏书洞封为“文化圣洞”,将二酉山立为“天下名山”。从此,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在山半石洞下方,留有原燕京大学校长、湖南督学使者张亨嘉于清光绪六年(1890年)二月所立的榜书碑刻“古藏书处”四个大字。

  你知道“马革裹尸”的典故出自哪里吗?沅陵地区!西汉时,沅陵还属于“五溪南蛮”地方。此地土民彪悍无比,不服从朝廷礼法。朝廷派兵征讨。马援将军主动请求出征。临出发时,他向士兵们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尔。”后来马援在一次战役之后,伤病身亡。完成了他的诺言。毛主席曾引用过这句话。在毛岸英牺牲之后,周总理曾请示是否把他的遗体运回国内安葬,毛主席回答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你知道世界上最古老的佛学院在哪里吗?沅陵县的龙兴讲寺!这个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距今已1380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佛学院。理学大师王阳明曾在此讲学。书法大师董其昌为其题写“眼前佛国”。

  你知道“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曾软禁在哪里吗?沅陵县的凤凰山!民国28年(1938年10月),特务头子戴笠受蒋介石旨意,指使特务队长刘乙光把张学良从苏仙岭秘密密转押沅陵,囚禁在凤凰寺内,过着“山居幽处境,旧雨行心寒,辗转眠不得,枕上泪难干”的痛苦生活,在这个三百多年历史的破败古寺里,将军惆怅地写下了“万里碧空孤影远,故人行程路漫漫。少年鬓发渐渐老,唯有春风吹又还”的诗句。而就在半年前,年轻的将军被囚禁于郴州苏仙岭时,就刻下了“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的激愤之词。现在看来,到了凤凰山之后,将军的悲愤之情日益深重了。此情此恨,为了个人?为了民族?

  怀化市,276万平方公里,人口500万。辖10县1市2区,一个省级开发区和一个省级工业园,其中,市区面积32平方公里,人口37万。

  怀化是一个多民族文化村。侗族的合拢宴,整个村子的人都出来摆酒席欢迎远方的客人。酒席用长桌相连,可出现上百米长的壮观景象。苗家婚宴,传说中的“夜郎古国”,惊险刺激的龙底原生态漂流,总能勾引游客的眼睛。“夜郎自大”是一个成语。通过这个成语,我们知道了以前曾经有过“夜郎”这样一个部落。现在已经灭绝。但是在怀化新晃县,据考证正是古夜郎国所在之地。

  怀化是历代诗人罢免流放之地。唐朝的王昌龄,在芙蓉楼上,面对好朋友即将离去,自己仍然孤自一个在这里,轻轻地写了一首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打动了无数谪客游子的心。李白还特意写了一首关切老王的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怀化是一个英雄城市!多项荣誉属于这里。大将粟裕,革命家滕代远,向警予为中国革命立下了赫赫战功。“八年烽火起芦沟,一日降书落芷江”,湘西会战中,八万鬼子在武器超前的状况下硬是降下了膏药旗,日本天皇向整个中华民族发表声明赔罪,1945年8月21日的芷江抗战胜利受降坊,让中国人扬眉吐气!“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我发现很多人不理解杂交水稻的真正意义,不少人认为自己是北方人,吃的是小麦,不吃水稻,就和袁隆平没关系。

  举个简单例子:假设世界上有100个人,而粮食只够90个人吃,粮食紧缺再加上财富分配不均衡,那么就会出现50个人有充足的粮食,而另外40个人没粮食吃,就会爆发大规模的饥荒和战乱,这场危机最终要波及全部的100人。

  如果世界有100人,而粮食够110-120个人吃,那么粮食就不再紧缺,就不会出现饥荒。全部的100人都可以避免这些危机。

  袁隆平的出现正是改变了全世界人的吃饭问题!

  凤凰县,一个神话中的名字。一种传奇的鸟。一个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175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才辈出。据不完全统计,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清光绪元年(1875年)短短的36年间,这里就涌现出提督20人,总兵21人,副将43人,参将31人,游击73人等三品以上军官。民国时,凤凰出中将7人、少将27人。当代,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两度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沈从文,鬼才画家黄永玉,为凤凰奠定了浓浓地人文气息。

  走进凤凰,假如命令我讲解。刚好你又爱听的话,我一定会说一说沈从文和张兆和的故事。三十年代的中国,冰心与吴文藻,丁玲与胡也频,林徽因和梁思成,沈从文和张兆和,是当时最为引人钦羡的“黄金搭档”。被赞誉为“四大珠联璧合”的夫妻组合。他们的爱情,照亮了飘摇的三十年代。

  我最近两天在看《沈从文传》。

  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中国人凌宇的《沈从文传》,一个是一个美国人写的《凤凰之子——沈从文》。一个是《从文自传》。个人觉得,写得很有人情味的是凌宇的《沈从文传》,而可惜的是,那个美国人写的《凤凰之子》,在凤凰卖得很火。

  沈从文,在家排行第二。张兆和叫她“二哥”。生于1902年,逝世于1988年。

  张兆和,苏州富家千金。在家排行第三。沈从文叫她“三三”。生于1910年,逝世于2003年。

  今天说说大师当年的一个有趣的片段,第一次教书:

  1928年,当沈从文仍在生活困境里挣扎时,徐志摩曾写信给他说:“还是去北京吧,北京不会因为你而米贵。”

  沈从文没有因此重返北京。后来,他又对徐志摩谈及自己想进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跟刘海粟学绘画的念头。徐志摩说,“还念什么书,去教书吧!”

  而在早些时候,沈报考燕京大学时,考试时一问三不知,结果连同三块钱的报名费都被燕京大学退回。而三年后,燕京大学准备聘请沈为教授时,沈则不与理睬。

  这个时候,胡适正担任吴凇(上海)中国公学校长。由徐志摩介绍,胡适竟然同意聘用沈从文为中国公学讲师,主讲大学部一年级现代文学选修课。沈从文以小学毕业的资历,竟被延揽为大学的教师,这即便在当时,也不能不说是一种大胆而开明的决断。

  这一年。沈从文26岁。

  我们到现在还有很多误区,认为沈从文是凭借《边城》而进入中国公学任教的。其实错了。沈从文自1924年后开始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合编了《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1928年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编辑《红黑》、《人间》杂志。与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丁玲胡也频等人过从甚密。已经在北京小有名气了。而《边城》,则发表在1934年4月25日,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61期。

  第一次登台授课的日子终于来了。沈从文既兴奋,又紧张。

  在这之前,他做了认真而充分的准备,估计资料足供一小时使用而有余。从法租界的住所去学校时,他还特意花了八块钱,租了一辆包车。第一次以教师身份跨进大学的门,不能显得太寒酸!按预先约定的条件,讲一个钟头的课,只有六块钱的报酬,结果自然是赔本!

  当时,沈从文在文坛上已初露头角,在社会上也已小有名气。因此,来听课的学生极多。今天又是第一堂课。更有一些并不听课,只是慕名而来,以求一睹尊容的学生。

  等他来时,教室里早已挤得满满的了。他们中已有不少人读过沈从文的小说,听到一些有关他的传闻,因而上课之前,教室里有人小声议论着沈从文的长像、性格、文章和为人。——他们知道沈从文是行伍出身,小说里又不乏湘西地域荒蛮、民气强悍的描写,在他们的头脑里,遂不时浮现出想象中的沈从文的形象:一个身材魁伟、浓眉大眼,充溢着阳刚之气的男子汉。亦或是五大三粗。

  结果自然是让他们失望了。沈着长衫,带眼镜。文弱之极。眼前这个低着头,急匆匆走上讲台的真实的沈从文,却与他们想象中的沈从文判若两人:一件半新不旧的蓝布长衫罩着一副瘦小的身躯,眉目清秀如女子,面容苍白而少血色;一双黑亮有神的眼睛稍许冲淡了几分身心的憔悴。

  他站在讲台上,抬眼望去,只见黑压压一片人头,心里陡然一惊,无数条期待的目光,正以自己为焦点汇聚,形成一股强大而灼热的力量,将他要说的第一句话堵在嗓子眼里。同时,脑子里“嗡”的一声炸裂,原先想好的话语一下子都飞迸开去,留下的只是一片空白。上课前,他自以为成竹在胸,既未带教案,也没带任何教材。这一来,他感到仿佛浮游在虚空中,失去了任何可供攀援的依凭。

  一分钟过去了,他未能发出声来;五分钟过去了,他仍然不知从何说起。众目睽睽之下,他竟呆呆地站了近十分钟!

  开始,教室里还响着人声。五分钟过后,教室里的声浪逐渐低了下去。到十分钟时,满教室鸦雀无声!沈从文的紧张无形中传播开去,一些女学生也莫名地替沈从文紧张起来,有的竟低下头去。

  终于,他好容易开了口。这第一句出去,就像冲破了强敌的重围,大队人马终于决城而出。他一面急促地讲述,一面在黑板上抄写授课提纲。不料,预定一小时的授课内容,竟然在紧张中,十五分钟便把要说的话全说完了。他再次陷入窘迫。

  最终,他只得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道:“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 然后扭头就逃了。

  下课后,学生们议论纷纷。消息传到教师中间,有些别有用心的人马上对胡适说:“沈从文这样的人也来中公上课,半个小时讲不出一句话来!”胡适却不觉窘迫,竟笑笑说:“上课半天都讲不出话来,学生还不轰他,这就是成功。”

  就是因为胡适这句话,沈在中国公学站稳了脚。

  就在沈从文第一堂课进行的时候,课虽只讲了15分钟,可是他却记住了一个人一辈子。

  这个人就是张兆和,他未来的妻子。时年18岁。刚以预科第一名的成绩升入大学部一年级。面目秀丽,身材窈窕,性格平和文静,是学生中公认为中国公学的校花,因肤色微黑,沈从文后来称之为“黑凤”。兆和身后有许多追求者,她把他们编成了“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二姐张允和后来曾取笑说沈从文大约只能排为“癞蛤蟆第十三号”。

  自卑木讷的沈从文不敢当面向张兆和表白爱情,他悄悄地给兆和写了第一封情书。

  老师的情书一封封寄了出去,点点滴滴滋润着对方的心。女学生张兆和把它们一一作了编号,却始终保持着沉默。后来学校里起了风言风语,说沈从文因追求不到张兆和要自杀。张兆和情急之下,拿着沈从文的全部情书去找校长理论,那个校长就是胡适。

  兆和把信拿给胡适看,说:老师老对我这样子。

  胡适校长答:他非常顽固地爱你。

  兆和马上回他一句:我很顽固地不爱他。

  胡适说:我也是安徽人,我跟你爸爸说说,做个媒。

  兆和连忙说:不要去讲,这个老师好像不应该这样。

  没有得到校长胡适的支持,张兆和只好听任沈老师继续对她进行感情文字的狂轰滥炸。沈从文开始了他马拉松式的情书写作。

  结果自然是沈老师如愿以偿了。

  其实张兆和的文笔也非常的好。

  自从接受沈从文的爱后,张兆和更变得更加温柔可爱,才情荡漾。

  她写出了这样美仑美奂的句子:“长沙的风是不是也会这么不怜悯地吼,把我二哥的身子吹成一片冰?”

  也只有沈从文的“我行过很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来相匹配了。

  可惜的是她的好多书信在战火中流失了,在《与二哥书》中,只收集了张兆和写给沈从文的两封情书。《与二哥书》的插页里,有一些张兆和写给沈从文的信,看到的全是柴米油盐的生活。比如:“我很奇怪,为什么我们一分开,你就完全变了,由你信上看来,你是个爱清洁,讲卫生,耐劳苦,能节俭的人,可是到我一起便全不同了,脸也不洗了,澡也不洗了,衣服上全是油污墨迹……”爱情与生活始终是不可分离的。

  张兆和的小说与随笔也写的绝妙,《湖畔》《费家的二小》《招弟和她的马》等,如果不说出来,与沈从文的小说放在一起看,还真很难分辨。《玲玲》就收到《沈从文全集》第七卷,沈从文并在文后注明“改三三稿”,可改了什么,改在哪里,却完全看不出来。在张兆和的字里行间,看出一份干净与从容。正如《与二哥书》序中所言:“温润而贵重的性灵。”

  诸位,你看,来过了,又刚好遇见了;爱过了,又被对方爱过了;这样的日子,多好……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1961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属于园林方面的有四处: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留园。其中两处在北方,是我国皇家园林的代表作品;两处在苏州,是我国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

拙政园之所以有这么高的知名度,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拙政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塑、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另一个原因是,拙政园曾为许多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提供了活动场所。其中,有江南文豪钱牧斋和爱妾柳如是;有明末御史、刑部侍郎王心一;有清初海宁籍弘文院大学士、礼部尚书陈之遴;有平西王吴三桂的女儿、女婿;有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有江苏巡抚李鸿章和张之万。辛亥革命后江苏都督程德全通告全省,在园内召开江苏临时省议会;抗战胜利后,爱国诗人柳亚子在园内办过"社会教育学院"。相传,康熙年间,《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担任苏州织造,织造衙门设在葑门,而家眷住在拙政园内。曹寅升迁江宁织造时,推荐内弟李煦接替,家眷住在园内达二三十年之久。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高高的清水砖砌墙门的正门上方有砖雕贴金的门额"拙政园"三个字。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御史王献臣(字敬止,号槐雨)因官场失意而还乡,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古木参天。拙政园的园名是据西晋潘岳的《闲居赋》中"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缩写而成的。根据苏州市园林管理局提供的资料,王献臣于明代弘治六年(1493年)中进士,升为御史,但仕途不顺利,曾两次被东厂缉事诬陷,动过刑,下过狱,被贬为广东驿丞,后任永嘉知县,罢官后居家,心里的痛楚无法言表。他对文征明讲:"昔潘岳氏仕宦不达,故筑室种树,灌国鬻蔬,曰:’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吾仅以一郡倘倅退林下,其为政殆有拙于岳者,园所以识也。"意思是说,我之所以要起"拙政园"这个名字,就是要像潘岳一样隐退于林泉之下,要像陶渊明一样守拙归田园。这个园名,反映了王献臣当时那种既无可奈何,又想自我解嘲的复杂心态。

经过拙政园的墙门和"通幽""入胜"腰门,我们就来到了拙政园的东部。东部花园的南部有一座三开间的堂屋,名为"兰雪堂"。"兰雪"两字出自李白"春风洒兰雪"之句,象征着主人潇洒如春风,洁净如兰雪的高尚情操。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从图上看,拙政园为三个部分:东部,曾取名为"归田园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也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也称为"补园",园内建筑物大都建成于清代,其建筑风格明显有别于东部和中部。从图上看,拙政园没有明显的中轴线,没有传统的对称格局,大都是因地制宜,错落有致,疏朗开阔,近乎自然,是苏州诸多园林中布局最为成功的范例。

走出"兰雪堂",迎面看到一座假山,青翠的竹丛和古树,簇拥着一座巨大的石峰,状如云朵,岿然兀立,西侧有两块形状怪异的湖石,两石中间夹着一条羊肠小道。中间这座石峰叫做"缀云峰",像一个巨大的屏风,挡住来宾们的视线,这种"开门见山"的造园手法,被称作为"障景",起着引人入胜的作用。许多人来到这里,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因为许多来宾都看过中国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书中描写的大观园进门处的假山,同这座假山极为相似。《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有这样一段故事:贾政父子进大观园题景,开门进去,只见一带翠幢挡在面前。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往前一望,见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似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斑驳,或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这段描写,用在这里非常贴切,可能是偶然的巧合。然而,两园类似的情况还有许多。

过了假山,来宾们看到的是拙政园的东部主要景色。明代崇祯年间,刑部侍郎王心一买下东部后,建造"归田园居"。园内有山岛、荷池、松冈、竹坞,好一派田园风光。这一部分的主要建筑物,除了"兰雪堂"外,还有"秫香馆"、"天泉阁"、"芙蓉榭"等。

"芙蓉榭",就是建筑在荷花池边上的水榭。榭,是苏州园林建筑中的一种类型,造型轻巧,建在水边或高坡上,下面架空或半架空。芙蓉,有木芙蓉和水芙蓉。木芙蓉是一种变色花,早晨朝霞初现时是淡红色,中午阳光直射时变成紫红色,傍晚夕阳西下时又变成粉红色,甚为珍贵。水芙蓉,是指荷花或莲花。毛泽东主席诗词中"芙蓉国里尽朝晖",指的是水芙蓉。"芙蓉榭"的正面一池荷花,背后是一堵高墙,一边开阔、一边封闭的强烈反差,恰如其分地烘托了宁静的气氛。加拿大温哥华"逸园"中的水榭,就参照了这个设计,前面是一泓池水,后面是一堵高墙,很有苏州古典园林的味道。如果您走到芙蓉榭的门前向西面看,可以见到这个水榭进门的门框上装了一个雕花的圆光罩,透过这个圆光罩可以看到前面的小桥流水,犹如一幅镶嵌在圆形镜框里的油画。如果您走过去再看看仔细,又可以发现这个水榭临水的门框上装了一个雕花的长方形落地罩,前面的河水曲折婉蜒,两岸桃红柳绿,把人引入了一种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境界中去。这是苏州园林中一种比较常见的造景手法,叫做"框景"。园主想通过这种手法,把来宾们的视线集中到最佳角度,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天泉阁",矗立在一片翠绿的草坪上,攒尖戗角,重檐八面,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醒目。相传,这里原来是元代大弘寺的遗址。筑园时,在寺井上造了"天泉阁"。这座建筑物,从外面看似乎是两层,在里边看却只有一层。欣赏苏州园林里的建筑物,高的楼阁要仰视。如果您站在"天泉阁"的戗角下,凝视飘动的浮云,您似乎感到楼阁正在蓝天中翱翔。这就是苏州园林建筑物上大都建有戗角的奥秘。这些戗角,除了有利于采光和通风外,主要是增加了动感和美感,成了苏州建筑的地方特色之一。

"秫香馆",顾名思义,就是观赏稻麦飘香的地方。明代"归田园居"的主人在园林内造有秫香楼,"楼可四望,每当夏秋之交,家田种秫,皆在望中。"现在见到的"秫香馆",其主体建筑是60年代重修拙政园时从东山搬迁而来,体型偏大,与原景略有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西南角樟树旁,有一处池岛假山小品。这座湖石假山上顶着一块大石头,外形很像一只翻底待修的小木船。前面湖面开阔,四周灌木丛生,不远处有几株芦苇,正像太湖边上一个小小的港湾。古代苏州园林的园主,有的是朝廷大臣,有的是封疆大吏,有的是外放州县,也曾经"安邦济世",劳碌了一阵子,因为种种原因卸任还乡,在远离京都的苏州,他们找到了安静的"港湾"。这里风俗清雅,物产丰富,既可以享尽清福,又可以避开政敌,成了达官贵人隐退后选择的最佳地点。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们对佛教的"空无学说"、道教的"出世思想"、儒家的"隐逸主张"特别欣赏,就以"避世、淡泊"为主题,营造山林野趣,想在独立的小天地里实现自己的人格理想。正所谓,"扁舟一叶,浪迹天涯,人迹罕至,方为我家"。

拙政园东部和中部,是用一条长长的复廊隔开的。走廊的墙壁上开有25个漏窗,就像精雕细作的剪纸图案,镶嵌在长长的画轴上面。人们信步走在游廊里,随着漏窗花纹的更换,园内的景色也在不断地变幻。这种现象,称作"移步换景"。如果您再仔细看一看,漏窗上不同的图案,所表现的都是水波纹和冰棱纹,池中欢快的涟漪叠印在窗上凝固的波纹上,更加渲染了苏州水文化的氛围。

当我们打开复廊里的黑漆大门,就来到了中部花园。来宾们站在倚虹轩旁,向西眺望时,大家的第一印象应该是,这里池面宽广,景色秀丽。细心的朋友们还可以发现,在亭台楼阁之旁,在小桥流水之上,在古树花木之间,屹立着一座宝塔,给人以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这一借景手法,运用得很成功,园主确实是费尽了心机。因为中部花园东西长,南北窄,有一种压抑感,于是园主利用低洼的地势凿池叠山。用假山遮住两边的围墙,而池面上留出了大量的空间,使人感到开阔而深远。中部花园里的建筑物,大小不同,形状各异,高低错落,疏密有致。每一个建筑物都是一个极佳的观景点,而每一个建筑物也都是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拙政园的中部花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景区。来宾们通过游览三个各具特色的景区,游兴可逐步达到高潮。

第一个景区,以池岛假山为主,包括假山山堍的"梧竹的居",假山山顶的"待霜"亭和"雪香云蔚"等景点。池岛假山,也称为水陆假山,是中部的主体假山。这"一池三岛"基本上是苏州假山的传统格局,其要领是:"池岸曲折,水绕山转"。这座假山设计极佳,确实是"大手笔",完全符合我国山水画的传统技法。从东面看,一山高过一山;从南面看,一山连接一山;从西面看,一山压倒众山。用绘画术语来讲,分别是"深远山水""平远山水""高远山水",表达的是宋代苏东坡诗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下面,我们先来观赏"梧竹幽居"。"梧竹幽居",俗称"月到风来亭",位于中部花园的最东面,同"倚虹亭"相邻。"倚虹亭"是因为靠在形似长虹的复廊上而得名。"梧竹幽居"造型非常别致,四个大大的圆洞门使人马上联想起八月十五晚上的月亮。如果您站在亭子里向外看,这四个圆洞门又恰似四个巨大的镜框,镶嵌着苏州园林一年四季的风光。南面桃红柳绿,西面嫩荷吐尖,北面梧桐秋雨,东面梅花怒放。亭内有"梧竹幽居"的楹额。梧桐,是圣洁高昂的树;翠竹,是刚柔忠义之物。正所谓:"家有梧桐树,何愁凤不至。"两旁有一副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慢慢品味,细细咀嚼,眼前似乎出现了两幅山水图画:一幅是皓月当空,夜色朦胧,清风徐来,沁人肺腑;另一幅是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心动水动,心静山静。用心琢磨一下园主此时此刻的心境,大概同张大千讲的"心似闲蛩无一事,细看贝叶立多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果有的来宾读过孔子《论语》,看了这副对联,可能有另外一种心得。孔子讲:"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那么,是否可以讲,这副对联的上联是用清风明月来描绘自然风光的无限美好,下联是用乐山乐水来揭示旅游观光对陶冶情操的作用。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来宾们才会逐步领悟到苏州古典园林既要模拟自然山水之美景,以达到"悦耳悦目"的艺术效果,更重要的是要创造诗情画意的韵味,以追求"悦心悦意"的心理感觉,再升华到"悦志悦神"的精神享受。如果您作会到了这种韵味,那么您就开始入门了。

当我们跨过九曲石板桥,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小道缓步登山时,迎面见到的是"待霜"亭。"待霜"出自唐代苏州刺史韦应物"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的诗句,字里行间透出了一股霜浓橘红的山野气息和泥土芳香。

我们穿过丛林,越过小溪,步上石阶,就来到了"雪香云蔚亭"。它位于岛的中央制高点。在这里向周围了望,觉得中部花园像一幅苍劲古朴画卷,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在这幅画轴上,有高有低,有近有远,有大有小,有宽有窄,有疏有密,有闹有静。"雪香云蔚亭"还有"山花野鸟之间"的楹额和"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如果坐在这里歇歇脚,看看景,静静心,真有点超尘脱凡的感觉,自己的身心已经同大自然完全融合起来了。《小城故事》歌词中有一句"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用在苏州拙政园里真是恰如其分。是否可以说,"山花野鸟之间"是对苏州古典园林的"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和"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审美观念,最通俗、最绝妙的注解。

当来宾们在第一景区游览,游兴到达高潮时,园主又及时将我们的注意力转向了另一个角度,从山上移到了池塘。这就是中部花园的第二个景区。第二个景区是以荷花池水为中心,围绕水面有"荷风四面""香洲""见山楼""小飞虹""小沧浪""倚玉轩""远香堂"等景点。

湖中岛上有"荷风四面亭",这里四面环水,三面植柳,真是绝佳的风景点。"荷风四面亭"上挂有一副对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廖廖几笔,勾画出了拙政园春夏秋冬的风景特色。其妙处还有,联中蕴含着一、二、三、四的序数。这副对联的上联,仿照济南大明湖"小沧浪"清代书法家铁保所书的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副对联的下联,仿照唐代诗人李洞的诗句"看待诗人无别物,半潭秋水一房山"。内容略作改动,用在这里,恰到好处。

"香洲"同"荷风四面亭"隔水相望。"香洲"的"洲"同"舟"同音,实际上是一座船型建筑物,可称为石舫或旱船,似乎是一只官船在荷花丛里徐徐而行。值得一提的是,"香洲"这艘石舫,集中了亭、台、楼、阁、榭五种建筑种类。船头为荷花台,茶室为四方亭,船舱为面水榭,船楼为澄观楼,船尾为野航阁。实际上,在苏州诸多园林中,几乎都建有石舫。从地理原因来讲,苏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代大都以舟代步,家家临河,处处通船,在花园里建石舫以应景。从建筑角度来讲苏州园林建筑的种类有亭台楼阁,厅堂馆斋,轩榭廊桥,再加上舫,可以使建筑物形状多样,多姿多彩。再从政治角度来讲,石舫可以经常提醒人们"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园主想借此表白自己"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心迹。

经过九曲石桥,沿着游廊走,就来到了"见山楼",古代叫做"藕香榭"。"见山楼"三面环水,似乎苍龙嬉水。"见山楼"是龙头,爬山廊是龙身,云墙是龙尾,门洞是龙嘴,曲桥是龙须。"见山楼"上层有蠡壳和合窗,楼下用落地长窗,室内明式桌椅茶几,梁上悬挂小方什景灯,完整地保留着那种古色古香的风貌。

从"见山楼"沿着游廊往南走,可以来到"小沧浪"。"见山楼"位于第二景区的北部,是主景区,视野开阔,"疏可走马"。而"小沧浪"、"小飞虹"、"得真亭"这一带是第二景区的南部,是次景区,空间窄小,"密不透风"。"小沧浪"的出典是《楚辞.渔父》,原话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用现代的语言来解释,就是倘若朝廷清明,我就洗洗帽缨,准备出仕辅助朝纲;倘若朝廷昏庸,我就洗洗双脚,决心隐退逍遥自在。"小沧浪"是一座三开间的水阁,南窗北槛,两面临水,跨水而居,构成一个闲静的水院。站在"小沧浪"前往北看,廊桥"小飞虹"倒映在水里,水波荡漾,犹如彩虹。这里是观赏水景的最佳去处。只见藕香榭前各路水源汇聚一池,似乎"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到了香洲前,突然分流回去,其中一条支流弯弯曲曲,扑面而来,经过"小飞虹",过"小沧浪",有一种余味未尽的感觉。这样的理水手法,符合苏州古典园林关于"水面有聚有散,聚处以辽阔见长,散处以曲折取胜"的要领,可称一绝。

从"小沧浪"往东走,就来到了"远香堂"。欣赏"远香堂",可以使来宾们的游兴达到游览这一景区的最高潮。"远香堂",位于中部花园的中心位置,前面有一条小河种有莲花,后面有一片水池,广植荷花。夏天荷花盛开,清香一阵阵飘到堂内,所以取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一文中"香远益清"之句成了堂名。"远香堂"四面都镶有玻璃窗,可以坐在厅里一边品茶,一边聊天,一边看景。厅的南边是一座峻峭的黄石假山,北边是池岛假山,东边山坡上有"绣绮亭",西边池塘边有"倚玉轩",给人以近山远水,山高水低的感觉。"远香堂"的楹额,早先是乾隆年间著名学者沈德潜的手笔,因已佚失,由近代书法家张辛稼补写。两边有一副对联,共有80字,是苏州诸多园林中最长的对联,记载了当年八旗奉直会馆达官贵人聚会时的盛况。苏州古典园林建筑物,十分重视意境的设计,往往在园中的主要景点上,配以古诗古文中的词句,用大量的匾额楹联来点缀。这些匾额楹联,立意深远,意境含蓄,情调高雅,文字隽永,书法美妙,既记述了名园的历史,又点明了景点的精华,还抒发了园主的情怀。

拙政园中部花园的第三个景区是"枇杷园"。"枇杷园"位于"远香堂"的东南面,是拙政园中部花园里的园中园,因种有枇杷树而得名。"枇杷园"的园门设计得很巧妙。来宾们走到这里,见到前面一道云墙,两面种有牡丹,正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了。真没有料到,只要再往前走,就可以发现,黄石堆砌的假山遮住了旁边的一个门洞。随着人们一步一步走近,门洞就一点点扩大。到了门口,才发现门洞像一轮明月,镶嵌在白色的云墙上。过门洞后再往前走,这轮明月又被这边的湖石假山慢慢地遮住了。看着月洞门和牡丹花,不禁使人想到"闭月羞花"的典故。这个月洞门又像一个巨大的宝镜,庭院里的景物似乎是院外景物的影子。园主巧妙地选择了辟月洞门最佳位置,使"雪香云蔚亭""月洞门""嘉实亭"三点同处在一条视线上,并通过月洞门联系前后佳景,从而组成一组对景。由此可见,苏州古典园林在辟门开窗时,除考虑到出入和采光外,尤其注意撷取画面,力求处处有景,景随步移。

第三个景区是以庭院建筑为主,有"玲珑馆""嘉实亭""听雨轩"和"海棠春坞"等。这些建筑物又把空间分割为三个小院。这种造景手法,称为"隔景",以便丰富园景,掩藏新景。三个小院,既隔又连,互相穿插,在空间处理和景物设置方面富有变化。每个庭院的天井,用肉眼看大小一般,但用脚步量一下却发现相差甚大。原来"玲珑馆"前的云墙造得较矮,视野开阔就显得大。"海棠春坞"尺寸比较小,但开了几个漏窗,使天井显得比较宽敞。"听雨轩"前的天井面积比较大,就开了一个小池塘,使天井大小适宜,园景丰富。当年,园主喜欢同家眷在这里,一边品尝苏州的船点,一边细听那雨滴打在瓦楞片上、芭蕉叶上、碎石地上,发出"滴滴答答""淅淅沥沥""劈里啪啦"的声音,陶醉在大自然的音乐创作之中。这里似乎是中部花园交响乐的第三乐章。第一乐章,可称为"高山之颠";第二乐章,可称之为"沧海之滨";第三乐章,可称之为"天伦之乐"。"嘉实亭"里有一副对联"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用在这里,惟妙惟肖。

当来宾们从中部花园,穿过"别有洞天"的圆洞门后,就来到了西部花园。西部花园的主体建筑是"卅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这座建筑物是美化了的"鸳鸯厅"结构;外面看是一个屋顶,里边是四个屋面;外面看是一个大厅,里边分为两个客厅;北面客厅是夏天纳凉用的,南面客厅是冬天取暖用的。进门时,圆洞门上方有四个砖雕的篆体字"得少佳趣"。意思是说,进得门来,才能渐入佳境,稍得乐趣。这个大厅建于清代,精雕细刻,摆设考究,气派非凡。北厅的楹额"卅六鸳鸯馆"是清代状元洪钧墨宝,南厅的楹额"十八曼陀罗花馆",是清代状元陆润庠佳作。馆,是宾客聚会的地方,宽敞而幽静,四通而八达。鸳鸯是美满姻缘的代名词,曼陀罗花是延年益寿的吉祥物。据印光法师编撰的《阿弥陀经注释》中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每天都普降曼陀罗花。当今世上,只有多福多寿的人才能见到。传说,曼陀罗花与山茶花相似,所以,这里种十八棵宝株山茶应景。这个大厅造型别致,椽子为弓形和弧形,四角有耳房,相传是园主听昆曲的地方。史书记载,补园主人张履谦特别喜欢昆曲,经常同"曲圣"俞粟庐先生在这里切磋曲艺,每当清唱演出进入高潮时,总有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觉。四角的耳房,是供演员换妆,佣人居住的地方。这里的蓝白相间的玻璃窗很雅致,每当盛夏烈日时,阳光透过窗户变成一道道蓝白相间的光束,洒在地上,泛起一阵阵寒意。如果来宾们有兴趣的话,可以用眼睛靠近蓝色的玻璃窗往外看,只见屋顶上、树枝上、石块上、荷叶上,都像是披上了一层白雪。

"留听阁"位于"卅六鸳鸯馆"的西面,楹额由清代湖南巡抚吴大澄所书。"留听阁"出自唐代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之句。"留听阁"南面飞罩是银杏木立体雕刻松、竹、海、雀的花纹,构图匀称,手法精巧。隔扇裙板上刻有蟠螭(夔龙)图案,据说是太平天国忠王府内的遗物,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倒影楼"位于"卅六鸳鸯馆"的北面。之所以取名为"倒影楼",是因为从前面的池塘里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幢楼阁的倒影。楼的下层,叫"拜文揖沈之斋"。用时髦的话来讲,就是"文征明先生和沈石田先生纪念馆"。文征明是明代"四大才子"之一。有的资料说,他参与了拙政园的规划设计。也有的资料说,他依照园景画了31幅图,各配以诗词,并作了《王氏拙政园记》,使名园增辉。沈石田先生曾经是文征明先生绘画方面的指导老师。他们对苏州文化艺术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倒影楼"中间屏门上雕刻有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无根竹图,并配有诗词,也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

"倒影楼"前面有一条曲折婉蜒的水廊,地面贴着池面。池面上波光粼粼,地面上高低起伏,使人感到正踩在池面上随水飘浮。水廊的西面有一组楼阁群,最近的是"与谁同坐轩"。轩,是形似车厢的建筑物,两头有门框而不上门,随意进出;两旁墙上开有窗口,以便观景。"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这是苏东坡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孤芳自赏的心情。园主借此表示自己的清高。仔细再看,"与谁同坐轩",好像一把扇子,轩顶的瓦面像折扇的扇面,后面"笠亭"的尖顶恰似折扇的扇把,简直连接得天衣无缝。

以拙政园为代表的苏州园林,处处是充满着诗情画意的青山绿水,时时是洋溢着温情脉脉的家庭气氛,全园体现了淡泊明志的人生哲理,正是古人们苦苦追求的"人间天堂"

李白《将进酒》赏析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咏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题目意绎即“劝酒歌”,故古词有“将进酒,乘大白”云。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载(752),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尝登高饮宴(《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萧士赟)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

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颍阳去黄河不远,登高纵目,故借以起兴。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如此壮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穷极,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语带夸张。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一涨一消,形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紧接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与前两句把本来壮浪的说得更壮浪,是“反向”的夸张。于是,开篇的这组排比长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衬作用——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却不堕纤弱,可说是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这种开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弃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沈德潜说:“此种格调,太白从心化出”,可见其颇具创造性。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于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强。诗有所谓大开大阖者,此可谓大开。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悲感虽然不免,但悲观却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来,只要“人生得意”便无所遗憾,当纵情欢乐。五六两句便是一个逆转,由“悲”而翻作“欢”“乐”。从此直到“杯莫停”,诗情渐趋狂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行乐不可无酒,这就入题。但句中未直写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对月”的形象语言出之,不特生动,更将饮酒诗意化了;未直写应该痛饮狂欢,而以“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调。“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然而只不过是现象而已。诗人“得意”过没有?“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玉壶吟》)——似乎得意过;然而那不过是一场幻影,“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又似乎并没有得意,有的是失望与愤慨。但就此消沉么?否。诗人于是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一个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有用”而“必”,一何自信!简直象是人的价值宣言,而这个人——“我”——是须大写的。于此,从貌似消极的现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内的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内容来。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为什么不为这样的未来痛饮高歌呢!破费又算得了什么——“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又是一个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能驱使金钱而不为金钱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们咋舌。诗如其人,想诗人“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上安州裴长史书》),是何等豪举。故此句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绝非装腔作势者可得其万一。与此气派相当,作者描绘了一场盛筵,那决不是“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两壶乎?”而是整头整头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决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

至此,狂放之情趋于高潮,诗的旋律加快。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如闻其高声劝酒:“岑夫了,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不但“忘形到尔汝”,诗人甚而忘却是在写诗,笔下之诗似乎还原为生活,他还要“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以下八句就是诗中之歌了。这着想奇之又奇,纯系神来之笔。

“钟鼓馔玉”意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以为“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诗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转而为愤激。这里不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说富贵“不足贵”,乃出于愤慨。以下“古来圣贤皆寂寞”二句亦属愤语。诗人曾喟叹“自言管葛竟谁许”,所以说古人“寂寞”,也表现出自己“寂寞”。因此才愿长醉不醒了。这里,诗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了。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古来酒徒历历,何以偏举“陈王”?这与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开,他心目中树为榜样的是谢安之类高级人物,而这类人物中,“陈王”与酒联系较多。这样写便有气派,与前文极度自信的口吻一贯。再者,“陈王”曹植于丕、睿两朝备受猜忌,有志难展,亦激起诗人的同情。一提“古来圣贤”,二提“陈王”曹植,满纸不平之气。此诗开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诗情所以悲而不伤,悲而能壮,即根源于此。

刚露一点深衷,又回到说酒了,而且看起来酒兴更高。以下诗情再入狂放,而且愈来愈狂。“主人何为言少钱”,既照应“千金散尽”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后一番豪言壮语:即便千金散尽,也当不惜将出名贵宝物——“五花马”(毛色作五花纹的良马)、“千金裘”来换取美酒,图个一醉方休。这结尾之妙,不仅在于“呼儿”“与尔”,口气甚大;而且具有一种作者一时可能觉察不到的将宾作主的任诞情态。须知诗人不过是被友招饮的客人,此刻他却高踞一席,气使颐指,提议典裘当马,几令人不知谁是“主人”。浪漫色彩极浓。快人快语,非不拘形迹的豪迈知交断不能出此。诗情至此狂放至极,令人嗟叹咏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犹未已,诗已告终,突然又迸出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与开篇之“悲”关合,而“万古愁”的含义更其深沉。这“白云从空,随风变灭”的结尾,显见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观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笔不办。

《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周啸天)

古来圣贤皆寂寞

怀才不遇又如何,却使佯装作醉狂。

宠辱原本平常事,笑看他人看不穿。

牢骚竟使千古颂,愧杀诸般慕道人。

有人说,李白是诗中之仙。

他的文字,灵感而飘逸,大气而磅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殊不知,这样的风格,并不是个人追求的成果,而是社会压抑下内心扭曲的反映。自古成仙得到,或飞升,或坐化,无不是确定了目标,而那个文字里飘逸灵感的李白,在大唐垂垂危已的幕布之下究竟是怎样的为人,众所周知。

君不知黄河之水天上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李白啊李白,你的愁,你的恨,竟然被后人理解成了洒脱与磅礴,可叹啊可叹。既知白为仙,何知李为人?

黄河的水,一去不返,人坐高堂,镜中霜鬓,这不是愁,难道是洒脱?

李白,亦有改造社会拯救社会的决心,亦有满腔热血的愤恨,他绝不是个脱世之人,他也从未曾想过要脱离这个现实的世界成仙。

然而,社会并没有给他机会啊,当怀揣才气的白在玄宗的大殿上大谈治国安邦之道时,如何又想得到,在残酷严峻的政治斗争中,自己连做个棋子的机会都没有,他太理想化了,太热爱这个世界这个社会了,更不曾想到看上去精明能干的玄宗所看中的,仅仅是自己的文才而已,贵妃啊贵妃,可笑你只知欣赏笑看一篇篇诗作,却不知那中间凝结了多少诗人心中理想的血!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那哪里是潇洒,那哪里是不放在心上?他分明是把一切都放在了心上,没有一个人比白更难舍弃这个社会,没有任何一个人比白更希望自己被发掘被起用,天生我材必有用,他一直相信他的才气能被社会接受,一直都相信的,然而,社会真的会接受他吗?社会真的能接受他吗?唐朝已经到了黑暗腐朽的时代,统治者再不需要治国的英才,只是轻信了无庸的阿谀奉承之辈。所以,李白的期望只能是个悲剧,天生我材,却无法被用,白的期望被发掘的心态已经到了饥渴的程度,这是何其的一种悲哀。

且为乐,李白终于开始麻醉自己,他失望了,因为他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并未实现,他的理想终于面对现实的“不”了,他开始喝酒,一饮三百杯,一饮三百杯,醉了才能忘掉伤悲。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白看穿了,面对社会的不,他坚定而执着地走上了自己一个人的道路,钟鼓馔玉,不就是锦衣玉食吗?不就是在朝为官吗?算了,一场酒醉,不过虚幻而已,社会让白知道了自己的孤独,他是哀伤地说这句话的。圣贤皆寂寞,看官,你以为寂寞是种解脱?你以为寂寞是种超然?寂寞,只是一种悲伤,一种无人理解的悲伤,是一种站在人群里,却万分无助和远离人群的心态。李白说圣贤是寂寞的,饮者是快乐的,其实他不仅仅是饮者,亦是圣贤,他的寂寞只能靠醉酒来化解。

五花马,千金裘,五花马,千金裘,可爱的李白,他终于在诗的最后表白了自己的意思,对高头大马,对荣华富贵,他是曾经追求过的,而且一直都在追求,他有五花马,他有千金裘,是啊是啊,而他的万古愁又来自何方?不就是马和裘的丢失吗?他哪儿还有这些可以拿来换美酒?即使有,他也不可能舍得丢下而去选择美酒啊。白是无奈的,他笑说自己是拿官位和理想换了美酒,其实,不过是在用酒麻醉自己官位的丧失,仕途的失意。

世人说,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是愁,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是愁。

难道李白那与尔同消却不一定消得尽的就不是愁了?诗人只说要去克服,却没有讲过一定能克服得了它,那可是万古的愁啊,万古愁!

李白无意成仙,只是社会让他寂寞,他从来不曾远离社会,只是社会把他抛弃,那不是洒脱,而是无奈,和恨。

将进酒,杯莫停,愁未停,杯莫停……

  一、 东皇钟---天界之门

  二、 伏羲琴---操纵心灵

  三、 神农鼎---熬炼仙药

  四、 盘古斧---穿梭太虚

  五、 崆峒印---不老泉源

  六、 炼妖壶---炼化万物

  七、 昆仑镜---时光穿梭

  八、 昊天塔---吸星换月

  九、 女娲石---复活再生

  十、 轩辕剑---最强力量

  各类法宝列表:

  金葫芦——女娲

  招妖幡——女娲

  山河社稷图——女娲

  缚妖索——女娲

  太极图——老子

  风火蒲团——老子

  乾坤图——老子

  三宝玉如意——老子

  宝盒——元始天尊

  琉璃瓶——元始天尊

  盘古幡——元始天尊

  太极符印——元始天尊

  诛仙剑——通天教主

  戮仙剑——通天教主

  陷仙剑——通天教主

  绝仙剑——通天教主

  诛仙阵图——通天教主

  六魂幡——通天教主

  巨阙剑——云中子

  通天神火柱——云中子

  紫金钵盂——云中子

  照妖鉴——云中子

  八卦仙衣(八卦紫绶衣)——广成子

  番天印——广成子

  扫霞衣——广成子

  阴阳镜——赤精子

  紫绶仙衣——赤精子

  九龙神火罩——太乙真人

  长虹索——普贤真人

  定风珠——度厄真人

  七宝玲珑塔——燃灯道人

  乾坤尺——燃灯道人

  六根清净竹——准提道人

  清净琉璃瓶——慈航道人

  仙丹——道德真君

  混元幡——道德真君

  神砂——道德真君

  葫芦——道德真君

  五火七禽扇(五火神焰扇)——道德真君

  护脏符印——姜尚

  玉虚杏黄旗——姜尚

  困仙绳——惧留孙

  玄都离地焰光旗——玄都大法师

  青莲宝色旗——接引道人

  素色云界旗(聚仙旗)——西王母

  柴胡草——神农

  乾坤圈——哪吒

  混天绫——哪吒

  风火轮——哪吒

  金砖——哪吒

  火枣——哪吒

  阴阳剑——哪吒

  花篮——黄天化

  莫邪宝剑——黄天化

  钻心钉——黄天化

  遁龙桩(七宝金莲)——金咤

  吴钩——木吒

  降魔杵——韦护

  乾坤弓、震天箭(三枝)——李靖

  红杏——雷震子

  红葫芦——崇黑虎

  八卦云光帕(八卦龙须帕)——石矶娘娘

  金眼神鹰——黄飞虎

  火龙标——陈桐

  戮魂幡——余化

  化血神刀——余化

  红珠——风林

  开天珠——王魔,杨森

  混元宝珠——高友乾

  劈地珠——李兴霸

  发石——龙须虎

  五光石——邓婵玉

  青云剑——魔礼青

  白玉金刚镯——魔礼青

  混元伞——魔礼红

  琵琶——魔礼海

  花狐貂——魔礼寿

  黑砂——姚天君(姚宾)

  落魂——姚天君(姚宾)

  擒仙玄妙索——秦天君(秦完)

  缚龙索——赵公明

  定海珠——赵公明

  落宝金钱——萧升

  金蛟剪——云宵,碧霄,琼霄

  混元金斗——云宵,碧霄,琼霄

  飞剑——碧霄

  戳目珠——彩云仙子

  风袋——菡芝仙

  飞刀——陆压

  钉头七箭书——陆压

  钉头七箭——陆压

  头疼磐——周信

  发燥钟——李奇

  昏迷剑——朱天麟

  散瘟鞭——杨文辉

  金霞冠——火灵圣母

  混元锤——火灵圣母

  日月珠——龟灵圣母

  龙虎如意——金灵圣母

  四象塔——金灵圣母

  仙豆——殷郊

  落魂钟——殷郊

  白玉环——温良

  照天印——罗宣

  五龙轮——罗宣

  万鸦壶——罗宣

  万里起云烟——罗宣

  飞烟剑——罗宣

  雾露乾坤网——龙吉公主

  四海瓶——龙吉公主

  二龙剑——龙吉公主

  神鲸——龙吉公主

  捆龙索——龙吉公主

  乾坤针——龙吉公主

  鲸龙——洪锦

  蜈蜂袋——高继能

  五色华光——孔宣

  乱心尘——邱引

  神丹——余元

  金光锉——余元

  如意乾坤袋——余元

  万刃军——韩升,韩变

  菡萏阵——彭遵

  落魄镜——法戒

  四肢酥——龙安吉

  列瘟印——吕岳

  瘟癀伞——吕岳

  撞心杵——余达

  杏黄旗——余兆

  梅花镖——余光

  毒痘——余德

  幽魂万骨幡——卞吉

  太阳神针——高兰英

  七香车——伯邑考

  醒酒毡——伯邑考

  白面猿猴——伯邑考

  玲珑七窍心——比干

  百灵幡——柏鉴

  玄元控水旗(冥河)

  青萍剑(通天)

  七宝妙树(准提)

  九天息壤(女娲)

  冥河的元屠,阿鼻两剑

  红云的九九散魄葫芦

  陆压的斩仙飞刀

  赵公明的24颗定海珠

  五彩神石——邓蝉玉

  封神榜——姜尚

  打神鞭——姜尚

  摄魂钟——广成子

  定风珠——度厄真人

  七宝灯——燃灯道长

  龙生九子:

  一 囚牛:爱好音乐

  二 睚眦:好斗喜杀

  三 嘲风: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

  四 蒲牢:好鸣好吼

  五 狻猊: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

  六 霸下:(又名赑屃)好负重,力大无穷

  七 狴犴:(又名宪章)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

  八 负屃:平生好文

  九 螭吻:(又名鸱尾)镇邪之物以避火

  另一种说法:

  赑屃:也称龟趺,好负重,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

  螭吻:也叫鸱吻、鸱尾、好望,可以用来厌辟火灾

  蒲牢:好鸣叫

  狴犴:又叫宪章,有威力,又好狱讼之事

  饕餮:好饮食

  蚣蝮:造型非常优美

  睚眦:好腥杀

  金猊:又称狻猊、灵猊,好烟火,又好坐

  椒图:好闭口,取其可以紧闭之意,以求安全

  十八层地狱:

  [第一层]泥犁地狱

  [第二层]刀山地狱

  [第三层]沸沙地狱

  [第四层]沸屎地狱

  [第五层]黑身地狱

  [第六层]火车地狱

  [第七层]镬汤地狱

  [第八层]铁床地狱

  [第九层]盖山地狱

  [第十层]寒冰地狱

  [第十一层]剥皮地狱

  [第十二层]畜生地狱

  [第十三层]刀兵地狱

  [第十四层]铁磨地狱

  [第十五层]磔刑地狱

  [第十六层]铁册地狱

  [第十七层]蛆虫地狱

  [第十八层]烊铜地狱

  九歌:

  1九歌东皇太一

  2九歌云中君

  3 九歌湘君

  4 九歌湘夫人

  5 九歌大司命

  6 九歌少司命

  7 九歌东君

  8 九歌河伯

  9 九歌山鬼

  10 九歌国殇

  11 九歌礼魂

  易经六十四卦:

  第1卦乾为天(乾卦)

  第2卦坤为地(坤卦)

  第3卦水雷屯(屯卦)

  第4卦山水蒙(蒙卦)

  第5卦水天需(需卦)

  第6卦天水讼(讼卦)

  第7卦地水师(师卦)

  第8卦水地比(比卦)

  第9卦风天小畜(小畜卦)

  第10卦天泽履(履卦)

  第11卦地天泰(泰卦)

  第12卦天地否(否卦)

  第13卦天火同人(同人卦)

  第14卦火天大有(大有卦)

  第15卦地山谦(谦卦)

  第16卦雷地豫(豫卦)

  第17卦泽雷随(随卦)

  第18卦山风蛊(蛊卦)

  第19卦地泽临(临卦)

  第20卦风地观(观卦)

  第21卦火雷噬嗑(噬嗑卦)

  第22卦山火贲(贲卦)

  第23卦山地剥(剥卦)

  第24卦地雷复(复卦)

  第25卦天雷无妄(无妄卦)

  第26卦山天大畜(大畜卦)

  第27卦山雷颐(颐卦)

  第28卦泽风大过(大过卦)

  第29卦坎为水(坎卦)

  第30卦离为火(离卦)

  第31卦泽山咸(咸卦)

  第32卦雷风恒(恒卦)

  第33卦天山遁(遁卦)

  第34卦雷天大壮(大壮卦)

  第35卦火地晋(晋卦)

  第36卦地火明夷(明夷卦)

  第37卦风火家人(家人卦)

  第38卦火泽睽(睽卦)

  第39卦水山蹇(蹇卦)

  第40卦雷水解(解卦)

  第41卦山泽损(损卦)

  第42卦风雷益(益卦)

  第43卦泽天夬 (夬卦)

  第44卦天风姤(姤卦)

  第45卦泽地萃(萃卦)

  第46卦地风升(升卦)

  第47卦泽水困(困卦)

  第48卦水风井(井卦)

  第49卦泽火革(革卦)

  第50卦火风鼎(鼎卦)

  第51卦震为雷(震卦)

  第52卦艮为山(艮卦)

  第53卦风山渐(渐卦)

  第54卦雷泽归妹(归妹卦)

  第55卦雷火丰(丰卦)

  第56卦火山旅(旅卦)

  第57卦巽为风(巽卦)

  第58卦兑为泽(泽卦)

  第59卦风水涣(涣卦)

  第60卦水泽节(节卦)

  第61卦风泽中孚(中孚卦)

  第62卦雷山小过(小过卦)

  第63卦水火既济(既济卦)

  第64卦火水未济(未济卦)

  古代年龄名称:

  赤子:初生的婴儿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

  龆龀:儿童换齿

  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幼学:十岁

  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

  豆蔻: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及笄:女子十五岁

  束发:男子十五岁

  破瓜: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弱冠:男子二十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知命:五十岁

  耳顺:六十岁

  古稀:七十岁

  耋:七十至八十岁

  耄:八十至九十岁

  期颐:一百岁

  1秦,唐末,元朝时我国古代居民迁徒的共同特点是:从中原向北疆移动

  2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逐步富强起来,赢政即位为秦王是在哪一年 公元前247年

  3中国四大名扇之绫绢扇产自何处:浙江

  4中国四大名扇之竹丝扇产自何处 四川

  5宋代的代表性刑罚是 刺配

  6唐中期藩镇割据权力过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军事制度的缺陷

  7承德避暑山庄是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建于1703至1792年,它位于我国什么位置 河北省

  8中国十大名茶之都匀毛尖产自何处 贵州

  9黄帝之母名曰 附宝

  10唐朝时,编制了《大行衍历》的天文学家是 僧一行

  11古诗名句“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哪种乐器的演奏 琵琶

  1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出自 《易经》

  13号六一居士的是 欧阳修

  14汉中一役赵子龙单枪匹马挑了曹操几座大营 7座

  15我国疆域北接西伯利亚的朝代最迟不会晚于 唐朝

  16六畜中那一种最早被驯化 猪

  17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表明了统治阶级 在思想文化上对人们的控制

  18蜡染是以下哪个民族特有的 苗族

  19李贺《梦天》诗云:“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这里“齐州”是指哪里 中国(神州)

  20松竹梅被称为什么 岁寒三友

  21五帝中,中央之帝王是谁 轩辕(黄帝)

  22五帝中,南方之帝王是谁 炎帝

  23北方天帝颛顼之辅佐大臣为 玄冥

  24现存关于遗嘱继承的最早的法则产生于 唐朝

  25相传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是 曹雪芹

  26《西厢记》脱胎于唐哪个传奇故事 《会真记》

  27“洛阳纸贵”指的作品是:三都赋

  28唐宋时期,行使中央司法审判权机构是 大理寺

  29李白诗中的天姥山在哪个省 浙江

  30书法成为一种艺术是在什么时期 东汉

  31中国十大名茶之祁门红茶产自何处 安徽省祁门

  32茶叶依据发酵程度不同可分为绿茶,乌龙茶和 红茶

  33唐代长安城大街上种植的树是 槐树

  34隋朝大运河沟通淮河和长江的一段是 邗沟

  35中国女性画眉开始于什么时候 秦

  36唐宋两代,民族问题呈现出不同现象和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封建国家的盛衰

  37古代成语“首当其冲”的意思是 最先受到伤害(波及)的部分

  38红巾军起义发生在哪个朝代的末期 元朝

  39一般古琴的琴面为 桐木

  40唐末农民战争和明末农民张正爆发的相同原因是 宦官专权

  41词语“司空见惯”中的“司空”指的是 官职

  42恐龙早在多少年前就灭绝了 6500年

  43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僚的监察。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 设置刺史

  44我国古代的“芙蓉城”是指 成都

  45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司母戊大方鼎

  46谁的诗保留下来的有9300多首,是现在知道留下诗歌最多的诗人 陆游

  47清朝的盛京,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在明朝时基本上属于 奴儿干都司

  48黄帝共有四妃十嫔,他的正妃名曰 螺母

  36计

  第01计 瞒天过海

  第02计 围魏救赵

  第03计 借刀杀人

  第04计 以逸待劳

  第05计 趁火打劫

  第06计 声东击西

  第07计 无中生有

  第08计 暗渡陈仓

  第09计 隔岸观火

  第10计 笑里藏刀

  第11计 李代桃僵

  第12计 顺手牵羊

  第13计 打草惊蛇

  第14计 借尸还魂

  第15计 调虎离山

  第16计 欲擒姑纵

  第17计 抛砖引玉

  第18计 擒贼擒王

  第19计 釜底抽薪

  第20计 混水摸鱼

  第21计 金蝉脱壳

  第22计 关门捉贼

  第23计 远交近攻

  第24计 假道伐虢

  第25计 偷梁换柱

  第26计 指桑骂槐

  第27计 假痴不癫

  第28计 上屋抽梯

  第29计 树上开花

  第30计 反客为主

  第31计 美人计

  第32计 空城计

  第33计 反间计

  第34计 苦肉计

  第35计 连环计

  第36计 走为上

  各类花语:

  玫瑰花语

  玫瑰:爱情、爱与美、容光焕发、爱和艳情

  玫瑰(黑):黑暗、挑战(你是恶魔且为我所有)

  玫瑰(红):热情、热爱着您、热恋

  玫瑰(粉红):感动、爱的宣言、铭记于心、初恋

  玫瑰(白):天真、纯洁、尊敬 、我足以与你相配

  玫瑰(黄):不贞、嫉妒、分手、褪色的爱、纯洁的友谊(对于友情)道歉,享受和你在一起的日子

  玫瑰(绿):纯真简朴 青春长驻

  玫瑰(蓝):神秘、妖娆

  玫瑰(紫):珍惜的爱

  玫瑰(捧花):幸福之爱

  麝香玫瑰:飘忽之美

  香槟玫瑰---梦幻的感觉

  洛丽玛丝玫瑰:死的怀念

  蓝色妖姬----相守是一种承诺,人世轮回中,怎样才能拥有一份温柔的情意

  双枝蓝色妖姬花语:相遇是一种宿命,心灵的交汇让我们有诉不尽的浪漫情怀。

  三枝蓝色妖姬,送花人表达的是另一种情愫——你是我最深的爱恋希望永远铭记我们这段美丽的爱情故事

  蓝玫瑰:恒心、坚毅、珍贵: 温柔真心,有个性和创意。无法得到的东西。相守是一种承诺,人世轮回中,怎样才能拥有一份温柔的情意!双枝蓝色妖姬 花语:相遇是一种宿命,心灵的交汇让我们有诉不尽的浪漫情怀。而如果是三枝蓝色妖姬,送花人表达的是另一种情愫——你是我最深的爱恋希望永远铭记我们这段美丽的爱情故事!

  玫瑰(蓝紫色):珍贵、珍稀。珍惜的爱

  玫瑰(橙**):富有青春气息、美丽。

  玫瑰(绿白色):纯真、俭朴或赤子之心。

  玫瑰(双色): 矛盾或兴趣较多。

  玫瑰(橙红色):初恋的心情。

  玫瑰(香槟玫瑰) :爱上你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

  百合花语

  清新脱俗的百合有如婀娜多姿的美丽佳人,不问尘事,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百合:顺利、心想事成、祝福、高贵

  百合(香水):纯洁、婚礼的祝福、高贵

  百合(白):纯洁、庄严、心心相印

  百合(葵):胜利、荣誉、富贵

  百合(姬):财富、荣誉、清纯、高雅

  火百合(红):奔放的热情

  狐尾百合:尊贵、欣欣向荣、杰出

  玉米百合:执著的爱、勇敢

  编笠百合:才能、威严、杰出

  圣诞百合:喜洋洋、庆祝、真情

  水仙百合:喜悦、期待相逢

  卡萨布兰卡:[1]伟大的爱,永不磨灭的爱情;

  [2]充满回忆,淡泊的永恒;

  [3]易变的心;

  [4]不要放弃深爱着的人;

  [5]死亡,傲然,厌世的花;

  [6]永恒的美;

  [7]负担不起的爱;[8]沉默的守候

  菊花花语

  菊花:清净、高洁、我爱你、真情

  翠菊:追想、可靠的爱情、请相信我

  双瓣翠菊:我与你共享哀乐

  春菊:为爱情占卜

  六月菊:别离

  冬菊:别离

  法国小菊:忍耐

  瓜叶菊:快乐 ,喜悦快活

  波斯菊:纯真并永远快乐着

  大波斯菊:少女纯情

  大波斯菊(白):纯洁

  大波斯菊(红):坚强

  万寿菊:友情

  矢车菊:纤细、优雅、单身的幸福

  麦杆菊:永恒的记忆、刻画在心

  鳞托菊:永远的爱

  雏菊(延命菊):愉快、幸福、纯洁、天真、和平、希望、美人、深埋心底的爱

  非洲菊(扶郎花):神秘、兴奋

  蓝色水菊:善变固执无情的你

  玛格烈菊:预言

  白日菊:永失我爱

  风信子花语

  女神维纳斯最喜欢收集风信子花瓣上的露水,使肌肤更漂亮光滑。

  风信子的花期过后,若要再开花,需要剪掉之前奄奄一息的花朵。所以风信子也代表着重生的爱。

  忘记过去的悲伤,开始崭新的爱。

  风信子:永远的怀念。只要点燃生命之火,便可同享丰富人生风信子;胜利 竞技 得意

  紫色风信子:悲伤、忧郁的爱。道歉、后悔。(得到我的爱,你一定会幸福快乐)

  淡紫色风信子:轻柔的气质、浪漫的情怀。悲伤。

  白色风信子:暗恋。纯洁清淡或不敢表露的爱

  红色风信子:感谢你,让人感动的爱(你的爱充满我心中)

  桃红色风信子:代表热情,

  粉色风信子:倾慕、浪漫。

  **风信子:有你我就很幸福。

  蓝色风信子:高贵浓郁,恒心、贞操、彷佛见到你一样高兴。

  深蓝色风信子:因爱而有些忧郁

  淡绿风信子:如果你想没有秘密,必先拥有善良的心。

  兰花花语

  香罗兰:困境中保持贞节

  紫罗兰:请相信我、青春永驻

  吊兰:朴实、天真、淡雅、纯洁、希望、宁静

  龙舌兰:为爱付出一切

  蝴蝶兰:力量

  剑兰:幽会、用心、坚固

  白色铃兰:幸福即将到来

  葱兰:期待、洁白的爱

  火花兰:忘不了的人

  金栗兰:隐约之美

  姜兰:无聊

  石斛兰:父亲之花

  君子兰:高贵、宝贵、丰盛、有君子之风

  文心兰(跳舞兰):美丽活泼、快乐、隐藏的爱

  郁金香花语

  郁金香箴言,走出孤独,自然会邂逅永恒的爱情。

  郁金香:爱的表白、荣誉、祝福永恒

  郁金香(红):爱的宣言、喜悦、热爱

  郁金香(粉):美人、热爱、幸福

  郁金香(黄):高贵、珍重、财富、绝望之爱、拒绝、你的笑容里含着阳光、对没有希望的爱情表示同情

  郁金香(紫):无尽的爱、最爱、永恒的爱

  郁金香(白):纯情、纯洁

  郁金香(双色):美丽的你、喜相逢

  郁金香(羽毛):情意绵绵

  康乃馨花语

  康乃馨是所有女性的神圣之花,美好典雅的典范。

  康乃馨:母亲我爱您、热情、真情

  康乃馨(红):相信你的爱

  康乃馨(粉红):热爱、亮丽

  康乃馨(白):吾爱永在、真情、纯洁

  康乃馨(黄):轻蔑

  樱花花语

  樱花:生命、幸福一生一世永不放弃,命运的法则就是循环

  山樱:向你微笑、精神美

  西洋樱花:善良的教育

  冬樱花:东方的神秘

  重瓣樱花:文静

  樱花草:除你之外别无他爱

  山樱花:纯洁/高尚/淡薄

  蔷薇花语

  红蔷薇:热恋

  粉蔷薇:爱的誓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白蔷薇:纯洁的爱情

  黄蔷薇:永恒的微笑

  深红蔷薇:只想与你在一起

  野蔷薇:浪漫的爱情,悔过

  圣诞蔷薇:追忆的爱情

  黑色蔷薇;华丽的爱情

  水仙花语

  中国水仙:多情、想你

  西洋水仙:期盼爱情、爱你、纯洁

  黄水仙:重温爱情

  山水仙:美好时光、欣欣向荣

  牵牛花花语

  牵牛花:爱情、冷静、虚幻

  矮牵牛:安全感、与你同心

  爱丽丝:勇于追求爱情、稳重

  矮牵牛:有你、我就觉得温馨

  虞美人花语

  虞美人安慰,遗忘,休息

  红色虞美人: 虚荣

  白色虞美人: 睡眠

  淡红 虞美人: 安慰

  深红虞美人: 狂热,梦想

  桔梗花语

  桔梗:永恒的爱、无望的爱

  丸叶桔梗:屈服、悲伤

  白色桔梗:一生只爱你一个

  石竹花语

  石竹:纯洁的爱、才能、大胆、女性美

  丁香石竹:大胆、积极

  五彩石竹:女性美

  香石竹:热心。

  葵花花语

  天竺葵:偶然的相遇

  红色天竺葵:你在我脑海挥之不去

  粉红天竺葵:很高兴能陪在你身边

  向日葵:沉默的爱、爱慕、光辉、忠诚

  洪荒

  太清太上老君

  玉清原始天尊

  上清通天道人

  蓐收:金之祖巫。

  句芒:木之祖巫。

  共工:水之祖巫。

  祝融:火之祖巫。

  天昊:风之祖巫。

  玄冥:雨之祖巫。

  强良:雷之祖巫。

  翕兹:电之祖巫。

  帝江:空间速度之祖巫。

  烛九阴:时间之祖巫。

  奢比尸:天气之祖巫。

  后土:土之祖巫。

  十大元帅:

  1朱德

  2彭德怀

  3林彪

  4刘伯承

  5贺龙

  6陈毅

  7罗荣桓

  8徐向前

  9聂荣臻

  10叶剑英

作品简介

 《遣悲怀》共三首由元稹创作,均被选入《唐诗三百首》。元稹的元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于公元802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和元稹结婚 ,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过了七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元稹悲痛万分,写了不少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是这三首《遣悲怀》。第一首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第一首结尾处的悲凄情调相衔接。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 第三首首句“闲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启下。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文。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清人蘅塘退士评论《遣悲怀》三首时指出:“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勿以浅近忽之。”这样的赞誉,元稹这三首诗当之无愧。

 相关阅读:《遣悲怀(三首全)》、《遣悲怀·其一》、《遣悲怀·其二》、《遣悲怀·其三》、《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元稹唐诗代表作品赏析》。

遣悲怀(三首)赏析

遣悲怀(三首)

唐 元稹

遣悲怀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①,自嫁黔娄百事乖②。

顾我无衣搜荩箧③,泥他沽酒拔金钗④。

野蔬充膳甘长藿⑤,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遣悲怀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遣悲怀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⑥,潘岳悼亡犹费词⑦。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⑧。

注解

①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最小的女儿。此以谢安最偏爱侄女谢道韫之事为喻。

②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此自喻。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③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④泥:软缠,央求。

⑤藿huò:豆叶。

⑥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

⑦潘岳: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这两句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⑧同穴四句:希望死后与妻同葬一处。又希望来世再为夫妻。但这些希望都难以实现。现在能做到的,只是彻夜难眠,以刻骨铭心的苦苦思念来弥补她生前所经受的艰难困苦。窅yǎo冥:幽暗貌。

赏析

 元稹的元配妻子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于公元802年(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和元稹结婚 ,当时她二十岁,元稹二十五岁。婚后生活比较贫困,但韦丛很贤惠,毫无怨言,夫妻感情很好。过了七年,元稹任监察御史时,韦丛就病死了,年仅二十七岁。元稹悲痛万分,写了不少悼亡诗,其中最有名的是这三首《遣悲怀》。

 第一首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一、二句引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氏婚后七年间艰苦生活的简括,用以领起中间四句。“泥”,软缠。“长藿”,长长的豆叶。中间这四句是说:看到我没有可替换的衣服,就翻箱倒柜去搜寻;我身边没钱,死乞活赖地缠她买酒,她就拔下头上金钗去换钱。平常家里只能用豆叶之类的野菜充饥,她却吃得很香甜;没有柴烧,她便靠老槐树飘落的枯叶以作薪炊。这几句用笔干净,既写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艰难处境,又能传神写照,活画出贤妻的形象。这四个叙述句,句句浸透着诗人对妻子的赞叹与怀念的深情。末两句,仿佛诗人从出神的追忆状态中突然惊觉,发出无限抱憾之情:而今自己虽然享受厚俸,却再也不能与爱妻一道共享荣华富贵,只能用祭奠与延请僧道超度亡灵的办法来寄托自己的情思。“复”,写出这类悼念活动的频繁。这两句,出语虽然平和,内心深处却是极其凄苦的。

第二首与第一首结尾处的悲凄情调相衔接。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已经不能为妻子做些什么了。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

 第三首首句“闲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启下。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文。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人生百年,也没有多长时间。诗中引用了邓攸、潘岳两个典故。邓攸心地如此善良,却终身无子,这就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亡诗》写得再好,对于死者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等于白费笔墨。诗人以邓攸、潘岳自喻,故作达观无谓之词,却透露出无子、丧妻的深沉悲哀。接着从绝望中转出希望来,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但是,再冷静思量:这仅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更是难以指望的,因而更为绝望:死者已矣,过去的一切永远无法补偿了!诗情愈转愈悲,不能自已,最后逼出一个无可奈何的办法:“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诗人仿佛在对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迹:我将永远永远地想着你,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你的“平生未展眉”。真是痴情缠绵,哀痛欲绝。

 清人蘅塘退士评论《遣悲怀》三首时指出:“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勿以浅近忽之。”这样的赞誉,元稹这三首诗当之无愧。

讲解

 学习唐诗是为了继承和发扬这一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深入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诗的真实含义是非常必要的。如何做到这一点,是需要下一些功夫的。学习唐代诗词,应该做到下面四点:一是了解写诗的时代背景,二是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三是了解诗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四是了解诗人的创作流派和艺术风格。深入了解这四个方面,是学习和欣赏唐诗的关键,它能使我们更了解诗人写作意图和理解原诗的含义。如何学习唐诗是个很大的课题,并涉及的理论颇深,非我这个门外汉所能企及的。因此,仅以元稹的“悼亡”诗《遣悲怀》为例,略作说明,以便能做到窥一斑而见全豹。

 元稹的《遣悲怀》(三首)是为悼念他早逝的妻子而作的“悼亡”诗,在这一点上各家的看法是相同的。但对这首诗的写作日期,说法是不一,有的说,是写在他的妻子逝世一年之后的元和五年(810年),有的说是写于他进入内阁、并出任同州刺使兼御史大夫的长庆4年(825年),对诗内容的解释也不尽相同。总体看来,有两个派别,一是对元稹颇有研究并撰写《元氏诗集、元白诗笺证稿》的国学大师陈寅洛,二是编了一本《元稹年谱》的文学教授卞孝萱。此外,元稹又是个很复杂的历史人物,今人对他的人和诗品评差别很大。为了能准确理解这三首诗,按我说的学诗要了解的四个方面,分别叙述如下:

 (一)该诗写作的时代背景。

 元稹生活在安史之乱之后的唐代。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55~762年)结束,前后历时七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自“安史之乱”后,中央朝廷上宦官专权,政治腐败,一些正直敢言的大臣相继贬逐出京;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称王称霸,愈来愈嚣张。中央与地方、藩镇与藩镇间的战争,连年不断。朝廷又一再向老百姓额外加税,横征暴敛。国家危机四伏,民不聊生,阶级矛盾日益深刻、尖锐。在元稹生活年代,发生的的政治事件,就是由时任翰林学士(皇帝机要秘书)的王叔文领导的史称 “二王八司马”事件(大约发生在805年至806年之间),这个事件后来又被称为“永贞革新”。元稹对这“永贞革新”持反对态度,当时的许多有名的诗人如刘禹锡、柳宗元等均是“永贞革新”的积极支持或参加者。

 (二) 作者元稹的人生经历

 元稹,字微之,生于公元779年(唐宪宗大历13年),卒于公元831年(唐文宗太和4年), 为北魏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河南河内人,其祖曾入住唐代都城长安,不久随唐迁都返回东都洛阳,家庭世代读书为官。8岁丧父,随母迁居陕西凤翔,母郑氏贤淑而有文才,亲自教儿子读书。元稹贞元九年(793年)以明两经及第,贞元十五年(799年)初仕于河中府,贞元十九年(803年)登书判拔萃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娶名门女韦丛。到元和元年(806年),“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被任命为左拾遗。元和(809年)四年七月,妻韦氏病故,元稹在时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裴垍举荐下,出任监察御史。后因弹劾守旧官僚,被贬江陵士曹参军,不久又调任通州司马。裴垍去世后,元稹投靠藩镇严绶和监军宦官崔潭峻,被任命为虢州长史征为膳部员外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诰。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事。不久又被罢职,贬为同州刺史。后改任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等职。太和初年(827年),被召入朝任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元稹死于太和四年,死后封赠尚书右仆射。元稹为官一直仕宦坎坷,升沉不定。

 (三)元稹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

 元稹为仕宦后裔,在母亲的培养下,贞元九年(793年),明两经及第,贞元十五年(799年)出仕河中府,贞元十九年(803年)登书判拔萃科,任九品中书省校书郎,到元和元年(806年)王叔文“永贞革新”失败后,元稹被提拔为七品的左拾遗。在元稹就任中书省校书郎期间,因其才学出众,受到时任吏部侍郎,同时也是有名的诗人韦夏卿赏识,将其最小的女儿韦丛许配给他为妻。元稹一生与大诗人白居易交厚, 二人共倡导了以创作新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世人称 “元白”,把他们的诗叫做“元和体”。此外,元稹与的女诗人薛涛,也有很深的交情, 并有互相赠答的诗歌。

 (四)元稹的创作流派和艺术风格

 元稹是因为得陈子昂《感遇》诗及杜甫诗数百首读之,始作诗。因此其诗歌创作受杜甫的影响很深。安史之乱之后,唐代诗歌曾一度陷入低迷,到唐宪宗的元和年间,一度衰落的诗坛重又振兴,此时期出现两个源于杜甫的诗的流派:一派以白居易为首,元稹、张藉、王建、李绅等均属此派,元稹是其中较有影响的人物之一;这一派对杜甫的继承侧重于敢于正视现实,抨击黑暗,并努力使自己的语言流畅、生动感人。另一派以韩愈为首,孟郊、贾岛、卢仝、李贺即属此派,他们继承了杜甫在艺术上刻意求新,富于创造性的精神,多以写险怪、幽僻、苦涩、冷艳见长。元稹属于继承杜甫的现实主义诗风,又是最先提倡写新乐府改良诗风的诗人。但是,在白居易的光环笼罩之下,他的针砭时弊的诗,名气不是很大,被人称道的是他的怀念死去的妻子的“悼亡”诗和与薛涛赠答的“爱情”诗。他的悼亡和爱情诗,其诗辞浅意深,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元稹的代表诗作为《田家词》、《织妇词》和《连昌宫词》等,自编诗集《长庆集》一卷。

 现在,就以元稹的《遣悲怀》(三首)为例,谈谈对元稹诗的学习和理解。这里,先将与这三首诗有关的参考资料,韩愈撰写的《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夫人墓志铭》全文抄录如下:

 “夫人讳丛,字茂之,姓韦氏。其上七世祖通,封龙门公。龙门之后世,率相继为显官。通子善,嗣上谷太守。善嗣子崇德,太子谕德。崇德子弼,字国祯,主客郎中,莱、济、商三州刺史。夫人曾祖父讳伯阳,自万年令为太原少尹,副留守北都,卒赠秘书监。其祖父迢,以都官郎为岭南军司马,卒赠同州刺史。迢子夏卿,以太子少保,赠左仆射。娶裴氏皋女。皋为给事中,皋父宰相耀卿。

 夫人于仆射为季女。爱之,选婿得今御史河南元稹。稹时始以选授校书秘书省中,其后遂以能直言,策第一,拜左拾遗,果直言失官;又起为御史,举职无所顾。夫人因前受教于父母,得其良夫,又受教于先姑氏,率所事所动,皆从仪法。年二十七,以元和四年七月九日卒。卒三月。得其年之十月十三日葬咸阳。从先舅姑兆。铭曰:

 《诗》歌《硕人》,爰叙宗亲;女子之事,有以荣身。夫人之先,累公累卿。于赫外祖,相我唐明。归逢其良,夫夫妇妇。独不与年,而卒以夭。实生五子,一女之存。铭于埋辞,以永于闻。”

 根据墓志铭的记载,先确定“悼亡”诗的写作年代。元稹结发妻子韦氏,逝于元和四年七月九日,去世三个月后,于十月十三日归葬咸阳。在她归葬时,元稹已升任五品监察御史,为职务羁绊或因风俗之故,未能躬往,遣家人营葬。留在洛阳的元稹,为悼念亡妻,在归葬次日夜(十月十四日夜)写了这三首诗。这三首诗是一气呵成的,不像有的人认为的,是在不同年代分别写的。第一首是回忆与亡妻初婚后的感情生活和颂扬亡妻的高尚品格;第二首诗是触物思人,主要写对亡妻的深切怀念;第三首诗,则是在悼念亡妻后的冷静思考,诗人认为,人死后万事皆休,根本不存在来世,即“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分更难期”。同时以长夜不合眼这一古代风俗,悼念和报答亡妻。这也证明了该诗的写作时间,是韦丛归葬咸阳之次日夜。

 在第一首诗中,元稹将妻子比作东晋宰相谢安最喜爱的侄女谢道韫,而用春秋时代的寒士黔娄自比,直言其妻委身下嫁。接着说妻子 “自从下嫁”之后,“百事”皆“乖”,这里的“乖”字突出表现自结婚后元稹的仕途不顺,多年担任职微薪低的小官,同时与王叔文等有权势的人政见不合,仕途坎坷。并由此引入中间两联。这中间两联描写了忆四种了情景:她看见我没有合身的衣服,就翻箱倒箧,想找点衣料缝制;我来了朋友,想买酒,就软缠她拔下了头上的金钗。这两句是写实,作为一个俸禄低微的小吏,婚后的生活不富裕是可想而知的,从“顾我无衣”到“泥她沽酒”,一“顾”一“泥”,活生生地刻画出夫妻清贫、而又情笃意厚的婚后生活。至于“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二句,为虚写,是采用了夸张的手法,通过“野蔬充膳”和“落叶添薪”来比喻过惯锦衣玉食生活韦氏,能甘于与诗人共度小康,而毫无怨言,不仅难能可贵,而且也更加体现出夫妻之间感情的深切、浓郁。我以为,元稹和苇丛结婚时,已经是担任九品到七品的小官僚,还不至于贫困到无米无柴的地步,至少还可以过小康生活。诗的尾联从对婚后生活的回忆中,返回到现实:“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妻子死后,诗人已升至五品监察御史,按唐代元和年间的俸禄制度,五品官月薪约合钱9500两,年薪超过十万两。所以才有“我的俸禄已很丰厚,本来可让你过上好日子,现在你已逝去,在你归葬咸阳祖莹之时,只能为你再做营奠营斋的事,以安慰你的亡灵”。

 至于第二首,是描写诗人对逝去妻子的深切怀念,这首诗的词句,大部分都容易理解。只是“也曾因梦送钱财”一句,许多人的解释似是而非。我认为,这应该是由于怀念亡妻之切、思念之深,以致频频梦见亡妻。梦醒后,为祭奠亡妻,烧些纸钱,这与今天的每逢祭日,就给死去的亲人烧纸,以示纪念是一样的,可见“烧纸送钱”的纪念逝去亲人的风俗,在唐代就已存在了。

 第三首诗是悼亡诗中最重要的部分。通过“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和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四句充分表现出诗人在回忆和悼念亡妻之后的冷静思考,得出与妻子“他生缘会”无望的结论,表现元稹不信命运和鬼神的唯物主义思想,也反证了第二首中的“也曾因梦送钱财”,不是出于迷信,而是出于夫妻情深。第三首诗是“悼亡”诗的核心和灵魂。“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两句,是诗人遵从风俗,在妻子归葬祖茔之夜,长夜无眠,表示对亡妻的悼念和报答。决不是像有人说的那样,是诗人表示终生不再娶,并以此报答亡妻。这样一来,对后来元稹和薛涛的恋情,以及续弦裴氏就可以理解了。还有人根据“邓攸无子寻知命”句,得出元稹无子一说,则更是大相径庭,韩愈在《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夫人墓志铭》中记载韦氏“生五子,一女”,可见韦氏为元稹生有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这也可以从元稹元和六年(811年)春写的另外悼念韦氏的八首绝句中得到印证:“我随楚泽波中梗,君作咸阳泉下泥。百事无心值寒食,身将稚女帐前啼”,“童稚痴狂撩乱走,绣球花仗满堂前。病身一到繐帷下,还向临阶背日眠”,由诗中可见,诗人不仅有子,而且还有一幼女。至于诗人后来写的《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那则应该是为他与女诗人薛涛的恋情所作,与悼亡妻子根本无关了。这就是我对元稹“悼亡”诗《遣悲怀》的理解,写出来供朋友一笑。我这里说的是学习唐诗,如果只是一般性的读读,那只要选一种合适的版本,读的时候遇到不懂的地方,再看看注释就够了,未必要下这样的大的功夫。

作者介绍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汉族,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元稹代表作有《菊花》、《离思五首》(其四)、《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夜池》、《感逝(浙东)》、《晚春》、《靖安穷居》、《送致用》、《宿石矶》、《夜坐》、《雪天》、《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织妇词》、《夜别筵》、《山枇杷》、《所思二首》、《斑竹(得之湘流)》、《竹部(石首县界)》、《白衣裳二首》、《鱼中素》、《酬许五康佐(次用本韵)》、《一至七言诗》等,其中《菊花》、《离思五首》(其四)和《遣悲怀三首》(其二)三首流传很广,尤其是《离思五首》(其四)这一首极负盛名。该诗写久藏心底的不尽情思,因为与情人的曾经相识而自此对其他的女人再也不屑一顾(“取次花丛懒回顾”),诗中的比兴之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语言幻美,意境朦胧,十分脍炙人口。而《遣悲怀三首》表达对亡妻的不尽思念,写得悲气袭人,令人不由得一掬同情之泪,其中第二首的结句“贫贱夫妻百事哀”为世所熟诵。微之其集与居易同名长庆,今编诗二十八卷(全唐诗中卷第三百九十六至四百二十三)。

元稹为人刚直不阿,情感真挚,和白居易是一对挚友。白居易这样评价元稹“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并说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而元稹对白居易关心,更凝结成了千古名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除了流芳千年的“元白之谊”,元稹和妻子韦丛的半缘情深也为人津津乐道。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年芳20的韦丛下嫁给24岁的诗人元稹。此时的元稹仅仅是秘书省校书郎。韦夏卿出于什么原因同意这门亲事,已然无考,但出身高门的韦丛并不势利贪婪,没有嫌弃元稹。相反,她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和元稹的生活虽不宽裕,却也温馨甜蜜。可是造化弄人,唐宪宗元和四年(809),韦丛因病去世,年仅27岁。此时的31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爱妻却驾鹤西去,诗人无比悲痛,写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诗。最就是: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用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来表达对亡妻的无限怀念,任何女子都不能取代韦丛。

  《遣悲怀三首》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遣悲怀三首》作于韦丛去世后两年。虽然就在同年,元稹即在江陵府纳了妾,有些言行不一,但是他对韦丛的感情是真挚的。我们不能用王维终不再娶的标准来衡量每个人。

 是的,也许我们无法像元白那样风雅相深,但可以学习他们的患难与共;也许我们无法拥有像韦丛一样的贴心爱人,但可以像他们一样去关心身边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074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9
下一篇2024-04-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